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3c 开孔补强--ASME培训教材

Lesson 3c 开孔补强--ASME培训教材
Lesson 3c 开孔补强--ASME培训教材

对于非整体连接的管接头,必须按UG-41核算焊缝的连接强度。UG-41.1(a)和UG-41.1(b)。

免除焊缝连接强度计算

按UW-15(b),对于以下情况可不必进行焊缝的连接强度计算:

?按Fig. UW-16.1的图(a)、(b)、(c)、(d)、(e)、(f-1)、(f-2)、(f-3)、(f-4)、

(g)、(x-1)、(y-1)和(z-1)连接的管接头;

?按Fig UHT-18.1和UHT-18.2连接的管接头;

?按UG-36(c)(3),免除开孔补强计算的小开孔可不必核算焊缝的连接强度。

这些连接结构是采用全焊透焊缝、采用整体补强(无加强圈)将管接头连接到筒体或封头上。

如果壳体提供了所有所要求的补强面积,即使管接头是采用角焊缝连接,也

可不必进行连接强度计算。

Figure UG-41.1(a)

Figure UG-41.1(b)

轴的设计与校核

2.1.1 概述 轴是机械中非常重要的零件,用来支承回转运动零件,如带轮、齿轮、蜗轮等,同时实现同一轴上不同零件间的回转运动和动力的传递。1. 轴的分类 根据工作过程中轴的中心线形状的不同,轴可以分为:直轴和曲轴。根据工作过程中的承载不同,可以将轴分为: ?传动轴:指主要受扭矩作用的轴,如汽车的传动轴。 ?心轴:指主要受弯矩作用的轴。心轴可以是转动的,也可以是不转动的。 ?转轴:指既受扭矩,又受弯矩作用的轴。转轴是机器中最常见的轴。 根据轴的外形,可以将直轴分为光轴和阶梯轴;根据轴内部状况,又 可以将直轴分为实心轴和空。 2. 轴的设计 ⑴ 轴的工作能力设计。 主要进行轴的强度设计、刚度设计,对于转速较高的轴还要进行振动稳定性的计算。

⑵ 轴的结构设计。 根据轴的功能,轴必须保证轴上零件的安装固定和保证轴系在机器中的支撑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一般的设计步骤为:选择材料,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必要时要进行刚度校核和稳定性计算。校核结果如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则必须修改原结构设计结果,再重新校核。 3. 轴的材料 轴是主要的支承件,常采用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常用材料包括:?碳素钢:该类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价格较低,是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材料。常用牌号有:30、35、40、45、50。采用优质碳钢时,一般应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受力较小或不重要的轴,也可以选用Q235、Q255等普通碳钢。 ?合金钢:对于要求重载、高温、结构尺寸小、重量轻等使用场合的轴,可以选用合金纲。合金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性能,但对应力集中较敏感,价格也较高。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从结构上减小应力集中,并提高其表面质量。 ?铸铁: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轴,可以选用球墨铸铁和高强度的铸铁。它们具有较好的加工性和吸振性,经济性好且对应力集中不敏感,但铸造质量不易保证。 2.1.2 轴的结构设计

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分类及补强设计方法的比较

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分类 及补强设计方法的比较 王 磊Ξ (南通职业大学) 摘 要 针对压力容器在开孔部位尤其大开孔接管部位具有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从应力分类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开孔边缘的复杂应力状态,并对大开孔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的应力分类评定提出建议;比较分析了几种大开孔补强方法的异同点,阐述了工程设计中如何进行应力分类和选择合适的补强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应力分类 分析设计 开孔补强方法 有限元分析 AS ME法 中图分类号 T Q05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426094(2004)0520307205 应力分类概念在压力容器设计中应用已相当广泛,应力分类的方法主要用于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对某些结构,在常规设计标准G B15021998或G B15121999中也引入了应力分类的概念。对于压力容器,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在主要受压件上开孔,由此必然会在开孔边缘形成比较复杂的应力状态。如何正确地进行应力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应力分类方法,是工程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本文从应力分类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如何对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处的应力进行分类,以及相应的补强方法。 1 应力分类的基本思想 按应力分类准则[1],应力分为以下3类: a.一次应力是为平衡外加的机械载荷而在容器受压元件中直接产生的正应力或剪应力,其基本特征是无自限性。一次应力对应静力强度问题,控制一次应力是为了保证结构在一次加载条件下的总体静力强度,是必须首先满足的。 b.二次应力是为满足外部约束条件或结构自身变形连续要求所需的正应力或剪应力,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自限性。二次应力对应安定性问题,控制二次应力是为了保证相邻元件在变形协调过程中,避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以防止在多次加载条件下发生拉伸与压缩交替的塑性变形而产生大应变疲劳破坏。局部薄膜应力虽然也有二次应力的特点,但该应力沿整个壁厚方向是均布的,故仍保守地视为一次应力,但在工程应用中允许其达到屈服限。 c.峰值应力是由局部结构不连续或局部热应力影响而引起的附加于一次加二次应力的应力增量,其特征是同时具有自限性与局部性。峰值应力对应疲劳强度,控制峰值应力是保证结构局部高应力区域不会在频繁加载条件下发生从裂纹萌生、扩展直至造成断裂的疲劳破坏。因此,仅在需进行疲劳设计的场合才计算峰值应力。 自限性是区分3类应力的核心。无自限应力为一次应力;有自限的应力根据所满足的变形协调的意义分为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满足板壳理论中面变形协调条件,即总体结构连续要求产生的应力为二次应力;满足局部结构连续要求产生的应力为峰值应力,通常发生于夹角处。 2 壳体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分类 按照文献[1]的应力分类法,压力容器开孔后,接管与壳体连接部位引起的应力有:沿壁厚方 Ξ王 磊,女,1968年7月生,工程师。江苏省南通市,226007。

