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艺原理复习题.docx

微生物工艺原理复习题.docx
微生物工艺原理复习题.docx

发信人:lovedingding (dingding),信区:Biology

标题:微生物工艺原理复习题修正

发信站:华南网木棉站(Fri Oct 25 13:24:11 2002),转信

不知为什么转贴到bbs时,有些地方发生乱码,以下是根据老师的Ema订更正的:

标题: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发信站:华南网木棉站(Fri Oct 25 07:45:41 2002)

来源:202.38. 239. 69

微生物工艺原理复习题

1.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每种列出典型的代表及其主要的发酵产品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2.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

原理:根据菌种的牛化,理化性质,使菌种处于一种不活动状态。

措施:减少传代次数,培养基处于最佳配比,

3.诱变育种方法冇那儿种?各举一例

物理方式育种,化学方式冇种。

4.微生物培养法的分类?

培养方式:静置培养法和通气培养法。

扩人培养:液体培养,固体培养,表血培养

工业生产:固体培养法(浅盘,深盘),液体深层培养,两步培养法,载体培养法。

5.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如何决定种子扩大的级数?

目的: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生长旺盛的菌种。

菌种的数量和菌种的菌龄

6.影响种了质量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培养基,接种量和菌龄,搅拌和通气,pH值,温度,泡沫,染菌数,发酵罐级

数。

7.培养基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工业上常采用的原料

主要成分:碳源:牛长和能量氮源:结构和产物无机盐:辅酶,pH值,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特殊牛:长因子:辅酶水:结构和溶剂

8.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类?

有机和无机

9.培养基的分类?

来源:自然合成半合成

目的:基础完全选择鉴别

工艺:抱子种了发酵

10.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配比:

11?正交法选择培养基配方?(计算题)

12.双酶法制糖的工艺过程及特点?

13.酸法制糖的基本原理,分析彩响酸水解淀粉的因素?

14.淀粉水解程度的判定?

15.糖蜜前处理的冃的?作为谷氨酸发酵原料时除生物素的方法?(石油代粮食、前体物质这两节不考)

16.辅酶NADH+H+和内酮酸的去路?EMP途径的能虽恒算?

17.酵解途径的主要调节点?什么是能荷调节?

1&山丙酮酸牛:成乙醇的主要酶及乙醇的转化率?

19.什么是巴斯德效应?如何解禅Z。

20.什么是酵母的第一型发酵和第二型发酵?

21.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区别?

22.双歧杆菌产乳酸是条什么途径?

23.在柠檬酸发酵菌中TCA环阻断,其以碳二竣酸(如草酰乙酸等)是如何补充的?

24.柠檬酸发酵菌是哪类菌?理论产率是多少?

25.柠檬酸发酵机制屮EMP和TCA上的调节点?Mn2+、Fe2+是如何影响柠檬酸的积累的?

26.发酵生产谷氨酸过程中?生物索的作用?(包括两方面酵解和膜通透性)

27.在谷氨酸发酵生产菌屮TCA环阻断,其四碳竣酸(如草酰乙酸等)是如何补充的?

2&在谷如酸发酵生产菌中乙醛酸循环(DCA)生理功能?

29.谷氨酸发酵中氨的导入方式?

30.氨酸合成的主要调节点?

31.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是如何控制其细胞膜通透性?(每种方法指出其作用点)

32.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前体、分支点、关键酶以及氨基酸产物)

33.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中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调节机制?

34.在育种过程中如何切断分支途径?渗漏缺陷型、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以及温度敏感菌在菌种选育屮的作用?

35.简要说明赖氨酸、苏氨酸的积累(通过合成调控机制以及遗传标志来说明)

36.黄色短杆菌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机制(要求掌握前体、途径和优先合成机制)

37.分支链氨基酸合成前提以及:其途径的特点?其代谢调节的关系(优先合成机制)?

3&精氨酸系列氨基酸的合成前体?什么是尿素环?

39.核廿酸发酵屮,什么是全合成途径?什么是补救合成途径?前体?

40.目前喋吟核卄酸牛产菌枯草杆菌和产氨短杆菌合成途径的差异?

41.Mr?的细胞通透性调冇作用?

42.噪核苗酸合成途径的前体以及关键酶?

43.什么是初级代谢?什么是次级代谢?举例

44.抗牛素合成代谢调节中酶的诱导和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机制(葡萄糖效应)及解除的方法?

45.发酵动力学及其研究的内容?结构动力学与非结构动力学最主要的区别

46.微生物牛长的测定方法?

47.比生长速率定义以及如何计算倍增时间?

4&莫氏方程以及限制性底物概念?

49.莫氏方程Ks和u m的求解?Ks和口in的生物学意义?

50.Yx/s^ qs^ qp的定义?产物生成和细胞生长的关系?

51.连续培养动力学中恒定状态(稳态)的含义?

52.稀释率D定义?达到连续培养的条件?推导—D,并说明—D的含义?

53.供氧与耗氧、微生物临界氧浓度的定义。

54.控制溶解氧的工艺手段极其相应的影响因数(溶氧系数或传质推动力)

55.温度对微生物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般规律,生产上控

制温度的手段?

56.发酵热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以及采川的测量计算方法?

57.pH对微生物细胞生氏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发酵过程pH变化的一般规律,生产上控制pH的手段?

5&发酵过程泡沫产牛的原因和规律?対发酵过程的影响?

59.生产上泡沫消除和控制的手段?化学消泡剂主耍是什么类型物质,其消泡机理如何?

60.流加补料的工艺效果及其流加补料的原则?

61.发酵过程染菌的判断依据?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主要方法?

62.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其屮最普遍的染菌原因为哪几种?

