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运知识点

空运知识点
空运知识点

RCS 收运(货主或代理人)received from shipper/agent

RCT 转港到达

RCF 航班货物到达received at destination

BKD 货物订舱Shipment has been booked on a certain flight.

DEP 货物航班离港departure (able to use airline RFS flight shedule provided)

PRE 配上预制舱单

MAN 正式舱单

TRM 货物待转港

TFD 货物转港出Shipment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other airline or trucking company NFD 已发送提货通知

AWD 文件已送达(提单) documents given to consignee / agent

CCD 货物已通关

DLV 货物已提取deliver to consignee/agent

CRC 货物已报到海关

DDL 货物送达到收货人

ULD 货物已装箱出港

TGC 货物已提交海关/政府控制部门

DIS 货物出现差错discrepansy (ie. non-delivery , CCA, damaged ,missing)

OSI 备注信息remark

BOC Bills for collection 托收单据

THC Terminal Handling Charges 码头操作费

CLC CONTAINER LOADING CHARGE 装箱,板费

HDC Handling Charge 代理费

TMC:TERMINAL CHARGE 终点站费

TRC:TRANSIT CHARGE 转运费

TTC:TOTAL COLLECT 到付总额

OFT:Ocean Freight 海运费

DMF:DEST.MODIFIED FEE 更改目的港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 一.引言: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

民航概论总复习题 (说明:黑体字题目系分析题和简答题,其余为选择 题和填空题) 一、绪论部分 1、飞行器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3类:航空器,航天器,导弹和火箭 2、大气层如何分层,各有什么特点?适合飞机飞行的大 气层是哪层? 根据各层温度特征,分为五层

逃逸层 适合飞行的为平流层:温度基本不变;没有水蒸汽,几乎没有云雨等气象现象,对飞行有利,这层几乎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空气质量不多约总重的1/4不到。以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为主要依据,可将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而降低,空气对流明显,集中了全部大气质

量的约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16-18km ,中纬度地区平均 10-12km ,高纬度地区平均8-9km 。(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顶部到 50-55km ,随着高度增加,起初气温不变或者略有升高;到 20-30km 以上,气温升高很快,可到 270k-290k ;平流层内气流比较稳定,能见度好。( 3 )中间层, 50-55km 伸展到80-85km ,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顶部气温可低至 160k-190k 。( 4 )热层,从中间层延伸到 800km 高空,空气密度级小,声波已难以传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 )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飞机主要在对流层上部和同温层下部活动。 3、第一架飞机诞生的时间是哪一天,由谁制造的?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4、何谓国际标准大气? 因为大气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压强等)是随所在地理位置、季节和高度而变化的,为了在进行航空器设计、试验和分析时所用大气物理参数不因地而异,也为了能够比较飞机的飞行性能,所建立的统一标准。它也是由权威

201409学期考查课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201409学期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根据课程考核方式及辅导教师建议,以下37门考查课的期末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具体课程名称如下表。 201409学期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的考查课课程 以上课程小论文或大作业要求已于9月20日前在新平台上公布,请各学习中心通知学生按要求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登录平台后可在“书面作业”里查看小论文或大作业 详细要求; 2、提交的小论文或大作业由所属学习中心组织评阅,小论文或 大作业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期末卷面成绩。 即完成本次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将成为本学期期末考试最终成绩,无需再参加现场笔试考试。

登陆平台—点击课程学习查看相应考查课科目---(举例科目:航空航天概论)---点击书面作业 点击查看(书面作业要求) 请同学以word文档的形式根据要求完成小论文或大作业。

作业以word文档以学号姓名保存(如图) 发送至邮箱:2265171088@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99637.html, 截至日期2014.12.5 (过时将不予批改!) 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具体要求如下: 1.3DS MAX应用 题目:小论文 内容: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结合个人兴趣,确定创作内容,自拟题目,比如室内设计、游戏角色制作、影视 广告制作等。 论文要求如下: (1)独立完成,禁止大篇幅抄袭,不少于2000字; (2)论文围绕自己创作的作品展开,不能泛泛而谈; (3)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 (4)主题明确,交代清楚创作的源头、创作的灵感; (5)运用3ds max进行创作的过程要以截图的形式呈现,并予以 简单说明; (6)要包括设计心得体会,比如创作的过程、创作的经验和总结 等,重点强调创新之处; (7)包含参考文献(包括教材,参考书,网上下载的文章等)。 2.财务案例分析 题目:请分析阐述公司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内容:请分析阐述公司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字数2000字。 3.财务报表分析 题目: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论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内容:要求: 1.1500字以上,不超过3000字; 2.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营销简短个人工作总结

