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在工程造价中的对比

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在工程造价中的对比
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在工程造价中的对比

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在工程造价中的对比

李丹莹

金华正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摘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程材料价格走势,本文介绍并比较了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并应用在了圆钢综合、螺纹钢综合及水泥价格的模拟和预测上,结果证明圆钢综合价格模拟仅能采取残差方法一,而残差方法二可以大大提升螺纹钢综合和水泥价格模拟精度。

关键词:工程造价;灰色预测;GM(1,1)模型;残差修正

一、概述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将主要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应用在了工程造价领域[1-3],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灰色残差修正模型是在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对其模拟值的残差再进行GM(1,1)建模,并将其叠加到原模型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精度更高的模型。尤其对于摆动或震荡的数据序列,残差修正模型的模拟精度明显优于GM(1,1)模型。

在工程造价预测领域,材料价格走势的预测是一大研究方向。由于某些工程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而影响工程材料价格波动的因素又较复杂,经典灰色GM(1,1)模型的模拟精度常常无法达到要求,故本文引入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在给出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取得的工程材料历史价格数据,具体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建模的优劣和适用性。

二、灰色模型的建立

(一)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

设有变量X (0)={X (0)(k), k=1,2,…,n}={X (0)(1), X (0)(2), …, X (0)(n)}为某一预测对象的非负单调原始数据序列。

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首先对X (0)进行一次累加(1-AGO, A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生成一次累加序列:

X (1)={X (1)(k ), k =1,2,…,n}={X (1)(1), X (1)(2), …, X (1)(n)}

其中 X (1)(k +1)=X (1)(k )+ X (0)(k +1) (1) 对X (1)可建立下述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dt

dX )

1(十)1(aX =u (2) 即GM(1,1)模型。

上述白化微分方程的解为 X

?(1)(k +1)=(X (0)(1)-a u )ak e +a

u (3) 式中:k 为时间序列。

记参数序列为a

?,a ?=[a,u]T , a ?可用下式求解:

a

?=(B T B)-1B T Y n (4) 式中:

B =???????

??

???????????+++- 1 (n))

X 1)-(n (X 21 ... 1 (3))X (2)X (211 (2))

X (1)X (21(1)

1(1)(1)(1)

(1))(-- (5)

Y n =[X (0)(2), X (0)(3),…, X (0)(n)]T (6)

预测值的还原:

X

?(0)

(k +1)=X

?(1)

(k +1)-X

?(1)

(k )=(1-a e )(X (0)(1)-

a

u

)ak e - (7)

(二)残差方法一[4-6]

定义残差序列为)}(?)({)()0()0()0(k x

k x k e -=,k = 1,2,…,n 。对)()0(k e 取部分序列重新排列:)()0(k e '={)1()0('e ,)2()0('e ,…,)()0(n e '}。若)()0(k e '存在负数,

则应对其进行正化处理:)()

0(1k e '=)()0(k e '+)(min 2)0(1k e n k ''

≤'≤,则

)()0(1k e '={)1()0(1'e ,)2()0(1'e ,…, )()0(1n e '}。然后对)()

0(1k e '进行GM(1,1)建模,

得到: )1(?)0(+'k e

= (1-e a

e )[)1()0(1'e -e

e a u ]k a e e '

--)(min 2)0(1k e n k ''≤'≤ (8)

把)1(?)0(+'k e

作为X ?(0)

(k +1)的修正模型可得:

)1(?)0(+k X

= (1-a e )()1()0(X -a

u )ak e - + )(i k -δ{(1-e a

e )[)1()0(1'e -

e

e a u ]k a e e '

--)(min 2)0(1k e n k ''≤'≤} (9)

其中:???<≥=-i k i

k i k ,0,1)(δ 且 n n i '-=

(三)残差方法二[7-9]

定义残差序列为)}(?)({)()0()0()0(k x

k x k e -=,k = 1,2,…,n 。对)()0(k e 取部分序列重新由小到大排列(注意此处区别于方法一,方法二是由小到大排列;方法一不需要由小到大排列):)()0(k e '={)1()0('e ,)2()0('e ,…,)()0(n e '}。

)()0(k e '建模型的要求:

(1)数列中的数均为正,直接建立GM(1,1)模型。

(2)数列中的数均为负,不考虑符号,建GM(1,1)模型,求完后再加上负号。 (3)数列中的数有正有负时,要先做非负处理:即都加上最小负数的绝对值(方法一要加上两倍的绝对值,方法二仅加上一倍的绝对值)。而后再建立GM(1,1)模型,求出反馈之后再减去最小负数的绝对值即可。

对)()0(k e '建立GM(1,1)模型,得到:

)1(?)0(+'k e

=(1-e a

e )[)1()0('e -e

e a u ]k a e e '

- (10) 修正的灰色预测模型为:

)

1(?)0(+k X =(1-a e )()1()0(X -a u )ak e -+ )(i k -δ(1-e a e )[)1()0('e -e

e a u ]k a e e '- (11)

其中:???<≥=-i k i

k i k ,0,1)(δ 且 n n i '-=

三、灰色模型的检验 (一)残差检验

预测值:)1(?)(?)(?)1()1()0(--=t X t X t X 绝对误差:

)(?)()()0()0()0(t X

t X t -=?

