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之欧阳歌谷创编

《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之欧阳歌谷创编
《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之欧阳歌谷创编

《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

时)》的说课稿

欧阳歌谷(2021.02.01)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

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

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

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

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

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

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

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再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容积的高是

n m ab v ,(引出分式乘法的

学习需要)。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n b m a 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实在存在意义,让学生感知学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板书)分式的乘除的法则是:

设计意图: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故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21553?21553÷

3、成果展示,巩固提高

P11的例1,在例题分析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应多次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使学生耳熟能详。

设计意图: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在计算结果,先判断运算符号。

P11例2是分子、分母为多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则的运用,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提醒学生关注易错易漏的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不必把它们展开。

P12例3是分式乘除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考查运用分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两个小问的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它们的单位面积产

量,分别是1500

2-a 、()21500-a ,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

意义可知a>1,因此(a-1)2=a 2-2a+1

1.故1500

2-a <()21500-a 得到“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我

认为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

P13练习第2题的(1)(3)(4)与第3题的(2) 设计意图:这两道练习的题型与例题完全相同,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板演,一是为了暴露问题,二是为了规范解题格式和结果。

5、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活动:学生反思,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结果让学生作为反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第1、2(必做)练习册P (选做),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评委对本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分数乘分数》本节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分数》本节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针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3、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作,又要重学习。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口算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分式的乘除法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 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 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 习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 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 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 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 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训练要求: 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识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活动内容 1、计算,并说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 (1)82174? (2)9 452÷;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与被除数相乘. 活动目的: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教学效果: 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第二环节 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三环节 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题1: (1)226283a y y a ? (2)22122a a a a +?-+ 例题2 (1)x y xy 2 2 62÷ (2)41441222--÷+--a a a a a

分式方程说课稿

《分式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学习了分式方程后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分式方程。 ②、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②、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前面学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混合运算和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同时八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会出现增根,部分同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和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学策略 1、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学案”、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2、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到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引言中的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先通过本章引言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方程有何不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归纳出:该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什么叫分式方程?如何解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学生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种转变,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学生验根。 设计意图:怎样解分式方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次活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3.2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Λ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Λ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二环节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1]计算: (1) y x 34·32x y ; (2)22-+a a ·a a 212+.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 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例2]计算: (1)3xy 2 ÷x y 26;(2)4412+--a a a ÷4122--a a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能力目标: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意义及法则运用. 重点:运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问题1: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 ,地面的长为a ,宽为b ;当容器内的水的高度占容器的m /n 时,求水面的高是多少,(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 答案:n m ab v ?. 问题2:大拖拉机m 天可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可耕地b 公顷,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几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答案:?? ? ??÷n b m a . 2、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1553? (2)2 1553÷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引出“类比”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多媒体显示小学学过的分数运算和猜想问题. 观察下列运算 24243535 ??=?52527979=???

435245325432??=?=÷2 79529759275??=?=÷ (二)解读探究 1、学生回答猜想后,多媒体显示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式相通”的类比思想,归纳分式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让学生全面参与、独立思考,由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创造能力.) 2、乘法法则运用 多媒体示题并解答.学习例1,理解和巩固分式乘法法则.并强调分式的运算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 例1 计算: 2232143();?a y y a 222243()().?-ab c c a b 22223232(1)43432a y a a y y a y a a ??==?; 222222246343()().??-=-=-?ab c ab c b c a a b c a b 注意:按照法则进行分式乘除运算,如果运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成最简分式. 3、除法法则运用 学习例2,多媒体示题和答案.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的运用,通过提示语,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使学生能正确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例2 计算 (1)x y xy 22 63÷;222()()();-÷a a b b 23223().?÷x x x y y y 222 2222631(1)33662y x xy x xy xy x x y y ?÷=?==; 22222 2222222()()()=()();-÷-÷=-?=-=-?a a a a a b b b b b b a a b b b a

分式方程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4 分式方程(3)--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式方程(3),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五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4节分式方程中的第3课时,第1、2课时分别为分式方程的概念与解法,本课实际为分式方程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分式、分式方程的解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伸,使原有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升华。同时列分式方程这一建模过程为九年级学习较难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列、解提供了练习的机会,体现了北师大版知识体系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理念,分式方程应用在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式的相关知识),也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观察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并建立分式方程。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感受数学抽象的思想和建模的思想。 2.学会举一反三,利用类比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在实际问题中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渗透方程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树立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理念 (一)教学思想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我采用了“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原则,让学生全面动起来,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由学生推进,规律由学生发现,结论由学生总结”的最高教学境界。 (二)教法分析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初中数学八年级分式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方程》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范文_0950

2020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范文_0950 EDUCATION WORD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 稿范文_0950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讲授新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

练一练:计算 (1)b a · 2a b ; ()22329b a a b b +?-- 出示投影片 )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练一练:计算 (1)(a 2 -a )÷1-a a ; (2)y x 12-÷21y x + 三、随堂练习

