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二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示范教案

新课标必修二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示范教案
新课标必修二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示范教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使学生了解烷烃性质的递变规律。

4.使学生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在5以内)。

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课时:甲烷的性质1课时、烷烃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教学过程:

[投影]西气东输工程简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

[讲述]世界20%能源由天然气提供,天然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甲烷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板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分子组成CH4

2、结构

[提问]1、碳原子有几个价电子,通常与别的原子形成几个共价键?[4个价电子,四个共价键。2、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板书]电子式:

用“—”代表一对共用电子,结构式:

[讲解]结构式仅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的连结顺序,不能表示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分布。 [实践活动]按课本要求动手实验:

[展示]优秀作品。引导观察图3-1所示的C与H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顶点都是氢原子。

[展示]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借助球棍子模型讲解人们是如何确定甲烷是正四面体空间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投影]拓展资料:甲烷分子结构的参数:

1、键角都是109028′

2、键长1.09×10-10m

3、键能是413kJ/mol

[强调]结构式实际是分子球棍模型在平面上的投影。

[练习]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CH4中四个价键的键长和键角都相等

[讲解]甲烷不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3Cl、CHCl3都无同分异构体,故选项A、C的理由不充分。若甲烷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2Cl2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

而实际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因此假设不合理。若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此时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D也是错误的,因为甲烷不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4中四个价键的键长和键角都相等,故理由不充分。

[过渡]下面我们来研究甲烷的性质

[板书]一、甲烷的性质

[复习]初中所学甲烷的物理性质。

[归纳、板书]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演示]将甲烷分别通入加了酸碱指示剂的盐酸、氢氧化钠、高猛酸钾溶液中。

[观察]溶液颜色均无变化(请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讲述]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练习]咱们都知道甲烷是一种重要的燃料,请同学们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g)+2O2(g) CO2(g)+2H2O(l)

[强调]有机方程式书写用→表示。

[小组探讨]1、点燃甲烷前要进行什么操作?[验纯]

2、火焰的颜色是什么?[淡蓝色]

3、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还有哪些?[CO、H2、H2S、(CH4)]

4、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用冷烧杯罩住火焰,再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讲述]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但是必须注意,如点燃甲烷跟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会立即发生爆炸。在煤矿的矿井里,如果空气中甲烷的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火花就会

发生爆炸,所以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严禁烟火、注意通风等,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此例说明,对一个化学反应有充分、全面的认识,才能利用它、控制它,防止其有害的一面。

[过渡]甲烷在常温下稳定,但当条件改变时,是否可以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板书]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实验条件控制

1: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mL盐酸,用黑纸包好。

2: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mL盐酸。距离15 cm用燃着的镁条(日光、高压汞灯等其他光源)照射。

实验测试: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在瓶口检验。

[实验记录]

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生成物状态反应中的现象试纸的变化

实验1

实验2

[

(1)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2)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出现油状液滴,说明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3)瓶口有白雾,使试纸变红,推断有氯化氢生成。

[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反应。

[讲述]实验现象说明甲烷跟氯气在光照下直接起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这一反应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生成物又是什么呢?这个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呢?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这些问题,我们用电脑动画模拟反应过程表示如下。

[演示]电脑动画模拟一氯甲烷的生成过程。

[讲述]从模拟过程可以看出,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可被氯气中的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但是反应并没有终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请看反应模拟过程:

[演示]电脑动画模拟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生成过程。

[讲述]根据反应过程,这个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式比较有何不同?(1)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2)用箭号(→)代替等号(=)。(请学生回答)

[讲述]为了明显起见,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箭号(→)表示。这是因为有机化合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等。因此,这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等号,而是用箭号(→)表示,且常常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

[设问]同学们能否将生成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板演](略)

[投影]四个反应的方程式。

[讲述]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种取代产物,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板书]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演示]电脑动画重复模拟取代反应的全过程,进一步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讲述]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甲烷就开始分解;当温度再升高时,分解比较完全,生成炭和氢气。

[板书]3、热解反应:

CH 4 C+2H 2↑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甲烷的性质,要求重点掌握甲烷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理解有机物取代反应含义,注意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思考]1.甲烷的性质与氢气的性质有何区别?

2.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有何区别?

