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某市市中心区,场区原有建筑现己拆迁。原定设计方案为四座小高层建筑(详见:基坑开挖场地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现建筑方案修改为五层(第

五层为跃式)多层框架建筑,平面布置不变。框架柱间距为6~7.5m,基础底面设计埋深为1.4m,框架中柱设计荷载为900~1000kN,角、边柱设计荷载为500~800kN

(见图1),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混凝土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7.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级普通圆钢筋。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时,某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按地基承载力确

定的基础底宽度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4.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m 的力矩荷载)的基础底面尺寸;

2)分别按倒置梁法、弹性地基梁法(可按等截面弹性地基梁)计算柱下条形

基础的内力分布;

3)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4)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由设计勘察资料得

第一层:

3,18kN/m,杂填土有上层滞水 m

第二层:

3,,18.1kN/m粘土 e,1.093

f,100kPa I,0.64 kL

第三层:

3,,18.1kN/m淤泥质粉质粘土

f,65kPa k

第四层:

3,,17.7kN/m 粉砂与淤泥质粘土互层有孔隙承压水

地基资料如图2-1所示

已知基础地面设计埋深为d=2.2m

f,100kPa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k

,,0,,,1.0粘性土的>0.85,故可查表得 [1]

e,1.093bdf,f,,,(b,3),,,(d,0.5),100,0,1.0,18,(2.2,0.5),130.6kPa aakbdm

[2]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1800,1600,1200),2F,,306.7kN/m k6,5

F306.7kb,,,3.54m基底宽度应为,取3.6m [3] f,d130.6,20,2.2,aG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G,,Ad,20,1,3.6,2.2,158.4kN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 G

F,G306.7,158.4基底平均压力P,,,129.2kPa A3.6,1

2

[4]

,,,d,18,2.2,39.6kPa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 cm

P,P,,,129.2,39.6,89.6kPa 平均附加压力,近似取90kPa [5] 0c

z(i,)(i),z(i,1)'' E ,s,,s x/b z z/b z*,ii ,si,(i,1)

0 1.8 0.5 2.5 0.9884 1.77912 1.77912 64.04832 64.04832 0 3.6 1 3.5

0.9412 3.38832 1.6092 41.37943 105.4277 0 5.4 1.5 3.5 0.8748 4.72392

1.3356 34.344 139.7717 0 7.2 2 3.5 0.8072 5.81184 1.08792 27.97509 167.7468 0 9

2.5

3.5 0.7464 6.7176 0.90576 23.29097 191.0378 0 10.8 3 1

4.5 0.6932 7.48656 0.76896 4.772855 19

5.8107

z2、确定 n

',,s,195.81mmz=10.8m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相应于z=9m至z=10.8m土层i ',s,4.77mm的计算沉降量<,满足要求,故确定计算深度0.025,

195.81,4.9mmi

z=10.8m。 n

,3、确定 s

__

z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Ens

__nn

,,A/(,A/E)E,,iisis11

[9]

7.49,,2.18MPa1.783.39,1.774.72,3.395.81,4.726.72,5.817.49,6.72,,,,,2.53.53.53.53.514.5

0.1P,0.75f查表(当)得 [10] ,,1.4,,0.32,1.420aks1.5

4、计算最终沉降量

n's,,,s,1.42,195.81,278.3mm ,si,1i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p26页表5.3.4得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所以沉降不满足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地基经过处理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m 的力矩荷载

1、按中心荷载的公式试求基底面积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3

(1800,1600,1200),2 F,,306.7kN/mk6,5

F306.7k基底宽度应为b,,,2.1m,取基础宽度为3m f,d150,20,2.2,aG

所以可以不改变承载力设计值。 2、基础高度的确定

2f,11.9N/mm 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c

计算简图如图6-1所示

图6-1

b,0.5,(3,0.4),1.3mI-I截面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为 I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有

b1.3IV,N,,1800,780kN/m Ib3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为

V780Ih,,,936mm 00.07f0.07,11.9c

为了增加刚度基础高度宜为株距的1/4~1/8,取基础的高度为1000mm

基础边缘高度取300mm,基础高度取700mm,

h,(1000,35)mm,965mm有效高度,满足要求 0

基础尺寸如图所示

4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1800,1600,1200),2 F,,278.8kN/mk6,5,1.5,2

