中药学各章节复习合集含总论

中药学各章节复习合集含总论
中药学各章节复习合集含总论

总论

2.炮制的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eg :生麻黄发汗力强麻黄绒一一用于儿科或年老体弱者

②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eg :延胡索——止痛

醋炒玄胡——加强止痛作用

③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eg :生地黄(晒干)一一清热凉血熟地黄

(蒸制)一一养阴补血

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eg :马齿苋一一用开水烫后再可晒干

⑤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3.炮制方法的五大类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4.什么叫水飞、炙、煅、单、淬

水飞一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炙一一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煅一一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发挥疗效

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

淬一一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5.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

6.叙述四气、五味的含义和作用

①四气一一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平性药)

a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性病证)

b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痛络、回阳救逆(寒性病证)

②五味---- 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a .辛:发散、行气、行血辛香之气

b .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c .酸:收敛固涩(针对滑脱类病证)

d .苦:泄、燥

厂泄:通泄、降泄、清泄

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

—坚阴:泻火存阴

e .咸:软坚散结、泻下

f .淡:渗湿利水

g .涩:收敛固涩

7.叙述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古人对“毒性”如何理解

①升降浮沉一一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a .定义

厂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

—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b . ?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是升浮的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药性能是沉降的

c .?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

药性沉降的,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eg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d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一一炮制和配伍

②归经一一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a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b .应用

?与药性的关系

eg :肺经病变 ----------- 肺寒:温热(肺经)干、细辛

、肺热:寒凉(肺经)黄苓、瓜蒌

?与升降浮沉的关系

eg:肺病、咳嗽----------- 肺虚:肺气不敛一沉降一五味子(敛肺)一补:白合(补肺阴)

' 肺实:肺气不宣一升浮一桔梗、麻黄一泻:桑白皮

③毒性一一狭义

药物的偏性

一切药物的总称 广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副作用:常用剂量时与效果无关的作用,会随停药而消失

&叙述“七情”的含义及具体含义

七情一一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① 单行:指用单位药治病

②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疗效

③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

④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⑥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⑦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用药禁忌) 9?“十八反”的容 半蒌贝蔹芨攻乌(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藻戟遂芫俱战草(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10. “十九畏”的容

硫磺一一朴硝;水银一一砒霜;狼毒一一密陀僧;巴豆一一牵牛;丁香一一郁金 川乌/草乌一一犀角;牙硝一一三棱;官桂一一石脂;人参一一五灵脂

解表药

1. 写出麻黄、薄荷的功效和主治 ①麻黄

发汗解表一一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宣肺平喘一一用于咳嗽气喘 利水消肿一一用于风水水肿 ②薄荷

疏散风热一一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利头目,利咽一一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疏肝解郁一一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2?写出紫、防风、白芷、菊花、柴胡的功效

紫一一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防风一一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白芷一一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菊花一一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一一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3. 比较生与紫

发汗力强(相对生而言),善行气宽中,和中止呕, 又能安胎

发汗力弱,善温和止呕,又能温肺止咳,解药毒

[ 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止呕

[

能发汗解表, 又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麻黄 、 香需 能祛风解表, 又胜湿止痛的药物是

羌活

藁本 、

防风

能祛风散寒, 又通鼻窍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苍耳子 能疏散风热, 又利咽透疹的药物是 薄荷 、 牛蒡子

、 蝉蜕

能解表升阳的药物是 柴胡、 根、 升麻 能解表,又祛风止痉的药物是 防风、 蝉蜕

能疏散风热, 又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升麻

能疏散风热, 又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 柴胡

5?叙述阳明、少阳、太阳、少阴头痛要药是何药? 阳明一一白芷 少阳一一柴胡 太阳——羌活 少阴一一细辛 6 ?叙述辛夷、牛蒡子、蔓荆子别名

辛夷 ----- 水笔花(春花) 牛蒡子 ----- 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蔓荆子一一万金子、蔓金子 7.薄荷用法 薄荷一一后下 清执药 1 IJ 八、、

kJ

1.写出青蒿、夏枯草、栀子的功效 青蒿一一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夏枯草一一清肝火,散郁结 栀子一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2.比较 ①石膏与知母 石膏

