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一、立项背景和依据

1.1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国内已有数十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规划目标。2010年4月,宝鸡市被科技部确定为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10月8日,宝鸡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到 2015年把宝鸡建设成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人才聚集、创新企业众多、创业投资活跃、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型城市。随后,宝鸡市又下发了《宝鸡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抓好六大创新工程,实施九大重点项目。2012年宝鸡市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批准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宝鸡)服务示范基地。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宝鸡作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的特大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及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自身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应对现有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机制有所突破和创新,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因此在宝鸡市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背景下,基于宝鸡市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围绕未来宝鸡市将选择何种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实施路线图。

1.2研究意义

创新型城市有多种发展模式,其发展过程具有高度的系统性与综合性,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基础与现状,所以研究探索创新型城市理论框架和符合宝鸡市发展现状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结合创新型城市现有研究理论与成果,在分析比较宝鸡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宝鸡市市制订正确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系统两个方面,缘于西方城市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过程的重新崛起的需求和对于成

功转型的城市出现现代城市病问题的解决。

早在1994年,美国的萨克森宁(AnnaLee Saxenian)首次提出了关于美国硅谷地区和128公路高科技产业创新模式的比较。随后在 1996 年,库克(cook)详细地定义和阐述了什么是区域创新系统,并在 2000 年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完善。2000 年,英国创新型城市研究权威机构 Comedia 的创始人查尔斯-兰德瑞(charlesLandry)认为城市中硬软两方面设施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创意生活圈,这个生活圈应该为创意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2001 年,詹姆斯(James)在《创新性城市》这本书里揭示了创新与城市之间的复杂性以及欧盟经济与社会研究计划组发起的关于城市竞争力和结合力项目的结论。他还对斯图加特、米兰、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五个城市进行了具体案例研究。同年,卡尔(Carl)提出了创新体系的构建、创新主体的作用的发挥、生产价值的视线都学要巨额的资本投入,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创新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2005 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篇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认为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队伍,政府的高效服务等等因素是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在 2006 年国家创新型建设战略之前,多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区域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为主。在 2006年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体系的探索与研究才正式成为政府有关研究部门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2000 年,西南交通大学陈光、王永杰、段清海在《技术创新: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文中,分析了科技创新推动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成都市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对策和建议;2002 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袁国敏、果艺、张今声教授在《沈阳市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构建了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全面分析了沈阳市当时科技创新的优势和问题,并为沈阳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同年,江苏省委政研室徐志宏、项德恩在《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文中,指出政府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地区创新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局陈广文博士在《建立深圳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设想》一文中对于深圳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等进行一定的探索;2003 年,国家科技部调研室刘琦岩博士在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认为在目标上必须突出提供原始性创新供给,维持和提升特定竞争力,支撑区域内社会需要。珠海市委方旋博士在《区域科技创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和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模式及其结构。2004 年,福建省科洪高技术开发中心陈强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文中,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05 年,广州社会科学院蒋年云、涂成林在《广州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一文中,广泛地分析了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推进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选择模式与重点战略,以及构建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对策措施等等。

2006 年国家提出创新发展宏观战略以来,在政府发展战略的引导之下,区域创新研究开始更加的系统化、具体化,尤其是以中央政府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导之下,各个地区、省份和城市都进一步地推进了创新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型城市发展理论研究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2006 年,大连理工大学王续琨研究和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其特征,天津大学杨冬梅、赵黎明根据国外创新型城市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了关于创新型城市发展演进的规律,2008 年,西北大学张献英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一文中,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郑州市的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2010 年,暨南大学周飞媚在《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质研究》一文中,仔细分析了文化这一创新推动要素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内创新型城市的研究理论也正由浅入深,由粗放到细致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l]AnnaLee Saxenian.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eon Valley and Route 128[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Charles Landry.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Comediand Earthscan Publications,London,2000.

[3]Drucker,P.F.Innovation and Enterpreneurship:Practive and Principles.New 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85.

[4]Hambleton R.Innovation in renovation[J].Planning Week.1995,3(45).18~19.

[5]Hall,Peter.Creative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Studies. (2000) 37,4:639~649.

[6] James Simmie.Innovative Cities[M].Spon Press,i/Landon and New York,2001.

[7]MaryannFeldman P,David Audrestch B.Innovation in cities:science-based diversity specializationandlocalizedcompetition[J].European

EconomicReview,1999(43):409 ~429.

[8]Robert Huggins Assoiciates,2004,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4.United Kingdom:Oakfield House.

[9]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 (2)

[10]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纲要[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1]纪宝成.创新型城市战略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庄越,曾娟.城市创新原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 (4)

[1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姚士谋,汤茂林,陈爽,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5]李仁贵.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J].经济评论,2005(6)

[16]王春法.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5)

[17]冯之浚主编.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纲要[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8]李英武.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J].前线,2006 (2)

[19]隋映辉.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J].学术界,2004(3).

