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类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类型

1、病人管理:如跌倒、坠床、自杀、走失、烧烫伤、针头误伤、触电、意外碰伤、陪人在医院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

2、用药、治疗:如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漏输液体、漏做治疗、输液反应、反复抽血、反复穿刺造成不良后果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用药指导不当、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急救药品、物品、设备检查不到位,延误抢救等。

3、护理方面:压疮、误吸或窒息、导管管理不当引起拔管、脱管的、约束具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患者做检查或转科途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术前准备不到位延误手术时间的、标本保管不当、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护士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功能锻炼或出院指导不当。

4、护理文书书写:未及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

5、护士意外伤害:意外针刺伤、与家属发生争执造成身体、心理伤害、

6、病区管理:盗窃、失火事件、

7、供应室:发错器械包、包内遗漏器械、发放过期器械、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等。

8、由于护士消极倦怠心理,与病人和医生缺乏交流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8724388.html,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作者:张军丽胡艳群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24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有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患者 身份识别错误、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压疮等。结论应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 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对策,以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等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违反职业者被期望的标准而导致的事件[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手术涉及内容多,服务对象运转快,突发情况出现多,护士 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故常存在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防止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是保证手术安全运行的根本[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患者 安全存在危害,使卫生系统负担增加,而在多数情况下,很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的。现将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发生24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其中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17:00~24:00,高发护理人群为:工作年限少于3年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高发类型为: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 2常见不良事件及原因分析 2.1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①护理人员因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未熟练掌握药物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导致用药错误;②护士疏于对术中用药的观察,静脉通道固定不良,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导致液体外渗;③管道固定不当或全麻复苏期因患者的躁动,导致尿管、胃管、切口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管道脱落。 2.2压疮①患者因素: 患者因自身疾病致全身状况差,正常身体机能下降;②复杂、大手 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 2.3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手术体位安置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①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患者未能正确配合护士查对,连台手术的顺序安排进行调整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导致手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②因护理人员业务知识不到位或工作疏忽,导致手术体位安置不妥,进而引发压疮,肢体过度外展引发神经损伤,衬垫位置、厚薄不当或过紧的约束带阻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半年总结

2016年内四科护理不良事件半年总结 未进一步增强我科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现将本半年我科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使科室护理人员认识到落实护理规范、制度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使我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要求我科护理人员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现将2016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如下: 一、总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本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例,其中有严重差错1例,一般差错共计4例,现总结如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 半年不良事件统计列数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次是压疮,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坠床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本半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降低趋势,说明在不良事件的管理上,科室重视、培训加强、收到了一定效果。 2、核心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和违反操作常规仍然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比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如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

漏出医嘱,凭记忆核查而不是用眼睛督查。护理操作中凭经验处置,违反操作常规等。 3、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严格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个别护士在值班时睡觉,,甚至夜班如无新入、病情危重病人,很少进病房,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 4、护士思想不重视,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 5、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士工作平凡锁,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细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细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6、、护士普片理论知识、操作规范较差,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不能发现安全隐患。 7、新转科人员工作较粗心,不注意细节,对科室流程不熟悉。 8、警示教育不够,对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9、物质交接不仔细,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三、整改措施 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的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1、科室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告知家属留陪诗人。 3、组织学习各种“三基”,理论、操作规范,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不能随意简化流程,不能存在懒惰心理,稍一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4、加强交接班制度的管理,特别是患者病情、治疗、抢救药品、及科室物资等。 5、提高科室新转科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室常见病、常用药的学习。 4、科室将加强监管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强安全护理学习:从细想和法律教育入手,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医风、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让每位护士重视安全护理。对每例护理不良事件应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的制定上来认真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存在、潜在的隐患,找出改正对策,优化操作流程,并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杜绝事件的发生,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护理不良事件标准及处理办法

