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1工作面防突设计

11601工作面防突设计
11601工作面防突设计

盘县洒基镇兴发煤业有限公司11601采煤工作面防突设计盘县洒基镇兴发煤业有限公司

11601采煤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

安全技术措施

矿长:沈应江

总工:杨康

生产矿长:朱尤旺

安全矿长:黄照恩

机电矿长:刘秋平

编制人:杨光泽

编制日期:2016年8月1日

盘县洒基镇兴发煤业五排煤矿11601采煤工作面防突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2)

第二章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3)

第一节区域防突措施 (3)

第二节局部防突措施 (14)

第三节安全防护措施 (17)

第二章安全技术措施 (20)

第三章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 (22)

第一章概况

一、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情况

11601工作面位于矿井一采区16#煤层,11601工作面回风巷标高为+1816m,运输巷标高为+1794m,该工作面平均走向长185m,倾斜长平均116m,倾角平均8°,斜面积21432㎡,该工作面地表为第四季黄土覆盖层,最高山顶标高为+1888m,最低标高为+1850m,地面是荒坡地,无村庄、河流、建筑物、公路。

表1: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表

二、瓦斯及地质

工作面及工作面周围断层以小型断层为主,断层分布情况如下:11601运输巷在K0+54m处下帮见F29正断层,走向54°,断层落差1.0m,倾角60°,断层带较完整,断层导水性较差,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

根据现场实际测定,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由通风部门测得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0.38m3/min,平均0.29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0.8m3/t。预计工作面回采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78m3/min。应加强通风、瓦斯管理、预测、预报,并加强瓦斯抽采工作。16#煤层煤

尘具有爆炸危险性,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55%,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第二章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区域防突措施

一、瓦斯突出预兆

1、有声预兆:煤(岩)体内有闷雷声、放炮声、机关枪声、岩体破裂声,声音由小到大,由单响到连响。

2、无声预兆:工作面瓦斯涌出变化异常,忽大忽小,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尤其是软分层更为明显(煤层通常由薄变厚,有时由厚变薄),煤质松软,光泽暗淡,层理不清,工作面温度有明显变化,通常煤体温度降低。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一)区域防突措施

区内在矿井整合之前C13煤层已全部被采空,C13煤层为整合矿井原五排煤矿开采,现C13煤层已全部采空,工作面上覆C13煤层为2006年-2007年1301、1303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采空区内未留设煤柱,均采用沿空掘(留)巷,因此在开采C16煤层时选择C13煤层作为上保护层。

(二)开采保护层

1、保护层开采情况

13#煤层与16#煤层层间距平均为17米,原13#煤层1301、1303、采煤工作面煤层倾角8°,煤层厚度1.3米,采空区倾斜长度138米,根据1301、1303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对11601采煤工作面沿倾斜方向

的保护范围为128m,而11601采煤工作面最大斜长116米,由此可以看出11601采煤工作面完全处于上覆开采保护层保护范围内(保护层开采情况图附后)。

2、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有效垂距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根据《防突规定》附表D2选取,C16煤层倾角为8°,根据D2表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有效垂距在开采上保护层时不大于50米二采区C13 距 C16垂距17m。

表D2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有效垂距

于C13-C16煤层的17米垂距,因此被保护层工作面在开采保护层有效垂距内。

3、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

煤层平均倾角为8°,C13煤层开采以后,岩层沿倾斜方向的移动是沿着最大下沉角θ0方向发展的,因此倾斜方向的解放范围,按卸压角δ划定。保护层沿倾向方向的卸压角按表6取值,取δ3=75°,

δ4=75°保护层沿倾斜方向开采范围如下图:

表6 保护层沿倾斜方向的卸压角

图3-1 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图

11601采煤工作面上覆为13#层采空区,13#煤层与16#煤层层间距平均为17米,原13#煤层1301、1303采煤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的方法进行回采,煤层倾角8°,煤层厚度1.3米,采空区倾斜长度138米,根据1301、1303工作面采空区对11601采煤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为128m,11601采煤工作面最大斜长116米,由此可以看出11601采煤工作面完全处于上覆开采保护层保护范围内。

4、沿走向方向的保护范围

11601采煤工作面上覆13#煤层,停采时间已超过3年,且卸压比较充分,该采煤工作面的始采线,停采线和所留煤柱对被保护煤层的保护范围可按卸压角56~60°划定,由于停采时间较长本设计选取卸压角60°(见下图)。

图3-2 沿走向方向的保护范围图

根据B-B’剖面图可以看出:11601采煤工作面上覆C13层保护层开采走向长度205米,沿走向方向对下覆16#层的保护范围为185米,11601工作面走向长度平均185米,11601采煤工作面完全处于保护范围内。

(三)区域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效果检验

1、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与方法

1)效果检验指标及方法

以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为指标检验防突措施的效果,必须采用实际的直接测定值。

(1)实测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防突效果无效。

(2)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施工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臵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3)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臵测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最大埋深工程部位。