营销简短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助教工作总结 在担任《xxx》课程助教时,本人主要协助课程主讲老师进行作业批改、作业讲评和对学生进行答疑等,完成规定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每节课都能准时参加,圆满的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主要有以下: 一、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每节课都准时参加,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动态,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所学知识,认真搞懂每个知识点; 二、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上课下认真学习每个知识点,学生所问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很全面的回答; 三、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课,主要讲解作业及相关习题,讲解透彻,板书工整,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四、善于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 五、制作课件,完成老师规定的授课内容。 以上是我在这一学期担任助教时所做的一些工作,回首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每件事都能历历在目,每件事情都使我不断的成长。这一学期的助教工作,使我从一个平时上台说话脸红的学生成长为在讲台上从容镇定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经心的挑选布置作业以及课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一项光荣的职业,它是在一个平凡的

岗位上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使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伟大,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和不易。 在此期间,我也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以及为人 师表的高尚情操。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我 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明白了只 有师生之间相互的交流、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在与别人交流 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身很多的不足,自己存在了很多问题,有时遇事比较急躁,在教学工作中有时带有情绪化,导致有 的时候不能和学生很好的交流,不能舍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教学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我也感觉到自身的教学经验比较匮乏,教学方法 也需要改进。对学生 的某些专题知识讲的不够等等。对此我有深刻的认识,并下 决心改正这些缺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改正自己的不足。这门课程现在已经结束了,但是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回想起来,深有感触。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继 续不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助教机会,同时感谢课程主讲老师对我的帮助。 篇二:助教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助教工作也接近尾声。四个月的助教生活,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受益。在我学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论述超声速飞行特性(升阻力、翼型、激波/局部激波、热障等)。 超声速飞行,又叫“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以马赫数1.2以上速度的飞行。 超音速飞行的特点是:1.气动中心后移,纵向静稳定性增大;2.飞机阻尼随马赫数增大而减小。二者都导致飞机扰动衰减缓慢,操纵性变坏,高空中尤甚。这要求航空器的机翼后掠,面积减小,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加大控制面(特别是垂尾)面积。由于操纵性能变坏,抗干扰及恢复能力变差,因而在超音速飞行时要求驾驶员动作应柔和,杆、舵要协调。由于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效率降低,铰链力矩剧增,且变化规律复杂,需用全动水平尾翼和不可逆助力器。尾翼效率的降低使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都随马赫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高空飞行,航向稳定性更差,故需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或采用自动化装置或限制飞行马赫数。因高空空气稀薄,大气温度低,使飞行速度范围小,加速慢和爬升率降低。当高度剧变时,高度表和速度表指示将产生较大的延迟误差,真速和表速指示值差别加大。 超声速飞行会造成类似爆炸声的声响噪声,称为声爆,过高的温度会使飞行器的表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大为下降,气体外形产生变化,将造成飞行器表面结构失效甚至破坏,这就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的“热障”效应。当飞行速度很大(马赫数超过2.5)时,由于气体分子的摩擦,造成气动加热,使机体表面温度升高,现在通用的铝合金材料不能承受,马赫数超过2.5的航空器要使用钛合金或其他耐热合金结构材料。 图1 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图2超声速飞行产生的音爆现象 图3 飞机的热障 超声速飞行的升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在小的正迎角下,离翼型前缘较远的远前方,故可保持平直流动。当空气接近翼型前缘时,气流开始折转,一部分流过翼型上表面;另一部分机翼下表面通过,并经过相同的均匀流动状态。在气流被翼型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时,上表面整体看流速增大而压强减小。下表面气流压强比远前方来流的要大。上、下翼面存在一个压强差,就构成了翼型的升力。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有:(一)飞行速度:飞行速度越大,空气动力(升力、阻力)越大。实验证明: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四倍;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九倍。即升力、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二)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大,空气动力大,升力和阻力自然也大。因为空气密度增大,则当空气流过机翼,速度发生变化时,动压变化也大,作用在机翼上表面的吸力和下表面的正压力也都增大。所以,机翼的升力和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实,空气密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升力和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例。显然,由于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升力和阻力

航空航天知识

航空航天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957年10月4日 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 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 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 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 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

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 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 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国家精品课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贾玉红 一、课程的历史沿革和特色 《航空航天概论》是我校针对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工程概论性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全校的重要特色基础课一直都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自1952年建校以来,《航空航天概论》(以下简称《航概》)就被列为全校的选修课。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该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使本课程成为全校重点建设的基础课程。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1997年学校又把本课作为全校所有理工类、文史类和法律类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使之成为一门具有浓郁航空航天特色的重要课程。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尖端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因此,《航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航空、航天科技和世界先进技术的第一窗口,是培养学生爱航空、学航空、投身于航空事业的重要入门课程,也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航空航天工程意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航概》课不仅对航空类专业的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非航空类专业和其它各类高校的学生来讲,也是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专业面,开拓视野,扩大知识口径,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先进的航空航天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达到融会贯

