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温泉文化起源与变迁

述说温泉文化起源与变迁
述说温泉文化起源与变迁

述说温泉文化起源与变迁

【起源】

温泉文化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个答案也许已年代久远得不可考了。一开始,人类发现温泉,更发现动物在泉水中恢复疲惫。据说日本人一开始并不知道温泉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后来是因为看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在泡过温泉之后奇迹般地迅速复原,这才使他们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温泉的功能。

现代人渐渐把泡温泉作为休闲养生、解压甚至治疗的方法,这种趋势迅速在全球漫延。

秦始皇建“骊山(图库)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徐福为了山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辗转漂流到了日本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建“温泉宫”,诗人也留下了不少创作,描写脂粉美女从温泉出浴的情形,足见我国悠久的温泉历史文化。

日本人爱好温泉的程度实在是不必多说,三步一小汤,五步一大汤,泡汤对日本人而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发展出一套不同于其他各国的泡汤文化及温泉疗效整理,我们称之为“汤治文化”。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大陆的古罗马人,他们引泉水加热再流到建好的浴场中让人们使用,其中英国巴斯及土耳其等地有名的温泉浴场,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变迁】

第一代温泉是洗浴的文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汤”;

第二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游戏,强调温泉的动感、丰富;

第三代温泉则是洗浴加休闲的文化,突出温泉是一种休闲旅游;

最新的第四代温泉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它不再专属年轻人,而是与上一代共同享有的引入保健概念的全新温泉。

这就是温泉的文化变迁,它最直接地反映着人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随着社会大众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第四代温泉闪亮登场。这类温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提供适合不同体质的温泉浴,且通常会在入口处设有诊所,让游客在泡汤前接受简单的体检,以体现保健温泉的宗旨。根据体检结果,可在保健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温泉。另外,还有诸如恢复疲劳、减肥美容之类的水疗方案可供人们选择,以及多种多样的设施保证游客一年四季都可尽情享受。

第四代温泉中的代表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保健主题温泉——韩国的思帕比斯,珠海御温泉亦是以健康休闲为主题,大量运用中医理论设计具保健作用的“个性化泡汤”产品。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1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1.如何理解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 2.人类起源与文化起源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3.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 1】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 2】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 3】农耕社会与文化 4】工业社会与文化 5】全球化时代社会与文化 4.文化累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累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 1】文化累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 2】路径:其一是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累积其二是吸收外来文化的累积 5.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 2.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文化的累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1】累积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2】变异性是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 3】累积性与变异性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 4.文化在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方面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 2】认知的功能 3】规范的功能 4】凝聚的功能 5】调控的功能 5.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 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 第一,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内容 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景材料

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和物品的准备(2)田野调查的方式 第一,参与观察法 第二,采访调查法 第三,搜集田野材料 (3)田野调查的尾声 2.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经过了人与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讲解学习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作者:aq07文章来源:安全文化建设网点击数:503 更新时间:2010-8-22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3)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2021新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 (2021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2021新版)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有以下三个: (1)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由现代科学技术构造的现代社会生活(家庭及办公)特点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机器及物质的品种越来越多,生活及办公室越来越密集化和高层化,人造环境越来越复杂,交通越来越拥挤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等。在提高了生活和办公效能的同时也不断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灾害。这样一个社会

中的安全问题已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安全常识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复杂的现代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具有现代安全科学知识、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能力。 (2)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更是技术复杂、大能量、集约化、高速度的过程,一个液氨罐贮量可达5000m3,一个发电厂的控制台有上百个仪表,一个中等企业有上千名员工,现代工业一但发生事故损失极大,而现代工业设备又非常复杂,生产、运输及贮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准确地配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就这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高度的现代生产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方法由单纯的制度管理进入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时代,即以企业整体的经营文化品格来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始终不稳定,不断出现事故突发、火灾造成的严重局面,总结我国几十年安全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不

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13页精选文档

二、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 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则是在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提出的。众所周知,当今全球能源日趋贫乏,核能逐步受到各国的重视。据统计,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核发电量超过总发电量的70%。但是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安全地利用核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在核电厂成功应用,则迅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对安全文化的极大兴趣。安全文化不断地被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和一些企业安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出版物中,给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大众的、开放的文化,在企业中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即企业要把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动力机制,建立起企业运行机制。 安全文化是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由形式到内涵结构严谨的系统。它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和价值规范层次所构成。 器物层次:包括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

