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检查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受检项目检

公共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检查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受检项目检
公共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检查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受检项目检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检查表(夏热冬冷地区) 省(市、自治区)项目名称

检查组成员签字:日期: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检查表省(市、自治区)项目名称

检查组成员签字:日期:

建筑节能设计报告书规定性指标

建筑节能设计报告书居住建筑-规定性指标

目录 1.建筑概况 (4) 2.设计依据 (4) 3.模型观察 (4) 4.工程材料 (5) 5.体型系数 (5) 6.窗墙比 (5) 6.1窗墙比 (5) 6.2外窗表 (6) 7.按户按房间统计窗墙比 (6) 8.屋顶构造 (6) 8.1屋顶构造一 (6) 9.外墙构造 (7) 9.1外墙相关构造 (7) 9.1.1外墙构造一 (7) 9.1.2热桥柱构造一 (7) 9.2外墙平均热工特性 (8) 10分户墙构造 (9) 10.1户间隔墙构造一 (9) 11采暖与非采暖隔墙构造 (9) 11.1控温与非控温隔墙构造一 (9) 12挑空楼板构造 (10) 12.1挑空楼板构造一 (10) 13楼板构造 (10) 13.1控温房间楼板构造一 (10) 14户门构造 (10) 15阳台门构造 (11) 16可开启面积 (11) 17外窗热工 (11) 17.1外窗构造 (11) 17.2外窗K (11) 17.3外遮阳类型 (12) 17.4平均遮阳系数 (12) 17.5外窗遮阳系数 (13) 18凸窗热工 (13)

18.1凸窗构造 (13) 18.2凸窗K (13) 18.3外遮阳类型 (13) 18.4平均遮阳系数 (14) 18.5凸窗遮阳系数 (14) 19凸窗板 (15) 19.1凸窗顶板 (15) 19.1.1凸窗顶板构造一 (15) 19.2凸窗侧板 (15) 19.3凸窗底板 (15) 19.3.1凸窗底板构造一 (15) 20隔热检查 (16) 21外窗气密性 (16) 22结论 (16)

建筑节能试题填空题

二、填空题 1、外门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差值。当室外表面所受的压力低于室内表面 所受压力时,压力为压。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规定:多层住宅外窗宜采用 窗;外窗宜设置活动式外遮阳。 3、GB/T8484-2008,规定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现有一樘窗的传热系数K 值为2.8 W/(m2·K),它对应的保温性能分级为级。 4、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传导、对流和 5、热传导是由引起的物体内部微粒运动产生的热量转移过程。 答案:1、负 2、平开 3 、5 4、辐射 5 、温差 1.通常应把钢筋混凝土梁作成,以使外露部分减小,或干脆把过梁全部包起来。 2.所谓最低能耗体形,是指建筑的与其有效传热系数相对应的最佳节能体形。 3. 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建筑节能措施。 4.集中式空调系统是由、空气处理机组、末端设备和输送管道组成的。 5.性能性指标由建筑热环境的和能耗指标两部分组成。 答案:1. L形 2. 各外表面尺寸 3. 门窗密封 4. 集中冷热源 5. 质量指标 1.建筑节能设计的性能性指标由两部分组成。 2.空调系统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 3.集中式空调系统是由组成。 4.门窗节能的主要措施有:。 5.屋面按其保温层所在位置,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 答案:1. 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指标和能耗指标 2.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3. 集中冷热源、空气处理机组、末端设备和输送管道 4. 减少传热量和减少空气渗透量5. 单一保温屋面、外保温屋面、内保温屋面和夹芯屋面 1.实现围护结构的节能,就应提高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减少_______,并提高门窗的_______,以减少_______耗热量。 2、建筑节能方法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采取适合地方特点的措施以实现节能的建筑节能方法。 3、保温绝热材料一般均是轻质、疏松、多孔、纤维材料。按其成分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4、保温绝热材料按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及_____四种。 5、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重要因素。 答案: 2.1:外墙、屋面、地面、门窗、传热损失、气密性、空气渗透 2:建筑体形、布局、朝向、间距、围护结构的设计上 3:有机材料无机材料 4:纤维状层状气泡状微孔状 5:组成结构干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湿性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寒冷地区75%)G04

