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新泰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一、单选题(共60分)

1.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 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

C. 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 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④处位于南回归线,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12月22日前后,A错误。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回归年,B错误。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直射点位于赤道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③是秋分,C正确。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选C。

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题。

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前后,最接近的节气是()

A. 立秋

B. 白露

C. 寒露

D. 小雪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全年平分为24个节气,相邻节气之间的时间跨度为15天。图中显示,立秋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之前的第三个节气,经推算应为8月7日左右;白露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之前的第一个节气,经推算应为9月8日左右;寒露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后第一个节气,经推算应为10月8日前后;小雪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前第2个节气,经推算应为11月22日前后。题意表明,我国教师节在9月10日,因此教师节最接近的节气白露,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3. 冬季,民间有“数九”的说法,从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九九歌》也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期间,我国各地()

A. 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 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 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D. 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民间的“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开始北移,九九八十一天,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到赤道需要九十天左右,因此“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兰半球。由此可知,“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我国全部位于北半球,因此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 12月22日杭州的节气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 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26ˊ

B. 正值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

C. 正值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4ˊ

D. 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5.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结合两分两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则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A. 23°26ˊ

B. 30°

C. 46°52ˊ

D. 60°

6.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答案】4. C 5. C 6.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杭州的节气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0°+23°26′)=36°34′。故选C。

【5题详解】

杭州纬度为30°N,介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该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定值46°52ˊ,所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也为定值46°52ˊ,故选C。

【6题详解】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该地纬度为30°N,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选B。

【点睛】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规律总结如下图:

读图可知,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增大;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为定值46°52′;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减小。同时,通过该图还可以得知,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下图中AO 和BO 为晨昏线,阴影所在的

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 A. 20°S 60°E B. 20°S 120°W C. 20°N 60°E

D. 20°N 120°E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地经度是180° B. 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C. B 地地方时是6点 D. O 地地方时是12点

【答案】7. A 8. D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及时间问题的计算。 【7题详解】

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本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说明过O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过A点的经线为180°,故O点的经线为120°W;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正午12时)为60°E。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综合可得,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0°S,60°E ),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O点的地方时为0时,D错误,符合题意;图中A地经度是180°,A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故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B正确;B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B地地方时是6点,C正确。故选D。

下表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实回答下列各题。

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10.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图表可知①地昼长从14时变为14:02,②地昼长从11:22变为③11:20,③地昼长从13:08

变为13:10。因此②地与①③两地分属不同半球,且他们与昼夜等长的赤道的昼长差值大小分别是①>③>②,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选项正确。

【10题详解】

据图表可知③地次日昼长在增长且大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排除;此时地球向夏至也就是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此时各地昼夜长短在逐渐增长,D排除。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下图为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该日最晚接受到日照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 4小时

B. 9小时

C. 12小时

D. 15小时

【答案】11. C 12. B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1题详解】

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教学大楼的走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根据大楼后全天无

日影区可以画出太阳光线照射范围,及其太阳光线的移动方向,如下图,可以发现该日最早

接受光照的是甲、乙,然后为丁,最晚接受到日照的地点是丙,故选项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一年中日影的变化规律可知,夏半年日影变化角度大于180°,冬半年日影变化角度小于

180°,春秋二分日影变化等于180°,所以图示季节应当是冬季,我国该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

由图中日影变化角度的范围大于90°,可知昼长还应该大于6个小时,故选项B正确。故选B。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

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

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

13.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向斜东侧大

B. 背斜东侧小

C. 向斜西侧大

D. 背斜西侧小

14.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D排除。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选C。

【14题详解】

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B对;甲处沉积物为粘土,A排除;丙和丁地位置高,CD排除。故选B。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向斜山

16. 若a、c两河

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5. A 16.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X地属于河谷,

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

【16题详解】

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支流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支流流向a河支流,②地

位于a河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①③位于上游,水量不会发生变化,④河段位于

c河的下游,由于c河上游部分支流水汇入a河,所以该河段的水量会减小。故选B。

【点睛】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方法①:一般而言,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

曲;方法②: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

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下列各题。

17. 和田玉属于

A. 侵入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喷出岩

18. 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接触变质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流水搬运作用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C对。侵入岩、喷出岩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不是玉石,A、D错。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B错。故选C。

