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习题集

心理学第二章习题集
心理学第二章习题集

第二章

一、是非题:

1.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误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2.研究表明,有意义习得的概念与原理的遗忘进程,不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3.在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中,一般不会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控制加工是依赖注意资源、受资源量限制、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5.感觉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同样是必不少的。

6.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俗话说:“一遭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这是形象记忆。

8.当人们仰望天空,不由自主地把朵朵白云看成起伏的山峦,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再认。

9.注意的稳定性与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

10.“一心两用”即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11.实验证明,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加法运算是可能的。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2.当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13.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低于视觉刺激阈值。

14.对未知的事物的好奇、探究愿望是一种与物种生存有关的先天的能力。

15.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语言记忆。

16.去年夏天学会了游泳,过了一年下水,马上能游起来,依赖的是形象记忆。

17.按回忆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18.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帮助人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的思维分析方法。

19.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20.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根据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距离,寻找方法,不断缩小与目标状态距离的思维策略。

2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改变讲课的语音或语调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单选题:

1.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成回忆叫: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 D逆向性遗忘

2.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C聚敛思维 D发散思维

3.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斯皮尔曼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听觉 D统觉

5.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早上读外语单词效果好,主要原因是:

A倒摄抑制弱 B前摄抑制弱 C延缓抑制弱 D超限抑制弱

7.父母常常通过自己的皮肤接触,发现孩子有了热度。对这一现象最适当的解释:

A.温度超过差别感觉阈限

B.温度超过绝对感觉阈限

C.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D.人对温度感觉敏锐

8.指出下列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符合的情境:

A.刚好能背出来的外文单词的拼写

B.小时侯学唱过的儿歌

C.中学同学的名字

D.刚用过一次的

9.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它的主要特点是:

A先快后慢 B很快 C先慢后快 D很慢

10.动机的强度对解决问题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最理想的强度是:

A最强 B较强 C中等 D较弱

11.煤块无论用强光或弱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哪个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X围

1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心理想象: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4.就彼此没有关系的单个符号信息而言,视觉的感觉记忆容量短时记忆。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无可比性

15.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从心理学上看,“一目十行”指的是:

A记忆容量 B注意稳定性 C知觉X围 D注意分配能力

第二章心理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D)是对信息的演算。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3.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知觉是对(B)。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4.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注意是对(C)。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5.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B)是对信息的识别。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6.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C)是对信息的选择。

A.感觉B.知觉C.注意D.思维

7.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对(D)。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8. (B)是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

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

9. (B)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

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10. 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

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11. (B)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

12. (A)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3. (B)指人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4. (C)指人将注意资源分配到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活动中的能力。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5.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D)。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6. 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C)。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17. 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D)。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8. 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的是(A)。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

19. 按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C)。

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20.信息传达到(C),才会产生清晰的感受经验。

A.感觉神经元B.网状结构C.感觉投射中枢D.神经中枢

21.( C )理论认为每一种符号每一种形式都有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

A.原型匹配理论B.各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

C.模板匹配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

22.(A )理论认为对象识别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通过近似匹配的手段进行识别。

A.原型匹配理论B.各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

C.模板匹配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

23.代表一类符号的基本成分的一种抽象形式被称为(B)

A.模板B.原型C.特征D.元素

24.在认知加工理论中,代表一种用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的简单装置叫做(B )

A特征探测器B小鬼C原型D模板

25.(B)以某种情绪体验为记忆内容。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动作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26.语词逻辑记忆是以(A )为记忆内容的。

A.抽象思维活动和语言符号B.技巧C.语言符号和表象D.抽象思维活动和表象

27.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B )的记忆

A.不超过2秒B.不超过1分钟C.超过1分钟D.不超过5秒

28.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被称为(C )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29.研究记忆的间接测量方式主要是指(A )