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种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各系资源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二、课程教材建设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自52年建校以来,教材内容几经改革,由最初的讲义,到史超礼编的《航空概论》和过崇伟等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都凝聚了很多教师的心血,课程内容浓缩了航空航天技术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996年学校组织了一批以何庆芝教授为组长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编写了《航空航天概论》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材发行量在20000册以上,已成为航空院校和相关院校的首选教材。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特点,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从2002年起,课程组又组织新版教材的编写。新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谢础主编)即将出版,并作为国防“十五”重点教材向全国推行。新编教材在吸收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突出了航空航天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 《航概》的特点是图片多,信息量大,涉及内容广,如果采用传统的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 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 发展史 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 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 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 A. 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 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原理:靠 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 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 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 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 A. 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 B. 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7.什么是空天飞机,其主要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空天飞机即航空航天飞机,指以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组合推进系统作为动力装置、能够像飞机在跑道上起降、在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又能单级入轨运行的可载人飞行器。 主要的技术在于a动力装置,既不同于飞机又不同于火箭,是一种混合配置的动力装置,安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b.计算空气动力学分析,由于其速度变化幅度大、飞行高度变化广、飞行环境不同;c.发动机和机身一体化设计,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阻力剧增,外形需要高度流线化;d.防热结构和材料,空天飞机需多次进出大气层,有很强的气动加热,所以防热系统既要保持良好的气动外形,又要能长期重复使用且便于维护。

同济大学选修课

同济大学选修课

同济大学选修课 A B 比较政治制度 赵萍丽,有时点名,课上随便玩,最后一节课一定要去,推荐。 C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一学期点了4次名 基本5次点一次 期末交论文 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导论,蒋晓伟考试开卷,期末拷完他的PPT,打印,题目全是上面能找到答案的。然后点名嘛就是名单确定大概3周后后几乎都点名的,不过有那么几次是点了开头几个就不点了,至于成绩还不知道。 D 当代大众文化 黄路璐

老师很有气质的 点名也不多 可带本书自习 电影经典 陈南 我被点到3次没去,结果给我良(MS除了特别好的其他都是良)。讲得还行 电影经典 应宇力……女生可以去 MS只给女生优 但是你让她不爽的话就杯具了 很KB的一个女性主义者,,讲话很刻板 不定时点名 男生基本没希望的 再好也就及格 当代大众文化-黄陆璐 主要讲传媒什么的。一共点过3次名。期末是分组选题写论文,不过这学期好像变成一人一篇论文了。我上学期是优

电脑图像创制技艺:讲什么不知道 因为我没上过几次课 点名是到最后交一张纸条上去 纸条上写学号姓名 让同学帮忙就好了 最后考试是给一个PS的作业PS 我们是PS的火焰字 这个东西请一个会PS的同学帮下忙就可以了 因为是自己回去做然后交给他 还有一套题……但是网上能搜到答案 还不错 雕塑 每次去那里完成作业 一学期做四个雕塑作业 有时间的话满放松蛮有意思的 德国概况 相当的松…… 唯一的一次变相点名还是在代课老师上课的情况下,同学上课时也比较踊跃,每节课都有人来介绍德国的一个方面,考试可带电脑,给分未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经常用一些很幼稚的手法点名。。写个小东西什么的 可以组队去 有人帮你写就OK 偶尔出差让一个女的过来 MS 非常二 做游戏什么的 最后交一个很EASY的SWOT分析 还会有个很简单的小考试 基本没去 混了个良 当代中日关系 陆伟 讲的很精彩 很好过 但是会固定座位 基本不点名 不清楚他是不是会看少不少人

航空航天知识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1年9月29号天宫一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 技术重点:航天器交会对接 结构: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发射项目:发射后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发出第一张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 「知识点链接」 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 第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 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 二、中国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三、酒泉被选为卫星发射中心的条件: 1、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2、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3、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中国的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的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分 篇一:题目23e5abeb6294dd88d0d26b33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20XX年秋季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到作业三答案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V1.中国正在建设的卫星发射基地是()。A.酒泉b.太原c.文昌D.西昌满分:4分 2.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A.地球b.火星c.水星D.土星 满分:4分