人教版数学分式方程说课稿

§16.3《分式方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x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式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三点说明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方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建立在整式方程基础上的学习;分式方程是方程模型的一种,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在数与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式方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更能充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计算能力,获得必需的数学能力。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 的方法。 数学思考:

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解决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解整式方程的方法步骤后来学习分式方程。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虽然他们喜爱学习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老师引导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过的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介绍分式方程及其解法,我采用“以旧推新”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双自主学习”理念,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学习模式,用问题做载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辨析、反思、评价、质疑等活动实现互动,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15.2.1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15.2.1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做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2)、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分式乘除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2、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二、学法引导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获得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会利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及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难点:灵活应用分式法则进行分式运算,注意不要漏项。 难点突破:如何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即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自制)构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小组合作模式 六、教学步骤 【 (一)情境导入 播放鲁班造锯的画面,引出“类比”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多媒体显示六年级学过的分

数运算和猜想问题。 观察下列运算 (二)解读探究 ) 1、学生回答猜想后,多媒体显示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式相通”的类比思想,归纳分式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小组合作讨论推导分式乘除法法则)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 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字母表示 分式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让学生全面参与、独立思考,由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创造能力。) 2、乘除法法则运用 多媒体示题并解答。学习例1,理解和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并强调分式的运算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 例1 计算 , 1434714437??=?97759775??=?435245325432??=?=÷279529759275??=?=÷3 23234x y y x ?d b c a d c b a ??=?c b d a c d b a d c b a ??=?=÷

新华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分式方程

16.3.1 分式方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方程》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16章第3节第1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分式方程在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人们需要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包括提高对新事物与已熟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后面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数学的后续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 难点: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二、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欲速则不达。新大纲明确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发现法、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鼓励、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探究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法分析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 (a、b、c、d表示整数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分式的乘除教学设计

15.2.1分式的乘除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 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创景引入 问题1求容积的高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 (得到的容积的高是 n m ab v ?,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 二 类比引新 观察下列运算: ,4 35245325432534 25432??=?=÷??= ? (请学生回顾分数乘除法则) 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 ,bd ac d c b a =? .bc ad c d b a d c b a =?=÷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用符号语言表达: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用符号语言表达: 三 学以致用 例1计算 评: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随堂练习1:P138/2 (1)—(4) 例2计算 bd ac d c b a =?bc ad c d b a d c b a =?=÷3x 2341y y x ? )(cd b a c b a 452)2(2 223-÷m m m 71 491) 2(22-÷ -4 1 1244)1(22 2--?+-+-a a a a a a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的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从以前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发,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跟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是后面列方程解应用题,学好这一节课,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求解中的转化。解分

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设法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这是分式方程求解的关键,因此转化过程中主要是找方程两边的最简公分母。难点分析:解分式方程学生容易出错,关键不能理解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对于八年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可以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两边同乘的是整式,整式可能为零不能满足方程同解变换的原则,因此求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四、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从以前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发,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上黑板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继续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为新授做铺垫,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二)新授: (1)学生学习例题交流讨论,找两组同学到黑板上尝试解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例题的合作研究,使每个学生对分式方程

《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 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 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 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 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 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 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

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 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 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

分式乘除法教学设计教案

§3.2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目标 一、情境导入 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是多少?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的比是多少? 2.观察下列运算: ,43524532543297259275,5 3425432??=?=÷??=???=?,.279529759275??=?=÷ 猜一猜??=÷=?c d a b c d b a 与同伴交流。 二、讲授新课 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ac bd c d a b =?.ad bc d c a b c d a b =?=÷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 例1计算(1)223286a y y a ? (2)a a a a 21222+?-+ 注意: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计算(1)x y xy 22 63÷ (2)41441222--÷+--a a a a a 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做一做: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 (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3)买

分式方程应用说课稿

分式方程应用说课稿 说课人:余俊琴 一、教材分析 分式方程是“数与代数”中重要的一部分,解决问题过程中需用到建模方法、分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使原有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升华,同时列分式方程这一建模过程为初三学习较难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列、解提供了练兵的机会,知识体系上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分式方程在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式方程中所涉及的问题情境全部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随时间的推移与知识的积攒学生会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分式方程的建模过程中,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在语言表达、面对困难的勇气,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及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会有所收获。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是很大的。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自主探究,学会分析问题,训练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难点: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是有备、有理、有序、有效的育人活动,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障碍及灵感火花的迸发,所以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遵循“七环节”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方式展开教学。其中“问题情境”是知识的形成阶段,“建立模型”是知识的建立阶段,“解释应用拓展”是知识的应用提高阶段。 另外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本节课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评价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更广泛的学生有信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评价中应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等量关系,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恰当评价学生的“双基”。评价方式采用“口头形式”“小组竞赛形式”,力求评价及时,准确,不含糊其辞。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三、学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方程及应用,对应用题的阅读技巧已有一定的基础,能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恰当设未知数,找到等量关系,为本节课列分式方程提供了认知基础。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要上看,八年级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些为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列分式方程的教学中提供了情感保障。为此本节课通过形象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并利用探索和交流的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这是每个环节及大约的时间分配,我认为我的亮点将出现在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