轴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一、轴的分类 按承受的载荷不同, 轴可分为: 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如减速器中的轴。虚拟现实。 心轴——工作时仅承受弯矩的轴。按工作时轴是否转动,心轴又可分为: 转动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转动。如火车轮轴。 固定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固定。如自行车轴。虚拟现实。 传动轴——工作时仅承受扭矩的轴。如汽车变速箱至后桥的传动轴。 固定心轴转动心轴

转轴 传动轴 二、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钢轴的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有的则直接用圆钢。 由于碳钢比合金钢价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故采用碳钢制造尤为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45号钢。 合金钢比碳钢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淬火性能。因此,在传递大动力,并要求减小尺寸与质量,提高轴颈的耐磨性,以及处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的轴,常采用合金钢。 必须指出:在一般工作温度下(低于200℃),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弹性模量均相差不多,因此在选择钢的种类和决定钢的热处理方法时,所根据的是强度与耐磨性,而不是轴的弯曲或扭转刚度。但也应当注意,在既定条件下,有时也可以选择强度较低的钢材,而用适当增大轴的截面面积的办法来提高轴的刚度。

各种热处理(如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氰化等)以及表面强化处理(如喷丸、滚压等),对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高强度铸铁和球墨铸铁容易作成复杂的形状,且具有价廉,良好的吸振性和耐磨性,以及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等优点,可用于制造外形复杂的轴。 轴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见表。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 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很大,因此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等面积法,二是分析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作以比较和分析。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压力容器上的开孔是不可避免的,如要开进料口、出料口、人孔等。容器开孔后,一方面由于器壁承受载荷截面被削弱,引起局部应力的增加和容器承载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器壁开孔和接管也破坏了原有结构的连续性,在工艺操作条件下,接管处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开孔边缘会出现很高的应力集中,形成了压力容器的薄弱环节。因此,设计上必须对开孔采取有效的补强措施,使被削弱的部分得以补偿。 开孔补强基本原理 2.1.等面积法 该法是以受拉伸的开孔大平板作为计算模型的,即仅考虑容器壳体中存在的拉伸薄膜应力,且以补强壳体的一次总体平均应力作为补强原则。当开孔较小时,开孔边缘的局部应力是以薄膜性质的应力为主的,但随着壳体开孔直径增大,开孔边缘不仅存在很大的薄膜应力,

而且还产生很高的弯曲应力。 等面积法的开孔补强结构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当离孔边缘的距离越大,越接近薄膜应力。它的特点是:角焊缝,具有应力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点,受力状态不好。 2.2.分析法 这种补强方法是以壳体极限分析为基础的,相对等面积法合理得多,但须受开孔壳体和补强接管的尺寸限制。这种方法优点是:克服等面积法的缺点,在转角处采用圆滑过渡,减少结构形状的突变,减小应力集中程度。将补强面积集中在应力最高点,充分利用补强面积,使补强更经济、合理。 对比分析 3.1.等面积法 等面积法顾名思义:壳体截面因开孔被削弱的承受强度的面积,须有补强材料予以等面积补偿,其实质是壳体截面因开孔丧失的强度,即被削弱的“强度面积”A乘以壳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σ]t,即A[σ]t,应由补强材料予以补偿,当补强材料与壳体材料相同时,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第二章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常用的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方法 进行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时,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取其许用应力。 对于传动轴应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对于心轴应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对于转轴应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2.2.1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这种方法是根据轴所受的扭矩来计算轴的强度,对于轴上还作用较小的弯矩时,通常采用降低许用扭转切应力的办法予以考虑。通常在做轴的结构设计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估算轴径。 实心轴的扭转强度条件为: 由上式可得轴的直径为 为扭转切应力,MPa 式中: T 为轴多受的扭矩,N ·mm T W 为轴的抗扭截面系数,3mm n 为轴的转速,r/min P 为轴传递的功率,KW d 为计算截面处轴的直径,mm 为许用扭转切应力,Mpa ,][r τ值按轴的不同材料选取,常用轴的材料及] [r τ值见下表: 表1 轴的材料和许用扭转切应力 空心轴扭转强度条件为: d d 1 = β其中β即空心轴的内径1d 与外径d 之比,通常取β=这样求出的直径只能作为承受扭矩作用的轴段的最小直径。例如,在设计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时,假设高速轴输入功率P1=,输入转速n1=960r/min ,则可根据上式进行最小直径估算,若最小直径轴段开有键槽,还要考虑键槽对轴的强度影响。 T τ[]T τ