表G.0.4河南省寒冷地区居住建筑暖通专业节能设计备案表审查合同编号: 工程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名称设计校对审核项目建设地点建筑面积(m2)供暖(空调)面积(m2) 5.1.2 5.1.7 供暖(空调) 设计热负荷 供暖(空调)设计 热负荷指标 空调设计 冷负荷 kW 空调设计冷 负荷指标 W/㎡ 5.1.4 供暖/空调 方式 ()1.集中供暖;()2.集中空调;()3.燃气壁挂炉;()4.电供暖; ()5.热泵、多联机;()6.无集中供暖空调,()7.其他 5.3.6 5.3.7 供暖设计温度供水 75 ℃回水 50 ℃ 空调设计温度供水℃回水℃ 5.3.3 5. 6.5 5.6.6 5.6.7 5.6.8 计 量 方 式 热力入口(热量结算点)计量()1.超声波热量表;() 2.电磁式热量表;()3.冷量热量能量表;()4.其他结算点内热计量方式()1.户用热量表;()2.热量分配表;()3.流量温度分摊法;()4.通断时间面积法 5.3.2 5.3.5 5.3.7 5.3.10 末端形式 ()1.散热器() 2.低温地板辐射采暖()3.风机盘管() 4.低温电热膜供暖() 5.发热电缆辐射供暖()6. 电散热器() 7.全空气系统() 8.其他 5.3.3 5.3.4 5.3.8 室温控制方式 ()1.室温自力式温控阀()2.室温电动温控阀()3.户温自力式温控阀()4.户温电动温控阀 ()5.电供暖控制器() 6.电动水阀与风速调节结合() 7.其他 5.1.4 5.2.1 5.2.4 5.2.5 5.2.6 5.2.7 5.2.9 热源 1市政供热 2燃气锅炉房 3燃气壁挂炉 4其他 类型热源名称数量(台)容量 热效率(%) 热效率设计值热效率限值 5.4.2 5.4.3 5.4.4 冷(热)源 1空气源热泵机组 2冷水(热泵)机组 3单元式空调机组 4多联式空调机组 机组 类型 数量(台) 名义制冷量 (kW)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W/W) 设计值(铭牌)限值设计值限值 5.2.15 5.4.10 输配系统 耗电输冷(热)比 EC(H)R 系统 类型 总输送长度 ∑L(m) 耗电输热(冷)比 设计值 A(B+a∑L)/△T限值 循环水泵 变频调节 流量(m3/h)扬程(m)功率(kW) 是□否□ 是□否□ 是□否□ 5.4.11 5.4.9 附录J 通风系统 风道系统单位 风量耗功率Ws [W/(m3/h)] 系统名称限值要求Ws设计值通风风机的全压(Pa)变频调节 是□否□ 是□否□ 室内空调风管绝 热 风管类型冷/热介质温度(℃)材料类型 绝热层 设计厚度(mm) 设计热阻 [(㎡·K)/W] 最小热阻 [(㎡·K)/W] 一般空调风管0.81 低温风管 1.14 5.5.1 5.5.2 5.5.3 5.5.4 5.5.5 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源热泵保证回灌措施:水质处理措施: ()污水源热泵水质处理措施: ()地表水源热泵防冻措施: ()土壤源热泵热响应实验结果:散热量W/m;散冷量W/m 冷热平衡措施: 5.2.17 5.4.9 附录H 附录J 供热(冷)管 道及设备保温 与绝热 冷/热介质 温度(°C) 公称直径 (mm) 保温材料 材料类型导热系数[W/(m·K)] 密度(kg/m3)吸水率(憎水性)设计厚度(mm) 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供暖/空调 负荷计算 热源效率 冷源性能系数 耗电输冷比 输冷(热)比 单位风量耗功率 冷、热水 管道保温 风管绝热层 的最小热阻 计量方式 控制方式 各种能源 计量设计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 审查机构对节能设计专项审查意见审查人(签字)年月日审查机构(公章) 注:1.建设单位持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备案表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2.此表一式四份,由设计单位填写,建设单位随送审图纸一并报审。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存档一份,建设、设计单位各存档一份,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份。 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表

