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醒与心理因素有关

早醒与心理因素有关
早醒与心理因素有关

早醒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一般意义上说从夜里进入睡眠后到次日清晨大家都该起床的这段时间内醒来都算得上是早醒,最为常见是在后半夜的2点钟到4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如果因小便急而醒来解尿,解完后上床又能很快睡着,这样的醒不属于早醒的范围。

一、早醒可能与以下三种原因有关:

1、因身体疾病造成的早醒

如: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脑疾病等等。

2、因生理造成的早醒

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早醒。

3、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早醒

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早醒的原因。

二、早醒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抑郁性早醒:

抑郁症患者易早醒,常在夜里两三点醒后难以入睡。如果经常反复出现早醒,同时又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兴趣下降、空虚无聊、悲观消沉、注意涣散、犹豫不决、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症状,就应考虑可能已进入了抑郁状态或是患了抑郁症,需要到医院去请医生进一步诊治。

2、老年性早醒:

老年人松果体钙化,分泌的褪黑素减少,导致生物钟紊乱,加上老年人入睡早,容易醒得早。

3、心理压力大:

经过前半夜的深睡期以后,白天经历的各种事件开始在大脑中浮现,并形成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强烈到大脑无法抑制时,会使人早醒,无法再次入睡。

4、脑袋看似清醒,实则烦乱:

即在睡着一段时间后就莫名其妙地突然醒来,显得很清醒,想再入睡却没有

睡意。随后便是浮想联翩,有的是回忆,有的是推测,有的是围绕某个内容反复思考。总之是脑子里胡思乱想,乱哄哄一片,越想人越发热,越想心越烦躁,然后苦苦地等天亮,几乎天天如此,搞得精疲力竭。

5.睡眠时间不足:

次日就会感到疲乏、浑沌、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低等。长期处于早醒的人还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如心悸,胸闷、腰酸,腹胀、纳差等。由此便构成了“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对人的心身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

三、预防早醒的方法:

在了解了早上早醒的原因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早上早醒怎么办问题。

1、应该从抗抑郁入手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早醒的病根。但同时也可以联合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和催眠药物。俗话说,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这正说明调整早醒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有一个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严格地配合医生正规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早醒的先决条件。

不少早醒的患者在还没有接受治疗时就开始担忧用药是否会构成药物依赖,或是否会出现不良的副作用。实际上这是大可不必,因为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专科药物可供选择。至于药物依赖的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医生和病人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予以克服。早醒是心身健康的大问题,是抑郁的一个信号,切莫掉以轻心,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2、平常而自然的心态

出现早醒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早醒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3、寻求并消除早醒的原因

造成早醒的因素颇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早醒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早醒症状,要及时求医。不能认为:早醒不过是小问题,算不了病而延误治疗。

4、合适的睡姿

睡眠姿势当然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但睡眠以侧卧为佳,养生家曹慈山在《睡诀》中指出:“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

早上早醒怎么办,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原因进行对症处理,这样才能够彻底摆脱早醒的困扰。因此,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人正被早上早醒的问题困扰不知道怎么办的话,最好尽快早醒专科医生求助,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治疗。

安全心理学复习题

安全心理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我国煤矿事故中人因事故不占主要地位。(×) 2.国内外大量调研表明,在各类工业事故的发生原因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主导因素, (×) 3.排除人的“心理中的安全隐患”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 4.在同一事故的人为原因中冒险行为和意外差错不可能同时存在。(×) 5.冒险行为中不存在组织冒险行为。(×) 6.不安全行为有故意差错和冒险行为两种类型。(×) 7.煤矿生产中常见不安全心理可分为两类,即冒险行为的心理因素和意外差错的心理因素(√) 8.人完成一项操作在神经心理机制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都可能发生意外差错,即信息感知差错、信息处理差错、指令输出与执行差错。(√) 9.侥幸心理是错误安全价值观的集中反应,也是冒险心理的基础心理因素。(√) 10.侥幸心理是一种投机心理。(√) 11.人的不安全行为受不安全心理所支配。(√) 12.由于并不是每一次违章都出事故,所以人们会产生侥幸心理。(√) 13.冒险倾向性格是指个体具有冒险意识和冒险行为倾向的个性特征.( √) 14.在发生重大个人生活事件之后容易出现事故。(√) 15.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在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中占第一位。(√) 16.人的情绪反应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事件的认识或看法。(√) 17.作业者的过度疲劳并非煤矿事故的重要致因。(×) 18.应激状态是一种遇到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9.紧张是外部刺激超出个体应对能力而引起的心理应激状态。(√) 20.作业疲劳现在是国际公认的主要事故致因之一。(√) 21.情绪过度低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面抑制是导致操作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作业环境对人的心理不会产生影响。(×) 23.情绪的波动对人的作业行为并无明显影响。(×) 24.管理者的行为不会导致工人违章。(×) 25.睡眠不足不会导致工作差错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安全心理学

