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甲烷》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甲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电子式和正四面体结构,能说出甲烷的存在和用途;

2.能说出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能说出甲烷的存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究科学的精神;通过讲授、实验、讨论、抽象、模型、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将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甲烷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观,激发他们探索、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能源危机及甲烷燃料的了解,感受化学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甲烷的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

取代反应的历程。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整理、回答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有机分子结构模型、化学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种类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你能说出那些是有机化合物吗?

生:塑料、玻璃等等。

【视频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生: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

师: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那CO、CO2、Na2CO3属于有机化合物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

师:那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呢?

生: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不溶于水,容易燃烧。

师:本章我们主要学习和讨论几种具有代表性质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开始。通过预习,大家知道甲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生: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师:甲烷在自然界有哪些存在形式呢?

生: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含量为(80﹪~90﹪),石油炼制获得的石油气也含有甲烷,甲烷还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坑道产生的气体(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

师:甲烷的分子式为CH4,请大家写出CH4的电子式。

生:书写。

师:如果将甲烷电子式中每一对共用电子对都用一条短线替代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试着写出来。

生:这种用短线表示一对公共电子的图式叫做结构式。那么上述结构式是不是就表明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就是这样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方形呢?

生:不是。

师:下面我们通过模型来观察一下甲烷的空间结构。请各小组的组长领取甲烷分子的各种模型。

学生动手

师:通过观察模型,你知道甲烷分子是什么样的结构了吗?

学生回答

师:【投影】强调

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构型,其真实构型为正四面体型,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物质的结构决定看其性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下面我们来看看甲烷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大家已经知道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那甲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啊?

生:可以燃烧

师:大家看一下课本59页的图片,观察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有什么现象?在点燃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火焰呈淡蓝色,检验纯度。

师:如果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会如何?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又会有什么现象?

生:小烧杯上有水珠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师:从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产物中有CO2和H2O。

师:现在你能在练习本上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了吗?

学生练习(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

师:【实物投影】\

问:为什么方程式中的连接号不是等号?

学生讨论并解答。

师: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能够引起爆炸,我国的许多煤矿都是瓦斯含量较

高的煤矿。大家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矿井瓦斯爆炸?对此可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并投影。

甲烷可以燃烧,说明甲烷能够被O 2氧化,我们知道KMnO 4是常见的强氧化剂,那甲烷能被它氧化吗? 生:不能。

师:甲烷能够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吗? 生:不能。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甲烷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制取甲烷并将制得的甲烷气体通入KMnO 4/H +溶液、含酚酞的NaOH 溶液以及含石蕊的H

溶液中。

生:常温下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师:但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可以与一些物质例如Cl 2发生某些化学反应。 【视频播放】CH 4与Cl 2的化学反应。

分析上述实验所观察到得现象,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完成学案实验三。

生: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完成学案。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动画看一下CH 4与Cl 2的反应过程。 【动画播放】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模型演练一下CH 4与Cl 2的反应过程。 生:小组演练

师: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取代,这就是甲烷的另一重要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关于CH 4与Cl 2的反应有以下几点说明。(投影) A 、反应条件: B 、反应物质: C 、反应产物: 生:讨论并回答

师:补充、整理。有机产物均难溶于水,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是油状液体。三氯甲烷俗名氯仿,曾被用作麻醉剂,有机溶剂。四氯甲烷又称四氯化碳,是重要的工业溶剂强调取代反应的概念。

其实不只是甲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许多有机化合物也能发生取代反应,这些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大家整理学案,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结,投影。

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师:经过学习,你能写出甲烷和氯气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吗?