大学助教工作总结

大学助教工作总结 篇一:高校助教工作学期总结 助教工作学期总结 课程:航空航天概论 助教:XX 指导教师:XX 任课时间:201X年9月至201X年12月任课地点:教学楼XXX 任课学时:32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助教工作也接近尾声。四个月的助教生活,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受益。在我学院以及各位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的助教工作开展得很成功。回顾过去工作的点点滴滴,感受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感谢学院的重视,和院领导、教务科老师的支持 从助教工作伊始,我学院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和蔼可亲的待人风格还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论是工作中给予我的指导还是平常中的关怀。X书记对我助教工作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教务科XX老师提供了大力的支持,都让我很感动和深深敬仰,敬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刻的思想。在学院的支持下,才使得我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感谢指导老师的帮助

由于该门课是我以前并没有学过的课程,在内容上我难免生疏。在此我特别感谢指导老师XX的帮助。他不仅在助教工作上给予我支持和引导,在该门课的学业内容上也教导我很多。《航空航天概论》,可以说每一位涉及此领域的工作者,都要学习该课内容。而借由这次助教机会,我不仅补充了这方面的知识,还见识了X老师的授课魅力:常常在下课的时候,学生因为精彩的讲授而热烈鼓掌表示感谢。 三、关于学生的总体表现 该门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总体表现不错。每节课到课率几乎为100%。由于授课教室为小教室,刚好40人,每堂课教室几乎都是满员。大部分学生课上表现活跃,对课业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缺点是由于上课时间是早上第一、二节课,常有少数几人在打瞌睡。 以上是我担任助教开展工作的简要总结,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助教签字:时间: 篇二:优秀研究生助教工作总结 优秀研究生助教工作总结 姓名:段文健 学号: XX0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1、什么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2、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3、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4、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5、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6、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7、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8、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9、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 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10、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11、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12、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13、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14、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15、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16、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17、展弦比——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展衔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18、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19、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20、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21、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22、机翼迎角——翼弦与机翼迎面流来的气流之间的夹角。 23、翼载荷——单位升力面积所承受的飞行重量。 24、总升力面积——是模型飞机处于水平飞行状态时,机翼的总升力面积以及水平和倾斜安放的尾翼面积,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之和。 25、模型飞机用的翼型有:薄板型、对称型、平凸型、双凸型、凹凸型、弓型、S型。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 课堂笔记(1)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课堂笔记(1) 一、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了解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航空器、航天器的分类,航空器、航天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事件,航空发动机及火箭发动机原理,飞行器升空原理、复合材料和飞机的仪表等内容。 二、知识点整理 (一)气球飞艇 1、载人气球的诞生 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热气球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于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欧洲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气球也会用来作庆祝大日子来临时的点缀。很多地方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各种气球。在一些开幕的仪式中,人们会刺破气球,象征着那开幕的重要时刻,也能凝聚气氛。 2.发展历程 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这个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飘然飞行了1.5英里。乘坐蒙戈菲尔兄弟制造的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丑小鸭。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热气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正日趋普及,它曾创造了上升34668米高度的记录。1978年8月11日至17日,“双鹰Ⅲ号”成功飞越了大西洋,1981年“双鹰Ⅴ号”又成功跨越太平洋。现在全世界有20000多个的热气球在飞行。我国目前已有100多个球,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国际热气球邀请赛、泰山国际热气球邀请赛等大型比赛活动、99'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 ——论SR-71黑鸟的性能与结构特点 ——SR-71

作为一个文科生,其实我真的对航空航天知识了解甚少,但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也总算是小有收获。在课堂中出现过的诸多飞行器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SR-71黑鸟了。 SR-71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动机涡轮喷气式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其基本参数如下:机员:1名或2名 机长:32.74米 机高:5.64 米 翼展:16.94米 翼面积:170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77.11吨 最大飞行速度:3.2倍音速 侦察高度:24000米 作战半径:1930千米 1964年7月25日,约翰逊发表讲话,透露了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研制第二种速度3倍音速的军用飞机,编号为SR—7l,是一种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先进远程战略侦察机。 SR-71型总计制造了32架。1962年6月,美国空军对R/RS-71进行了模型审查,同年12月6日签订了制造6架试验机的合同,最后把侦察攻击型RS-71改为战略侦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练型SR-71B制造了2架。此外,还用YF-12A的l号机和地面试验机的部件改装了一架SR-71C。它的改型也有三种:A型,战略侦察型,共生产25架;B型,教练型,共生产2架;C型,由A 型改装的教练型。 由于我对SR-71的了解极少,无法对它进行极为详细的描写,所以我只选择了几个简单的方面作为我的结课论文的内容。 机身: SR-71侦察机结构图