G,,Ad,20,1,3,2.2,142kN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 G

F,G278.8,132基底平均压力P,,,136.9kPa A3,1

,,,d,18,3,54kPa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 cm

P,P,,,136.9,54,82.9kPa 平均附加压力 0c

z(i,)(i),z(i,1)''E ,s,,s x/b z z/b , z*ii, si,(i,1)

0 2.1 1 3.5 0.9412 1.97652 1.97652 46.81529 46.815288 0 4.2 2 3.5 0.8072 3.39024 1.41372 33.48497 80.300256 0 6.3 3 3.5 0.6932 4.36716 0.97692 23.13905 103.439304 0 8.4 4 3.5 0.6064 5.09376 0.7266 17.21004 120.649344 0 10.5 5 14.5 0.5392 5.6616 0.56784 3.246478 123.895822 0 12.6 6 14.5 0.4864 6.12864 0.46704 2.67018 126.566003

5

nn__

iisiE,,A/(,A/E),,s11 6.13,,3.5MPa1.98,05.09,1.986.13,5.09,,

2.5

3.51

4.5

0.1P,0.75f查表(当)得 ,,1.0,,0.5,1.030aks1.5s,,,,s',1.03,

126.6,130mm si

满足沉降要求。

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即

6000,0.25,1500mm

1、基地单位净反力即

(1800,1600,1200),2 F,,278.8kN/mk6,5,1.5,2

2、求固端弯矩

计算简图如图7-1所示

图7-1

12M,,M,,M,M,,100,,278.8,1.5,413.6kN/m ABAB''ADAD''2

12M,,M,,,278.8,6,,1254.6kN/m BABA''8

12M,,M,M,M,,M,M,,278.8,6,836.4kN/m BCBC''CC'CC'CBCB''12

3、求弯矩分配系数

EI3i设i,则,,,,,0.43 ,,B'A'63i,4i

6

4i ,,,,,0.57BCB'C'3i,4i

4i ,,,,,,,,,0.5CC'C'CCBC'B4i,4i

4、力矩分配见表7-1

表7-1 结点A B C C’ B’ A’ 分配 0.43 0.57 0.5 0.5 0.5 0.5 0.57 0.43 系数

固端413.6 -1254.6 836.4 -836.4 836.4 -836.4 836.4 -836.4 1254.6 -413.6 弯矩

179.8 238.4 119.2 -119.2 -238.4 -179.8

-29.8 -59.6 -59.6 59.6 59.6 29.8

12.8 17.0 8.5 -8.5 -17.0 -12.8

-2.1 -4.2 -4.3 4.3 4.2 2.1

0.9 1.2 0.6 -0.6 -1.2 -0.9

-0.2 -0.3 -0.3 0.3 0.3 0.2

0.09 0.11 -0.11 -0.09 最后413.6 -1061.0 1161.0 -772.2 772.2 -772.2 772.2 -1061.0 1161.0 -413.6 弯矩

边跨跨中及第一支座的弯矩值乘以1.2的系数

1.2,413.6,496.32kN,m

1.2,517.3,620.76kN,m

5、弯矩图和剪力图

7

1、确定地基的基床系数和梁的柔度指数

3k,5000kN/m由经验数值法查表得基床系数 [11] s

bk,3,5000,15000kPa集中基床系数 s

33,0.9762EI,2.8,10,,5.1,10kN,m 12

15000,14,,,0.165m柔度指数 [12] 64,5.1,10

故属于无限长梁。 ,L,5.43,,

1)、第一跨跨中弯矩与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x,,xA=e(cos,x+sin,x)B,esinx,其中,, xx

,,x,,xC,e(cos,x,sin,x)D,ecos,x,, xx

PM00M,CM,D, [13] xx124,2

作用点MABPCD MM bk x ,0xx0xx12位置

A 15000 1200 100 3 0.165 0.82597 0.28957 0.24684 0.53640 448.80

26.82 B 15000 1600 0 3 0.165 0.82597 0.28957 0.24684 0.53640 598.39 0.00

C 15000 1800 0 9 0.165 0.24508 0.22567 -0.20626 0.01941 -562.53 0.00

'15000 1800 0 15 0.165 -0.01411 0.05204 -0.11819 -0.06615 -322.32 0.00 C

8

'15000 1600 0 21 0.165 -0.03959 -0.00994 -0.01971 -0.02965 -47.79 0.00 B

'15000 1200 100 27 0.165 -0.01420 -0.01124 0.00828 -0.00296 15.05 -0.15 A

156.28 ,

2)第二跨跨中弯矩与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作用点MABPCD M M bk x ,0xx0xx12位置