63.从发酵规模、染菌的时间、杂菌种类判断引起染菌的原因?

64.杂菌污染后的处理措施?

65.什么是设备的〃死角〃?有那些典型的死角?

66.在工厂灭菌操作时为什么要打开排气阀门?

67.为什么在灭菌后冷却前要通无菌空气保持罐压?

6&什么是噬菌体?至今最有效防止噬菌体染菌的方法是什么?

69.画出标准的两级冷却、加热空气除菌流程简图,并对流程作简要说明。

70.消毒与灭菌区别?主要的灭菌方法?

早上9点再次来到B6进行英语口试和专业课的而试,中间还穿插了实验技能的考试(本来说不考的)。

口试和笔试都是以抽签的形式进行。

口试没有自我介绍,但是每个人事先必须准备下,因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用的到。

我口试H勺问题是: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和talk about yourself.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一个关于口己的,一个是关于对一些事件的理解(比如:谈谈研究生就业{有同学抽到这个})。

复试有一个短愆的屮文H我介绍,一-段专业英语的翻译(先读一遍再逐句翻译)和两个专业问题。

我的复试问题是:谈谈微生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川谈谈分了生物学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华南理工复试细则:总成绩=初试成绩*0.5+(口试*0.1+专业面试*0.6+专业笔试*0.3) *0.5*5 备注:口试,专业面试,专业笔试的满分都是100分。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

染整工艺复习题 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 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2染色方法及特点 答: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 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D]f/ [D]s =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 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D]f=K[D]S[S]f /(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D]f=K[D] s n(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 6.Zeta电位(动电层电位): 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 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答:阳离子染料加入水中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其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染料溶于水,是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拆散。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1.内部因素影响

染整工艺原理二复习题

模拟试题一答案(染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上染百分率:染色结束时,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到染液中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2.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与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分配关系曲线 3.半染时间: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上染量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4.成衣染色:将织物制成服装后,再进行染色的加工过程 5.隐色体电位: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滴定已还原溶解的还原染料隐色体,使其开始氧化析出时所测的电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三段命名法将染料的名称分为、、。 2.织物染色根据染料与织物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浸染和轧染两种。 3.直接染料固色处理常用的有金属盐和固色剂处理法。 4.活性染料染色是通过与纤维生成结合,从而固着在纤维上。 5.活性染料染棉纤维,浸染工艺一般有、和三种。 6.还原染料最常用的还原剂。 7.可溶性还原染料显色一般采用法。 8.硫化染料还原比较容易,一般采用作为还原剂。 9.酸性媒染染料的染色方法有、、三种。 10.分散染料染涤纶,染浴pH值一般控制在。 11.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越大,则染料的上染速率越,匀染性越。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直接染料除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常用于下列哪种纤维的染色( B ) A.涤纶纤维 B.粘胶纤维 C.腈纶纤维 2.轧染时易产生头深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 C ) A.轧液浓度太大 B. 染色温度太低 C.亲和力太大 3.国产KN型活性染料其活性基的学名为 ( C ) A.一氯均三嗪 B. 二氯均三嗪 C.β-乙烯砜 4. 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染色时,固色温度一般要控制在

印刷原理及工艺试题与答案123

一、名词解释: 1. 高能表面 1. 表面自由能高的表面。 2. 灰度 2. 油墨色不应吸收区域最小密与应吸收区域的最大密度之比表示油墨的灰度 3. 印刷速度 3. 计算印刷机生产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a.单张纸印刷机以每小时的印刷次数为计算单位(印次/小时); b.卷筒纸印刷机以印刷滚筒每小时的转数为计算单位(转/小时) 4. 走滚枕 4. 滚枕是印刷滚筒两端凸起的环形台。在印刷过程中,两滚枕互相接触对滚为走滚枕。 5. 色效率 5. 指颜色对光的正确吸收与不正确吸收的百分比 6. 油墨的晶化 6. 指多色叠(罩)印时,由于第一色墨中干燥剂太多或印后存放时间太长,墨膜过分干燥,呈现镜面一样的平滑皮膜,致第二色墨印不上去或印不平整,出现珠子有关方面疙瘩或一块块颜色很弱的斑点,甚至轻触即可擦掉或脱落 7. 脏版 7. 因印版润湿不良,造成空白部分着墨 8. 背面曝光 8. 在柔性版的背面照射 9. 着墨率 9. 一根墨辊向印版着墨量与所有墨辊向印版着墨量之和的比值。 10. 表面活性剂 10. 能够明显地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判断题: 1. (F )液体能在固体表面铺展,一定也能浸湿和沾湿。 2. (F )无水胶印中,水墨平衡对印刷品质量影响较小。 3. (F)无水平版印刷中,也存在油墨乳化问题。 4. (F)胶印过程中,润湿液表面张力应比油墨表面张力略高。 5. (F )多色凹版印刷是湿式印刷。 6. (T )无水平版印刷中,没有油墨乳化问题。 7. (T )润湿液的表面张力略大于油墨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实现水墨平衡。 8. (F )柔性版也是平版的一种。 9. (T )胶印油墨中含水量越少,印刷质量越好。 10. (F )墨层厚度越大,实地密度越大。 三、填空题: 三、填空题:

染整工艺原理

染整工艺原理——丝光 一、丝光的含义?? 1、丝光: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程。?? 2、碱缩:?? ? ???棉制品在松驰的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处理,使fibre任意收缩,然后洗去烧碱的过程,也称无张力丝光,主要用于棉针织品的加工。?? ? ? 二、丝光与碱缩织物的特点?? 丝光后:织物发生以下变化?? 1、光泽提高?? 2、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增强?? 3、缩水率,尺寸稳定性,织物平整度提高?? 4、强力、延伸性等服用机械性能有所改变?? 碱缩虽不能使织物光泽提高,但可使纱线变得紧密,弹性提高,手感丰满,此外,强力及对dye吸附能力提高。??

