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宗罪”角度,看互联网产品与人性的深沉纠缠

从“七宗罪”角度,看互联网产品与人性的深沉纠缠
从“七宗罪”角度,看互联网产品与人性的深沉纠缠

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找到用户的痛点。互联网的经验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和找到这些痛点和需求,但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用户的痛点、需求或者说是欲望究竟缘何而生?而这些又是什么?如何影响我们?或许除了实证科学之外,哲学和宗教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本文中,我想尽力避开宗教色彩和信仰,仅借用七宗罪的基本概念,表述人类与生俱来且不可战

代表产品:成人网站、SP、9158、初期QQ、劲舞团、豆瓣小组

1、望梅止渴的成人网站

从落后的拨号上网时代至今,成人网站一直屹立不倒,面对越发成熟的网络监控和严厉的法律制裁,其依然通过将服务器转移至海外、网址更新器、社区发布信息、QQ群讨论等方式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很久之前,还是小白用户的我一直对这些站长的无私奉献而心生敬佩,像许多人一样把他们当成向广大宅男散播福音且无欲无求的精神导师。后来才认识他们也是有健康的盈利模式的,而且还是暴利。其实,从远古时期刻在岩壁上让人脸红心跳的图画,到文字和印刷术出现后的成人

书籍,再到影像技术成熟带来的成人录像带和成人光盘,人类一直在穷其所有,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做出承载着人类欲望的产品,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成人网站的出现也是必然,其也将信息共享、免费吸引用户、流量变现的典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发挥到极致。欲望促使用户光顾,而这些网站将积攒的流量变现来维持运营并获得利益,各取所需。还有两点更加重要的意义,第一,成人网站是最早的“在线教育”网站,教学效果显著,桃李满天下;第二,成人网站是最早开展全球娱乐产品代理发行业务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比起成人网站的含蓄、内敛和实用主义,SP们就显的简单粗暴并毫无技术含量,同时也不够厚道。其依靠大量写实主义的美女图片激发起受害者的欲望,使这些可怜虫不由自主的反复发送短信**到**。如果说成人网站是依靠人类的欲望来赚钱,那SP就是依靠人类欲望得不到缓解和满足时的冲动和无助来骗钱,即叔本华所说的“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的那种状态。与之类似的还有9185视频聊天室,其实在9158之前已经有茫茫多的视频聊天室昙花一现,但只有今天的9158充分利用了人类欲望产生时那种不可阻挡的冲动和无助,通过极具诱惑性的图片吸引用户进入聊天室,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好的服务模式一步步引导土豪们冲动的一掷千金。

拿销售行业的那句老话来比喻,成人网站卖的是牛排,而SP和9158卖的是滋滋声。

2、劲舞团的O2O

其实不管是成人网站,还是SP和视频聊天室,这些说到底都还是用户自己骗自己,用户对着冰冷的电脑,通过接收相对低级的视觉、听觉信息来缓解欲望。而真正能够实现O2O的只能非社交产品莫属,因为在缓解欲望方面,人的生理需求决定了不管线上折腾的多热闹,终究还是还回到线下来最终实施的。在这方面首当其冲的便是早期的QQ,当时随着QQ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及好友查找功能的日益智能化,再加上视频聊天、QQ相册等元素,使得QQ在缓解欲望方面效果显著。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陌生好友从认识到网恋,然后感情自然发展,交往逐步深入,是一个“单纯→欲望产生→欲望满足”的过程,与现实中的恋爱并无二致。第二,一些原本有欲望的人通过QQ找到了相同的人来进行缓解或发泄,QQ作为一个中介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代伴随着QQ 成长起来的人群来说,貌似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但是却能通过QQ这一利器来猎艳无数的民间高手。

劲舞团当时的成功证明了只有从共同兴趣出发的社交才能取得好效果。那这样一款原本单纯的音乐游戏为何将YP功能发挥的如此之好?而同期比劲舞团更好玩、技术含量更高的劲乐团为何就不具备此功能?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玩家在劲舞团中的化身足够漂亮和迷人,容易使人产生一个美好的幻想并强加于现实,而幻想势必会催生欲望。第二,舞蹈是关于肢体的运动,在催情方面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音乐,舞蹈中美好且一致的肢体动作会产生内啡肽,随后与促使人类社交和情爱的后叶催产素相配合,再加上迷走神经受到强烈刺激时带给我们的良好感受,就产生了舞者快感。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全部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在线上做足,那线下的后期实施就是那么的水到渠成了。

豆瓣小组也是一个基于共同兴趣进行社交的典型代表,只是缺乏劲舞团这样的先天优势,线上只能进行初步的牵线搭桥,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小组成员在线下完成。但豆瓣独特的文艺清新气质给足了大量有志之士幻想的空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色欲者纷纷来此朝圣,而结局能否尽如人意,就看男女文青们各自的实力了。“慢公司”豆瓣表示,我只能帮你们到这儿了,你们慢工出细活。

同样基于共同兴趣发展到社交再堕落到欲望的还有网络游戏,并肩战斗过的革命情谊更容易建立起信任,而会长在想象中也往往都是英勇高大、让人崇敬的偶像。或许大家对尘封多年的“铜须门”事件依然印象深刻。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始终坚信在缓解人类欲望方面会出现更多、更酷的产品。去年,微软提交的有关远程力回馈的专利获得了通过,该专利能够通过远程技术和特定的硬件设备模拟摩擦、触感、压力、振动、噪音、三维反馈、温度变化来向用户传递诸如拥抱、握手等现实活动体验。而IBM 去年的5in5报告中也提到,将通过开发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模仿能力来进一步推进计算机的认知功能,使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获得模仿人类感官的更多能力。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的各种感觉都将会变成数字化以便于传播和反馈,人类对于感觉的获取也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与人真实的接触,还可以依靠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来体验。那时,在法律、道德和伦理的框架内,互联网真的有可能仅通过线上就能完全解决人类的欲望问题。就像《少数派报告》里的一个情节,用户躺在玻璃罩子里,身体插着各种数据线,完全通过技术来满足欲望。

II. 贪食和贪婪(avaritia&gula)——希望占有更多

代表产品:点评工具、淘宝等电商、棋牌游戏、微博

贪食的定义是放纵食欲和酗酒,但丁对其的解释还加上了囤积过分的食物。贪婪的意思是希望占有比所需要的更多。这两者在本质上有些类似,都是指比起人类有限的需求,其想获取的总是更多。

1、点评工具的永恒阳光

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永不止步,之前是通过媒体广告、朋友推荐和实地考察来寻找美食,满足

自己贪婪的食欲,而现在互联网在餐饮服务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分类、更加清楚的排名及更加客观的评价,还通过LBS来进行更加主动和智能的推送,而团购的出现也使我们可以以优惠的价格品尝到各种美食。近几年出现的品质生活类电商和微博营销号更是使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寻得天下美食。这些产品都抓住了人类贪食的冲动,并想法设法来迎合贪食的需求。

但这些产品的功能又与贪食原罪有些区别,贪食的含义是人类放纵食欲吃的更多,但“人莫不饮

食也,鲜能知味也”,而这些产品却是帮助我们提高吃的质量。总之,虽然这些产品从人类贪食的冲动出发,但还是在好的方向上实现了一些修正。

这个时候,把我们钉在餐桌上的已经不是代表上帝的执法者,而是我们贴心的互联网美食助手。

2、亲,一定要再贪婪一点哦

对于“希望占有比所需要的更多”,淘宝网的砍手党应该是理解的比较深刻。贪婪促生了购物欲,但在传统情况下,我们的购物过程都是包含着身体运动、付钱行为和获得物品。占有更多的贪婪会使我们尽可能的多购物,而对金钱的贪婪会让我们在付钱时感觉到心疼和不舍,对体力的贪婪也会让我们在身体过分运动时感觉到劳累,后两者都会对我们无限大的购物欲望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帮助我们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