[20]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2001(12).

[21]厉无畏,王振.创新型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2]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10—2015),2010.

[23]王志雄.2012上海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4]湖南省知识产权局.2011年度湖南省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报告情况.

[25]昆明市政务信息网.2011年度昆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26]毕亮亮,潘锡辉.关于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 (12):30-35

[27]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OE/OL].(2010-o4-15).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e2629736.html,/tztg/201004/w0201004.

[28]刘焕勋.宝鸡推进科学发展的探索与启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01.

[29]孙毅.我市科技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M]//科学发展调查(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24-135.

[30]杨忠泰.把宝鸡建成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9-82.

[31]杨忠泰.宝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3(4):108-111.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佛府[2013]3号 【发布部门】佛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8 【实施日期】2013.0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的通知 (佛府[201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8日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跟据《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统筹协调,科技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机制,突出科技主角地位,配强配齐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各区、佛山新城要立足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形成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市场导向,协同创新。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主动衔接,争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主动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重大工程与国家、省的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落户佛山。 二、第一阶段重点工作(2013-2017年)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工作如下: (一)着力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立足佛山产业特色和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线图研究 一、立项背景和依据 1.1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国内已有数十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规划目标。2010年4月,宝鸡市被科技部确定为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10月8日,宝鸡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到 2015年把宝鸡建设成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人才聚集、创新企业众多、创业投资活跃、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型城市。随后,宝鸡市又下发了《宝鸡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抓好六大创新工程,实施九大重点项目。2012年宝鸡市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批准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宝鸡)服务示范基地。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宝鸡作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的特大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及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自身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应对现有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机制有所突破和创新,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因此在宝鸡市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背景下,基于宝鸡市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围绕未来宝鸡市将选择何种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实施路线图。 1.2研究意义 创新型城市有多种发展模式,其发展过程具有高度的系统性与综合性,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基础与现状,所以研究探索创新型城市理论框架和符合宝鸡市发展现状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结合创新型城市现有研究理论与成果,在分析比较宝鸡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宝鸡市市制订正确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系统两个方面,缘于西方城市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过程的重新崛起的需求和对于成

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 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第二,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第三,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第四,科技创新以跨学科为主导模式。 3.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们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国家主导的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 二、国内背景:变革发展模式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洛新产业集聚区实际,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洛新产业集聚区为促进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夏明显主任为组长,以武文伟书记、韩丽莉副主任为副组长,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领导集聚区的创建工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认真学习,在思想上再提高、再重视。 二、积极开展科技孵化器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上半年洛新产业集聚区共建设科技孵化器2000平方米,在孵企业2家,毕业企业1家,分别是 毕业企业:洛阳新能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该项目主要生产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冶金、矿山用转盘轴承。一期占地6600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工厂研制生产的750千瓦及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已经试制成功,并且批量生产。二期项目主要研发生产2.5兆瓦及3.0兆瓦的风能轴承产品。目前,该项目厂房、

办公楼等已建成完成,设备已安装,正在进行试生产。 在孵企业:1、洛阳七维防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主要从事新型防腐工程材料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目前建设用地已征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围墙圈建。 2、洛阳泰莱机械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占地110亩,主导产品为高精度电缆带和插接件黄铜带,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电子、仪器仪表、军工等各个领域。该项目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适应范围广的“铸锭-加热-热轧-铣面-冷轧-退火-精整”的生产工艺。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0万元,3跨钢结构车间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办公楼和厂区道路建设。 洛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11年6月14日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目录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厦委发〔2010〕7号)的精神,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正在步入进一步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基础 1、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2009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1623.21亿元,增长8%(按可比价格计算);财政总收入451.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0.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三项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1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增长8%。 2、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厦门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仅占全省的1.3%,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1.38亿元,占全省2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4.62亿元,占全省的14.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88%,人均GDP达62020元(折合9520美元),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0292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08年0.6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再降低25%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厦门在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中排名位居第一。 (二)产业基础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力明显提升,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53%。 2、平板电视、客车、工程机械、钨制品等产品,在国内外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冠捷、友达、LG三大液晶面板厂商来厦投资,厦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研发、生产基地。 3、光电、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厦门成为国内光电显示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节能灯生产基地,2009年产值达500亿元。 4、着力打造十三条制造业产业链(群),重点发展十个现代服务业,并以规划配置金融、创新资源,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区域协作发挥龙头作用,辐射服务海西地区,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关联发展。 随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大批有规模、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三产产业比例1.3∶48.5∶50.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占三次产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三)创新基础 1、厦门有厦大、集大、华大、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国家海洋三所、中科院城环所两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高,2008年,厦门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城市人口的