? ? 三、工序安排?? 1、先漂后丝:?? ? ???丝光效果好,废碱较净,但白度差,易沾污,适合色布,尤其厚重织物。?? 2、先丝后漂:?? ? ???白度好、但光泽差,漂白时fibre易受损伤,适用于漂布,印花布?? 3、染后丝光:?? ? ???适合易擦伤or不易匀染的品种(丝光后,织物手感较硬,上染较快)染深色时为了提高织物表面效果及染色牢度,以及某些对光泽要求高的品种,也可采用染后丝光。?? 4、原坯丝光:?? ? ???个别深色品种(苯胺黑)可在烧毛后直接进行丝光,但废碱含杂多,给回收带来麻烦,很少用。?? 5、染前半丝光,染后常规丝光:?? ? ???为了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和化学反应性。??

? ???棉布丝光分干布丝光和湿布丝光两种,由于湿布丝光含湿较难控制,因此以干布丝光较多。?? ? ???其他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对纤维素纤维也有一定的膨化作用,但其膨化能力随原子量增大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只有烧碱才具实用价值,某些酸和盐类溶液(H2SO4,HNO3,)也可使纤维素纤维膨化,获得丝光效果,但实际生产有困难,缺少实际意义。?? ? ???无水液氨因分子小,纯度高,也是一种优良的膨化剂,20世纪60年代未曾进行过丝光研究,其产品的光泽和染色性能均不及碱丝光,但手感柔软、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较高,故近年来作为与后整理中机械预缩、树脂整理结合应用的新工艺,称为液氨整理。?? ? ? 四、丝光效果的评定?? 1、光泽?? ? ???是衡量丝光织物外观效应的主要指标之一。?? ? ???可用变角光度法、偏振光法等测,但尚无统一的理想的测试手段,目前多用目测评定。?? 2、显微切片观察纤维形态变化?? 3、吸附性能?? (1)钡值法:是检验丝光效果的常用方法,钡值大,丝光效果好?? ? ???棉布钡值=100,钡值>150表示充分丝光,一般为135~150。??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样本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一、填空题: 1、凹版印刷按制版方式可分为电雕版、腐蚀版两大类。 2、凹版印刷特点有墨层厚实、图像可以无缝拚接、图象质量和纸张尺寸比较稳定、承 印材料适应广等。 3、照相凹版以网穴深度体现层次;照相加网凹版以网穴宽度体现层次;电子雕刻 凹版以_网穴深度和宽度同步变化_体现层次。 4、碳素纸是由纸基、白明胶、碳色素_构成。 5、腐蚀凹版过程可分为渗入、腐蚀、扩散三个阶段。 6、电子雕刻凹版形成网穴形状为倒梭形方锥体;加网角度通过对网穴开口 拉开或压扁来实现;通沟目是提高网穴贮墨和释墨能力。 7、凹版滚筒材质大体可分为黑色和_有色_两大类。 8、凹版滚筒电镀顺序是:先镀_镍_再镀_铜_、浇注隔离液、再镀_铜__、最后 镀_镉_。 9、复合工艺办法有_湿式法、干式法、挤出法_等。 10、溶剂在凹印油墨中作用有减少油墨粘度、溶解树脂、调节油墨和干燥速度、提高 承印物表面润湿。 11、凹版印刷机按送纸形式可分为卷筒、单张两大类。 12、静电辅助印刷装置作用是_提高印版表面油墨转移_,重要部件有_静电发生器、 放电针排、消静电针排 13、凹版印刷有干燥装置温度依照_图文面积、印刷速度、承印物等因素进行调节。 14、影响印版耐印率因素重要有_摩擦、印版质量_等。 二、名词解释: 1、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从其名称上就可以得知:它文字图象是凹入版面。也就是说:凹 版空白某些都在同一平面上(版面),而图文某些位于空白某些之下并如下不同深度

凹入版面来体现原稿图象浓淡层次。这样印版称之为凹版。用凹版复制图象印刷称为凹版印刷。 2、碳素纸敏化解决:是为了使碳素纸具备感光性能,即把碳素纸放到重铬酸钾溶液中浸 泡,使本来没有感光性能碳素纸变为具备感光性能。 3、胶凹版印刷转换工艺:是用胶印加网分色片制凹版印刷滚筒技术。 4.凹版滚筒动平衡:滚筒动平衡即滚筒在旋转运动时,滚筒各个某些重量相等,所产生离心力也相等。如果动平衡不好,滚筒在旋转运动时就会浮现上下跳动。 5.纸张Z向压缩性:纸张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在纸张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或粘性形变性质。 6.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材料通过一定加工使之复合在一起,在性能上长补短,具备其他材料所没有性能包装材料。 7.刮刀角度:刮刀位置角两滚筒中心连线0-0和通过刮墨刀与印版滚筒接触点到该滚筒 中心点延长线A-A所夹角。 8.堵版:印迹先浮现网目浅,小字和图案印不出来,细线条开始丢失,直到最后印不出图 案。 9、白化现象:一种油墨皮膜变白现象,印刷品成白膜状,如有白雾,发虚。 10.咬色:在套印中,第二色油墨粘拉掉第一色油墨。这种现象叫咬色。 三、选取题 1在腐蚀制版中,腐蚀液温度对腐蚀影响,描述对的有(A B C ) a 用温度12℃如下腐蚀溶液进行腐蚀,腐蚀时间必然很长。只有腐蚀速度太快时,才 干使用12℃左右温度。 b. 当温度在18℃以上时,就大大地加速腐蚀液渗入速度。因此当溶液渗入缓慢时,就 该提高溶液温度。 c. 温度提高,渗入速度以胶层厚薄为比例而不同限度加快,因此提高溶液温度,会损

