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3.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学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3.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学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3.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学案

《通用技术》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第三节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一、知识回顾:

1、结构的定义:结构是指组成某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确定的

搭配和排列决定了该体系的性质和形态,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称为“构件”2、结构的本质:可承受力的架构形态,抵抗变形或产生需要的变形是结构的本

质。

3、结构从力学的架构和形态分类:

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桁架桥)、实心结构(如金字塔、水坝)、壳体结构(如贝壳、汽车外壳、拱形门等)

二、基础知识: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能

力。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由哪些呢?(大胆设想,集思广益)

探究1:矿泉水瓶与铜线的不同搭配方式使得两个瓶子的不同。

结论:结构体的影响结构稳定性,越稳定。

举例说明:、

探究2:两个同学演示支撑面不同时,因受力而产生不稳定的状态

思考:接触面=支撑面?

结论:越大越稳定。

探究3:支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重心越低越稳定吗?

案例:1)迈克尔经典舞蹈动作,身体倾斜45度。请同学们尝试一下:2)科学家预言比萨斜塔终将会倒,为什么?

结论: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越靠近支撑面边缘越稳定。

探究4:连接小木棍构成不同形状,试验其稳定性

结论:结构的形状影响结构稳定性,形框架,受力合理,结构稳定,在建筑物、桥梁等设计中广泛使用。

三、课堂分组试验:设计一个支架,能稳稳地托住一只苹果,苹果的低端距

离底面不小于6cm

材料:50cm铜线一根,尺子、苹果

评价标准:稳固性、6cm要求、创新型、美观性

四、(拓展)举例说明“结构不稳定状态”的应用?

五、随堂检测

1.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A、美观性

B、经济性

C、稳定性

D、强度

2.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A、拔河的绳子断裂

B、鸡蛋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外力

C、广告牌被台风吹倒

D、耳机与电脑主机的插口接触不良,听不到声音4.以下哪一个结构是不属于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的()。

A、游乐设施的跷跷板功能结构

B、房间门的活页功能结构

C、学校运动场的篮球架结构

D、圆珠笔的笔尖结构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质”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共需2课时完成。本课为第1课时的学习。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围之。 四、学情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他们的思维、生活经验已有一定基础,并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通俗感兴趣的主题和容,对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 (二)知识构建 1、强度 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1)力: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的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称为力。 (2)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学生活动一】 (3)拓展:探讨强度和应力的关系 示例:粗绳和细绳,两种相比粗绳更结实,牢固,换句话说是抗拉强度更大。绳子所受拉力一定,即构件受到的外力一定,而粗的横截面积大,所以应力小,此时变形小,而抗变形的能力大,即强度大。 结论:应力小,强度大应力大,强度小 【学生活动二】 (4)结合课本分小组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同时完成26页问题,答在学案上。 结构的强度,一般取决于它对力和压力两方面的反应能力,具体取决于以下因素: 形状、材料(不同的材料有承受不同应力极限的能力) 材料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受力传递方式和效果不一样) 师生探讨:如何改进物体结构的强度?

三角形的稳定性学案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学案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通过观察,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的?请写出一、两例。 二、探索思考 (1)自学课本67-68页内容,再亲手做一做,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答:。 2、如图1(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答:。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是具有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 3、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个不稳定的四边形变得稳定呢? 如图1(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答:。 (2)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三、练习: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直角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 2、如图2所示,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 。 3.⑴ 下列图中哪些具有稳定性? 。 图2 ⑵ 对不具稳定性的图形,请适当地添加线段,使之具有稳定性。 4 、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5 、造房子的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__________,而放缩尺(见课本第68页图7.1-9 )则应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地质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说课稿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第二课时《结构与稳定》 说课稿(地质版) 主讲教师: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学周世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结构稳定性既是“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的重难点也是《技术与设计2》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理。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初识结构——分析结构——结构设计——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结构与设计”两个核心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主要包括稳定性的概念、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两个部分。教材通过技术实验、阅读资料、问题思考、技术实习、试一试、调查研究及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技术原理,并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这个技术原理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给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稳定与结构稳定的概念 2、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3、能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来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并如何增加结构稳定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合作交流能力,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结构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并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什么是结构的稳定状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物体的倒与不倒。但这样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结构的稳定性问题不仅仅是解决结构的倒与不倒的问题。所谓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即受外力后恢复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所以,在提出结构稳定概念时要着重解决学生在认识上的误区。

