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是怎样产生的

人的思维是怎样产生的
人的思维是怎样产生的

人的思维是怎样产生的(原创)

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但是计算机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计算机是根据二进制工作,它产生的所有二进制代码都由人来编写。实质上,计算机只是按人的意愿进行工作。因为它们不会产生自己的“二进制代码”,所以它们也就无法拥有自己的思维。

人与计算机区别最大的在于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能力。下面我想具体就这三点谈谈。因为人的大脑是迄今所知最复杂的结构之一,其工作原理和运转方式目前仍不为人知。我在此只是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

一、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说逻辑思维能力。何谓“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我认为,这和大脑的结构有关。因为大脑是由很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分工各有不同,大家可以去百度上查询。神经元有很多突起,互相进行信息传递(突触传递和缝隙传递)。计算机在工作时,是进行有序的信息处理和交换,电流的移动都是定向的,或是有序的。而我认为人脑中的神经传递和处理是无序的,可以说是较为混乱的。如果是完全混乱,那么这个人就是神经病(无鄙视意义),在这些较为混乱的神经运行中,有一些是有序的,这些有序的神经元运转应该就是我们正在思考的,正在使用的部分。一个小孩的神经元运转应该是最为混乱和无序的。有时候我们说“童言无忌”之类的话,就是说小孩的创造力很强,他们总有一些新奇古怪的想法,为成人所不及,而且小孩的语言能力一般也极佳,他们能用自己掌握的很有限的几个词组出很多经典的话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很就是因为小孩的神经元无序的信息传递组合的结果。

但神经元的信息组合结果很多,人是靠什么来进行筛选的呢?我认为,人脑中应该有一个处理机构,负责处理信息,如果与已有的逻辑信息不悖,那么将被系统认定为有效信息,反之,

则将其自动“删除”。而留下的“有效信息”将作为人的想法“浮现”在“脑海”中。接下来,大脑将结合情况(眼、耳等传递回来的信息)和记忆做出判断,决定是否将其说出或写出。

在人脑的运转中,记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没有记忆的人连白痴都不如(此处没有记忆指大脑内没有任何信息储备)。但事实是,人的DNA内储存了大量的已有信息,这些都是先祖经过一代代积累下来的。——DNA可以用于存储,这是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相同之处,这可能就是DNA记忆遗传的效果。人们根据记忆对事情和神经组织的“想法”进行判断。而记忆不仅来自DNA的遗传和变异,也有后天的积累,这可以称得上是“阅历”了吧!在生活中,小孩的行为一般比较率真,比较直接,因为他们没有多少后天的记忆积累,而一般老年人行为都比较谨慎,做事情要条理得多,这都是记忆支配的结果。后天的记忆一般也储存在DNA中,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的智商一代比一代高。而人的存储也不全在DNA上,可能通过一定的神经细胞的排列组合和传递进行存储,所以有时候人会“忘记”,就是因为这些排列组合过于随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废弃不用,可能这些组合会被“遗忘”或打乱,也可能脑细胞的死亡会导致遗忘。但如果这些排列组合非常“强”的时候,人们就会很难忘记,比如①每天都要复习的东西——吃饭、睡觉、等等;②肌肉传导的信息,因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信号是很强烈的,一般情况下神经细胞都不会将这种特定的排列打乱,这就是人们一旦学会骑自行车,就终生不会忘记的原因,当然要学会也是不容易的。③小时候的信息。因为小时候的“记忆”不多,神经元的排列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因此其组合也不容易“遗忘”。这也是老年人记得小时候的事,却忘记最近发生的事的原因④受到强烈刺激后的记忆。在受到强烈刺激后,自然大脑反应也极其强烈,这种记忆也不容易遗忘。另外,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不一定准确),人类记忆可能与一种叫作”蛋白桥“的结构有关系,在此不过多介绍了。

说完了记忆对支配神经组织信息的判断作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神经。神经在个体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一些定向移动的规律。一个神经细胞的群落在进行一些有固定的、有序的传递、组织,这就形成了所谓“知识已开”后的合理的逻辑思维。比如,刚出生的小孩就不知道“1+1=?”首先,他不知道其中各字符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其次,他不知道如何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计算。直至他经过学习,通过记忆,明白其中字符串的含义,能够进行正确的信息录入,其次,神经元需要进行有序的定向移动,以便处理这个问题,通过教授和训练,他的神经细胞通过刺激形成了有序排列、传递、组织的能力。这个过程应该说属于“机械学习”的过程,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什么道理,记下来“1+1=2”就对了。这样,在下一次他遇到同样的信息录入的时候,神经细胞就会固定的按某一“程序”进行传递,得出“2”这个结论。也可能有“形象记忆”的功劳,把问题形象化,即将逻辑讯号转化成图像讯号,也有助于处理问题。其实数学计算就是一个“编程”的过程,我们记下来十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再大的数可以将其简化成十以内运算,仍用神经细胞进行传导处理,可以解决更多问题。

从人的大脑结构来看,人的运算速度应该比计算机快很多,但为什么实际上并不是呢?我认为,这不是神经细胞传导的速率不够,而是录入机构、组织机构和筛选机构存在问题,因为神经细胞传递能力很强,要比电脑强得多,而人的眼睛等器官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向大脑内录入极为有限的信息,这就阻碍了接下来的处理。而电脑可以通过USB,网络宽带进行大容量的信息传递。接下来是组织和筛选机构,因为人的神经细胞传递组织是较为混乱的,很难将其有效组织起来,而且即使相应的神经细胞将其组织起来,也很难进行快速的筛选(因为要将结果与记忆相核对比较)。而一些特异人士(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能够进行快速的运算,不在计算机之下,我认为并不是这些人的运算速度比常人快,而是其大脑神经元的组

织能力和筛选能力较常人更为有效。

说完算术,再说说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学习政治、历史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那些意义、分析特别不好背诵?但到了后来,我想这些概念的学习就应该相对容易了,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记忆,我们的神经元细胞产生一系列的排列组合和传递的规律,在我们输入特定的讯息之后,这些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就会按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从而产生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分析”的成果。同样,人们背诵东西也是同样的原理。

二、创造能力

下面说创造能力。人为什么会创造?这也是人与计算机最大的区别之处。根据上文的分析,这个问题简单了很多。因为神经元的不定向、无规则移动。导致其产生大量的“信息”。比如,我们应该去浇花,但我们忘记了,有时会突然想起来,这便是大脑依照原来残存的一些与浇花有关的排列传递随机组合,凑巧组合出了有关此事的信息被提取出来,我们也就“突然想起来了”。当然,这种组合也可能是受到了环境的刺激,我们在存储某一个信息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其它信息。当我们需要进行创作的时候,就需要利用信息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操作。

当我们最开始学作文的时候,学的是“一句话作文”,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因为我们当时的总体把握能力不强,信息存储量太少,信息之间的联系仍不明确,还停留在一个简单层面上。因此无法对较长的文章进行总体把握和构思,容易“跑题”。后来,我们可以较长篇的创作,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写作时,通过一个中心思想,开始向各方面进行联系,这时由大脑神经细胞在相关信息(记忆)的刺激下进行较为无序(亦有有序成分)的排列组合传递,再由筛选器进行有效提取。将与中心有联系的信息进行提取,并进一步交由神经细胞根据已有的信息,并在此框架内进行自由组合排列。最后将信息组织为语言,汇总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