知母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②黄苓、黄连与黄柏 黄苓一| [

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黄柏」[ ③牡丹皮与赤芍 牡丹皮一 赤芍 一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 收敛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安胎(清热)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痈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 辛夷

,煅后外用清热,

泻相火

湿热泻痢

3.写出天花粉、金银花、射干、鱼腥草的别名 天花粉一一(栝蒌根,蒌根) 金银花一一双花、二宝花、忍冬花(银花)

射干——乌扇

鱼腥草一一(蕺菜)

4?写出天花粉、龙胆草的药用部位天花粉一一(栝蒌的干燥)块根龙胆草一一根

5.写出石膏、鱼腥草、青黛的用法和用量石膏一一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服宜生用,外用宜

煅研末鱼腥草一一煎服15-30g ;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后下)青黛一一服

1.5-3g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6 ?天花粉和芦根清热生津、清肺

芦根和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大青叶、青黛和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

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红藤与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肠痈

皮与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青蒿与地骨皮清虚热、清实热、退骨蒸

银柴胡与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

黄连、穿心莲与胡黄连清热

鲜生地与玄参清热凉血、养阴

专清虚热银柴胡

善治目珠疼痛夏枯草

乳痈要药蒲公英

善治肺痈鱼腥草、芦根

善治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清虚热,清实热知母、青蒿、黄柏、地骨皮、胡黄连

牡丹皮

泻下药

1.写出大黄的功效、主治、性味

①性味一一苦寒

②功效与主治

泻下攻积一一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清热泻火一一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止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

血,咯血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活血祛瘀一一用于瘀血证

2.泻下药中有哪些药物的用法、用量较特殊

生大黄------ 后下

芒硝一一冲服番泻叶——泡服芦荟一一不入煎剂

甘遂一一入丸散,醋制,0.5-1g

京大戟一一煎服,1.5-3g 巴豆一一制霜服,0.1-0.3g (有大毒)

3?大黄和牵牛子的别名大黄一一大黄炭、川军、绵纹、生大黄、制大黄牵牛子一一黑丑、白丑、

二丑

4.能泻火逐饮,又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

能逐水退肿,又泻下通便牵牛子、巴豆

能杀虫,又泻下牵牛子、芦荟、(芫花)

祛风湿药

1.写出木瓜、桑寄生、蕲蛇的功效

木瓜一一疏筋活络,除湿和胃

桑寄生一一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蕲蛇(白花蛇)一一祛风通络,定惊止痉2?比较羌活与独活

羌活「[ 解表力强,善治身半以上风湿痹痛,又治太阳头痛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独活」[解表力弱,善治身半以下风湿痹痛

3?木防己与汉防己,南五加与北五加的功效各偏什么

①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一一利水退肿

②南五加一一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4?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的品种、药用部位、用量有何不同

①白花蛇

品种——蝮蛇科动物尖吻蝮蛇(五步蛇)

药用部位一一除去脏的干燥全体

用量一一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1.5g

②金钱白花蛇

品种一一眼镜蛇科银环蛇

药用部位一一幼蛇

用量——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

5?能祛风湿,止痹痛,又散寒解表独活、羌活

能祛风通络,又除骨鲠威灵仙

能祛风通络,又定惊止痉蕲蛇

能祛风通络,又清热解毒希莶草

能祛风湿,又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吐泻转筋要药木瓜

芳香化湿药

1?藿香的功效、主治、性味

①性味一一辛、微温

②功效与主治

化湿一一用于湿滞中焦证

解暑一一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止呕一一用于呕吐

2.苍术的功效

苍术一一燥湿健脾,祛风湿

3.化湿解暑藿香、佩兰

能化湿行气,又温中止呕白豆蔻、砂仁

脾瘅专药佩兰

燥湿行气厚朴(消积平喘)