高二通用技术 1.3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学案

高二通用技术学案——1.3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一、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指导预习) 知识与技能理解稳定和结构稳定的概念。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能够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来判断结构的稳定;理解结构的强度的概念,能够运用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来判断结构的强度。 过程与方法掌握技术试验的基本操作和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通过实践(技术试验)的方式来分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并能在学习中主动积极探索。 二、重点难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教学重点结构强度的概念与相关因素;结构稳定性的概念与相关因素;技术试验的设计 教学难点影响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相关因素的判断与分析 三、知识梳理(边讲边练,巩固基础) 1、技术试验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强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像稳定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增加结构稳定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性检测 (一)选择题 1、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 A、美观 B、重心低 C、保护 D、支撑 2、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 A 拔河的绳子断裂 B 广告牌被台风吹倒 C 鸡蛋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外力 D 耳机与电脑主机的插口接触不良,听不到音 乐 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①物体的形状②材料③材料之间的联接方式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无答案)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方面: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学习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问题解决式 四、学习过程 导入:亚马逊森林生态系统,亚欧大陆草原生态系统,以及苔原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灾,虫害等干扰但仍能保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能力 3.基础: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实例一: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增加时的调节机制(构建调节模型)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实例二:见PPT投影图片 问题思考(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2)虎丘外围河流在染坊废水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 1、生态系统具有体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2)举例:河水受轻度污染后的自净作用 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到原状的能力 (2)举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受污染后的太湖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的恢复 3、影响生态系统体抗力稳定性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食物网越,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弱。 例如比较抵抗力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4.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1)规律:一般来说,两者程的关系 (2)请用曲线图画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比较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4)思考:荒漠生态系统的体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吗?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通用技术 教学设计——结构与稳定性

§1.2.1结构与稳定性教学设计 嘉善三中顾问:沈宇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生活中常见自行车翻倒、台灯翻倒、书 本翻倒,但是将书张开再立起就不容易翻 倒,可见同一个物体的稳定性都不尽相同。 我们将通过这一堂课学习什么是结构 的稳定性以及如何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新授】 一.含义: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来源:高考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e3005686.html,] 配合器材讲解荷载和稳定性 【引导】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但不是所有物体都容易翻倒 二.因素 1.演示稳定性与重心位置的关系 【引导】三个结构质量一定,只是重心的位【思考】静止放置的自行车是因为受到哪个力的作用而出现不稳定现象呢? 【结论】结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来源: 【回答】不倒翁、落地

置不同。可是稳定性却不相同。 【提问】生活中哪些结构是因为重心较低而保持稳定的? 2.探究实验1:按要求搭建一个凳子要求1:用最少条腿搭出最稳定的凳子 要求2:用同样条腿搭出相对不稳定的凳子 【对比】接触面积与支撑面积 【提问】生活中哪些结构是因为支撑面积大而保持稳定的?[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e3005686.html,] 3.探究实验2:用给定器材加固结构 【提问】生活中哪些结构是因为其形状为三角形而保持稳定的? 案例分析:怎样使用A字形梯才更安全?扇……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e3005686.html,] 【思考】是不是凳子腿越多越稳定?同样条腿,什么时候凳子最稳定? 【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形状有关 【回答】三角架、金字塔…… 【思考】有什么最快的方法使得这个结构的各个面都能承受钩码的拉力? 【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形状有关 【回答】脚手架、自行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 计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2019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适用全国)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协调。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 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稳定性》说课稿