根据工作条件,选择45#钢,正火,硬度HB170-217,作为轴的材料,A0值查表取A0=112,则 因为高速轴最小直径处安装联轴器,并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相连接,设有一个键槽,则: 另外,实际中,由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相联结,则外伸段轴径与电动机轴径不能相差太大,否则难以选择合适的联轴器,取电动机轴d d 8.0'min =,查表,取mm d 38=电动机轴,则: 综合考虑,可取mm d 32'min =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实际运用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实际因素选择轴的直径大小。 2.2.2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由于考虑启动、停车等影响,弯矩在轴截面上锁引起的应力可视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则 其中: M 为轴所受的弯矩,N ·mm W 为危险截面抗扭截面系数(3mm )具体数值查机械设计手册~17. ][1σ为脉动循环应力时许用弯曲应力(MPa)具体数值查机械设计手册 2.2.3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由于前期轴的设计过程中,轴的主要结构尺寸轴上零件位置及外载荷和支反力的作用位置均已经确定,则轴上载荷可以求得,因而可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对轴进行强度校核计算。 一般计算步骤如下: (1)做出轴的计算简图:即力学模型 通常把轴当做置于铰链支座上的梁,支反力的作用点与轴承的类型及布置方式有关,现在例举如下几种情况: 图1 轴承的布置方式 当L e d L 5.0,1≤/=,d e d L 5.0,1/=>但不小于(~)L ,对于调心轴承e=0.5L 在此没有列出的轴承可以查阅机械设计手册得到。通过轴的主要结构尺寸轴上零件位置及外载荷和支反力的作用位置,计算出轴上各处的载荷。通过力的分解求出各个分力,完成轴的受力分析。 ][7.1][≤1-0σσσ== W M ca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第二章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常用的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方法 进行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时,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取其许用应力。 对于传动轴应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对于心轴应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对于转轴应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2.2.1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这种方法是根据轴所受的扭矩来计算轴的强度,对于轴上还作用较小的弯矩时,通常采用降低许用扭转切应力的办法予以考虑。通常在做轴的结构设计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估算轴径。 实心轴的扭转强度条件为: 由上式可得轴的直径为 为扭转切应力,MPa 式中: T 为轴多受的扭矩,N ·mm T W 为轴的抗扭截面系数,3mm n 为轴的转速,r/min P 为轴传递的功率,KW d 为计算截面处轴的直径,mm 为许用扭转切应力,Mpa ,][r τ值按轴的不同材料选取,常用轴的材料及][r τ值见下表: T τn P A d 0≥[]T T T d n P W T ττ≤2.09550000≈3=[]T τ

空心轴扭转强度条件为: d d 1=β其中β即空心轴的内径1d 与外径d 之比,通常取β=这样求出的直径只能作为承受扭矩作用的轴段的最小直径。例如,在设计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时,假设高速轴输入功率P1=,输入转速n1=960r/min ,则可根据上式进行最小直径估算,若最小直径轴段开有键槽,还要考虑键槽对轴的强度影响。 根据工作条件,选择45#钢,正火,硬度HB170-217,作为轴的材料,A0值查表取A0=112,则 mm n P A d 36.15960 475.2112110min =?== 因为高速轴最小直径处安装联轴器,并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相连接,设有一个键槽,则: mm d d 43.16%)71(36.15%)71(min ' min =+?=+= 另外,实际中,由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相联结,则外伸段轴径与电动机轴径不能相差太大,否则难以选择合适的联轴器,取电动机轴d d 8.0'min =,查表,取mm d 38=电动机轴,则: mm d d 4.3038*8.08.0' min ===电动机轴 综合考虑,可取mm d 32'min =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实际运用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实际因素选择轴的直径大小。 2.2.2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由于考虑启动、停车等影响,弯矩在轴截面上锁引起的应力可视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则 其中: M 为轴所受的弯矩,N ·mm W 为危险截面抗扭截面系数(3mm )具体数值查机械设计手册][7.1][≤1-0σσσ==W M ca