行气安胎砂仁、紫

利水渗湿药

1车前子、金钱草的功效

车前子一一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金钱草一一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2?石淋、膏淋、血淋各选何药为宜

①海金沙一一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②石淋一一滑石、海金沙、金钱草

膏淋——海金沙、萆薢

血淋一一瞿麦、石苇、海金沙

(热淋一一滑石、关木通、瞿麦、海金沙、金钱草)

3.茯苓、猪苓、海金沙的药用部位是什么?

茯苓一一菌核(多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猪苓一一菌核

海金沙一一成熟孢子

4.车前子、海金沙、滑石的用法

车前子——宜布包

海金沙----- 宜布包

滑石一一宜布包

5.茯苓的功效、主治、性味、归经

①性味一―-甘、淡、平

②归经一―-归心、脾、肾经

③功效与主治

利水渗湿一一用于各种水肿

健脾-用于脾虚诸症

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6.粉萆薢、绵萆薢的功效各偏什么?粉(山)萆薢——利湿浊绵(川)萆薢一一祛风湿7?虎帐、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泻下通便木通、瞿麦利尿通淋、通经通乳专药关木通

通淋专药海金沙

黄疸专药茵蒿

温里药

1.写出附子的功效、主治、性味、归经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⒈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新修本草》 B. 《本草纲目》 C. 《证类本草》 D. 《本草求真》 E. 《神农本草经》 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本草拾遗》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 ⒊《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A. 公元前五世纪 B. 公元前二世纪 C. 公元二世纪 D. 公元四世纪 E. 公元五世纪 ⒋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⒌《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 A. 675种 B. 365种 C. 844种 D. 921种 E. 730种 ⒍《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李时珍 D. 陶弘景 E. 唐慎微 ⒎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⒏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 B. 配伍、服法 C. 炮制、服法 D. 煎法、服法 E. 以上均不是 ⒐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 提高疗效 B. 改变药物性能 C. 便于服用 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 消除或降低毒性 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先煎 B. 久煎 C. 包煎 D. 另煎 E. 不宜久煎 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炮制 E. 水火共制 12.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 A. 炮制 B. 配伍 C. 剂量 D. 煎法 E. 服法 13.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中药学-七版教材

《中药学》教材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e2394136.html,/default.aspx 简介: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全文内容取材于网上流行的《中药学》七版教材文本格式,经过本站整理并仔细校对而成,纠正了其中许多错误。本站为每味中药配以图片,包括源态(源植物、源动物、源矿物等)、药材、饮片,以方便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中药学》。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仅收取《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所有474种中药,不包括总论,因此,章节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并配以各种索引方式,如按章节索引、按出处索引等,可以给学习者以不同的角度,以使学习者对《中药学》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一节现代中药事业发展的历程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分散经营(1949~1954) 1949年到1954年,中药主要是私人经营,据商业部门1954年统计,全国私营中药商有10.4万余户,为西药商6600万户的15倍多,中药从业人员有27万多人,私营业起主要作用。 1954年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明确指出“中药应当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遗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所以,对各省主产药材应加以调查保护。鼓励生产,便利运输,改进推销。对中药研究光做化学分析是不够的,应进而做药理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上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注意”。毛泽东这一重要指示,对中药事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药涉及多部门,为了便于协调进行工作,分工负责,由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农业部、林业部、中国科学院、全国合作总社等单位组成了中药管理委员会。由卫生部负主要责任,统一管理中药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二、中药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的体制形成与发展(1955~1985) 1955年3月1日,商业部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土产公