A 15000 1200 100 9 0.165 0.24508 0.22567 -0.20626 0.01941 -375.02

0.97 B 15000 1600 0 3 0.165 0.82597 0.28957 0.24684 0.53640 598.39 0.00

C 15000 1800 0 3 0.165 0.82597 0.28957 0.24684 0.53640 673.19 0.00

'15000 1800 0 9 0.165 0.24508 0.22567 -0.20626 0.01941 -562.53 0.00 C '15000 1600 0 15 0.165 -0.01411 0.05204 -0.11819 -0.06615 -286.51 0.00 B

'15000 1200 100 21 0.165 -0.03959 -0.00994 -0.01971 -0.02965 -35.84 -1.48 A

11.18 ,

弯矩叠加得 M,,184.6,1.82,,186.47kN,m

2)第三跨跨中弯矩

作用点MABPCD MM bk x ,0xx0xx12位置

A 15000 1200 100 15 0.165 -0.01411 0.05204 -0.11819 -0.06615 -214.88 -3.31

B 15000 1600 0 9 0.165 0.24508 0.22567 -0.20626 0.01941 -500.02 0.00

C 15000 1800 0 3 0.165 0.82597 0.28957 0.24684 0.53640 673.19 0.00 '15000 1800 0 3 0.165 0.82597 0.28957 0.24684 0.53640 673.19 0.00 C

'15000 1600 0 9 0.165 0.24508 0.22567 -0.20626 0.01941 -500.02 0.00 B

'15000 1200 100 15 0.165 -0.01411 0.05204 -0.11819 -0.06615 -214.88 -3.31 A

-90.04 ,

弯矩叠加得 M,,272.58,5.6,,278.18kN,m

2)A处弯矩

作用点MABPCD MM bk x ,0xx0xx12位置

A 15000 1200 100 0 0.165 1.00000 0.00000 1.00000 1.00000 1818.18

50.00 B 15000 1600 0 6 0.165 0.51453 0.31065 -0.10677 0.20388 -258.83 0.00 C 15000 1800 0 18 0.165 -0.04179 0.00876 -0.05931 -0.05055 -161.75 0.00 '15000 1800 0 24 0.165 -0.02694 -0.01392 0.00089 -0.01303 2.43 0.00 C

'15000 1600 0 30 0.165 -0.00522 -0.00688 0.00855 0.00167 20.73 0.00 B

'15000 1200 100 36 0.165 0.00159 -0.00089 0.00336 0.00248 6.12 0.12 A

1477.00 ,

弯矩叠加得 M,1233.6,50.0,1283.6kN,m

9

2)B弯矩

作用点MABPCD MMbk x ,0xx0xx12位置

A 15000 1200 100 6 0.165 0.51453 0.31065 -0.10677 0.20388 -194.12

10.19 B 15000 1600 0 0 0.165 1.00000 0.00000 1.00000 1.00000 2424.24

0.00 C 15000 1800 0 6 0.165 0.51453 0.31065 -0.10677 0.20388 -291.18

0.00 '15000 1800 0 12 0.165 0.07174 0.12667 -0.18160 -0.05493 -495.29 0.00 C

'15000 1600 0 18 0.165 -0.04179 0.00876 -0.05931 -0.05055 -143.78

0.00 B

'15000 1200 100 24 0.165 -0.02694 -0.01392 0.00089 -0.01303 1.62 -

0.65 A

1311.03 ,

2)C弯矩

作用点MABPCD M M bk x ,0xx0xx12位置

A 15000 1200 100 12 0.165 0.07174 0.12667 -0.18160 -0.05493 -330.19 -2.75

B 15000 1600 0 6 0.165 0.51453 0.31065 -0.10677 0.20388 -258.83 0.00

C 15000 1800 0 0 0.165 1.00000 0.00000 1.00000 1.00000 2727.27 0.00 '15000 1800 0 6 0.165 0.51453 0.31065 -0.10677 0.20388 -291.18 0.00 C '15000 1600 0 12 0.165 0.07174 0.12667 -0.18160 -0.05493 -440.25