平板矩形大开孔结构补强设计及效果研究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17, 6(2), 116-12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98781.html,/journal/me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98781.html,/10.12677/met.2017.62017 文章引用: 刘京东, 钱才富. 平板矩形大开孔结构补强设计及效果研究[J].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17, 6(2): 116-127. Study of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of a Plate with a Large Rectangular Opening Jingdong Liu, Caifu Qian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May 23rd , 2017; accepted: Jun. 4th , 2017; published: Jun. 9th , 201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t the structure of a plate with a large retangular opening under the transverse pressur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n the reinforcement methods and effe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stress occurs at the round corner of the nozzle at the opening and the stress is mainly the bending one. Unlike on a cylinder, a reinforcement ring is not effective to reinforce the plate with rectangular opening. By increasing the bending stiffness, adding the nozzle thickness or applying reinforcement ribs can effectively reinforce the strength of the plate with opening. Specifically, when the reinforcement ribs are parallel to the short edge of the nozzle at the opening and close to the round corner, the reinforcing effec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Keywords Plate with Opening, Reinforcement Design, Stress Analysis 平板矩形大开孔结构补强设计及效果研究 刘京东,钱才富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5月23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4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9日 摘 要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带有矩形大开孔的平板在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特点,并研究了强度补强方法与补强效果,发现最大应力出现在大开孔接管圆弧拐角处,结构上的应力主要是弯曲应力;和圆筒体开孔结构不同,平板补强圈补强没有明显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而由于增加了结构的弯曲刚度,厚壁

轴的强度校核例题及方法

1.2 轴类零件的分类 根据承受载荷的不同分为: 1)转轴:定义:既能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 2)心轴:定义:只承受弯矩而不承受扭矩的轴 3)传送轴:定义:只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的轴 4)根据轴的外形,可以将直轴分为光轴和阶梯轴; 5)根据轴内部状况,又可以将直轴分为实心轴和空。 1.3轴类零件的设计要求 ⑴轴的工作能力设计。 主要进行轴的强度设计、刚度设计,对于转速较高的轴还要进行振动稳定性的计算。 ⑵轴的结构设计。 根据轴的功能,轴必须保证轴上零件的安装固定和保证轴系在机器中的支撑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一般的设计步骤为:选择材料,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必要时要进行刚度校核和稳定性计算。 轴是主要的支承件,常采用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常用材料包括: 碳素钢:该类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价格较低,是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材料。 常用牌号有:30、35、40、45、50。采用优质碳素钢时应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受力较小或不重要的轴,也可以选用Q235、Q255等普通碳钢。 45钢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 合金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性能,可以适用于要求重载、高温、结构尺寸小、重量轻等使用场合的轴,但对应力集中较敏感,价格也较高。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从结构上减小应力集中,并提高其表面质量。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25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 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很大,因此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等面积法,二是分析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作以比较和分析。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压力容器上的开孔是不可避免的,如要开进料口、出料口、人孔等。容器开孔后,一方面由于器壁承受载荷截面被削弱,引起局部应力的增加和容器承载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器壁开孔和接管也破坏了原有结构的连续性,在工艺操作条件下,接管处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开孔边缘会出现很高的应力集中,形成了压力容器的薄弱环节。

因此,设计上必须对开孔采取有效的补强措施,使被削弱的部分得以补偿。 开孔补强基本原理 2.1.等面积法 该法是以受拉伸的开孔大平板作为计算模型的,即仅考虑容器壳体中存在的拉伸薄膜应力,且以补强壳体的一次总体平均应力作为补强原则。当开孔较小时,开孔边缘的局部应力是以薄膜性质的应力为主的,但随着壳体开孔直径增大,开孔边缘不仅存在很大的薄膜应力,而且还产生很高的弯曲应力。 等面积法的开孔补强结构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当离孔边缘的距离越大,越接近薄膜应力。它的特点是:角焊缝,具有应力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点,受力状态不好。 2.2.分析法

轴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样本

一、轴分类 按承受载荷不同,轴可分为: 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轴。如减速器中轴。虚拟现实。心轴——工作时仅承受弯矩轴。按工作时轴与否转动,心轴又可分为:转动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转动。如火车轮轴。 固定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固定。如自行车轴。虚拟现实。传动轴——工作时仅承受扭矩轴。如汽车变速箱至后桥传动轴。 固定心轴转动心轴 转轴

传动轴 二、轴材料 轴材料重要是碳钢和合金钢。钢轴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有则直接用圆钢。 由于碳钢比合金钢价廉,相应力集中敏感性较低,同步也可以用热解决或化学热解决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故采用碳钢制造尤为广泛,其中最惯用是45号钢。 合金钢比碳钢具备更高力学性能和更好淬火性能。因而,在传递大动力,并规定减小尺寸与质量,提高轴颈耐磨性,以及处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轴,常采用合金钢。 必要指出:在普通工作温度下(低于200℃),各种碳钢和合金钢弹性模量均相差不多,因而在选取钢种类和决定钢热解决办法时,所依照是强度与耐磨性,而不是轴弯曲或扭转刚度。但也应当注意,在既定条件下,有时也可以选取强度较低钢材,而用恰当增大轴截面面积办法来提高轴刚度。 各种热解决(如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氰化等)以及表面强化解决(如喷丸、滚压等),对提高轴抗疲劳强度均有着明显效果。 高强度铸铁和球墨铸铁容易作成复杂形状,且具备价廉,良好吸振性和耐磨性,以及相应力集中敏感性较低等长处,可用于制造外形复杂轴。 轴惯用材料及其重要力学性能见表。