护理不良事件标准及处理办法 缺陷是指欠缺或不够完善的地方,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一年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 差错。 一、护理事故常见原因 护理事故的定义、分级均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疗事故分级标准执行,护理事故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不按时巡视病房,病人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丧失抢救时机,造成病人严重不良果的。 (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工作失职,直接影个病人护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输错血、打错针、发错药;护理不周发生严重烫伤,三度褥疮;对昏迷、躁动病人或小儿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使病人坠床,造成严重不了后果的。 (4)结扎止血带未及时解除,造成组织坏死,肢体残废等不良后果的。 (5)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厌恶供应抢救物品、药品;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药品引起感染、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6)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医嘱,不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7)手术室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清点纱布、器械有误,以致使纱布或器械等异物滞留在病人体内或软组织内。 (8)护理人员在对及、危、重病员的抢救过程中,抢救药品准备有误,延误抢救时机,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9)《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二、护理差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 《条例》中取消了医疗差错的概念,把《办法》中的医疗差错划归为四级医疗事故。这是因为既往医疗差错,卫生行政部门不予签订和处理,由各医疗机构自行解决,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事故仅为极少数,常见的经常碰到的多为护理差错,因此抓好护理差错的预防,才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事故的发生。 (一)护理差错的定义 护理差错失职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的发生的护理人员未 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二)护理差错的判定标准 1、严重差错判定标准 严重差错是指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发生的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但为构成护理事故的差错,根据国家及军队有关护理差错处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定为严重差错:(1)对急危重症伤病员推托,延误救治时机的。 (2)急诊入院伤病员在入院后2小时内,非急诊伤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未进行检诊或者未下达医嘱,给予处置的。 (3)对伤病员实施检查治疗时,因准备不认真,检诊不仔细,遗漏主要病史、体征或者阳性结果,延误疾病诊断治疗的. (4)注射、穿刺、活检、窥镜、针灸、理疗等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伤、断针、断管或者发生局部感染化脓。 (5)开错医嘱、处方、或者特殊检查,不认证执行上级医嘱,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病区:xx病区 讨论时间:xxxxxxx 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xxxxx 参加人员:xxxxx,xxxx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床,xxx,女,23岁,因孕足月下腹阵痛5小时于2011xxxx 入院。入院诊断:G1P0孕38W+3d LOA 临产;产后诊断:G1P1孕38W+4d LOA 平产活婴。 2、事情经过: 产妇xxx,于xxxx年1月8日晚上18时30分平产分娩,20时30分轮椅返回病房,嘱尽早解小便。于23时,起床到卫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3分,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 当班护士在产妇返回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产后体虚,起床时

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等适应后再走路。产妇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产妇从厕所出来时跌倒。事情发生时夜班护士正在巡视其他病房。 讨论: 一、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 1)产妇体虚,长时间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产时消耗过大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 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未及时搀扶。 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 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二、整改措施: 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产妇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产程中的消耗,产后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但并不是疾病表现,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 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 3.改造卫生设施; 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5.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六十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结果,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或功能损害,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患纠纷或护理事件。 六十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定性 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编印的《医疗机构护理工作制度与护士岗位职责》中“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中相关条款,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不同而分为护理缺陷和意外事件。 1、护理缺点:在护理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67页)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并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按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分为缺点、一般差错、严重差错和事故。 2、护理差错:在护理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并造成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但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1)一般差错:在护理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影响较小。 (2)严重差错:在护理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并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且影响较大,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3、护理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68页)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4、意外事件:非疾病本身造成的,已经采取了相关护理措施,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 5、判断分级与定性。经一级(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小组讨论初步定级、定性、根据事件不同性质,按规定时限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对事件进行定级、定性。首先对事件进行分级,然后对事件进行定性。 六十四、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处理 1、发生差错或事故的科室(病区)及时组织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确定其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填写差错登记表交护理部;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并把定级、定性和处理意见反馈科室。 2、各科室(病区)设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表(本),及时记录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处理意见、改进措施及效果。各科室建立安全隐患(护理缺点)登记本,并定期组织护(69页)士对安全隐患、不良事件等进行讨论、分析.要让当事人及其他所有成员都能从不良事件中得到警示,吸取教训。护理部将定期进行典型案例通报分析。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记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相关内容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地点: 培训人: 参加人员: 培训内容: 一、定义 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二、分类 (一)惩罚性不良事件: 1、静脉与非静脉给药错误、抽血错误、各类治疗及检查错误等。 2、因护理行为不执行工作制度与流程,导致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3、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护理不良事件,虽然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但科室护士、护长不按时报告。 (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病人发生脱管、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但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 三、根据事件结果,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小组参考以下分级标准讨论进行评定。