附表 E.0.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表 部位名称节能做法K[W/(㎡·K)] 规定值计算值屋顶平屋面70厚挤塑聚苯板0.45 0.44 外墙 主墙体25厚LJS-抹面砂浆C型+240厚B05级加气混凝土+15厚LJS-抹面砂浆C型0.70 0.52 热桥 柱25厚LJS-抹面砂浆C型+40厚挤塑聚苯板+200厚钢筋混凝土+15厚LJS-抹面砂 浆C型 1.82 0.59 梁25厚LJS-抹面砂浆C型+40厚挤塑聚苯板+200厚钢筋混凝土+15厚LJS-抹面砂 浆C型 1.82 0.59 过梁--- 窗(包括阳台门透明部分)PA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12mm) 2.80 2.80 透明玻璃门PA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12mm) 2.80 2.8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200厚加气混凝土+5厚水泥抗裂砂浆 1.50 0.93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多功能户门 2.00 1.50 架空或外挑楼板---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地面 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 伸缩缝、沉降缝两侧外墙- 1.50 0.56 抗震缝两侧外墙- 1.50 0.56 分户墙200厚加气混凝土 1.50 0.94 公寓式酒店层间楼板20厚水泥砂浆+50厚C15砼+20厚挤塑聚苯板+100厚钢筋混凝土+20厚水泥砂浆 2.00 1.07 热计量方式分户计量 窗墙面积比(开间最大)北0.37 2.50 2.80 采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东、西0.44/0.44 2.30/2.30 2.80/2.80 体形系数0.16 南0.47 2.30 2.80 其他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建筑节能设计判定方法□直接判定法■指标判定法□对比判定法9.00 7.32

2019年省建筑节能检测员考试题{B卷}

建筑节能检测员考试题[B卷] 准考证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1分,共计20分) 1、水蒸气扩散是由引起的湿迁移过程。B A、温差 B、水蒸气分压力差 C、大气压 D、毛细作用 2、依据GB/T8484-2008,检测抗结露因子中规定:热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 为℃,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0.3K。C A、10±0.5 B、15±0.5 C、20±0.5 D、25±0.5 3、我国标准分为:。B A、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C、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和内部标准 D、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标准和内部标准 4、玻璃遮阳系数是通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标准mm透明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B A、2 B、3 C、4 D、5 5、传热系数K与传热阻R 关系是。(d:厚度△t表面温差)A A、 K=1/ R 0 B、 K=d/ R C、 K= R / d D、 K=△t/ R 6、JGJ144中规定,EPS板的导热系数应W/(m2·K)。C A、≤0.021 B、≤0.031 C、≤0.041 D、≤0.051 7、依据GB/T13475-2008,试验室内测定墙体保温性能的项目为。C A、热阻 B、导热系数 C、传热系数 D、蓄热系数 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浙江省标准 DB33/1015-2005规定,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8规定的A级,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等级,不得低于该标准规定的B级。 A、3 B、4 C、5 D、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发布者:潘坚力陈赛发布时间:2006-11-22 10:54:0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潘坚力Panjianli 陈赛Chensai 摘要:阐述建筑耗能的现状及建筑节能的必要性;讲解节能型居住建筑应从整体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建筑设备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节能型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工程实例 Abstract: elaborat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necessity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explan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e should be designed from the whole plan,the construction monomer design,the construction detail structure design,th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design and so onthe various synthesis consideration.Take the actual project as example elaborating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method . Key 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ject example 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筑节能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建筑节能的中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建筑节能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温冬季不低于18摄氏度,夏季不高于26摄氏度。时隔30年,2004年,围绕着石油与能源问题的“大事件”再次集中发生,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是显露无遗。 能源环境恶化的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同期比较,我国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是发达国家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有资料显示,本世纪20年内,我国的建筑业仍将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将达近700亿平方米。 建筑节能要求十分迫切 1、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

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量和节能效果核算方法

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量和节能效果核算方法 根据《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8]95号)、《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957号)、《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科[2008]126号),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量和节能效果的计算方法说明如下: 一、改造工作量 (一)室内采暖系统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工作量 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应满足分户计量和室温可调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核算全部节能改造工作量。达到要求的按采暖系统改造覆盖的实际建筑面积核定室内采暖系统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工作量。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作量 1.对于改造后,改造部分传热系数满足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地方标准要求高于国家标准的应满足地方标准要求)的建筑,按改造内容核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围护结构改造的核定改造面积(㎡)=围护结构对应的建筑面积×(∑改造内容工作量系数) 式中: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内容包括门窗节能改造、外墙节能改造及屋面、楼梯间节能改造,对应的工作量系数分别为:严寒地区40%、50%、10%,寒冷地区50%、40%、10%。 2.对于改造后,改造部分的传热系数仍未满足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计算公式如下: 围护结构改造的核定改造面积(㎡)=围护结构对应的建筑面积×[∑(改造内容工作量系数×未达标项的修正系数)] 式中:

未达标项的修正系数=未达标项的传热系数限值/未达标项的实测传热系数 注:(1)未达标项的传热系数限值参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参见《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JGJ132-2001)。 (三)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工作量 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为适应室内采暖系统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后引起的流量及水力平衡变化所进行的必要的改造,所采用的改造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形式相适应。具体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热源及管网改造的核定改造工作量(㎡)=管网改造所覆盖的实际建筑面积(㎡)×(θ1+θ2) 式中:θ1为锅炉房或热力站计量装置安装的工作量系数。对于已安装该项计量装置的项目,θ1取值为70%;对于未安装该项计量装置的项目,θ1取值为0;θ2为热源及管网调控装置安装的工作量系数。对于改造后热源及管网满足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变频等调控要求的项目,θ2取值为30%;对于不满足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变频等调控要求的项目,θ2取值为0。 二、节能效果系数 根据《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8]95号),以热源为单位,对其所覆盖区域内的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系统供热系统,建筑围护结构进行改造的,热源端的节能量高于30%的,节能效果系数为1.2;节能量高于20%的,节能效果系数为1;节能量高于15%的,节能效果系数为0.8;以热力站为单位,对其所覆盖区域内的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系统供热系统,建筑围护结构进行改造的,热力站节能量高于40%的,节能效果系数为1.2;节能量高于30%的,节能效果系数为1;节能量高于20%的,节能效果系数为0.8。节能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节能量(%)=(改造前能耗×对应的气象修正系数-改造后能耗×对应的气象修正系数)×供热计量收费价格系数×热环境修正系数/(改造前能耗×对应的气象修正系数)(一)能耗(千克标准煤)=采暖能耗(千克标准煤)+0.404×电耗(千瓦时)

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范本(doc 9页)

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规定性指标) 计算人 ___陈宇_______ 校对人__ 周萌_______ 审核人___刘秋芬_______ 设计单位:郑州市建筑设计院 计算工具:天正建筑节能分析软件TBEC(公共建筑版) 软件开发单位: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 节能计算报告书 一、项目总信息 二、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一)建筑概况 (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厚度20mm 第2层:玻璃纤维网格布, 厚度0mm 第3层:膨胀聚苯板, 厚度30mm 第4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 厚度200mm 第5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分户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厚度20mm 第2层:玻璃纤维网格布, 厚度0mm 第3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 厚度20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内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厚度20mm 第2层:玻璃纤维网格布, 厚度0mm 第3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 厚度20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屋顶类型1: 屋3 屋顶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水泥砂浆, 厚度40mm 第2层:防水层, 厚度10mm 第3层:水泥砂浆, 厚度20mm 第4层:挤塑聚苯板, 厚度50mm 第5层:钢筋混凝土, 厚度100mm 第6层:白灰砂浆, 厚度20mm 门类型1: 双层玻璃门 窗类型1: 塑料中空玻璃(空气16mm) 楼板类型1: 钢筋砼楼板 楼板类型2: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和外挑楼板(EPS板) 楼板类型3: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房间 地面类型1: 钢筋砼楼板

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一、建筑节能背景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非透光/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空调风系统性能、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性能检测。此标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JG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室内平均温度、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外窗窗口气密性能、耗电输热比、外窗外遮阳设施、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补水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锅炉运行效率、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进行节能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2005版发布的节能水平为基准,结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分布情况,明确了本次修订后我国公共建筑整体节能量的提升水平。这种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也符合目前国际习惯做法。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居住建筑节能目标和室内设计参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建筑热工设计、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判定等实现节能。 二、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35%。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重的占比,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97%以上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截至2013年底,中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从2001年的110亿平方米增加至2013年的270亿平方米。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且97%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

