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篇一: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1:

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只读过几年书,后来做过渡轮加煤工、机

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同样是他,这个有些倔强,一身傲骨

的毛头小子,当他挥手离开人间的时候,已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拥290亿人民币身家,可以和李嘉诚比肩的华人巨子。他就是被

媒体誉为红色资本家的霍英东。然而,老人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让

人艳羡的万贯家财,更是他顶天立地的做人风范。

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当霍英东成为富豪之后,曾有人问他是否担心被绑架。霍英东坦然

地回答说:我从不担心别人会绑架我,因为我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

任何一个人!

霍先生不只一次对人说,无论是从政还是做生意,无论你属于哪个

行业,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霍英东早年在和一个合作者

共同开发新项目时,对方公司突然出现危机,急需现金,霍先生主

动并巧妙地将利润重新划分,不仅不露声色地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还保护了对方的尊严。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当年的合作者及他的

后代都将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霍英东是香港超级富商中

唯一一个敢不带保镖独行的人。数十年来,市民们常常能看见霍先

生独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还不时和热情的市民们打着招呼。

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 霍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并且用其一生为后

人做出了榜样。霍英东叱咤商界半个世纪,至今,尚未听过关于他

的商业行为或其他任何行为的负面传闻。霍英东一生都将人与人之

间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利益。他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

得人们更多的尊敬。而这样一个处处得到人们尊敬,人人都愿意为

他尽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霍英东坦荡的胸怀,毫不做作的为人,真诚的处世方式,为他赢得

了无数的朋友,也为自己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惹事,也决不怕事

霍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但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与原则。霍

英东先生是商人,与普通商人所不同的是,霍先生是位有血气的商人。广州著名的洛溪大桥是霍英东无偿捐款所建,而当地某政府部

门却肆意收取过桥费,此事使霍先生倍感愤怒。于是,霍先生委托

别人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明自己并没有收到过一分所谓的过桥钱,

以此敲山震虎,通过人大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当地政

府部门认识了错误,还了霍先生一个公正。

一滴雨露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检验人的品格。有些商

人为了讨好相关部门,一味捐款,哪怕捐款的钱用起来不大干净,

捐款的商人也不会有丝毫计较。而从此事可以看出霍先生的人品是

多么高贵,如同他的身价一样。身价与人品等值,这才是真正的富

有者。

霍先生一生历险无数,尝遍人情冷暖却从未放弃,靠的就是这股不

服输,不低头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华男儿

霍英东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位可亲可敬

的爱国主义者。当年,西方国家对大陆进行封锁,霍英东先生冒着

巨大的危险向大陆提供紧缺物资。当后来有人谈起这段历史时,半

开玩笑地问大陆给了他什么好处,霍先生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道:

大陆当然给我好处了,没有大陆,就没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我一

生都为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年来到广州建设白天鹅酒店时,霍先生被同胞们贫穷的生活状态

深深震撼了。那一次大陆之行,让一向坚强的霍英东落泪了。从那

之后,他便以个人名义不停向祖国捐款。自1977年成立霍英东基

金会以来,霍英东已经先后向内地捐款达40亿港元。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每次在世界性的竞技比赛中,看到祖国的

五星红旗在国外的奥林匹克赛场上飘扬的时候,都激动万分。强烈

的民族自豪感让霍先生每次大赛过后,都要拿出巨款来嘉奖和表彰

运动员的成绩。而每一次奖励,霍先生都尽量低调处理,丝毫没有

炒作的成分,完全出于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站在时代潮头的霍先生有着无数傲人的资本:财富、地位、名誉、

事业,然而霍先生对这一切却有很独到、很透彻的见解。他一生追

逐财富,却不为财富所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霍先生一直用一

种淡然的心态看待过往云烟。霍家子孙从很小就被告知要勤恳做人,整个家族都崇尚俭约朴素、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谈到自己的孙子与一些演艺圈儿的当红女影星交往时,霍英东语

重心长地说道:她们出名,有自己的实力,也有媒体的元素。别人

出名是别人的事情,我只会教育我的子孙远离名利场,做个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

霍英东一生谨慎做人,时时刻刻不忘教诲子孙低调处世,这一份淡泊名利的自在洒脱,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他用一生的足迹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写的人!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2:

500元,只是一个小数目,也许在你眼里不值一提,但有时候却可以成就大事业。下面要讲述的这个励志创业故事里,他用500元成就了百万的创业项目。

他叫杨小华,原来的身份是建筑小工,每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工资寒碜;仅仅三年,他改写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上百万。站在金字塔的塔峰,杨小华靠的不过是观念的转变:从普通工人变成新鲜的看房参谋,提供新的服务,从而一炮打响,并且事业仍在发展壮大。

杨小华出生于湖南衡阳县界牌镇,1996年,父亲退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顶替补员到县里某建筑工程公司,做了个小小的泥工。难道一辈子搅灰拌泥?杨小华不乐意,偷偷报名参加了衡阳市电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习,想拿到施工员资格证书,做名衣领干净的技术人员。

后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连续八个月拖欠工资,杨小华不仅无力支付学费,到1999年春节,甚至连一挂喜庆的鞭炮都买不起。过完那个紧巴的新年,杨小华恨恨地想:干脆南下广东打工,挣得多点儿!正月初八,杨小华就来到了东莞某施工队,在东城区一个大楼盘做泥工。

刚去,杨小华就后悔了。由于工地采用了新工艺,只在小地方做过大师傅的杨小华,井底之蛙一样不知所措,因此进度总是上不去,还影响其他师傅做事。他在一片怨言声中被换了下来,做修修补补的计时工,一个月只拿两三百元工资,刚好就够吃饭。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杨小华扛着一根扁担做普工,挑泥浆,搬水泥,什么脏活儿累活儿样样都抢着干,争取多挣一毛两块的。1999年8月的一天中午,杨小华正在工地保安室休息,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走过来,想请一位师傅修补一下房屋。那男人笑嘻嘻地递给杨小华一根烟:我姓王,买的房子就在这个小区内,事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搞掂。

原来这是一套简单装修的新房。王先生说:其实不是修补。上午我

们看中了这套住房,户型、朝向没得说,可心里就是不踏实,对房

子建筑质量不太放心。您是基建队的师傅,我们想请您作个参谋。

陪人看房子,这对有着泥工实践的杨小华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杨小华一边在房子里转悠,一边头头是道地说开了:重点要检查门窗、地板、顶棚、厨厕。一听一看:听门窗开关时有无异响;坐厕下

水是否顺畅,冲厕水箱有无漏水声;看地板、墙壁和顶棚是否有水渍,有无明显的倾斜、弯曲、起浪、隆起或凹陷的地方这对购房的夫妇

听得心服口服。

杨小华仔细地听看之后,又用水平尺和吊线检验墙体的平整度和地

板的坡度,检查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杨小华肯定地点点头:房子没

什么问题,你们放心住吧。

王先生喜笑颜开:这一下塌实了。您是专业人士埃说完,他从兜里

抽出钱包,数了五张老人头,送到杨小华跟前:给!看房的咨询费!

自己在工地忙活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杨小华不敢去接,连连摆手。王先生笑了:这是你该得的!买套房子几十万,如果有质量问题,

500元钱可解决不了埃陪人看房也能生财,大大出乎杨小华的意料!

一次偶然机会,成为改变杨小华命运的起点。

日子还是照常过,天上不会老掉馅饼。但杨小华没有料到的是,一

个星期后,王先生又来了,陪他的同事来看房,照样请杨小华担当

看房参谋。看完房后,王先生劝杨小华:你不如离开工程队,买部

手机,专门从事看房工作! 这可没谱。谁干这种事情啊?自己人生地

不熟的,如何找业务?别人怎么相信自己?