第三章事故不安全行为因素心理机制分析 第一节人失误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1.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 2.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斯文认为人失误有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规定的可接受的界限不恰当造成人的失误;二是由于人的不恰当的行为引起的人的失误。皮特认为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导致不希望的时间的拖延、困难、问题、麻烦、误动作、意外事件或事故。里格比认为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即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出现偏差,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4.人失误的概念:人失误即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5.对人失误的理解有六点论述:1、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2、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能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比对人员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3、关于人失误的许多定义是不明确的,甚至是有争议的。4、某一级别人员的失误,反映了较高级别人员的职责方面的缺陷。5、人们的行为反映其上级的态度,如果凭直感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或靠侥幸来维持无事故的记录,则不会取得长期的成功。6、按惯例编制操作程序的方法有可能促使人失误发生。 6.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概念的相互比较:1、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失误。2、违章操作就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人失误。3、由于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会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本质是相同的。(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在(或曾经在)事故现场的人员,一般是生产操作者(3)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3E 原则中的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4)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身往往是错误的;换言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1)人失误不一定直接导致事故。(2)人失误的主体可以是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如设计者、制造者、维修者、管理者等各类人员。(3)防止人失误采用3E原则中的工程技术和教育比较有效。(4)人失误时行为本身往往不错,而是进行过程中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 7.按照人失误的原因将人失误分为随机失误、系统失误和偶发失误。随机失误是指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不能重复的。系统失误指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人失误。系统失误主要与工作条件有关,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及职业训练能有效地克服此类失误。偶发失误是指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 8.按照人失误的表现形式,可以把人失误分为三类:1、遗漏或遗忘2、操作错误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9.人失误的产生机制:人的生理学模式可以表达为:感知(信息输入)-判断(信息加工处理)-行为(反应)。按照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人失误就是由于感知过程或判断过程失误或行为过程失误造成的误操作。 10.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是信息输入的心理过程,产生感知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信号缺乏诱引效应。2、认知的滞后效应。3、判别失误。4、知觉能力缺陷。5、信息歪曲和遗漏。6、错觉。 11.确定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叫判断。产生判断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遗忘和记忆错误。2、联络、确认不充分。3、分析推理失误。4、决策失误。 12.行为是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产生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2、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3、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4、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错误;5、疲劳状态;6、异常状态。 13.导致人失误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个性特征、

不安全心理因素(2021年)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安全心理因素(2021年)