三、轴构造设计 轴构造设计涉及定出轴合理外形和所有构造尺寸。 轴构造重要取决于如下因素:轴在机器中安装位置及形式;轴上安装零件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联接办法;载荷性质、大小、方向及分布状况;轴加工工艺等。由于影响轴构造因素较多,且其构造形式又要随着详细状况不同而异,因此轴没有原则构造形式。设计时,必要针对不同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但是,无论何种详细条件,轴构造都应满足:

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几个问题-2019年文档

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几个问题 0 引言 为满足工艺或结构需要,在压力容器设计中开孔是必不可少的。容器开孔接管后会引起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再加上接管上会有各种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以及容器材料和制造缺陷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虽然标准和规范对设计和计算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使用SW6-2011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计算开孔补强时需要注意对标准规范中有关定义的理解和把握,灵活运用软件,必要时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 补强方法及适用范围 1.1 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SW6-2011计算开孔补强之前要先判断接管的直径和壁厚是否满足GB150.3-2011中6.1.3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1]的要求,满足要求的可以不进行计算,没有进行判断直接输入数据的,生成计算书会显示满足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的要求,不予进行计算。还需要注意的是单个孔开孔补强计算合格,然而该孔的有效补强区B=2d范围内还有其他开孔,形成孔桥的,则应按孔桥处理。在计算两相邻开孔中心的间距或者任意两孔中心的间距时对曲面间距应按弧长计算,按照弦长或中心线

垂直距离计算是不正确的。 1.2 补强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的理解 SW6-2011补强计算方法给出四种:等面积补强法、另一补强方法、分析方法和压力面积法。 计算软件中的等面积补强法是指单个开孔的等面积法,联合补强法是指多个开孔的等面积法。等面积法是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中最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该法是以补偿开孔局部截面的一次拉伸强度作为补强准则的,是以无限大平板上开有小圆孔时孔边的应力集中作为理论基础的,即仅考虑容器壳体中存在的拉伸薄膜应力,对开孔边缘的二次应力的安定性问题是通过限制开孔形状,长短径之比和开孔范围(开孔率)间接考虑的[2],使用该法应考虑开孔是否满足GB150.3-2011中6.1.1的规定。对于承受静载的压力容器开孔,长期实践证明该法在允许使用范围内,其补强结果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分析法是根据弹性薄壳理论得到的应力分析法用于内压作用下具有径向接管圆筒的开孔补强设计,其开孔率可达0.9。压力面积法为HG20582-2011大开孔的补强计算[3]中介绍的补强方法,其开孔率可达0.8。分析法和压力面积法都是适用于大开孔径向接管补强计算的,不能计算斜接管。大开孔即超出等面积补强法适用范围的开孔。而且分析法只能用在筒体上的开孔,封头上的大开孔应用压力面积法计算,但在我国压力面积法尚不能作为合法的设计依据,该方法只能参考使用。压力面积法和等面积法一样,都不适用于有疲劳强度要

第四章 开孔补强设计

第 开孔补强设计 根据GB 150规定,当在设计压力P c ≤2.5MPa 的在壳体上开孔,两相邻开孔中心的间距大于两孔直径之和的两倍,且接管公称外径不大于89mm 时,接管厚度满足要求,不另行补强,故该储罐中只有DN=500mm 的 人孔需要补强。 1. 补强设计方法判别 按HG/T 21518-2005,选用回转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开孔直径 22C d d i +==500+2×2=504 mm 。 ∵ 2/i D d <=3000/2=1500 mm 故可以采用等面积法进行开孔补强计算。 接管材料选用10号钢,其许用应力[σ]t=117MPa 根据GB150-1998中式8-1,开孔所需补强面积()r et f d A -+=12δδδ 其中:壳体开孔处的计算厚度δ=17.758mm 接管的有效厚度21C C nt et --=δδ=20-0-2=18mm 强度削弱系数[][]r t n r f δδ/==117/170=0.689 所以开孔所需补强面积为()r et f d A -+=12δδδ =504×17.758+2×17.758×18×0.311 =4238.452mm 2. 有效补强范围 2.1有效宽度B 的确定 按GB150中式8-7,得:d B 21==2×504=1008 mm nt n d B δδ++=22=504+2×18+2×20=580mm B= ()max 2, 1B B =1008 mm 2.2有效高度的确定 (1)外侧有效高度 h 的确定 根据GB150中式8-8,得: 11h = nt d δ=18504?=95.25mm 12h =接管实际外伸高度H=H 1=280mm 1h =(()min 12,11h h =95.25mm (2)内侧有效高度 2 h 的确定

轴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一、轴的分类按承受的载荷不同, 轴可分为: 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如减速器中的轴。虚拟现实。心轴——工作时仅承受弯矩的轴。按工作时轴是否转动,心轴又可分为:转动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转动。如火车轮轴。 固定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固定。如自行车轴。虚拟现实。 传动轴——工作时仅承受扭矩的轴。如汽车变速箱至后桥的传动轴。 固定心轴转动心轴 转轴 传动轴 二、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钢轴的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有的则直接用圆钢。 由于碳钢比合金钢价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故采用碳钢制造尤为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45号钢。 合金钢比碳钢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淬火性能。因此,在传递大动力,并要求减小尺寸与质量,提高轴颈的耐磨性,以及处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的轴,常采用合金钢。 必须指出:在一般工作温度下(低于200℃),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弹性模量均相差不多,因此在选择钢的种类和决定钢的热处理方法时,所根据的是强度与耐磨性,而不是轴的弯曲或扭转刚度。但也应当注意,在既定条件下,有时也可