但电商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首先,我们不再需要付出体力和过多的时间去苦苦寻找自己想要的产品,并货比三家以确定最好的质量和最优惠的价格。如今我们只要动几下手指,再等待几天就可以拿到最准确的商品。在这里,体力对于购物欲的制约消失了。其次,自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出现货币,掏出货币付款这一动作都是象征着自己财富的减少从而对我们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这一行为和心理暗示一直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不断加深。而如今,当我们通过电商购物时,付款已经变成了简单的网银转账或余额支付,原本真实货币的转移已经变成了电脑上数字的变化,而我们对新的变化还未建立起强大的神经连接,也缺乏足够的心理暗示。因此,金钱减少对购物欲的制约也消失了。电商网站就是利用我们的贪婪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但他们也丝毫不会停止,他们会一再削弱我们对金钱的感觉(例如,余额宝的出现);会不断带给我们更加流畅和舒服的购物体验;会采取更加高明的互联网促销方式来麻痹我们的理智;会通过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更贴心的为我们推送商品。在电商的冲击下,我们的贪婪的确已经失去控制,而我们贪婪的极限也在不断提高。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双十一败家”和“再淘宝就剁手”就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了。

3、棋牌和贪婪的美好关系

关于棋牌游戏与贪婪,想从一段亲身经历开始。不久前被老大拉去参加某棋牌网站举办的线

下Hold’em比赛,此前对Hold’em一无所知的我只能在路上现查规则。比赛开始后,可能是因为运气足够好,也可能是其他高手无法对一个门外汉的表情、动作和牌路进行有效解读,我一度以很大优势成为全场的Chip Leader。其实这个时候不管是从理性上还是情感上,我都应该借机把筹码全部

输给实力更强的老大,以实现最优结果。然而接下来在与老大的几次直接交锋时,我却完全失去理性,好像有种力量在控制着我只盯着牌面,只想着该怎样下注。后来我一再反省当时的行为,那时其实并没有考虑筹码多少意味着什么,也没有畅想获胜的奖励是多么诱人,只是在那个特定时刻完全无法放弃“赢更多”的机会,这可能就是人类贪婪的本性。在它面前,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完全被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掌控的低等生物,跟巴浦洛夫实验中的猎犬没有太大区别。

棋牌游戏的回合制和博弈机制的确是刺激人性赌性和贪婪的最恰当的游戏。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棋牌游戏正是将这种赌性和贪婪完全释放出来并持续扩大,今天的用户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打开棋牌APP来贪婪一把,而不用像之前那样还需要打电话约朋友凑牌局。加上“银商”的从中作祟,使我们能看到真实的劳动成果,或者误以为找到了一条发财致富之道,从而将贪婪的本性再度放大而失去控制。过去曾经常听到某某因为赌博欠下高利贷而家破人亡的故事。而如今,沉迷于网络棋牌游戏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就在写这篇文章时随便刷了下微博,就看到一条“女子玩棋牌网游十个月输掉20万欲跳楼”的消息。

在面对直击我们贪婪原罪的棋牌游戏面前,只靠我们自身的努力或许真的难以应对。

4、想当“皇帝”来微博

微博具有多个属性,也对应了人类不同的原罪,这里讲的贪婪主要是源于微博的媒体属性。信息传递是媒体的功能但不是目的,媒体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受众,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利和商业利益。这一点在微博上表现的一览无余,大V们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粉丝,以满足他们对权力和利益的

贪婪。某些时候,无辜的粉丝往往会成为他们争夺权力的垫脚石,充当他们恶毒骂战的炮灰,也变成了他们利益变现的最终渠道。在对权利和利益的贪婪面前,他们极力掩饰自己,他们在面对质疑和争论时表现出的慌乱和恶毒,他们为了商业利益而违背良心进行的信息传递,他们那套非黑即白的站队理论,他们对粉丝进行裹挟,等等。最后讲两个事例,第一,某大V在接受采访时把玩微博比喻成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这真是对贪婪最恰当的比喻。第二,之前曾看到某大V的一个僵尸粉的名字叫做“*恩天”(*为大V的姓),当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恩情比天高比海深的例句,不禁背后发冷。

微博就像一个舞台,一群化好妆的演员在上面卖力演绎各式各样的人性丑恶,这台舞台剧的主题就叫做——贪婪。

III. 懒惰(accidia)——浪费时间

代表产品:视频网站、微博、淘宝等电商

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来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表现是懒惰、怯懦、容易满足和无责任感。虽然但丁的定义是以浓厚的宗教信仰为基础,但其中的“容易满足”和“无责任感”确实是懒惰的最恰当解释,这两者的具体表现为“不求上进”和“浪

费时间”。比起定义懒惰,更难的是如何从道德上来评判懒惰。懒惰促使人类发明和使用工具,成为人类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就个人来说,我们想尽一切手段去克服懒惰,促使自己变得更加勤奋和努力,而最终目的却又是使自己能在某一时刻享受一种特定的“懒惰。”

1.短视频和记忆碎片

视频的出现打破了文字对我们感官甚至是思想的绝对统治,就像《浅薄》里提到的,我们的大脑现在正在被互联网技术重塑,从之前的接收少量信息、深度思考变成了面对海量信息、浅薄化思考,因此在众多信息载体之中,我们会对表现形式最丰富、最吸引人、同时也是信息含量比率最低的视频最感兴趣。

在视频网站出现前我们已经在通过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便利的下载技术来享受视频,但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另一方面需要花时间等待下载完成。视频网站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初期的视频网站资源不够丰富,画质差到极点,但它们的存在却一直提醒着用户,你旁边就有一个打开即看而且你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新奇内容的视频库哦!它们一再分散着用户的注意力,一再让用户抱着“休息片刻,马上回来”的心态但却因为网站的推荐和跳转而越走越远,浪费了无数时间但却浑然不觉。因此,早期视频网站及目前的短视频造成用户懒惰的原因主要是转移用户的注意力。

2.贴片广告:留下买路财

现在的视频网站已经变成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等长视频的集散地。除了其转移用户注意力的原因之外,视频时间的变长也在另一方面加剧了用户的懒惰。但从视频内容方面,我们确实无法设定一个标准说看哪种视频有学习价值,而看哪种视频就是浪费时间。每个用户有自己的偏好的认知范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只能从单个用户角度进行纵向衡量——视频网站的出现是否让你花掉更多时间去看原来根本不会去看的东西?是否影响了你完成现实生活中各种任务的数量和质量?