生:能

师:在你的学案上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

师:本节课我们开始了对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学习,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认识到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和它的两个重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在学习中重点应对甲烷的取代反应加以理解,当然也要树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紧密相连的观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面看今天的作业。

【投影】

基础稍弱的同学书写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方程

基础稍好的同学完成课本65页第3题和丛书相关的习题

板书设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甲烷

一、有机化合物的的定义、性质

二、甲烷

1.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CH4+2O2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新版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②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③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并认识一些重要官能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阐述有机化学的发展。 【回顾】什么叫有机物?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属于无机物。 有机物分子组成复杂,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沸点较低。容易燃烧,受热易分解,反应速率比较慢,副反应较多。

【说明】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即时演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D ) A、氰化钠(NaCN) B、醋酸(CH3COOH) C、乙炔 D、碳化硅(SiC) 【展示】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为了更好的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很有必要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提问】试着将甲烷、乙烷、乙烯、丙烷、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氯乙烷分类。 【板书】一、按组成元素分类: 二、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板书】1、按碳的骨架分,有机物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即时演练】下列各物质中按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类别的是( D ) A、苯 B、苯乙烯 C、甲苯 D、CH3CH2CH(CH3)2 【问题一】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的区别: 1、脂环化合物:不含苯环的化合物。 2、芳香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问题二】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之间的关系? 1、芳香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化学铁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 2 1、介绍铁的自然界的存在 2、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难点:铁三角落性质 复习

铁 一.铁的物性 颜色和状态:银白色固体硬度 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 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是一种活泼金属,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一些难熔的金属,观音铝的氧Fe2+ Fe3+ 淡绿色棕黄色 铁的氧化物 铁的氢氧化物 铁三角 三、铁的用途 练习本

第一课时 铁 一、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疑难点拨] 1、过渡元素①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通性:全部是金属:常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易形成络合物。由一种离子跟一种分子或由两种不同的离子通过配位键所形成的复杂离子叫做络离子。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如银氨溶液中的[Ag(NH3)2]OH,电解法炼铝所用的熔剂Na3[AlF6]都属于络合物。 2、铁的化学性质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又可以失去次外层的一个电子,因此铁通常显+2价和+3价。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①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②与弱氧化剂作用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如与H+、S、I2等反应);③与O2、H2O(气)反应生成Fe3O4。 3、复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注意 (1)抓价态:从铁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化(铁三角关系)去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a:Fe2+和Fe3+的性质:①Fe2+具有氧化性,主要表现还原性;②Fe3+是典型的弱碱阳离子,与HCO3-、AlO2-等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 Fe2+和Fe3+的转化关系可图示如下: 氧化剂(Cl2、Br2、O2、H2O、KMnO4、HNO3) Fe2+ Fe3+ 淡绿色棕黄色 还原剂(Fe、Zn(少量)、Sn2+、S2-、H2S、Cu、I-) b:亚铁盐、铁盐的存放方法:亚铁盐溶液——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Fe2+水解。铁盐溶液——加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防止Fe3+水解。 (2)想属类:如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过渡金属,氧化亚铁、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为不溶性弱碱,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由此去分析理解它们各自所具有的性质。 铁的氧化物 铁的氢氧化物

小学科学《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属于建立科学概念为主线索的课文。编写思路是:“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概念——应用”。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本课有三个探究活动:一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二是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三是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这三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两个科学概念有:一是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二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的科学品质。 1、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预测的重要性。 2、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二、说学情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他们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对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在有趣的实验中认识磁铁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基本特点,本课采用“预测—验证”“探究—结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有秩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2、学法 根据科学概念的教学要求,本课以学生观察实验获取知识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实验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获取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魔术表演视频,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磁铁吸铁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视频结束后让学生们猜猜魔术师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猜到了魔术师的道具里可能藏着磁铁和铁制品,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环节主要设计三个活动。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时间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学生状况与对策因材施教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分门别类的去研究有机物,有利于对有机物性质的 理解。 新课讲解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 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 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 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 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 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

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投影]P4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 [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我们知道,我们把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关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烃链烃 (脂肪 烃) 烷烃(饱和烃) C n H2n+2无特征官能团,碳碳 单键结合 不饱 和烃 烯烃C n H2n 含有一个 炔烃C n H2n-2含有一个—C≡C— 二烯 烃 C n H2n-2 含有两个 饱和环 烃 环烷烃C n H2n单键成环 不饱和 环烃 环烯烃C n H2n-2成环,有一个双键 环炔烃C n H2n-4成环,有一个叁键 环二烯烃C n H2n-4 苯的同系物C n H2n-6 稠环芳香烃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