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部分)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三品分类法,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记载药物730种 《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官修本草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本草学的成就 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历史悠久,质量优等,疗效显著。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修制,水制,火制),切制,炮制,水火共制 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 四气:寒热温凉 四气功效: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就逆 五味:辛甘酸苦咸 五味功效:辛——能散能行,散发、行气、行血 甘——能补、能和、能缓,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苦——能泄、能燥 咸——能软,能下,软坚散结,泻下 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属阳,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沉降——属阴,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归经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功效有共性,或性能不同,但治疗目的一致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是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会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流氓人批狼毒僧,爸逗丑牛哑笑您,丁香郁金两夫妻,光棍识字人参灵) 1.石膏知母 2.银花连翘 3.三黄 4.桑寄生五加皮 5.茯苓薏苡仁 6.人参党参 7.人参黄芪 8.黄芪白术 9.龙骨牡蛎 10.当归熟地 11.龟甲鳖甲 12.地榆槐花 13.当归阿胶 14.杜仲续断

中药学总论试卷+答案

合肥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年度考试 中药学各论 指导老师------王勇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⒈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新修本草》 B. 《本草纲目》 C. 《证类本草》 D. 《本草求真》 E. 《神农本草经》 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本草拾遗》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 ⒊《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A. 公元前五世纪 B. 公元前二世纪 C. 公元二世纪 D. 公元四世纪 E. 公元五世纪 ⒋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⒌《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 A. 675种 B. 365种 C. 844种 D. 921种 E. 730种 ⒍《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李时珍 D. 陶弘景 E. 唐慎微 ⒎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⒏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 B. 配伍、服法 C. 炮制、服法 D. 煎法、服法 E. 以上均不是 ⒐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 提高疗效 B. 改变药物性能 C. 便于服用 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 消除或降低毒性 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先煎 B. 久煎 C. 包煎 D. 另煎 E. 不宜久煎 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炮制 E. 水火共制

中药学章节总论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成为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作用为发散风寒, 用治外感风寒所致的风寒表证 (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 作用为发散风热, 用治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表证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成为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作用为清气分热, 用治气分湿热证; 诸脏腑热证(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清热燥湿药: 作用为清热燥湿, 用治湿热合邪的病症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 作用为清热解毒, 用治热毒炽盛的病症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绵马贯众,鱼腥草,红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蚤休,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熊胆) 清热凉血药: 作用为清营分, 血分热, 用治营分, 血分实热证(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退虚热药: 作用为清虚热,退骨蒸, 用治血热病症 (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 称为泻下药 攻下药:作用为通利大便,清热泻火,用治大便秘结,肠胃积滞,实 热內结 (大黄,芒硝,潘泻叶,芦荟) 润下药:作用为润肠通便,用治津枯,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作用为逐水退肿,用治水肿,胸胁停饮

(甘遂,京大戟,牵牛子,巴豆) 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肌表,筋络,筋骨,关节的风湿,解除痹痛为主;用于治疗痹证得药物,称为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作用为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用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雷公藤,木瓜) 祛风湿清热药:作用为祛风湿,清热消肿,通筋活络;主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 (秦艽,防己,豨莶草,络石藤) 祛风湿强筋骨药:作用为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主治风湿痹证兼肝肾不足,腰膝无力(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化湿药 凡以化湿运脾为主,治疗湿阻中焦证得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湿运脾是指药物具有运化湿浊,健运脾胃,祛除湿邪以治疗湿重困重的病症(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 利水渗湿药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诸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则水湿潴留,聚则为水,散则为湿:外溢为浮肿湿疮;内停为胀满水肿;上攻为喘满咳逆,眩晕;下蓄则为小便不利 利水消肿药,作用为淡渗利水;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茯苓,薏苡仁,泽泻,香加皮) 利水通淋药,作用为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用治各种淋证 (车前子,滑石,木通,霍麦,地肤子,海金沙,石伟,萆薢) 利是退黄药,作用为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