A.内隐记忆B.再现C.再认D.遗忘曲线

30.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是(C )个记忆组块。

A.5±2 B.6±2 C.7±2 D.9±2

31.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是(D )个记忆组块。

A.5-7 B.7-9 C.6-9 D.5-9

32.感觉记忆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主要是针对刺激的(C)。

A.言语听觉特征B.语义特征C.物理特征D.表象特征

33.短时记忆对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主要是将刺激转换为(A)形式。

A.言语听觉B.语义C.意识D.表象

34.(D)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

35.有意识思维也就是(C ),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思维策略。

A综合思维B抽象思维C分析思维D逻辑思维

36.一个人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不同寻常的现象,这反映的是(B )

A直觉思维B创造思维C发散性思维D无意识思维

37.(C )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

A分析B综合C分类D类似

38.问题解决含有准备期、潜伏期、(C )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A决策期B解决期C明朗期D试验期

二、多项选择题1.阈下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加工可能(AC )。

A易化作用B不起作用C阻碍作用D不一定有作用E强化作用

2.下面(ABCD )是影响阈限值变化的因素。

A时间B刺激性质C神经系统状态D情绪E意志

3.非特异性传导通路信息的作用是(BD)。

A抑制大脑皮层兴奋B维持大脑皮层兴奋C使机体处于睡眠状态D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E信息识别和运算

4. 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BCDE)。

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E本体感觉

5.人们用来调节觉醒水平的手段有(ABD)。

A体育运动B睡觉C吃饭D逛街E意识

6.(BC)是知觉组织的重要表现形式。

A注意B守恒C区分图形和背景D识别信息E特征分析

7. 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想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BCE)。

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

8.用来解释符号识别的理论主要有(ACD)。

A原型匹配理论B各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C模板匹配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E痕迹论9.知觉加工主要包括(AC)。

A整合感觉信息B加工信息的组成部分C赋予加工对象以意义D对信息进行选择E对信息进行运算

10.群魔殿系统的小鬼包括(ABDE)。

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分析小鬼D决策小鬼E认知小鬼

11.对符号信息的加工方式有(AC)。

A自下向上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两极加工E自动加工

12.影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因素有(ACD )。

A对知觉对象的知识的指导B符号的结构特征C过去经验的期望D上下文的涵义背景E意识加工

13.注意对心理活动的功能主要有(ABCD )。

A保持B选择C监督D调节

14.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ACD )。

A刺激本身的特点B有意志努力C人的需要D人的情感

1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包括(ABCE )。

A转移B分配C稳定性D持久性 E 广度

1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主要有(ABD )。

A神经系统的特点B兴趣C个体发展早期刺激和丰富与否D后天训练

17.(BD )是与注意有关的信息加工方式。

A特征分析加工B控制加工C多水平加工D自动加工

18.自动加工的特点是(BD )。

A依赖大量注意资源B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C应用灵活D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19. 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BCD)。

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

20.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BDE)。

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21. 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BDE)。

A.注意X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

22. 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BCD)。

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23. 自动加工是(ACE)。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练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24. 控制加工是(ACDE)。

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25.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BCDE)。

A.有意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E.语词逻辑记忆

26.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ABC)。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E.外显记忆

27.根据回忆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记忆分为(BE)。

A.有意记忆B.内隐记忆C.逻辑记忆D.无意记忆E.外显记忆

28.按照理解在识记中的地位,可以将记忆分为(CE)。

A.有意记忆B.内隐记忆C.逻辑记忆D.无意记忆E.机械记忆

29.按照识记时有无自觉目的的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AD)。

A.有意记忆B.内隐记忆C.逻辑记忆D.无意记忆E.机械记忆

30.(ABC)的编码方式属于表象编码。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31.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CD)。

