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重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图)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描述的是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变化很大。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是稳定的。

3、降水概率是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温度是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

4、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午后二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陆地_七_月最高,_一_月最低;海洋上_八月最高_二月最低,南半球_相反;气温年较差指一年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运用等温线图表示_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_密集_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_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呈_闭合_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低温_中心。

4、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纬度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5、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6、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逐渐降低。据观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世界最热的地方在_非洲,最冷的地方在_南极洲。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图)

(1)、通常用_等降水量线图_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_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_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2000_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差别是东岸多雨,西岸少雨;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印度的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4)、指出影响下列各地降水的主要因素①台湾山脉的东部降水多于西部__地形因素_ ②天津的年降水量比新疆多__海陆的分布_③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②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主要

③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大陆西岸从赤道向两极气候类型的排列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

⑤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⑥影响气候的因素_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要点 1、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慢,此后世界 人口增长快,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在迅速增长 2、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4、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 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往往形成人 口稠密地区。 5、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南美洲的东部、北美洲的东部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如撒哈拉沙漠)、寒冷的极地(如南极洲)、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 青藏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如亚马孙平原) 6、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领土面积单位用人/千米2表示 7、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自然方面: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引发自然灾害 ②社会经济方面:就业、居住、医疗、教育、经济等矛盾突出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8、人口如何增长才是合理的: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的重要措施 10、近几十年来,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11、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 14、填写世界的语言有关问题 联合国工作语 言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国家 汉语汉族、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 英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 法语法语、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一些国家 俄语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 西班牙语西班牙、除巴西外的拉丁美洲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测试题 1.天气现象的重要特点是( ) A.持续时间长 B.变化小 C.变化大 D.表现为严寒 2.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四季如春 C.全年干燥少雨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受降水影响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A.陆地 B.森林 C.平原 D.草地 5.据气象台预报,某地元月15日,白天到夜里有中雪,西北风3~4级,最高气温4 ℃,最低气温-5 ℃。下列天气符号,能正确表示此天气预报内容的是( ) A. -5 ℃~4℃ B. -5 ℃~4℃ C. -5 ℃~4℃

D. -5 ℃~4℃ 6.当人们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时,为了避免伤害,合理的做法是( ) A.紧靠大树站立 B.快速大步奔跑 C.双脚合拢蹲下 D.迅速爬到树上 7.下列选项中,关于空气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与气温高低有关 B.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C.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D.空气质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8.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评价指标是( ) A.空气污染指数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空气的含氧量 D.空气的能见度 9.下列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一般情况,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D.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间 10.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冬季 B.M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C.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夏季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试第三章

1、(2011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C.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 2、(2011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4、(2011巢湖)人类活动中可以调节气温增加降水量的是 A.填海造陆 B.围湖造田C.植树造林 D.毁林开荒 5、(2011巢湖)造成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1、(2011巢湖)在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气候之间连线(8分) A 北非①季风气侯 B 东亚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欧洲西部③热带雨林气候 D 亚马孙河流域④热带沙漠气候 2、(2011巢湖)请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l5分) (1)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最热月气温度,最冷月气温度,气温年较差是度。 (3)该地降水量大约是毫米,该地季降水较多,季降水量最少。(4)该地气候特点是。 (5)该地气候类型名称是,主要分布在。

图3 甲 乙 图6 ( )7. (2011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C . D. ( )9. (2011安溪)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沙漠 ( )10. (2011安溪)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 .大洋洲 C.南极洲 D.亚洲 (2011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11~12题。 11.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 .沙尘暴 B .寒潮 C .台风 D .霜冻 12.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西北地区 D .东部沿海地区 5.(2011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2011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12.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月 月 月 月 13.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 ℃ ℃ ℃ 14.该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011晋江) 读图6,回答27-28题。 27.甲图中①附近的河流为( ) A.尼罗河 B.印度河 C.恒河 D.底格里斯河 28.甲图四地气候类型与乙图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2011泉州)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 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试卷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我们祖国位于地球的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2.造成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规律的反常 B.冬季风的进退规律异常 C.台风登陆数量的变化 D.气温反常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4.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密度南方山区大于北方平原 B.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C.为了控制人口增多,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5、我国幅员辽阔,如果在1:8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的图上距离为6.5厘米,则东西实际距离大约是 A 5200千米 B 520千米 C 52000千米 D 52千米