中药学各章节复习合集含总论

总论 2.炮制的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eg :生麻黄发汗力强麻黄绒一一用于儿科或年老体弱者 ②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eg :延胡索——止痛 醋炒玄胡——加强止痛作用 ③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eg :生地黄(晒干)一一清热凉血熟地黄 (蒸制)一一养阴补血 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eg :马齿苋一一用开水烫后再可晒干 ⑤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3.炮制方法的五大类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4.什么叫水飞、炙、煅、单、淬 水飞一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炙一一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煅一一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发挥疗效 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 淬一一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5.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

6.叙述四气、五味的含义和作用 ①四气一一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平性药) a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性病证) b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痛络、回阳救逆(寒性病证) ②五味---- 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a .辛:发散、行气、行血辛香之气 b .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c .酸:收敛固涩(针对滑脱类病证) d .苦:泄、燥 厂泄:通泄、降泄、清泄 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 —坚阴:泻火存阴 e .咸:软坚散结、泻下 f .淡:渗湿利水 g .涩:收敛固涩 7.叙述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古人对“毒性”如何理解 ①升降浮沉一一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a .定义 厂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 —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b . ?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是升浮的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药性能是沉降的 c .?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 药性沉降的,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eg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d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一一炮制和配伍 ②归经一一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a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b .应用 ?与药性的关系 eg :肺经病变 ----------- 肺寒:温热(肺经)干、细辛 、肺热:寒凉(肺经)黄苓、瓜蒌 ?与升降浮沉的关系 eg:肺病、咳嗽----------- 肺虚:肺气不敛一沉降一五味子(敛肺)一补:白合(补肺阴) ' 肺实:肺气不宣一升浮一桔梗、麻黄一泻:桑白皮 ③毒性一一狭义 药物的偏性

中药学各章节复习合集含总论

总论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eg:生麻黄——发汗力强 麻黄绒——用于儿科或年老体弱者 ②增强药物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eg:延胡索——止痛 醋炒玄胡——加强止痛作用 ③改变药物得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得需要 eg:生地黄(晒干)——清热凉血 熟地黄(蒸制)——养阴补血 ④改变药物得某些性状,便于贮存与制剂 eg:马齿苋——用开水烫后再可晒干 ⑤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与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3.炮制方法得五大类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她制法 4.什么叫水飞、炙、煅、单、淬 水飞—借药物在水中得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得方法 炙——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发挥疗效 单——就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得方法 淬——就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得方法 5.中药得性能与性状就是两个不同得概念 中药得性能:就是对中药作用性质与特征得概括,就是依据用药后得机体反应归纳出来得, 就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得性状:就是指药物得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 6.叙述四气、五味得含义与作用

①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平性药) a.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性病证) b.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痛络、回阳救逆(寒性病证) ②五味——辛甘酸苦咸就是五种最基本得滋味,此外还有淡味与涩味 a.辛:发散、行气、行血 辛香之气 b.甘:补益、缓急止痛、调与药性、与中 c.酸:收敛固涩(针对滑脱类病证) d.苦:泄、燥 泄:通泄、降泄、清泄 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 坚阴:泻火存阴 e.咸:软坚散结、泻下 f.淡:渗湿利水 g.涩:收敛固涩 7.叙述升降浮沉、归经得含义,古人对“毒性”如何理解 ①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得趋向性 a.定义 升就是上升 降就是下降 浮表示发散 沉表示收敛固藏与泄利二便 b.●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得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 就是升浮得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 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得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能就是沉降得 c.●升降浮沉与性味得关系 药性升浮得,大多具有辛甘之味与温热之性 药性沉降得,具有酸苦咸涩之味与寒凉之性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得关系 eg: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d.影响药物升降浮沉得主要因素——炮制与配伍 ②归经——药物作用得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a.归经就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得 b.应用 ●与药性得关系 eg:肺经病变肺寒:温热(肺经)干姜、细辛 肺热:寒凉(肺经)黄芩、瓜蒌 ●与升降浮沉得关系 eg:肺病、咳嗽肺虚:肺气不敛—沉降—五味子(敛肺)—补:白合(补肺阴) 肺实:肺气不宣—升浮—桔梗、麻黄—泻:桑白皮 ③毒性——狭义 毒药物得偏性 一切药物得总称广义