王先生看他一脸怀疑,又笑了:我给你讲个故事,法国有位贫穷的

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

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

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

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

了答案。

王先生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杨小华被震住了。王先生说:你不缺技术,不缺机会,就是缺少这

种野心。所有买房子的都想请个内行当参谋,花几十万,甚至上百

万买套住房,还会在乎这点儿看房费?500元买个质量保证,买个踏实。

是啊,自己为什么如此胆小呢?放手一搏,说不定明天就是艳阳天! 1999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正是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杨小华点点积蓄,狠狠心,花500元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再花200元印制了20盒名片,又向工程队请了一周的假,开始探点儿。报纸广告说哪家楼

盘开盘了,交楼了,不管多远,他一大早就出发,踩着一辆自行车

穿梭于各大楼盘的售楼处,一天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守在新楼盘外围,给客户推销看房服务,派发名片。

这些天和购房者聊天,杨小华发现购房人有严重的盲从心理。他们

往往无法获得购房决策所必需的完整信息,而盲从于开发商的宣传,盲从于邻居、亲友。商品房从规划征地到销售成功,涉及100多个

质量验收标准和300多个法律法规,作为购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

了解,仅仅是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吃亏的还是购

房者。留意各类媒体,杨小华还发现在全国各地消费者投诉中,商

品房投诉量名列前几位,居高不下,都是因为建筑行业太专业,而

地产市场还不规范等等这里就存在商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星期过去,杨小华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张,可是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腰酸背疼地躺在床上,杨小华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场的!只

要坚持下去!

为了让购房人更信任自己,杨小华开始系统地学习。白天他还是在

工地上挑砖担瓦,晚上就去电大认真上夜课。近半年时间的学习,2000年9月,杨小华顺利拿下了工民建筑专业毕业证书,同时,半

工半读的杨小华深得基建队老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项目负

责人,工作也日益繁重。

不,当然不能为此放弃那块巨大的蛋糕,一定要将看房进行到底!只

有做没人做过的事,才会大有钱途。杨小华干脆辞去工程队项目负

责人的职务,在其他建筑工人不解和惋惜的目光中,做了一位全职

的看房参谋。

2000年9月,该地产项目公开发售,趁着看房的机会,杨小华对身

边几位准业主说:我建议你们别买a号楼,虽然a号楼户型、朝向

和景观都不错,但经过一个雨季,墙垛就会有裂缝。

这几位准业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楼盘算命的?杨小华递张

名片上去,准业主们都不肯接。杨小华不气不恼:要相信科学。如

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们还在老地方见。

业主们这才服了,趁着还没收楼的关键时刻,都纷纷请杨小华去看房,杨小华说:可以,不过每套住房要收取2000元看房咨询费! 贵

是贵点儿,可是对于几十万的一套住房,值得!花点儿小钱可能就一

劳永逸,业主当然愿意。

2001年5月,杨小华在这个楼盘一连看了50多套住房,都看出了

问题。问题较严重的,劝业主退房,存在问题但不影响使用的,杨

小华便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杨小华的介入,引起数十户业主退房,

同时也导致了这家开发商的高层大换血,这在当时东莞的房地产界

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杨小华赚了10万元,名声大噪,同时也使看房参谋成为街头

的热门话题,市民渐渐接受了购房一定要请专家把关的观点。500

块钱可以干什么,业务开始应接不暇,杨小华成了看房参谋的代名词。不满足散兵游勇,他找到当时服务过的工程队,请施工员和技

术骨干兼职。凡是兼职的员工,通过业务的多少提取报酬,以壮大

这支看房参谋的队伍。到了2002年5月,杨小华手下的看房参谋

已经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

31人。

2013年国庆期间又是楼市的旺季,杨小华准备大干一场,他仔细分

析了东莞楼盘的布局,渐渐摸清了东莞的豪宅、水岸楼盘、白领公

寓的位置和价位,然后再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

杨小华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起来,组成看房联盟,众多购房者

在一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杨小华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的麻烦也层出不穷。看房参谋私下跑单,甚至自立门户,使杨小

华的业务量大减。根本不需要什么投资、仅靠技术和智慧获取利润

的新鲜行业,一定会有人追尾。杨小华曾经为此苦恼过,但慢慢又

定下脚步,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推出看房联盟的时候,杨小华和售楼人员直接沟通,了解到商品

房的销售价格由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等组成,其中期间费

用和利润有很大弹性空间,开发商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但

购房者并不清楚其中奥妙。

杨小华想,如果把看房联盟升级为集体购房联盟,用大业务去和

开发商谈判,会取得更低的价位;另外,自己具有专业知识,能对公

共设施的计算、相关管线的设计、营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也能让开发商不得不让价。