1、分级标准 0级:事件已发生,但在执行前被制止。 1级:事件已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2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3级:中级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5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6级:死亡。 2、评定 (1)0级:非惩罚性不良事件 (2)1级:按护理不良事件C级处理 (3)2级:按护理不良事件B级处理 (4)3级:按护理不良事件A级处理 (5)4-6级:参考同类事件,按医院相关制度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和科领导。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

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学 科技的进步,大量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新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复途径时,也间接增大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通过对安全护理工作的预防性管理,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减少甚至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医院护理部高度关注的问题。该研究从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出发,分析与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标签:临床;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原因;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或者是护理事故,包括在临床护理中实现未预计到或者是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对病患及家属带来损失,造成医院声誉下降,影响医院发展。同时,随着护理队伍的年轻化趋势加强,其自身存在着经验不足、技能不足等缺陷,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开展临床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解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1 人员因素 1.1.1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工作繁忙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护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49.7万人。根据世卫组织相关标准,每千人拥有护士需要满足2人以上。但是,我国直至2013年才终于满足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达到2人的相关标准,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相比之下,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横向对比绝对算得上是严重短缺。在部分医院,护理人数上的严重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十分繁忙,工作量上增加,工作失误率上升,间接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增大了患者发生安全隐患的风险[1]。同时,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对男护士工作偏见,导致男护士严重短缺,在个别护理工作上,众多女护士显得力不从心,安全隐患增多,风险规避较为困难,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1.1.2 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队伍正在朝着年轻化与高学历发展。为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众多医院与高校达成合作,将具有高学历的护理人才引进医院,快速提升了医院工作的护理质量。但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校学习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长期的有效实践,在校生或者是毕业生在实习、入职中,临床经验匮乏,应急能力不足,随机处置能力不足,尚未建立起高度的风险意识,对工作职能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同时,部分护理人员由于自身定位不清晰,职业态度不端正,违反操作规程,未按要求进行巡视病房,成为护理差错事件的高发人群。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出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加强合作,提升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在团队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

科室护理不良事件汇总分析模板(2013)

妇产科产婴室护理不良事件汇总分析(2013)年度 2013年妇产科产婴室共发生2起护理不良事件,现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及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落实。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情况 表1 2013年各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本年度主要存在问题是产后阴道血肿没有及时发现、漏执行医嘱,作为本科重点改进内容。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夜班、白班,发生不良事件的主体是工作十年内的护士。 二、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产后阴道血肿没有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本年度不良事件中,产后阴道血肿没有及时发现1例。 原因分析:本年度产后阴道血肿没有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是缝合过程中没有看到;缝合技术有待改进;母婴同室,医生组在产后观察方面有待改进;医生识别

产后血肿和处理方法上有待改进

。 主要整改措施:现针对以上主要原因整改如下:1、每班要对产妇的会阴情况进行认真评估;2、再次培训:产后血肿的防范;3、初级新手上台,上级老师一定要一起核查;4、每位接产者要对产妇进行产后跟踪,下班时再去看望产妇。(二)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本年度不良事件中,漏执行医嘱1例。 原因分析:1、当班助产士对核心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临时医嘱执行时应该二人核对后执行;2、当班医生没有按规定开医嘱;3、科内没有对医嘱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督查。 主要整改措施:现针对以上主要原因整改如下:1、临时医嘱执行要规范,一定要医嘱打出来;2、执行临时医嘱必须二人核对;3、今后黄疸等新生儿异常情况处理,每天连班、二头班同时跟踪,并于15:30交班;4、交班本上体现黄疸处理情况;5、制定婴儿工作执行单。 2014-1-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根据《医疗缺陷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修订管理办法。 一、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一)不良事件报告原则及意义 非惩罚性、主动性报告的原则: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报告其它人或其它科室的,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全院护理人员要提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经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存,能够使相关人员从她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二)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24小时内,当事人或发现者按照要求将不良事件做好登记,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2、紧急电话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并随后履

