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读《现代教育哲学》有感

对问题的把握一般来说两个层面,即对问题事实的把握和对问题实质的把握。前者一般侧重于问题自身的来龙去脉,是对问题信息的“第一手”把握与认识。后者则是在掌握问题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能够反映一定性质特征的某一类思想或观点,实际上也就是问题的实质。对一个问题的把握当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问题实质的把握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面。

对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把握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熟悉知晓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样貌或形式特征,另一方面要从这些教育现象中提炼出与之匹配的教育规律或教育思想。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评判,通过对教育问题或现象以具体分析的方式完成自身教育认识的一次次飞跃。

王坤庆教授的《现代教育哲学》中的关键词“教育哲学”就是我们把握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根或源,我们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规律总结即来源与此。所以,教育哲学是我们研究教育所必需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定性的出发点。我们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

什么是教育哲学?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所谓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

一,教育哲学的源头是普通哲学。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

东方哲学史还是西方哲学史,其自始至终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也是伴随着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门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哲学因具有高度的教育思想性、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对教育科学的指导性而与普通哲学有着比其他教育要素更为紧密和天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中外许多先哲大家的哲学思想就是其教育哲学思想。如我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一书,在表达其哲学观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另一个儒家代表人孟子在哲学观与教育观上与孔子同出一辙,他将孔子建立的儒家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化,哲学上的“人性论”与教育上的“性善论”相结合而规定的“明人伦”教育目的,很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紧密性。在西方,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建立了一套以理念为基础的哲学体系,而教育哲学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而使他成为教育思想史上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始祖。纳托尔普曾评价柏拉图说:“在柏拉图,哲学与教育学是完全一致的。”由此看来,教育哲学脱胎于普通哲学,是普通哲学的应用哲学与实践哲学。它以相对确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为基础,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从而对教育实践提供系统完备的可进行操作的思路或方法。

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王坤庆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以其理论的高度性对科学起着指导作用。同样地,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教

育科学也具有指导作用,在教育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我认为这种基础性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哲学为教育科学提供了相关领域的制度和思想的发展历史,从而可以使教育科学“以史为鉴”,了解其领域内的制度与思想的发展脉络,藉此借鉴历史上出现的好的,能够与时代相匹配的经验,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或引起重大方向错误的理论观点。

其次,教育哲学能够为教育科学提供教育学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历史发展规律与思想。教育学是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教育学科。他基本上涵盖了与教育有关的所有要素并对各种要素给予了研究和定位,对教育学史研究我们可以在进行教育科学的研究中明了各种教育要素的发展轨迹及在各时代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我们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探究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要素。

再次,教育哲学能够为教育科学提供一套系统完备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进行精准研究。正如台湾某位学者所说,教育学研究的特质是“技术性”和“应用性”,教育科学的理论与思维需要在大量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实验操作与验证中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是增强教育科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性的必由之路。

三,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价值。任何一门学科必须具有研究对象,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即是教育价值。王坤庆教授认为,教育价值之所以成为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育价值问题是诸多教育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二是教育价值观问题以其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