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题型】简答题

【题干】

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案】

(1)作品中的景不是原本的自然之景,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2)作品中的情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情感过程。(3)作者写景,意在言情,表达独而微妙的感受。

【题型】简答题

【题干】

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答案】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的动物,而且是审美的动物。在审美活动中,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特殊本质在于文学的审美特征,而文学审美特征正是根源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包括人的脑力和体力。(2)对象化就是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连接主客体、沟通主客观的唯一桥梁;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感受客体,掌握客体,客体不再是外在于主体的纯粹的"物自体",而成为对于主体有意义的对象性客体。另一方面,主体也成为了与对象相关的实践性主体了。(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就是对象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以及"人化自然";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正是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4)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就是在对象身上自我确认;这种自我确认所带来的无功利喜悦是引发和构成美感的基本要素。

【题型】简答题

【题干】

什么是印象批评?

【答案】

(1)印象批评从批评家的要素出发,注重传达批评主体感受作品所激发的体验印象,强调批评对作品把握的直觉性与整体性。(2)19世纪末印象批评产生于法国。(3)代表人物:法郎士、朗松。

【题型】简答题

【题干】

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答案】

首先,文学的价值功能是精神的,作为艺术,文学对社会的反作用也只能通过影响人

的心灵,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去实现。其次,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整体的,其含义有两层:第一,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愉悦功能是统一于它的审美功能的;第二,文学的社会作用指具体作品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作品的某一部分对某些人所产生的作用。再次,文学的价值功能是社会的,文学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既取决于作家创作的作品,又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关。例如,社会心理与文化传统制约着读者对作品价值观念的认同;欣赏习惯、趣味与能力制约着读者对作品形式与表达的接受;传播手段影响着文学价值功能的发挥等等。最后,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有限的。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能超出意识形态的范畴,不可能成为国家和民族兴亡的主要原因,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答案】

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文学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征,不能由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接受,同时具有形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这一特征给欣赏者带来了想象空间,并赋予文学形象以含蓄、传神、自由灵活的审美意象。(2)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艺术表现广阔性的特征,不受时空和形式的限制,语言表现领域广阔,具有穿透力。(3)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艺术内涵深刻性的特征,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等多种手段表现人的精神世界。(4)文学艺术形象表现审美精神和意识。

【题型】简答题

【题干】

试举例说明虚实相生、化情为景是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法与途径。

【答案】

抒情性文学作品创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意境的创造。刘熙载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道出了意境创造的真谛:以实写虚,寄情于景。以实写虚,化虚为实,却不可过实,全无兴寄;要给读者预留想象空间。情为虚,景为实;景为实,境为虚。实便于观照,虚有所体味。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后两句和《西厢记》崔莺莺“长亭送别”的起首句都是以实写虚,寄情于景。说明:学生答题时可另举其他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文学批评的职能。

【答案】

(一)文学批评具有阐发诠释职能(二)文学批评的判断评价职能(三)文学批评的补充发现职能;包括三层含义:1、通过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发现以指导读者;2、通过文

学创作问题的发现以指导作者;3、通过文学活动规律的发现以推动研究。

【题型】简答题

【题干】

怎样理解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动机萌发阶段?

【答案】

创作动机是指创作主体的审美创作需求处于激活状态,促使他通过创作去吐露、宣泄,成为一种强大的、不可遏制的创作推动力。“如鲠在喉,一吐为快”,是此时的典型心态;只有满足了这种审美创作需求,主体的内心才会从失衡状态趋向恢复平衡。创作动机的发生依赖主体内心需要与外部刺激触发两方面相互作用。作家内心需要来源于前创作阶段的积累;而外部刺激触发的情况极其复杂,依据触发因素,可以分为情境触发、原型触发、意念触发和形象触发等主要类型。创作动机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即明确了文学创作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写什么;此后的创作活动全部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二是动力作用,即获得了创作活动的巨大动力;创作是艰苦的,没有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就很有可能半途而废。

【题型】简答题

【题干】

文学欣赏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案】

文学欣赏的主要过程包括:(1)文学欣赏的前准备阶段,体现在阅读动机和期待视野两个方面。(2)审美感受阶段,读者在文本阅读中,凭借有限的文字信息构建丰富生动的文学意象。(3)审美体验阶段,这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4)审美领悟阶段,是在审美体验的高峰过后,继续对作品体悟、回味、思索、玩赏的深入欣赏过程。(5)以上四个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彼此交替出现。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以“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学过程批评;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一门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即使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面前,人也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才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答案】

