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须随机化分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必须有干预措施 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A2型题: (2)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 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该药有效 B?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组别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0.9 B.1 C. 10 D. 5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罹患率、患病率 B.病死率、死亡率 C.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有效 率、治愈率 E.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 B.社区试验 C.现场试验 D.临床试验 E.干预试验

(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B.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A. 安全性 B. 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E. 抗体水平 (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探讨病因的线索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 (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 A.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B.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C.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E.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 (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 B.盲法不易实施 C.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 D.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5种特殊类型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概念

1、随访患病率研究(follow-up prevalence study): 是结合了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但两者的基本设计均末全部保留。开始时如前瞻性队列,对一固定队列取得有关研究因素的资料(暴露和非暴露),然后随访。但疾病发病情况须下次检查时才知道。因此分析的是现患病例,且只限于继续参加研究的该队列成员。这种设计往往用于设计时起先未被观察者考虑到的、可能由研究因素所致的病因。 2、选择性患病率研究(selective prevalence study):是结合了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随访一个固定的或动态队列,观察以后发生的事件(例如活产或去健康门诊)。从有这种事件的人群中观察病例,然后进行横断面调查。因为不代表原先的人群,故只能估计患病率而不是发病率。这种设计对研究某些疾病如出生缺陷的病因是最好的设计。 3、后溯性患病率研究(backward prevalence study):是结合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调查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主要是横断面研究回顾确定以往一段时间里的病例。没有随访期,一般用于急性疾病。因为只了解存活者中的疾病,所得的是患病率。这种研究较省钱。 4、调查随访研究(survey fo11ow-up study):是结合了横断面设计和队列设计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横断面研究系目标人群的随机样本,接着为仍有风险者作队列研究。因而观察者可估计同一靶人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 5.重复随访研究(repeated follow-up study):此研究亦称重复测量研究,为有两个或更多连续随访期的前向设计,这种设计以队列研究为主。其总随访期可分成二三亚期。一般研究中有3次或3次以上的检查或访问,间隔数月或数年,收集全体参加者有关研究因素和疾病的资料,因而可估计不同暴露组在二三亚期的发病率。这对研究因素改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特别有用,可探索病因和呈现长短不一的疾病自然史,并可观察两种疾病的关系。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流行病学大题总结

PS:“*”表示“来自资料”,历年考题未见“题目后数字”表示历年出现次数,“!”答案有待确定 ◆绪论 名解: Epidemiology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订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简答: 1.简述流行病学原理 ①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②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③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 ④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⑤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 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2.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 作为一门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流行病学有别于以个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但是,流行病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临床医学: (1)从学科角度看,流行病学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学个体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升华,从而树立群体的观点,从宏观面上获得有关病因的线索; (2)流行病学还可以指导临床医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决策与评价; (3)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观点,改变了临床医学以往单纯的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法,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3.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10分) 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疾病的分布 名解: Incidence density: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即: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Prevalence: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3分) 死亡率=死亡总数/同年平均人口*k(1000‰…)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一般是对于范围较大地区而言。(3分)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

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书

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书 专业:临床医学院麻醉学 班级: 2012级麻醉1班 小组:第2小组

案例 国外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范阿肯教授,在对450名40岁以上坚持运动的人和450名不运动的人跟踪调查8年后,发现长期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得癌率少90%,而且坚持运动的患病者其死亡率也比不运动的小得多。因此我们小组对体力活动与肺癌关系作了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目的 该研究目的是验证体力活动与肺癌死亡的因果关系。 设计类型 队列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由因到果。而且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对象易获得。还可观察疾病发展史。 设计方案 一、确定研究因素 体力活动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综上所述,国内外开展的许多体力活动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以队列研究居多,但是结果尚不一致。例如在非吸烟者中的结果不一致,同时大部分研究忽略了非吸烟者受被动吸烟的影响;男性与女性的结果也有不相同,除了本身的性别差异外,还可能受到体力活动水平或等级分组划分不同的影响;大部分研究对慢性肺部疾病史对体力活动和肺癌关系的影响未做深入探讨,而慢性肺部疾病史是影响研究者是否参与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国内在体力活动和肺癌关系的研究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确定研究对象 1.36929名年龄在55到69岁的地体力和高体力活动的女性随访11年。 2.50到69岁的男性职业性吸烟者与休闲性体力活动吸烟者。 3.吸烟着参加体力劳动和不吸烟者参加体力劳动。 4.50到52岁,53到56岁,57到60岁,61到69岁的休闲性体力活动与久坐者。 5.50到64岁的2607名男性和28352名女性。 四、估计样本含量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00424204027)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 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 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 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 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 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 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 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

验室检验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 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 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 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 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 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 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 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 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 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 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 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 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 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

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 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 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 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