公共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工程名称沧州市供排水集团综合服务楼所属地区代号一类地区建筑分类甲类 工程建设地点河北省沧州市建筑层数地上20层,地下一 层 建筑面积46580 m2 体形系数工程设计值0.11 本标准限值0.40 外门窗/透明幕墙气密性等级外门窗不低于6级水平; 幕墙不低于3级水平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外围护结构 项目做法说明 传热系数 工程设计值本标准限值屋面 120厚混凝土楼板,30厚轻集料混凝土,65厚挤塑聚苯板,25厚水泥砂浆0.48 0.50 外墙 南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 0.51 0.60 北 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东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西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 楼板 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85厚岩 棉板 0.49 0.5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 采暖空调房间 隔墙200厚钢筋混凝土墙, 30厚膨胀玻化微珠保温 1.46 1.5 楼板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20厚超细无机纤维 1.27 1.5 地面周边地面无—0.52 非周边地面无—0.3 外窗 朝向窗墙面积比窗框材质及玻璃品种规格K/SC K/SC 南0.48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北0.49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东0.46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西0.43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水平0.07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_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7/0.5 2.7/0.5 结论该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遮阳系数、外窗及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和各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同时 满足标准规定,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节能检测方案

XX大厦项目建筑节能工程 节 能 检 测 方 案 广东XX检测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七月

节能检测方案报审表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项目 2、工程地址:广州XX 3、建筑面积:XX㎡ 4、建设单位:广州XXXX有限公司 5、设计单位:广东XXX有限公司 6、质监单位:广州市XX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7、监理单位: 8、本项目节能检测委托单位:广东XX有限公司 二检测依据 1.《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15-65-2009; 2.《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2008 3.《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2008 4.《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5486-2008 5.《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6.《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 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1994 7.《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8.《建筑节能材料性能评价及检测技术规程》DBJ/T15-69-2009 9.《绝热稳态传热系数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2008 10.《泡沫塑料与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2009 11.《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2008 12.《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3.《中空玻璃》GB/T11944-2012 14.《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15.《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

上海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

上海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 概述 1.1 编制本标准目的在于降低能耗尤其是尖峰负荷 2 热工节能检测方法一般规定 2.1 规定热流计法适用范围 包括屋顶、外墙、分户墙、楼板的传热系数现场和实验室测量。 2.2 规定热箱适用范围 包括屋顶、外墙、分户墙、楼板、门窗的传热系数实验室测量。热箱法不宜用于现场检测,而门、窗传热系数检测只能用热箱法。 2.3 规定了热流计法的要求 1.热流计的要求,参照了《建筑用热流计》(JG/T3016)规定。仪器仪表可参照GB/T13475的规定。规定主要是为减小测量误差,缩短现场检测时间。测量误差和以下因素有关: (1)热流计和温度传热器的标定误差。标定得好的误差约为5%; (2)数据记录系统的误差由制造商作出产品保证,计量认证。 (3)由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与被测构件表面接触是否良好是引起差异的随机误差。仔细粘贴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这种误差平均值5%,并且可以通过多个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减小这种误差。 (4)构件受到太阳辐射而引起的热影响,可通过采用日落后Ih 至日出的数天数据来减小这种误差。 (5)对于厚重的构件,需要通过一定时间来达到热稳定,采取加热数天后开始取数据的办法来减小这种影响。

(6)采用自动化可与电脑连接的巡回控测仪器。在目前,实际上已没有什么困难,国内同行基本上都采取了此类仪器,手工记录的仪器基本上也已不再用了。 2.为了测量的精度,也使检测的工作量不要太大,对测点数作了规定。 3.对测点位置作了规定。 4.对热流计的安装和位置作了规定。 5.对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和位置作了规定。 6.对现场检测季节的规定,有利于测量的正确。其他季节检测宜放在实验室进行。 7.现场检测对构件及气候的要求。 8.对热流计法测量的时间要求,这是考虑了构件的蓄热和放热过程。重质材料一般需要更长时间。 9.规定记录间隔的最大时间,应记录的参数。 10.热流计法的热阻及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2.4 标准贯彻了《节能设计标准》中有关内表面最高计算温度而设定的条款要求 因为内表面最高计算温度是对夏季室内自然通风条件而言的。天气不晴朗数据无意义。故测量的气候条件规定是必须的,因为同样的气温,太阳辐射不同,会引起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温度差异,以至内表面温度也会不同。 1.上海自然通风条件下夏季屋顶、外墙内表面的最高计算温度为