2)瓦斯含量测定钻孔设计

(1)测试设计方案

计划由贵州吉龙公司瓦斯实验室技术人员进驻现场,对我矿3#煤层进行煤样采集和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测定工作,同时收集矿井通风、瓦斯涌出以及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

(2)测试设计方案的确定

根据巷道的布臵情况及钻孔布臵的要求,确定本次11601工作面共布臵5个钻孔进行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直接测试。检验孔布臵见下图:

3)设计参数

对11601工作面设计施工5个效果检验孔,设计参数见下表:

4)结果判定

经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煤层瓦斯含量小于8m3/t 时,则采煤工作面应执行区域验证工作;当检验结果大于8m3/t时,则采煤工作面应采取顺层钻孔预抽工作面区域瓦斯防突措施,直至检验有效为止。

(四)区域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

当采煤工作面进行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突出危险性时,必须采取区域预抽防突措施;采煤工作面区域预抽防突措施设计采取预抽本煤层瓦斯防突措施进行消突。

1)采煤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抽放

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煤层倾斜长度的85%,钻孔以顺层方向向上沿煤层施工顺层钻孔,孔间距根据矿井防突设计选取5米,预抽瓦斯抽放钻孔直径一般为75mm,煤层钻孔封孔长度不小于8m(如下图)。

在实施区域预抽的回采工作面,必须对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性时,必须执行区域验证。

2)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以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为指标检验防突措施的效果,必须采用实际的直接测定值。实测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 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防突效果无效。

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施工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臵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

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根据巷道的布臵情况及钻孔布臵的要求,沿运输巷每隔40米布臵一个钻孔,钻孔布臵在两抽放孔之间并且平行于抽放钻孔,确定本次11601工作面共布臵5个钻孔进行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直接测试,钻孔深度60米,钻孔间距30米,钻孔方位34°,钻孔倾角6°,检验孔布臵见下图:

经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时,必须执行区域验证。

五)区域验证

1)验证指标的选定

根据煤巷掘进过程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及效果检验指标及执行情况,11601工作面回采时采用钻屑解吸指标法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及效果检验,其临界值如下:

2)验证方法

根据《防突规定》第五十七条在采煤工作面分别采用本规定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八条所列的工作面预测方法对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1)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

(2)工作面每推进10~50m(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采取了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以及其他必要情况时宜取小值)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

(3)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当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验证。验证方法为: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臵一个预测钻孔,深度10m(见下图)。

除此之外的各项操作等均与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相同。同时还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在采掘工作面由石门或者另一个区域进入某个区域时,在进行第一个循环的采、掘作业前必须进行首次区域验证。在首次区域验证并保留工作面预测超前距进行采、掘作业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区域验证,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这在首次进入该区域对其瓦斯、突出危险性等情况都没有实际认识的情况下,尽快掌握煤层瓦斯状况、确保安全是必要的。

(2)在进入该区域后,工作面每推进10~50m都要进行至少2次区域验证,但这2次可不必连续进行,而且只要每次验证都没有突出危险,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的煤层都没有突出危险,也不必保留预测超前距。至于区域验证的10~50m的间隔,宜在不同情况下取不同的数值。在地质构造简单的区域,在受到保护层有效保护的区域,可间隔大一些。而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经实施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经效果检验为无危险区的,则应适当减小区域验证的间隔。

(3)在工作面进入地质构造破坏带后,应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直到离开破坏带为止。即在构造破坏带内每次验证后都要在保留足够的预测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然后再次实施区域验证。

3)区域验证结果的处理

当采煤工作面预测结果为无突出危险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留有不小于2m的预测孔超前距的前提下,方可回采(见图6-2-2);

图6-2-2 预测不超标时采煤工作面允许进尺平面示意图经区域验证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二节局部防突措施

一、工作面局部预测预报

1、预测方法、指标和临界值

对采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预测预报。测定其突出预测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和钻粉量S。

目前,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和钻粉量指标S时,其临界值参照见下表。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在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臵一个预测孔,钻孔应尽量布臵在软分层之中。若工作面存在地质构造或地质异常变化带,应在地质构造和地质异常带附近适当增补预测孔,预测孔深10m,孔径Φ42mm。用煤电钻和配套螺旋钻杆施工,预测钻孔布臵参见图10。

当采煤工作面预测结果为无突出危险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留有不小于2m的预测孔超前距的前提下,方可回采(见图10);当采煤工作面预测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局部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

图10 预测预报钻孔布臵平面示意图

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1.经局部预测或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局部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采取超前排放瓦斯措施。

2.超前排放钻孔采用电煤钻施工,内沿工作面斜长每间隔2m布臵一个排放孔,孔径φ42mm,孔深10m,超前距不得小于3m。排放孔布臵在煤层中部(有软分层时布臵在软分层中),平行于工作面推进方向施工。