《结构与稳定性》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1课时的内容。教学内容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重心位置的高低、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等。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巩固,也为下一节课时结构与强度和功能的学习,为后续的简单结构的设计和经典结构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本课是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的稳定性,可使学生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并最终为解决实际问题能设计出成功的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结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难点:1、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结构中的体现。 2、能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多个因素综合探讨典型结构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纸板屏风的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情学法: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结构,会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会简单的分析结构的受力,使得学生有了学习本课时的基础。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教学奠定基础。 因为教学内容以及概念的具体性,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学生才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结构与稳定性相关概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关结构及稳定性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的认识,也有相应的力学知识,会对事物进行一般性分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已日趋成熟,但缺乏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只要引导方法得当,学生可以很快建立起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的实物、模型。 学生试验用的纸板屏风。 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素材引课—演示试验—学生总结—互动试验—学生探究—学生自主试验——总结拓展 一、引课 让学生欣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结构图片,有一定的发展趋势,这些物体以不同状态摆放存在着,让学生去总结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引出稳定性概念。

§723《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案

B C D F E E B C F D §7.2.3《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目标导读 (1)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三角形的概念,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学实验的方法师生一起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体验其中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 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预习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67—68页内容,并尝试解决课后相应的练习题、习题. 二、预习检测 1、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A :5 B :6 C :7 D :8 2、如图,A E ⊥BC ,B F ⊥AC ,CD ⊥AB ,则△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 ) A :AE B :CD C :BF D :AF 3、三角形一边上的高( )。 A :必在三角形内部 B :必在三角形的边上 C :必在三角形外部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 :三角形的中线 C :三角形的高线 D :以上都不对 【课堂互动学习】 一、旧知补标,查缺补漏(1—5分钟) 1.我的错题库 二、预习反馈,掌握学情(1—5分钟) 1.在括号后面打“√”或“×”:(1)自觉阅读课文( ),(2)自我完成“预习检测”( ). 2.展示答案,梳理知识(个别提问或集体回答,师生共同完成). 三、探究与实例,方法提炼(10—15分钟) (一)探究:1.我们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如图(1)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边形 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回改变吗?(不会改变) ②如图(2), 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 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回改变吗? (会改变) ③如图(3),在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案(公开课)

必修3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例如,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恢复稳定。 2).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的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叫。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越多,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课内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再举出说明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的其他实例? 2.小组讨论,用文字、箭头,构建一个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3.阅读课本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小组讨论 (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五、当堂检测 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林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通用技术专题1.doc

高三班姓名学号 通用技术结构与控制二轮复习学案 编制人赵延龙使用日期2011-2-28----3-11 高考考点: 1 结构与设计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例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架构形态,结构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例支柱能抵抗压力,捆绑能抵抗张力等。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例结构的类型、材料的选择、连接处的强度等影响着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例赵州桥、长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典建筑的欣赏。 2控制与设计 (1)理解控制的含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 (2)分析典型的案例,了解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例1控制设计是对系统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进行分析和设计,使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例2开关控制灯的亮与灭(手动、开环控制)。 例3电冰箱冷藏室温度的控制(自动,闭环控制)。 (3)能画出一个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理解其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的作用,熟悉反馈环节的作用。 例画出家用空调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4)能结合案例找出影响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并作分析。 例1飞机飞行导航系统的干扰因素的分析,如电磁波等。 例2恒温箱的恒温控制中,影响温度的干扰因素分析,如环境温度等。 (5)了解简单的被控制对象的基本特性,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形成初步的控制设计的方案。 (6)能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制作一个控制装置;或者能根据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或模拟实施,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知识回顾: 1、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心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2、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阻碍变形和形变的能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结构的形状、结构与地面支撑面的面积大小、重心的位置。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3、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像、阅读文本,能够阐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会判断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3.通过查阅资料、师生交流,能够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导学诱思】 一、问题导学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哪些类型?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起着什么作用? 二、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 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3)包括哪两方面的稳定 (4)类型:和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①河流:②森林: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_______与恢复是不一样的。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三、预习自测 1、下列是几种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种较为稳定() A.食物链较长 B.食物链中消费者较多 C.生物种类较少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氧气 D.水分 3、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丰富度越高,食物网越,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抵抗力稳定性越,恢复力稳定性越。 生态系统中的丰富度越低,食物网越,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抵抗力稳定性越,恢复力稳定性越。 合作探究二: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特点,并阐述三者关系