行书面补报。 (三)激励和处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给予报告人保密。 2、对发生事件且主动上报,对病人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原则上不予惩罚. 3、对发现事件,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搭班护士,将予以奖励;雷同事件科内一月内发生2起以上的扣护士长100-200元。 3、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100-200元。 4、其余参照《医疗缺陷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 (一)护理事故 1、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造成病人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及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后果。 2、分类:分一、二、三、四级 (1)一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二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

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7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可行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本年度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3例,现与2016年在各科上报数量、事件级别以及事件类型方面对比如下: 一、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上报科室统计:

说明:外一科、手术室、外二科、眼耳鼻喉科、内一科不良事件上报较2016年增加;急诊科、产房、内三科、儿科上报数量减少。 二、按事件级别统计: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无不良后果事件增加,隐患事件减少三、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事件类型统计 类型给 药 事 件 导 管 滑 脱 皮 肤 烫 伤 压 疮 事 件 跌 倒 事 件 其它事件 手 术 延 迟 检 查 延 迟 做 遗 漏 治 疗 器 械 准 备 不 足 留 置 针 封 管 缝 合 针 迸 离 手 指 擦 伤 物 品 清 点 意 外 皮 肤 划 伤 数 量 43321211111111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在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方面改进有成效,其中给药事件改进最为明显;2017年新增压疮事件、皮肤烫伤事件;其它事件2017年发生例数也比2016年增多,其中物品器械准备不足两年均发生 。 四、按当事人层级统计: 层 级 N1级护士 N2级护士 N3级护士 总 计 发生频数 15人次 10人次 1人次 26人次 五、按事件发生班次统计: 以上各类分析综合汇总如下: 班次 发生频数 白班 2次 早班 2次 主班 6次 夜班 13次 总计 23次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信息报告制度与激励机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可能引发生纠纷,造成事故的事件。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脱、标本错误、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等。 一、报告范围: 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二、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Ⅲ、Ⅳ级事件):立即报告护士长,24-4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 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Ⅰ、Ⅱ级事件):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同时上 报护理部,由护理部核实结果后上报分管院领导,护士长于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3、护理部收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后,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报 送医务科。 四、报告形式: 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知情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 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知情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3、网络报告:知情人员登陆医院内网,填写完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 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告。 五、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并按照 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行为给予保密。 2、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

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为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现将本年度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使广大护理人员认识到落实护理规范、制度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使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总结工作如下: 一、 总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 本年度共有护理不良事件53例 815% 治疗错误事件 1223% 医疗检查事件 8其他事件1121% 19%

不良事件(二)、2014年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三、改进措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一方面护士自身要有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责任心,各项操作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实行双核对,反问式核对,采取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的身份,有创操作要和患者双向确认无误后才能执行;另一方面,鼓励团队协作,在繁忙的工作中互相提醒,唤起有意注意,对护理人员来说,执行任何一项护理

技术操作时,必须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下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护理任务。 (二)、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上午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护士长应从组织上重视人员配置的改善。按卫生部优质护理要求,每名护士分管患者数应≤8人,护士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加强对患者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各科实行弹性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护士长应科学测算每个时段护理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合理有效安排护理人力,充分挖掘现有人力。此外,对高年资护士、身体不适的护士、情绪波动的护士给予关心,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柔性管理,满足护士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做到关心人与关心工作并重,将其思想感情与工作联系起来,激发其自我管理意识。防止负性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工作中评估和沟通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善用各种告知书和评估量表。(入院病人告知书、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住院病人管道滑脱风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以及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等) (四)、加强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带教老师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包括带教的方式、方法。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告知护生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五)、加强教育培训: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各科护士长要做好新护士、低年资护士、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基本的及专科的理论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护理部可以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应的讲座,强化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并不定期进行抽查,让每位护士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护士长可根据护理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在科

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工作总结分析

2017年上半年重症医学科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及例数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1月份1例、3月份1例、6月份1例。