SR-71的机身大部份都是钛,为了降低成本,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是可在较低温度软化而较易加工的钛合金,完成的飞机会涂上一种趋近黑色的暗蓝色,以加强热辐射冷却与高空的伪装效果,因此当它翱翔于天际时,我们便仿佛看到了一只真正的黑色巨鸟。 飞机的主翼内侧蒙皮的主要部份其实是皱纹状的。热膨胀会使平滑的蒙皮撕裂或卷曲,而将蒙皮做出皱折让它能向垂直方向伸展,避免应力过强,同时也增强纵向强度。 此外,SR-71在机身中心附近那里的蒙皮薄而易破,很大一块区域的下方都没有结构梁提供额外支撑,因此部分飞机上在那里贴有红色的警示条,以防止维修人员不慎破坏蒙皮, 电脑: 飞机研究中,计划早期的类比式进气电脑并不总是能跟得上立即的飞行变化,若内压力过高,且进气锥处在不正确的位置,激波会突然在进气口前中断,从而使得使进入压气机的气流立即停止,推力下降且排气温度开始上升。由于突然失去一半动力造成两边推力大幅度的不对称,进气未启动会造成向一边的狂暴的偏航,结果是立即地反向偏航,常常也发出巨大的爆声。飞行员与侦察系统官偶尔会经历到他们的压力服头盔撞上座舱罩,直到未启动平息下来的状况。 因此后来黑鸟换上了新的数码进气电脑,洛克希德的工程师们发展的引擎进气控制软件,能重新捕获漏失的激波,在飞行员感觉到未启动的发生之前就重新点燃引擎。SR-71的机工们精确地调整了数以百计的前部空气旁通门,这对控制激波、防止未启动与增强性能有一定的帮助。 两侧脊线: 原先的黑鸟其实并没有两侧脊线,看起来就像个放大版的F-104,但雷达工程师说服了空气动力学专家,增加了一些风洞测试。 他们发现两侧脊线可以产生强力的涡流,在接近机身前段会产生大幅度的额外升力,于是就可以减少三角翼的装置角,以获得较高的安定性与较低的高速阻力,还能增加载油量以获得更远的航程。由于强力涡流在高迎角时可延缓失速,落地速度也可以减低,还可进行高G回转直到引擎熄火。这样的设计至今仍出现在许多最新型的隐形无人机上,让这些飞机允许无尾翼设计而兼具安定性与隐

最新航空航天知识点

2011年9月29号天宫一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 技术重点:航天器交会对接 结构: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发射项目:发射后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发出第一张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 「知识点链接」 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 第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 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 二、中国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三、酒泉被选为卫星发射中心的条件: 1、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2、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3、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5、可以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福建闽西,距离数千公里,并已基本形成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航空航天概论

武汉大学《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期末作业 题目:1+1>2——GPS与GIS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孙涛 学号:2013301130082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关键词:航空航天 GPS GIS(地理信息系统) 前段时间,航空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载有二百多人的马航客机MH370在飞往北京的途中诡异失联。随后相关各国立即展开了全方位的搜索行动。在这场牵动亿万人民的心的搜救行动中,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GIS技术可以通过卫 星定位、卫星遥感、航空测量等技术采集数据并加以处理分析, 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航空航天上的进步导致了GIS的新生,而GIS的发展又推动了航空航天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为GIS提供 了手段,而GIS又反过来作用在航空航天上,使这个产业向着更 智能的方向发展。其实,GIS和航天航空领域一直以来联系相当 密切。这一点从它们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来。 其实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向往着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千百年来世界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关于飞行的神话故事,嫦娥 奔月,腾云驾雾,这些都表达了人类对于天空的向往。但是直到 十八世纪可载人的热气球的发明,才拉开了人类探索天空的序幕。在此之后,人们又改进设计出了可操控的飞艇。在经过无数科学

家和工程师的探索和牺牲之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成 功驾驶自己设计的飞机飞行了两百多米,从此把人类带入了飞行 世纪。这是人类的第一架重于空气的可持续滞空的有动力飞行器。在此之后,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工业水平的发展,航空技术有 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大的促进了相关 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航空器的用途,用来执行地面攻击、 侦查、轰炸等军事任务的飞机被设计出来。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开发出来。同时,民用航空领域也在快 速发展,更大更可靠的飞机被设计出来并投入运营。在二战期间 许多大城市修建了机场,二战结束后大量的军用飞机被改装成民 用飞机,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民航业的发展。战后随着两极化世 界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的开始,美国和苏联在航天航空技术上 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双方对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争 霸的四十余年也是航空航天领域硕果频出的时期,在这期间:人 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第一艘航天飞 机投入使用,第一座空间站建成,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行走和登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