不安全心理因素(2021年)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作为一名变电值班员,深知安全的重要,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事故的发生,人为的因素也是最常见的,所以,要预防、杜绝生产事故、习惯性违章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行为对安全的重要性。而人的行为的产生,却是由人的心理所决定的。 对于在变电运行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来说,通常最容易产生或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惰性,二是凭经验。产生这两种心理因素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 惰性也可以算是人的一种天性,而散漫的工作作风,缺乏激情的工作氛围,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这些都容易培养人们的惰性。该办“工作票”的工作,只因怕麻烦而不遵守相关规定,发现习惯性违章而睁只眼闭只眼懒得去制止,该做的安全措施不做,或者做的不够彻底,不够仔细,敷衍了事,事故也常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夸张点说,盲目依赖于经验,是一种思维缺陷,不过,这种缺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思考题 1.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吸烟与吸毒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家庭的主要功能如何? 4.什么叫心身疾病? 有何特点? 5.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主要指人类生存的外部社会条件,包括政治、经济、工作、婚姻、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及身体器官功能状态方面发生变化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过程。 二者的区别在于: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环境及个人的社会生存状态,更多地是一些客观因素,心理因素则着重于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心理发育和心理反映的特征,更多地带有主观色彩。 二者的联系在于:社会因素是心理因素的外部来源,其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心理素质的折射,构成心理因素的具体内容。心理因素则是社会因素在个体脑中的主观反映。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而不是躯体感受来起作用的。所以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起作用的,故一般通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2.吸烟的主要危害 吸烟增加人群患多种癌的危险性,特别是肺癌。在长期吸烟的人中,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发病率也很高。十几个国家的调查说明,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等均与吸烟有关。其他调查表明,吸烟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较不吸烟者增加1-2倍。吸烟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而危害不吸烟人群。家庭有人吸烟,子女气管炎患病率比不吸烟家庭高2-3倍。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吸毒的主要危害: 对健康的危害:吸毒行为不仅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吸毒一次过量必然引起中枢神经的过度兴奋而衰竭或过度抑制而麻痹,导致死亡。长期使用则可能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人格障碍、遗忘综合

第六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类别; 2.了解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类别; 3.理解行为和心里问题的干预 【本章重点】 1. 心理因素与健康的联系 2. 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 【本章难点】 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基本概念】 人格;认知因素;个体干预;社会工程 第一节心理因素与健康 概述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可以是躯体疾病和精神病患的致病因素;相反,良好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起重要的作用。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析个体心理特征(个性) 、心理活动过程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人格与健康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认知是指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思维和相像等。 1 知识和观点 2 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 3 个人控制信念 三、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个体心理特征或称个性,一旦形成,则很难或很少改变。 个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据说性格内向的人都这样:1、自己走路会很快;2、习惯晚睡;3、隐藏心事;4、喜欢有口袋的衣服;5、习惯抱臂;6、习惯冷战;7、喜欢窗户,喜欢角落、习惯蜷缩;8、喜欢写字和阅读;9、不爱说话或很爱说话。10、总爱琢磨别人的话;11、有点迷迷瞪瞪;12、感情细腻敏感。 大部分符合,看来是了。。。 (-)气质(temperament) 气质,通常所说的脾气,个人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这四种气质类型属极端形式,实际生活中人大多接近或类似某种气质。 希波克拉底四种气质类型的气质特征: (二)性格(character) 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关性格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较多的有A型性格和C型性格。 性格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控制等。 B型性格表现为: 1,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 2,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 3,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时光,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表现自己的最佳水平4,充分放松而不感到愧疚 第二节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行为和健康行为 行为概念 行为分类 情绪、生活事件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三个特征: 1.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

九大不安全心理因素

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 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1.侥幸心理 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大多数是“明知故犯”。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 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操作时不认真严肃,对安全工作明知重要,但日子久了,往往只挂在嘴上,而在心里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3.逞能心理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干出一些愚蠢冒险的事情来。 4.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情绪波动大的人,容易受到社会、家庭、人事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前者和后者,都会影响他在工作中的注意力,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5.从众心理 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是看见大家都那样做,自己明知不对,但也照着做 6.逆反心理

有逆反心理的人,常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样危险,我就不相信”。 7.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就是人的懒惰心理,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力、省点时,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嫌麻烦、图省事而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情况。 8.好奇心理 人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如果因为好奇,而忽视安全,做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就不好了。有的人违章,就是好奇心所致。例如刚进厂的新工人来到厂里,看到什么都新鲜,于是乱动乱摸,接触到机器的危险区或是造成一些机器出现安全隐患,导致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9.疲劳厌倦心理 从事危险、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厌倦心理,导致动作失误增加。 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不安全的心理会导致不安全的行为,不安全的行为则是违章作业和事故的起因。我们在了解了以上心理特征后,要对照自己,找出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心理,在平时注意消除这些心理因素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在碰到一些影响我们情绪和心理的事情后,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一时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就停下手中的工作,等情绪恢复后,再工作。