中药学题库总论

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填空题: 1.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本草是____。 2.____是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性本草。 3.清代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补充和订正的本草是____。 二、简答题: 1.金元时期本草的特征和主要学术价值是什么? 2.《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学术价值是什么? 3.清代的本草学主要有哪些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一部什么样的药学专著? 三、选择题: 1.)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山海经 B.五十二病方 C.神农本草经 D.诗经 2.) 2.最先采用三品分类方法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名医别录 D.炮炙论 3.) 3.初步确立了综合本草编写体例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4.) 4.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开宝本草 D.嘉祐本草 5.) 5.使大批古代方药文献得以保存传世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6.) 6.当代著名的综合性中药著作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华本草 C.中国药学大辞典 D.中药大辞典药典 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 一、填空题: 1.中药材为什么具有地域性? 2.道地药材”的含义是什么? 3.常用药物中的道地药材有哪些?

4.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一、填空题: 1.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称为____ 2.将巴豆榨去油称为____ 3.炮制药物时加生产方式的辅助物质习惯称为____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炮制? 2.什么叫水飞? 三、论述题: 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 四、选择题: 1.) 1.加工盐杜仲的方法是() A.炒 B.炙 C.煨 D.煮 2.) 2.用葛根升阳止泻宜于() A.炒用 B.炙用 C.煨用 D.蒸用 3.) 3.生地黄加工成熟地黄的主要炮制方法是() A.蒸 B.煮 C.潬 D.煅 4.) 4.朱砂入丸散应当() A.煅潬 B.淬 C.煨 D.水飞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一、填空题: 1.中药的性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 2.四气又称为____。是指药物的___、____、____、____四种药性。 3.药物的五味不仅表示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____________的特性。 4.甘味可表示药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方面的作用。 5.中药的归经是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立的。 6.在升降浮沉理论中,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____沉是____。 7.有一种观点认为药物的毒性即是偏性,因而将____统称为“毒药”。 二、简答题: 1.中药的性能与药材的性状有何不同? 2.认识中药四气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苦味药物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中药学总论

总论 第一章中药与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中药 1. 中药就是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物质及其制剂。(多数使用天然 药,也使用部分化学合成品) 2. “天然药物”是现代人们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相对于“化学合成药”而提出来的。 3. 草药,也有动物药和矿物药,而不是专指草本类药物。草药流传于民间。实际上,草药 是中药的初级阶段,中药是草药的高级阶段的称呼。 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 1.中药学古代称为“本草”。“本草”也是药物的最初名称,中药与本草没有本质的区别。 2.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药材鉴别、 种植(或养殖)、采收、贮存、加工炮制、制剂、性能、功效、应用、药理、化学成分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一级学科。 3.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 中药的临床应用知识。 4.中药的发展 ①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365种 ⅰ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ⅱ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四气五味、有毒无毒)。 ⅲ采用“三品”分类导入。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ⅰ首次将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用于药物分类。 ⅱ于序补充采收、炮制、鉴别、制剂、配方量取理论等内容。 ⅲ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的合理模式。 ③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国家颁布,其正文收录药物844种(目前统计为851) ⅰ成为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 ⅱ世界上最早药典。 ⅲ采用图文对照写法 ⅳ记载药材基源考证和用药经验。 ④宋金元时期:《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四川蜀中晋原名医唐慎微。 ⅰ药后附单方(采用方药对照的编写模式) ⅱ转引北宋以前的方药资料、资料详实—工具书 ⅲ载药-1700余种、方—3000余首。 金元贡献:ⅰ以药物形气味体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及阴阳五行学说 ⅱ建立了一套“法象药理”模式、促进了药学理论的发展 ⅲ发展了升降浮沉、归经、脏腑苦欲补泻等药性理论 ⅳ进一步完善中药药性内容、并使之系统化 ⅴ重视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出现。 ⑤明代:《本草纲目》 ⅰ对中医药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总结和发挥 ⅱ各论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16部60类)