以选择强度较低的钢材,而用适当增大轴的截面面积的办法来提高轴的刚度。 各种热处理(如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氰化等)以及表面强化处理(如喷丸、滚压等),对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都有着显着的效果。 高强度铸铁和球墨铸铁容易作成复杂的形状,且具有价廉,良好的吸振性和耐磨性,以及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等优点,可用于制造外形复杂的轴。 轴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见表。 三、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包括定出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轴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形式;轴上安装的零件的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联接的方法;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及分布情况;轴的加工工艺等。由于影响轴的结构的因素较多,且其结构形式又要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所以轴没有标准的结构形式。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是,不论何种具体条件,轴的结构都应满足:轴和装在轴上的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等。下面讨论轴的结构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轴上零件的定位 提高轴的强度的常用措施 轴的结构工艺性 轴上零件的定位 为了防止轴上零件受力时发生沿轴向或周向的相对运动,轴上零件除了有游动或

压力管道设备开孔补强计算方法探讨

压力管道设备开孔补强计算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23T11:32:04.5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国健 [导读] 对几种常用的补强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包括补强板、补强管和焊台补强三种形式。 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555 摘要:随着工艺要求的提高,管线开孔在没有标准管件可用的情况下,大口径管道上直接开孔焊接支管是管道设计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开孔面积较大,需要对开孔处进行详细核算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强。若需要补强,要根据具体情况、相关标准规范来进行计算和判断,找出最适合的补强方式,并根据计算补强的具体参数要求进行开孔补强,核算结果的准确与否及开孔补强是否足够将影响管道的安全平衡运行。 关键词:压力管道;设备;开孔补强;计算方法; 压力管线开孔接管和补强结构作为管道系统中常用的结构方式,在石化领域广泛应用。在对国内外开孔补强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分析后,对几种常用的补强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包括补强板、补强管和焊台补强三种形式。 一、开孔补强理论概述 管道开孔并带有接管后和未开孔管道相比,引起了三个问题,即:一是由于开孔而使主管承载截面积的削弱,其值为d iδn;二是主管上因开孔而引起的孔边应力集中,其存在范围(从接管外侧起量),大致为d i/2;三是因接管和主管构成了不连续结构,因而在主管上引起了附加的不连续应力,其存在范围(从接管外侧起量),大致和不连续应力的衰减范围成正比:这三者对主管管体(对接管,则是从主管表面起的接管不连续应力存在范围内接管应力增大)的最终影响是,在接管周围一定范围内应力的增大,暂不讨论如何对这些应力进行分类,接管周围应力的增大总会降低壳体的承载能力,所以必须“补强”。 二、开孔补强设计方法 1.等面积补强。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5.4.9所介绍的补强计算法即为等面积补强法,也是目前计算压力管道开孔补强最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等面积补强法从补强角度讲,壳体由于开孔丧失的拉伸承载面积应在孔边有效补强范围内等面积的进行补强。当补强材料与壳体相同时,所需的补强面积就与壳体开孔削弱面积的强度面积相等。等面积补强法是以补强开孔局部截面积的拉伸强度作为补强准则的,为此其补强只涉及静力强度问题。等面积补强的力学基础是无限大平板开小孔,忽略了开孔处应力集中和开孔系数的影响,粗略的认为在补强范围内补强金属的均匀分布降低了孔边缘的应力集中作用。对于开孔边缘的二次应力的稳定性问题是通过限制开孔形状和开孔范围加以考虑的。等面积法基于无限大平板开孔小孔的假设,未能体现局部弯曲应力影响,这种基于板壳理论的简化方法,不适合大开孔的计算,因此GB50253规定开孔直径不大于主管直径的1/2。 2.压力面积法。压力面积法是G20582-2011《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介绍的大开孔计算方法,来源于西德AD规范B9补强设计的规定,这是一种近似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一种经验的极限分析方法。它根据试验应变测量,对具有各种尺寸的开孔与带有齐平径向接管的圆筒形容器上做了一系列压力试验,以壳体开孔接管处产生0.2%的应变所需的压力导出削弱系数,并绘制成曲线。在确定补强设计时,需将削弱系数值代入壳体厚度公式中进行计算,并将开孔率限制在0.8。该法在本质上仍与等面积法相同,对于开孔边缘应力只考虑满足一次总体及局部薄膜应力的静力要求。压力面积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于内压壳体,是以压力载荷的面积和壳体、接管、补强件的承载截面积之间相互平衡为基础的,即由压力载荷的面积对压力乘积所表示的载荷和壳体、接管、补强件承载横截面积对材料许用应力的乘积之间相互平衡,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应用于低压容器开孔补强的计算中,该方法在计算高压管道大开孔补强时,其结果往往是偏冒进的,随着新版G20582的发布,其方法的适用范围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因此压力面积法不适合压力管道开孔补强计算。 3.有限元分析法。使用ASME法计算分析了一受内压模型压力管道大开孔补强结构,用极限分析法求出其极限载荷和设计载荷,并用分析设计法进行了验证,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计算方法。但是如采用有限元分析,对设计人员要求高,如果从设计成本、人员资质和效率上考虑,有限元分析法很难满足工程要求。 三、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 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等面积补强法,其指导思想是使简体上多余金属的截面积A1、接管上多余金属的截面积A2、焊缝金属的截面积A3之和作为有效补强范围内补强的截面积Ae。若Ae大于等于因开孔而削弱的截面积A,则开孔不需要补强;若Ae 小于A,则开孔需要补强,需要补强的面积A4>A—Ae。该方法使用的开孔范围为,当筒体内径Di≤1 500 mm时,开孔最大直径d≤Di/2,且d≤520 mm;当简体内径Di>1 500 mm时,开孔最大直径d≤Di/3,且d≤1 000 mm。 四、算方法比较 按照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方法和按照压力管道设备有关标准要求进行补强的基本理论都是以等面积补强法为基础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属于压力容器范畴,而后者则不属于压力容器范畴。 1.适用的开孔范围不同。如果按前者方法计算,当筒体内径Di≤1 500 mm时,开孔最大直径d≤Di/2,并且d≤520mm;而当筒体内径Di>I 500 mm时,开孔最大直径d≤1/3D。,并且d≤1 000 mm。也就是说,对于较大的开孔,这种计算方法是不适用的。而采用后者计算方法就没有这个限制,例如用文献来计算开孔接管直径与简体相同的设备、等径的清管三通等是可行的。 2.许用应力取值方法不同。采用前者方法计算时的许用应力可以在文献中直接查取,而采用后者计算方法时则通过查取材料的屈服强度后乘上设计系数得出。这两种方法会使同种材料许用应力的取值有不小的差异,导致简体的计算壁厚也相差不少。另外,如果在文献[1]中查取材料的许用应力,那么文献中没有列出的材料就无法查到相应的许用应力值。而采用后者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材料的屈服强度和设计系数就可以计算出许用应力值。适用范围广泛。 3.有效补强高度不同。采用前者方法的有效补强高度按式(2)和式(3)计算,并分别取式中较小者。而采用后者方法计算时则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挤压引出接管的补强。那么有效补强高度H=;如果是焊接接管的开孔补强,那么有效补强高度H=。在实际计算中。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有效补强高度相差不小.对最终计算结果影响也较大。对于挤压引出接管的补强,同属压力管道设备标准的文献[3]和文献[4]的要