在实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回采工作面,必须对防突措施效果进行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性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回采。

三、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对采煤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时,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检验。测定突出预测指标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和钻粉量S。

目前,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和钻粉量指标S时,其临界值参照见下表。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在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臵一个预测孔,钻孔应尽量布臵在软分层之中。若工作面存在地质构造或地质异常变化带,应在地质构造和地质异常带附近适当增补预测孔,预测孔深10m,孔径Φ42mm。用煤电钻和配套螺旋钻杆施工,预测钻孔布臵参见图10。

图10 检验钻孔布臵平面示意图

当采煤工作面经检验结果为无突出危险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留有不小于2m的预测孔超前距的前提下,方可回采(见图10);当采煤工作面检验有突出危险时,必须再采取局部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直至有效为止。

第三节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因预测失误,措施失效,检验失误或者发生延期突出等而导致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在突出煤层采掘活动中均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远距离放炮、压风自救系统、反向风门和隔离式(压缩氧和化学氧)自救器等。

一、压风自救装臵

1)按规定在地面安设空气压缩机2台,管路安设到所有采掘工作地点及其它安全设计规定的地点。

2)压风自救装臵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

压缩空气管道上;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臵一组压风自救装臵: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臵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臵;

4)每组压风自救装臵应可供5~8个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5m3/min。

压风自救装臵如下示意图6-4-4。

图6-4-4 压风自救装臵示意图

二、远距离爆破

采煤工作面采用远距离爆破的放炮地点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

远距离爆破时,必须严格执行放炮站岗撤人制度,放炮前由放炮员反向撤除爆破警戒区域内所有人员,放炮位臵在距工作面300m以外的11601临时避难硐室。警戒位臵:1)11601运输巷临时避难硐室;2)11轨道石门,3)主斜井井口,4)主斜井避难硐室巷口,5)11602回风斜巷与总回交叉口出,6)11602回风石门与总回交叉口处,警

戒前与矿调度取得联系经批准后进入各专用回风巷反向排查巷内人员,撤除巷内人员后汇报调度,拉好警戒线挂好警戒牌后,再进行放炮作业。

坚持爆破前汇报请示、爆破后汇报,炮后检查前请示和检查后汇报制度。

爆破前汇报请示:工作面在装好药并在所有禁区搜索完毕及所有岗哨到位后,由爆破工向调度室汇报工作面瓦斯情况和装药情况,生产班长向调度室请示放炮,调度室在确认禁区无人且通过瓦斯监测显示屏确认爆破区域的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同意爆破。

爆破后汇报:生产班长在得到调度室同意爆破的指示后,方可向爆破工下达爆破指令。爆破工在得到爆破指令后,方可进行爆破工作。在炮响后,及时向调度室汇报炮响时间,若探头瓦斯瞬间升高到3%及其以上,放炮地点的人员迅速沿避灾路线撤退。

炮后检查前请示:炮响后,在爆破地点等候45min,然后由生产班长请示进行炮后检查。调度室在接到检查的请示后,通过瓦斯监测显示屏确认爆破区域的瓦斯浓度小于0.8%时,由瓦检员、安检员、放炮员和跟班队长(或班长)检查放炮地点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及突出等情况,无危险后,方可开始工作。

放炮及站岗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放炮制”及“去二回一”制度。没有跟班队长(或班长)的撤岗命令,站岗人员不得私自离开站岗地点。施工单位必须执行谁安排警戒、停电、谁负责通知撤人、把警戒、送电的规定。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一、范围 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程序、依据、技术内容、设计说明书编写的格式。 2、本规范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的设计。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部)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采煤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或者通知各专业根据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依据 1、长治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进地质说明书。 3、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 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古蔺开江煤矿 掘进8119工作面防突措施 措施编制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日期; 防突机构 防突领导小组: 组长:XXX(矿长) 副组长:(副矿长)(副矿长) 成员:XXX(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主任) 防突队长: 防突队成员: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1、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根据8119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和8120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分别为0.8m3/min,

0.5m3/min,经矿研究决定,对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开切眼进行掘进。 2、工作位置 工作面位于煤矿井田一水平西翼第一个区段,工作面煤层运输巷道标高+865.9m,煤层回风巷道标高+880m,开切眼标高+866~880m;回风上山标高+880~881m详见巷道布置平面图。 3、工程量:8119补开切眼98m。 二、区域地质概况 1、煤层及围岩特征:详见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2、瓦斯涌出:预计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m3/min。 3、地质构造:根据81208工作面的资料及已掘进情况表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 4、煤层情况:本面煤层厚度2—2.3m,煤层倾角15—30度。 5、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无大的水源存在,仅有季节性冲沟,充水方式为滴水或极少淋水。 6、煤层属高瓦斯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掘进按防突管理。 7、地表垂深及采动影响:地表标高水平1025—1060米,煤层埋深159—180米,地面无民房,掘进对地面不会有较大影