中药学章节测试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拾遗》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B.《开宝本草》C.《新修本草》D.《品汇精要》3.《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的药物种数是: A.921种B.716种C.183种D.730种 4.应该采集花蕾入药的是: A.金银花B.菊花C.红花D.旋覆花 5.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散风寒药宜冷服B.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 C.安神药宜睡前服D.泻下药以得利为度 6.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 A.焦白术B.大黄炭C.血余炭D.荆芥炭 7.药物的平性是指: A.寒热之性不明显B.药味平淡C.寒热之性均显D.缓和药性 8.性味属阳的是: A.辛、甘、寒B.辛、苦、热C.甘、淡、温D.酸、苦、温 9.升降浮沉是为药物作用确定: A.性质B.趋向C.部位D.功能 10.神昏、心悸应选归哪经的药物? A.心B.肝C.脾D.肺 11.生半夏配生姜,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烈之性,这种配伍关系叫: A.相杀B.相畏C.相恶D.相反 二、多项选择题。 1.宜于睡前服的药有: A.峻下药B.缓下药C.安神药D.消食药E.截疟药 2.属于火制法的有: A.炒B.炙C.淬D.煅E.煨 3.酸味的作用是: A.收敛B.固涩C.生津D.发散E.利水 4.归经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象学说D.经络学说E.以上都是5.两药合用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的是: A.相畏B.相须C.相使D.相杀E.相恶 6.需包煎的药有:

A.花粉类B.细粉类C.绒毛类D.细小种子类E.叶类 三、填空题 1.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____ 。 2.宋代按方药并收法编著的本草著作是____ ,载药数是____ ,作者是____ 。 3.中药的作用包括和不良作用,其中不良作用包括____ 和____ 。 4.确定药物味的主要依据是____ 和____ 。 5.“七情”中表示增效的是____ 、____ ,表示减毒的是____ 、____ ,表示减效的是____ ,表示增毒的是____ ,其中____ 与____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学? 2.举例说明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3.五味指什么?各自的作用如何? 4.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各自的含义及产生原因如何? 5.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6.如何理解药物的“有毒无毒”? 7.叙述“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麻黄治疗风寒表实证,常相须为用的药是: A.荆芥B.防风C.桂枝D.细辛 2.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经助阳的药是: A.麻黄B.桂枝C.防风D.细辛 3.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肺止咳的药是: A.紫苏B.生姜C.桂枝D.香薷

《中药学》期末复习题(详细收集各章重点)

【总论】 1.什么是中药? 2.什么是中药学? 3.简述清代以前重要本草学著作及其作者、成书朝代和学术价值(本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 4.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 5.试述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 6.试举例说明五味的含义,表示的作用,气味合参的意义 7.何谓药物的升降浮沉?其与性味、药物质地的关系如何?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 8.试述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 9.怎样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10.何谓有毒无毒?药物毒性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11.试述中药七情的含义、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2.何谓十八反?十九畏? 13.简述中药禁忌的主要内容.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1.试述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 2.简述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薄菏、牛蒡子、菊花、柴胡的性能特点、 功效和应用 3.比较下列各组药物的异同点并指出配伍类型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桂枝-白芍 4.举例说明麻黄入药的特点 5.选药: 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风病、血病、疮病的要药少阴头痛 风药中的润剂并通治一切风邪阳明头痛项背强痛解酒