转移注意力也好,成为某些国产剧集和电影的垃圾场也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用户也都可以规避。但视频网站中最能浪费用户时间、对用户进行谋财害命的是一种极其反人性的东西——贴片广告。或许有人会说,此前就有平面广告和电视广告,为何视频网站就是反人性?这是因为平面广告可以由用户自动忽略,我们视觉中的预测机制可以帮助用户自动跳过广告。而对于本来就是用户被动接收视频的电视媒体来说,我们本来不知道接下来要看到什么,所以即使是广告也不会太过意外。视频网站的出现好像给我们带来了曙光,但当我们认为终于摆脱了被动落后的电视节目,满怀希望的去视频网站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却遭到了视频网站的拒绝——对不起,请先看广告!这跟“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强盗行径有何区别?虽然我们不能像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小学奇葩班主任那样用“你耽误了1分钟,全班50个人加起来就是50分钟!”来计算浪费的时间,但大家可以稍微留意一下,我们每天花在等待贴片广告上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对于*酷来说,通过时长不断增长的贴片广告让他们摆脱了烧钱买带宽和版权的苦逼境地,实现了比较好的财务状况。但是,我一直认为,他们自己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去建立最合适的商业模式,但却胁迫用户来为此买单。如果说懒

惰是罪恶,那使用贴片广告的视频网站和缺乏自控力的用户就是狼狈为奸的共犯。

3.一个小广告人的自白

微博使信息碎片化和爆炸性,加上瀑布流的天才功能,使用户一旦开始刷就停不下来,好奇心促使他们一直想知道接下来将出现何种信息,越是碎片化的东西反而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当然,推广类微博的出现又增加了用户筛选信息的时间,对于浪费时间同样功不可没,看到夹杂在正常微博中的大量推广微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贴满小广告的社区公告栏。

不管微博将来的方向是小广告越贴越厚、越贴越密的社区公告栏,还是成为*宝的导购,我们用户都不关心,我们关心的是不会再任由你浪费我们的时间了。

电商节省了我们大量的体力和时间,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身体上的懒惰,但却使我们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和体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从这方面来讲,电商的作用还是比较正向的。但也有用户会说,她把从淘宝上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逛更多淘宝上,如果是这样,请参考上面的第二种罪。

IV.愤怒(ira)——对别人的憎恶并产生报复的冲动和行动

代表产品:微博、游戏

但丁对愤怒的解释是,由于憎恶而引发的不正常的感觉,在律法所赋与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写到这里多次提到了微博,上篇发完之后也有朋友问我说,为什么对微博如此苛刻,你不知道人家有多努力。我并没有说微博不好,反而是感谢微博,因为微博将人性中的许多阴暗展现出来并进行放大,让我们看的更清楚,这其实有助于我们进行反省和修正。

1. 蜂群也愤怒

七种罪恶中许多都是互相关联并互为因果,愤怒来源于上文中提到的贪婪和接下来要讲的嫉妒。某些微博大V出于对权力和商业利益的贪婪,想尽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一旦别人站出来挑战,就立刻在微博上愤怒不已,意思是告诉众粉丝“兄弟们给我上!(不是兄弟们跟我上)”,北航的GANA对微博研究发现,如果你的微博好友发了一条泄愤的微博,你也更容易跟着愤怒起来。当你的微博好友是意见领袖时这种现象更甚。

冲动和愤怒的粉丝就像K.K在《失控》中提到的蜂群一样,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但却可以从大量成员中涌现出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各个单位之间高度连接、配合默契,最终通过量变引发质变。蜂群飞过的地方,个人隐私、道德底线、事实真相等都被叮的千疮百孔。

我不知道那些大V是真愤怒还是假愤怒,但至少他让粉丝愤怒了,至于他们想从粉丝的愤怒中得到什么,或者说是想利用粉丝的愤怒达到何种目的,我觉得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2.游戏中痛并快乐着的小受

任何电脑游戏,不管是烧脑级大作,还是简单如俄罗斯方块,我们在玩游戏时经常被这堆没有生命(或许有生命)的电脑程序搞的挫败感十足并愤怒不已,大家都知道任何难过的关卡、任何难刷的副本都抵不过真实世界中我们手边的电源键。但游戏恰恰是我们人类最天才的发明,在一种设定好的规则内自娱自乐,甚至是“自作自受”和“自取其辱”,但我们从来都乐此不疲。我们设计了游戏世界并拼尽全力与里面的虚拟人物争斗,就像《黑客帝国》里的也有“人”设计了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并参与进来以玩弄我们为乐。

V.嫉妒(invidia)——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或其他美好事物比自己丰富而恼恨他人

代表产品——社交网络

1、把全世界的嫉妒连接起来

嫉妒跟贪婪一样,是一种因不能满足的欲望而产生的罪恶。贪婪通常与物质财产有关,而妒忌则跟与爱情、他人的成功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关。但丁说,嫉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嫉妒产生的原因是贪婪,造成的后果是愤怒。

嫉妒源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人的横向比较,它不是一个绝对值概念,而是一种进行比较后的落差和“为什么他有我无”的心态。之前,我们与对方进行横向比较的途径主要是线下的各种聚会,当你从15平的出租房赶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时,却发现当年你眼中的学渣已经变成了家乡的土豪,你想不嫉妒都难。但这种线下聚会的频率较低,而且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大家也都会比较收敛。那时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彼此间无法进行高效、快速和实时更新的信息交互,所以我们受刺激的机会相对较少,引发我们嫉妒的来源也相对有限。

但不识时务的互联网带来了穷凶极恶的社交网站,从早期的ChinaRen同学录,到后来的校内和QQ 空间,再到现在的微博和朋友圈,一时间我们同学、朋友的各种信息全部触手可及并保持持续更新,而“你可能认识他”等好友推荐功能也更加拓展了你的信息来源,扩大了我们可横向对比的范围和人群。信息的流动和透明使我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对方的各种情况,这给我们带来了比之前更多的横向比较机会,从而使我们更容易心生妒忌。每当我们使用社交工具,我们都会被“为何当年的学渣变成了土豪”、“为何同行小伙伴可以去马代而我却一直在马甸”、“为何大佬去澳洲跳伞而我现在却想跳楼”等问题所勾引出嫉妒欲。即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社交名人和微博大V,也会整天嫉妒别人“这个SB的僵尸粉怎么又涨了!”、“他的‘先截图,坐等小秘书删帖’又成功了一次!”、“他又被请去喝

茶了……”等等。

我们之所以对那句“朋友圈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只要他一发照片你就想骂SB的人”的吐槽如此感同身受,是不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嫉妒在从中作祟?

VI.傲慢(superbia)——过度迷恋自己及对他人凶残

VI.傲慢(superbia)——过度迷恋自己及对他人凶残

代表产品:所有互联网产品

1、我们与互联网:傲慢与偏见

当我回想能典型代表傲慢的互联网产品时,却发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与傲慢有关,甚至于所有的人类行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存在傲慢,只是我们从未发觉。我需要首先声明一下,这里的傲慢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带有极大贬义的骄傲,而是一种人类属性,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中一切事物的属性,它是“我”能成为“我”的原因,是一种应激性的自我保护,完全不涉及褒贬。写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了但丁为何要把傲慢作为第一宗罪。嫉妒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源于我们自身的贪婪,而客观原因是其他人的傲慢。

陌陌上那些“只跟**(某市)人聊,外地人自觉绕行”的签名,朋友圈里晒出的红酒美食图片,某些大V 对别人的语言暴力和思想绑架,网游中人民币土豪对小白玩家的秒杀,淘宝客服对买家的虚伪和欺骗,等等,都是因我们的傲慢而生,。我们每个人都会积极寻找自己在智力、知识、技能、权力、金钱、外表、地域等方面的某些优势,并通过炫耀对其他人产生凶残的打击。傲慢使我们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相对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如同一个表演欲旺盛的演员在众人面前起舞,而互联网让舞者戴上了面具,使我们可以将真面目隐藏在黑暗中,从而更加肆无忌惮的展示自己,至于是优雅的芭蕾舞还是低俗的脱衣舞,我们全然不顾。

由于傲慢的普遍存在,每个人都能找到傲慢的资本和渠道,而每个人犯下的傲慢之罪也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就像那句流行语“一直在骂别人Z B的人其实是最大的Z B”。而当我在写这篇文章对这些产品进行评价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傲慢的罪恶。