响。 8、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管理,过断层时严格按过断层的措施执行。(2)、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防治水的管理工作。 (3)、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二、掘进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Y3煤层情况 1、煤层结构 Y3为主采区层,煤层厚度2~2.3米,煤层倾角15~30度,密度1.45t/m3。 (二)顶底板情况 1、直接顶厚度0.5~3.5米,灰、深色砂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2、直接顶上覆Y4煤层(81208回采工作面)厚度1.5—1.9米。 3、直接底:粘土泥质岩伴生一种无形硫角矿石,厚度为0.5~2米,再往下是泥质砂岩,厚度6—8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根据钻探表明:该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编号:QY-JP-TF-2014—3-002 贵州百里杜鹃金坡煤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403回风石门)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时间:2014年3月5日

审阅人签字

规程(措施)学习贯彻签字单

前言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金坡煤矿和杉林煤矿整合而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原黔西县金坡煤矿、杉林煤矿进行资源、企业整合,成立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4煤层在开采+1340m水平以上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交通位置 金坡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管辖。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9.6km。距金坡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南距321国道(野坝)约25km、距离贵毕高等级公路约27km,北距326国道约15km,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二、工作面基本概况 1403回风石门位于一采区中下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的六平联络巷下部,由轨道上山内六平联络巷下方9米处开口以71度方位水平施工8m后,再以131度方位角水平施工108米后揭露M4煤层;然后施工1403回风顺槽,1403回风石门巷道全长116m,标高为+1411m。 设计巷道的四周均有巷道,但巷道掘进前方为M4煤层,因此必须做好探放水和防突工作,特别是石门揭煤期间的防突管理工作。 三、该巷道相对地面位置

采煤工作面采专项防突设计(区域)

标记:发放号: 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设计名称: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负责人: 设计编号:防T—SJ—2010—0803 编制日期:2010年8月3日

会审意见 审批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年月日通风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总工:年月日矿长:年月日

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一、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1、1604工作面是一采区一区段西翼M60煤层的采煤工作面。东面以副井筒保护煤柱为界,西面以揭露的断层为界,上下以+1562m~+1544m 标高为界。相对应的地面标高+1650m~1750m ,煤层埋藏深度90m~210m 。该工作面平均长度65m ,推进长度185m 。可采储量2.03万吨。 巷道布置示意图: 1604工作面F 1604面运输巷1604面上风巷 巷道布置示意图 主 斜井副 斜井F 矿井总回 风巷1603面上风巷 1603面运输巷回风暗斜井 井底车场

2、采面与地面对应关系 采面运输巷成北东—南西向。位于副井筒以西,距副井口最近130m ,地表无村寨。采面对应地面属山坡地,标高+1650m~1750m 。 3、采面与邻近煤层关系 采面下距M70煤层12m 。 (二)、地质概况 1、构造 本井田内主要构造为化育向斜,轴向近南北,总体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 本采面运巷以下10m (掘进施工已揭露)处有一条轴向近煤层走向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倾角较大,达35°以上。 2、顶、底板特征 M60煤层的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厚约1.6~2.6m ,稳定性较好;间接顶板为0.8m 左右中厚层状砂质灰岩;地板为粘土岩,稳定性较差(见柱状图)。 60#煤: 厚1.1----1.7直接顶;粉沙岩 底板:粘土 厚1.1----1.5 米 、泥质粉沙岩、 粉沙质泥岩。 厚1.6----2.6 米 岩0.3----0.8 米 柱状图 3、煤层赋存情况 煤厚:1.1~1.5m ,平均厚:1.2m ,结构:复杂,含1层厚约0.35~0.55m 的夹矸。倾

2021版采煤工作面设计验收管理办法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采煤工作面设计验收管 理办法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采煤工作面设计验收管理办法 一、生产矿井采区设计管理工作程序 1、采区(水平)设计要提前三到五年规划、编制,并经有资质的部门设计,图纸应齐全。 2、开拓巷道掘进超过采区准备巷不少于50米,满足采区准备巷道开工的需要。 3、准备巷道掘进提前一个月超过回采巷道开口位置不少于200米,为各系统的调整、完善及回采巷道的开口准备提供足够的时间。 4、回采工作面形成采煤系统到正式生产前,必须保证至少三个月的“坑透”、钻探、巷探等整理巷道和工作面准备时间。 二、生产矿井回采工作面设计管理工作程序 1、采区准备巷道掘到具备回采工作面巷道开口时,根据本单位衔接计划,在回采巷道开口前必须有经吕梁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批准的综采工作面(普采)设计方可施工。