于是,杨小华代表购房者,和售楼经理斗智斗勇,屡战屡胜。同时,杨小华也坚持自己的立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开发商主动

邀请杨小华带客户去看房,并支付车马费,让他按购房成交量提取

报酬,但都被杨小华拒绝。生存之本、发展之本都是购房者,陪客

户看房才是他的正经职责,他代表的是客户立常也有一些开发商畏

惧杨小华挑刺,所以专程找他加盟,每月付2万元聘请他为质量监

督员杨小华都婉言拒绝。

既而,杨小华又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环保检测部门联系,

互通有无,共享业务资源,增加了看房参谋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

和环境检测等功能,从客户看房、签订购房合同到装饰后房屋的环

境质量检测和整改,进行一站式服务。

看房参谋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费谈判,让购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

看房附加值,老客户带来了许多新客户,如今杨小华在当地已经赫

赫有名,顺利赚到第一桶金,引导事业朝更大的空间发展。

500块钱可以干什么,如果你暂时没有成功,没有地位、财富,无关紧要,只要你有野心,有把野心贯彻到底的智慧和毅力,那么站在

金字塔的塔顶,指日可待。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3:

沃伦巴菲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位投资界的精英。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可是没人知道,就是这个世界首富,其实也是从白手起家干起来的。他的励志创业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

虽然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资产过亿,但是在大学

毕业后,巴菲特的父亲拒绝了他想接管父亲的公司的想法。父亲宁

可慷慨地把大笔大笔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也不肯给巴菲特留一分钱。没办法,为了积累创业资金,巴菲特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巴菲特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创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一、巴菲特6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据巴菲特的母亲回忆,当她的儿子第一次

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

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

钱在附近兜售。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

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

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

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

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二、巴菲特10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

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

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

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

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

当局关闭。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

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

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

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

等工作。

三、巴菲特11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

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

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

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

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

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们全

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过对巴菲特来说,他一

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第二个月,巴菲

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和商业有关。他

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

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

四、巴菲特15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5岁时候的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

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

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

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巴菲特的老

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

几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

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

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

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

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

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

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

六、巴菲特19岁时候的经历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

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

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 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

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被

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

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

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

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的巴菲特就已经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

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

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

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每天只

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生。这些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

达2200万美元。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成为亿万富翁

后的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生活保持低调。他把他的

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

带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

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很久以前。

【篇二: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专题摘要: 整理名人创业的励志故事,名人创业的成功案例,名人创

业的经历和事迹,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成功名人的励志故事等名

人创业故事大全。

【篇三: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人士的事迹

年龄:81岁

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

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

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

头地,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

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

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

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

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

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

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

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

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

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

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

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

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

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

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

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

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

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

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

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

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

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

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

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

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

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

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

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

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

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

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

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

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

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

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

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

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

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

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

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

术劳力赚的。

鲁冠球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

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

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

鲁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铁匠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

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创业动机,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

可以在那里读书,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农民,那么就一直会是农民,

而我不想一直当农民,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农村。不服输的鲁冠球决定

创业,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

当时他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便筹钱

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后来因为禁止私

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冠球不得不将三间

老房子变卖。

虽然受到打击,鲁冠球并未放弃。由于停产闹革命,当时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

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生意红火起来。( )到了1969年,

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

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其间除

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鲁冠球都做了尝试。

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

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

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

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

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在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虽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并

不放弃,在会场外摆起了地摊。在闻听会场内正陷入价格拉锯,他

便张贴广告,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销售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很

快厂家便涌出场外交易。万向此役获得了210万元的定单,鲁冠球

成为最默默无闻的大赢家,打出了名气。

刘永好

年龄:58岁

创业时间: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

第一桶金:鹌鹑养殖

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可

以从头再来。

刘永好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在他心中,最

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衣食无

忧虑了。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在他心中,最

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衣食无

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

为老师。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

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

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

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1980年春节,刘

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

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他们就想,搞自己曾经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

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

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后来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因为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于意识到鹌鹑的生意不可能再扩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积累的近1,000万元资金转向猪饲料市场,希望集团诞生了,成为本土饲料企业龙头。1997年,四兄弟宣布和平分家,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集团,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集团,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集团,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