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调查方法》-陈洋庚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陈洋庚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陈洋庚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硕士课程论文

题目:农村社会调查的问题及方法

学院:人文学院

姓名:胡元盛

学号: 1212014146 专业: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年级: 2014级

指导教师:陈洋庚职称:副教授

二0一五年十二月

农村社会调查的问题及方法

摘要:农村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三农问题”主要使用的方法。能否在相关研究中掌握科学适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是否能顺利推进、“三农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关键词:农村社会调查;方法与技巧;成功要素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就是在农村社会领域方面运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吸取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农村社会调查实践,收集与调查主体相关的资料数据,从而逐步总结出来的一套认识和研究农村社会的方法体系。

1当前农村社会调查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调查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社会调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过去的一些农村社会调查方法与技巧在当今社会已不再适用,这是造成目前农村社会调查中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目前农村社会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对调查对象缺乏必要的了解

农村社会调查繁琐和复杂,因此在进行调查前就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了解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选定符合调查目的的对象。但是目前一些调查人员在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仍不充分,对调查对象缺乏必要的了解。充分了解调查对象,做好调查准备工作是确保实施正式调查的基础。如在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情况调查之前,就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同行以往的研究资料和统计数据等,并且充分了解调查地区的人口基数、土地份额、地理位置、生产结构、风俗习惯和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为以后的调查工作打下基础。

1.2调查方法单一化,未从多角度展开调查

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主题,调查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在农村社会调查中仍存在调查人员采用单一化的调查方法,未从多角度展开调查的问题。因此在农村社会调查中,调查人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一化的调查方法,而是采用多样化的调查方法,这样有利于获得丰富的资料信息。另外调查人员要从多角度展开农村社会调查,不仅要调查访问村干部的想法,而且更需要倾听村民

的意见,调查报告中要反馈他们的心声。

1.2未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与被调查者之间产生隔阂

历史唯物主义把群众当作推动社会改革的主要力量,调查群众的过程实际是就是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农村社会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应该是学生与老师或者是朋友的关系。

但是目前在农村社会调查中,仍然存在一些调查人员没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在调查村民时没有抛掉自己专家的头衔,深入被调查的村民的生活中,这就造成了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隔阂。而村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受到封建思想以及对外来者的抵触心理,本来就不愿意接受调查,如果被调查者再与之产生隔阂,就更加不利于调查工作的开展。反之,如果调查人员在农村社会调查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以被调查者为良师益友,就可以缓和访问气氛,激发被调查者的兴趣,使他们说实话,从而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

2 农村社会调查遵循的原则

农村社会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调查人员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就应该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上调查中一些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农村社会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2.1 分步性和动态性原则

农村社会调查相比城市社会调查来说,具有其特殊的季节性特征。如果调查人员选择农忙季节进行调查,这个时候村民都忙着下地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显然没有时间填写调查问卷或者接受访问,参加座谈会等,因此,在农村社会调查中就应该要坚持分步性原则。分步性原则在农村社会调查中主要表现为:调查人员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首先是调查人员做好调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充分了解调查对象;其次是调查人员结合调查课题的内容和需要的调查时间,规划好整个调查方案,然后结合农村的季节性特征,把调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最后调查人员应该尽量把重点调查,一些访谈开会等活动放在农闲时期,这样更有利于取得理想的调查结果。

另外,在农村社会调查中还应该坚持动态性原则。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样,在进行农村社会调查时,我们不但要看到事物现在的状态特点,还要看到事物发展

的全过程,既要看到其过去,又要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变化。

2.2 典型性和多样化原则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域广阔,区域间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区域个体性差异较大,情况比较复杂,因此调查人员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要坚持典型性的原则,选取最适合,最具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就是指在农村社会调查中要坚持调查方法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最适合的调查方法,而不是对所有的调查对象都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如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也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相对突出,因此,调查东部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比较合适。而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其农业发展起步较晚,有些地区的社会结构单一,社会分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对其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运用“解剖麻雀”的分析方法,比较容易获得有效的调查结果。

2.3 求实性和群众性原则

在农村社会调查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求实性原则。因为调查人员进行农村社会调查的唯一目的就是了解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党和政府制订正确的有关农村发展的政策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造福于广大人民。然后在实际的调查中,调查人员要坚持求实性的调查原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调查的内容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时,被调查者不愿意公开这些内情和真相,调查人员就会受到抵制和阻拦,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调查人员要在调查前做好详细的方案计划,在调查过程中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去深入了解调查对象的本质,对搜集到的调查资料要从多方面进行审核检验,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在调查的全过程中都牢牢坚持求实性的原则。

另外,调查人员还要坚持群众观的原则,视被调查者为自己的老师或者朋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深入广大村民的生活中,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来设计问卷。调查人员在发放问卷和采访村民时,应该做到称呼得体,语气温和,态度谦逊,从而使被调查的村民放下防备,拉近与被调查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

3小结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要了解中国的社会国

情就必须充分了解中国的农村社会情况。从整体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建设依然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对象性层面考虑,而要进一步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反映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和农村社会建设与生活的主体——农民的真实愿景,这仍然是当下社会调查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农村社会调查是帮助我们认识农村现状、分析农村问题的机会。回顾农村社会调查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早期的农村社会调查主要是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在传教士或者中国教会外籍教师的带领下开始的。到了20 世纪20~30 年代,中国学术界率先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这一期间涌现出像陈翰笙、薛暮桥等大批“中国农村派”的代表,他们总结了丰富的农村社会调查的方法,为后人进行农村社会调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农村社会调查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倡导和继承的优秀传统和良好作风。20世纪上半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87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调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各种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1985年成立了农村发展研究所,1988年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农村发展学院。除此之外,各种专业性的民营调研机构也不断涌现,对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农村社会调查正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

在农村社会调查中,掌握调查的方法与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作为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需要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技巧才能保证调查的顺利实施。这些调查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有利于确保农村社会调查的顺利实施。

由于农村社会调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过去的一些农村社会调查方法与技巧在当今社会已不再适用,这就需要从事农村社会调查的研究学者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现和创造出新的更加适用的调查方法与技巧。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工作者应当自觉融入当下中国农村建设的整体化进程乃至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架构中,以整体性思维去探索中国农村社会调查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由于笔者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也只是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简要谈了几点关于调查方法与技巧的建议与看法,农村社会调查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钟涨宝.农村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克云.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4]和珊珊,罗玉洁.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的技巧[J].经营管理者,2009(11).

[5]宗义湘,王余丁,孙玉存.农村社会调查的操作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

[6]张祝平.《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与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4(3).

[7]赵金朋.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