染整工艺原理(1)

染整工艺原理 染整工艺原理一---纺织基础知识 绪言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棉及棉型织物的退浆和精 第三章蚕丝和真丝绸的精练 第四章漂白(Bleaching) 第五章丝光 第六章热定形(Heat Setting) 第七章毛织物的湿整理 第八章一般整理(Finshing) 第九章防缩整理Finishing) 第十章防皱整理(Resin Finishing) 第十一章特种整理 过纺织加工以后的加工工艺。它是织物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染料、药剂和助剂在专用设备上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加工过程。 1.特点 (1)属加工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担任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2)一种化妆术; (3)综合的工艺技术,涉及面广; (4)能耗大(水、热、电),有污染(废水、气、渣)需重视节能和环保。2.目的

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舒适、保暖、抗皱等),赋予功能性(防霉、防蛀、拒水、阻燃、抗菌等),提高身价。 (1)去除杂质; (2)提高白度; (3)染着颜色; (4)改善风格。 二、染整加工的主要内容 漂、染、印、整。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掌握纺织品的练漂、整理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根据纺织品的特性和练漂、整理加工要求,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及条件;初步具备解决练漂及整理工艺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练漂、整理加工的质量检验方法。 4.了解练漂及整理加工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沿。 5.查阅染整专业的有关文献。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 §1染整用水及其处理 一、水和水质 1.自然界中的水源 地面水:流入江、河、湖泊中贮存的雨水,含较多可溶性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地下水:深地下水(深井水,不含有机物,有较多矿物质) 浅地下水(深度<15m的浅泉水、井水,有可溶性有机物和较多的二氧化碳)天然水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业题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业题 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 1、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各有哪些特点? 2、说明晶界和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成核的影响。 3、说明相界面和应变能在固态相变中的作用,并讨论它们对新相形状的影响。 4、固-固相变的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是“C”形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奥氏体形成 1、为何共析钢当奥氏体刚刚完成时还会有部分渗碳体残存?亚共析钢加热转变时是否也存在碳化物溶解阶段? 2、连续加热和等温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有何异同?加热速度对奥氏体形成过程有何影响? 3、试说明碳钢和合金钢奥氏体形成的异同。 4、试设计用金相-硬度法测定40钢和T12钢临界点的方案。 5、将40、60、60Mn钢加热到860℃并保温相同时间,试问哪一种钢的奥氏体晶粒大一些? 6、有一结构钢,经正常加热奥氏体化后发现有混晶现象,试分析可能原因。 第三章珠光体转变 1、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特点有哪些?相变主要阻力是什么?试分析片间距S与过冷度△T的关系。 2、珠光体片层厚薄对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珠光体团直径大小对机械性能影响如何? 3、某一GCr15钢制零件经等温球化退火后,发现其组织中除有球状珠光体外,还有部分细片状珠光体,试分析其原因。 4、将40、40Cr、40CrNiMo钢同时加热到860℃奥氏体化后,以同样冷却速度使之发生珠光体转变,它们的片层间距和硬度有无差异? 5、试述先共析网状铁素体和网状渗碳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 6、为达到下列目的,应分别采取何热处理方法? (1)为改善低、中、高碳钢的切削加工性; (2)经冷轧的低碳钢板要求提高塑性便于继续变形; (3)锻造过热的60钢毛坯为细化其晶粒; (4)要消除T12钢中的网状渗碳体; 第四章、马氏体转变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考试资料赵涛主编

1.染色牢度:染色产品在使用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能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浸染:将纺织品浸渍在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3.轧染: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品组织空隙并去除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固着是在以后的气蒸等过程中完成的。 4.浴比:染液体积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5.轧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6.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沿着水分蒸发方向移动的现象,引起阴阳面等色差。 7.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此时,然也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也曾成为扩散边界层。 8.动电层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 9.动力边界层:一般把染液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成为动力边界层。 10.双电层电位:在水溶液中,纤维表面带负电荷与其带相反电荷的正离子由于热运动距离纤维表面远近一定的浓度分布。因此产生一个吸附层和一个扩散层即所谓的双电层。 11.直接性: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一般可用染色平衡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12.平衡上染百分率:在一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吸附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比。上染百分率: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总量的百分率。 13.平衡吸附量: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成为平衡吸附量。 14.染色饱和值:纤维在一定的染色温度下,所能上染的最大染料量。 15.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16.匀染:染料在织物表面以及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程度。 17.移染:使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提高匀染效果。 18.亲和力: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差值的负值。 19.染色热:无限小量染料从含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染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吸收的热量。 20.染色熵:无限小量的染料从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引起的物系熵变,单位kJ/(℃·mol)。 21.染色活化能:染料分子要靠近纤维表面,必须具有一定的能量,克服由于静电斥力而产生的能阻,该能量称为染色活化能。 22.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被强还原剂还原成可溶于水,且对纤维有亲和力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染色红再经氧化,恢复为原来不溶性的染料色淀固着在纤维上。 23.隐色体浸染:指把染料预先还原为隐色体,在染液中被纤维吸附,然后在进行氧化,皂煮。 24.悬浮体轧染:将织物直接浸轧还原染料配成的悬浮体溶液,再浸轧还原液,在气蒸等条件下使染料还原成隐色体,被纤维吸附、上染的方法。 25.干缸还原:染料和助剂不直接加入染槽,而是先在另一较小容器中用较浓的碱性还原液还原,然后再将隐色体钠盐的溶液加入染浴中。 26.全浴还原:染料直接在染浴中还原的方法。 27.隐色体电位:还原染料隐色体开始被氧化析出沉淀的电位,成为隐色体电位。 28.半还原时间;是还原达到平衡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29.内聚能:1mol物质气化升华所吸收的热量。内聚能密度,单位摩尔体积的内聚能。 30.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指数K:反映染料亲和力大小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划分为5