压力容器壳体的开孔与补强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本章重点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回转壳体上开小孔造成的应力集中; (2) 开孔补强的原则、补强结构和补强计算; (3) 不另行补强的要求; (4) GB150-98对容器开孔及补强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容器开孔附近的应力集中 1、 相关概念 (1)容器开孔应力集中(Opening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 在压力容器或设备上开孔是化工过程操作所决定的,由于工艺或者结构的需要,容器上经常需要开孔并安装接管,例如:人孔、手孔、进料与出料口等等。容器开孔接管后在应力分布与强度方面会带来下列影响: ◆ 开孔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分布并引起应力集中。 ◆ 接管处容器壳体与接管形成结构不连续应力。 ◆ 壳体与接管连接的拐角处因不等截面过渡而引起应力集中。 上述三种因素均使开孔或开孔接管部位的引力比壳体中的膜应力大,统称为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 (2)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 常用应力集中系数Kt 来描述开孔接管处的力学特性。若未开孔时的名义应力为σ,开孔后按弹性方法计算出的最大应力为σmax ,则弹性应力集中系数为: σ σmax = t K (1) 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于开孔问题研究的两大方向是: ? 研究开孔应力集中程度,估算K t 值; ? 在强度上如何使因开孔受到的削弱得到合理的补强。 2、平板开小孔的应力集中 Fig. 1 Variation in stress in a plate containing a circular hole 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tension