(完整版)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 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 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 增多。 5)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 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 3.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不安全心理因素,是指人非正常心理状态下一种不易察觉的常见心理疾病。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于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经过调查,认为有以下八种心理特点: 一、主要特点 一是自我表现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工作中常常是表现得很自信,显得很有把握,即便是一知半解也充内行,不懂装懂,盲目操作,生硬作业。 二是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工作常常从图省事出发,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凭主观感觉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盲动作业。 三是“经验”心理。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员工多数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的合乎科学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也没出事故”。 四是从众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同一场合、同一环境下,都会有随从反应,别人都这样做了,他也跟着做。比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效仿。如果没有人去纠正,这种违章现象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五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被管理者通过言行来“抗上”。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

理。“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于是由于逆反心理作用而导致违章工作,以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六是反常心理。人们情绪的形成经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刺激影响。带有情绪上班人的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在岗位上精力不够集中,分心走神,显得比较浮躁,激动,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偏激行为。 七是冷漠心理。持这种心理的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常不负责任。表现在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闻不问,冷漠看待,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个别的还会错误地认为态度孤傲一些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致使别人不愿意接近。 八是紧张心理。有这种不良心理有员工,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素质低,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遇事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 二、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特点,从社会现实背景看,新形势下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员工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不会合理适度调节自己的员工,很容易出现上述不良心理特征。 从企业管理情况看。工作环境的差异、管理方法上的“苛刻”、劳动付出与工资待遇的差别等等,都可能会导致员工心理失衡,以致诱发员工产生不良心理,从而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心理因素”。

企业职工的六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企业职工的六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1)自我表现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身上较突出。他们虽然进厂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但常常表现的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内行,生硬作业;有的甚至横充“好汉”,乱摸乱动。对这些好自我表现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是很危险的。 2)经验心理:持这种状态的职工的特点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的合乎科学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的,也没出事故”。有的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工人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 3)侥幸心理: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有些安全操作方法比较复杂,有的职工存在侥幸心理图省事,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理由是“别的省事的方法也不一定出事故”。把“不一定”这种“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禁止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这种人常常是出了事故而后悔莫及。 4)随众心理:这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 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关

系紧张的情况下。持这种心态的职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常常是“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于是,由于逆反心理而违章作业,以至发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 6)反常心理:人的情绪的形成通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刺激影响。夫妻间争吵后上班的职工,多数心情急噪或闷闷不乐;有孩子生病在家或家有牵肠挂肚之事的职工,在岗位上会心神不定。俗话说一心不二用,职工在反常心理状态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工作,很容易出事故。

九大不安全心理因素

九大不安全心理因素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操作时不认真严肃,对安全工作明知重要,但日子久了,往往只挂在嘴上,而在心里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3.逞能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干出一些愚蠢冒险的事情来。 4.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的人,容易受到社会、家庭、人事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前者和后者,都会影响他在工作中的注意力,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5.从众心理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是看见大家都那样做,自己明知不对,但也照着做6.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的人,常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样危险,我就不相信”。 7.惰性心理惰性心理就是人的懒惰心理,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力、省点时,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嫌麻烦、图省事而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情况。 8.好奇心理人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如果因为好奇,而忽视安全,做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就不好了。有的人违章,就是好

奇心所致。例如刚进厂的新工人来到厂里,看到什么都新鲜,于是乱动乱摸,接触到机器的危险区或是造成一些机器出现安全隐患,导致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9.疲劳厌倦心理从事危险、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厌倦心理,导致动作失误增加。情绪的控制与调节不安全的心理会导致不安全的行为,不安全的行为则是违章作业和事故的起因。我们在了解了以上心理特征后,要对照自己,找出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心理,在平时注意消除这些心理因素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在碰到一些影响我们情绪和心理的事情后,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一时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就停下手中的工作,等情绪恢复后,再工作。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4分) 1.人口素质具体包括--------------、----------------、--------------。 2.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通过一系列----及-----系统的变化影响机体健康。3.情绪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与----------,进而导致体内各个系统与脏器的变化。 4.促进健康行为可以通过五个方面来衡量即----、----、----、----、----。5.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三方面。 6.社会心理因素即日常生活事件划分为三类-------、----------、----------。7.人类的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9分) 1.social support 2.心身疾病 3.健康相关行为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A.吸烟、饮酒、饮食、运动 B.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C.病从口入、不良嗜好、品德败坏、屡教不改 D.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 E.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差、服务低 2.家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在于() A.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B 影响疾病的治疗、转归 C.家庭成员健康信念相互影响 D.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健康 E.以上各条均影响家庭成员健康 3.以下对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与疾病关系正确的是(): A.社会交往越少的人,疾病发生率越高。但这种关系受该疾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