0.00 B

'15000 1200 100 18 0.165 -0.04179 0.00876 -0.05931 -0.05055 -107.84 -2.53 A

1293.70 ,

弯矩叠加得 M,1104.37,4.93,1099.44kN,m

7)其他跨及支座处的弯矩可由对称性得。

弯矩图如图所示

1) 纵筋计算:

根据倒梁法求得的内力配筋

2f,11.9N/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c

2钢筋采用二级钢筋 f,300N/mmy

M,1061.0kN,m max

6M1061.0,10 ,,,0.032,s221.0,11.9,3000,965fbh,10c

,可以。 ,,1,1,2,,0.032,,,0.55sb

,,1,0.5,,0.984 s

10

6M1061,102 A,,,5028mmsfh300,0.984,965,0ys

2A,5338mm 选用17B20, s

同样的方法算出其他各点所需要的钢筋,详细见表10-1

MM,,,,,1,0.5,其中,,, ,,1,1,2,Ass2ssf,h,fbh10ys0c

表10-1

选用钢2M(kN,m) , ,, A(mm) 位置 sss筋

A 413.6 0.012 0.012519437 0.993740282 1940 一跨跨中 517.3 0.016

0.015683343 0.992158328 2431

B 1061 0.032 0.032441041 0.98377948 5028 二跨跨中 338 0.010

0.010219241 0.99489038 1584

C 772.2 0.023 0.023503958 0.988248021 3643 三跨跨中 482.4 0.015

0.014617404 0.992691298 2266

注:支座处底部受拉,应将钢筋布置在底部。构造要求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将的钢筋通长布置,其他钢筋根据构造截断。

验算通长钢筋率:,满足要求。

2) 板底横向钢筋计算

V,221.1kN根据前面算出的剪力设计值 max

11 求弯矩设计值M,Vb,,221.1,3.4,375.9kN,m [14] 22

基础每延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为:

6M375.9,102 [15] A,,,1947mms0.9fh0.9,300,7150y

2A,2011mm选配受力钢筋B16@100, s

11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罗晓辉主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编《土力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 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7 表2-7承载力修正系数 [ 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6 (2.5)式

[ 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21 (2.11)式

[ 4]《土力学》P67 (3-5)式

[ 5]《土力学》P69 (3-11)式

[ 6]《土力学》P84表3-10均布条型荷载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 7]《土力学》P94 (4-5)式

[ 8]《土力学》P117 (5-4)式

[ 9]《土力学》P119 (5-10)式

[10]《土力学》P119 表5-3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71 表3-4基床系数k的数值法 [1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2 (3.18)式

[1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4 表3-2无限长梁和半长梁的变形、内力计算表

[14]《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5)式

[15]《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6)式12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汇本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④细砂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强风化砂 22 -- -- -- -- 18 22 300 质泥岩 1.1.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Array 1.1.6材料 HPB、HPB335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 -,钢筋采用235 C C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基础剖面示意图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1引言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2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及补偿 2.1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教师:宋天文)

班级(专业)土木工程3班设计人Shih 一、课程设计题目: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 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无筋扩展基础) 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四层教学楼基础采用无筋扩展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布置图如图1-1所示,梁L-1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伸入墙内240 mm,梁间距为3.3 m,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双面粉刷,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⑴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⑵工程地质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ak f=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ak f=300kPa。 ⑶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士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⑷水文地质条件 ①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②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⑸室外设计地面-0.45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⑹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60kN,山墙∑F2K=170kN,内横墙∑F3K=163kN,内纵墙∑F4K=1540kN。 ⑺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M7.5水泥砂浆砌标准粘土砖或C15砼,工程位于昆明市内,基础埋深可不考虑标准冻深的影响,但应根据影响埋深的相关条件合理确定基础埋深。 (三)设计内容 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若存在软弱下卧层情况)。 ⑹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并提出必要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说明书要求: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要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范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 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 姓名:李涛 学号:20090710149 指导教师:李文广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15 日 目录 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 基础设计材料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2.6 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2.7 基础高度的确定 2.7.1 抗剪验算 2.7.2 抗冲切验算 2.8 地基沉降计算 2.9 配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5地基稳定性验算

5 参考文献 6设计说明 附录 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06 月24日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1/ 12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2年 06 月 18 日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3/ 12目录 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上部结构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上部结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选定计算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确定基础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的埋置深度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基础的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础高度与台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内横墙与内纵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外纵墙和山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底外附加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弱下卧层处附加应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全集