自然的人化;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提出“文学生产的客体即原始想象”这一学说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荣格;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的精神性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学的社会属性和文学的价值属性;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在中国,“风格”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

葛洪《抱朴子·行品篇》;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中国古代关于意境的观点“滋味说”是由谁提出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司空图;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创作动机的萌发;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披文见形,穷尽形象”指的是文学欣赏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美感受阶段;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作家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创作精神;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理论来源于实践活动;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活动。其中的文学实践活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运动;文学研究;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_______________,它作为主观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诸多社会性的需要和态度,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评价。

【答案】

情感把握;

【题型】填空题

【题干】

_______________是文学的创作与鉴赏两大活动的联接点。

【答案】

作品;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作为反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论衡》;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艺术想象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具象到具象;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观点出自下列哪部著作?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国维《人间词话》;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在作为艺术生产要素的文艺资源中,艺术环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流通渠道;艺术市场;消费水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传承-变异性;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所谓_______________,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得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答案】

延留;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小说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物;情节;环境;

【题型】填空题

【题干】

_______________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答案】

马克思;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浓丽与平淡;豪放与婉约;含蓄与直率;简约与繁丰;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在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迅;

【题型】填空题

【题干】

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两个互相区别的重要概念即“语言”和“言语”,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答案】

索绪尔;

【题型】填空题

【题干】

_______________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

【答案】

变形;

【题型】填空题

【题干】

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是主题的严肃或崇高,创作上讲求个体性、真实性和独特性,在形态上具有摆脱束缚的潜能、启蒙的潜能和批判的潜能,在意向上没有世俗的目的。

【答案】

高雅文学;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审美属性的最根本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人们在忧郁不安、心情烦闷之际,总喜欢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期进入一个超越自身、超越现实的想象境界,使情感得以调节,使心灵得以振奋和净化,使人格得以丰富和提升。其中所体现的便是文学接受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美动机;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作家受创作氛围的触动而唤起潜意识中的创作素材和情感体验,这属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境触发;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审美愉悦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学作品使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文学作品的那种倾向?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想倾向;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播的经典三大史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蒙古族《江格尔》;藏族《格萨尔王传》;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品和作家;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情境体验

【答案】

情境体验是文学创作过程中审美体验的类型之一。(1)审美的情境性是审美体验的基本特性;(2)情境体验的最大特点是以“我”(作家)为中心,直接抒写作家的见闻与情感;(3)离开此审美情境,审美体验将无法进行。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学传播

【答案】

文学传播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1)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来看,文学传播是借助一定的社会渠道,连通作家与读者的中介环节。(2)从文学生产与消费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传播是文学产品物质形态的生产流通过程。(3)从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信息的历史存续来看,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承接与延续发展,扩大影响,实现阅读。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体裁

【答案】

文学体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含义:(1)宏观的含义指一定作品群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所构成的一种形式规范,这种形式规范具有分类学意义,对于文学创作、欣赏、批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微观的含义指一部文学作品全部形式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作品最外层的形式因素。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学语言

【答案】

文学语言是能够唤起形象与情绪记忆并有利于激发表象自觉定向变异从而催生并最终物化文学形象的语言。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学观念

【答案】

文学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文学是什么等文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它整体影响着人们的文学活动。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意境

【答案】

意境指的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是蕴涵着作家丰富情思和深广人生意味而能诱发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的艺术境界。它主要具有情景交融、境生象外和韵味无穷三个美学特征。

【题型】论述题

【题干】

举例说明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答案】

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有:(1)以著名作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的形成。如当代新写实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池莉、刘震云等;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余华、苏童、北村等。(2)作家群体在思想倾向、创作原则、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方面相似或相同。如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是以“为人生而艺术”作为创作主张,而创造社是以“为艺术而艺术”作为自己的主张。在创作原则上,前者主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后者主要坚持浪漫主义的原则。(3)群体成员在创作实践中既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又形成了

有特色的群体风格及流派风格。如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审美取向和创作呈现凝重的风格,而创造社则呈现出奔放、率真的色彩。在京派作家中,沈从文构筑人性的抒情诗和牧歌的风格是比较独特的,而海派以心理、感觉为主张的创作中,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三人又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题型】论述题

【题干】

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是什么?