[课堂练习]

1、2005年1月21科学家对“惠更斯”号探测器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分析后发现,“惠更斯”号着陆地带有刚下过甲烷雨的痕迹。除降雨的痕迹外,还发现了侵蚀、机械摩擦的痕迹以及一些水文活动痕迹。这些痕迹与地球上的很相像。已知土卫六大气层主要由氮和甲烷组成,甲烷沸点-161.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卫六表面温度大约为零下180摄氏度

B 、土卫六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C 、土卫六可能有氧气存在

D 、土卫六大气层与约40亿年前生命诞生前的地球大气层完全不同

2.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的制冷剂。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有

A 、有4种

B 、有3种

C 、有2种

D 、只有1种

3.若要使0.5 mol 甲烷和Cl 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 则需要Cl 2的物质的量为

A 、2.5 mol

B 、2 mol

C 、1.25 mol

D 、0.5 mol

4.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 4分子或1个游离水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C 、CH 4是极性分子,H 2O 是非极性分子

D 、H 2O 是极性分子,CH 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 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 2O 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 、CH 4·14H 2O

B 、CH 4·8H 2O

C 、CH 4·73

2H 2O DCH 4·6H 2O 5.把1体积CH 4和4体积Cl 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饱和NaCl 溶液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__出现,水槽中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解析: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甲烷是非极性分子。根据题示条件,所求天然水合物中CH 4和H 2O 分子数之比为:48:6=8:1。所以,化学式可表示为:CH 4·8H 2O 。答案为:(1)D 。(2)B 。

5.甲烷和氯气光照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化氢等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氯气不断消耗,黄绿色逐渐消失。又由于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在常温下都为液体,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中,使试管壁上有黄色油滴出现。因生成的

氯化氢易溶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水位在试管内上升。氯化氢溶于水后,氯离子浓度增大,使氯化钠溶解度降低,析出氯化钠晶体。

所以答案为:变浅,上升;黄色油珠;白色沉淀。

[作业]P57 1、2、3

[板书计划]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分子组成CH4

2、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一、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g)+2O2(g) CO2(g)+2H2O(l)

2.甲烷的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3、热解反应:CH4C+2H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知识点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 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 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组成元素: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元素。 2. 烃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二、 甲烷 1.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组成和结构: 其中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都不溶于水,除CH 3Cl 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液体。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条件——光照,各步反应同时进行,生成物是混合物,其中HCl 最多 三、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通式:C n H 2n +2(n ≥1)。 (2)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都达到价键饱和。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呈链状。 ②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 (3)物理性质: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 (4)化学性质: 类似甲烷,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燃烧,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①烷烃燃烧的通式为:C n H 2n +2+3n +12 O 2――→点燃 n CO 2+(n +1)H 2O 。 ②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CH 3+Cl 2――→光照

CH 3CH 2CH 2Cl +HCl ,或CH 3CH 2CH 3+Cl 2――→ 光照 。 习惯命名法 (1) 表示 n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n >10,对应汉字数字 (2) 碳原子个数相同,结构不同时,用正、异、新表示。 (3) 举例:C 6H 14命名为己烷,C 18H 38命名为十八 烷,C 4H 10的两种分子的命名。 无支链时命名为正丁烷,有支链时命名为异丁烷。 3.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的互称。 (2)烷烃同系物:分子式都符合C n H 2n +2,如CH 4、CH 3—CH 3、CH 3CH 2CH 3等互称为同系物。 同系物的判断方法 判断标准——同类不同碳 同类——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均属于同一类,即分子结构相似。 不同碳——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碳原子数不同,即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者若干个CH 2原子团 组成特点: 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 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者14的整数倍。 判断规律 一差:分子组成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 二同:同通式,同结构。 三注意:必为同一物质,结构类似,化学性质相似不完全相同。 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的互称,如正丁烷(CH 3CH 2CH 2CH 3)和异丁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案1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甲烷的结构、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动画】由“碳”“氢”两个字的底部偏旁组成“烃”。 [新闻导课] 1.2005年,我国某地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件。 2.“西气东输” 一、甲烷的结构:

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 甲烷的分子式:CH4 [探究问题1]:甲烷分子的真实空间构型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学生讨论) 生:讨论结果是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 师:究竟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呢?请看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甲烷的分子结构决定其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二、甲烷的性质 1. 甲烷的物理性质 【动画模拟】池沼中有沼气 师:由动画请思考:沼气(主要充分是甲烷)有什么物理性质呢? 生: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 [探究问题2]由甲烷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你能否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呢(学生练习计算) 生: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 师:由甲烷的化学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成键情况解析,你能否预测甲烷的化学性质如何呢? [探究实验3]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动画模拟】甲烷通过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动画。 2.甲烷的化学性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认识有机化合物》【创新教案】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2. 掌握甲烷的性质; 3. 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特点 【教学重、难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甲烷取代反应的有关试剂及仪器 【教学过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种类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你能说出哪 些物质是有机化合物吗? 【设疑】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共同性质? 【阅读】P60有机物的特点 【归纳】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点 A. 多数熔、沸点低 B. 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C. 多数易燃烧,受热易分解 D. 多数不电离或者难电离,不导电 【过渡】本章我们主要学习和讨论几种由代表性的烃的基本性质,先从最简单的烃——甲烷开始。 【板书】第一节甲烷 【复习】说出甲烷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天然气、沼气和石油气(天然气体积