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第二节?典型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怎样受力的 第一课时探究典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在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教材内容计划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典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之单杠结构分析;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典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之棚室屋架结构分析。 学生只有学习了这两课时后才能够理解后边的棚室屋架结构及第三小节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A、了解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B、单杠的结构和在使用中的受力及形变分析。C、梁的受力特点。D、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经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后,同学们了解了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等基础知识。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视频演示、用游戏、用实验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辅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本节课内容:分析说明杠体的受力、立柱及拉杆的受力情况、梁的受力情况及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 (2)、掌握单杠中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同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3)、掌握杠体的受力和形变特点。 (4)、了解梁的受力特点。 (5)、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授教学法、游戏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提问法,并将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尽快达成感性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联系生活,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游戏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单杠中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同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2)、掌握杠体的受力和形变特点。 2、难点: (1)、掌握杠体的受力和形变特点。 (2)、了解梁的受力情况分析。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适用全国)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 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区 别 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 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 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 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 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通用技术结构与稳定性ppt课件

通用技术结构与稳定性ppt课件 篇一:通用技术结构与稳定性 结构与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稳定性的概念。 (2) 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能对简单的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试验使学生明白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并掌握分析结构稳定性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掘与通用技术相关的内容,可以技术的思维解决或解答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 二、教学重点 ⑴ 对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⑵ 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试验法、分析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 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 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 轻重的作用,所以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 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 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 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紧紧抓住课程的标准“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 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突出教材的“探究”的教学指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易学到相关知识,以“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 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达到了解并应用知

识的最终目的。课堂安排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定性的小试验,可以教师演示,也可以教师提供道具学生上台亲自做试验。从而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理解。在完成之后还可以让结构完成试验报告的书写,掌握简单试验试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3. 教学策略设计 (1)通过身边的台风破坏的例子引入本节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2)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 (3)提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试验、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4)安排一些适当的思考使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与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 4.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稳定与不稳定的结构,因此对结构的稳定性的认识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学生原本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即凭感觉觉得它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因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亲自动手试验等途径,学生完全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漳州三中蔡燕芳 以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三大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我选择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这节内容作为今天的教学案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安排了“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等分析活动,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2.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难点: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生物学时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节 稳定结构的探析教学设计完整稿 教案

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3.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第1课时。本节讲述了结构的两大重要性质:稳定性和强度。教材先从实例出发,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行的主要因素,再从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等方面,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主要因素。教材还简单分析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让学生通过技术试验,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教师应注意在技术实验中对学生的引导。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影响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结构体现了不同的功能。这些都是结构的基本知识,是结构设计是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通过适当的概念讲解,教师把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直接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点,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知识的拓展。这样的教学也体现《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设计思路“学中做”。 2课时。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 执笔人:侍东升 一、本节聚焦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二、知识结构 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因类型: 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 三、自主学习 四、例题讨论 【例1】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 B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 .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 D .限制一个演替过程 【分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数目的多少呈正比关系,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这是因为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路径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就越多,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绝灭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答案】C 【例2】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 (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湖泊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 【分析】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A 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稳定性差,所以最容易退化。 【答案】A 【例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 B .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C .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D .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二者成负相关关系;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破坏后重建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生物的种类多少。 【答案】B 五、评价反馈 A 组 1.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 ) A .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 B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劳动 C .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 .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 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 ( ) A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B .自动调节能力较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 C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D .无法确定 3、人类的下列活动,最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 A .营造草场防护林 B .大力捕杀鼠类和各种害虫 C .大兴草原水利 D .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 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