1.①平行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②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 ③三视图:三视图是将一个物体分别沿三个不同方向投射到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而得到的三个视图。 ④重影点:如果空间有两点位于某投影面的同一垂直线上,那么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将它们称为重影点。 ⑤截交线: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而产生的交线称为截交线。⑥相贯线:两立体相交而产生交线称为相贯线。 ⑦组合体:由若干基本体按照一定的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较为复杂的形体称为组合体。 ⑧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它们的形状、表面相对位置以及组合方式等,便可产生对组合体的完整概念,这种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⑨定形尺寸:用于确定个基本形体的形状及大小的尺寸称定形尺寸。 ⑩定位尺寸:用于确定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尺寸称定位尺寸。 ?轴测图:形体的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法将形体向某个投影面投射得到的单面投影。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称为X、Y、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基本视图:机件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局部视图: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斜视图: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射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剖视图:剖视图是用剖切面在适当的部位假想剖开部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断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某处切断,仅画出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零件图: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装配图:表示一部分机器或部件的图样。 2.粗实线: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细实线: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螺纹的牙底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细虚线:不可见轮廓线。细点画线:轴线、对称线、中心线、齿轮的节圆。波浪线: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的分界线。 3尺寸的组成:一般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终端和尺寸数字等四个要素组成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岩土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上部结构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选择基础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重度γ 3 m KN 孔隙 比e 液性 指数 I l 粘聚 力c KPa 内摩 擦角 ? () 压缩模量 (pa) s E M 标准 贯入 锤击 数N 承载力 特征值 () ak f kPa ①杂填 土 18 -- -- -- -- -- -- -- ②粉质 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细砂21 0.62 -- -- 30 11.6 16 240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教研室

第一节概述 供配电设计应包括负荷的分析计算、确定配电方案、选择高低压电气设备及成套设备、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变电所主结线方案、进行短路计算对电气设备进行校验、考虑电气设备的布臵方案,还可以包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防雷与接地以及电气照明设计内容。 一、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令、标准和规范,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设计中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耗能低、性能先进的电气。 3)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4)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二、供配电设计的基本内容 供配电设计主要包括变配电所设计、高压配电线路设计、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和电气照明设计等。 (一)变配电所设计 变配电所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尝计算。 2)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3)变电所主要电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项内容)。 4)变配电所主接线路的设计。 5)短路电流的计算。 6)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7)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臵的选择与装定。 8)变配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装臵的设计。 9)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单。 10)绘制变配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面图、二次回路图及其他施工图。 (二)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低压配电线路系统方案的确定。 2)低压配电线路的负荷计算。 3)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和电缆的选择。 4)低压配电设备和保护设备的选择。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附表—2 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电 力 工 程 基 础 课 程 设 计 学校:海南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姓名:王映翰 班级:09电气一班 学号:20090304310046

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某工矿企业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二,设计要求 根据本厂用电负荷,并适当考虑生产的发展,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工厂变电所的位置与形式,通过负荷计算,确定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进行短路电流计算,选择变电所的主接线及高、低压电气设备,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出设计图纸。 三,设计资料 设计工程项目 (1) 工厂总平面图: (2) 工厂负荷数据:

(3)供电电源情况:按与供电局协议,本厂可由东南方19公里处的变电所110/38.5/11kv,50MVA变压器供电,供电电压可任选。 (4)电源的短路容量:35kv母线的出线断路器断流容量为1500MVA;10kv母线的出线断路器断流容量为350MVA。 (5)供电局要求的功率因数:当35kv供电时,要求工厂变电所高压侧cos¢>=0.9;当以10kv供电时,要求工厂变电所高压侧cos