相对误差:

)()()()

0()0(t X t t ?=ε,其中 t = 1, 2,…, n 分别求出预测值、绝对误差值和相对误差值,计算出平均相对误差判断精度

是否理想。

(二)关联度检验

1. 定义关联系数()t η

(

)

()()()

()()()

()

min max ()max 0000t t t t t ρη?+?=

?+?,t = 1, 2,…, n 其中: (1)

(

)

()0t ?为第t 个点()0X 与()?0X

的绝对误差:)(?)()()0()0()

0(t X

t X t -=?;

(2)ρ称为分辨率,0<ρ<1,一般取ρ=0.5;

(3)对单位不一、初值不同的序列,在计算相关系数前应首先进行初始化,即将该序列所有数据分别除以第一个数据。

2. 定义关联度()1

1n

t r t n η==∑,称为()()0X t 与()()?0X

t 的关联度。 根据上述方法算出()()?0X

k 与原始序列()()0X k 的关联系数,然后计算出关联度。当ρ=0.5时,关联度大于0.6便满足检验标准。

(三)后验差检验

原始序列标准差和绝对误差序列的标准差分别为:

[]

n

X t X

S ∑-=

2

)0()

0(1)(,[]

n

t S ∑?-?

=

2

)0()

0(2)(

其中 )(?)()()0()0()0(t X t X t -=? 计算均方差比21S C S =

,小误差概率()()(){}

.00

106745P P t S =?-?<。

灰色模型的检验精度等级见下表:

表1 精度检验等级参考表[7]

四、实例分析

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的圆钢综合、螺纹钢综合及水泥价格为例,比较、分析了GM(1,1)模型及两种残差修正模型的模拟结果。历史数据来源于金华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主办的《造价信息》刊物。

(一)圆钢综合价格模拟 由表3可知,根据2016.2-2017.1圆钢综合的价格数据建立的GM(1,1)模型,平均相对模拟误差达到了三级,均方差比值C 和小误差概率P 都达到了二级精度,但是关联度未达到0.6,故总体不合格。残差方法一的平均相对模拟误差较

GM(1,1)稍大,但是因为关联度合格(大于0.6)且平均相对模拟误差达到了三级精度,而均方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都达到了二级精度,故总体精度为三级。残差方法二的平均相对模拟误差、均方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都达到了一级精度,但是因为关联度不合格,故总体精度不合格。由此可见,以2016.2-2017.1的圆钢综合价格建模模拟,只有残差方法一的精度合格,模型可行。

(二)螺纹钢综合、水泥价格模拟

由表5可知,螺纹钢综合价格GM(1,1)和残差方法一模拟精度都达到了三级,而残差方法二的精度提升到了一级。这说明残差方法二用于提升模型模拟精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在《灰色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10]一文中,本人利用32.5R水泥价格的模拟验证了残差方法二在精度提升方面的优势(十二维达到了二级精度,八维达到了一级精度),而经计算,GM(1,1)及残差方法一的模拟精度都不合格。

五、结论

从圆钢综合、螺纹钢综合及水泥价格的GM(1,1)、残差方法一、残差方法二3种方法的对比可知,在圆钢综合的情况中,仅因关联度合格,残差方法二才被采纳,且精度等级也仅为三级。而残差方法二的精度提升效果较理想,螺纹钢综合和水泥的价格模拟精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表3 圆钢综合2016.2-2017.1价格模拟精度表

表4 螺纹钢综合2016.2-2017.1价格GM(1,1)、残差方法一、残差方法二模拟数据

表5 螺纹钢综合2016.2-2017.1价格模拟精度表

参考文献

[1]郭颖. 灰色预测在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35(6): 94-95

[2]李玉林. 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材料价格的GM(1,1)预测研究[J]. 安徽建筑. 2011, 18(5): 207-208

[3]谢玉梅.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桩基工程造价预测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12): 135-137

[4]张艳芳. 基于GM(1,1)的残差修正模型及应用[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6): 51-53

[5]唐安宁,王仙君. 基于灰色残差GM(1,1)模型的汽车货运量预测[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 11(4): 18-19

[6]杨建飞,刘俊民,陈琳. 基于灰色残差模型的灌区地下水最小埋深预测[J]. 人民黄河. 2011, 33(7): 101-102

[7]孙薇,孟亚敏,李培栋. 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5, 25(2): 68-71

[8]刘树,王燕,胡凤阁. 对灰色预测模型残差问题的探讨[J]. 统计与决策. 2008(1): 9-11

[9]陈志强,闫玉静. 基于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的用电量预测[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5): 112-114