从各种产品延伸到互联网本身,当我们将互联网这个工具为自己所用、借助其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时,我们也势必要忍受互联网对我们的傲慢,也必将接受互联网对我们的凶残报复。互联网在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信息传递效率、进化速度等方面都将具有血肉之躯的人类抛开的越来越远,在我们人类身上积攒的自信和傲慢也越来越多,即便我们一直都自以为是的把自己当成最先进的物种。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各种福利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其控制的日益严格,当我们将手中的互联网(或者未来更先进的技术)打造的越来越强大时,我们其实不应该更加自信,而是应该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并心生敬畏。

或许互联网真的不是我们傲慢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反而,我们人类更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在未来傲视一切的工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097831.html,)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七宗罪》电影表现艺术赏析感悟

《七宗罪》电影表现艺术赏析 环艺设计1401班吴雪松感悟: 本部影片被认定为心理惊悚片,我觉得更像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警世录。导演通过布置玄疑的情节,导引观众一步步走向最终目的――用心认识这七宗大罪。 影片看到多一半的时候,还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半点收获。直到John Doe出现,让我们真正接触到那个人,被David认为是撒旦是恶魔那个人,没有令人恐怖的外表,凶恶的表情,而是锐利的眼神,冷静的头脑,缜密的思维。这样睿智的一个人,联想他做过的一切,却令人不寒而栗。 约翰:“一个死胖子,胖到自己不能站立,你若在街上看到他将与朋友一起嘲笑他,你若在餐厅遇见他,他将使你食难下咽……一个律师——你们应该为我的作为而暗暗庆贺——穷其一生都在通过欺骗的手段赚黑心钱!一个女人,竟然无法忍受外表美丽的丧失,足见内心的丑陋!一个毒贩,一个鸡奸犯——事实上,还有带菌的妓女……在这

个令人作呕的世界上,你怎能称他们‘无辜’?你怎能对此无动于衷?” 给我们震撼的一段话,对于这个社会,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七种“原罪”,开始去思考何谓有罪,何谓无罪?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只是按既定的规则玩牌,并一代接一代的传承,法律在张显着它的作用,保护该保护的,惩罚该惩罚的。我们也在法律的树荫下进行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着冷漠,群居动物之间少有的冷漠。“原罪”已经被忘记了,用哲学的话说,是意识形态里的既定的得到肯定和默认的思维。 电影没有同它的落幕而结束,它激起了每一个人的“原罪”意识,令我们看完不禁胆战心惊,没错!别再怀疑,你我都有罪! 七宗罪这部电影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深刻的反应了道德沦丧等的社会问题。通过犯罪者的所犯罪孽和警察也同样是七宗罪的罪人之一的剧情设定,使剧情更加完整。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犯罪者的反面形象。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 精彩片段赏析 “我总是起始于影像、意念。在我的脑海中先有影像,我开始想要延续它,绕着这个意像发展出一些故事,从中做出一部电影。《罗拉快跑》的原始意像是一个奔跑的女人。我想创造一部充满动感的电影的想法,这是每一位电影创作人的最大欲望。 ——汤姆提克威 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呢?最重要的是:《罗拉快跑》是一部崭新的电影,表面上看,《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陈旧”的爱情主题,也就是说《罗拉快跑》是表现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的营救”。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崭新的艺术形式、罗拉与她的“游戏”,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段落解读: 1.第一次奔跑(10分—40分):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2.冥界(3分钟、红色): 3.第二次奔跑(33分钟—53分):罗拉在银行枪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4.冥界(2分钟、红色) 5.第三次奔跑(53分钟—73分):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这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环境中的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影片《锡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的经典的“大叫”是一个弱小的孩子在向虚伪丑恶的成人社会和法西斯小丑抗争。这里,罗拉的“大叫”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自己的命运。奥斯卡的“大叫”与罗拉的“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的反抗。“大叫”更是一种无奈,它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的一个神奇、浪漫、美丽的愿望和想象。 第三次大叫发生在第三段落。 镜头剪辑分析: 《罗拉快跑》中罗拉的第三次大叫,白天,赌场,事件:赌场好运赢钱。时间:(01:07:35—01:08:40) 号景 别 摄法内容音乐音响长度 1近景固定,慢速变 焦 赌场中转动的滚轴低沉的音 乐 滚轴转动的声音,罗拉开始 大叫的声音 02 秒6 2全景固定罗拉开始大叫及周围人 们的反应 低沉的音 乐声 滚轴的声音,罗拉叫声爆发 的声音 03 秒3 3特写固定滚轴上白色滚球音乐声渐 落 滚轴声,罗拉的尖叫声02 秒3 4近景固定赌场发牌员的反应无尖叫声01 秒6 5近景固定赌场保安的反应无尖叫声01 秒9 6全固定,慢速变罗拉大叫及周围人们的无尖叫声01

七宗罪影评(通识课的论文)

《七宗罪》影评 古典主义的行为艺术 是一部关于宗教的电影,七宗罪,顾名思义,在宗教中,是属于人类恶行的分类,天主教教义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这些恶行最初是由受过希腊神学及哲学的沙漠隐修士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定义出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贪食、色欲、贪婪、悲叹、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庞义伐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为甚。这也成为电影的一大线索。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发生的连坏杀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这些教义的人。凶手故弄玄虚的作案手法,令资深冷静的警员沙摩塞和血气方刚的新扎警员米尔斯都陷入了破案的谜团中。他们去图书馆研读但丁的《神曲》,企图从人间地狱的描绘中找到线索,最后从宗教文学哲学的世界中找到了凶手作案计划和手段的蛛丝马迹。凶手前来投案自首,这令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案件就此结束,怎料还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杀人逻辑, 威廉是纽约警察局的刑事警官,也是个凶杀案专家,他当了32年的警察,多年来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辛劳地工作,他也看到和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他觉得疲惫极了,幸好现在还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为了接替他的工作,上司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年轻气盛的米尔斯,他是和妻子翠西一同搬到纽约来的,起初翠西并不同意来这座繁乱的城市,但米尔斯认为只有这里才能让他接手一些重要的案子,于是在他的百般劝说下,翠西才同意了。威廉作风严谨,办事老成,米尔斯则有些冲动,心高气傲的他对威廉办案的方式很不以为然。 也许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的,米尔斯的第一个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后一个案子:一个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杀了。可是在现场,米尔斯和威廉却没有发现什么线索。紧接着另一起案子发生了,一位富有的辩护律师格特被杀害,在凶案现场的地板上,凶手用血写着两个字:贪婪。细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个案发现场,不露掉每一个蛛丝马迹,终于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两个字:暴食。这时他们才醒悟到原来他是被强迫吃下大量的东西直到胃被撑破而死的。威廉猛想到了《失乐园》中的语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他认为接下来还会发生5个谋杀案,分别与其他的诫条可怕地联系起来,可米尔斯却并不相信。 翠西邀请威廉来家中吃饭。米尔斯有些不高兴,但翠西却和威廉谈得很愉快。在现场发现的指纹使格特的当事人毒贩维克多成了怀疑对象。他有前科,而且有心理疾病。但当警察赶去拘捕他时,却发现他早已经死了,在墙上写着“懒惰”二字。通过图书馆内部的调查资料,威廉终于把目标锁定为记者约翰·多伊,一个为了不留下自己的指纹而将手指上的皮剥掉的变态者。但当威廉和米尔斯前去寻