¢>=0.95. (6) 气象资料: 四,设计任务 (一) 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 设计图纸 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 一、各区域计算负荷和无功补偿 1.采选矿区 已知:P30=3000KVA Tmax=5000h cos¢0.9 Q30= P30*tan¢=3000*0.48=1440 Kvar S30=2 30 230Q P + =3327.70KVA 2.冶炼厂 已知:P30=2200KVA Tmax=4200h cos¢0.9 Q30= P30*tan¢=2200*0.48=1056 Kvar S30=230 230Q P + =2440.31KVA 3.化工厂 已知:P30=2000KVA Tmax=4200h cos¢0.9 Q30= P30*tan¢=2000*0.48=960 Kvar S30=230 230Q P + =2218.47 KVA 4.机械制造厂 已知:P30=1500KVA Tmax=2880h cos¢0.9 Q30= P30*tan¢=1500*0.48=720 Kvar S30=230 230Q P + =1163.85KVA 5.厂区和职工居住区照明 已知:P30=800KVA Tmax=1800h cos¢0.9 Q30= P30*tan¢=800*0.48=384 Kvar S30=230 230Q P + =887.39KVA 6.所用电 已知:P30=500KVA Tmax=1800h cos¢0.9 Q30= P30*tan¢=500*0.48=240 Kvar S30=230 230Q P + =554.62KVA

天津大学工程制图基础

工程制图基础 要求: 一、独立完成,下面已将五组题目列出,请按照学院平台指定 ..的做题组数作答, 每人只答一组题目 ....,满分100分; ........,多答无效 平台查看做题组数操作:学生登录学院平台→系统登录→学生登录→课程考试→离线考核→离线考核课程查看→做题组数,显示的数字为此次离线考核所应做哪一组题的标识; 例如:“做题组数”标为1,代表学生应作答“第一组”试题; 二、答题步骤: 1.使用A4纸打印学院指定答题纸(答题纸请详见附件); 2.在答题纸上使用黑色水笔 ..作答;答题纸上全部信息要求手 ....按题目要求手写 写,包括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答题内容,请写明题型、题号; 三、提交方式:请将作答完成后的整页答题纸以图片形式依次粘贴在一个 .... .......Word 文档中 ...上传(只粘贴部分内容的图片不给分),图片请保持正向、清晰; 1.完成的作业应另存为保存类型是“ ....”.提交; ......-.2003 .........Word97 2.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 3.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20MB。 提示:未按要求作答题目的作业及雷同作业,成绩以 ....................0.分记 ..! 答案咨询QQ:245138455

题目如下: 第一组: 一、作图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补画左视图

2.根据轴测图,按1:1完成三视图。 二、问答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画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步骤是什么? 2.什么是装配图?它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第二组: 一、作图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指定位置绘出下面构件的1-1剖面图和2-2断面图。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计算基底净反力 7、验算基础高度 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9、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0、配筋计算 11、基础配筋大详图 12、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设计图纸(附图纸) 三、设计技术说明及主要参考文献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3号题○B轴柱底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720KN,M K=150KN·m,V K=66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250KN,M=195KN·m,V=86KN。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5=3.7m。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例题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XXXXXXXXXXXXXXXX学院 2018年10月23日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实例 取任务书中题号9 A 轴荷载作为实例,说明独立基础的设计方法。 一、设计资料 9号题 A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KN F k 1534=, m KN M k ?=335, KN V k 109=;·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995=,m KN M ?=425,KN V 142=。 持力层选用③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180 =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 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2.2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图1基础剖面示意图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根据粘土58.0=e , 78.0=L I ,查表2.6得 3.0=b η,6.1=d η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 /23.162.25 .04.92.0)1020(1205.018m KN r m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8页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部分柱式墩配多排桩基础 1 拟定桥墩及基础尺寸 1.1 标高推算及铅垂方向尺寸拟定 墩帽顶面标高:从水文角度出发,推算墩帽顶面标高。 计算水位=设计水位+波浪壅水等 梁底标高=计算水位+安全净空 裸梁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梁高 墩帽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支座及垫石厚度 墩帽厚度:根据桥的规模,满足《桥规》有关最小厚度的要求,自行拟定。 承台顶面标高:考虑冰冻、撞击及方便基础施工决定。 承台厚度:为谋求较大刚度,按照《桥规》,承台厚度应不小于1.5m。 承台底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承台厚度 墩高=墩帽顶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 墩柱长度=墩高—墩帽厚度。 桩长及桩底标高:由计算决定。 1.2 顺桥方向尺寸拟定 墩帽宽度:根据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桥规》有关C1、C2的规定,进行设计:B≥(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2 C1+2C2 墩柱直径:墩帽宽度—2C1,且应满足《桥规》的有关规定。 承台宽度:根据墩柱直径、桩的排数、桩的直径(1~2m)、桩的中距要求(≥2.5倍成孔直径(摩)、≥2.0倍成孔直径(柱))、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见《桥规》或笔记),自行拟定。 1.3 横桥方向尺寸拟定 墩帽长度:根据主梁间距、横桥向主梁片数、支座垫板宽度、《桥规》有关C1、C2的规定,满足安放主梁的要求。同时考虑施工方法。 墩柱间距:对墩帽受力有利,参照标准图。 承台长度:根据墩柱间距与直径、桩的排数、直径、间中距要求、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自行拟定。 2 承台底面形心荷载计算 2.1 荷载类型(本次时间有限,简化如下) (1)承台底面形心竖向荷载 包括:恒载(栏杆、人行道、桥面铺装、主梁、盖梁、墩柱、承台等)、 汽车(及冲击)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 用C25混凝土,=t f 1.27N/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0.49m )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5.019 2919 24=--=--= ωωωωL P L I 75.017 .18) 24.01(8.971.21) 1(=-+??= -+= γ 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 aK f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62.5KPa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9.0118 ) 29.01(8.97.21) 1(=-+??= -+= γ ωγωs d e