[10]李丹莹. 灰色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年5月中,134:92-93

残差自相关的修正

应用回归分析·上机作业二 学号:200930980106 姓名:何斌年级专业: 10级统计1班指导老师:丁仕虹 思考与练习 4.9 1.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并画出残差散点图。 1.1首先录入数据,sas程序如下: proc import out=aa /*使用import过程导入数据,并输出到数据集aa*/ datafile="d:\xt4.09.xls" dbms=excel2000 replace; getnames=yes; /*首行为变量名*/ run; proc print data=aa noobs; run; 1.2建立回归方程,画残差散点图,sas程序如下: proc reg data=aa; model y=x; output out=out r=residual;/*把回归的结果输出在文件out里,残差给变量名residual */ run; proc gplot data=out; plot residual*x;/*做残差图,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 symbol v=star i=none; run; 1.3得到结果如下: 图1.3.1方差分析以及参数估计

1.4结果分析: 1.4.1由方差分析可知:p 值小于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显著有效。 1.4.2 R-Square=0.7046,Adj R-Sq=0.6988,可见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高。 1.4.3由参数估计可得,常数项的检验P 值为0.0655大于0.05,故常数项不显著。 1.5除去常数项,重新拟合方程。 1.5.1 sas 程序如下: proc reg data=aa; model y=x/noint; run; 1.5.2得到结果如下: 图1.5.1方差分析以及参数估计 1.5.3结果分析: (1)由方差分析可知:P 值小于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显著有效,且F 值较有常数项时明显变大,故拟合方程较有常数项时更好。 (2) R-Square=0.8704,Adj R-Sq=0.8679,可见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3)由参数估计可得,所有参数的检验P 值均小于0.05,参数显著有效。 (4)拟合的回归方程为:x y 0.00314 =∧ (1.5.3.4) 1.6得到残差散点图如下:

工程造价控制十个方法

工程造价控制十个方法 一是总投资估算控制。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测算叫投资估算,在初步设计、扩初、技术设计阶段的测算叫设计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测算叫施工图预算,在投标阶段的测算叫投标报价,最终结算叫结算价。项目结算价一定要控制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编制的总投资估算范围内。 二是限额设计。总投资估算、建设档次、拟选用材料确定后,对施工图设计、二次设计、设备材料方案设计要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数据,设定上限,限额设计。施工图设计要分析用钢量,要分析外部造型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三是工程量清单控制。工程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5大部分组成。规费、税金两项费用按规定计算,是固定值,无从谈起控制。因此,工程量清单控制的重点应从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3项费用控制入手。措施项目费控制的关键是清楚地知道措施管理费所包含的内容,不能和现场签证重复计算。在措施项目费中考虑了,就不能再进行现场签证。 四是材料招标有所突破。对设备材料价格的确定,没有比“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更有效的办法。材料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模式,要对现行规定有所突破。招投标法规定,标书中的商务标部分在评标的过程中是不允许修改的,而“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模式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对商务标部分可以修改,可以进行一次、两次、三次和多次报价,

甲乙双方可以谈判并最终确定中标单位。 五是减少签证、变更。现场签证、设计变更是工程造价控制甲乙双方关注的焦点。施工单位采用不均衡报价时,最关注的就是通过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增加造价,对那些会引起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的部位,有意报低造价,实施时通过现场签证、设计变更按实结算。因此,项目代建单位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就要注意会引起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的部位,在工程实施阶段更要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签证、变更。 六是专家评审。建立建筑学、结构、给排水、暖通、供电、智能化、园林、照明等建筑各专业的专家库,是做好造价控制的捷径。要借鉴不同专业专家的见识、力量,从投资估算开始,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结算价提出专家修改意见。 七是较小项目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较小项目,比如方案设计费、地勘费、项目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临时围墙费、路灯、绿化、门头标识等,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签订固定总价合同,结算时不予调整,以减少争执争议,其实质是将工程造价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单位。 八是及时纠偏。及时纠偏就是在工程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不断地把费用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采用纠偏措施。如费用超出预算,要仔细分析到底是进度提前造成的还是工程量增加、材料价格变更造成的。 九是激励机制。为更好地做好工程造价控制,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

误差修正模型实例(精)

一、误差修正模型的构造 对于yt的(1,1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在模型两端同时减yt-1,在模型右端,得: 其中,,,。 记(5-5) 则(5-6) 称模型(5-6)为“误差修正模型”,简称ECM。 二、误差修正模型的含义 如果yt ~ I(1,x t ~ I(1,则模型(5-6)左端,右端,所以只有当yt和x t协整、即yt和x t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时,式(5-5)中的ecm~I(0,模型(5-6)两端的平稳性才会相同。 当yt和x t协整时,设协整回归方程为:

它反映了yt与x t的长期均衡关系,所以称式(5-5)中的ecm t-1是前一期的“非均衡误差”,称误差修正模型(5-6) 中的是误差修正项,是 修正系数,由于通常 ,这样;当ecm t-1 >0时(即出现正误差),误差修正项< 0,而ecm t-1 < 0时(即出现负误差), > 0,两者的方向恰好相反,所以,误差修正是一个反向 调整过程(负反馈机制)。 误差修正模型有以下几个明确的含义: 1.均衡的偏差调整机制 2.协整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3.经济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变化模型 长期趋势模型: 短期波动模型: 三、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 建立ECM的具体步骤为: 1.检验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可以是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性; 2.如果y与x存在协整关系,估计协整回归方程,计算残差序列e t:

3.将e t-1作为一个解释变量,估计误差修正模型: 说明: (1)第1步协整检验中,如果残差是确定趋势过程,可以在第2步的协整回归方程中加入趋势变量; (2)第2步可以估计动态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此时,长期参数为: 协整回归方程和残差也相应取成: , (3)第2步估计出ECM之后,可以检验模型的残差是否存在长期趋势和自相关性。如果存在长期趋势,则在ECM中加入趋势变量。如果存在自相关性,则在ECM的右端加入 误差修正项的滞后期一般也要作相应 调整。 如取成以下形式:

工程造价控制十个技巧方法总结

工程造价控制十个技巧方法总结 一、总投资估算控制 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测算叫投资估算,在初步设计、扩初、技术设计阶段的测算叫设计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测算叫施工图预算,在投标阶段的测算叫投标报价,最终结算叫结算价。项目结算价一定要控制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编制的总投资估算范围内。 二、限额设计 总投资估算、建设档次、拟选用材料确定后,对施工图设计、二次设计、设备材料方案设计要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数据,设定上限,限额设计。施工图设计要分析用钢量,要分析外部造型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三、工程量清单控制 工程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5大部分组成。规费、税金两项费用按规定计算,是固定值,无从谈起控制。因此,工程量清单控制的重点应从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3项费用控制入手。措施项目费控制的关键是清楚地知道措施管理费所包含的内容,不能和现场签证重复计算。在措施项目费中考虑了,就不能再进行现场签证。 四、材料招标有所突破 对设备材料价格的确定,没有比“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更有效的办法。材料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模式,要对现行规定有所突破。

招投标法规定,标书中的商务标部分在评标的过程中是不允许修改的,而“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模式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对商务标部分可以修改,可以进行一次、两次、三次和多次报价,甲乙双方可以谈判并最终确定中标单位。 五、减少签证、变更 现场签证、设计变更是工程造价控制甲乙双方关注的焦点。施工单位采用不均衡报价时,最关注的就是通过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增加造价,对那些会引起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的部位,有意报低造价,实施时通过现场签证、设计变更按实结算。因此,项目代建单位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就要注意会引起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的部位,在工程实施阶段更要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签证、变更。 六、专家评审 建立建筑学、结构、给排水、暖通、供电、智能化、园林、照明等建筑各专业的专家库,是做好造价控制的捷径。要借鉴不同专业专家的见识、力量,从投资估算开始,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结算价提出专家修改意见。 七、较小项目签订固定总价合同 较小项目,比如方案设计费、地勘费、项目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临时围墙费、路灯、绿化、门头标识等,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签订固定总价合同,结算时不予调整,以减少争执争议,其实质是将工程造价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单位。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防止“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的发生,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投资效益。建设工程造价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合理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工程造价控制是在满足工程质量标准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工程的承发包主要通过招投标来实现,建筑企业通过投标竞争取得工程任务,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造价在我国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和管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一、工程造价的控制应遵循建设程序 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应遵循建设程序。建设程序是对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中,各项工作开展先后顺序的规定。它反映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从事建设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人员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目前,我国一般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的建设程序中,将建设活动基本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阶段(简称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简称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要想有效的控制造价,必须合理的确定造价,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

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建设资金大量使用而项目经济效益尚未实现的阶段,在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具有周期长、内容多、工作量大等特点,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防止“三超”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造价控制建议和措施 xx工程应体现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并做到投资合理,在保证建设单位要求的标准、满足设计要求、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合理的投资完成xx工程是我们和建设单位共同的目标。因此我公司建议采用积极的预先控制方法,这样即能合理控制投资,又能有序把握进度。 一、工程造价预控方法 1、做好造价分解结构(WBS) 将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原则上分解到足够准确计算工程造价的程度;造价分解结构覆盖了工程的全部分项,包括暂估分项。按照造价分解结构计算工程量,对工程投标报价进行核对,依据工程造价数据库,以指标参数核查工程标底,对工程预算偏离指标参数的分项进行核查,编制并提交分析报告。这项服务不仅确保了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也为评价设计品质和工程变更提供了重要依据。 2、建议进行工程预算核对 承包方提出的预算与标底往往存在差异。其原因很多,可能由于图纸设计深度不够造成的预算量、价差异,也可能由于造价工作人员对定额子目理解不同造成预算价格偏差。双方对差异进行逐项分析计算,我们称为工程预算核对。 工程预算核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首先以合同及中标价为依据,按照造价分解结构,同总包方核对工程预算的量、价。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向建设单位汇报,为各阶段结算打好基础。 3、签订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严谨施工合同 签订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严谨施工合同如工程范围、工程内容的确定、专用条款中合同价款及调整、工程预付款与扣回、工程量计量与确认、工程款(进度款)支付、材料与设备供应等。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诊断与修正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诊断与修正下表为最近2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统计数据:1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PI 1996 71813.6 22913.5 1997 79715 24941.1 1998 85195.5 28406.2 1999 90564.4 29854.7 2000 100280.1 32917.7 2001 110863.1 37213.49 2002 121717.4 43499.91 2003 137422 55566.61 2004 161840.2 70477.43 2005 187318.9 88773.61 2006 219438.5 109998.16 2007 270232.3 137323.94 2008 319515.5 172828.4 2009 349081.4 224598.77 2010 413030.3 251683.77 2011 489300.6 311485.13 2012 540367.4 374694.74 2013 595244.4 446294.09 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