附表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

附表6.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所在地依据标准 工程名称建筑面积A(m2)建筑面积A0(m2)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屋顶 总面积之比规定值设计值结构类型 ≤0.20 □砌体□框架□剪力墙 □钢结构□其它: 建筑外表面积(m2)建筑体积(m3)体形系数中庭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 中庭屋顶面积之比规定值设计值 ≤0.70 窗墙面积比南:东:西:北: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限值[W/(m2·K)] 选用做法传热系数K做法说明S≤0.30 0.30<S ≤0.40 屋面平屋面 ≤0.55 ≤0.45 坡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主墙体≤0.60 ≤0.50 K= K m= 热桥部位围护结构类型:最小传热阻(m2·K/W):设计传热阻(m2·K/W):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60 ≤0.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1.50 ≤1.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1.50 ≤1.50 变形缝两侧墙体≤1.50 ≤1.50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 遮阳系数SC/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 传热系数 K 遮阳系数SC/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 选用传热系数K 选用遮阳系数SC/玻 璃可见光透射比 * * * * * * * * * 同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 幕墙) 窗墙面积比≤0.20 ≤3.50 --/≮0.4 ≤3.0 --/≮0.4 0.20<窗墙面积比≤0.30 ≤3.0 --/≮0.4 ≤2.5 --/≮0.4 0.30<窗墙面积比≤0.40 ≤2.7 ≤0.70/≮0.4 ≤2.3 ≤0.70/≮0.4 0.40<窗墙面积比≤0.50 ≤2.3 ≤0.6 ≤2.0 ≤0.6 0.50<窗墙面积比≤0.70 ≤2.0 ≤0.5 ≤1.8 ≤0.5 屋顶透明部分≤2.7 ≤0.5 ≤2.70 ≤0.5 地面 热阻R(m2·K/W) ≥1.5 选用做法热阻R(m2·K/W) 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 ≥1.5 简化的权衡判断∑εi·K i·F i: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动态权衡判断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kWh) 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判定方法□直接判定□简化的权衡判断□动态权衡判断设计单位(章)审核校对设计 注:外墙传热系数是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

公共建筑规定性指标计算报告书

黄陂区蔡榨卫生院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设计人: 校对人: 审核人: 计算工具:PKPM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 软件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应用版本:PBECA2012 1.00版

建筑节能计算分析报告书 本报告签字盖章后生效 此项目判定依据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项目名称:武汉市黄陂区蔡榨卫生院改扩建项目 项目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 建设单位: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卫生院 设计单位:岳阳市建筑设计院 施工单位: 规范标准参考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4、《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建筑材料热工参数参考依据:

一. 建筑概况 城市:武汉城区(北纬=31.00°,东经=114.00°) 气候分区:夏热冬冷 建筑名称: 建筑朝向:南偏西5.8度 建筑体形: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体形系数:0.26 节能计算建筑面积(地上):4801.30 m2建筑体积(地上):18110.64 m3 节能计算建筑面积(地下):-- m2建筑体积(地下):-- m3 节能计算总建筑面积:4801.30 m2建筑总体积:18110.64 m3 建筑表面积:4709.96 m2 建筑层数:6 建筑物高度:22.40 m 层高汇总表

二.建筑围护结构 1.围护结构构造 平屋面类型(自上而下):石棉水泥板(10.0mm)+水泥砂浆(25.0mm)+PVC 卷材或高聚物涂膜(1.2mm)+防水卷材、聚氨酯(1.5mm)+水泥 砂浆(20.0mm)+1:8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料实铺(屋面找坡) (20.0mm)+挤塑聚苯板(45.0mm)+水泥砂浆(20.0mm)+钢筋 混凝土(120.0mm) 外墙类型(由外至内):粉煤灰加气砌块(200厚)(B06级)(200.0mm)+水泥砂浆(20.0mm)+挤塑聚苯板(15.0mm)+M5预拌抹灰砂浆,保 温板抹面砂浆,抗裂砂浆(6.0mm)+饰面层(5.0mm) 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类型:水泥砂浆(20.0mm)+挤塑聚苯板(40.0mm)+钢筋混凝土(200.0mm)+石灰水泥砂浆(20.0mm) 地面类型:水泥砂浆(20.0mm)+挤塑聚苯板(40.0mm)+水泥砂浆(20.0mm)+碎石,卵石混凝土1(80.0mm)+夯实粘土1(400.0mm) 外窗类型:塑料中空玻璃平开窗(5+6A+5),传热系数 3.00W/m2.K,玻璃遮阳系数0.89,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40 2.建筑热工节能计算汇总表 主要热工性能参数: 2.1 屋顶 平屋顶构造类型1:石棉水泥板(10.0mm)+水泥砂浆(25.0mm)+PVC卷材或高聚物涂膜(1.2mm)+防水卷材、聚氨酯(1.5mm)+水泥砂浆(20.0mm)+1:8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料实铺(屋面找坡)(20.0mm)+挤塑聚苯板(45.0mm)+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 平屋顶类型传热系数判定表 1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完整电子版