轴的设计、计算、校核

轴的设计、计算、校核 以转轴为例,轴的强度计算的步骤为: 一、轴的强度计算 1、按扭转强度条件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机器的运动简图确定后,各轴传递的P和n为已知,在轴的结构具体化之前,只能计算出轴所传递的扭矩,而所受的弯矩是未知的。这时只能按扭矩初步估算轴的直径,作为轴受转矩作用段最细处的直径dmin,一般是轴端直径。 根据扭转强度条件确定的最小直径为: (mm)式中:P为轴所传递的功率(KW) n为轴的转速(r/min) Ao为计算系数,查表3 若计算的轴段有键槽,则会削弱轴的强度,此时应将计算所得的直径适当增大,若有一个键槽,将d min增大5%,若同一剖面有两个键槽,则增大10%。 以dmin为基础,考虑轴上零件的装拆、定位、轴的加工、整体布局、作出轴的结构设计。在轴的结构具体化之后进行以下计算。 2、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轴的直径 l)绘出轴的结构图 2)绘出轴的空间受力图 3)绘出轴的水平面的弯矩图 4)绘出轴的垂直面的弯矩图 5)绘出轴的合成弯矩图 6)绘出轴的扭矩图 7)绘出轴的计算弯矩图 8)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弯矩: 式中:α为将扭矩折合为当量弯矩的折合系数,按扭切应力的循环特性取值: a)扭切应力理论上为静应力时,取α=。 b)考虑到运转不均匀、振动、启动、停车等影响因素,假定为脉动循环应力,取α=。

c)对于经常正、反转的轴,把扭剪应力视为对称循环应力,取α=1(因为在弯矩作用下,转轴产生的弯曲应力属于对称循环应力)。 9)校核危险断面的当量弯曲应力(计算应力): 式中:W为抗扭截面摸量(mm3),查表4。 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时轴的许用弯曲应力,查表1。 如计算应力超出许用值,应增大轴危险断面的直径。如计算应力比许用值小很多,一般不改小轴的直径。因为轴的直径还受结构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转轴,强度计算到此为止。对于重要的转轴还应按疲劳强度进行精确校核。此外,对于瞬时过载很大或应力循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的轴,还应按峰尖载荷校核其静强度,以免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 二、按疲劳强度精确校核 按当量弯矩计算轴的强度中没有考虑轴的应力集中、轴径尺寸和表面品质等因素对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因此,对于重要的轴,还需要进行轴危险截面处的疲劳安全系数的精确计算,评定轴的安全裕度。即建立轴在危险截面的安全系数的校核条件。 安全系数条件为: 式中:为计算安全系数; 、分别为受弯矩和扭矩作用时的安全系数;

传动轴的设计及校核

第一章轻型货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最大扭矩285.0N·m/2000r/min;轴距:3300mm;变速器传动比: 五挡1 ,一挡7.31,轮距:前轮1440毫米,后轮1395毫米,载重量2500千克 设计要求: 第二章万向传动轴的结构特点及基本要求 万向传动轴一般是由万向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组成。主要用于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节组成。伸缩套能自动调节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距离的变化。万向节是保证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两轴线夹角的变化,并实现两轴的等角速传动。一般万向节由十字轴、十字轴承和凸缘叉等组成。 传动轴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因断改变的两根轴间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重型载货汽车根据驱动形式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式的传动轴。一般来讲4×2驱动形式的汽车仅有一根主传动轴。6×4驱动形式的汽车有中间传动轴、主传动轴和中、后桥传动轴。6×6驱动形式的汽车不仅有中间传动轴、主传动轴和中、后桥传动轴,而且还有前桥驱动传动轴。在长轴距车辆的中间传动轴一般设有传动轴中间支承.它是由支承架、轴承和橡胶支承组成。 传动轴是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此它的动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传动轴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动平衡试验,并在平衡机上进行了调整。因此,一组传动轴是配套出厂的,在使用中就应特别注意。 图 2-1 万向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功用

图 2-2 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的万向传动装置 基本要求: 1.保证所连接的两根轴相对位置在预计范围内变动时,能可靠地传递动力。 2.保证所连接两轴尽可能等速运转。 3.由于万向节夹角而产生的附加载荷、振动和噪声应在允许范围内。 4.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等 第三章轻型货车万向传动轴结构分析及选型 由于货车轴距不算太长,且载重量2.5吨属轻型货车,所以不选中间支承,只选用一根主传动轴,货车发动机一般为前置后驱,由于悬架不断变形,变速器或分动器输出轴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化,根据货车的总体布置要求,将离合器与变速器、变速器与分动器之间拉开一段距离,考虑到它们之间很难保证轴与轴同心及车架的变形,所以采用十字轴万向传动轴,为了避免运动干涉,在传动轴中设有由滑动叉和花键轴组成的伸缩节,以实现传动轴长度的变化。空心传动轴具有较小的质量,能传递较大的转矩,比实心传动轴具有更高的临界转速,所以此传动轴管采用空心传动轴。 传动轴的长度和夹角及它们的变化范围,由汽车总布置设计决定。设计时应保证在传动轴长度处在最大值时,花键套与花键轴有足够的配合长度;而在长度处于最小时,两者不顶死。传动轴夹角大小会影响万向节十字轴和滚针轴承的寿命、万向传动效率和十字轴的不均匀性。变化范围为3。 传动轴经常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下,所以轴的材料查机械零件手册选取40CrNi,适用于很重要的轴,具有较高的扭转强度。 3.1传动轴管选择 传动轴管由低碳钢板制壁厚均匀、壁薄(1.5~3.0mm)、管径较大、易质量平衡、扭转强度高、弯曲刚度高、适用高速旋转的电焊钢管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