印刷概论试题和重点

印刷概论试题练习 1. 红色的补色是_____C___。 A.青色 B.品红色 C.黄色. 2. 卷筒纸式胶印机是哪种形式的印刷机?A A.圆压圆 B.圆压平 C.平压平 D.不一定 3. 对计算机要求最高的印前工序是。A A.图像处理 B.图形制作 C.排版处理 D.文字处理 4 理论上20%青、20%品红,叠印后的颜色为色。C A.深蓝 B.深绿 C.浅蓝 D.浅绿 5. 理论上50%青、50%品红、50%黄,叠印后的颜色为色。C A.黑 B.白 C.灰 D.蓝 6. 目前连续调彩色图像印刷复制时,要采用下列哪组油墨印刷?B A.红、绿、蓝、黑 B.青、品红、黄、黑 C.青、品红、黄、灰 D..红、绿、蓝、白 7. 下列油墨中,哪种油墨属于专色油墨?A A.金色 B.品红色 C.黄色 D.青色 8 纸张的重量通常用克重表示,标准规定用表示B。 A.g/m B. g/m2 C.kg/m2 D.g/cm2 9广泛应用于报纸、书刊等纸张印刷中,它占据着印刷工业的主导地位。B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0. 全张纸沿长边方向一折二,再沿长边方向一折二,其折后的纸张开本为。C A.对开 B.三开 C.四开 D.八开 11. 下列油墨中,哪种油墨属于专色油墨?D A.青色 B.品红色 C.黄色 D.大红 12. 标签印刷目前主要采用印刷。A A.凸版 B.孔版 C.凹版 D.平版 13. 圆球物表面印刷,主要采用印刷。B A.平版 B.丝网 C.凹版 D.柔版 14. 纸张的规格尺寸中,国际标准A4纸的大小相当于我国标准纸张的大小。C

A.4开 B.3开 C.16开 D.32开 15. 最为常用的两大承印物是。C A.皮革和纸张 B.玻璃和塑料 C.纸张和塑料 D.木材和纸张 16. 在四色印刷中,主色版的网点角度通常置于度。D A.75 B.15 C.90 D.45 17. 500张全张纸即为纸。B A.1刀 B.1令 C.1组 D.1色令 18. 下列所示的胶印工艺流程中,是正在发展中的先进工艺流程。A A. B. C. D. 19. 以色标为原稿,经扫描、处理、输出后,其品红阳图胶片上的明暗变化如所示。B A. B. C. D. 20. 激光照排机是输出的印前设备。C A.校对样张 B.印版 C.胶片 D.原稿 21. 颜色的是以反射或透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来表示的。B A.灰度 B.色相 C.明度 D.饱和度 22. 下列不属于连续调原稿的是。B A.照片 B.印刷品原稿 C.国画原稿 D.天然色正片 23. 彩色印刷色合成的原理是原理。A A.色料减色法 B.色光加色法 C.分色 D.加网 24. 在四色版中,网点角度置于90度的色版是。D A.K版 B.M版 C.C版 D.Y版 25. 《印刷概论》课本采用的是________。B A.骑马订 B.胶粘订 C.线订 D.缝线骑马订

染整工艺原理二复习题样本

第一章染色的基本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上染 2、上染百分率 3、上染速率曲线 4、平衡上染百分率 5、半染时间 6、盐析 7、双电层 8、zate电位 9、吸附活化能 10、直接性 11、浴比 <二>问题 1、简述染料上染纤维的三个阶段? 2、指出上染速率曲线的实际意义? 3、简述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4、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有哪些形式, 举例说明? 5、简述纤维在染浴中带电学说? 6、简述影响zate电位的各种学说? 7、分析纤维表面各种离子浓度的分布情况。 8、分析纤维带电与实际染色的关系。 9、解释”上染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这个结论。 10、分析纤维的两相结构及纤维的吸湿溶胀对染色的影响? 第二章染色热力学 <一> 名词解释: 1、化学位

2、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标准亲和力 3、吸附等温线 4、有效容积 5、染色分数 6、吸附层容积 7、染色热( △H) 8、染色熵( △S) <二> 问题 1、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几种形式? 举例说明各种吸附等温线所表示的染 色机理及其特点。 2、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3、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弗莱因利胥吸附等温式: 4、根据染色热, 分析温度对染色工艺的影响。 5、假设一个分子量为500的分散染料染锦纶纤维时, 浴比为1: 20, 在60℃ 时, 亲和力( -μ°) 为3000kcal/mol,染色热( △H°) 为10kcal/mol, 试计算80℃下每升染液里加入多少克染料才能使每公斤纤维获得1%的吸 收( 注: 每升染液按1kg计算, 染色热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定值) ? 6、用直接染料染两块试样, 在温度为T1下染色达到平衡时, 染液的浓度为 [D]S 1, 在温度为T 2 ( T 2 ≠T 1 ) 下染色达到平衡时, 染液浓度为[D]S 2 , 假设 达到平衡时, 两试样上染料浓度相等, 即[D]f 1=[D]f 2, 试推导出染色热的 表示式〈设染色热不随温度改变〉。 7、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 (1)( a) 当[D]s=[D]r时, 上染达到平衡态。 ( b) 当V 吸=V 解 时, 上染到达平衡态。 ( c) 当染料停止向纤维吸附时, 染色达到平衡态。 ( d) 当[D] r >[D] s 时, 上染达到平衡态。 (2)( a) zate电位就是纤维和水的界面电位。