【答案】

1、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指的是网络化的大众传播机制。

2、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科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动态模拟和对外部信息的职能反馈。它本身对文学的网络传播方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确实是一切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也是其它网络传播方式特征的前提。(2)多媒融合。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呈现事物形貌特征的目的的表现手法。多媒融合是网络文学的突出特点,运用得当可大大增强网络文学的表现力。(3)远程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区域瞬时传播。远程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优势之一,能够前所未有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4)实时交互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借助实现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本站或异地的人机对话,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单媒或多媒的人际对话。实时交互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创作于阅读欣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试论文学批评的作用。

【答案】

标准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批评意义与作用的整体理解与把握。答题时首先考虑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活动之一对于其他文学活动所发挥的作用,逐一分析文学批评指导文学欣赏、总结创作经验和推动文学理论的作用;然后考虑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批评的功能,进而分析文学批评开展文艺论争,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点:首先,文学批评具有指导文学欣赏,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的作用。文学批评是以文学欣赏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对文学欣赏的理性思考结果,因此,文学批评可以把作品中普通读者未能深入领悟的思想意蕴和未能细加品味的艺术特色一一揭示出来,引导读者正确地欣赏作品,指导读者如何鉴别作品的优劣,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其次,文学批评具有总结创作经验,提高作家的创作水平的作用。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是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进行的,优秀的批评家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新人,积极地鼓励后学,这方面,俄罗斯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屠格涅夫的指导和帮助是典型的例子。再次,文学批评具有研究新问题,推动文学理论发展的作用。文学批评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文学理论也需要来自

批评实践的推动。相对于文学理论来说,文学批评更加直接、经常、大量地接触文学实践;因此,优秀的批评家总是能在批评实践中及时地洞察新的趋势、新的方向、新的潮流和新的问题,并凭借自己的深厚功力提出新的研究命题,推动文学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最后,文学批评具有开展文艺论争,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文学批评是科学,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文艺论争是提倡艺术民主,繁荣理论研究的有效机制,其具体作用是:第一,真理越辩越明,开展文艺论争有利于文艺思想界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分清是非,达成共识;第二,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开展文艺论争有利于以充分说理的方式批判错误的文学倾向,保证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文艺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的文艺论争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现代主义

【答案】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反传统的文学思潮;它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诸多流派。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即兴

【答案】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它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表象自觉定向变异

【答案】

表象自觉定向变异是指表象在记忆和重新唤起的过程中,由于主体有意识的诱导和外部必然因素的作用,表象所呈现的事物的形象所发生有规律、倾向性的变化。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蒙太奇

【答案】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词汇的音译,原意是“组合”、“结构”,后借用为电影艺术术语,专指影片的剪辑与组接。它的功能在于用镜头的连接表现电影叙事的内容。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答案】

“文本时间”,也称“叙事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简言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文本时间”,而“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故事时间”。前者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后者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在顺序上的相同或不同则构成叙述中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读者群

【答案】

读者群是由对作品的不同反应而形成的读者圈子。读者群现象是欣赏活动中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对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文学欣赏规律,并对不同作品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试论文学产生于以劳动为基点的人类生命活动。

【答案】

首先,原始文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劳动。第一,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创造了前提: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灵巧的双手与灵敏的感觉器官;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人的大脑和语言。第二,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原始艺术许多情况下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有时原始艺术本身就是劳动的一部分;原始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宣泄和表现劳动中的各种情感;在劳动中培养了人的形式感(身体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以及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原始人的劳动还提供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劳动工具-原始舞具、乐器)。第三,其他促成文学产生的生存活动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其次,原始文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其他生命活动。原始人的生命活动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劳动、巫术、游戏之外,对文学起源发生重要影响的还包括:信息交流、知识积累、战争、恋爱冲动和生殖崇拜等。再次,原始文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原始思维的催生。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万物有灵的泛神意识,

人化自然的“情感投射”,以及神秘感应的“互渗律”思维。总之,文学的起源是众多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劳动为核心的原始人类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必然产物;原始文学一旦产生,也必然会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试论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

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主要表现在:1、作家的审美意识:是作家创作活动中主观因素的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作家的审美意识主要由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创作精神构成。(1)审美理想是作家审美意识的最高层次,是作家判断审美的标准;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理想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等影响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形成;作家的审美理想同时具有超越现实的功能。(2)审美情趣是在审美活动中,作家表现出的审美情调、趣味;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中的情趣中心;作家的审美情趣形成受其文化品位、艺术追求以及民族文化特性的影响;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以及艺术风格。(3)作家的创作精神涉及作家创作方法的选择,与其心理定势和价值标准相关;作家的创作精神是审美意识的最低层次,受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作家创作精神的形成与其文学观念和艺术追求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因素相关;是各种内外因素合力的结果。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谈谈文学对其它艺术的吸纳与借鉴。