铁教案

第四节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 铁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Fe―2e―=Fe2+Fe―3e―=Fe3+ 2、物理性质 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思考]:纯铁抗蚀能力特别强,而我们常见的铁并非如此,为什么? 3、化学性质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常显+2、+3价,且Fe3+比Fe2+稳定。 (1)与非金属反应 3Fe+2O2Fe3O42Fe+3Cl22FeCl3Fe+S FeS (2)与水反应 铁在加热至红热时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3Fe+4H2O(g)Fe3O4+4H2 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O2、CO2等共同作用下,铁易被腐蚀。 (3)与酸反应 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氧化性酸: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钝化,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4HNO3(过量)=Fe(NO3)3+NO↑+2H2O 3Fe(过量)+8HNO3=3Fe(NO3)2+2NO↑+4H2O 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例1]2.8g铁与160mL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气体,反应中HNO3共得到电子mol (4)与盐溶液反应 Fe+Cu2+=Fe2++Cu [例2]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滤液中肯定有阳离子,肯定不存在阳离子,可能有阳离子(若铁过量呢?)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FeO Fe2O3Fe3O4 价态+2 +3 +2、+3

《磁铁》说课稿

《磁铁》说课稿 卓尼小学杨光军 一.说教材内容。 《磁铁有磁性》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内容。本课主要涉及实验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磁铁的两极的相斥相吸;通过游戏和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材料做成的物体等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到,只要睁大观察的火眼金睛,就能探究科学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建立“磁性”的概念以及实验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 2、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猜想,推测,认真实验求证的科学态度。通过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她们的科学素养。 3、能力目标 能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以及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具有磁性的探究活动。四.说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准备:装有磁铁的小汽车,硬币,铁片、木棒铁钉等,条形、U形(蹄形)、环形磁铁,铁屑。 分组实验准备: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四块磁铁,一个小盘子,里面有钥匙、铁钉、木棒、图钉、回形针等。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也可用作测试。 五.说教学策略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稚气未脱,对大千世界的求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不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这些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我努力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与预设,做到对课堂上的生成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方法。由此,我主要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和激趣法。 2、运用了图片直观法。通过图片直观的表现出语言所不能表达出的效果。在课件中主要运用在生活中磁铁的运用和磁铁“牛人”。 3、实验探索法 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进行开放性实验,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即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和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 案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 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 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 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 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 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 是怎样决定性质的。 从学生已知的几种 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 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 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

总复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专题:有机化学 第四讲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北京四中 一、结构 核心是 二、化学性质 1、以代表物为思维载体 2、从头往后梳理 (一)烷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甲烷的氯代反应较难停留在一氯代甲烷阶段 2.氧化在空气中燃烧: 3、热裂 把烷烃的蒸气在没有氯气的条件下,加热到4500C以上时,分子中的键发生断裂,形成较小的分子。这种在高温及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发生键断裂的反应称为反应。 (二)单烯烃 乙烯是最简单的单烯烃,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2)氧化反应: ①与酸性KMnO4的作用:使KMnO4溶液 分离甲烷和乙烯不用酸性KMnO4 补充:烯烃与KMnO4的反应 在中性或碱性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烯烃被氧化成二元醇,高锰酸钾被还原成。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烯烃中碳碳双键完全断裂,CH2=基被氧化成,RCH=基被氧化成,基被氧化成。高锰酸钾被还原成。 (3)加聚反应: 补充:二烯烃化学性质:

乙炔性质 化学键: 独特的大π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键长、键能) 苯的化学性质 1、易取代 (1)卤代: (2)硝化 (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

2、难氧化: 不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 (1)取代反应: 三硝基甲苯(TNT) (2)氧化反应 (五)卤代烃 R CH CH 2 H X消除反应 取代反应 δ δ- +

1、被羟基取代(卤代烷的水解) 2.消除反应 卤代烷在KOH或NaOH等强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的反应叫做消除反应。 (六)乙醇 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1、与金属Na的取代 CH3CH2OH + Na → (乙醇钠)﹢ 功能: 2、乙醇与HX反应: 思考: 两者是否可逆反应? 3、脱水: 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铁的性质说课稿

