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复习第二版

心理学导论复习第二版
心理学导论复习第二版

单项选择题一、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人格)

.由被试对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引起的反应是因变量2年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1879

.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华生45. 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神经元)中枢。6.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视觉

。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谈梅生津)

7. 。8.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含梅流

延)。9.刚刚能够引起同类感觉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是(差别感觉阈限) 10.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11.教师在上课时,既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特性是(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13.先前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前摄抑制干扰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表象14B )15.构成人类知识基本成分的思维形式是(概念。D ))1.人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D )属于机能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D 4. D 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生理机制是(突触)5.

感觉运动)中枢。6.大脑皮层上的顶叶是(D

C )。8.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望梅止渴 B )。11.司机在开车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的注意品质是(注意分配)。13.后学习与记忆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干扰C

。) 14.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记忆C15.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思维C )。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C )

3.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有意识记C )

4.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B )

)过程。A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识操作6..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7 是(意志B ) 8.对活动过程的兴趣是(直接兴趣C).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100+15Z D )IQ=9 B )10.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统称为(心理过程

B )中枢。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听觉11. 。刚刚能够觉察出刺激物最小刺激量的是(绝对感觉阈限C)

13.。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形式是(言语复述B)15. 16.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回忆产生的干扰作用是(前摄抑制干扰。B ) 17.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情感B) 18.面对两难选择时的动机冲突是(趋避式冲突C)

心理现象D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感觉运动D )中枢。4.大脑皮层上的额叶是(。B)8.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形式是(言语复述.讲课等言语活动是(独白言语10A )。

C )激奋水平下最高。12.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认为作业效率在(适

中.面对好坏两难选择时的心理冲突是(趋避式冲突

13C )。。14.性格的核心因素是(个性心理特征

B )。.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15

C )。16.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B )。1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D ) C )。 19.某人测验得分为105,群体平均分为95,标准差为5,此人的智商是(130

节奏感B )20.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1.1879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的心理学家是(冯特B ) B )2.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意识活动D )学习 3.个体通过练习或而导致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是(经验

4.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B )

6.“聚精会神”“全身贯注”体现的注意特征是(集中性C )

)B .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发生影响作用的记忆是(內隐记忆8. 10.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也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表象C )

12.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复杂作业任务在(低B )激奋水平下效率最高。 13.面对既想要又想躲的目标选择时的动机冲突是(趋避冲突C )。

。.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强、不平衡B )14 15.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奥尔波特A )。.以下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马斯洛1A ))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配C

D )4.在黑暗处较长时间后注视灯光,再回到暗处,这时在脑中留有灯的光亮点的感觉现象是(正后象,即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类似的刺激组合在5.话说“物以类聚”)B 一起形成整体的知觉组织原则是(相似原则).在背诵单词时,中间部分的单词往往最容易遗忘,这种影响因素是(双重抑制C 6 )C 8.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是(幻想).通过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差异而逐步前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C 9 A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10 )。11.与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情绪A

高A )激奋水平下效率最高。12.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简单作业任务在(

)。13.粘液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C

B 。)14.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想象B15 ).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的(意识经验

C 2A )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9.短时记忆广度为(7±2组块C )注解: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13.面对一些既想要又想躲的目标选择时的动机冲突是(多重趋避冲突D )。

8.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是(幻想C )

10.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A )过程。

13.抑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弱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人格)两大部分。

2.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_越高_,感受阈限值越高,感受性。越低

3.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_ 和_ 周围神经系统。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__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_整体__的反映。

5.注意的基本特征是_指向性__和_集中性__。

6.艾宾浩斯揭示的人类遗忘规律是_时间的函数__,它反映了遗忘的先快后慢的特点。

7.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___和_创造想象__ 。

注:即有意想像8.智力技能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言,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紧缩性。

9..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它的变化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

10.提出人格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奥尔波特____,提出人格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卡特尔________。

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

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5.有意后注意是在_有意_ 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意志努力__的注意。

6.“学而时习之”说明复习是记忆之母。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复习时应该做到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_运用多种感官复习_ 和_掌握复习的“量”__。

8.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形象思维 _、动作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和知觉整体性。

2.情绪情感的功能有动机功能、适应功能、调节认知和信号功能。

3.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4.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_平衡性___ 和__灵活性____。

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绝对感受性越低,绝对感觉阈限值越高__ 。

3.有意想象是_既定目的__和_意识控制__ 的。

4.记忆环节一般分为识记、保持和回忆或再认。

5.兼具两难的矛盾心理状态是一种动机冲突。

2.人类遗忘的规律是_先快后慢__,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的。3.根据创造性成分,把思维分为___ 常规思维和_创造性思维__ 。

。克服困难,其核心是自觉的目的性.意志行动的前提是4.