【18题详解】

和田玉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玉石,将玉石磨圆,D对。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变质作用产于山上原生矿处,没有磨圆,A错。在山上岩层中或河流中,受风力侵蚀作用少,B错。流水沉积作用使玉石堆积,不能磨圆,C错。故选D。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0.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

C. 外力作用

D. 风力作用【答案】19. C 20. 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读以及地质作用分析。

【19题详解】

由地质构造示意图可以看出库区所在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

地。故选C。

【20题详解】

该地区岩层弯曲和断层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故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选A。

【点睛】背斜、向斜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长时间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

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A. 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 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 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

D. 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22. 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A. 岩石间风化差异

B. 海水的强烈侵蚀

C. 风力的搬运作用

D. 冰川的缓慢堆积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寒武纪时,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

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材料中没有关于岩浆活动的提示,这里也不是岩浆活跃区,AB错;根据材料,“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不是中生代,也不会有恐龙,据此选C。

【22题详解】

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A正确。这里没有海域,B错;贵州的风不大,风力不能搬运这些量大体重的石蛋,C错;这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D错,选A。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 甲为岩浆岩

B. 乙为沉积岩

C. 丙为变质岩

D. 丁为岩浆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华山论剑”中的华山的形成主要由④作用形成

B.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由①作用形成

C. 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由③作用形成

D.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地貌由②作用形成

【答案】23. B 24. 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读图分析能力。

【23题详解】

依据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丁是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故D错;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故B正确;三大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故甲表示岩浆,A错。岩浆(甲)只能生成岩浆岩(丙);则丙应表示岩浆岩,C错。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由上题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岩石推出①是岩浆冷却凝固,②

重熔再生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由①作用形成,B 正确;“华山论剑”中的华山是内力作用形成,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由④外力堆积作用形成,“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喀斯特地貌由④外力作用的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CD错误。故选B。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左图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 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5. D 26. A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艾尔斯巨岩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而砾岩、砂岩属于典型的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丁代表沉积岩,D正确;甲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属于喷出岩,乙由岩浆侵入形成,属于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故选D。

【26题详解】

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即为外力作用引起的,图中①箭头指向沉积物,代表外力作用,A正确;

②箭头指向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③箭头指向岩浆,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④箭头由岩浆指向喷出岩,代表冷凝作用。故选A。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固结成岩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

B. 从①到④岩层的颗粒逐渐变粗

C. 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D.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28. 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原因可能是()

A. 上游拆除水电站

B. 上游城市化加快

C.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答案】27. A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示河谷剖面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表明河谷的不对称是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河水顺着河流流动方向向右偏转,右岸应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图中显示,河谷较深处靠近西北岸,说明西北岸是顺着河流方向的右岸,由此推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A正确;岩层颗粒粗细由沉积时的流速、风速等沉积环境决定,图中信息不能推测从①到④岩层的颗粒粗细变化规律,B错误;图中显示,M阶地海拔高度与丰水期水位相似,此处多洪涝灾害,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断层存在的信息,且断裂下沉不是阶地形成的原因,河流阶地是流水侵蚀与地壳间歇性上升共同形成的,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因水电站的水库有调节径流的功能,它会削弱洪峰、提升枯水期水位,如果上游拆除水电站,则丰水期水位会提高,不会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的趋势,排除A;上游城市化加快,硬化地表增多,下渗减少,则地下水调节功能下降,会使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排除B;下游整治疏通河道,河水排泄通畅,下游水位会下降,使得丰水期时,M处与下游之间水位差加大,导致排水速度变快,从而降低M处的水位,沉积物也会减少,C符合题意;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M处丰水期水位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上升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下图表示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居民区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图中的四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②河运便利

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0. c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主要原因是

A. 有利发展水运

B. 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 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 地势较平坦,利于人类定居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的四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是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①对。河运便利,

提供运输功能,②对。河流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便于农耕,适宜生活居住,③对。材料不能表示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④错。结合选项可知,A对,B、C、D错。故选A。

【30题详解】

c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主要原因是中下游地势平坦,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地势较高处,可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B对。居民区在地势较高处,发展水运、获取淡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地势低处差,A、C错。河流沿岸地势地处的冲积平原,地势更平坦,D错。故选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__,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点钟。