1、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初步估计为: GDP=75906.54+1.1754PI (32.351) R2=0.9822F=1046.599 DW=0.3653 2、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首先,用图示检验法,生成残差平方和与解释变量PI的散点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残差平方和与解释变量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图形的下半部分,有随PI的变动增大的趋势,因此,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但是否确定存在异方差,还需作进一步的验证。 G-Q检验如下: 去除序列中间约1/4的部分后,1996-2003年的OLS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设计控制工程造价措施

设计控制工程造价措施 1.1控制工程造价措施 为使本工程的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我公司设计室将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均实行投资分解,掌握好建设标准,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协助顾客共同努力,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使本工程能达到最佳效益水平。在施工中技经人员密切配合业主实施造价控制,使拟定的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对设计中的所有过程均应采取行而有效的控制措施. 1.1.1认真执行限额设计的控制指标。配合业主做好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认真编制技术条件书。 1.1.2 配合业主做好施工招标工作,力求工程量准确,造价合理。 1.1.3 做好业主的技术参谋和技术管理的桥梁工作,加强同监理的配合协调,及时处理现场发生的各类问题。 1.1.4 分析本工程远近景规划及分期建设情况,积极提出有关的合理化建议,在征得业主同意后,将配合进一步调整工程建设方案和过渡接线等。 1.1.5 重视以往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及质量信息,避免相同的问题在本工程中重复发生。 1.1.6 重视对新技术的收集和学习,积极采用行而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开发新程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 1.1.7严格遵循相关规程规范和项目业主的相关要求开展设计,设计工作需达到相关的设计深度要求;设计参数的选取应有章可循,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比选应尊重客观实际,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项目自身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保证项目与环境之间良好的互适应性。 1.2 工程造价优化的方法和措施 优化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创优秀设计工程的前提,因此无论在方案、系统布置、设备材料选型等方面,都将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通过设计优化,作到工艺先进、施工运行方便、经济效益显著。我公司设计室计划在以下几个设计控制点进行设计优化,确保工程投资控制。 1.2.1 合理优化路径:我公司设计室将针对本次招标工程的可研路径制定优

灰色预测模型介绍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数 课程报告 题目:灰色预测模型介绍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0一一年六月

1. 模型功能介绍 预测模型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公式为Y=a+b。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Y=a+blx+b2x2+…+bmxm。式中:y为预测值;x为自变量的取值;a,b1,b2……bm为回归系数。当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是直线上升或下降时,可采用一元线性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当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呈曲线上升或下降时,可采用一元非线性预测模型中的y=a+b1x+b2x2+…+bmxm这个预测模型。当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关系呈上升一下降一再上升一再下降这种重复关系时,可采用一元线性预测模型中的Y=a+bx这个模型来预测。其中我要在这里介绍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是就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灰色系统(Grey System)理论[]1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 龙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兼备软硬科学特性的新理论[95]96]。所谓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箱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其具体的含义是:如果某一系统的全部信息已知为白色系统,全部信息未知为黑箱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那么这一系统就是灰色系统。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例如物价系统,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但已知的却不多,因此对物价这一灰色系统的预测可以用灰色预测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 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信息不完全,不明确地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最少信息”。 公理4:认知根据原理。信息是认知的根据。 公理5:新信息优先原理。新信息对认知的作用大于老信息。 公理6:灰性不灭原理。“信息不完全”是绝对的。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其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应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灰色预测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微分方程, 称为GM模型。GM(1,N)[]1表示1阶的,N个 变量的微分方程型模型;则是1阶的,1个变量的微分方程型模型。在实际进行预测时, 一般选用GM(1,1) 模型, 因为这种模型求解较易, 计算量小, 计算时间短, 精度较高。 现在下面简单介绍有关于灰色预测的相关知识点: 为了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 在建立灰色预测模型之前,需先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数据处理,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即称为生成列。灰色系统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有累加和累减两种。 关联度]1[