铁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历年高考当中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故学好这一章对以后的总复习来说非常的重用。而且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苏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的说课稿

《研究磁铁》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电和磁》单元的第 4 课内容。研究磁铁这一内容具有极强 的探究价值,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训练其思维,同时逐步培 养学生良好地实验习惯。与此同时,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这一系列 有效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更多的了解。b5E2RGbCAP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把教学活动分为以下四个部分:⒈情境导入,激发兴趣;⒉分 三个层次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⒊认识指南针并制作指南针;⒋重点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p1EanqFDPw 二、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对本课的学习 起到一定的铺垫。学生对于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或许仅仅是 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层面上。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磁铁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平时能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能自觉地展开 一定的研究,毕竟科学的大课堂还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DXDiTa9E3d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我把《研究磁铁》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难点为:比较 磁铁磁力的大小。RTCrpUDGiT 三、设计理念 本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实验、探究活动。主要是通 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其中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磁铁),设计较为有序、合理的 实验,让学生在充分活动、感受的基础上,发现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 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5PCzVD7HxA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乐学、善思的品质,对磁铁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⒈情景导入,激发兴趣(5’) 以会“飞”的纸蝴蝶引入新课,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地好奇心。学生观察思考,什么原 因使纸蝴蝶翩翩起舞?从而对磁铁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jLBHrnAILg ⒉研究磁铁的性质,分三个层次进行。 A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对磁铁的认识。(3’) 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磁铁的那么性质,为下面的研究作好准备(使下面的研究有所侧重)。 B 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地探究:“你还能发现磁铁有那些性质?”(8-10’) 这个活动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玩磁铁不一样,这时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玩”,要努力寻找磁铁的多种性质。 在学生探究地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也能做个有心人,也能像科学课堂上一样,对一些事物、 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你必定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xHAQX74J0X C:教师提供实验方案,再次进行实验。(8-10’) 这个环节的内容根据前两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而定,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磁铁的磁极,教师可以设计一 个: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等。LDAYtRyKfE 而对于难度较大一些的,如磁铁磁极的判断,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 新思维,提升活动的价值。Zzz6ZB2Ltk

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本文由理综学习网化学网为您整体提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一、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节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并为以后的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即虽然分子式相同,但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不同),导致其化学性质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这些有机物在人们平常的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也是不相同的,从而体现化学中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参考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化学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1、了解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征。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必修2)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成键特征(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3、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分子结构4、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选修5)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必修与必选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对比必修必选知识点对比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成键特征(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3、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分子结构4、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⑵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能初步写出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并能初步体会模型方法的意义。⑵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⑵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严密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 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甲醛( .....CH ..3.Cl..,.沸点为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 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 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5、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

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 2、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 解释钢铁制品因生锈损失巨大,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反应类型 铁与氧气 点燃 Fe3O 4 剧烈氧化反应 铁与氧气等 潮湿、常温 铁锈(主要是Fe2O3) 缓慢氧化 (相同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已经知道了铁可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二、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 HCl,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用手捂住铁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一会儿,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 金属 现象 酸 镁 锌 铁 铜 H Cl

小学科学《磁铁的性质》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科学《磁铁的性质》教学反思案例 在《磁铁的性质》课上,学生们尝试用磁铁去吸不同的材料(很多材料都是课前准备的,也有一部分来自学生),汇报交流了,我说:“来,说说你们的结果好吗?” 生:磁铁能吸铁钉、大头针、回形针 师:其他组是否也都能吸呢? 生齐说:都能。 师:还能吸什么呢? 生:还能吸自动笔铁的部分和桌子铁的部分 生:还能吸一元的硬币和五毛的硬币 …… 生:还能吸一毛的硬币。