社会性5.情绪与生理需要的满足相联系,情感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和6.卡特尔把智力分为马斯洛。7.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罗杰斯和

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8.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

,差别感受越低.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差别感受性越高,差别感觉阈限10 __?。性

,绝对感受__ 越低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绝对感受性越高,绝对感觉阈限

。?性 4.一般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10.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

。前摄抑制

属性的反映。整体1.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的反映。___ 本质特征.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3。能力 8.一个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是

。___9.短时记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是____精致性复述的信息

。 ___ 概括性,间接性3.思维的特征是

4.智力技能又称为认知技能。

7.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强和____ 不平衡 __。

补充: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正常健康的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无限大的潜力。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有机体对内外刺激做的规律性反应。

第一信号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即信号的信号,如语言、文字,对第二信号作出反应的大脑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心里物理学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感觉阈限和最小可觉差的问题。.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视觉暗适应,视觉光敏感度逐渐增强的过程,明适应是从暗处到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除此以外的其他感觉的适应性均为降低。

视觉后象是刺激停止对人体的作用以后在人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包括正后象和负后象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即感知过的事务、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经验等在人脑中的保持。

现在比较流行的记忆遗忘理论是干扰理论和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即是因检索困难而致遗忘,而非记忆痕迹消退所致。

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情绪的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人的社会性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热情。

意志是一个热人脑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双趋冲突是个体对同事出现的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即两者不可兼得的内心冲突。

双避冲突即是左右为难、趋避冲突即是即喜欢甜食又怕胖。

尊重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求。

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量表来测定。

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包括人才早熟即早慧、中年成才、大器晚成。

美国斯坦伯格认为智力包括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适应性智力。

美国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观察者。.

岁以下)x 100 (16实足年龄)IQ=(智力年龄/ -斯坦福比纳

/5 (105-95)韦克斯勒(离差)IQ=100+15Z Z= C )。某人测验得分为1

05,群体平均分为95,标准差为5,此人的智商是(130人格是讨论完整个体育个体差异的心理特征,是构成人思想、情感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气质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分为胆汁、粘液、多血、抑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后满足高层次需要

分)分,共20三、简答题(每小题5).简述感觉与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书上P1641、形成和发、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23相同点:1、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展都离不开人脑。

、产、反映内容不同。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综合的反映。2区别:1、生理机制不同,生性质不同。感觉产生于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知觉则需要只是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3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结果,知觉需要多种分析器的参与,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

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的重要组成,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是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P274)

.简述思维过程2 思维过程即人脑一系列的复杂认知操作。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部分到整体综合-分析-整体到部分

-区分种类和类型-异同点归类比较综合本质特征和属性概括-提取本质特征抽象-

(P514) 3.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

4.简述再造想象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P265)

正确理解意义和丰富表象储备

(P487)

.简述离差智商及其公式4.

)1.简述注意的内涵与特点。(P93是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思维是选择反映某些事物,而忽略其他。抑制多余活动,保证活动的展开。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停留在其选择的事物上的强度和紧张度。是最重要的特点。指向是前提和基础,集中是体现和发展。

(P271)

.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思维是人脑借助各种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和描述。其目标是解决问题。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将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是对客观事物共同性质的 2概括性是指1、思维是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间接性是指思维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是通过一定媒介反映客观事物包括动作、形象和抽象思维等。

(P511)

.简述性格及其特征。3性格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表现为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具有稳定性、可塑性和复杂性。包括态度特征、抑制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P503,P505)

.简述气质及其种类。4精力-气质是指人的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简单归纳为胆汁质安静、稳重、反应慢,不灵活;-旺、反应快情绪发生快而强;多血质-活泼、反应快、敏捷、灵活;粘液质抑郁质感受性高,对刺激敏感。

).简述表象及其基本特征。(p2571表象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务形象的反映。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表象具有、直观性,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大题轮廓和主要特征,不同于直接感知的直接性。表象的直接性是可变、可1 动摇的。、概括性,表象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象不是某个具体事物或事物的某个特征,是同一类或同一事物在不同2 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地啊或共同特征,是事物形象的归类。不同于思维的概括。

