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3

2017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3
2017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3

2017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带支,重在贯通。

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东北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措施:以大规模经营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先进科技和建立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农

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等。学习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经济衰退,振兴后,联系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煤炭城市焦作的产业转型,宁夏煤城"石嘴山市"经济的转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对于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

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

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

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2、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重内在联系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力求各个击破。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复

习不能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应是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

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根据各类知识结构的差异,要突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3、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重图文转换能力

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

分析解决问题。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

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

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

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方法技巧培

养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

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对这样的知识,尤其是每次考试学生必定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的课本知识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强化练习。非知识性弱点,主要指学生的考试习惯

和考试素质。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表达不清楚,术语不规范,心理紧张等导致考试失误频频。这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考试,

心理辅导才能得以解决。

5、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二轮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只有两个月多的复习时间,内容多,任务紧。具体教学进度计划如下:

起止时间专题名称涵盖内容

3月20日---3月27日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等值线判读

第三讲地球运动

3月28日--4月12日专

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四讲大气运动与气候

第五讲水循环与洋流

第六讲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第七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月13日--4月15日

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第八讲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第九讲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4月16日--4月23日

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十讲农业生产与地域类型

第十一讲工业生产与工业地域

第十二讲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4月24日--4月25日

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月26日--4月28日

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四讲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区域联系、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五讲区域可持续发展

4月29日--4月29日

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十六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4月30日--5月7日

专题八自然灾害

第十七讲自然灾害及防治

5月8日--5月20日

专题九区域地理

第十八讲中国地理

第十九讲世界地理

英语四种一般时态

一般过去时态 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谓语动词要用一般过去式。经常与yesterday (昨天), last week(上周), last month(上个月), last year(去年), two months ago(两个月前),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前天),in 1990 (在1990年), in those days (在那些日子里)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 I was born in 1990. (我出生在1990年)。When did you go to the park? (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公园)。 I went to the park last week. (我是上周去的公园)在上面的句子中第一句属于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第二句和第三句属于实义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 1. Be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 在没有实义动词的句子中使用be动词, am is 的过去式为was; are的过去式为were. 构成:肯定句:主语+was (were) +宾语 如:I was late yesterday. (昨天我迟到了。) 否定句:主语+was (were) +not+宾语 如:We weren't late yesterday. (我们昨天没迟到) 疑问句:Was (Were) +主语+宾语 如: Were you ill yesterday? (你昨天病了吗?)肯定回答: Yes, I was. (是的,我病了。) 否定句: No, I wasn't. (不,我没病。) 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was (were) +主语+宾语如:When were you born? 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2.实义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 肯定句要使用动词的过去式,否定句和疑问句要使用助动词do和 does 的过去式 did. 肯定句为:主语+动词过去式+宾语 如: I went home at nine o'clock yesterday.(我昨天九点钟回的家。)否定句:主语+didn't +动词原形+宾语 如:I didn't go home yesterday. (我昨天没回家。) 疑问句:Did +主语+动词原形+宾语 如: Did you go home yesterday? (你昨天回家了吗?) 肯定回答: Yes, I did. (是的,我回了。) 否定回答:No, I didn't. (不,我没回家。) 一般将来时 1.一般将来时的基本概念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构成。 2.2.一般将来时的形式 ●will 常简略为 'll,并与主语连写在一起,如:I'll,he'll,it'll,we'll,you'll,they'll。 3.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1)表示将来的动作或状态 一般将来时常与一些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明天), next week(下周), from now on (从现在开始);in the future(将来)等。 2)表示将来经常发生的动作。 4.一般将来时的其他用法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其表达形式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1)“ be going to+动词原形”表示即将发生的或最近打算进行的事。例如: ①It is going to rain. 要下雨了。 ②We are going to have a meeting today. 今天我们开会。 2)go, come,start,move,sail,leave,arrive,stay等可用进行时态表示按计划即将发生的动作,例如:

(完整word)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Ⅰ)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国卷Ⅰ)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 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导语】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里面最难的一科了,所以大了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供参考。 1 、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小学英语四种时态的练习及答案

一般将来时练习 ( ) 1. There ___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will be going to B. will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be D. will go to be ( ) 2. Charlie ________ here next month. A. isn’t working B. doesn’t working C. isn’t going to working D. won’t work ( ) 3. He ________ very busy this week, he ________ free next week. A. will be; is B. is; is C. will be; will be D. is; will be ( ) 4. There ________ a dolphin show in the zoo tomorrow evening. A. was B. is going to have C. will have D. is going to be ( ) 5.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tomorrow? – No. I ________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Are; going to; will B. Are; going to be; will C. Are; going to; will be D. Are; going to be; will be ( ) 6. Mother _____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A. will gives B. will give C. gives D. give ( ) 7. – Shall I buy a cup of tea for you? –________. (不,不要。) A. No, you won’t. B. No, you aren’t.