智慧生态城市是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梁亚飞

智慧生态城市是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梁亚飞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也越来越 受到重视。从原始的居民点到当今的大都市,人类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模式,使其 成为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对生态城市进展概述进行了分析,然后探 讨了智慧城市重视应用生态城市重在基础,最后分析了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可 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趋向智慧生态城市,智慧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城市发展模式 引言 智慧城市,实际上基于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集成电路芯片的信息处理能 力和储存能力快速成倍增长,且价格成倍下降。二是我国现阶段是工业化和后工 业化并列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应该用信息技术来装备城市。 三是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城市病频发,必须积极应对和解决,使市民生活更便利、城市更美好。这三方面需求正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1生态城市进展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对于生态城市需求的加大,生态城市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和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城市当中的可 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环境保护等理念在实现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处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在规划建设新型城市当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方式。 虽然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起步稍晚但是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速度却很快,为了更 好的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在生态城 市建设当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生态城市规划发展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还需要国家下大力度和持之以恒的去 不断的完善和探索,因此就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发展来讲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有待改善和解决,还需要业内权威人士和专家们不断对生态城市规划当中的各项 细节进行论证和把低碳城市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中心思想,进而为城市规划向着 生态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智慧城市重视应用生态城市重在基础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支 持共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 工程。多年来,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省、市、县建设;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副部长报告强调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镇)的必然性,指出低碳生态 城(镇)是推动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者,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 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智慧生态城市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城市发展模式探索 3.1生态赤字危及发展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雾霾笼罩时间长、地域广、浓度高;面积不断扩张的水泥建筑,埋葬了所在地下的生命,导致生物灭绝;地球各个圈层的联系大面积隔断,地球的纵横循环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早在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已经是环境承载 力的2倍,生态赤字逐渐增大。 3.2创新思维积极探索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都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试点基础 1 (一)经济基础1 (二)产业基础1 (三)创新基础2 (四)体制优势3 (五)区位优势4

二、建设创新型都市的制约因素分析4 (一)创新环境不够完善4 (二)创新人才不足5 (三)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6 (四)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6 (五)自主创新缺乏竞争力6 三、试点目标 7 (一)战略定位7 (二)进展目标7 四、工作思路 8 (一)指导思想8 (二)差不多原则9 五、创新内容 9 (一)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海西产业进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10 (二)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发挥海西重要中心都市的集聚辐射作用10 (三)提升对台交流合作水平,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融合上发挥前沿平台作用11 (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12 六、重点任务 14 (一)优化创新环境14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15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6 (四)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17 (五)二三产共推进18 七、创新工程 20 (一)科技创新工程20

(二)基础服务工程21 (三)产业对接工程22 (四)新兴产业工程22 (五)先进制造工程23 (六)都市空间工程23 (七)“5.1”创新工程23 八、辐射带动 23 九、保证措施 24 (一)组织保证24 (二)政策保证24 (三)资金保证25 (四)人才保证25 十、监测评估 25 (一)制定科学的评判体系25(二)建立创新绩效考评机制26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 努力塑造城市形象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努力塑造城市形象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城市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间人才、资金、市场等要素越来越趋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起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其出路在于: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名片。近年来,大渡口区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建设档次,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建设新路子。 一、创新理念,推进城市建设新型化 大渡口因重钢而立、因重钢而兴,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同时受到重钢发展影响,具有较浓重的工业城市色彩。如今,重钢即将环保搬迁,大渡口进入经济、城市、社会“三个转型”重要关头。为此,大渡口抓住转型的良好契机,创新理念,强化三种意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新型化。 强化战略意识,确立城市发展新座标。大渡口区域面积小,土地资源稀缺,当前的十年,决定着今后的一百年。如何集约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一座精品城市,是推进城市建设新型化的重要课题。为此,大渡口树立世界眼光和全局思维,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中的超前性和长远性,牢牢把握城市发展新趋势,坚持生态、低碳、循环的建设理念,提出建设重庆的CRD,把建设“生

态文化之区、生活品质之城”作为战略目标,推进城市建设新型化进程。 强化环境意识,重塑城市新形象。多年来,由于重钢污染的影响,我区环境承载压力大,城市最基本的宜居功能缺失,极大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优美的环境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基本前提,深刻的历史教训让大渡口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珍惜重钢搬迁后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此,大渡口强化环境意识,坚持“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大力调整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坚决关闭和拒绝污染企业,努力改变大渡口就是重钢,就是“钢城”、“灰城”的外界形象。 强化改革意识,形成城市建设新机制。近年来,大渡口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加大城市建设机制的改革力度,投入和建设机制不断得到创新。比如,放活城市设施投资权、建设权、经营权、冠名权,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政企合作建成了双山公园和锦天广场等公益项目,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区域形象和价值,带来了长远效应,企业获取了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居民则多了休闲的设施,提升了居住品质,实现了政府、企业、居民的三方共赢。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率先开展控规三维仿真系统应用工作。 二、规划先行,推进城市建设科学化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纲领和蓝图,是打造品牌城市的重要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做好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资源丰富。 广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占居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三分之二,集中了全省所有的国家重点高校和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汇聚了全省大多数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1万人,2009年底在穗两院院士34人;集中了各类科研机构158家,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2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27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62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8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6.2%;经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7家。 (二)创新特色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70.71亿元,增长28.9%,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聚集了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由五大园区构成的广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启动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4家高新区之一,代表未来发展的中新知识城已进入规划实施,全市科技企业孵化链条渐趋完整;科技合作特色鲜明,面向独联体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已成规模,与新加坡