2、工作面设计包括工作面设计说明书:防火系统、注浆系统、防尘洒水系统、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系统、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避灾路线、巷道布置、生产系统图(1:2000)、巷道断面图(1:50)、巷道剖面图(1:50)、柱状图等图纸、采煤方法等,施工前上报公司生产部。 3、工作面设计要绘制出工作面采煤过程中通风系统示意图。工作面巷道施工中,确保巷道的直线度,否则追究施工单位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4、各矿必须严格按工作面设计组织巷道施工,建立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三、工作面验收 1、巷道工程竣工后,由矿负责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必须返工。验收合格后,要进一步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必须进行物探、钻探或地震勘探工作,并绘制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图和巷道地质构造剖面图。 2、工作面安装准备必须按设计进行,工作面设备试运转时,矿

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报告 麦地煤矿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 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参加检验人员: 通风工区: 技术科: 地测科: 安检科: 采掘副总: 通风副总: 安全副总: 总工程师:

目录 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 (3) 一、检验依据 (3) 二、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概况 (3) 1、工作面位置、标高及周围开采情况 (3) 2、地质构造情况 (4) 3、煤层特征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4) 4、掘进工作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保护层开采及煤柱留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4) 1、开采保护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8) 1、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8) 2、开采保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检验综合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9) 4、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论 (10) 5、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要求 (10)

采煤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概述 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5015N工作面位于该矿第一水平,该工作面上以-4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保护煤柱为界,下以-40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边界保护煤柱为界。左以工作面的运输斜巷为界,右以工作面的回风斜巷为界。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条带的关系 相邻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 地面无保护物。

第二章地质概述 一煤层的赋存情况 西安矿工作面走向为东西走向。工作面的长度为280m,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718m。煤层倾角12°左右,平均煤厚5m,煤质中硬,煤的密度为1.3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对煤的影响 无伪顶。直接顶为8m厚的细沙岩(Ⅰ)类,基本顶为11m厚的石灰岩(Ⅱ)类。煤层底板为中砂岩。邻近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西安矿工作面的左以断层为界,留20m保护煤柱。采区的正常涌水量为150m3/h。 四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期 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6m3/t。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

第三章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一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 ? ? ? ? =K M Z S = R L ? 33.1 91 % 280 5 1738= ? ? ? 式中 Z—工作面的可采储量,万t S—工作面的倾向长度,1738m L—工作面的长度,280m M—煤层的厚度,5m R—煤的实体密度,t 33 .13 m/ K—工作面的采出率 二可采期的计算公式: Z 1.2a T = = AK 式中 T—可采期,a A—工作面年生产能力,334Wt K—储量备用系数 1.4

第四章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第一节巷道布置概述 在靠近 F断层保护煤柱线处沿煤层的倾向在煤层中掘进第一带 10 区的回风斜巷在距第一带区中心右侧在煤层中沿煤层的倾向掘进第一带区的运输斜巷二条斜巷掘至保护煤柱线处在煤层中沿走向掘一条平巷使二条斜巷相通该巷道称开切眼,待各巷道检查合格后安装采煤机设备进行采煤工作。 同时做好下一条带的准备工作。 将采区车场布置在停采线上部的煤层底板岩石中,材料斜巷通过平巷和材料斜巷与大巷相通,同时,材料斜巷与回风大巷相通,绞车房在材料斜巷上端。采区煤仓一端与运输斜巷相通,另一端与水平大巷相通。进风行人斜巷一端与水平运输大巷相通,另一端与运输斜巷相通。 第二节生产系统 一运煤系统(附图1) 采煤工作面→运输斜巷→采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煤仓 二运料系统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29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 准版本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艺流程 在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其防突工艺流程详见图1。 (二)1103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受开采保护情况 1、11031回风巷与保护层关系图详见附图2-1/2。 2、根据井下实际和采掘关系图,11031回风巷270米的掘进均受1#层的开采所保护(1#层与3#

层的层间距为11.5米),其开采已保护到11031回风巷轮廓线外上帮大于20米,下帮大于10米。 3、11031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区域效果检验及区域验证(区域效果检验及区域验证的方法已在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中进行详细说明),当其中任何一次检验结果为突出危险区时,说明保护效果无效,则必须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重新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防突措施 ①11031回风巷采取开采保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其保护层的开采情况:11031回风巷270米的掘进受1#层的开采所保护,即1#层的开采已保护到11031回风巷巷道轮廓线外上帮大于20米,下帮大于10米;

②当11031回风巷经进行区域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区后,说明保护层开采无效,则必须设计顶(底)板瓦斯巷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煤体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和工作面布置长距离(大于60米)预抽钻孔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消突; 2、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①结合我矿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测定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的方法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即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40m布置1组检验测试孔,每次布置3个检验测试孔。 ②检验测试孔必须布置在煤层中,且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检验测试孔设计详见附图3。 ③检验测试孔测定的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和压力均取最大值,当其中一个检验测试孔的瓦斯含量≧