十大不安全心理

十大不安全心理 2017-08-18武汉地铁建设管理武汉地铁建设管理 1侥幸心理 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虽然违章,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2冷漠心理 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谁出了事故,谁负责,该他倒霉。因此,对安全宣传毫无兴趣,对安全教育毫不重视,对安全活动毫无精神,对他人违章视而不见,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发生的事故冷眼旁观。 3麻痹心理

因为天天喊安全如何如何重要,可是工作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却从来没有发生事故,就认为安全不再是什么重要的事,慢慢放松了警惕。迫于上级的要求或各级的安全检查,表面上做些安全工作应付应付,搞搞形式而己。 4自私心理 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过后果。例如,出了事故,当事人为了逃避处罚,尽可能地减少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因而不如实地反映问题。事故发生时在场的其他人员怕受牵连,或怕遭到当事人的埋怨,也不如实地反映问题,给事故调查带来了不应有的困难,因而造成事故原因不能及时查明,使事故有了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5贪小便宜心理 在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配备齐全的闸刀盖不翼而飞,现场照明的灯泡亮了几天就不见了,现场配备的安全帽不知何时失踪了等等。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被一些人顺手牵羊,“牵”回家了。贪小便宜吃大亏,最终还是害自己。

6走捷径心理 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 7冒险心理 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

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

蹴嚣榔1嗍 工业安全与环保 Ind'tmtal Sefetyend bviI∞m目nlh删∞ ?29? 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 郭晓艳张力 (南华大学人因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i) 摘要心理因素在人因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园专家所重视。总结了在安全人因工程中需考虚 的人的心理因素,探讨了心理因素与行为的关系.心理与人的可靠性。以及心理因素在系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锶人因工程心理因素人固事故 n即h吐嚼n舳hiSdetyHmnmFaetm'h咖盯吨 GUOX曲一ym五{^NGIj (血衄脚矿肺m啪,撕.Nan/m砺由“节强他弦W,Bunan421001) AbswaetP|删呵factoris pl町i唣?嘶dnmm遍弘捌墙ibhemmh断椰曲矗耐唱end咖m,D伊amtaf.yetem-ThenI由hm蚰即—d啊rl-蛐thet幽m埘beentdcn,date棚叫瑚州,theI洲删姓pkt伸mp严klo盯fach,mendk嘣幢dndh皿m tdk,lx3ity is击∞I删“the叩—i幽dpy℃岫feet咂缸eyetem咖m皿哪芦枷缸血∞d|州矗吼? Kq_岫h哪faeter椰画∞即bg peychdo盯factor hnmm血村ev即lts 大规模、现代化的人一机系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的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巨大灾难,如三 效益,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然而,相当多这样 哩岛核电站事故、印度B}唧d化工厂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由于高密度澄清池和v型滤池具有传统水处理构筑物 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已经开始在国内钢铁企业中得到应用。 目前,在国内钢厂采用法国得利满技术(I>er,u岫+抽㈣r) 来处理回收废水的钢铁企业仅有首钢、本钢、宝钢、武钢等几家大型钢铁公司。 首钢厂区污水处理厂主体设备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引进,2001年12月工程完工。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进水量为 4∞O搠l,平均日处理能力为9.6万一,总投资约86(30万 元,水回收率可达70%一印%。 本钢厂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2.5万o,总投资约1l600万元,经处理过的水全部回用于生产中。其核心处理工艺采用得利满公司最新一代沉淀技术高密度沉淀池和过滤技术v型滤池。 宝钢上钢一广污水处理厂日平均处理能力为2.8万一,总投资约2500万元。其核心工艺也是采用法国得利满公司的高密度沉淀池和v型滤池。 武钢北湖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底{》∈建,预计2007年8月底投产,设计日平均处理能力为19.2万矗,工程总投资约 17 800万元。其核心处理工艺也是引进法国得利满公司最新—代沉淀技术高密度沉淀池和过滤技术v型滤池。4结谱 我国钢铁企业应把节水放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上,建立节水型企业,兴建钢厂总排口废水回收利用工程,提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降低吨钢生产薪水耗量。 钢厂总排口废水回收利用工程的核心技术(抗淀技术基金硬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髓璜目(加田3瞒3)。 ——高密度澄清池和过滤技术——v型滤池属于法国得利 满公司专有技术,引进其技术需花费巨额的资金,这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在吸收国外总排口废水回收利用新工艺的基础上.应加紧研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钢铁企业总排口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以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l】周彤,郭晓,周向争,等.城市污永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氟去睬.工业用永与废水。2,300.3I(6):12—13. [2]张绩光,李链,陈双星,等.拧永脱盐处理大规模回用的工艺技术研究.给木排承,2001,27(t0):20—22. [3]张^页,髅盾,李雨格,等.污永回用于循环I争却水系统腐蚀影响因 素的研究.工业木处理.∞0l。21(3):35—36. [4】周率省.工业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嘲.146— 147. [53酆家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瞄.鸺一 100. 【6]张景来.冶金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厦工程宴倒.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33—235. 【7】唐受印,戴友芝.东处理工程师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牡. 舢.177—179. [¥]Ma,eyI,弛,-如J’庞汝明.膜过滤的角色——工业水和废水的处 理和回用.亚洲给水排水.20M.36(2):17一18. [9】韩剑宏.钢铁工韭环保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27—428. (收藕日期:2007—06—19)