3.简述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p452)

1、范畴不同,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知识是社会经验总结与概括,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各属性的反映。技能是个体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某种活动的方式。

2、概括水平不同,能力是认知活动和行为方式的高水平概括,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抽象概括和体系化,技能是对动作方式和操作程序的具体概括

3、发张水平不同,知识快,技能要练习比较慢,能力最晚形成。

补充: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情景的变化和需要满足的状况而放声相应的改变,收情境影响大。情感是个体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从稳定性来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情感则是稳定性和持久性,固定的情感体验是情绪的概括化的3 结果情感则是内蕴存在和内敛流露,情绪有明显冲动性和外部表现,一旦发生有时会无法控制,4、从表现方式看,始终处于意识调节支配下联系:情感离不开情绪,情绪是稳定情感的基础,通过情绪的反应表达;情绪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和表现形式。情绪是外部表现,情感是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分)20四、论述题(每小题分,共40)(P59) 分4.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20(P232) 25分)2.试述记忆系统及其内在联系(5.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20分)(P514)

气质是指个人典型的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因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主要包括胆汁、多血、粘液、抑郁4种。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其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

气质是先天的,受到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主要在情绪和行为中表现出来。性格是后天的,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则有优劣之分。气质可塑性小,变化慢,性格可塑性大。

2)联系

不同气质类型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只是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个人色彩(乐于助人的方式不同)。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速度(胆汁质和自制力)。性格对气质则有明显的影响(粘液质和医生职业)

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5分)(P309)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刺激模式、功能固着、问题解决定势、原型启发、动机和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

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知识经验、认知方式,思维水平、认知策略,动机强度和个性特点??

成功心理学第5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动)分析

湖南工程学院校选课程 成功心理学 主讲教师包卫副教授

目录 ?前言:认识篇-成功心理学导论?第一讲:正心篇-观念决定成功?第二讲:壮志篇-意志胜过智慧?第三讲:崇德篇-品德就是力量?第四讲:强能篇-效能无往不胜?第五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结论:法则篇-成功存在规律

第五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 一、思想与行动:心动更要行动 二、做人与做事:学会为人处世 三、生存与适应:珍爱生命价值 四、创新与超越:追求卓越人生 行动是成功的捷径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故事:生活中的三件事 ?宋朝有一著名禅师,门下有一弟子,参禅修道多年,仍然无法开悟,认为自己所学不多。一天晚上,这位弟子诚恳地向师傅请教,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请师傅帮帮他。 ?师傅说:“我非常乐意帮助,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只能自己亲自去做!” ?该弟子忙问是哪三件事。 ?师傅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吃的喝的不能填饱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弟子听后,有些明白,他感到自我的力量。 ?因此,“师傅引过门,修行在自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功,首先始于自觉自愿(心动),其次成于行动(心动不如行动)。?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也属于有明确目的并积极行动的人。你不愿意成功,谁也拿你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谁也帮不了你。 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一、思想与行动 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有位才有为

思想 脑袋决定口袋 在口袋里的,无一不是先在脑袋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复旦,陈斌斌,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笔记