在知识创新合作上迈出步伐,穗港澳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智力引进平台形成品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成为海内外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留学人才与科技项目交流平台,广州引进留学人员每年以30%速度递增。 (三)综合实力雄厚。 2010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4.48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自1989年起连续20年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三,是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2.7%。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0年广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8:37.2:61,服务业比重仅次于北京,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 (四)基础设施优良。 广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大幅提升。拥有现代化中心城市交通主骨架和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铁路枢纽、高速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枢纽型交通设施体系,以及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流会展设施。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是国家电信网三大通信枢纽、因特网三大核心节点、因特网三大国际出口之一。信息化普及水平达国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5%,位居全国第一,宽带普及率达95.6%。 (五)区位优势突出。 广州毗邻港澳,城市开放度高,国际资源整合力强。2009年国务院

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政策研究分析及启示

科技发展研究 第3期 (总第279期)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1月10日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兴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浪潮,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城市(城区)转型发展。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政府创新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本期简报基于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1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创新型城市(区)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供参考。 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政策研究分析及启示 创新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从东南沿海到内陆西北,从国际化大都市到欠发达地区,一批城市(区)脱颖而出,相继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全面构建以知识、技术 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竞合发展战略研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政策跟踪与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692101100)

和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可持续的探索实践中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一、创新政策的内涵与特点 创新政策,是为促进创新的产生、利用和扩散的科技、经济、社会和产业等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形式上包括:立法保障,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活动,优化配置资源。财税扶持,改进政府资助配置,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企业成为创新投入主体。提供服务,完善专业服务平台功能,支持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各类服务。吸引人才,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创新政策从四个方面上区别于其它公共政策:一是政府主导性,创新政策主要服务于城市的追赶战略和前瞻布局,必须由政府部门主导,集中力量研究决策并推行。二是系统性,体系中财税、服务、人才政策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互动的学习机制与创新网络,最大限度激励企业等各类主体开展创新。三是差异性,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创新政策要着眼于破解当地制约发展的难题,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四是动态性,灵活调整政策出台时机与持续时间,并在运行中评估效能、协调利益、完善机制,确保自始至终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新需求。 二、影响创新型城市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的主要因素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属于“龙头带动战略”,承载了当地对于经济腾飞和发展转型的期望。因此,在制定创新政策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城市的发展阶段、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从总体来看,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反思和革新传统发展观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被普遍接受。 同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关键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创新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和结果。当前,国家就是要通过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约有一半来自高校。众多学术界、科技界“泰斗”身居高校,撑起了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大厦,也必将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等等。 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1.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应当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依托一些比较有影响力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组织同学们多参与到社会实践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维护省会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全省创新资源集聚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1.科技支撑取得新突破,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财政对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2.65%,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5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0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50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人,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350人。全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2.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以上,其中,新增国家级5个、省级30个。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65%以上。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0件。创建省级以上名牌300个、著名商标3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济南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目标,打造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42∶5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发挥省城区位优势,引领和支持全省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成各类生产力促进机构40个以上,实施标志性产学研工程项目100个,新建产学研中试基地50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融资机构达到1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形成以省会都市圈为核心,辐射服务全省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服务网络。 5.创新机制环境取得新突破,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决策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推进均等化长效机制。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步入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与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二、主要工作与重点任务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3.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 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附件1: 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城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在前期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或城区)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产出最重要的基地,是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集聚地,城市的发展对区域和国家发展全局影响重大。创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着的城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一)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城市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具备率先发展和辐射带动的条件。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一批城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创新型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创新型城市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解决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需要让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Creative Talents and Innovative Country Abstra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expects creative people to construct, so the basis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lies in its creative talents. In fact,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has also been a focal attention of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i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A great era needs outstanding talent, outstanding personnel to promote the great era. I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process, we need numerous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come to the fore, but also need to make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ribute. Key words: innovative country; creative talent; education innovation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1 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当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作为创新型国家,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3)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70%以上;(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按照这四条标准来衡量,很显然中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热潮、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