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

32. 遗忘发生的理论解释有(BCD)。

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

33.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BCDE)。

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

34.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所存在的信息编码储存形式主要有(AD)。

A表象编码B逻辑编码C形式编码D语义编码

35.用来解释遗忘的理论主要包括(ACD)。

A抑制说B弥散说C干扰说D消退说

36.遗忘中质的规律表现为遗忘的(BC)。

A 位置效应

B 选择性

C 重构性

D 特异性E时间特征

37.以下(ABCD)现象反映了遗忘在量上的规律。

A前摄抑制B遗忘曲线C倒摄抑制D系列位置效应E选择性

38.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效果受(ABD)等因素的影响。

A学习时间的安排B材料的内容的相似程度C学习情境D学习的巩固程度E动机

39.按思维赖以进行的载体,可以把思维分成(ABD)。

A 语词逻辑思维

B 动作思维

C 表象思维

D 形象思维E直觉思维

40.按照思维结果获得的形式,可以把思维分成(AE)。

A 分析思维

B 动作思维

C 表象思维

D 形象思维E直觉思维

41.按照思维运行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成(CD)。

A 分析思维

B 动作思维

C 发散性思维

D 聚敛性思维E直觉思维

40.按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BC)。

A 分析思维

B 创造思维

C 受制思维

D 形象思维E直觉思维

41.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包括(ABCDE)。

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问题D启发式方法 E 反推法

42.衡量创造能力的指标有(ABD)。

A原创性B流畅性C特异性D灵活性E重构性

43.影响思维解决问题的因素包括(ABCDE)。

A.问题呈现的方式B多余刺激的干扰C.定势的作用D.功能固着E.动机作用

44. 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BCD)。

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三、判断题

1. 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2. 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3. 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4. 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5. 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6. 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7. 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8. 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9.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10. 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11. 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12.人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13.在心理加工流程中,信息的输入和登录包括感觉和知觉过程。(×)

14.感觉器官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专门的感受器。(×)

15.感受器主要是指分布在头面部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等。(×)

16.除了收集信号,感受器还可以起到能量转换的作用。(√)

17.大脑不仅可以识别身体内外部的物理、化学信号,而且还可以识别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18.只有感受器把物理、化学能量转换成生物能量才能被大脑所识别。(×)

19.每种感受器只能接受其适宜刺激,而不能接受其他形式的刺激。(×)

20.不同的感受器,适宜刺激也不同。(√)

21.只有一定强度的刺激才可引起感受器的反应。(√)

22.只有差别阈限才可以衡量感受器的灵敏度,而绝对阈限不能作为衡量灵敏度指标。(×)

23.阈限越高,说明感受器的感受性越好。(×)

24.每种感受器的阈限值对于个人是固定不变的,不随刺激的性质、神经系统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5.情绪的变化会引起阈限值发生变化。(√)

26.只有当刺激达到阈上强度,才会使人产生感受,而阈下的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27.感觉适应一定会使感受性下降即阈限提高。(×)

28.对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感觉过程是不可少的。(√)

29.网状结构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像特异性传导通路一样是一一对应的。(×)

30.每个人有不同的自觉舒适的觉醒水平。(√)

31.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发育受环境中感觉刺激的丰富性的影响,而与环境中刺激的数量无关。(×)32.信息通过知觉阶段的整合,才能被识别。(√)

33.感觉只是针对信息的组成成分,也就是信息的个别特征进行加工。(√)

34.感觉登录的信息往往具有守恒性。(×)

35.知觉的对象包括图形和背景。(×)

36.在群魔殿系统中,每一种小鬼的活动都可以独立进行,而不受其它小鬼活动的影响(×)

37.认知小鬼的任务是发现映象小鬼传来的原始映象具有归自己监视的特征,则作出反应。(×)38.在群魔殿模型中,前一类小鬼的活动取决于后一类小鬼的活动。(×)

39.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要比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效率高得多。(×)

40.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中,环境真正控制着加工过程,使加工的结果更精确。(×)

41.必须借助经验和知识的帮助才可以完成对信息自下而上的加工。(×)

42.无论使用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还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几乎可以识别所有符号。(×)43.注意选择使得只有一小部分事件被感知系统感知而进入大脑。(√)

44.注意是人的一种独立的基本心理过程。(×)

45.注意总是和特定的心理活动同时存在。(√)

46.注意这种心理资源是很有限的。(√)

47.注意的稳定性是先天就具有的,意志努力和训练对于提高稳定性没有作用。(×)

48.一旦走神,能马上通过自主调节回到原来的活动说明注意转移的品质较好。(×)

49.如果没有了注意,人就不可能有效地适应环境,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失去了方向(√)

50.有意注意就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52.无意注意的引发与人自身的状态无关。(×)

53.刺激物与周围环境中其它事物的差异很容易引起有意注意。(×)