80%—97%)。 【讲解】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讲解结构式的书写方法并展示分子模型) 【板书】 二、化学性质: 【实验】 (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应) ()()()()千焦气气点燃气气890O H CO O 2CH 2224++??→?+ 现象:火焰明亮并呈蓝色 【思考】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把甲烷和氢气区分开?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CH 4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 结论: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演示实验] 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 有白雾、石蕊变红。 分析原因: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

第一讲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讲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甲烷 复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复习难点:建立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 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一、甲烷分子组成与结构 1、三式:分子式:______ ;电子式: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 。 2、甲烷空间结构的描述:甲烷是________ 结构,碳原子位于__________ ,顶点都是— 3、甲烷分子结构的参数:键角都是_______ ;键长 1. 09X 10 —10m;键能是413kJ/mol 。 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__ 色___ 味 ___ 体,比空气___ , ___ 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性质_____ 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_____ 反应。 (1 )甲烷的氧化反应:有机方程式书写不用“=”而用—表示。 占燃 CH4(g) + 20 2 (g) > CQ(g)+2H 2。(1) 问题:①点燃甲烷前要进行什么操作?[—]②火焰的颜色是什么?[—]③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④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 _____________ ] (2)甲烷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区别如下: 3、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现象:黄绿色逐渐_______ ,瓶壁出现_______ , 说明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瓶口有_____ ,使湿石蕊试纸变—,推断有氯化氢生成。四 个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 、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习题及答案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习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C:12 O:16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2.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具有极性键 D.甲烷分子中H-C—H的键角为90℃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氯水B.溴水C.氧气D.酸性KMnO4溶液 4.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CH3Cl B.CH2Cl2C.CCl4D.HCl 5.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SO2B.CH4C.H2D.CO 6.下列有机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是()A.CH3(CH2)2CH3B.CH3(CH2)15CH3 C.CHCl3D.CH3Cl 7.正己烷的碳链是()A.直线形B.正四面体形C.锯齿形D.有支链的直线形 8.下列数据是有机物的式量,其中可能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9.在同系物中所有同系物都是()A.有相同的分子量 B.有不同的通式 C.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0.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人教版必修二 3.1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案(第二课时)

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 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2、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3、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 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 师:在有机物中,有许多物质具有与甲烷相似的结构,如投影中A组物质。也有许多物质结构与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组、C组、D组物质。请同学通过对比找出A 组物质在结构上有别于其他几组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课本54-55页烷烃概念。 一:烷烃: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

烃。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对n个碳原子,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 小结: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①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 碳原子数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碳原子数在11以上,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 (异丁烷) ②相同碳原子结构不同时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CH3 同系物的定义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强调“结构相似”和“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 n H2n+2表示。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 渐变化。 师: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C n H2n+1- )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师:请写出C4H10的结构简式?CH3 生:练习写出CH3-CH2-CH2-CH3CH3-CH-CH3 (讨论写出) 正丁烷异丁烷 正丁烷和异丁烷虽然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造成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可见,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链,又可形成支链,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烃,可形成多种不同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并比较异同。)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以C5H12为例) (1)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2)写少一个C的直链,把剩下的C作支链加在主链上,依次变动位置。 C-C-C-C C-C-C-C C C 这两种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3)写少两个C原子的直链,剩下的2个C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C-C 但与(2)中C-C-C-C 为同一种结构 C C C 剩下的2个C原子分成2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 C-C-C C (4)分别加上氢原子,得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知识拓展】 师:很显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异、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碳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通用的命名法则,从而可以叫出各种烷烃的名称。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知识点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组成元素: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元素。 2.烃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二、甲烷 1.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组成和结构: (3)化学性质: 其中CH3Cl、CH2Cl2、CHCl3、CCl4都不溶于水,除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液体。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条件——光照,各步反应同时进行,生成物是混合物,其中HCl最多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通式:C n H 2n +2(n ≥1)。 (2)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都达到价键饱和。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呈链状。 ②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 (3)物理性质: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 (4)化学性质: 类似甲烷,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燃烧,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①烷烃燃烧的通式为:C n H 2n +2+3n +12 O 2――→点燃 n CO 2+(n +1)H 2O 。 ②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CH 3+Cl 2――→ 光照 CH 3CH 2CH 2Cl +HCl ,或CH 3CH 2CH 3+Cl 2――→ 光照 。 习惯命名法 (1) 表示 n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n >10,对应汉字数字 (2) 碳原子个数相同,结构不同时,用正、异、新表示。 (3) 举例:C 6H 14命名为己烷,C 18H 38命名为十八烷,C 4H 10的两种分子的命名。 无支链时命名为正丁烷,有支链时命名为异丁烷。 3.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的互称。 (2)烷烃同系物:分子式都符合C n H 2n +2,如CH 4、CH 3—CH 3、CH 3CH 2CH 3等互称为同系物。 同系物的判断方法 判断标准——同类不同碳 同类——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均属于同一类,即分子结构相似。 不同碳——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碳原子数不同,即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者若干个CH 2原子团