【答案】

(1)文学与其它门类相互吸纳与借鉴具有必然性,反映在:第一,文学的起源原本是与其它艺术门类共同发生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既有相通性,又有互补性。第二,不少文学新体裁与其它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影视文学、戏剧文学,本身就是文学与影视和戏剧的复合;文学的细腻与深度丰富了影视或戏剧,而影视在声音、画面等形式上也增强了文学的表达功能,另外,戏剧冲突也更好地促进了文学情节的典型性。文学的发展逐渐融合了其它艺术门类的基因。第三,现代艺术,尤其是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借鉴融合的机会大大增加。例如网络艺术的发展虽然历史短暂,但已经表现出文学自身表现力的趋势。文学的出现不再与传统的文本形式相似,而是以融合了影像艺术等其它艺术种类的形式出现。第四,文学在与其它艺术的借鉴中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文学对其它艺术吸纳与借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产生新的体裁。第二,形成艺术同感,这也是文学对其它艺术吸纳与借鉴的主体条件和心理机制。比如文学对电影画面的借鉴形成了“镜头眼”、“蒙太奇”,以及打破时空限制的“意识流”手法。第三,文学在借鉴与吸纳其它艺术门类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学趣味。(3)文学吸纳与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原则表现为:第一,优势互补。第二,以更有利于发挥文学艺术特点与优势为出发

点。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试论文学批评方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

文学批评方法是指人们分析、评价、研究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途径、手段与方式。首先,批评方法与文学观念密切相关。文学观念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存在本质和价值属性的总体认识,它也是人们建构和采用什么批评方法的依据。实际上,许多批评方法都是在批评家或批评学派在建构自己文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批评实践中受到一定的文学观念的制约。但作为批评手段的批评方法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是持有某种文学观念,并不一定就要采用相应的批评方法;途径、手段与方式具有工具性,完全可以借用或合用。二是掌握了某种文学观念,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某种批评方法;因为方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掌握它也需要艰苦的实践磨练。其次,批评方法的历史性文学发展,特别是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产物,它是随着文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文学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以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为例:先秦的社会道德批评,两汉的作家主体批评,魏晋的本体和美学(风格)批评,明清的接受批评和索隐批评等,无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再次,批评方法的多样性。20世纪被人们称为“批评的世纪”,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从“社会生活”要素出发的社会历史批评,从“作家”要素出发的精神分析批评和原型批评,从“作品”要素出发的本体批评,从“读者”要素出发的接受批评,以及从“批评家”要素出发的印象批评;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学本质的丰富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批评遗产得到了全面继承。最后,批评方法的互补性。任何一种批评方法都是一种观察与评价的角度,如果它是科学的,就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任何一种批评方法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都有它理论视野的“盲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在批评实践中应该利用批评方法的互补性,酌情运用,综合运用。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视角

【答案】

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叙述人称决定了视角的特征。它可以分为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二人称叙述三种方式。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语言思维

【答案】

(1)语言思维是意识的三个层次之一;(2)语言思维处于在文学创作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文学创作中的语言思维通过创造性意象和词语进行思维,是文学创作思维活动的核心;(3)文学创作中的语言思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主题

【答案】

主题是指作品通过形象系列显示出来的主导性情感或思想,是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是作品审美意蕴的主旨。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学批评

【答案】

文学批评是一种以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当前以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活动。文学批评是基于文学欣赏的文学接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一起组成文艺学的整体结构。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原型批判

【答案】

原型批判注重考查神话和原始宗教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代表人物是荣格。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共鸣

【答案】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是指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不同的审美主体经由审美客体的链接产生的心灵沟通、互激与认同,导致思想感情高度契合而产生的一种审美高峰体验。

【题型】论述题

【题干】

怎样理解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

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实际是一种特殊与普通的关系。文学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能够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先决条件。文学的世界性包含于民族性之中。所谓世界文学并不是没有民族特点的普遍的文学,它实际上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学的综合体。(注:概念理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的答案。)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试论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