《七宗罪》视听语言分析

《七宗罪》整个影片讲述了一个涉及基督教教义中“七宗罪”的恐怖连环杀人事件。我节选其中惩罚“愤怒”与“嫉妒”罪的杀人计划,也是杀人犯“伟大杰作的圆满结局”,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所在。 为了制造最后的悬念,导演故意将场景选到一个荒芜人烟的野地里,这样可以使观众有大量的猜想空间和一个精彩的出人意料的结局。一直笼罩在阴雨、灰暗、潮湿、肮脏、混乱的情景终于在最后放晴了,阳光灿烂地照耀着这个不知名的城市,似乎这令人压抑的罪恶将要结束了。这使得观众再一次猜想,案件终于可以了结了,可是结局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在经过的一段让人不知去向的路程之后,米尔斯警官和威廉警官到了一个寂静、空旷的荒野上,下车的时候杀人犯得意的样子真的很让人怀疑和痛恨。当他问威廉警官几点的时候,拉近特写镜头,犯人说了一句“快到了”,似乎暗示着更重要的事情就要发生,给观众一个悬念,罪犯再一次表现出胜券在握的神情。 在荒野上,米尔斯警官拿枪指着罪犯的脑袋,杀人犯杜?约翰独自一人,赤手空拳的跪在地上,这时天上直升机轰鸣,警察以铁桶似的包围着荒芜野地。这场戏拟了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中的“广阔之处无处可藏”的戏。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我们时代的文明如此强大也如此脆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杜?约翰控制了局面,且影片已无数次提醒了,这“魔”、这“七宗罪”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有的人因贪婪、淫欲而堕落,有的人却以假上帝之名而犯罪。在这个繁华而脆弱的现代世界里,在这个想用法律的铜墙铁壁层层包裹起来而又漏洞百出的世界里,难道真的是每个人都已罪无可逃吗?当人们经历了六天内杀手五件罪行投下的罪恶与黑暗似乎开始重又看到光明的时候,杀手认为的光明是邪恶、扭曲、自以为是的光明,以死亡和毁灭为代价,最后在殉道的妄想中满足了。 本段在摄影方面大量运用了跟移镜头,使观众都如同入戏一样一起感受那紧张的气氛。同时令固定机位拍摄的镜头富有运动感和节奏,在视觉上弥补了大量同景别镜头可能造成的单调感觉。 从镜头的景别而言,大部分镜头都运用了中景和中近景,这是表演常用的景别。这段戏中米尔斯与罪犯几乎没有在同一个镜头出现过,他们俩的正反打镜头似乎暗示着即将要发生的可怕的事情。 在镜头剪接方式上,这一段落一律使用了切镜头,这样当处于不同镜头的两个角色互相说话沟通时,没有镜头运动或者是人物的运动来使两个人物之间有直接的互动和交流,两个人都是其中一个在对处于画外的另一个作出反应,这使同一场景里的两个人似乎都各自处在独自的空间里。影片最后的特蕾西之头,运用了《圣经》中“莎乐美与圣约翰之头”的典故。 这一段的声音部分有很多层次,首先弦乐组要一直在铺底,做为陈述——罪犯在埋伏了什么?其次是两种交通工具的声音频率——直升机及警车的引擎在做为路面和空中XY轴线延伸的平面。最重要的是对白——车内,直升机与路面通话。 没有其他的声音,除了沙漠中跑了蛮长时间的小车一直伴随的气声,弦乐组的重复调也是有讲究的,“不和谐音音组”是这个主调的旋律,但是重复的是那么“不经意”,却“影响人的情绪”。本来和男主角的脾气一样焦躁的我,“倒是想看看那种低级的变态想最后耍个什么把戏”,但是一旦配上这样的音乐就觉得拍怕的….. 个人认为这一段戏的音乐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渲染气氛直到结局。 大卫芬奇无疑在这部片中完美展示了天才,他将恶魔最后两个“作品”留

《七宗罪》影视赏析

《七宗罪》电影赏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七宗罪影视赏析 看完《七宗罪》,想到的是大卫〃芬奇的另一部电影《天生杀人狂》,还有北武野出演的《大逃杀1》,或许还有些别的,像《沉默的羔羊》之类的影片。他们讲的故事,本身大都虚构离奇又残暴,影片的结局也颇有些出其不意的“尽如人意”或“不尽如人意”。无论这些“出其不意”是导演刻意为了让观众记住这遗憾的影片,还是出于剧本内容本质的需要。首先能看到的,就是在影片片头开始,鲜明的影片分级级别。 很多时候,社会的病态、人性的病态、更多“背后的东西”,温吞的表现方式是不足以引起警戒,反倒是血腥、残暴、惊悚、变态的不合理的表现方式,如同硬生生从活人身上扯下一块皮肉的痛,更容易让人深切记忆并沉静反思。 而这样的表现主题和表达方式,必是需要一个更为宽阔的胸怀,才可被容忍、默许、接纳、认可。 “人民的承受能力,远比统治者想象的要强大”。而统治者,却沉浸在自己的认识中,逶迤不前。 《七宗罪》结束时斯班瑟说“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 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 影片《七宗罪》以浑暗为大背景描述了在一个多雨城市的犯罪故事:威廉是纽约警察局的刑事警官,也是个凶杀案专家,他当了3

2年的警察,多年来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辛劳地工作,他也看到和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他觉得疲惫极了,幸好现在还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 为了接替他的工作,上司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年轻气盛的米尔斯,他是和妻子翠西一同搬到纽约来的,起初翠西并不同意来这座繁乱的城市,但米尔斯认为只有这里才能让他接手一些重要的案子,于是在他的百般劝说下,翠西才同意了。威廉作风严谨,办事老成,米尔斯则有些冲动,心高气傲的他对威廉办案的方式很不以为然。 也许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的,米尔斯的第一个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后一个案子——一个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杀了,可是在现场,米尔斯和威廉却没有发现什么线索。 紧接着另一起案子发生了,一位富有的辩护律师格特被杀害,在凶案现场的地板上,凶手用血写着两个字:贪婪。细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个案发现场,不露掉每一个蛛丝马迹,终于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两个字:暴食。这时他们才醒悟到原来他是被强迫吃下大量的东西直到胃被撑破而死的。 威廉猛想到了《失乐园》中的语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他认为接下来还会发生5个谋杀案,分别与其他的诫条可怕地联系起来,可米尔斯却并不相信。 翠西邀请威廉来家中吃饭。米尔斯有些不高兴,但翠西却和威廉谈得很愉快。 在现场发现的指纹使格特的当事人毒贩维克多成了怀疑对象。他