新课标必修二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示范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1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拓展]我们知道,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 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2)即CnH2n-6 (n≥6)。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4和C2H4B.烷烃和环烷烃C.C2H4和C4H8 D.C5H12和C2H6 3、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可以属于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 中学阶段涉及的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有三类: (1)碳链异构(2)位置(官能团位置)异构(3)异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练习2]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①CuSO4·3H2O和CuSO4·5H2O②NH4CNO和CO(NH2)2 ③C2H5NO2和NH2CH2COOH④[Pu(H2O)4]Cl3和[Pu(H2O)2Cl2]·2H2O·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区别: [练习3]1mol某烷烃可与8molCl2完全取代,求此烷烃的分子式。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 学建议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 各个方面, 象和物质用途; 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 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 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王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 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 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下内容暂不宜拓展: 3. 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本章学业评价标准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案新人 教版必修2 【引入】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乙酸 1、乙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 【讨论、投影】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117.9℃。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质疑】如何从结冰的冰醋酸中取出乙酸? 【点评】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 【导引、板书】2.分子结构 羧基 【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那么,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在哪些部位断键呢? 【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CH3COOHCH3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讨论、交流】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经过讨论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在纸上投影。 【归纳、投影】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 ②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 ③向CuO中加入乙酸溶液 ④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 ⑤向Na2CO3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 【活动、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强调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学生根据酸的通性设计出实验方案,可进一步巩固酸的通性,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导引、板书】2.化学性质 ⑴酸性(断O-H键)(化学方程式略) 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 【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总复习(教案1)

复习课(一) 从容说课 本节要复习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说是有机物的母体。在复习时要充分认识到甲烷的结构、性质,对以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包括甲烷的一些性质入手,了解甲烷的存在、用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复习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有机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时,可以借鉴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知道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分子结构,也决定着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也体现了无机、有机存在一定联系的观点,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结构式的重要作用。 复习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学会从甲烷的性质合理地推断出烷烃的性质,即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甲烷、烷烃的学习,探究出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要特别让学生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的重要性,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的深刻含义。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打破了原来老教材的编排体系,从存在入手,重点介绍乙烯、苯的结构知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掌握了乙烯的性质,就等于掌握了不饱和烃的性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就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复习时,要紧密结合教材,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存在→用途→性质,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乙烯、苯的性质。充分利用教材的“科学探究”“学与问”等栏目,归纳出乙烯、苯的特征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类比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烯烃、乙烯、苯的结构特征,初步掌握有机化学学习的规律、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掌握甲烷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3.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乙烯、苯的结构及性质。 4.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复习,引导学生归纳甲烷、烷烃、乙烯、苯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2.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进一步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甲烷、乙烯、苯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设计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课题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知识与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分子式。 技能三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维目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标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应产物的主要用途 过程与 1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方法 情感态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难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启发诱导、引导归纳、自学、讲述、实验探究 多媒体、实验教学媒体 师生活动教学内容修改建议 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 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甲烷分子的结构。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H??电子式:HH::CCH化学式:4??H 空间正四面H 体结构| 结构式:H- C—H | H 二:甲烷的性质