太阳头痛颠顶头痛和解少阳升举阳气 行气安胎温胃止呕(呕家圣药) 燥热伤肺 中气下陷少阳证热病烦闷疏肝解郁 6.写出下列处方别名:蝉蜕牛蒡子 7.菊花品种不同作用何异? 8.紫苏药用部位不同作用何异? 9.生姜取材和炮制不同作用何异? 10.使用细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写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各10味 第二章清热药 1.简述清热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异同点: 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双花-连翘射干-山豆根-马勃生地-玄参 青蒿-地骨皮 3.简述石膏知母(性能特点)生地玄参牡丹皮金银花连翘青蒿夏 枯草的功效和应用及特点 4.写出下列药物的处方别名:石膏栀子银花连翘黄连蚤休 5.选药: 清热凉血退蒸湿热赤痢热毒炽盛之咽喉肿痛梅毒 乳痈肠痈肺痈疮家圣药清热解毒要药清营凉血肺热咳嗽 清心火兼泻中焦火泻相火坚阴消渴证 内热胎动不安清三焦火引热从小便出治痢圣药 恶疮要药阳明气分实热(并解释名词) 小儿疳积发热 清解头面局部热毒清肝明目常用药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

最新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新修本草》 B. 《本草纲目》 C. 《证类本草》 D. 《本草求真》 E. 《神农本草经》 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本草拾遗》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 3.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A. 公元前五世纪 B. 公元前二世纪 C. 公元二世纪 D. 公元四世纪 E. 公元五世纪 4.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5. 《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 A. 675 种 B. 365 种 C. 844 种 D. 921 种 E. 730 种 6.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李时珍 D. 陶弘景 E. 唐慎微 7.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8. 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 B. 配伍、服法 C. 炮制、服法 D. 煎法、服法 E. 以上均不是 9.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 提高疗效 B. 改变药物性能 C. 便于服用 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 消除或降低毒性 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先煎 B. 久煎 C. 包煎 D. 另煎 E. 不宜久煎 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炮制 E. 水火共制 12.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 A. 炮制 B. 配伍 C. 剂量 D. 煎法 E. 服法 13.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中药学重点

中药学 总论 绪 第一章起源与发展 《神农本草经》:东汉,365,第1部,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朱写墨写 《新修本草》:=《唐本草》,李责力苏敬等,84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1558 《开宝本草》:宋,983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 学大成世界自然科学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921(增716) 第二章产地、采集、储藏 道地药材:确定依据临床疗效是关键 第三章炮制 第一节目的 1.减毒:eg.巴豆去油制霜,附子煎煮成制附子 2.增效:eg.蜜制百部增润肺止咳,醋制延胡增止 痛 3.存:eg.干燥处理之肉苁蓉茎含汁半埋沙,黄芪 切片干燥 4.净:eg.刷枇杷叶背面绒毛切成丝 5.好吃:eg.水漂海藻,昆布,紫河车腥味 6.类似配伍作用:eg.生地黄酒煎成熟地 寒清热凉血温补血滋阴, 生首乌泻下通便制首乌专补肝肾 第二节常用方法 水飞: 炙:液体辅料拌炒 掸:药快入沸水潦过 淬:煅红入冷水/液辅料(打铁) 第四章作用 第五章性能 第一节四气 寒凉温热平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 逆等 第二节五味 …… 药性歌 酸涩收敛固涩, 苦有泄燥之功, 甘补和中缓急, 辛发散行气血, 咸能软坚泄下,淡能渗湿利尿, 第三节升降沉浮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凉沉降。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 升浮: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沉降: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第四节归经 药物作用定位概念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 第五节有毒无毒 第六章配伍 eg…… 七情:单行: 相须,使:增效(并列,主副) 相畏,杀:减毒(被动,主动) 相恶:减效 相反:增毒(十八反,十九畏) 第七章用药禁忌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药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妊娠禁用:eg.砒霜,芫花,麝香 第八章用药剂量、用法 1.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 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 板、鳖甲、牡蛎、代赭石、 附子、川乌、生自然铜2.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 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 4.泡服:番泻叶 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 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