染整工艺复习题

| 染整工艺复习题 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 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2染色方法及特点 答: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 : 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D]f/ [D]s =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 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D]f=K[D]S[S]f /(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 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D]f=K[D] s n( 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 电位(动电层电位): 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 ; 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印刷原理与工艺1

1 以表面自由能与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平版印刷中,为什么要先给印版供水,然后再给印版供墨,印刷才能正常进行? 答:从本质上讲,胶印过程就是印版对油墨进行选择性吸附,并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过程。胶印PS版与凸版、凹版不同,其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高度差仅有几微米,可以认为是在同一平面上。而图文部分能吸附油墨,空白部分也能吸附油墨,并无选择性。所以必须以润湿液作为媒介,根据印版空白部分吸附润湿液,而图文部分排斥润湿液的原理,先给印版供水,让印版空白部分的高能表面为润湿液的低能表面所代替,然后再向印版供墨。由于印版的图文部分没有被润湿液所润湿,依旧能吸附油墨,而空白部分已被润湿液所覆盖。虽然润湿液的表面张力仍高于油墨的表面张力,但油墨如果在润湿液表面铺展,润湿液的表面在为油墨表面所代替的同时,还将产生油墨和润湿液的界面,而润湿液的表面张力是低于油墨的表面张力与油墨/润湿液之间界面张力之和的,所以油墨不会在润湿液表面吸附和铺展。同时油墨和润湿液是不相溶的,油墨也不会溶解于润湿液之中,所以油墨只能选择性地吸附在印版图文基础上,这样就可以满足图像转移的需要了。如果不先给印版供水,直接给印版供墨,由于印版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都能吸附油墨,那就无法完成图像转印。 3、如何提高印版的润湿性能? 1 、增加印版的粗糙度,可以减小接触角,提高润版液的润湿性能,故印版的表面都是经过粗化处理的。 2、降低润版液的表面张力,也可以减小接触角,提高润湿性能。所以在胶印润版液中往往要添加表面活性物质,以降低表面张力。但润版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润版液和油墨夕间界面张力的降低,会促进油墨乳,不利于印刷,所以降低表面张力只能适可而止。 2、油墨在平版印刷机上,要经历哪几个行程,才能完成一次印刷?各个行程的作用是什么?油墨在各行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流变性能,才能使印刷正常进行? 要经过给墨、分配和转移三个行程 ①给墨 作用:将油墨从墨斗传输到匀墨辊 油墨要求:需具备良好的流变性能,其屈服值应适中,若大于墨斗辊旋转所产生的剪切应力,则会导致“不下量”,若过小,则会失去塑性,油墨流泻,其触变性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不下墨”。印刷时需不断搅拌油墨,提高油墨的流动性,降低表面粘度。 ②分配 作用:a、改善油墨的流动性b、使油墨分配均匀 油墨要求:油墨处在高剪切应力作用下,从而引发油墨触变现象,表观粘度下降,流动性能改善,良好而且均匀稳定。 ③转移 作用:将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 油墨要求:流变性良好,而且均匀稳定。 3、写出液体在固体表面沾湿﹑浸湿﹑铺展的热力学条件。试各举一印刷中的实例说明。 沾湿:根据热力学第二规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当体系能量变化△GTP≤0时,这样的过程才能自发进行,因此,沾湿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条件是Wa=γSG+γLG-γSL≥0 例:在平版印刷中,润湿液能不能附着在印刷亲油表面,阻碍油墨的传递;油墨会不会着在印版的亲水层表面,造成印刷品空白部分的粘脏,则和粘附功Wa及内聚功Wc有关。 浸湿:条件,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单位浸湿面积上体系自由能的变化是Wi=γSG-γSL≥=0