(4)A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D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

____________小时。

(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答案】(1). 南(2). (23°26′S,90°W)(3). AB弧(4). D>A>E(5). 12(6). 3(7). 12(8). 14(9). 0(10).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和日期计算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示经度,可以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90°E组成经线圈的是90°W经线,此时90°W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2)根据图示经度,可以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顺着自转方向,AB弧即将由黑夜进入白天,判断为晨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则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D>A>E 。

(3)读图可知,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读图可知,乙点所在的纬线,昼弧为270°,则昼长为18小时,日出=12-昼长/2,则乙点的日出时刻是3时。

(4)读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D点所在的纬线,昼弧为210°,则昼长为14小时;E点位于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

(5)读图可知,此时,90°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A点经度为180°,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为新一天,则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1/4,E点属于旧一天,则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为3/4,大于1/2,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2. 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在图中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右图所示的光照情况对应左图中的____(填图中字母)位置,其节气为____。

(3)当地球位于左图中的B、D两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4)右图中的EF线为____(填"晨"或"昏")线,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F点的昼长为

____________小时。

(5)左图中从A到B的一段时间内,山西省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

(6)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半球正值____(填季节)。此时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逆时针方向

(2)C;北半球的夏至日

(3)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晨;0或24;0

(5)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6)冬季;66°34'N(66.5°N)及其以北地区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解析】

【详解】(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节气为夏至日。在公转轨道图中,主要利用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冬(夏)至日。相对于垂直方向,地轴左倾,左侧为冬至;地轴右倾,右侧为冬至,因此公转轨道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C位置为夏至日。

(3)左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C位置为夏至日,因此B位置为春分,D位置为秋分。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沿纬线做出地球自转方向,过EF线后将进入昼半球,因此EF线为晨线。图中F点所在经线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因此地方时为12:00,E点与F点地方时相差12小时,因此E点的地方时为0或24时。图中F点无昼弧,为极夜现象,因此F点的昼长为0小时。

(5)左图中从A到B,时间为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因此山西省昼短夜长,但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6)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为夏至日,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33.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地质构造是______,该处河流不宜修建电站大坝,原因是______。

(2)②处地貌名称是______,一般分布在______地区;③处地貌名称是______,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_____。

(3)若在a、b两处采煤容易发生矿难事故,则透水事故易发生在______处,瓦斯爆炸易发生在______处。

(4)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______地带;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______运输方式。

【答案】(1). 断层(2). 地壳不稳定;容易渗水(任答一点)(3). 冲积扇(4). 河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带(5). (河口)三角洲(6). 流水沉积(7). b(8). a(9). 河谷(10). 公路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常见地貌类型的判读、地质构造的影响、及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分析,①处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该河不宜建电站大坝,是因为此处有断层现象,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易渗水,对下游及周围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2)读图分析,②处地貌分布在山区河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带,呈扇形,是冲积扇或洪积扇;

③处地貌分布在河口处,为河口三角洲,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流速变缓,沉积形成。(3)读图分析,若在a、b两处采煤,a处为背斜构造,易储存煤层气,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等矿难事故;b处为向斜构造,且其上层为含水层,易发生透水事故。

(4)在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制约作用明显,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公路运输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机动灵活,往往成为优先选择的运输方式。

34.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近年来智利与我国交往密切。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人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原因。

(2)据图说出冰川对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地貌形成的作用。

(3)说出智利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通不便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型海岸;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冰川与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

(3)北部聚落多(密度大),南部少;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原因:北部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南部气候寒冷,多为原始森林

【解析】

【详解】(1)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等。根据材料,“天涯之国”之称是因为其独特的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位于南美洲的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往不便,致使其相对闭塞。

(2)据图可知,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分布有峡湾地貌、湖泊、呈平行状的河谷地貌。结合该地区所在纬度(中纬度地区),以及地形(背靠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可知该地区峡湾型海岸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湖泊受冰川作用(侵蚀、堆积)形成;平行状的河谷地貌主要是受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侵蚀)下形成。

(3)据图可知,智利聚落分布不平衡,其中北部聚落多,南部少;且北部聚落等级高,南部聚落等级相对较低。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