我一愣,一元的硬币是镍,都能吸,五毛的有些行,有些不行,可是一毛的硬币都是铝做的,课前自己也试过了,都不行。于是我不假思索就否定了他:“不会吧,你自己搞错了吧?”话刚说出我就后悔了,应该让他验证一下。其他的同学也都喊起来:不会的,不会的,一毛钱的硬币吸不住的,我们早就试过了!因此在我的教案中早就确定一毛的硬币属于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一类物体。 没想到他居然也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大声说:“一毛的硬币的确能吸,你们瞧!” 他举起用磁铁吸住的一毛硬币的一霎那,我的尴尬使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怎么办?教师的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沉默几秒之后,我才回过神来,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科学就是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谢谢这位同学!” 我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拿起他的一毛硬币一看,原来是二○○五年新版的一角硬币,也是镍币,我还没在市面上看到过呢!看来我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啊。 反思: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有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因为科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教师的设计意图看,只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知道铁一类的物质能被磁铁吸引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探究出现了矛盾,根据教师的准备,一角硬币是肯定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此时如何处理?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让这位学生在大家面前验证。虽然最后的结果证明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我从学生那里懂得了:我们备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应该备好学生;路培琦老师说过:不要把我们的科学课上成假装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有时侯学生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钻研的不仅仅是教材,更应该好好钻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因为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过时了。在充分的备课和备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游仞有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充分的预设准备正是很好地处理生成性问题的前提。 在科学课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通过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会不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教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第三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课题3-1-1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深入认识甲烷的结构; 2.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3.认识取代反应及其特点. 过程与 方法 1.利用模型的组装和动画的观察来完成头脑中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 2.通过实验来感知甲烷的性质; 3.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反应过程,认识取代反应。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甲烷的广泛用途,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学以致用;。 2.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球棍模型教法与学法交流研讨、实验探究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交流·研 认真观察、 思考 学生联系实 际,举例说 明。学生小 组代表发 言。各小组 之间交流补 充。 让学生 明确化 学从生 活中 来,到 生活中 去,激 发学生 学习的 兴趣淀粉蛋白纤维 全 塑 汽 天 然 化 石 能

导电性导电不导电不导电导电 则这四种固体物质中最可能是有机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过渡】【板书】 【指导自学】 【板书】【板书】【思考】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甲烷 2、甲烷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天然气、石油气、沼气、 坑道气、瓦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二、甲烷 1、甲烷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 水溶性 【思考】实验室应该收集甲烷?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甲烷的分子式:CH4 甲烷的电子式: H ︱ 甲烷的结构式:H —C—H ︱ H 甲烷的结构简式:CH4 3、甲烷的化学性质 【思考】联系生活---常见的能源物质---可燃性 自学课本第 59页,小组 讨论、总结, 回答 学生思考回 答 学生自己动 手书写 联系实 际,拓 展学生 视野 培养学 生准确 使用化 学用语 化学

高中化学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铁的物理性质,理解铁的化学性质 2、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4、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2、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三、教学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铁的性质 [引言]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讲]首先大家回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呢?位于第二位的金属呢?地壳中铁含量为4.65%,位于金属中第二位。 [板书]一、铁单质 1.含量:4.65% [讲]铁是我们天天都见的物质,那么铁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呢?她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更多的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单质的铁主要以陨铁形式存在,化合态的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如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板书]2.存在状态:单质:陨铁 化合态: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讲]根据你们所熟悉的铁制品,铁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磁铁的两极说课稿

磁铁的两极说课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

《磁铁的两极》说课稿 中岭小学陈军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三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磁铁的两极》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的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本课教学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第二部分磁铁两极的研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 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通过实验获取 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说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三、说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四、实验器材准备 1、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2、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 五、说教法、学法、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已有初步的、零散的认识。他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课堂上,我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去认识磁铁的性质。运用直观演示、设疑导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探究磁铁两极的磁力大小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在教学过程中拟定了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表演小钢珠在磁铁上滚动的实验。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猜测。这样的表演多做儿遍,得出一个结论: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端滚。接着提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进行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很自然的就让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内容的学习,

金属的性质教案

金属的性质教案 任丘四中赵香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 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1、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属制品屡屡皆是,金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金属的性质。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根据下列图片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板书】 金属的性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都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机械强度大。 师:知道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我们来看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1为什么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师: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要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那些金属能获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