据有关我国人口方面的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 )6、表中显示出,我国人口 A 城镇多,乡村少 B 男性多,女性少 C 老年多,儿童少 D 西部多,东部少 ( )7、2018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A 118人 B 128人 C 138人 D 148人 读图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8-9题。 ( )8、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 ( )9、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 四川盆地 B C 巫山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导语】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1、(1—22题,每小题3分)你认为下列现象与天气没有关系的是() A今天天气真好,天空蓝极了B北京的动机,天寒地冻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今天新闻里说南方地区会有小雨 2、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是的() A陆地B海洋C河流D云区 3、如你是一名天气预报员,你做出预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前几天的天气状况B当时的天气状况C各种天气图表D附近地区的天气 4、一活动小组在某山山脚测得的温度为22℃,山顶为16℃,请你说说该山的相对高度为() A1000米B3666米C2000米D600米 5、知道一天中气温出现的时间吗?() A日出前后B2时左右C12时左右D午后2时左右

6、你知道x疆降水稀少的原因吗?() A纬度高气温低B深居内陆,距海远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D距海近 7、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B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8、我们都知道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你知道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B冰雹C降雨D下雾 9、赤道附近全年都多雨有些地方甚至每天都要下一场雨,你知道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10、非洲峰——乞力马扎罗山是的“赤道雪山”,在20世纪初,有许多欧洲人不相信他的存在,你知道导致其顶部出现积雪的原因吗?()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势因素D洋流因素 11、《晏子使楚》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古代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认为产生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的定义: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雨、雪、冷、热等大气状况。 二.天气的特点:、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2)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如某一时刻“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绵”。3)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 三 .天气预报:1)目的: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状况,就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2)内容:需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3)读懂卫星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4)常用的天气符号5)风的表示方法:风力(它是风的强弱,分0~12共13个等级)。风力符号及风向。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什么是气温1)什么是气温:一天内,大气的温度称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 气温的测定:日测3~4次(时间为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3)气温的描述: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二.气温的变化1)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2)月最高平均气温和月最低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反之。3)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气温年变化就越大,反之,亦成立。4)气温变化特点:纬度不同,气温不同,纬 度越低,气温越高,反之,亦成立。 产生结果:热带(终年高温炎热,变化最小)温带(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寒带(终年气温很低)等温线的特点:1)等温线是闭合的,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形成低温中心,反之,形成高温中心。2)同一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3)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越密集,温差越大,越稀疏,温差越小。 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相等。 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气温垂直向上递减; 影响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低温度气温高,纬度高温度气温低。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4)人为因素: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什么是降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统称为降水(自然降水)。还有人工降 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因为:赤道地区气温较高,终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多雨。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趋势是逐渐减少,原因:两极地区气温低,终年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综上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这里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岸降水较少分布着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如亚欧大陆东岸的我国北京,夏季多雨,西岸的英国伦敦,全年湿润。大陆内部降水较少,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 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的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3、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13级。 4、在卫 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均为晴天,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示云层越厚,该区上空雨下的可能性就越大。6、空 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来 表示。51页质量级别。 7、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 力的大小等; 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1、气温的观测工具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高度离地面 1.5米,一般观测4次 2、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点(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 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小。 3、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 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 半球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 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4、影响气 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5、世界气温的分布 规律:①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影响),③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一般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地面,总称降水。降水主要形式是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统计图表示, 有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郑州属于夏季多雨型,3、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纬度因素)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坡降水少。(地形) 4、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两大要素,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属于天气的有:狂风暴雨、风和日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属于气候的有:昆明四季如春、郑州冬冷夏热、极地全年严寒等。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干湿两季北纬10°~25°大陆东部,主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是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终年炎热干燥陆内部或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冬温夏凉,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1.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2.变化不大 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天气的特点: ①短时间经常变化;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天气预报图 1、风与风向 (1)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表示,风尾的指向为风向; (2)风力:每一道风尾线表示二级风,风旗(三角形)表示8级风。7级风用四横表示。 2、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1)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49图3.5) (2)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3)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 治理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变化 1、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2、气温的观测 测定工具:温度计;测定温标:摄氏度(℃);测定时刻:8时、14时、20时、2时; ①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四次测定的气温的平均值(即4个气温和除以4); ②月平均气温:是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天数); ③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各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12); 3、气温的日变化与日较差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4、气温的年变化与年较差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二)气温分布 1、等温线: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2、等温线图:等温线呈环状闭合式,气温数值内低外高,为低温中心;气温数值内高外低,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判断: 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了解即可)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卫星云图如右图) 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到两极递减 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多于内陆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 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见P51图 3.12、3.13,会做活动题1.2)。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 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 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 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 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 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 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章天气与气候检测题 兰波儿广超 一、单项选择题(没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3?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 地形因素B ?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 .纬度因素 5. 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D .喜马拉雅山南坡 6. —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 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B ?①③C ?②④ D ?②③ 7、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 A 、每年的1月 B 、每年的2月 C 、每年7月 D 、每年的8月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看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气候有: (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式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9、北京和东京纬度相当,但夏季北京比东京热,冬季比东京冷,造成这种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因素 10、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1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12、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的海拔高度为 2158米,当其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 的某地温度为100C 时黄岗山的温度为( A 100C B 、-0.8 0 C C 13、下列对维护空气质量不利的作法的是( A 、把庄稼的桔杆粉碎后翻耕 B 、秋收后在田地焚烧麦桔 C 、实行城市冬季集中供热 D 、装修居室使用价格高一些的无毒油漆 14、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 B C D 358米 ) 10.80C ) D 、20.80C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品试卷第三章测试题