【答案】

信息描述的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多媒”的;接受信息的主体的感觉器官也是“多媒”的;主体在历史文化中已经生成了整合外部信息的心理结构——媒体蒙太奇。因此,人类信息的多媒融合以及文学传播数字网络化,不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审美意识与人性自身完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构成了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数字化大众传媒机制及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科学模拟。科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动态模拟和对外部信息的智能反馈。它本身似乎与文学的网络传播方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却是一切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是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特征的前提。第二,多媒融合。多媒融合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呈现事物的形貌特征目的的表现手法。多媒融合是网络文学的突出特点,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网络文学作品的表现力。第三,远程传播。远程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区域瞬时传播。远程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前所未有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第四,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借助事先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本站或异地的人机对话(类似于计算机游戏);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单媒的(文字或语音)或多媒的(可视电话)人际对话。实时交互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作家可以开放他的写作过程:读者可以随时了解他的写作及修改过程,随时发表评论,替作者出出主意;如果作者授权,读者甚至可以改写、续写作者的作品。作者也可以随时了解有多少人已经和正在读他的作品,他们有什么反应等等。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已经并将继续带给文学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题型】论述题

【题干】

举例谈谈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思绪指向。

【答案】

(1)首先要了解审美领悟的含义,它是指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审美体验的高峰过后,继续对作品体悟、回味、思索、玩赏的深入欣赏过程。(2)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情绪指向有:第一,指向作品:沉浸于部分内容的体验和形式的玩味,或转化

为批评式阅读。比如《红楼梦》中香菱对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受为:“念在口中,却像含着千斤重的橄榄”。第二,指向自身:体悟作品的人生意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作为江州司马的被贬身份对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独守空房的凄凉冷落的同情,对艺术的共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第三,指向宇宙:生发终极关怀的历史感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再如,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3)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指向的发生与作品文学形象的内涵有关,也与作者的人格气质有关。同时三种指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往往会交替乃至混合出现。审美领悟阶段仍是读者全部心理要素共同参与的审美判断过程,但理性色彩较为浓重。

【题型】论述题

【题干】

试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及文学成就。

【答案】

(1)女性主义思潮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流派一起充实、活跃了文坛创作。(2)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于20时期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王安忆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铁凝的小说《玫瑰门》、林白的组诗《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小说《私人生活》以及徐坤的《白话》等。这些作品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90年代中国文学的成就。(3)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在内质上承接了五四文学妇女解放、反封建、男女平等题旨,并与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和女权主义社会政治思潮息息相关。(4)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主要有:其一,是作者的女性视角,以及审美主体也以女性为中心,在创作内容上凸现了女性特征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二,在创作形式上,越来越呈现“私人化”的写作倾向,这与女性主义文学的题旨、内容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以下正确的表述是(A)。 [A]主要有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个别方法 [B]特殊方法指的是唯物辩证法 [C]一般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 [D]个别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被其它的方法所取代。 2、关于世界文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当今世界文学越来越趋向于表达共同话题 [B]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断融合的过程 [C]文学的民族化和世界化是矛盾的过程 [D]文学的世界化是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 3、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主要有(C)。 [A]陶冶型、说教型、研究型 [B]快乐型、说教型、研究型 [C]陶冶型、闲适型、快乐型 [D]快乐型、闲适型、研究型 4、关于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C)。 [A]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B]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物质载体 [C]语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纵深的层次 [D]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 5、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C)。 [A]前创作阶段 [B]文学形象的酝酿构思 [C]创作动机的萌发 [D]语言的表达与锤炼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____’说。 2、一一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3、文学形象主要有文学意象、____、____三种形态。 4、文学阅读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____、社会效果和____ 一效果。 5、“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____ 一》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6、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主要有再现型文本、____、象征型文本及其多元呈现形 态。 7、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____ ,二是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典型 2、文学史眼光 3、文学情境 4、审美感受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填在题于的括号中,正确的填“~/”, 错误的填“×”) 1.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阅读的实际状况看,文学批评者的角色可以大致分为三 种类型,即学院型、媒体型、读者型。( ) 2.叙事性散文强调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以抒情为主,并辅以记叙、 描写和议论。( ) 3.发生构成作家写作的核心环节。( ) 4.-种意象往往是为了表达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观念或者认识,是受写作者个人意 图支配的形象,而且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形象特征。 ( ) 5.随笔以随想随议的方式发表作者在所见所闻中获得的生活感悟。 ( ) 、、,____.-___一。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2、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学媒介的特点中任意一个特点的认识。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new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 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共计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1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1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____’说。 2、一一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3、文学形象主要有文学意象、____、____三种形态。 4、文学阅读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____、社会效果和____ 一效果。 5、“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____ 一》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6、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主要有再现型文本、____、象征型文本及其多元呈现形 态。 7、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____ ,二是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典型 2、文学史眼光 3、文学情境 4、审美感受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填在题于的括号中,正确的填“~/”, 错误的填“×”) 1.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阅读的实际状况看,文学批评者的角色可以大致分为三 种类型,即学院型、媒体型、读者型。( ) 2.叙事性散文强调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以抒情为主,并辅以记叙、 描写和议论。( ) 3.发生构成作家写作的核心环节。( ) 4.-种意象往往是为了表达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观念或者认识,是受写作者个人意 图支配的形象,而且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形象特征。 ( ) 5.随笔以随想随议的方式发表作者在所见所闻中获得的生活感悟。( ) 、、,____.-___一。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2、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学媒介的特点中任意一个特点的认识。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四要素”理论,就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文采 B、情感 C、观众 D、文化 2、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与“(A)”。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文学 B、诗学 C、佛学 D、神学 3、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就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德国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 、语境依托性。 A、意识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中介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什可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巴赫金 6、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 A、实用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7、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语境依托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8、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就是(D) 文本。 A、创意型 B、再现型 C、象征型 D、表现型 9、注重客观地与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就是(C) 文本。 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10、文学文本就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与(A) 。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11、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B. 文章和博学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 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 文化论 3、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 4、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D.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 表现论 6、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A. 以语言论为基础 E.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7、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 文学即文 章 B.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 号 D. 文学即博学 8、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B. 作品 C. 艺术家 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C.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D.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 物 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选择一项: 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B. 蕴藉 C. 假设 D. 模仿 3、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趣味。 B. 个性化 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B. 象征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5、大众文化文本是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意满足普通市 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C. 工业化 6、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A. 字音、意义等四层面说 B. 字面与深层意义两个层面说 D. 粗精两层面说