的各种安全及防护、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 制度层次: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减灾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精神智能层次: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文学、安全艺术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安全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价值规范层次:包括人们对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及状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对于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她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

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

二、西方文化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二、西方文化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所谓西方,是指今天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西方(Occident)最初是指相对于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及以东的“东方”而言,亦即“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 )。所谓基督教世界起初主要是指信仰基督教的地区,后来专指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的地区。“西方”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地域,实质上就是随着上述这三种因素综合影响所及地域的变动而定的。 1、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欧、北美的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印欧人。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斯拉夫人还有北欧的日尔曼人及凯尔特人的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基督教对中世纪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人会将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相提并论。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塞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方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艺术、法律、哲学、教育以及政治。罗马基督教成立了许多神学院,现在的许多大学、学院即起源于此,总体而言这些学院促进了早期西方文化的传播。阿拉伯文化保存了一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知识,随着十字军东征,西班牙、黎凡特的摩尔人所具有的阿拉伯文化,对西欧产生影响,终于在14世纪,希腊的文化遗产重又被西欧发现,于是文艺复兴诞生了。 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被探险者、殖民者、商人以及传教士传播到新大陆。随后的启蒙时代,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时达到顶峰。一些理念,比如民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以及民主,这些社会构成的理想,第一次被付诸实践。如今这些准则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19世纪,美国开始发展自成一体的西方文化,1950年代后,占据了主导地位,连同美国时尚、娱乐、技术以及政治,泛滥于其他西方世界。 2、西方文化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1)、天主教和新教 西方的基督教,先是天主教,尔后是天主教和新教,从历史上说是西方文明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反映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和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湘潭阴山。 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集大成者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而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人们对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产生了再认识: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尽管炎帝与远古湖湘文明的渊源难以考证,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湖南却一直是最可信的神农故地,具有最浓厚的炎帝文化氛围。早在公元976年宋太祖就“立庙陵前”,1371年明洪武帝又“考君陵墓在此”,到清乾隆年间祭道旁刻下“邑有圣陵”的石刻,而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亲笔题写了“炎帝陵”,至此,湖南炎陵县鹿原陂作为始祖长眠之地(“茶乡之尾”)的历史地位就更趋稳定。从史记等资料记载可以看出,舜帝传说很可能源自湖湘一带,史记记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海经》记载了“湘水出,舜葬东南陬”。屈原在流放楚国,留下不少千古绝唱,《离骚》,《九歌》,《湘夫人》,这些很可能源自湖湘地域的民间传说,尤其是《湘夫人》,可以肯定是源自当时“二妃寻夫”的传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洞庭湖望祭,到718年唐玄宗委派张九龄遣祭,再到2004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九嶷山拜祭,2006年公祭舜帝大典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 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 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 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 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 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 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 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 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 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 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 分支而来”。人与猿同祖理论首次被赫胥黎提出来了,这比拉马克的猿变人论又前进了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编号:SM-ZD-84666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 史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

关于中国汉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键入公司名称] 关于中国汉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 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 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而汉朝淮南子一书也描述仓颉的贡献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降下五谷广披大众,使得资讯透过文字能传载给任何人;而仓颉之前已去逝的人(鬼)都痛哭没有办法享用到文字的好处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贾湖契刻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思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采博纳基础之上的。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文章仅就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二千四百年前,大名鼎鼎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演说和著作里曾经说过,比他早九千年,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他还对大西洲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式样,作了生动的描述,说那里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周围还栽上了枝叶茂盛的树木。但是不知哪一年,这个大西洲在一夜之间,突然沉没在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中了。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不过,这个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开的谜。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八百米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一万二千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其实,最近三十年来,考察大西洋海底的科技人员,曾经多次在大西洋底发现庞大的古建筑群。那里有长长的道路,有雕刻精美的石柱,还有其他许多文物。一九七九年,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海区,又有惊人的发现。经过美、法两国调查队的仔细考察,证明了这个海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建筑时间,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得多。根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每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米。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流速从洞中穿过,激起了海面上一片汹涌澎湃的狂澜。 那么,早已沉落在大西洋中的古大西洲的居民,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怎样建设起文明来的呢?他们还给人类创造过哪些奇迹呢?非常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再说,时间已经相隔一万二千多年,因此对于这些富有兴味的问题,看来只能让科学家们去继续探索和考察了。 自从古猿下树走到地面上来生活,并且用石块作为劳动的工具,到现在已经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祖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改造着客观世界,也创造着人类自己。人,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双手,也有丰富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正是依靠这些,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明。 尽管大西洋底的文明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去进一步揭开,但是,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的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在大量的文字记载,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之滨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五、六千年来,她们孕育着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开创了源远流长和科学和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开始,讲讲五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种种历史故事吧! 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 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是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间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了苏美尔人。对于苏美尔人,人们虽然至今还不知道他们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02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021)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0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021)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