(完整版)染整工艺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1.名词解释 1.标准染色亲和力:指在标准状态下染料在染浴中的化学位与在纤维上的化 学位之差。 2.染色热:无限小量的染料,从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标准状态的纤维上, 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引起的热量变化。 3.染色熵:指在标准状态下,染料由染液转移到纤维上所引起体系混乱度的 变化 4.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在动力学边界层中,,靠近表面的染液流速几乎 为零,染料主要靠自身的扩散来到达纤维表面的区域。 5.zeta电位:即动电层电位,指动电层与溶液内部的电位差。 6.无限染浴:指浴比很大,足以维持染液中染料浓度基本不变的染浴。 7.非稳态扩散:指溶质在扩散介质中,各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过程。 8.移染;指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从纤维上解吸下来,再重新上染纤维的性能。 9.孔道扩散模型:亲水性纤维在水溶液中能吸湿膨化,所有空隙贯通形成曲 曲折折的孔道,染料就沿这条孔道进入扩散。 10.自由体积模型:疏水性纤维在水溶液中几乎不吸湿膨化,空隙很小,分散 于无定形区中,温度升高,当T>Tg时,大分子链段运动,原来分散的小 空隙合并成大体积,即自由体积,染料沿这些不断变化的体积跳跃式地扩 散前进。 2.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有哪些主要类型?各类型吸附等温线有何特点?符合哪类纤维和染料 的染色? 1)L型特点:纤维上有特定的染座一个染座吸附一个染料分子,化学吸附或定位 吸附,单分子层吸附有染色饱和值 适用范围:染料纤维以静电力为主的场合,即:染料-纤维(离子键)如强酸性染料----羊毛蚕丝锦纶;腈纶,阳离子染料改性涤纶—阳离子染料染色 2)F型特点:无特定染座物理吸附存在单分子多分子层吸附不存在染色饱和 值可一直吸附下去 适用范围: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为主被纤维吸附如:直接染料-纤维素纤维;还原染料-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键结合前 3)分配型特点:物质在两个不相混合相向的分配,有染色饱和值 适用范围:分散染料染疏水性纤维的染色体系如;分散染料-PET,醋酯,PA,PAN等。 3.简述影响染料在纤维内扩散速率的因素。 1)染料结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线性共平面性好的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强,直接性 也大,则扩散速率比较慢。 2)显微结构性质:纤维的结晶度增大,取向度增大,则扩散速率减慢 纤维的吸湿膨化性好,孔隙率多,则扩散速率快 皮芯层结构的纤维,若皮层紧密,则扩散速率慢 3)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染料在染液中溶解度高,以溶解态存在,则其与水作用力强,不易聚集,扩散速率较快。 4)染液中染料浓度:浴比小,染料在染液中以单分子状态存在,浓度高,则扩散速率较快5)染液的流速:加快染液的流速,扩散边界层变薄,则扩散速率变快 6)膨化剂的作用:膨化剂的使用使纤维膨化,孔隙增大,则扩散速率增大 7)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使染料分子动能变大,聚集度减小,燃料单分子在溶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题答案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 题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后习题: 1水处理主要方法: 石灰—纯碱法,离子交换法,软水剂添加法 2简述精炼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烧碱(NaoH)煮练剂使果胶中的酯键水机,部分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水解,还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发生皂化而溶解 (3)硅酸钠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防止织物上产生锈斑,吸附煮练液中已分解的杂质,防止再次产生锈斑 (4)亚硫酸氢钠: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木质素→木质素磺酸→木质素磺酸钠,还原剂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的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而脆损 (5)磷酸三钠作为软水剂 3试设计一种纯棉织物连续平幅退浆,精炼工艺 4在精炼工艺中,主要加入哪些表面活性剂?试述它们的作用原理。 5作为良好的润湿剂,洗涤剂,乳化剂,应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为什么? 6试从润湿方程来说明精炼的原布为什么不能被水润湿? 7原布检验包含哪些内容? 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 (1)物理指标:幅宽,重量,纱支,密度,强力等(规格) (2)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跳纱,棉结等(品质) (3)普通棉织物:抽查10%左右; (4)毛织物:全部检验; 8简述棉织物碱退浆,酶退浆原理。加工工艺条件? 碱退浆的原理: 1)在热碱的作用下浆料会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而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容易洗落下来。

酶退浆的原理: 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对某些物质的分解有特定的催化作用。淀粉酶 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的一些低分 (1)漂白后的织物经1g/L烧碱溶液沸煮1小时后、织物强力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被称 为潜在损伤。 (2)原因:主要是由于葡萄糖的升环所致 (3)通过测定织物的煮练强力来快速测定潜在损伤 10简述精炼效果的评定方法? 毛效:煮练效果的评定一般用毛效指标来判定,即30分钟内水沿织物向上爬升的高度(CM)。棉机织物要求毛效在8CM以上;棉针织物要求毛效在12CM以上 11NaClO漂白为什么不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漂白? ①酸性条件下,但Cl2逸出,污染环境 ②中性条件,fibre损伤最严重,此时氧化纤维素羧基多,对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大。 所以选择pH9—10漂白,尽管漂白速度慢一些,但通过延长t可达到目的。 12简述NaClO漂白原理及其特点。并以连续轧漂为例,制定其具体的漂白工艺阐述其 工艺参数选择的条件。 Naclo漂白的特点是:1)价格较低,漂白工艺及设备也比较简单; 2)在漂白过程中因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气,同时又存在环 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主要用于棉织物漂白,尤其是低级棉的漂白,不能用于 蛋白质纤维的漂白。 漂白原理是:天然色素的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较长的共轭双键。.Naclo具有较强的 氧化能力,为弱酸强碱盐,在水中能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Naclo+H 2 O→HOCl+NaOH, HOCl可按下式进一步电离:HOCl→OCl+ -H,HOCl漂白有效成分:OCl-,HOCl,Cl 2 在 漂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分解,这些分解物能使色素中的部分双键饱和,从而达 到消色漂白的目的,同时也能使纤维素遭到氧化,而导致强力下降。 工艺流程:水洗→浸轧漂液→堆置→水洗→酸洗→堆置→水洗→脱氯→水洗。 漂白液的PH为:温度为20-35min,通常采用室温工艺 有效氯浓度:2-5g∕L, 时间30-60min。 13H 2O 2 漂白时为什么要加入稳定剂并阐述Na2CO3在漂白过程中的作用及原理? 加入原因:H2O2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对天然色素有破坏作用外,同时也会使纤维素纤维氧化而受损,因此在漂白过程中要有效的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通常在漂液中要加入一定的稳定剂如硅酸钠等。硅酸钠的稳定原理:可能是由于漂液中的硅酸钠