第3章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冬冷夏热B.晴转多云C.风和日丽D.狂风暴雨 2.(2分)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B.多变C.气温恒定D.多年一致 3.(2分)2011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2分)在卫星云图上,葫芦岛所在地区是一片绿色,那么葫芦岛的天气应为()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多云D.晴转阴天气 5.(2分)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A.B.C.D. 6.(2分)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A.B.C.D. 7.(2分)下列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 A.B.C.D. 8.(2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但注意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的高低。 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为“一级”,也就是指今天的空气质量为() A.优B.良C.中度污染D.重度污染 9.(2分)在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一月的陆地B.七月的陆地C.一月的海洋D.七月的海洋 10.(2分)葫芦岛市某天最高气温为28.4℃,这个气温值可能出现在()A.日出前B.午后2点C.午后1点D.中午12点 11.(2分)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统一等温线上的点,可能气温不相等

B.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一定是高温中心 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肯定相等 12.(2分)某座山的山脚下气温是30℃,山顶气温是12℃,由此可知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是() A.2000米B.3000米C.3200米D.3600米 13.(2分)我国西部地区有句民谚“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说明该地()A.日温差大B.月温差大 C.年温差大D.气温的年变化大 14.读“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4﹣16题 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1月B.5月C.8月D.10月 15.读“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4﹣16题 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A.5℃B.10℃C.20℃D.30℃ 16.读“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4﹣16题 该气候类型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昨夜风疏雨骤,今日绿肥红瘦 D.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 2.据某市天气预报图(图3-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期一气温日较差最大B.每天最高温都出现在正午12时C.未来七天以阴天为主D.该市很可能是拉萨 某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决定组织研学活动。回答3~4题。3.该校决定11月中旬组织学生到某公园开展研学活动,下列天气最适合的是()

4.该校九(4)班同学在公园入口指示牌上发现有该地的“风向玫瑰图”(如图3-3所示)。老师介绍说:图中各点和坐标中心的方位表示风向,距离长短表示发生频率的高低。据图分析,此地最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图3-4表示我国某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回答5~6题。 5.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A.25℃B.-6℃C.19℃D.31℃6.该市降水集中于() A.3月~5月B.6月~8月 C.9月~11月D.12月~次年2月 图3-5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读图,回答7~8题。