文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 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四、什么是陌生化?有人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试对典型化与陌生化的关系加以阐述。(13分)197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任务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只有真实的典型形象,才能取信于读者和观众,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典型形象逼真的本身,就是构成文艺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文艺家要写出典型形象的高度真实性,就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需要对生活的精密仔细、独具慧眼的观察和体验。 五、什么是悬念效果?试以《雷雨》剧情为例予以分析。(12)155

文学概论习题大全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10分,每题1分) 1、文艺学是只研究()的文学。 2、文学是主体的()创造。 3、观察文学的视点即()、()、()、()。 4、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5、()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6、艺术通感与()有关。 7、()是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二、选择(20分,每题2分,1—5题为单选,6—10题为多选) 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A、抽象性 B、评价性 C、科学性 D、认识性 2、()是作品核心和纲领。 A、形象 B、主题 C、题材 D、语言 3、首先强调意境对文学的重要意义的是()。 A、鲁迅 B、陆机 C、苏轼 D、王国维 4、必须体现视觉形象和行动性的是()。

A、电影文学 B、戏剧文学 C、小说 D、报告文学 5、文学欣赏以()为主要目的。 A、审美 B、感受 C、体验 D、娱乐 6、文学的本质论有()。 A、创造论 B、再现论 C、表现论 D、客体论 7、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是()。 A、情景交融 B、具体可感性 C、“虚实结合”性 D、韵味性 8、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有()。 A、感伤主义 B、启蒙主义文学 C、自然主义 D、古典主义 9、戏剧文学按性质和审美效果可分为()。 A、哑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10、直接的文学消费包括()。 A、文学消费 B、文学阅读 C、文学分析 D、文学评价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文艺学的基础理论是艺术理论。() 2、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精神的体现。() 3、文学创作是按照审美这一最基本的尺度进行生产的活动。()

4、典型形象的塑造过程,即艺术的典型化过程。() 5、写实性文学不能虚构。() 6、工业题材属于狭义题材。() 7、陌生化效果理论与“间离”有关。() 8、综合艺术涵盖音乐艺术() 9、现实主义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摹仿。() 10、别林斯基提出了“历史的美学的”批评原则。() 四、解释题(20分,每题5分) 1、表现论 2、艺术想象 3、古典主义 4、文学典型 五、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情感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20分,1题20分) 举例论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