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学案导学”是落实新课程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以学案为平台,以教师导学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尝试把“学案导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案导学”的概念与达成目标

“学案导学”课堂是师生共同以学案学习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体验、经历为核心),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写的学习方案。

“学案导学”的达成目标包括: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学习

活动的机会(平台),通过自主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主体性,达到学生“会学”的目标,落实新课程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续。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笔者所在学校教师们的理解是: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者,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意见,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合作交流(对学)的基础:由于学生经验背

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他们可以在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形成更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目标导学法小学目标导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其核心是目标导学,以学定教,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基本范型。

“学案导学”的推进策略

课堂破局的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弱对教师教学的依赖,进而打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与抑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式和死记硬背。只有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实践和体验,他们的学习过程才会更为鲜活、灵动。只有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学”,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明确有效。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一旦失去了灵魂,课堂教学何谈效率,效果又从何而谈呢?

行动从理念转变开始一是“师资理念现状”。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39.6岁,青年教师和男教师严重

不足,经深入常态课堂与调查得出,观念新的教师有15名,占20%;观念较新的教师32名,占45%;观念滞后的教师25名,占35%。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开展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目的培训;深入教学一线把脉会诊,促进教师课堂行为改变;搭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多种评比平台;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主题研讨会,为教师们搭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平台;丰富家校教育内涵,搭建家庭、学校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平台。二是“学困生困在哪里”。通过家长问卷、学生座谈、任课教师交流研讨。从内外因因素,将学困生划分为:不想学的占33.84%,不会学的占62.30%,学不会的占3.86%。由此可以得出,所谓的学困生并非困于智力因素,更多的是因为教师没有授之以“渔”(方法)、授之以“欲”(兴趣)、授之以“遇”(平台)。

行动从改变学习方式入手一是学习方法与成效对比分析,见下表。二是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整体呈现:导思后,在一定时间内以学生自主完成全部学案学习目标为主线,以学生“对学”完善学案为内化过程,以检测达标为主要反馈评价手段,建构“会学”体系。主要针对“因果型学案”“迁移型学案”。主要有“先导后学”“先学后导”两种策略。主要针对“概念型学案”“多向型学案”。

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始语文学科积极推行“大语文”教学策略,每天安排15分钟以上的晨诵和一节阅读课,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澄迈三中钟伟萍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习,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

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习其用法,对练习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习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习,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习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ⅩⅩ年ⅩⅩ月 份开始全面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一年多来,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在全校乃至全市得到广 泛的好评。 我校精心设计了导学案模板,一堂课分成“制定学习目标,预习环节,创设情境,活动方案,课堂检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几个环节。这种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生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体 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 试行之初,我们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这种模式 的优势: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习的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多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多了,课堂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深刻的含义。 一、困惑 不敢妄自评价导学案的新教学模式,只是感到语文课中使用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困惑。

1、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 4、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又如何给学生个别独立思考的空间? 5、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6、如何避免两极分化? 又如何“两头兼顾”? 7、组间的竞争如何体现,小组间的评价又如何展现? 8、导学案的教学是否都为单一、固定“预习、反馈、展示、训练”的教学模式。 9、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预习课、展示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 10、导学案如何体现学法的指导,方法的总结又如何体现一定的高度? 11、不同水平的班级,上课时又如何对同一份导学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12、如何协同好主备人和同备课组里的关系,如何在汇集集体智慧编写导学案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班的特色导学案? 13、导学案的检查工作如何开展?教师如何批改导学案? 14、导学案的批阅又如何做到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导学案实施方案

尹村镇中心学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改实行以后,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决策,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中,我校和许多学校一样,把提升课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一言堂和拼时间、死读书”上,尽管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极点,也在特定时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轻视主体违背规律的课堂终究是效率低下的课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清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在参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学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编写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

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 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 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 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 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 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 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 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本校推行了导学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了解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使用后的教学效果,使导学案在教学取得更广泛的应用,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靖边四中九年级全体学生及任课教师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问卷调查在九年级进行,共发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达到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三次,学生座谈会十五次,个案调查三十次。这些座谈会和个案调查,不仅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更为导学案推行积累和总结了经验。 四、调查时间: 2012.10.8-----2012.11.20 五、调查结果: 调查教师情况: 1.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 2.《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导学案正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它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展示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整个学习过程,是一

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用一系列利用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导学案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可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发放。在上课前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4、使用导学案教学后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抽批学生的导学案,学生自学情况了解更详细了,课前准备更充分了,更加明确课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增强,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变化:发言的多了,小组讨论实了,展示的方法丰富了,后进生也能有表现了,优秀生更突出了,学生的兴奋点多了;老师不再独占课堂,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堂检测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课后学生主动讨论问题的、问问题的多了。老师课下讨论课堂成败的多了。 5、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不仅较好地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并在自己学习中得到有效落实。而且注重了知识点的能力价值。每个知识点的内涵,每个知识点的分析整合过程,都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导学案设计中强化了问题设计,思路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足够思维量,强化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6、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较好地体现了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从问卷中也可看出,老师们都很想了解导学案教学,但是仍存在着部分老师对导学案教学了解不深、不透,甚至误解或理解偏差,以及实践中的困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4.14取胜的最佳策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14、取胜的最佳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拿棋子的实例明白取胜的策略,并能正确运用。 2、在游戏中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探究取胜的策略,并能完整地叙述策略,分析和确定数数方案。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取胜策略中关键的两个要素:先拿走余数个(没有余数不拿);确认每个回合保证取的棋子之和。 教学难点:领会每个回合能保证取的棋子之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同学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吧,田忌是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赢得了比赛?在对抗的游戏中,人人都想取胜,如果你能利用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正确、合理地选择作战策略,那么你就能在一些双人对弈的游戏中,做一名常胜将军。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例1:有30根火柴,甲、乙两人玩轮流取火柴的游戏,规定每人每次可取出不超过3根的火柴,但不可不取,谁最后把火柴取玩,谁就获胜,问如何能确保获胜? 师:“每次可取出不超过3根火柴”是什么意思? 生:可以取1根或者2根或者3根火柴。 师:怎样才能获胜? 生:取到最后一根火柴就能获胜。 师:怎样才能取到最后一根火柴? 生:如果剩下1-3根火柴,先拿的可以一次性拿完取胜;如果剩下4根火柴,先拿的不能一次性拿完,后拿者取胜。