最新采区及采掘工作面防突设计编制题纲资料

一、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 1.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断层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 瓦斯赋存情况 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 1. 采区巷道布置 2. 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 3. 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 (三)通风系统说明 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 (五)防突设计 1. 区域综合防突设计 (1)区域预测情况 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划分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 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验证的方法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 局部综合防突设计 (1)确定工作面预测方法 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工作面效果检验方法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临界值的确定。 (4)安全防护措施 采区避难所设置、反向风门、挡栏、远距离爆破措施、压风自救系统等。 3. 首采面防突工程量 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各类钻孔工程量等。 (六)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 (七)抽采系统设计(抽采系统、瓦斯计量安设) (八)附图 1. 瓦斯地质图 2. 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标明瓦斯治理巷道,并要反映钻场、钻孔布置参数等。

煤矿掘进巷道防突设计

柏果镇*******煤矿 #####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矿长: 编制日期:年月日

矿会审意见 参加部门签字日期参加部门签字日期施工单位机运科 通防科生产技术 调度室安检科 机电矿长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会审意见: 技术负责人意见: 签字: 日期: 矿长意见: 签字: 日期:

目录 一、编制说明 (5)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5) 三、掘进工作面概况 (6) 四、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7)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 (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9) (三)、区域验证 (10) 五、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0)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0) (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11) (三)、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1) (四)、安全防护措施 (12) 1、压风自救装置 (12)

2、防突风门 (12) 3、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12) 4、远距离放炮 (12) 5、避难硐室 (12) (五)、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3) 1、局部通风及瓦斯管理 (13) 2、机电设备管理措施 (14) 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与管理措施 (15) 4、综合防尘管理 (15) 5、防灭火管理措施 (16) 六、地质预报及煤层赋存探测 (16) 七、避灾 (18) (一)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18) (二)避灾 (19) 八、防突日常管理规定 (19)

#####掘进工作面防突设计 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说明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79条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4条的规定,必须编制矿井防突设计。为此,依照《煤矿安全规程》(2012年出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相关煤炭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的相关要求,特编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号《煤矿安全规定》(2012年版); 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 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 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 9.《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 1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编制的《*******煤矿2#、6#上、10#、12#号煤层突出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贵州化窝煤业有限公司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四位一体” 综 合 防 突 措 施 编制单位:安全科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日期:2010年11月3日

目录 第一部分运输大巷基本简况 (5) 第一节地面相对情况及邻近采区情况 (5)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6) 第三节地质构造 (7)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8) 第二部分区域防突措施10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0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11 第二节区域防治措施效果检验11 第四节区域验证13 第三部分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 第一节突出危险性预测15 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 第三节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8 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18 一、通风与瓦斯监测18 二、机电防爆19 三、压风自救19 四、安全避灾20 第四部分执行防突措施的岗位责任制20 第一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责任21 第二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管理制度22 第五部分相关必备图纸23 图一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孔(预测孔)布置示意图24 图二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排放孔布置图25 图三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四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放炮警戒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图五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避灾路线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大巷综合防突措施审批意见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贯彻和考试记录 贯彻人签名:贯彻时间:贯彻地点:在册人数:实到人数:缺席原因: 片区负责人:队长: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2、《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3、《运输大巷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AQ1029-2006) 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7、《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8、《黔西化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煤层、9#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工作面基本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 运输大巷地面相对位置:黄家寨附近。 二、井下相对位置: 巷道位置:该巷道位于30万吨扩能工程中部,上部为扩能工程上部采区(未布置),下部为扩能工程下部采区(未布置),走向布置。 三、地质层位:

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

×××公司×××矿 ×××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矿 二O××年××月

×××公司×××矿 ×××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地测科: 通防科: 机电科: 调度室: 安监科: 技术科: 总工程师: ××矿 二O××年××月

前言 主要叙述矿井名称、隶属关系、所处位置,开采的必要性等。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范围及地形 矿井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气象。 第二节井田范围 第三节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第四节煤层情况 第四节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瓦斯、煤尘、煤层自然、冲击地压、地温情况。 第五节矿井开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水平、采区、开采顺序),矿井采掘、供电、通风、提升运输、 压风、排水系统。 第五节矿井八大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紧急避险、视频监控、瓦斯抽放。 第二章设计编制依据 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名称、范围、批准时间、单位,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煤矿设计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 操作规程》、《2015年采掘接替计划》。 第三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井上下四邻关系) 表3-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水平名称××m水平位置 煤层名称×煤层地面标高+××~+××m井下标高××~××m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北邻(为)×××,东邻(为)×××,南邻(为)×××,西邻(为)×××。 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该工作面为某工作面接替面,工作面开采前受某某工作面(或某某保护层工作面)采动影响。影响范围可用连线拐点坐标描述。

9煤层掘进工作用面(非保护层开采范围内)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附件9 XX有限公司XX煤矿 XX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 (非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 编制单 位.编制 人: 单位负责人: x年x月x日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年月日 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 意见: 会审意见共条 会审人员签字 会审人员必须包括通防副总、地质副总、安全副总,通风、技术、安监、地测、调度室、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有助理以上职称)参加。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 审批人签字: 目录