WEEK 1 求异与批判意识 ?批判思维是对知识的反思与评价。?创造力来自于批判思维活动。?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不变的权威。?研究需要批判精神。研究者的纰漏是机会,不是“威胁”。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同时在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出现,导致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倾向的不同传统。主要接受社会学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群体心理研究,称为“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而主要接受心理学(实验)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称为“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 ? Aronson(1980)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所谓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则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 2 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具有独立学科的地位,是由它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例如,星座)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极,而是另一个始点。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3 人类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 (1)达尔文的演化论 ?达尔文的演化论不仅为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且也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历史的和生物学的视角。?达尔文的演化论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生物进化层面的背景。特别是在研究攻击行为、利他行为时,演化论在帮助理解人的“本性”和一些社会行为方面,提供了解释的依据。 ?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自然选择使得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会逐渐增多。 (2)麦独孤的本能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发自本能。 ?策动与维持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本能,而不是客观外界的刺激物,一切事物都在于努力实现一定的目的。 ?这些本能是一种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个人、民族性格及意志形成、发展的基础。?重要的本能包括:逃避(害怕的情绪)、好奇、好斗(愤怒)、生存、饥饿、合群 (3)鲍德温的社会化论?“人是一种社会成果而不是社会单位”?自我、道德是社会的产物。 ?面对社会化时,我们就要面临社会价值观问题 ?我们往往会面对“是”(描述)和“应该”(是准则)。 4 科学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科学”社会心理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在1924年在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这本书的出现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 个人与社会责任---社会心理学展望: “人不只是像一个个体那样经历着他个人的生活,而且也自觉或是不自觉地经历着他的时代及同时代人的生活。”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方法有三大来源。 ?观察、实验、统计是来自心理学传统的方法。 科学的本质是揭示因果关系 ?第一类是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观察方法为代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提出问题。 ?任何科学家研究的“灵感”始于观察。科学家建构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 第五章感觉 一、感觉 感觉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不仅反映失误的外部属性,还反映机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状况(即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特点:1.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胳臂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是客观内在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分类(按照刺激来源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 二、感觉测量: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是感受系统基本指标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的变化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能察觉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小刺激量,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各有不同 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S=1/R 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种同类刺激物之间的小差别小可觉差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也成反比:K=△I/I(韦伯定律) 三、三种定律: (1)韦伯定律:德国心理学/生物学家韦伯 1.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 2.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制度的范围 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的强度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I/I (K为常数,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来刺激量) (△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 K值不同韦伯分数不同,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1-社会心理学导论资料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思考: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举例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事件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VS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生物自然属性、社会制约性 社会心理学: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西方学者 心理学家:奥尔伯特(美)认为社会心理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影响。 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 社会学家:斯特克(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理论 ?(二)中国学者 ?孙本文(社会心理学第一人):社会心理学应以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的立场来说,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社会立场来说,研究的是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吴江霖(1982) ?胡寄南(1991) ?不同的定义从侧面反应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复杂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分为: 1、个体社会心理 2、群体社会心理 3、应用社会心理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被试”的定义:被安排或被选定接受实验和调查的人或动物。(本课以后提到的被试,若无特别说明,则指人类被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调查法 4 个案研究法 5 跨文化研究法 (一)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VS非参与观察法(一般观察法) ?观察法: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非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 ?单向玻璃、摄像机等 (二)实验法 ?四个相关定义 变量:与研究有关的、可测评的可变因素或 条件。 自变量:实验中主试可以操纵和控制器变化的 变量。 因变量: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 测量出的因素。 无关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对被试的反映有一定影 响的变量。 想一想 ?社会心理学家想研究,当6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时,男人和女人,哪个会感到更不舒服??什么是自变量? ?什么是因变量? ?班杜拉关于儿童侵犯的研究。 实验法的分类 ?1、实验室实验法 特点:严格控制较多的外部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从而 确定因果关系。 优点:能控制实验变量,可以随机安排被试 缺点:与现实相去甚远、难以消除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2、自然实验法(如研究温度对司机按喇叭的影响) 特点:介于观察法与实验室实验法之间,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 况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优点:减少人为性 缺点:控制不严、费时 ?3、现场实验法 特点:对环境加以控制。把现场当实验室。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对象:正常成年人领域:个人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性质:静态的角度 4、分类: 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动机)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境、灵感)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联系密切,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5、阐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搜集资料(四)整理与分析资料(五)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一)描述研究 1、个案研究2、调查法(问卷调查、晤谈法)3、自然观察法(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教育实验2、实验室实验 二科学性的标准㈠可复制性㈡可证伪性㈢系统性 三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可公开检验原则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三)人文关怀原则 四当代心理学的特点 (一)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生物学、行为、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动力学取向)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 第七章记忆 一、记忆概述 健忘20秒: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H.M)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记的阶段。在记忆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的头脑中。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它可以是实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后一个阶段,相当于记忆中忆的阶段。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过程 从传统心理学来讲,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记忆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环节-对应心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记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也可以说编