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第十六章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我公司将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综合营业楼建设项目工 程施工过程中对控制工程造价与成本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并作为本次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管理工作。 控制工程造价是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途径是降低工程成本,我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节造价控制体系 一、造价控制体系的控制管理目标 我公司将在整个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从建设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提出合理 建议,并积极配合建设方进行各项决策;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积极配合建设方对甲指乙供材料进行比选、认价、封样等工作;积极配合各管理方有效控制“专业分包暂估价”部分招投标及承发包的全过程;积极组织与协调各参施单位保质保量的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并顺利保证完成竣工验收 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配合建设方单位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总造价,这是我们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我公司一贯重视工程造价与成本的管理控制。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利用人力资源、材料控制、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优势,合理降低施工成本,从而为整个工程建设节约投资。我们将把历年沉淀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与建设方分享,使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合理降低建设成本,为本工程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项目总造价的控制管理目标 将整体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承包合同价的范围内,并实现整体竣工结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最终使项目造价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2、设计优化的管理目标 协助建设方、设计单位就本工程的设计阶段未完善的设计进行设计优化,分析整体项目投资造价,并分解各专业投资造价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尤其对专业工程暂估价部分设计要重点进行分析,确保设计优化在整体投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GM(1,1)模型应用及残差修正

一.GM(1,1)预测模型应用举例 灰色预测是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预测,按其应用的对象可有四种类型: (1) 数列预测。这类预测是针对系统行为特征值的发展变化所进行的预测。 (2) 灾变预测。这类预测是针对系统行为的特征值超过某个阙值的异常值将在何时出现的预测。 (3) 季节灾变预测。若系统行为的特征有异常值出现或某种事件的发生是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的时区,则该预测为季节性灾变预测。 (4) 拓扑预测。这类预测是对一段时间内系统行为特征数据波形的预测。 例1(数列预测):设原始序列 )679.3,390.3,337.3,278.3,874.2())5(),4(),3(),2(),1(()0()0()0()0()0()0(==x x x x x X 试用GM(1,1)模型对)0(X 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计算模拟精度。 解:第一步:对)0(X 进行一次累加,得 )558.16,897.12,489.9,152.6,874.2()1(=X 第二步:对)0(X 作准光滑性检验。由 ) 1()()()1()0(-=k x k x k ρ 得5.029.0)5(,5.036.0)4(,54.0)3(<≈<≈≈ρρρ。 当k>3时准光滑条件满足。 第三步:检验)1(X 是否具有准指数规律。由 )(1) 1() ()()1()1() 1(k k x k x k ρσ+=-= 得29.1)5(,36.1)4(,54.1)3()1()1()1(≈≈≈σσσ 当k>3时,5.0],5.1,1[)()1(<=∈δσk ,准指数规律满足,故可对)1(X 建立GM(1,1)模型。 第四步:对)1(X 作紧邻均值生成,得 )718.14,184.11,820.7,513.4()1(=Z 于是

高考复习资料:回归模型的残差分析

回归模型的残差分析 山东胡大波 判断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是回归分析的重要内容,在回归分析中,通常用残差分析来判断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下面具体分析残差分析的途径及具体例子。 一、残差分析的两种方法 1、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由回归方程作出残差图,通过观测残差图,以分析和发现观测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所选用的回归模型是否恰当;在残差图中,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这样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说明模型的拟合精度越高,回归方程的预报精度越高。 2、可以进一步通过相关指数 ∑ ∑ = = - - - = n i i n i i i y y y y R 1 2 1 2 ^ 2 ) ( ) ( 1来衡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一般规律是2 R越大,残差平方和就越小,从而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二、典例分析: 例1、某运动员训练次数与运动成绩之间的数据关系如下: 次数/x 30 33 35 37 39 44 46 50 成绩/y 30 34 37 39 42 46 48 51 试预测该运动员训练47次以及55次的成绩。 解答:(1)作出该运动员训练次数x与成绩y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由散点图可知,它们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次数 i x 成绩 i y2 i x2 i y i x i y 30 30 900 900 900 33 34 1089 1156 1122 35 37 1225 1369 1295 37 39 1369 1521 1443 39 42 1521 1764 1638 44 46 1936 2116 2024 46 48 2116 2304 2208

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1586770.html, 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 作者:王政余珺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9期 摘要:考虑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结合工程实例,效用理论、模糊数学、价值工程、灰色系统、计算机模拟等多种理论及工程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分析和计算中,提出来了不同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思路和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应用定性与定量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价值工程 1 前言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也贯穿于造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工 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工程的各阶段之中。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各个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 价、竣工决算价。 2 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2.1 策划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由于策划阶段的未确定性,其造价控制属于定性控制。可用神经网络法快速估算工程造价[1]。也可用多准则模糊决策的数学模型和效用理论定性控制工程造价[2]。策划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应根据业主及项目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投资的方向和合理的项目造价。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3]。造价的控制需要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 因素,建设方开展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精选,同时在实施中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 在控制方法中,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很多,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确定造价影响因素的权重。根据历史上类似的建筑物,通过灰色预测来确定设计的预测造价。同时,通过价值工程,来降低造价,进行最优化设计。