XX 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第一章编,依据第 二章概况 、矿井(采区)基本情况 “ 、 综 合 防 突 措 施 实 施 过 程 管 哩 和 突 出 预 兆 管 控

、掘进工作面情况 第三章安全系.. 、这风系统 、抽采系统、监 控系统西、供电系 统五、人员定位系 统,亠这信联絡系 统-E、矿井压风系 统八、紧急避险系 统九、供水施救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西、区域验证 西、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章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XX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第一 章编制依据 煤矿安全规礻(20巧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肢苌〔2m9〕28号)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苌〔2011〕巧3号)四、煤层瓦斯 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T2325D) 五、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0/11049-2001) 煤与 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肢术条件(MT1066-2008) 七、贵州省相关规定及要求。 (相关规定如有变化,以最新版本为准)

防突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防突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单位姓名评卷人分数 一、填空题(30 分,每空 2 分) 1、防治煤瓦斯突出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有: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2、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3、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效果达标。 4、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消除突出隐 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5、防突专项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6、突出矿井应当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防突的、保护层开采等工程与矿井采 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使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 (或被保护层)开采区按比例协调配置,确保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7、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和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8、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 9、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通风 . 10、突出矿井应当编制预案。 11、施工防突措施的区(队)在施工前,负责向贯彻并严格组织实施防突措施 . 12、采掘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防突措施的规定并有。 13、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和等内容。 二、判断对错题(20 分,每题 2 分)

1、在同一地区,一般煤系时代老的较煤系时代新的瓦斯含量底() 2、突出煤层走向、倾角发生变化的部位,其突出危险性大 3、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 ) 4、突出矿井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 ) 5、突出矿井无突出危险工作面,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 2m( ) 6、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必须采用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 ) 7、预抽煤层瓦斯时,钻孔间距应当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 ( ) 8、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 2 个,沿倾向不少于 5 个。( ) 9、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须开采下保护层。( ) 10、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立即连续 进行至少 1 次区域验证。 ( ) 三、单项选择题 (30 分,每题 3 分 ) 1、突出煤层的瓦斯含量一般均不小于 ( ) A.1m3/t B. 10m3/t C. 25m3/t D.30m3/t 2、突出煤层在无突出危险区,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不得小于 ( )。 A.5M B.10M C.20M 3、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 ( ),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 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 A.3 ‰ B.5‰ C.3% 4、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 ( ) 。 A.2m B.5m C.7m

防突专项设计

防突专项设计 ****公司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2010年5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为我公司3#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论为我公司3#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010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批复我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公司依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编制掘进、回采、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一、掘进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三巷,双巷,并进~中间巷超前~副巷、正巷滞后的掘进方式~超前巷道执行煤头预抽~滞后巷道采取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的未掘区域~施工不低于42米的区域钻孔进行预抽。 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预测预报 ?超前巷道:在推进工作面施工三个区域预测预报钻孔~煤头中间部位布臵一个钻孔~孔深为30米~两帮各布臵一个钻孔~距帮0.5米,角度与掘进方向成26?夹角,由地质测量部负责拉线给出角度,~孔深33.8米~保护巷道两侧15米轮廓线。 ?滞后巷道:在超前巷道内使用ZYJ---380/210型钻机~每间隔10米布臵1个预测预报钻孔~打钻方向垂直于滞后巷道煤帮~钻孔孔径为89mm~孔深不低于42米。 以上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仪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 1 3定结果W?8m/t时~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执行钻孔预抽的防突措 3施,W,8m/t时~采取局部预测预报。

,2,区域防突措施 三巷、两巷并进的超前巷道~在煤头及两帮范围内~使用ZDY---4000S型钻机~第一个循环,巷道开口或过构造见煤后,施工23个钻孔~正前9个孔~孔间距和角度不同~分两排布臵~第一排距顶板向下1.3米~排距0.3米~孔径120mm~孔深不低于120米。在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12米、14米、16米~18米~距顶板往下1.6米设计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具体见煤头预抽钻孔参数表,两帮共设计14个钻孔~以保护巷道两帮轮廓线15米范围内的区域预抽。第二个循环以后钻机施工时~共设计15个钻孔~其中正前9个孔不变~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处设计的钻 2 孔与第一次相对应的钻孔角度与深度相同~两帮共设计6个钻孔。在掘进过程中以最浅预抽钻孔为准~超前预留20米。掘进的滞后巷道~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施工区域钻孔~钻孔方向垂直于掘进方向~孔间距1米~孔径为89mm~保护单巷钻孔深度不低于42米~保护双巷时钻孔深度不低于75米~每个钻孔施工后~使用8米封孔管与聚氨酯封孔~并连接管路进行区域预抽。 3