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 1)、政府组织 ①政府的安全承诺 ②法规的制定机构 2)、运营组织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2004年第1期 第7卷(总22期)西安联合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 ’an United University Vol.7 No.1Feb.2004文章编号:10082777X (2004)0120038204 收稿日期:2003-06-08 作者简介:汪国风(1938—  ),男,江苏仪征人,天津画院一级画师。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汪国风 (天津画院,天津300040)摘 要: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习惯于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实,真正的源头应 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但它并非原生文明,而是在埃及农业文明与西亚商业文明的影响下发展 起来的次生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一种在游牧文化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下,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 化集贸易、掠夺、殖民于一体的骑马民族传统,由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农耕文化杂交而成 的海洋文明。 关键词:骑马民族;海上骑马民族;海洋文明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11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 从人种和语言上划分,最原始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三大支:印欧语系的高加索人、阿尔泰语系的蒙古利亚人和闪含语 系的闪米特人。游牧民族形成以后,便主要生存于广袤的欧亚内大陆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区。他们以“落” (二三户为一落)的方式,散布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全部财产可以随身带走的简朴生活,而且还必须按季节在冬季和夏季的牧场之间不断地游动,游牧距离常在1000公里以上。只有在冬季或发生天灾人祸之时,才聚成“部”,“部”的大小不一,少则数十数百户,多则成千上万户。由此也就形成了与有根的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轻土重财、游荡成性、四海为家、随遇而安等的无根特质。 由于放牧主要靠个人的能力与智慧,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肆虐,鹰、狼一类食肉猛兽的袭击或邻人的劫掠,便锻炼出他们强壮的体魄,彪悍的性格和天马行空、独立不羁的英雄精神,形成游牧文化的又一特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强权思想,以及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体私有观念和相应的个体私有制度。 在农耕社会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形成国家,而分散的、与世隔绝的游牧民族,却始终处于没有文字和历史、没有什么年代变化和地域差别的单一同质状态。直到他们终于面对农耕文明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时,才痛感自己的寒酸与落伍。加之周期性旱灾的胁迫,便使他们如影随形一般地与农耕文明形成了不解之缘。大约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由于发生了世界性超大规模旱灾,便进一步致使游牧民族化为江上波夫所谓的“骑马民族”,开始进行以农耕社会为目标的大迁徙和大掠夺。 游牧民族所发动的掠夺战争,从时间上说要比农耕社会的兼并战争要晚。就其性质而言,则是一种集贸易、掠夺和殖民三位于一体的、基于天时和力量对比的随机性外拓型战争。具体地说,就是:在风调雨顺或农耕社会相对强盛之时,他们大抵安于相互间的和平共处与“双边贸易”,至多进行一些随机的局部性骚扰;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或农耕社会相对衰败之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向农耕社会,不断地进行掠夺和殖民。既然战争的主旨在于掠夺和殖民,他们便如蝗群般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胜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将帅的谋略,而是勇士们的彪悍、勇敢、机敏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为了造就这样的勇士和调动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军事集团的首领们又实行以敌人的首级论功行赏、战利品归个人所有、把战死者尸体运回便可尽得死者的财产,以及偷一罚十、一夫多妻和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剩余等一系列鼓励强权的政策,进一步将他们塑造成以“男人的天堂在马背上和女人的胸脯上”一类格言为人生观,拿杀人放火当家常便饭,视马革裹尸为寿终正寝的亡命徒。 由这样的亡命徒构成的、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军事集团,很难形成农耕社会那种精神和伦理的权威。为了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对于“文化”一词,《牛津现代词典》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历史的沉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精神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相当于通常

所说的基本信念、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在一系列价值选择时进行价值排序的活动。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企业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美管理文化的热潮,催生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界争先恐后地引进,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在两次重大核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后,伴随着“企业文化”在20世纪后半叶的蓬勃发展而形成。它是由IAEA在198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SAG4《安全文化》中,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