《千与千寻》视听语言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视听语言课程 题目《千与千寻》中的氛围感——宫 崎骏动画中视听语言运用特点 学生姓名刘静雯 学号3033 班级10媒体创意 学生所属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千与千寻》中的氛围感 ——宫崎骏动画中视听语言运用特点 10媒体创意3033 刘静雯 摘要:影视动画是绘画艺术和影视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表现非现实场景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其中,影视动画中独特的视听语言的运用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非现实却又十分真实的观影感受,带领我们进入某种情感氛围。本文就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千与千寻》的视听语言运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感情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宫崎骏《千与千寻》视听语言运用感情氛围 正文: 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的预言:“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八十年后,世界动画界最接近埃利?福尔梦想的,首推宫崎骏。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人物。宫崎骏在打破手冢治虫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他在全球动画界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千与千寻》是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由宫崎骏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一部纯粹的宫崎动画。它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首映,创下约2350万观影人次和304亿日元的票房收入,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千与千寻》作为宫崎骏在《幽灵公主》宣布息影之后的出山力作,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被誉为宫崎骏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该片讲述了一个十岁少女在和父母由城市搬向乡村的路途中进入异界,在异界的生活中经历了种种奇异的事情时候获得成长,最终拯救父母回到现实世界的故事。该片日本名为《千与千寻の神隐》,“本来‘神隐’(神隐是指小孩子突然不知道去向)与澳大利亚的比特威尔导演创作的《罕巾古岩山的郊游》的电影,有着紧密的关系。……这部电影(《罕》)是给予1990年澳大利亚一座名为罕巾古岩山上,实际发生的神隐事件而创作的”①但是,比特威尔导演的电影只是根据了实情,并没有弄清楚神隐后在山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不利用幻想和动漫来完成的话,是很难描绘异界的,而宫崎骏将比特威尔导演没有实际表现的异界用《千与千寻》描画了出来。 这部典型的宫崎动画长篇将场景设置在一个完全由宫崎骏创造的异界之中,一切都既熟悉又陌生,处处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我们的许多日常观念被打破,我们脑海中的既定规则被重置,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宫崎骏为我们展现的故事却并不让我们觉得突兀,而让我们觉得其中蕴含真情,故事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真实和合理性。该片之所以在叙事上如此成功,除了前期构思、大量与现实生活相近的材料搜集,以及宫崎骏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积淀以外,巧妙运用视听语言对故事氛围的烘托和对故事发展的推进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爱森斯坦说过“电影只有在其变为彩色的时候,才能获得形象与音响的有机统一的彻底胜利,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为旋律的最细微的曲折处找到最美妙的视觉价值”;另一方面,声音的运用为画面起到了补充作用的同时,也使观众的更多感官进入到影片塑造的环境之 ①引自《水的故事<千与千寻>》——出自《宫崎骏的暗号》116-117页【原着:(日本)青井泛翻译:宋跃莉】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七宗罪 英文影评

Se7en- Weaknessof humanity Ideas Se7en is a criminal theme film, unlike other criminal films, it’s a criminal and suspect film which is under the theme of religion. All the plots and clues are related to Christianity. There are seven capital offenses in Christianity, including Lust, Gluttony, Greed, Sloth, Wrath, Envy, Pride, of which the reasons why the victims die. The film seems to show an information to its audience: people who is guilty will be punished by the willing of God. It contains a sense of moral exhortation---Thi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who just telling a simple story. This film cleverly claims the mysterious number—7. Though out the whole film, we can see many elements of “7”---seven criminal cases, seven days of survey, seven rainy days. The murder acted by Kevin Spacey killed 6 people and died for the last offense. People who should die eventually died, and people who shouldn’t die also died, th ese designed circumstances bring a tragedy to us. This is the unavoidable weakness of humanity Characters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two cops, Detective William Samerset and David Mills. Detective Samerset is an old, experienced cop who is retiring. After he conducted the first unmotivated murder, he realized its difficulty and want to quit. He doesn’t understand this place any longer. He had handled with numerous of crimes and witnessed so many helplessness. He is disappointed with society, tired of criminals. He is a lonely solider who is cold and unmoved. He is eager to escape , far away from city. However he still gives Mills a hand whenever Mills needs help, he searches for information in library for Mills, show up to guide Mills. Though he is not as energetic as he used to be, he is still a competent cop, as a teacher, or a friend. Mills is a young fellow who is full of energy, confidence. He has a wife who loves him, and is hopeful towards life. His house is shaky because of metro cross his house on the roof, but he says it’s ok to get used of it. He is always the guy who firstly appears in criminal scenes, the guy who is He’s optimistic, confident and brave Dialogue I jus t don’t think I can continue to live in a place that embraces and nurtures aparhy as if it was a virtue. It’s easier to lose yourself in drugs than it is to cope with life. It’s easier to steal what you want than earn it. It’s easier to beat a child than raise it. Love costs, takes effort,work.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Samerset and Mills, Samerset is totally unsatisfied with the

英文影视赏析——七宗罪台词

老:Get out of the van! 从车里出来! Out ! 出来! 递:Jesus Christ, man. Don’t shoot me. 天哪,老兄。不要开枪。 老:Step away. 离车远点。 Turn around. 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转过去,手抱头。 (飞: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Why and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你为什么来这里? 递:I’m delivering a package man. 我只是送快递而已。 I got a package for this guy, David. 我有个快递要送给戴维。 Detective... 警探 David Mills. 戴维?米尔斯 老:Get it. Slowly. 拿过来。慢一点。 (飞:He’s opening the back of van. 他正在打开火车的后备箱。 We’ve got him in sight. 我们瞄准他了。) 递:This guy paid me ﹩500 to bing it out here, man. 有人出500块让我把它带过来。 He said he wanted it here at exactly 7 o’clock. 他让我在7点钟准时送到。 老:Put it down. 放下来。 We got a box 我们有个盒子。 (飞:We got a box . Call the bomb squad. 有一个盒子,快找拆弹组。 Bomb squad . We got a box . 拆弹组,我们这有个盒子。) 老:Face the van. 面朝货车。 Hands up. 举起手来。 Turn around . 转过来。 Okay. Go. 好的,快走。 Off you go. Go . 快离开这里。快。 I’m sending the driver out on foot . 我让司机跑着离开了。 (飞:He’s headed north, along the road. 他沿着路往北跑了。) 老:Have him picked up . 找人去接他。 Oh, I don’t know . 我不知道。 I’m going to open it. 我要打开它了。 罪:When i said i admire you , i meant what i said . 我说过我很佩服你,我是说真的。——打开箱子—— 老:It’s blood . 是血。 罪:You’ve made quite a life for yourself, Detective. 你有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警探。 You should be very proud. 你应该很自豪。 轻:Shut the fuck up , you piece of shit . 闭上你的狗嘴,混蛋。 老:California, stay away from here . 加州号,不要靠近。 Stay away from here , now . Don’t, don’t , don’t come in here . 离这里远点,不要过来,不要。

《七宗罪》赏析

《七宗罪》赏析 《七宗罪》无论是从背景、主题、风格,还是从故事结构、镜头设计、画面构图、灯光色彩上来说,都有很多值得赏析的东西。下面我从故事结构、镜头设计、灯光色彩上来谈一谈我的浅见。 一、故事结构。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下着雨的早晨,年轻警官米尔斯起床,穿衣,准备去上班。这里的片段全部是用近景拍摄,突出人物和人物动作。 在米尔斯和他妻子吻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有点不太好的预感。也许是因为在看电影之前听人说这部片子的每个场景都有深刻寓意,值得好好推敲。所以会下意识地想导演刻画这么温馨的一幕有什么别的涵义。果不其然,这一开场的场面调度为结局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让人觉得头尾贯连,事出有因。 接着音乐响起,迎来了这个连环杀人案件中第一个案件。在故事情节上,作者浓彩重墨的的给我们展现了这个部分。接下来的几个案子相对来说就省略一些。这种张弛有度的情节设计使影片更加有节奏感。 在结局部分,导演把场景安排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原野里。和之前狭隘拥挤的室内犯罪现场想比,这样的场景虽然不会给人带来窒息感,却产生另一种由神秘未知带来的紧张感。 让观众希望的美好结局出现反转,这是很多电影为了被人们记住而使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于是,年轻警察米尔斯的妻子翠西死了。于是,性感迷人的他因为爱妻犯了罪,成为了杀人凶手完美计划的执行者,让很多人深感遗憾。 在这个部分,年轻警官妻子的人头镜头特写只是很短暂的一瞬。看见警官愤怒痛苦的表情镜头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他和爱妻吻别的第一个场景。正是因为有了之前那样温馨一幕的铺垫,此时对他不可抑制的痛苦,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同身受,理解他对凶手开枪的冲动。如果没有之前的镜头,我们可能觉得这个情节有点儿突兀抽象,只是在理性上理解,感观上的理解并不那么强烈充分。 这个结局虽然不太符合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的口味,但比较一下各种可能的结局之后,就会忍不住再次为编剧的情节设计拍手叫好。 二、镜头设计。 在第一个案件中,镜头先是用近景在外面跟着两位警察走,等到两位警察走