师:也就是说甲在某一时刻留下4根火柴,不管乙怎么取,甲接下去和乙取的根数和为4,甲必胜。 生:甲要留下4根火柴取胜,则甲要取走第26根火柴,以此类推,甲要取走第22根、第18根、第14根、第10根、第6根、第2根。 师:我们可以这样列式:30÷4=7(组)……2(根)。 生:甲必须在第一次取走多余的2根,接下来甲每个回合和乙取的根数和为4,他就必胜。 小结:我们可以把题中的关键数称为获胜的“制胜点”。要获胜关键是占领“制胜点”。用什么方法占领每次的“制胜点”? 两人一轮取数的和=允许取的最小值+最大值 和÷(较小数+较大数)=商……余数 余数就是第一个“制胜点”;如果没有余数,除数就是第一个“制胜点”。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的拓展) 例2:196个空格排成一排,第一格中放有一枚棋子,现有两人做游戏,轮流移动棋子,每人每次可前移1格、2格、3格或4格。谁先移到最后一格,谁为胜者。问怎样的移法才能确保获胜? 师:两人总共要移多少格? 生:196格。 生:不对,195格。 师:到底是多少格呢? 生:第一格已经有棋子了,所以是195格。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对。运用倒推法分析,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制胜点:195 ÷(1+4)=39(组)。 师:这说明了什么?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主要在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

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4)情感----潜移化 三、导学案的使用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导学案的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稳步推进,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新颖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然而,毕竟它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如何继续完善与优化,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教学效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课前认真制订导学案,力求编写科学化 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学重点,凸显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在编写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案设计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导学性原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确立教学内容,更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参与到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去,从而理解掌握学习

方法,让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转变。 3、层次性原则。在学案设计上,应将教材上的知识问题化,并将问题层次化。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就像登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在编写导学案时,可倡导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做到相互合作, 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课堂上变教学为导学,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着力打造科学、和谐、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总结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预习检测。预习检测的题目内容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答案比较客观,题量少而精,可以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旧知也可引入新知。预习检测既是检测的一种手段,又是课堂与课堂之间的桥梁。 2、自读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基于此,可以这样说,任何对文本感知的草率和肤浅均会导致学习全过程的低效。 3、合作讨论。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间交流自读课文后的体验、感悟,并交流对导学案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在“小组”这个小集体中都有展示的

学案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模式 教学园地 09-28 0939 学案教学模式【引用】 基于学案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案的编制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预习—讨论—检测—点拨—再检测—总结—课外作业”的七段式教学模 式。 (1)发放学案,依案自学 教师在授课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本,对课本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看学案,了解学习本课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最后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能有效实现过程中的“主体先行”。 《大学》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案学习中的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到达“愤、悱”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并且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听课的时候,就有了针对性,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学生在预习自学中一定会产生困惑和疑难,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就会产生讨论交流解疑的欲望,于是进入第二个环节。 (2)讨论交流,初步解疑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总结讲话稿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总结 讲话稿 我校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两年多来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永威模式,活用宜川教法,立足我校实际而总结和提炼出的一种课改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现状,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的基本理念。 梁艳茹、党娜、周睿怡、杨黎明、刘巧侠5位老师分学科进行了三段六步模式观摩课,总体感觉如下:①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研教改,乐于探索,敢为人先,对我校的课堂模式理解透彻,代表了本教研组学习运用落实模式的最高水平,基本上能按照模式上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养成。②能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学案,点拔解难,交流引导,教学思路清晰。③观摩课的学案均质高实用,表现在:学习目标定位恰当,切实可行,重难点把握准确,题型选取典型,容量适当,内容丰富,体现了备课、教研组群体的教研智慧。④依标教学,教学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教学过程扎实有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教学效果明显。⑤制作精美,课前准备工作充分,使得有限的课堂容量增大,给学生带来的是精彩,师生拉近的是距离,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中学到了更多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当然,这是一次模式观摩,我们主要是从课堂的模式上给予了总体评价。如果从教学的方法上,重、难点的处理上,课堂教学的技能上,教材的整合上以及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上等各个方面,5位老师各有千秋,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密不可分。作为青年教师,能踊跃参与这样大型的教学活动,相信他们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他们对“三段六步”模式的成功示范,一定会带动更多的同志关注这种模式,灵活运用模式,以达到高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即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拔,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乐学善思的优秀品质。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引导、调控“双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行为,生动、自然地形成课堂流程,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 “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其主要教学策略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其要领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教师通过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给足机会,留足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学习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 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该模式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编导”、“引导”和“指导”上,要致力于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办法。“导学案”也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安排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讲解与传授,而是学习过程的编排,解决问题与方法的示范。以及思维的点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其次,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本。导学案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蓝本,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拓展时空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60-70%的问题,而老师讲授的时间则相应缩短。学生由过去等待教师讲解,依靠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