7.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8.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B.山谷山谷C.山脊山谷D.山谷山脊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3-6),回答9~10题。 9.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10.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 A.海洋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D.荒漠高于森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时间里的天气状况。人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天气。 思路解析: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于,天气是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则是长时间的、综合的天气特征。天气的主要因素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答案:短冷热阴晴风雨 2.风力共分为________________级;级数越________________,表示风力越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为13级(1—12共12个刻度,分成13个区域)。 答案:13 大强 定俗成演化而来。“暴雨”有四个(或六个)大雨点,“雷雨”用雷电符号表示;“多云”既有云又能见到太阳,“阴天”只有云彩而没有太阳,“晴”用太阳表示。 答案: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思路解析:“一夜”时间短暂,属于天气的范畴。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平均的大气状况。 答案:A 2.下列现象与天气没有关系的是() A.今天天气真好,天空蓝极了 B.北京的冬季,天寒地冻,不利于蔬菜的生长 C.春风和畅,艳阳高照 D.通过对地理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什么叫天气 思路解析: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大气状况。A、B、C三项都符合这个定义。D项是一种学习行为。 答案:D 3.下列叙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小楼一夜听春雨 C.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D.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思路解析:天气现象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的,综合的。A项中常年如此,应该是气候。B项中“一夜”时间短,是天气;C项也是多年综合,是气候;D项也是气候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学好地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欢迎参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见P51图 3.12、3.13,会做活动题1.2)。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知识梳理与复习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梳理与复习 知识要点一:多变的天气 1.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 A.长年干旱 B.终年炎热 C.午后阴有小雨 D.四季如春 2.下列历史典故中,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程门立雪 B.诸葛亮借东风 C.负荆请罪 D.望梅止渴 3.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 A.多变 B.稳定 C.表现为风雨过程 D.表现为冷热 4.天气符号“”表示( ) A.北风3级 B.南风4级 C.西北风5级 D.东南风4级 5.在卫星云图上,我国黄河以北地区为白色,以南为绿色,这说明( ) A.黄河以北为晴朗天气 B.黄河以北为阴雨天气 C.黄河以南为沙尘暴天气 D.黄河以南为阴雨天气 6.下列关于空气质量指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B.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C.空气质量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D.空气质量指数大,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 7.在空气质量日报中,若空气质量指数为51~100,则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为( )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8.下列情况,能使空气质量指数升高的是( ) A.拓宽城市道路 B.重新规划布局农贸市场 C.扩大城市公共交通规模 D.城市中汽车数量增加 9.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层厚的地方一定是暴雨区 B.绿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区 D.蓝色表示陆地 知识要点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0.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 ) A.日平均气温 B.气温日变化 C.气温年变化 D.最高气温 11.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 ) A.日平均气温 B.月平均气温 C.年平均气温 D.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12.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的气温最低值通常出现在( ) A. 12月 B. 8月 C. 7月 D. 1月 13.气温年较差是指( ) A.一年内的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之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教学目标测试题(四)(2014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A、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B、山前桃花山后雪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昆明四季如春 2.近年来,我国北方经常遭受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3.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密切,下面不能正确反映这种关系的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了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B、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墙壁厚,窗子小,这是为减小房屋里的温度变化 C、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吃“火锅” D、今天天气很冷,窗子上结了一层冰 4.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罗浮山山脚测得的温度为22℃,山顶为16℃,请你说说 该山的相对高度为() A 1000米 B 3666米 C 2000米 D 600米 5.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良 C、中度污染 D、轻度污染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同学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 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6~7题。 6.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29°N.112°E B.29°N.112°W C.29°S.112°E D.29°S.112°W 7.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7.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1月 B、7月 C、8月 D、2月 8.我国甘肃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 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9.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 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天气是() 11、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广州隆重召开。该季节广州最 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12.我国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流传着这样的话:“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你 认为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气候变化 13.早晨学校升国旗,小刘发现国旗迎风朝西北飘扬,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 A.东北风 B.西南风 C. 西北风 D.东南风 14.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 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A.地形条件 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15.下列气候类型,亚洲特有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6.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山峰下是湿热难耐的热带气候,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堪称 “赤道奇观”,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