二、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均为导管脱落/拔出类护理不良事件,其他类型未发生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图 三、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年资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涉及护理人员3人次,其中工作时间1-5年者2人次、工作时间6-10年者1人次、工作时间11-20年者0人次。 四、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3例均为Ⅱ级护理不良事件,无其他类别。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五、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ICU病房环境封闭,患者无家属陪伴,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等让患者感到陌生和孤独、恐惧。 2、患者因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弱、既往无插管史、相关知识缺乏舒适度改变、对疼痛不耐受、意识障碍、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健康宣教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意外拔管。 3、医护因素:医生未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未及时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护士巡视不及时,观察、评估患者不全面,针对躁动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 4、导管因素:中心静脉管道牵拉过紧,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固定不牢,你囊压力不足等原因至导管容易脱落。 (二)改进措施 1、设置仪器报警声,尽量减至工作人员能听清时的最小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鼓励家属探视时与患者交流,关心爱护患者。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针对受疾病影响易发生跌倒、导管拔出的患者多次进行全面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范意识,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

护理常见不良事件

护理常见不良事件汇总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常见不良事件: 1、坠床:一侧有床挡,患者翻身时从另一侧坠床。 2、烫伤:患者喝水、理疗时被烫伤。 3、跌倒:下肢术后患者扶拐摔倒,造成肋骨骨折。 4、自杀:医生给患者拆线时,患者用医用刀片自杀,制止后,患者趁医务人员离开病房后又跳窗户自杀。 5、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 6、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化疗药十倍剂量)、镇静药服药到口(避免药品囤积) 7、使用过期药物。 &管路识别错误导致液体输入错误(胃肠营养液)。 9、设备问题常常发生在急症抢救时:包括急救时不会操作医疗设备、错误操作、设备找不到或者维护不良等。 10、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11、侵袭性操作时违反规定程序和步骤。 12、损失或丢失重要标本。 13、护患交流障碍,知情告知不足(检查前后告知)。

14、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与医疗记录不一致)。 15、泄漏患者隐私。 16、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药品剂量错误。 17、医嘱临时续液,未挂治疗单,输液毕拔针返回,发现还有后续治疗。 18、外带药品,需要加入四支,结果掰开了八支药

19、医嘱开胃复安入壶。 20、配液后无签名、日期、时间。 21、治疗单3组液体,签字只有2组液体后拔针。 22、头孢类药品无皮试阴性或“继用”字样。 23、输液治疗单无滴数。 24、无上级医师签字。 2 26、交接班清点物品,只签字,不清点。如:插线板(有登记,无实物) 、 外7、治疗单开vitB6入壶,输液袋上vitB6入液。 带 28、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N 因、患者站立输液。 2 50、患者自己上楼做B超。 I头孢唑釫Bid,继用(无剂量)。 31、女病人导尿误入阴道。 32、膀胱冲洗夹闭引流袋,冲洗完毕离开时未打开。 33、医嘱开腺苷钻铵1ml肌肉注射(实际1mg,连续注射。 34、凯时入壶,执行入液。 35、静脉留置针输液前未NS冲管。 36、字迹不清,造成治疗单位置放错。 37、医嘱开PC80万单位皮试,按160万配制(无80万单位的PC) 38、配液时将配液时间写错,与实际时间不符。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二、上报范围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三、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科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 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 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 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四、结果分析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用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科学标准及实践的比较。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五、免罚及奖励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患者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 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 发现,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总结 2015年上半年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3例,药物事件19例(给药剂量错误2例,给药对象姓名错误3例,药名错误4例,已停仍给药2例,需皮试而未记录皮试结果即已给药2例,药物医嘱漏执行3例,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输液反应1例,频率错误2例,);坠床事件4例(院内4例);输液漏肿4例;书写错误3例(执行时间1例,治疗单医师未签名即执行,签执行时间签错液体组);压疮2例,抽血时少抽导致重抽2例,导尿管4例(滑脱、自行拔除、强行插管、已停未及时拔除各1例);超短波治疗烫伤1例,留置针处皮肤破损、渗液1例,输液速度过快1例,穿刺后未及时松压脉带1例,;输血时刺破血袋1例。 二、原因分析 1、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医护沟通 不到位;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2、管路事件、压疮事件原因分析:护理部风险管理培训、重点环节督导不到 位;科室护士长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不到位,整改措施未落实;护士对护理风险评估、健康宣教不到位,病情掌握不够,管路固定不当,人力不足,患者方面病、陪人依从性低,与疾病有关的感觉障碍等 3、医疗处置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病情 观察不到位;护士安全宣教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①召开院、科两级不良事件分析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科室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