表2-3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报审表(按规定性指标) 项目名称:建筑名称:建筑面积: 层数:(地上) 21层(地下) 3层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主立面朝向:南 序号审查内容规定指标设计建筑指标节能措施 节能判断(审查人填写) 1 屋顶传热系数K (W/m2·K)D≥2.5,K≤0.9; D<2.5,K≤0.4 K=0.83 D=3.03 25厚挤塑聚苯板 是□ 否□ 2 外墙(包括非透 明幕墙) 传热系数K (W/m2·K)D≥2.5,K≤1.5; D<2.5,K≤0.7 K=1.34 D=3.44 20厚玻化微珠 是□ 否□ 3 架空或外挑楼板传热系数K (W/m2·K)K≤1.5 1.30 30厚岩棉板是□否□ 4 外窗(包括透 明幕墙) 各朝向的窗 墙面积比C 东向 ≤0.7 0.30 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是□否□ 南向0.44 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是□否□ 西向0.30 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是□否□ 北向0.33 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是□否□ 可见光透射 比 东向 当窗墙面积比<0.40时,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 见光透射比≥0.40 0.48 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光是□否□ 南向0.48 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光是□否□ 西向0.48 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光是□否□ 北向0.48 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光是□否□ 传热系数K (W/㎡·K) 东向窗墙面积比 C 传热系数 K(W/㎡·K) 综合遮阳 系数SW(东、南、西/北) C≤0.2 ≤6.5 — 0.2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试题 一、单选题 1、室内平均温度检测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楼面mm范围内有代 表性的位置;温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A、600~1500 B、600~1800 C、700~1500 D、700~1800 2、室内平均温度应采用温度自动检测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 不宜超过。 A、20 min B、30 min C、40 min D、60 min 3、年空调耗冷量指标验算室内计算温度为。 A、22℃ B、24℃ C、26℃ D、28℃ 4、红外热像仪设计适用波长范围应为,传感器温度分辨率(NETD) 应小于,温差检测不确定度应小于,红外热像仪的像素不应少于。 A、6.0~12.0μm 0.10℃ 0.5℃ 76800点 B、8.0~12.0μm 0.08℃ 1.0℃ 78800点 C、8.0~14.0μm 0.08℃ 0.5℃ 76800点 D、6.0~14.0μm 0.10℃ 1.0℃ 78800点 5、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前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在受检表面上测出参照温 度,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该参照温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6、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时,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 于张。当拍摄的红外热像图中,主体区域过小时,应单独拍摄张以上(含张)主体部位红外热像图。 A、2 2 2 B、1 2 2 C、1 1 1 D、2 1 1

7、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 ,检测数据应逐时记录。 A、48h B、60h C、72h D、96h 8、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min。可记录 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 A、80 1/2 B、60 1/2 C、80 1/3 D、60 1/3 9、外窗m/s的条件下进行。 A、2.7 B、3.3 C、3.6 D、4.2 10、外窗窗口气密性能的检测差压表、大气压力表、和长度尺的不确定度分别不 应大于。 A、2.0Pa、180Pa、2mm B、2.0Pa、180Pa、3mm C、2.5Pa、200Pa、2mm D、2.5Pa、200Pa、3mm 11、隔热性能检测应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成个月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 少于 h。 A、6 12 B、12 12 C、6 24 D、12 24 12、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应对称布置在受检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两侧,与热桥部位的距离应大于墙体(屋面)厚度的倍以上。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点,其中一点应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 A、3 3 B、3 6 C、6 3 D、6 6 13、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h后进行,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