【精品】煤巷掘进防突设计

煤巷掘进防突设计 1、掘进工作面相邻位置 本工作面位于2404采区二段+256m水平北运输巷15m处,以方位角99°,坡度35°,向上山开口掘进,到+297m水平.北面是原生煤体,南面是2404二段已布置的回采工作面。 2、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 该煤层结构稳定不含水,走向近南北,倾角35°,煤层厚度平均2.0m。 二、区域防突措施 1、开采保护层情况 本工作面对应的保护层5#煤层,S翼工作面+220m水平-—+314m水平,N翼工作面+200m水平——+330m水平,无煤柱开采。 2、开采时间:S翼2003年2月-—2008年7月,N翼2009年1月-—7月20日. 3、保护关系的核定 5#层与4#层层间距为20m。平距为33m,倾角35°,卸压角67°。

①S翼倾向保护:核定被保护层下界保护标高为+222m水平,上界保护标高为+330m水平。 ②N翼倾向保护:核定被保护层下界保护标高为+222m水平,上界保护标高为+351m水平。 本工作面开采范围在+256m水平—-+297m水平,属保护范围内。走向保护:①S翼:5#层开采向南走向600m,时间2003年2月

——2008年7月。 保护时间:②N翼:5#层开采向北走向100m,时间2009年1月——7月30日结束。 本中间上山以对应的保护层走向50m,开采的时间于2009年4月30日核定,本中间上山掘进走向保护在保护范围内,保护时间达3个月以上。 4、瓦斯抽放情况 ①本工作面在开采保护层的同时,未实施穿层预抽,只采用了保护层采空区卸压瓦斯和老塘瓦斯抽放。 ②本工作面石门揭穿煤层后,于2009年5月份——7月份,对本工作面N翼+250m大巷采用了65㎜钻孔,孔深45m,呈形或布孔,上帮控制范围20m,下帮控制范围10m,打了7个钻孔,封孔深度8m,进行了顺层抽放,孔内瓦斯浓度从100%抽至90天后,衰减为3%。 5、本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分析 ①本工作面在保护范围内开采,根据S翼所掘的运输量,切割上山巷道掘进过程中的防突资料反映,钻屑量为2。2——2。8㎏/m,△h2为8--18㎜H2O,无卡钻、顶钻、喷孔、响煤炮等征兆。 ②本工作面N翼经抽放后,进行了突出危险线预测,打在碛头中,打了3个检验孔进行检验,孔深11m,方位角1-—3#孔分别为9°、29°、348°,所测最大钻屑量为1.5—-2。4kg/m。△h2为80-—120mmH2O从以上资料的情况分析,本中间上山掘进属无突出区。

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的有效方法

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的有效方法 摘要:介绍了老鹰山煤矿开采突出煤层时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所采取的有效方法,以及采取这些方法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突出煤层;防治;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TD7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4495(2003)03+-0069-02 煤与瓦斯突出,是掘进工作面威胁最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这种隐患,老鹰山煤矿(以下简称老矿)作出了不懈努力,在理论中找依据,在实践求证实,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掘进防突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矿井概况 老矿原设计能力为90万t,核定能力为55万t,立井开拓方式,属高瓦斯、高CO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主采煤层为中煤组08#、11#、13#。08#煤层平均厚度1.25m,属非突出煤层;11#、13#煤层平均厚度为5.57m和9.6m,均属突出煤层。矿井机械化程度不同,掘进均为炮掘。 二、开采突出煤层的防突方法 1、对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实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搞好安全防护措施。 2、先开采上伏08#非突出煤层,使11#和13#突出煤层处于被保

护范围再进行开采。

3、在突出危险煤层底板岩性较好的K8层中掘抽放瓦斯岩巷,按30m的走向间距布置钻场打钻预抽瓦斯。 4、在石门揭开并掘进突出煤层的位置顺煤层打钻孔预抽瓦斯,然后再掘回采巷道。 5、在不能采取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或该措施无效时,采取局部防治突出的措施。 三、局部防治突出的方法 1、石门揭穿煤层的防突方法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10m时,打两个前探钻孔,测准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瓦斯等,然后又掘到工作面距煤层法线5m以外再打两个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见图1。 当预测有突出危险时,采取打钻孔抽放瓦斯,释放瓦斯压力的措施,见图2。待瓦斯压力降到“防突细则”所规定的0.74Mpa以下并稳定下降不反弹,经实施效果检验措施有效后,采用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远距离爆破和揭煤后在过煤掘进时,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远距离放炮揭煤时放炮距离1000m,过煤时放炮设警戒距离300m。

采煤工作面设计要求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 一、围 1、本规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程序、依据、技术容、设计说明书编写的格式。 2、本规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的设计。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部)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采煤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或者通知各专业根据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依据 1、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进地质说明书。 3、采面位置、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容及附图。 概述 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5、该工作面采用何种方式开采(如综采、综放、高档普采、炮采),走向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