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记忆的种类 1.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 按是否受意识控制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例如,很久以前你学习过俄语,现在要你写出俄语单词,你却一个也写不出来了,换句话说,你不能有意识地回忆它们。但是用别的方法却可以证明,你现在对那些单词仍然是有记忆的(朱滢,1993)。 (2)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 ①加工深度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②二者的保持时间不同:学习和测验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对外显记忆的影响越大,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显著;③记忆负荷量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对外显记忆而言,记忆的项目越多记忆的效果越不好,但对内隐记忆而言,记忆的效果并不受记忆项目数量的影响; ④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二者的影响不同:感觉通道的改变,如以听觉形式呈现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对内隐记忆影响显著而对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大;⑤干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外界无关信息的干扰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大,但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大。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教育学知识点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综合复习第一章 第一章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3、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14、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5、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17、简述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心理学导论笔记2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Dr. Paul Bloom Lecture 2 Foundations: This is Your Brain Nobel Prize winning biologist Francis Crick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is summarized like this: You, your joys and your sorrows, your memories and your ambitions, your sense of personal identity and free will are in fact no more than the behavior of a vast assembly of nerve cells and their associated molecules. As Lewis Carroll’s Alice might have phrased it: “You’re nothing but a pack of neurons”.(你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罢了) Most people are dualists. Dualism is a very different doctrine. It’s a doctrine that can be found in every religion and in most philosophical systems throughout history. Plato(柏拉图) Philosopher Rene Descarts (勒奈.笛卡尔) explicitly asked a question “Are human merely physical machines, merely physical things?” And he answered “No”. He agreed that animals are machines, but people are different. There’s a duality of people. Like animals, we possess physical material bodies, but unlike animals, what we are is not physical. We’re immaterial souls that possess physical bodies. The claim is for humans at least, there are two separate things, there’s our material bodies and there’s our immaterial minds. Descarts made two arguments for dualism: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占总分300分的100分), 参考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11年之前的考纲上这一部分就叫做“普通心理学”,从11年的考纲开始,在之前普通心理学的后面加入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由此统称为“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90分) 我将心理学导论中除社会心理学之外的内容还是称作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其实《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重叠的,可是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细节。我曾经分析历年的心理学统考真题,我把真题上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找到它们在教材上的出处,我发现11年之前的真题中,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的选择题几乎全部能从《普通心理学》这本教材上找到出处,而11年和12年大变卦,几乎有一半的内容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而是来源于《心理学导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实在11年之前个别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的题目,也都来源于《心理学导论》。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命题的趋势是将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普通心理学》转移到《心理学导论》,我知道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是被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平心而论这本书也的确编得比《心理学导论》要好,可是按现在的趋势看,仅仅复习《普通心理学》这一本书真的不够。据传梁宁建是心理学统考命题组组长。《心理学导论》这本书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视。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17道单选,3道左右的多选,2 道简答,1道综合,分值在90分以上。可谓是统考中的绝对大头。真题对这一部分的考察很全面,所以上面提到的两本书, 只要是考纲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看,反复看。看知识点的时候一定注意细节,看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不然记忆会很困难。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到不用刻意去背,就凭看的变数都能将要点记下来的程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0分) 这一部分是从11年开始新增的,它在考纲上仅占心理学导论的一章的内容,可是却涵盖了几乎整个社会心理学教材整本书。我比较了几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发现只有金盛华编的那一本与考纲的内容交叉得最多,由于这一部分分值不大,而且内容太多,建议大家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去看更多的书了,就只看这一本吧! 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2道单选,1道左右的多选,目前两年没有出现简答和综合题,不过12年真题比11年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上的考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不排除以后也有会出大题的可能。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多,分值小,所以建议大家以浏览的形式来复习,每一个考点只需要翻一翻,有时间的话就多翻翻,而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很有趣的一个分支,相信大家也会很有兴趣看的。 实验心理学(占60分) 这是心理学统考中权重第二的一科,而事实上60分的分值只是一个底线,真题中这一部分考察的具体分值经常会远远超过60分。而这一科却又是最难复习的一科,因为没有 一本教材能涵盖这一科40%的考点,如果想全面的复习考纲上的考点,至少要用到以下四本教材,按照这四本教材在真题中的重要程度排列: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 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 (1)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

(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 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 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 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战国——清末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 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 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导论学习笔记

心理学导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也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 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主要是指(1)感觉(2)知觉(3)记忆(4)思维和想象;情感过 程只要是指情绪和情感。 个性心理又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表现为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1879年,德国著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心理学的独立。(重点填空) 5、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学派 (2)机能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的鼻祖是美国心理学家詹 姆斯 (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行为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刺激——反应即S———R。 (4)格式塔心理学派 (5)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6)现代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注意:后面有注解的流派是需要重点记忆的,而没有注解的流派简 单了解一下 就可以了。 6、现代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7、(名解)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规 律性的应答。 8、(名解)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9、反射可以分为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指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