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不安全心理因素,是指人非正常心理状态下一种不易察觉的常见心理疾病。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于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 一是自我表现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工作中常常是表现得很自信,显得很有把握,即便是一知半解也充内行,不懂装懂,盲目操作,生硬作业。 二是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工作常常从图省事出发,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凭主观感觉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盲动作业。 三是“经验”心理。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员工多数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的合乎科学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也没出事故”。 四是从众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同一场合、同一环境下,都会有随从反应,别人都这样做了,他也跟着做。比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效仿。如果没有人去纠正,这种违章现象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五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被管理者通过言行来“抗上”。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于是由于逆反心理作用而导致违章工作,以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六是反常心理。人们情绪的形成经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刺激影响。带有情绪上班人的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在岗位上精力不够集中,分心走神,显得比较浮躁,激动,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偏激行为。 七是冷漠心理。持这种心理的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常不负责任。表现在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闻不问,冷漠看待,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个别的还会错误地认为态度孤傲一些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致使别人不愿意接近。 八是紧张心理。有这种不良心理有员工,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素质低,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遇事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

企业员工的六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企业员工的六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一、自我表现心理 这种心理在年轻员工身上比较突出,他们虽然进入公司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往往不足,但常常表现得非常自信,很有把握,在同事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生硬作业;有的甚至横充“好汉”,乱摸乱动。对这种心理,如果不及时纠正和制止,是很危险的。 二、经验心理 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员工多为老员工,特点是喜欢凭自己的经验来办事,对别人合乎科学依据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说的话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这么做的,也没出啥事故”。有的在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员工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 三、侥幸心理 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有些安全操作方法比较复杂,部分工人心存侥幸心理,为图省事,常把安全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理由是别的省事的方法也不一定会出事故。把“不一定”这样的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事项不去注意,严令禁止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 四、从众心理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比如中午休息吃饭时,看到有部分人越过产线抄近道,自己心想“这么多人都这样,我跟着过去也不会有事”。