75.05 .215.315 .2129=--=--= ωωωωL P L I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0.9, I L =0.75,二者均小于0.85。 查教材表4-2 =b η0.3,=η 1.6 3/63.176 .16 .07.18117m KN m =?+?=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

目录 1、选择基础材料 (1) 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2)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5)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6) 7、地基变形验算 (7) 8、计算基底净反力 (8) 9、验算基础高度 (9) 10、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1) 12、配筋计算 (12)

13、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 15、 B、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4) 16、设计图纸 (15)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工程地质条件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荷载资料 拟建建筑物是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柱网平面布置图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用标准组合值如表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用基本组合如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用标准组合值

表3 柱底荷载效用基本组合 7、材料 基础梁混凝土强度为C30,受力筋为HRB400,箍筋采用HRB335级

钢筋 8、地基基础等级:丙级。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梁混凝土强度为C30,受力筋为HRB400,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75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 f ak=300kPa。 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①号土层:染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 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f ak=130KPa。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汇总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2015年 7 月 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电力工程与管理 班级 1201班 姓名 关海波 学 号 201211318 指导教师 杜露露

课程名称: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杜露露 班级:电力1201 姓名:关海波学号: 201211318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 ............................................................ - 0 - 1.1、设计要求 ............................................................ - 0 - 1.2、设计依据 ............................................................ - 0 - 1.2.1、工厂总平面图................................................... - 0 - 1.2.2、工厂负荷情况................................................... - 1 - 1.2.3、供电电源情况................................................... - 1 - 1.2.4、气象资料....................................................... - 1 - 1.2.5、地质水文资料................................................... - 1 - 1.2.6、电费制度....................................................... - 3 - 第二章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 3 - 2.1、负荷计算 ............................................................ - 3 - 2.1.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 3 - 2.1.2、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 4 - 2.1.3、各车间负荷统计计算............................................. - 4 - 2.1.4、总的计算负荷计算............................................... - 7 - 2.2、无功功率补偿......................................................... - 9 - 第三章变电所位置与型式的选择................................................ - 10 - 3.1、变配电所的任务...................................................... - 10 - 3.2、变配电所的类型...................................................... - 10 - 第四章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 10 - 4.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 10 - 4.1.1、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 10 - 4.2、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 11 - 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 13 - 5.1、绘制计算电路........................................................ - 13 - 5.2、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 13 - 5.3、计算短路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 13 - 5.3.1、电力系统...................................................... - 13 - 5.3.2、架空线路...................................................... - 13 - 5.3.3、电力变压器.................................................... - 13 - 5.4 、k-1点(10.5kV侧)的相关计算....................................... - 14 - 5.4.1、总电抗标幺值.................................................. - 14 - 5.4.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 14 - 5.4.3、其他短路电流.................................................. - 14 - 5.4.4、三相短路容量.................................................. - 14 - 5.5 、k-2点(0.4kV侧)的相关计算........................................ - 14 - 5.5.1、总电抗标幺值.................................................. - 14 - 5.5.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 14 - 5.5.3、其他短路电流.................................................. - 14 - 5.5.4、三相短路容量.................................................. - 14 - 第六章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 16 - 6.1、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 16 - 6.2、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 16 - 6.3、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 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