七宗罪观后感(精选多篇)

七宗罪观后感(精选多篇) 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它奋斗 ——观《七宗罪》有感ea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believe the second part.电影的最后,是somerset留下这句话在昏黄的黄昏,最后完成john完美作品的地点——那片在美国电影中总是出现的荒无人烟的土地上,留着一只狗的尸体,一列的警车,忙碌的警察,警车带走mills留下的一溜儿烟尘。 无论别人对“se7en”的评价如何,在我眼里,大卫·芬奇成功了,循序渐进的情节设置,整部电影的色调变化,掩藏在每句台词里的暗讽和黑色幽默,每个

犯罪现场包括两位主角以及john的家的拍摄角度、光线,mills在片子里的性格转变亦或是该说性格的多面性的表现,恰到好处。经得起推敲。 每个画面连接起来变成一部电影,每个镜头的拍摄却都是独立的,所以当片子的开始,导演把镜头转到somerset 的卧室,跟着他起床的脚步转换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穿戴整齐干净的黑人,从床头柜上摆放整齐的物品中一件件按其该有的顺序安置到自己的身上,他甚至捡起一颗外套上的脏东西,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somerset。在这个脏乱混沌的城市,伴着节拍器的声音和窗外的谩骂声争吵声入睡。一个年近半百即将退休离开警局的警官,独居,沉稳,有经验,理性,阅览群书,当然这是整部电影告诉我们的。另一边,一个有着娇妻,年轻,急切,冲动,刚刚申请到此地的mills。相对老套的,老少搭档。 七宗罪,it begins with gluttony,饕餮。雨天,蟑螂滋生的昏暗房子,一个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描述: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下面仅就“钢琴决斗”一场试分析影片的一些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影评《七宗罪》

七宗罪——分析案件是假,分析人性是真 七宗罪讲的是一场离奇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都是死于这七宗罪其中的一种。经验十足的警探Somerset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命案屡出头绪,五桩命案过后,凶手下一个目标是谁?在何处?没有人可以预见。正当警方不知所措之际,凶手奇迹般的自首了,此时凶手的“七宗罪”还差两宗,难道他会就此罢手?他又为何会自投罗网?凶手宣称自己的“伟大杰作”仍会完成,在警方的严密看管下,插翅难飞的杀人犯又能做什么呢?结局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从故事上讲,这是一部悬疑惊悚片,但是当你深入到电影中,特别是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死者,每一个对话,都让你对“人”做重新的定义。 整个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Somerset说的,他说:“在这个城市里,女人遇到抢劫,要喊救火,因为救火会有人帮你,但是救命,居民都怕惹麻烦。”这句话也是Somerset 想要离开警局的原因。因为人已经失去了本有的“人性观念”大家开始麻木了,警察也不过是处理麻木尸体的工作人员而已。每当有案件了,有了非法的事情,警察似乎都充当着处理后事者,他们的工作改善不了社会,该变不了人。那么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在整个故事剧情当中,米尔斯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他渴望还人公道,渴望早日抓住罪犯,但是这种单纯的渴望让他愤怒、偏激。这时我想到天主教中有一种罪是:愤怒,那么单纯的梦想渴望也是一种罪吗? 在故事的结尾,罪犯犯了嫉妒罪被米尔斯枪杀,米尔斯犯了愤怒罪坐上了警车。(故事请在电影中了解,不做阐述,留下伏笔)在这一幕落幕的时候,电影宣告结束,那么我们是否要思考,这样一场结尾的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好像无论正义的人,还是邪恶的人都在犯罪,他们生下来就是恶的,那么这个社会还有救嘛?我不曾贪吃过吗?对于美味我从不拒绝,我不曾懒惰过吗?有时候也会小憩一下。我甚至也曾愤怒过,但是这些都是神的旨意,神是伟大的,那么人是否是卑微的可有可无的呢,人一生下来便是等待者审判的来临,等待着死亡,所以人都是麻木的,任何一个认识抑或不认识的人死去,都是一种赎罪所以不带有一丝感情。 导演大卫芬奇想要表现的是物欲横生的社会,人们迷失了自己。但是我想要看破的是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们是来赎罪的,还是创造价值的。是社会在吞噬人性还是人性早已荡然无存。难到当我们看破这个社会时,就要像Somerset 一样,远离它,抛弃它,不在亲近它。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 所以随时审视一下自己,每天善意的看待一下别人,或许很多罪恶可以不再滋生。人性是自己来透视净化的。这部电影就是一种人性的透视镜,他揭开了深处人们的罪恶,演绎了人性的变化。尽管是虚构的,但确是很真实。 关于警察: 警察在我们心目中是正义的化身,似乎所有邪恶事情警察都能解决,因为他们是机智而勇敢的。在影片当中米尔斯和Somerset就是机智和勇敢的结合。米尔斯一心想要破案,想要立功惩治罪恶,Somerset却早已迷茫了这种生涯,他要选择离开。在米尔斯单独破案的时候,Somerset却也一直在为他提供资料。两个人有着莫名的默契。因为他们目的都是还给社会安定。但是影片当中对于这两位警察的描述尤其是Somerset都带有一丝暗色调。Somerset直言不讳的说世界是丑陋的,米尔斯永远都在亲历着邪恶犯罪却无能为力,他不能为此做到什么,来安慰自己正义的心。大卫芬奇是个天才,他巧妙的似乎在告诉你什么? 关于罪犯: 影片的罪犯,是个富家子弟,有文化有知识,但是他认为他是选召的人,来与邪恶力量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600字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600字 《七宗罪》是由大卫·芬奇执导,安德鲁·凯文·沃克担任编剧,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犯罪电影,影片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件为线索,从警员沙摩塞和米尔斯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七宗罪”系列谋杀案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电影《七宗罪》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600字1 因为刚刚看过《社交网络》所以连续的看了大卫·芬奇的经典作品《七宗罪》。喜欢摩根·弗里曼的成俗睿智,他的魅力在于不管他饰演怎样的角色,他的眼神都会让你感觉到他的深刻与智慧。年轻的皮特很帅,虽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当他对格温妮丝说:“我会永远爱你”时却着实让人心动。一个好演员的的标准也许正在于我们可以忽略他本身的样貌与个性,完全被他饰演的角色所吸引。 整部片子的节奏并不快,七天里发生的七个命案被拉的很长,虽然并没有多少恐怖的镜头,但整个沉浸在雨水和潮湿中的变态杀人案,会让人在电影结束后仍然无法从那种感觉中挣脱出来,不完全是恐怖,略有悲伤,又觉得有些无奈。