54.刺激物的强度变化和相对运动都易引起无意注意。(√)

55.与个人状态有关的刺激通常较易引起有意注意。(×)

56.老师提高噪门说话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有意注意。(×)

67.有意注意中强调必须主动地服从一定的活动任务。(√)

68.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69.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可以使人自由地选择、维持、转移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70.有意注意同无意注意一样,都是先天的,但在后天可以逐渐发展。(×)

71.注意品质与一个人的后天训练是有关的,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的先天素质。(×)

72.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相互转换的灵活性越高,说明注意的稳定性品质越差,注意转移品质越好。(×)

73.声音、节奏、色彩等感官刺激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可能维持注意。(√)

74.注意力越能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越能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75.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反映出他们的注意过度(×)。

76.注意品质的训练与培养必须以儿童的承受力为前提(√)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13. 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它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 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_____________应由测定它的_________来下定义。 15.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_______和________?(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________?(3)如何将_________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16. 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______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 _______到各个组别。 17. 小样本设计是___________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________或___________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 处理方式。 18. 实验效度是指_____________能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19. ____________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二、选择题 1.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2.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 匹配 (D)ABBA设计 3.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 (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 (C) 零结果 (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4.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人格与教育

第二章人格与教育 第一节人格及测量 一、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人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1)整体性 (2)稳定性 (3)独特性 (4)社会性 (二)与人格有关的两个概念 1、人格与气质 人格包含气质、性格等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中的气质(temperament)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动力特征。 希伯克拉底曾提出“四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液体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性: 多血质(sanguine temperament):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 胆汁质(choleric temperament):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黏液质(phlegmatic temperament):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较高。 抑郁质(melancholic temperament):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2、人格与性格 人格包含性格。性格(character)一词源于希腊语“Kharakter”,意为“印记”、“雕刻”或“雕成之物”。后来转意为“绘图”、“标志”和“特征”,意指有外界环境造成的、深层的人格结构。我国心理学家倾向于把性格(character)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分析其特征。主要包括:(1)性格的态度特征,如对待社会和集体和他人表现出热情、正直或冷漠、虚伪等特征,对待自己表现出自信、自爱、自尊或自负、自责等特征,对待学习、工作、劳动时表现出勤奋、认真或懒惰、马虎等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如目的性、主动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性格特征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环境。 二、人格测量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 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9、科学的原则:系统的经验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证为原则、俭省原则 8、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9、怎样理解观察法是听自然演讲实验法还是向自然发问?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保密原则。 1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12、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因素型、函数型)、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 13、怎么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14、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15、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16、对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2表示有两个自变量,每一个包含两个水平) 17、因变量要是客观的、量化的、有效的 18、实验心理学中的典型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人格心理学1-8章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3) 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4) 假设-检验方法 (4) 个案研究法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5)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5) 地形学模型(冰山模型)【The Topographic Model】P28 (5) 结构模型【The Structural Model】 (5) 力比多和塔那托斯【Libido and Thanatos】——人格动力 (5)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6)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P32(不考) (6) 获得无意识的内容【Getting at Unconscious Material】 (6) 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7) 梦的解读【Dream Interpretation】 (7) 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Neo- psychoanalysis). 8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P60 (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8) 荣格(分析心理学) (8)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9) 凯伦.霍尼(女性心理学) (10) 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11) 焦虑和应对策略 (11) 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12) 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Trait Approach】 (13) 特质流派P94 (13) 重要的特质理论家(奥尔波特、亨利.默里、卡特尔)P95 (13)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P99 (14) 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P104 (15)

第八章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15) A型人格 (15) 情绪 (16)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 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其实对我还是很陌生的,因为有点兴趣,然便选择了这门课。但是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一丁点知识,只是从一些杂志上面,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但是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也不会特意的去了解它。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了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神秘的感觉。总认为它很神奇而且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他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有应用性。心理学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不但不乏趣味,反而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的哲理的味道。视野也开阔了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 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 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4.实验法的局限性 1、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 2、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 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 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 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 :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 :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 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 :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 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 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 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 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 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 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 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 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三)晚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理论 A代表人物:多伊奇 B主要观点:a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之前都会得到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