(完整版)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英语四种时态

小学英语四种时态 1一般现在时:是指经常发生的事情、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句型结构: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要变化.末尾要加s或es. 例句: I often do my homework in the evening.(肯定句) I don’t often do my homework in the evening.(否定句) Do you often do 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一般疑问句) 肯定回答:Yes, I do. 否定回答:No, I don’t. He gets up at 6 o’clock.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do要变成does, 动词要变成原形. 表示存在的状态: 例句: I’m tall. He is short. It’s sunny today. 2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或打算做的事情. 句型结构: 主语+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 其他. 例句: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另一种结构: 主语+will 动词原形+ 其他. 例句: Daming will play football. 注意:一般将来时的否定句,要在be和will后面加not. 一般疑问句,只要把be和will放在句首就行. 3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或正在做的事情. 句型结构: 主语+ be + 动词ing + 其他 例句: I’m reading a book. He is swimming in the sea. 否定句:在be后面加not. 一般疑问句:把be和主语换位置. 4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动作和过去存在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把动词变成过去式. 句型结构: 主语+ 动词的过去式+其他 例句: 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 She helped her mother yesterday. 否定句,在主语后面加didn’t. 动词变成原形. 一般疑问句,句子前面要加Did.动词也变成原形. 表示过去存在的状态: They were young then. It was sunny yesterday.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英语学习:四种一般时态

四种一般时态 导言 当了解英文是由三种基本句型构成,识别它们的主要方法是动词。掌握动词就成了学习的第二个难点。 要想掌握好时态,主要有以下三点: 1.无论动词如何变化,我们都能识别它,并且熟练地应用它,这就要求我们熟记每种变化的构 成。 2.它们的每种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与中文的动词有什么区别? 3.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什么是时态,其实时态的本质是一半时,一半态。 由于以上问题,在我们以往的教科书中非常混乱,中国人和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以上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在整个学习中要注意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当你能够回答并掌握以上三点时,你的英语就会产生一个极大的飞跃。 首先让我们从时入手,掌握英文中的时间概念并不难,请看下列时间轴。 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将来─────→ (即相对于过去的将来) ▲一般时态所表示的时间概念 从上面的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一般时态所使用的时间概念。 ▲一般时态的构成

▲主+系动词+表 注:*注意该结构中的名词,它们能被定语修饰。 现在:is am are 过去:was were Be------将来:will be 过去将来:Would be You are rich. You are poor 注口语:You are rich/you are not rich/are you rich/you were rich/you were not rich/ will you rich/ will you not rich / will you not be rich/ will you be rich/ 注:该结构中的状语可以置于句首或句尾。 is are was were There be --- will be Would be There is a wallet on the desk. 注口语:there is(are\) a wallet on the desk there is a wallet on the desk/ there is not a wallet on the desk/ You are rich/you are not rich/are you rich/you were rich/you were not rich/ will you rich/ will you not rich / will you not be rich/ will you be rich/

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 .行政管辖不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B.降水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B.价格低 C .款式新 D .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

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 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迷惑性强 试卷概况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图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英语中的四种时态

一般现在时 【No. 1】一般现在时的功能 1.表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状态。如:The sky is blue. 2.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如: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 3.表示客观现实。如: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 动词:主语+be(am,is,are)+其它。如:I am a boy. 2.行为动词:主语+行为动词(+其它)。如:We study English.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he, she,it)时,要在动词后加"-s"或"-es"。如:Mary likes Chinese. 一般现在时的变化 1. be动词的变化。 否定句:主语+ be + not +其它。 如:He is not a worker.他不是工人。 一般疑问句:Be +主语+其它。 如:-Are you a student? -Yes. I am. / No, I‘m no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如:Where is my bike? 2.行为动词的变化 否定句:主语+ don‘t( doesn’t ) +动词原形(+其它) 如:I don‘t like bread.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要用doesn’t构成否定句。如:He doesn‘t often play. 一般疑问句:Do( Does )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如: 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 Yes, I do. / No, I don’t.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要用does构成一般疑问句。如: - Does she go to work by bike? - Yes, she does. / No, she doesn't.