天主教的七宗罪:贪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淫欲。在我们的文化和观念里,这些不能称之为罪,但的确是作为人所应该克制的欲望。 米歇尔是现实的牺牲品,如果我是米尔斯我会不会开枪,我这样问自己,我想我会。很庆幸导演让米歇尔开了这一枪,这样的结局给了现实一个讽刺,小说中的完美结局——坏人得到惩治,在现实中并不多见。 沙摩塞其实是个悲剧,他对米尔斯妻子的那番话,他看到的米尔斯的结局,都宣告着他的一生都是个悲剧。沙摩塞代表了大多数的普通人,在无可奈何中退让、妥协、无能为力。 我同意网上的评论,整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杜约翰的出场,他戏份不多,但老戏骨史派西将这个拥有天才头脑的杀人魔的冷静与变态的高傲演绎的淋漓尽致,当看到他露出沉静的微笑时,似乎无法对他所犯下的罪过进行憎恨,虽然他是“坏人”但他独特的魅力却征服了很多的观众。 关于杜约翰的那段辩白:“只有在这个堕落人世里才能无愧地说这些人是无辜的,并且装出正义的嘴脸,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在每个街角,每个家庭中看见种种致命的罪行,并且还容忍他们,我们容忍他们因为他们是常见的,鸡毛蒜皮的事,我们一天到晚都要忍受他们。好吧,再也不会这样了,我树立了典范。世人将我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索,研究和效仿……直到永远。”

《假如爱有天意》段落视听语言赏析

《假如爱有天意》段落视听语言赏析 摘要:爱是上帝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假如爱有天意》虽然看了很多次,但每一次看都还是能深深得打动我,在所有的爱情片中她绝对是独特得!不单单是两代人浪漫情节设置巧妙,更多的是细节的刻画,每个画面的独特魅力,及音乐的恰到好处!在这里我只选了一段,赏析分镜头剧本及视听语言。这段是“梓辛在合作社和女职员的对话中知道尚民是为了自己故意把伞留在合作社跑去和她淋雨的,她兴奋地像只幸福的小鹿淋着雨奔跑去给尚民还伞(在话剧舞台上他们终于袒露了已久的心声)每次看到这里我都落泪!心会情不自禁跟女主角剧烈地颤动着,难道只因为我是个简单而又纯情的小女生才会这样想吗?其实只要是爱过或渴望被爱的人亦如此!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怎么表达爱也必定是每个爱情片决胜之处,此片的诱人之处就是影片从头到尾都以情缘为主线,两个人相爱没有什么“原因”,更没有什么“条件’,那是从心底而发的再自然不过得感觉了,它就像刚刚挤出来的牛奶,纯纯的,香香得…… 关键词:情感伞雨音乐光 赏析示爱情节(内容) 1、这段是《假如爱有天意》感情浪的一次最美丽的高潮。别看只有短短的6分钟,但它却超级巧妙地揭开了梓希幸福的面纱悄然的流露爱的甜蜜,原来自己一直暗恋的人也喜欢自己,没有一句“我爱你”没有爱情片惯有的拥抱,拉手,亲吻,开始甚至没有男主人公尚民在场,其实那扇窗就是幸福的寄寓,这个片段共有16个镜头都和窗有密切的关系或是直接描绘,男女主人公都从那里看到了自己的恋人也就是对方,窗也是情节、感情、剪辑的突破口;如这段的第26和第27个镜头的蒙太奇式连接,让观众一下子恍个神站在窗前明明是梓希,透过窗字外面跑的怎也是梓希?经过这扇窗回来梓希不见了,是尚民站在窗前!第24和第25个镜头也是用窗做了两个镜头的连接,特别巧妙!第26和27个镜头也一样,同样是窗前,同样是转头,尚民马上变成了梓希!透过这扇窗可以让我们一起和梓希回忆:还是下雨天,只有结合着上次的雨天发生的事我们才能明白一切,上次尚民淋着雨跑到梓希躲雨的大树下,给观众也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只是巧合再说的悬点就是缘分,不过当时梓希也只能这么想,然后尚民非常热情的把上衣脱下来他俩一直披着上衣在雨中迈着同样的步伐跑到了图书馆,梓希一直怀念着这份相遇,谁曾想……这是尚民苦心的安排;女职员开始说这是把特别的伞,遭到了梓希的冷嘲热讽,谁知这把伞却真正是自己的爱的信物,它真的很特别,为什么梓希和女职员都说它特别呢?画面中还有那么多伞的镜头,(片中女职员回忆尚民时往门边上立了一次伞,第二次梓希想象的尚民也在同样的位置放了一次伞,十几秒吧,画面上共放了两次伞,还有长时间门边上伞的特写,别小看这些动作,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这些画面又是女主人内心怎样的一种反应呢? 所以说导演把这个道具“伞”好像失去了实用价值,男女主角在大雨中宁愿把它十分开心地送给别人(女职员):“我的给你用吧!”就算有也不会用,哪怕浑身湿透也开心无比。这在女职员眼中是不理解的,是近乎疯子所为呀!但在荧幕

守法公民影评

守法公民影评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守法公民影评(一) 片子打着杰拉德·巴特勒VS杰米·福克斯的噱头大张旗鼓的宣传,这类针锋相对的两强性格巨星银幕PK戏有相当成功的经典电影,自然也有失败的案例,很可惜的是《守》明显属于后者。刚看了相关资料,原来该剧中途换导演,这就不奇怪了。这样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的斗智报复类剧情片,往往结构的失衡还有不能自圆其谎就一定成为败笔。想到某某影评说的杰拉德·巴特勒本年度最强之作——不绝真的觉得很搞笑! 杰拉德饰演的谢尔顿一个好好先生由于家庭灭口一跃成为第一暗杀高手,还打着只有不想杀,没有杀不掉的旗号,这转行相当的成功啊。可既然有这样的功力又何必入狱玩公开抵抗呢,学学坚锯玩玩游戏收收徒弟多好,起码后继有人啊,这样强的本事政府都要请你帮忙暗杀,难道不可以台底交易,把仇家弄个生不如死启不更好。 杰米福克斯这会算是陪跑了,表演平平看不出什么亮点,这位黑人影帝老兄,近来鲜有佳作啊。 本片开局还是相当不错的,由于零时换导演的问题,后面就相当散乱,还很不合理,最后的结局不绝认为是最大的败笔,前一刻杰米一众还在市政大楼拆弹,后一刻就先行回到了监狱安排最后让杰拉德自行毁灭,先不说打通监狱这样的大手笔是否可行,如此有效率的速

度,真的很不可思议。还有杰米最后那句不再同杀人犯做交易了,相当搞笑。就这样把监狱炸个窟窿,若造成集体劫狱怎么办! 看到很多影迷大呼本片过瘾,敢于挑战美国司法制度,以一种极端的报复方式展开的该剧不绝认为是相当的不痛不痒。这样有失水准的电影就像掷一小石头于湖泊没激起任何浪花就尸沉湖底咯。 守法公民影评(二) 这片子看了有半个月了,看得很爽,当时就想写点什么,后来病了就一直没写。现在想起写写《守法公民》,仅凭印象随便说说,文字码得不好,各位朋友就当看个乐呵。 现在想起这部片子,脑海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以为踩着了牛粪,其实你踩着了地雷”,踩着牛粪的感觉和踩着地雷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个会脏了你的鞋,一个会要了你的命。片中的混混“达比”就是那个踩着地雷的家伙,原本上门抢劫杀人的快感在5年之后瞬间演变成了被肢解的痛苦噩梦。而杰米。福克斯扮演的律师“赖斯”则是另一个踩着地雷的家伙,被杰拉德。巴特勒扮演的苦主父亲耍得团团转,还杀光了他身边所有的人----除了他的家人。 如果不是看演员表,我还真没注意刮了胡子的杰拉德。巴特勒就是《300》中带领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痛宰波斯人的斯巴达国王,这回我们的国王痛宰了总共十一个不同层次的人:一个变态的混混、一个为凶手辩护的律师、一个腐败的法官(女)、六个冤死的律师、两个冤死的保镖和一个腐败的检察官以及他们乘坐的雪弗兰SUV,后来还准备在市议会大厅引爆炸弹。从杀人的逐步升级来看,巴特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