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会,分析讨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 ②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理部10 天内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 ②加强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 护理措施到位。 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查对错误出现。 3、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①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②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①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掌握。 ②对新来人员严格把关;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关注问题护士。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不足之处 1、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记录不详细 2、姓名写错的应详细记录为“xxx” 3、输液漏肿应记录漏肿药物、面积、部位等 4、科室护士长应熟知本科室不良事件经过、处置等情况 5、留置针处皮肤感染应记录留置事件、部位等 6、不良事件报告表应及时填写并于一周以内上交护理部 7、对具有代表意义的不良事件一定要上报(例如上级医院转至本院患者 的一些治疗、处置措施中的不足) 护理部邱春梅 2015年7月30日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 度及工作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定义 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二、上报范围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三、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科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四、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用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科学标准及实践的比较。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五、免罚及奖励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患者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2017年全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分析报告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分析报告一、各临床科室上报情况: 二、分析及改进

(二)不良事件类型及分布分析 全年临床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192例,督查漏报3例(一例2017.1肿瘤科输血不良;一例2017.2儿科意外拔管、一例为肛肠科输液不良),位于前位的是:跌倒55例、意外拔管32例、液体外渗22例、给药错误19例及核对错误18例,其中还发生一例医疗器械性压疮,手术室发生负极板烫伤Ⅰ类不良事件。

(三)主要事件原因分析及改进 1、全年跌倒55例,主要发生在内科系统,发生跌到患者年龄在65-80岁间,存在以下共同点: ⑴85%由看护照顾; ⑵患者并发多种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⑶跌到评估为高风险患者; ⑷80%为反复在科室住院患者,依从性差。

改进措施: ⑴针对高危跌倒发生科室,请护士长向院部申请进行卫生间、开水房的防滑处理。 ⑵科室护士长针对本科室跌倒高风险患者,应着力如何提高陪护人员管理能力,将跌倒后的严重并发症告知,将病案进行警示,同时针对此类患者应给予独立警示标识,如不可独立成下床、他需要 ⑶科室护士长指导本科室护士,针对该类患者应指导培养床上排二便训练。 2、意外拔管 全年意外拔管32例,外科病区术后拔管风险高,发生率也高,在进行不良事件反馈调查中发现主要以固定方式、宣教指导及有效沟通缺失为主,特别是气管插管的脱出。

改进措施: ⑴护理部进行相关管道护理管理培训。 ⑵针对临床科室拔管发生较高的科室进行一对一指导监管。 ⑶科室进行讨论后,找出拔管根因,特别是ICU针对低年资完善相关专科管道的管理指引。 ⑷强化沟通技巧,在置管管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及管床医师进行有效沟通,确保达到有效置管的治疗意义。 3、液体外渗 全年液体外渗23例,高危药物外渗15例,手术后交接发现外渗2例,日常巡查6例;其中外渗面积3cm以内的15例,5cm以内的7例,5cm以上水泡及坏死发生1例。 改进措施: ⑴护理静脉安全管理小组进行相关安全输液护理管理培训。 ⑵针对内科发生率,要求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⑶罗列出科室高危药品培训学习,给予警示。 4、核对错误及给药错误 全年核对错误及给药错误共计37例,所占比例达到20%,在37例核对及给药不良事件中,有未严格执行核对操作流程,也有及时堵漏环节,错误过程大多发生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发生环节主要以肌注给药、抽血环节、口服药给予。 针对核对错误及给药错误进行分析: 改进措施: ⑴护理部针对有发生核对不良的科室,要求科室护士长针对、正确给药标准化流程进行查检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