2017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本部分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2017?北京)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2.(4分)(2017?北京)如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12分)(2017?北京)如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8分)(2017?北京)如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8.(4分)(2017?北京)如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2017年 高考地理课标1 高清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初一英语四种基本时态

初一英语四种基本时态复习 一、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腮度的时间状语连用。时间状语:every…, sometimes, at…, on Sunda y。例如: 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 每天早上我七点离开家。 2)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例如: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地球绕太阳转动。 Shanghai 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 3)表示格言或警句。例如: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者必败。 注意:此用法如果出现在宾语从句中,即使主句是过去时,从句谓语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例:Columbus proved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哥伦布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4)现在时刻的状态、能力、性格、个性。例如: I don't want so much. 我不要那么多。 Ann writes good English but does not speak well. 安英语写得不错,讲的可不行。 课堂小测 1. We often______(play) in the playgound. 2. He _____(get) up at six o’clock. 3. _____you ______(brush) your teeth every morning. 4. What (do) ______he usually (do)______ after school 5. Danny _____(study) English,Chinese,Maths,Science and Art an school. 6. Mike sometimes ________(go) to the park with his sister.

201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答案

海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地理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国在2000年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因此总人口约为10.8亿,在2050年,该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不变,依然约为18%,总人口约为16.2亿。根据人口总数只能在中国和印度中选择,根据计算可知该国在50年增长了5.4亿人,人口增长率高,而中国目前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且中国在2000年,人口已经超过10.8亿人,因此只能是印度。 【考点】人口增长 2.【答案】B 【解析】根据图分析可知,该国为印度,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国在2000年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因此总人口约为10.8亿,在2050年,该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不变,依然约为18%,总人口约为16.2亿。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B正确;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A错: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C错:人口比重比较稳定,D错。 【考点】人口增长 3.【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因此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单位产量低。 【考点】农业、农作物和农业类型 4.【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乙类村落主要为观光村落,因此大量种植红米稻的主要目的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考点】农业、农作物和农业类型 5.【答案】A 【解析】根据图可以看出甲类村落为自给自足类村落,种植类型多样,因此甲类村位置较偏僻,A正确;乙类村落为观光农业村落,交通便利,不可能位于山顶,B错:根据材料可知哈尼梯田位于横断山区,本身地形复杂,C错;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为主,D错。 【考点】农业、农作物和农业类型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和市场,根据选项可知选市场。 【考点】工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而时尚街也在洛杉矶,距离市场近,因此可以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 【考点】工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8.【答案】A 【解析】根据时装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因此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快速更新产品。 【考点】工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word版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 小时后抵达广州。图2为“航班起飞时 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 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 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 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 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完整版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黄晓琼 1.对于高考的一些思考 1.1思考:高考成败体现在何处? 体现在“考试”上!----“分”是能力的集中体现! 知识的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知识结构 第一,必须归纳总结 好些学生做一个题目是一个题目,结果做题无数,陷入茫茫题海,但从来不归纳总结。没有归纳总结,就不知道哪些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哪些题目是有共同的规律的,哪些题目虽然类似但有区别,哪些题目有共同的思路、通用的结论。 第二,必须构建知识网络 好些学生的知识是散的,东一点西一点。这样的知识构成,从心理学上,遇到问题时,是很难提取的,更别说是应用了。好的知识网络,应该可以让你很好的提取知识。当一个知识点没想起来时,可以从其他的知识点找到这个知识点,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网络的力量。这就是能力——知识迁移。 第三,必须有思想方法

在认知结构中,不能只有知识,还得有思想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应该体现思想方法。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大类类似的问题。但方法的习得,似乎是个难题,不只在于教,更在于练,在练中总结方法。 1.2高考的三个命题 1.2.1高考考什么?——地理五大板块 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剖面图 2).自然地理;天气与气候、地球上的水与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保护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地理、可持续发展 4).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5).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与数字地球 1.2.2高考考什么?——细分 高考地理的87个考点和40个高频考点 1).地球地图模块:共10个考点,3个高频考点 2).自然地理模块:共14个考点,12个高频考点 3).人文地理模块:共16个考点,11个高频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