自学考试《印刷原理与工艺》练习试题

自学考试《印刷原理与工艺》练习试题 2017自学考试《印刷原理与工艺》练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 表面张力:含义: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地收缩表面的力 比表面能:同种条件下,单位表面积上的分子比同数量的内部分子过剩的自由能,称为比表面过剩自由能,简称比表面能。比表面 能的单位:J/㎡→Nm/㎡→N/m 润湿:含义:表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在一般的生产实践中,润湿是指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 界面能:单位面积界面上两相物质分子,各自比相同数量的本内部分子过剩自由能的加和值。用γSL、γLL、γSG、γLG表示 接触角:把液体滴在平滑的固体表面,表面上便形成一液滴,当液滴处于平衡状态时,在固、液、气三相的交界处,自“液-固”界面,经液体内部,到达“气-液”界面的夹角叫接触角,用θ表示。 旧金属表面:金属长期地放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气体分子(N2、O2、CO2等)、油污、灰尘等吸附于金属表面,从而改变了金属表面 的性质,这样的金属叫做旧金属表面 油墨转移率:印刷过程中,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墨量占印版上墨量的百分比 水墨平衡:平版印刷中,印版空白部分的水膜和图文部分的墨膜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分界线,油和水互不浸润的现象 HLB值:HLB值也叫亲憎平衡值,是用以衡量表面活性剂分子的 亲水性基团和亲油基团之间关系的标准。

印刷压力:印刷压力的含义:指油墨转移过程中压印体在压印面上所承受的压力(相互作用力)。方向?垂直印刷压力的作用:强制的 使压印体充分接触,以利油墨转移。 数字印刷:含义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数字页面通过数字印刷机直接转换成印刷品 油墨的反粘(逆叠印):在多色套印中由于后印色的粘着性大于前油墨,则先印的油墨便被后印的油墨剥走,产生逆叠印。 油墨的粉化:油墨的颜料粒子过量的存留在印刷品的表面,其实是连接料的过分渗透,一经摩擦便会掉落,这些现象有些像黑板上 的字被擦掉的感觉,所以叫粉化。 蹭脏:在印刷过程中,一张印刷品的墨迹未干,又有另一张印刷品叠放其上,前一张印刷品上的油墨便有可能转移到后一张印刷品 的背面,这种污染印刷品背面的现象,叫做印刷品的油墨粘(蹭)脏,简称背面粘(蹭)脏。一般都是油墨干燥速度慢导致的 纸张的调湿:使纸张的含水量在整个纸面上保持均匀一致,并且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适应,同时为了使纸张对环境温湿度的敏感 程度有所降低,提高纸张尺寸的稳定性 二、问答题 1、润湿的类别与含义,其自发进行的条件 润湿有三类:沾湿、浸湿、铺展 沾湿:a含义:液体与固体接触,将“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b自发进行条件:Wa=γSG+γLG-γSL≧0 浸湿a含义:固体浸没在液体中,“气---固”界面全部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b自发进行条件:Wi=γSG-γSL≧0 铺展a含义:铺展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扩展时,“液-固”界 面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扩展的过程铺展自发进行 的条件:S=γSG-γSL-γLG≧0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3.1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铝合金铸件得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3.1.1铝合金热处理特点 众所周知,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钢,经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则很低。然而对铝合金并不然,铝合金刚淬火后,强度与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但这种淬火后的合金,放置一段时间(如4~6昼夜后),强度和硬度会显著提高,而塑性则明显降低。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增长而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时效可以在常温下发生,称自然时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如100~200℃)内发生,称人工时效。 3.1.2铝合金时效强化原理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缩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硬化区的尺寸减小。淬火冷却速度越大,固溶体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沉淀硬化所要求的溶解度-温度关系,可用铝铜系的Al-4Cu合金说明合金时效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图3-1铝铜系富铝部分的二元相图,在548℃进行共晶转变L→α+θ(Al2Cu)。铜在α相中的极限溶解度5.65%(548℃),随着温度的下降,固溶度急剧减小,室温下约为0.05%。 在时效热处理过程中,该合金组织有以下几个变化过程: 3.1.2.1 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G·P(Ⅰ)区 在新淬火状态的过饱和固溶体中,铜原子在铝晶格中的分布是任意的、无序的。时效初期,即时效温度低或时效时间短时,铜原子在铝基体上的某些晶面上聚集,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称G·P(Ⅰ)区。G·P(Ⅰ)区与基体α保持共格关系,这些聚合体构成了提高抗变形的共格应变区,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 3.1.2.2 G·P区有序化-形成G·P(Ⅱ)区 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铜原子继续偏聚并发生有序化,即形成G·P(Ⅱ)区。它与基体α仍保持共格关系,但尺寸较G·P(Ⅰ)区大。它可视为中间过渡相,常用θ”表示。它比G·P(Ⅰ)区周围的畸变更大,对位错运动的阻碍进一步增大,因此时效强化作用更大,θ”相析出阶段为合金达到最大强化的阶段。 3.1.2.3形成过渡相θ′ 随着时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铜原子在G·P (Ⅱ)区继续偏聚,当铜原子与铝原子比为1:2时,形成过渡相θ′。由于θ′的点阵常数发生较大的变化,故当其形成时与基体共格关系开始破坏,即由完全共格变为局部共格,因此θ′相周围基体的共格畸变减弱,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亦减小,表现在合金性能上硬度开始下降。由此可见,共格畸变的存在是造成合金时效强化的重要因素。 3.1.2.4 形成稳定的θ相 过渡相从铝基固溶体中完全脱溶,形成与基体有明显界面的独立的稳定相Al2Cu,称为θ相此时θ相与基体的共格关系完全破坏,并有自己独立的晶格,其畸变也随之消失,并随时效温度的提高或时间的延长,θ相的质点聚集长大,合金的强度、硬度进一步下降,合金就软化并称为“过时效”。θ相聚集长大而变得粗大。 铝-铜二元合金的时效原理及其一般规律对于其他工业铝合金也适用。但合金的种类不同,形成的G·P区、过渡相以及最后析出的稳定性各不相同,时效强化效果也不一样。几种常见铝合金系的时效过程及其析出的稳定相列于表3-1。从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合金系时效过程亦不完全都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有的合金不经过G·P(Ⅱ)区,直接形成过渡相。就是同一合金因时效的温度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