CHCl CHCl CClCHCl 学化42323式四氯化碳氯仿名称(俗名)解溶性气常温状态用途 和反应取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比较:的反应置换置换反应取代反应区别有单质可与化合物发生取代,生反应物生成物中一定不一定有单质成物中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反应能否进行受催化剂、顺或非金属活动光照等外界条件的温度、遵循金属影响较大序。单向进行很多反应是可反应一般分步取代,的逆 、用途:3 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可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化 工产品。 .补充练习4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多媒体投影.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A 来的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C.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2.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是一种具有对称结构的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具有极性键 D.甲烷分子中H-C—H的键角为90℃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发生化学反应的是4() A.氯气B.溴水C.氧气D.酸性KMnO溶液44.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CHCl B.CHCl C.CCl D.HCl 4223布置作业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周练习题附答案】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周末训练题) 蓬安中学高一_________班_________组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8分) 1、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①CH 3Cl ,②CH 2Cl 2,③CHCl 3,④CCl 4,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B .Zn +CuSO 4===ZnSO 4+Cu C .NaCl +AgNO 3===AgCl↓+NaNO 3 D .CH 2Cl 2+Cl 2――→光照 CHCl 3+HCl 3、所有同系物都具有( ) A.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 .相似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最简式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 .(CH 3)2CHCH 2CH 2CH 3 B .(CH 3CH 2)2CHCH C .(CH 3)2CHCH(CH 3)2 D .(CH 3)3CCH 2CH 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氯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7、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 1.16 g·L -1 ,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不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 该混合烃与9 L 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 。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 .CH 4与C 2H 4 B .CH 4与C 3H 4 C .C 2H 4与C 3H 4 D .C 2H 2与C 3H 6 9、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 4、NH 3、H 2、CO 、CO 2和HCl 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②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少。③把剩余气体在供氧的情况下燃烧,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原混合气体含有( ) A.CO 和HCl B.CH 4和NH 3 C.CH 4和HCl D.H 2和CO 2 10、在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22.4 L 氧气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 ) A .11.2 L B .22.4 L C .33.6 L D .44.8 L 11、有一类有机硅化合物中只含有硅元素和氢元素,叫硅烷,它们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其中有一种结构最简单的硅烷叫甲硅烷(SiH 4),则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 2n +2 B .甲硅烷燃烧生成SiO 2和H 2O C .甲硅烷的沸点高于甲烷 D .甲硅烷的稳定性比甲烷强 12、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C 3H 8 B .C 4H 10 C .C 5H 12 D .C 6H 14 13、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 4H 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将该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的卤代烃的种类共有( ) A .2 B .4 C .5 D .6 14、将O 2、CH 4、Na 2O 2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用电火花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停止后使容器内恢复至250℃,容器内的气压为零。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 2CO 3和NaHCO 3 B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 2CO 3和NaOH C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 2CO 3和NaOH D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HCO 3和NaOH

最简单有机物甲烷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从容说课 我们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本章教学再次选择甲烷,主要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因此,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逻辑顺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流程。可以从结构出发,预测性质,用实验检验;也可以从探究实验出发,归纳性质,从结构角度提升认识。本质还是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的不同运用,即自然科学研究的两种主要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本节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结合甲烷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解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甲烷的结构、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教具准备:多多媒体、两试管SO2气体、试管、水槽、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品红试液、KMnO4溶液、溴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导课] 多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 2.通过对上述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3.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通过对几种重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体会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对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3.内容结构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最新苏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

最新苏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 案 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4)了解烃、烷烃的概念及烷烃的通式。 (二)过程方法: (1)通过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掌握分析四氯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分析结构的方法。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根据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难、重点】 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难点: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西气东输相关图片及神奇可燃冰。 【引入】介绍我国天然气资源,“西气东送”工程及其意义。介绍神奇的可燃冰。 西气东输是我国目前一项巨大的工程 ,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而且,科学家从海底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实际上是甲烷的水合物,据估计,可燃冰的贮存量能提供人类社会1000年的能源使用.所以,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板书】一、甲烷 【展示】一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纯净的甲烷气体(集气瓶倒放)。观察并叙述物理性质。【板书】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探究活动】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g/L,含碳75%,含氢25%,利用这些数据怎样确定它的分子式? 解析:甲烷的Mr=0.717g/L×22.4 L/mol=16.06 g/ mol 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75%/12):(25%/1)=1:4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讨论】(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 (2)甲烷的燃烧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甲烷分子中不含有氧元素? 【实验设计】点燃集气瓶中的甲烷气体,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然后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总结:火焰颜色是蓝色,烧杯壁上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H2O和CO2 .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提示】要测定分子式不仅要做定性实验,更要做定量实验。 【课堂练习】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写出甲烷的结构式。讨论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的分 布情况?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展示】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 【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CH4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那么甲烷具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2.化学性质 甲烷的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强酸、强碱均不反应。 ①甲烷的氧化反应-可燃性 CH4+2O2 CO2+2H2O 甲烷气体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还伴有淡蓝色的火焰。 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