流行病学的评价标准

A1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一、真实性 1证据来自何种研究设计类型; 2研究对象是否明确定义,组间可比性如何;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以至于结局得以出现,应答率高低; 4研究结果是否满足病因推断标准。 (1)暴露是否先于结局存在; (2)关联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关联是否具有一致性; (4)关联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5)关联是否具有生物学合理性; (6)关联是否具有可逆性; (7)实验室证据 (8)关联是否具有特异性。 二、重要性 5关联的强度的大小; 6关联强度的精确度高低。 三、适用性 7自己关注的人群与证据中研究对象是否差异性; 8自己关注的人群中该暴露因素的暴露比例。 A2循证医学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一、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真实性 1是否用盲法将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作过独立的对比研究 2诊断性试验是否适当的疾病谱(spectrum)3诊断性试验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影响到金标准的实施 4若将该诊断性试验应用于另一组病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二、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重要性 5通过该诊断性试验能否正确诊断或鉴别该患者有无特定的目标疾病 6是否作了分层似然比的计算 三、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适用性 7该诊断性试验是否能在本单位开展并能进行正确的检测 8我们在临床上是否能够合理估算病人的验前概率 9检测后得到的验后概率是否有助于我们对病人的处理A3单个临床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 一、真实性的分析与评价 1.结果是否来自同期随机对照实验; 2.研究对象的随访是否完全,并报告全部结果; 3.随机分组的所有研究对象是否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 4.临床观察是否采用盲法; 5.除研究因素外,组间的其他干预措施是否完全一致; 二、重要性的分析与评价 6.效应强度大小; 7.效应精确大小; 三、适用性的分析与评价 8.自己的患者情况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患者情况相似; 9. 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具备获得该防治措施效果的医疗条件; 10. 自己的患者应用该防治措施后是否利大于弊; 11. 自己的患者对于该防治措施的价值取向与期望。 A4循证医学对预后证据的评价原则 一、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真实性 1被确诊患者的代表性,是否处于疾病病程中统一的起始点(零点) 2是否有足够的随访时间,并随访了全部的病例 3预后因素定义是否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是否肯定 4是否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局评定是否采用盲法 5若亚组中预后的结果有所不同,是否调整了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二、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重要性 6是否报道了整个病程预后的结局 7预后估计的精确度怎样,是否用95%CL报道了预后的结局 三、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适用性 8该证据中研究对象是否与我们的临床病例相似 9该研究结果是否有利于临床决策,是否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解释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丽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大家知道,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观察性研究,第二类是实验性研究。 这两种方法它的本质区别在于实验性研究它可以人为的确定暴露因素。比如我们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那么一组进入实验组,一组进入对照组。然后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它的疾病的发生或在研究的结局上是有显著的差异,那么这种研究从而来推断了这个干预因素它跟研究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法它有什么问题?当干预因素是有害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研究铅中毒对于胎儿发育的影响,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就不能采用实验性研究了,因为它不符合伦理学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实验性要求,我们对一个实验性研究来说,我们必须要求暴露因素是无害的,必须要符合伦理要求。 那么因此也就是说,当暴露因素有害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取观察性研究。也就是说,观察自然发生的一个结局,以及影响这个自然发生结局的一个影响因素。那么这样的一个研究设计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设计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队列研究(Cohortstudy),第二种是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第三种是横断的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那么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队列研究?也就是cohortStudy。 说起队列研究,那么首先大家要了解什么是队列?也就是cohort。队列它是指的是一 组有共同经历并且随访一定时间的这样一组人群。比如说我们通常会谈到一个出生队列。那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研究1959年到1961年那么在三年自然灾害出生的这三年他们的这个人群。那么这个人群,这个出生队列他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呀?在他们的生长发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中学一起疑似流感的流行病学 调查报告 ××年6月12日17点20分,我中心疫情室接到××镇中心卫生院××同志电话报告:××中学八(5)班有疑似流感病例15例。接到电话后,疫情室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疾控中心主任××、卫计局副局长××、分管副主任××、急控科科长××。疾控中心决定由急控科科长××带队及相关流调人员前往调查处置。流调组于17点30分出发,21时到达现场,22时处置完毕,现将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38公里,东抵××镇,南与××镇接壤,西与××镇相邻,北与××镇相连,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26354人,现有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 ××中学位于××镇××村××街上,共有学生××人,教师××人,共有三个年级××个班。其中:七(1)班有学生××人,七(2)班有学生××人,七(3)班有学生××人,七(4)班有学生××人,七(5)班有学生××人,七(6)班有学生××人,八(1)班有学生××人,八(2)班有学生××人,八(3)班有学生××人,八(4)班有学生××人,八(5)班有学生××人,九年级共××人。经现场调查,现有症状学生10名,均为八(5)班学生。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15岁组为高发,均以咳嗽、流涕、头痛、咽痛、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轻中度发热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恶心,乏力等症状。

二、调查结果: 首发患者××、男、14岁、××中学八年级(5)班。家住××镇二××村××街上新区,于××年6月8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咽干、流涕,最高体温39.1℃,发病前未外出。截止6月12日类似病例增至10例。三间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时间6月8日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6月12日合计 发病数 1 1 2 2 4 10 构成比% 10 10 20 20 40 100 表2、发病年龄分布表 发病年龄14岁15岁16岁合计 发病数 2 7 1 42 构成比% 20 70 10 100 表3、发病人群分布表 年级八(5)班其余15个班合计 学生数46 ×××× 发病数10 0 10 发病率% 21.74 0 ×× 三、流行病学特征 10例病例全部集中在八(5)班,其余班级均无发病情况,发病的10例学生中男生 6名,女生4名,男女构成比为1.5:1。 四、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研究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现场调查前的准备、现场调查实施和资料分析与撰写研究报告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设计,也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计划实施方案,它是研究工作的指南,集中体现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设想和构思。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一项科学研究成功与否,与科研设计质量密切相关。一项完善的科研设计,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是取得真实结果及达到预期目标的可靠保证。因此,在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必需做好周密而完善的科研设计。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 流行病学研究同其它医学研究不同,它以人为研究对象,通常是在人群中实施,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要着重考虑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和效应指标的安排。作为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的方法学,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强调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好科研设计,努力提高研究的精确性与真实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对照、均衡、重复和盲法等。 一、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就是使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或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是保障调查样本有代表性或非处理因素在各组间分布均匀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随机抽样:使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保证所得样本有代表性。常用的随机化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整群抽样。⑵随机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被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均等,使不同组间的非处理因素具有均衡性或可比性。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法,或通过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⑶试验顺序的随机,每个受试对象接受不同处理措施的先后顺序机会均等,从而平衡试验顺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XX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XX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

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