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2、过程与方法: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拓展联系法;文献资料助读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了综述。(作家、年代、艺术特点、主题等)。其实,就象刚才的歌曲所唱道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为我们奉献了一大批广为人知的人物形象,曹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今天就通过学习我们课文上的节选来进一步了解曹操。

(设计说明:运用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概括故事情节

1、学生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主要情节。

归纳明确:①借刀②献刀③遇陈宫④杀伯奢

2、尝试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分别概括每部份的内容。:

①教师示例:

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

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

投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②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③教师点评:写对句的要合于下列规律:上下句字数要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词类要相当,结构要基本一致,内容要衔接等。,

(设计说明:训练学生的概括情节的能力以及写对对句的能力。)

三、结合课文文本分析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1、小组探究

▲众官皆哭一人抚掌大笑:自告奋勇、有胆识、有谋略、有勇气。

▲刺杀改为献刀:(多元解读)

①犹豫不决、不果断、胆怯虚伪、考虑自身、奸诈

②机敏灵活、反应过人。

▲ 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胸有大志的英雄气概。

▲ 杀伯奢:

▲ 体现曹操多疑、心狠手辣、极端自私自利

教师适时引导:这种极端自私残暴血腥的手段是应该唾弃的。这也是曹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之一。

2、教师点评本文中曹操的形象。

①正面:胸有大志、有勇有谋、有胆识、机敏、果断、有政治家的眼光。

②反面:奸诈、生性多疑、极端自私自利、心狠手辣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发散思维,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创意解读。)

四、拓展阅读与评价:

1、学生交流《三国演义》中熟悉的曹操的故事。

焚书不较(宽宏大度)杀杨修(羡才又妒才)义释关羽割发代首(言而有信)梦中杀人2、2、拓展:名家眼中的曹操。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裴松之

“曹瞒篡乱从此始”-----元稹

“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易中天

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功有过。但《三国演义》中更多地把他塑造成反面形象,这样是因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因此受到它的影响,曹操的民间形象也很差,如戏曲舞台上白脸等。

五、归纳:《三国演义》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1、人物描写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2、对比、衬托、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3、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思想性格。

六、教师总结

曹操被称为“奸绝”,但同学们又从这篇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胸有大志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学习走近曹操,走进《三国演义》,走进经典名著。

七、作业: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

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一、学情分析

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

2、学会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

分析鉴赏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四、教学难点

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二)了解作品

(依据“课前提示”和“学情分析”进行提问,简问简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鼎立”指哪三国?

3、《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

4、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5、《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

6、《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

7、《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词、文各举一例)?

10、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1)曹操借刀

(2)曹操献刀

(3)路遇陈宫

(4)错杀伯奢

2、品味语段

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

C、操藏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分角色朗读——献刀

A、操径入。

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E、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分角色朗读——遇陈宫

A、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奸诈,狡猾(语言描写)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C、“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胸怀大志(语言描写)

D、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4)分角色朗读——杀伯奢

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当窃听之。”

多疑(语言描写)

B、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C、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D、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E、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F、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G、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奸枭的一面。

3、教师总结

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四)课堂争鸣

多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1、曹操的功与过

2、曹操与刘备的“黑”与“厚”

3、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第三题:用现代汉语改写“曹与宫坐久”一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