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模板一)

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1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1、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2、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为尽可能地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必须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控制措施,实施主动控制,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工程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将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 2工程造价具体措施 1、在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 A、按照批准的XX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项目的初步设计,按照项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同时建设项目的各相关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建设项目投资额不被突破。 B、限额设计的纵向控制。按XX学校建设项目设计的时间顺序和设计的各个阶段,根据前一设计阶段的造价确定控制后一阶段设计的造价控制额。从XX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初步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限额设计都要贯穿到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又必须贯穿于各专业的每道工序。在每个专业、每道工序中都要把限额设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明确限额目标,实现工序管理。各个专业限额的实现,是实现建设项目总限额的保证。限额设计流程图如下。

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在工程造价中的对比

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在工程造价中的对比 李丹莹 金华正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摘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程材料价格走势,本文介绍并比较了两种灰色GM(1,1)残差修正方法,并应用在了圆钢综合、螺纹钢综合及水泥价格的模拟和预测上,结果证明圆钢综合价格模拟仅能采取残差方法一,而残差方法二可以大大提升螺纹钢综合和水泥价格模拟精度。 关键词:工程造价;灰色预测;GM(1,1)模型;残差修正 一、概述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将主要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应用在了工程造价领域[1-3],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灰色残差修正模型是在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对其模拟值的残差再进行GM(1,1)建模,并将其叠加到原模型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精度更高的模型。尤其对于摆动或震荡的数据序列,残差修正模型的模拟精度明显优于GM(1,1)模型。 在工程造价预测领域,材料价格走势的预测是一大研究方向。由于某些工程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而影响工程材料价格波动的因素又较复杂,经典灰色GM(1,1)模型的模拟精度常常无法达到要求,故本文引入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在给出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取得的工程材料历史价格数据,具体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建模的优劣和适用性。 二、灰色模型的建立 (一)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 设有变量X (0)={X (0)(k), k=1,2,…,n}={X (0)(1), X (0)(2), …, X (0)(n)}为某一预测对象的非负单调原始数据序列。 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首先对X (0)进行一次累加(1-AGO, A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生成一次累加序列: X (1)={X (1)(k ), k =1,2,…,n}={X (1)(1), X (1)(2), …, X (1)(n)} 其中 X (1)(k +1)=X (1)(k )+ X (0)(k +1) (1) 对X (1)可建立下述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dt dX ) 1(十)1(aX =u (2) 即GM(1,1)模型。 上述白化微分方程的解为 X ?(1)(k +1)=(X (0)(1)-a u )ak e +a u (3) 式中:k 为时间序列。 记参数序列为a ?,a ?=[a,u]T , a ?可用下式求解:

工程造价控制必知的三项原则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 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 以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以下三项原则: 一、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据分析,设计费不足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的1%,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 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施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仿离的原因,关系确定下一步的对策。 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这样的工程造价控制当然是有意义的。但问题在于,这种立足于调查——分析——决策基础之上的偏离——纠正——再偏离——再纠正的控制是一种被动控制,因为这样做只能发现偏离,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 为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还必须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控制措施,实施主动控制。 三、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是相分离的。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落后,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财会人员的职责。 而财会、概预算人员的主要责任是根据财务制度办事,他们往往不熟悉工程技术知识,也较少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往往单纯地从财务角度审核费用开支,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因此,今后的努力方向应以提高工程造价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分析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 四川成都好的咨询造价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建设的工程的项目,这些工程项目或大或小,但是建设之前都是经过详细论证的,项目的预算也是经过专业的工程造价公司估算的。但是仅在四川可以做工程造价的公司就有四百多家,很难说清楚到底哪家工程造价公司更好,对此我们抓取了网络数据并结合行业协会官方数据对四川的地区的工程造价公司进行评比,希望对需要做工程造价咨询的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川创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公司始创于2000年,是第一批经住建部批准成立的资深造价咨询企业,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造价咨询单位十强”企业;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评选的“最具影响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先进集体;2007年至今每年连续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西南地区工程造价咨询实力品牌。 创信咨询具有造价咨询甲级资质,拥有一批由皇家特许测量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业管理及技术团队,主要从事造价咨询、项目管理、工程及政府采购招标代理等业务。

灰度预测模型详解举例分析

灰色系统预测 重点内容: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灰色系统预测GM (1,1)模型,GM(1,N)模型,灰色系统模型的检验,应用举例。 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 1982邓聚龙发表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 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目前,国际、国内2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500多次。灰色系统理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2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2.1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系统信息不完全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元素信息不完全 2.结构信息不完全 3.边界信息不完全 4.运行行为信息不完全 2.2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 主要在于对系统内涵与外延处理态度不同; 研究对象内涵与外延的性质不同。 灰色系统着重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模糊数学着重外延不明确、内涵明确的对象。 “黑箱”方法着重系统外部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因果关系的两户方法,使扬外延而弃内涵的处理方法,而灰色系统方法是外延内涵均注重的方法。

