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一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一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一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一生态系统(8)

生态环境的保护

1、如图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更长久(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

C.环境对人口数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造成破坏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4、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系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C.人类活动使大气圈臭氧层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D.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7、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存在的生物关系一定是竞争关系,引入外来物种会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8、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变暖会导致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产量上升

B.臭氧层破坏可能导致皮肤癌发病率有所上升

C.酸雨能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

D.生物多样性下降与栖息地被破坏有关

9、近年,我国较多城市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持续进行,“创

建国家森林城市”等迅速展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D.退耕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

10、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因地制宜进行封山育林

B.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C.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12、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庞大的基因库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生物多样性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

C. 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保护

14、成都市正在大力推行“治水十条”,进行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长制,以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以上说法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施水污染防治将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鱼类资源下降将会使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湖泊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对锦江流域清淤增蓄将有利于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15、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请结合碳循环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途径①是指__________作用;碳在②处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速率基本上__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中的速率。

2.导致CO2过量排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另外,森林的过量砍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使图中途径①有所减弱,而且被砍伐后的植物剩余部分在__________作用下,也能释放出CO2。

3.温室效应对人类有哪些危害?__________;对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低碳生活”你有哪些建议?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长,很快就不能维持本国的生存; A错误;

B、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B正确;

C、虽然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产速度,最终该国也不能维持其生存;C错误;

D、粮食产量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却又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D错误。故选:B。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A正确;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B错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来实现的,C错误;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虽然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但人类对环境存在破坏现象,D错误。故选A。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人口增长对耕地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人口增长对粮食、住房的需求增加就需要开垦土地种粮,同时占用耕地建房,对土地的压力加大,在开垦土地时会破坏原有植被,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从而致使自然灾害频繁。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A正确;从题目中无法看出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的多少,酸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C错误;实验只模拟了樟树和楝树的树苗,其他树种不知是否耐酸雨,D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生物圈的概念可知,其最低处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系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A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B正确;人类活动所产

生的一些气体,能对大气中的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且破坏作用大于其生成作用,C正确;食品安全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D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D 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CO2大量增加,C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温室效应,造成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产量下降,A错误;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大,可能会导致皮肤癌发病率有所上升,B正确;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酸性物质造成的,可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C正确;生物多样性下降与生物柄息地被污染破坏有直接关系,D 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且引进外来物种不慎会导致生态人设,B错误;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C正确;退拼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D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表明保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需要更多食物。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等资源,而应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A错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所以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B正确;生态效益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可能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故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D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指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 符合題意;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庞大的基因库,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两个黄销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生物多样性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A 正确;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想,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 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而基因库则更有利于保护瀕临灭绝的生物,D正确。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污水防治芬利于提高生物种类和数量,使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鱼类资源下降,导致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

弱,B正确;蓄洪防旱是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清淤增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使其净化能力增强,D正确。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光合; (含碳)有机物; 等于; 2.化石燃料的燃烧; 分解者的分解; 3.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节约用电、用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解析:(1)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CO2转化成有机物;对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CO2。

(2)从图解来看,CO2的排放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3)CO2等溫室气体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