五、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持有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可能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偏要那样做,跟你对着干”,于是,由于逆反心理引起的违章作业,从而产生的安全事故的案例不乏其例。 六、反常心理 人的情绪通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夫妻间争吵后上班的职工,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小孩生病在家或牵挂着家里某件要紧之事的员工,在工作时会心神不定。一心二用,职工在反常心理状态不能得到缓解的情况下作业,很容易出事故。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社会心理因素概述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心身医学”,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社会心理因素是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能导致人的心理应激从而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致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主要通过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机体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健康。 社会因素是影响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基本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社会工作及生活环境等等。社会因素作为应激源,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变化及行为的改变。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事件对人体产生应激,如果应激状态强烈而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精神和躯体疾病。 二、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一)气质与健康 气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就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 通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气质:胆汁质型的气质特征是: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多血质型的气质特征是:灵活,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粘液质型的气质特征是:稳重但不灵活;忍耐力强,沉着,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特征是:易感,但内向;稳重,持久,但懦弱。沉默而孤独。这四种气质类型属于极端形式,实际生活中人大多接近或类似某种气质。) (二)性格与健康 性格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性格特征:① 性格的态度特征;② 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和气质都属个性的范畴,具体内容难以分清,且两者互相作用,影响于人的行为。

(推荐)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这些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 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3、麻痹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

到有什么危险;此工作已干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年感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祸。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 5、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例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办;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 6、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他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如,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一个人的屁股里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诸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嬉笑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凑兴而违章的情况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章行为。因此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

智慧树知到 《安全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安全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从业人员的任何一种遵章守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指导下产生的,而且都是心理活动的。 内在表现 外在表现 必然结果 集中体现 答案: 外在表现 2、紧张心理、侥幸心理等,都是形成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害事故的。 结果 合理因素 后果 原因 答案: 原因 3、企业安全管理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 财产安全 人的生命安全 经济利益 生产安全 答案: 人的生命安全 4、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结果的。

信誉度与可靠性 安全性与可信度 可靠性与稳定性 一致性与可信性 答案: 可靠性与稳定性 5、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事故发生的起因,基本上都是所致。 人的不当行为 设备落后 工作环境嘈杂 管理失误 答案: 人的不当行为 6、安全心理学是以煤矿工人为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 错 答案: 错 7、安全心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对 错 答案: 对 8、定性研究要求有一套标准的程序。包括研究的设计和取样、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强调应用的研究还将探讨结果的应用。 对

错 答案: 错 9、在分析事故责任者的行为时,要全面分析个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任何行为都是个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效应”。因此,事故责任者的行为与个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对 错 答案: 对 10、人的因素研究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对 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事故出现后,为了能及时做出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有关人员应具有这样一些心理品质:能及时体察异常情况的出现面对突发情况和危急情况能沉着冷静,控制力强;应变能力强,能独立做出决定并迅速采取行动等。这些心理品质大都属于人的。 气质特征 性格特征 能力特征 认知特征 答案: 气质特征 2、心理学上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称为。 气质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标准版)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作业环境特殊,和其他行业相比,煤矿安全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三违”行为有关,“三违”行为不仅受生产环境所制约,更重要的受矿工个体因素所影响,在同一生产环境中,有的矿工很少发生“三违”行为,有的矿工则经常的发生“三违”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矿工个人心理的差异有关。矿工心理不仅是“三违”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而且也是那些虽然不违反“三大规程”但违反矿工职业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与“三违”行为有关的心理因素有:恐惧焦虑、麻痹大意、注意力分散、欲速冒进、逆反心理、盲目自信、冒险蛮干、侥幸心理等,在这里主要讨论前面四种。 关键词:心理因素安全生产 一、恐惧焦虑 恐惧焦虑心理状态是由一定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

矿工恐惧焦虑,可以是当前的事物,如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可以是过去的情景的回忆;可以是对未来的想象,一个新进煤矿的工人可能由于社会上对矿工职业危险的过分渲染,而产生恐惧焦虑。恐惧焦虑是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反映,即对损伤身体、危及生命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在恐惧焦虑状态下,矿工会坐卧不安、举止失措、畏畏缩缩,稍微有点动静就会惊慌不慌。恐惧焦虑的心理在外界监督不严的情况下,会出现“三违”行为。如某矿6名工人在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因违章爆破引起了仅脸盆大的一堆小火,本来只要作简单的扑打覆灭方法就可以扑灭,但他们都惊惶失措地跑掉升井了。当有关人员在总回风巷发现烟雾后逐级汇报,后又由于对火灾的性质作了错误判断,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措施,当某负责人率队下井在现场灭火时,发生了瓦斯爆炸,造成了8人牺牲。 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主要由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快安全设施的建设,减少煤矿事故率。良好的生产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