2.3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 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信息不完全,不明确地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最少信息”。 公理4:认知根据原理。信息是认知的根据。 公理5:新信息优先原理。新信息对认知的作用大于老信息。 公理6:灰性不灭原理。“信息不完全”是绝对的。 2.4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灰色系统理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了一门新兴学科的结构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以晦涩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体系、以晦涩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以灰色模型(G ,M )为核心的模型体系。以系统分析、评估、建模、预测、决策、控制、优化为主体的技术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统计 灰色聚类 3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方法的特点表现在:首先是它把离散数据视为连续变量在其变化过程中所取的离散值,从而可利用微分方程式处理数据;而不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而是由它产生累加生成数,对生成数列使用微分方程模型。这样,可以抵消大部分随机误差,显示出规律性。 3.1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思想 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灰色理论的建模思想。考虑4个数据,记为)4(),3(),2(),1()0()0()0()0(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方法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建筑工程也加快行业的重大变革,以适应世界的发展,应首选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案、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我国建筑物抵抗外部影响的能力,其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改善。因此,加大工程造价的控制,有效控制和合理管理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是建筑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本人针对影响工程造价比较大的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措施发表一些建议供广大同行借鉴。 【关键词】投标工作;成本控制;宏观调控 1、国家对施工企业承包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监督 施工承包价格是建设项目中建设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造价高低,它与施工单位的盈利密切相关。为此,国家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监督与施工企业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施工承包价格普遍是通过招投标工作来达成的,施工承包合同价格相当于中标价。在招投标时期,建设单位按照当地政府和国家规定的现行定额、费用、单价、工程量计算规定及施工的设

计图纸编制标底,这是对施工承包价的宏观调控。投标单位的价格必须由相关建设单位组织各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标小 组来进行审核和评价,与技术方法、施工计划、进度规定、质量保证、社会业绩等因素联合起来,判断其是否科学合理性、可靠性。为此,有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已探讨工程量报价清单的优点。投标方可以制定标底,但标底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标底,只是用来作为招标的依据,以领导和控制定标工作,有效制定施工承包价格。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即使设计费用在建设工程的全施工费用中比例较小,一般占用建设成本的1.5%至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超过75%,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间接影响物理、人力和投入财力的多少。 2.1推行设计招标,选择最好的设计单位,积极实施建筑方法与技术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全力将工程主体及配置的防护、绿化等放在一起进行招标,采用多家竞投,组织相关专家总体评价,这样不但优选出好的设计单位,又可促进设计方在项目工程上布局,在建筑造型使用性能上大胆创新,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做好工作。 2.2开展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应该了解掌握建筑工程的预

灰色预测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 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只需要较少的观测数据即可,这和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需要较多数据的统计模型不一样. 因此,对于只有少量观测数据的项目来说,灰色预测是一种有用的工具.本文主要围绕灰色预测GM(1,1)模型及其应用进行展开。 一、灰色系统及灰色预测的概念 1.1灰色系统 灰色系统产生于控制理论的研究中。 若一个系统的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即系统的信息是充足完全的,我们称之为白色系统。 若一个系统的内部信息是一无所知,一团漆黑,只能从它同外部的联系来观测研究,这种系统便是黑色系统。 灰色系统介于二者之间,灰色系统的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一部分是未知的。 区别白色和灰色系统的重要标志是系统各因素间是否有确定的关系。 特点: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型系统的研究对象。 1.2灰色预测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是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度分析,并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生成处理来寻求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数据序列有较强的规律性,可以用它来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灰色预测是用灰色模型GM(1,1)来进行定量分析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灰色时间序列预测。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如产量、销量、人口数量、存款数量、利率等)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者达到某特征量的时间。 (2) 畸变预测(灾变预测)。通过模型预测异常值出现的时刻,预测异常值什么时候出现在特定时区内。 (3) 波形预测,或称为拓扑预测,它是通过灰色模型预测事物未来变动的轨迹。 (4) 系统预测,是对系统行为特征指标建立一族相互关联的灰色预测理论模型,在预测系统整体变化的同时,预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变化。 上述灰预测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允许少数据预测; (2)允许对灰因果律事件进行预测,比如 灰因白果律事件:在粮食生产预测中,影响粮食生产的因子很多,多到无法枚举,故为灰因,然而粮食产量却是具体的,故为白果。粮食预测即为灰因白果律事件预测。白因灰果律事件:在开发项目前景预测时,开发项目的投入是具体的,为白因,而项目的效益暂时不很清楚,为灰果。项目前景预测即为灰因白果律事件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