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工程又称生物技术或生物工艺学。它是在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诸如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和生物反应器等技术,对生物系统加以调控、加工,从而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由于它的相对投资少而效益巨大、适用面广,在、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科学家们预测,生物工程将在农业中导致一场新的革命,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水平。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很短。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反应器等生化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这门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来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等技术的出现,可认为是生物工程的开端。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4个方面,已不同程度地开始在农业上研究、应用。

基因工程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一种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即基因决定的。基因工程即将不同生物的DNA在生物体外进行分离、剪切、拼接,然后把这种经过人工重组的转入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使新的遗传特性得到表达,从而人工构建出新的生物,或赋予原有生物以新的功能。与农业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以下3项。

植物基因工程已对近50种植物的基因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遗传转化进行基因转移,已在、矮牵牛等植物上建立模式系统,正在向重要农作物过渡。研究的范围较广,包括:与提高效率有关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固氮基因的分离和改建,贮藏蛋白和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基因工程,抗病虫、耐盐碱、抗等基因的分离以及激素和光敏色素对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等。苏云金杆菌的毒素蛋白基因在转给烟草等后已得到表达,并能遗传给后代,培育出能杀死鳞翅目昆虫的抗虫作物。

动物基因工程外源基因可通过显微注射等技术,导入单细胞期胚胎的原核中,使之在每次细胞分裂时自动复制,并在个体水平上得到表达。用这种方法已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产生的“超级”小鼠生长速度比普通小鼠快50%。、、的生长激素基因工程也在研究开发中。已知注射生长激素后,可在不增加饲料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产奶量;猪注射生长激素后可明显增加日增重,提高瘦肉率。

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目的是通过对微生物进行的基因操作,生产高效、安全的兽用疫苗。目前猪、牛大肠杆菌性幼畜腹泻疫苗、猪疫苗的研制已在实验室阶段取得成功。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组织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改良生物品种,生产生物产品及其组分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种。

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现在已有几百种植物能从叶片、茎尖、茎段、子叶、胫轴、根、幼穗、花药、子房、胚珠、幼胚、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再生成完整的植株。再生的途径,一是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器官发生,产生不定芽和根;一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形成与正常种子胚相似、具有胚根和胚芽的胚状体,由它萌发直接形成幼小植株。这种方法由于分化频率高,繁殖速度快,可用于珍稀和濒危、苗木的大量快速繁殖,以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保存种质资源。现在,已因许多快繁公司的建立而形成一个新行业──“组织培养工业”。由胚胎发生产生的胚状体,与正常种子胚相似,遗传稳定性较好,可用褐藻酸钠等加以包埋,形成一种外被胶囊的人工种子,直

接用于生产。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或带病毒较少,可结合进行热处理和离体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在、、香石竹等作物上已广泛应用。茎尖分生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物还可在低温或-196℃液态氮中保存,解冻后仍保持再生植株的能力;此法多用于保存种质资源,并带动了冷冻生物学的发展。花药和子房的离体培养,可以产生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少一半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等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可较快地形成遗传上纯合的优良二倍体株系,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在中国,由花培育成的水稻、、烟草等新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见)。

细胞和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变异已知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为育种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遗传变异库。试管受精和杂种胚培养,已用于克服远缘杂交中合子前和合子后的不亲和性,获得了如小麦×、栽培棉×野生棉、×大白菜等远缘杂种。不同种间、属间植物的细胞融合(或称体细胞杂交)已获得番茄与马铃薯、拟南芥菜与油菜等的远缘体细胞杂种,都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新类型,被命名为“番茄薯”、“薯番茄”和“拟南芥油菜”等。通过细胞质融合还获得了有性杂交难以得到的胞质杂种,转移了由胞质基因组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和除草剂抗性。栽培种与野生种的细胞质融合,还转移了对马铃薯卷叶病毒、线虫、螨类等的抗性。

动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也可用于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各种香料(薄荷、香精油)、食品添加剂(辣椒素、姜油酮、植物色素、甜味剂)以及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长春新碱、人参皂苷、毛地黄碱)等,用作化妆品、食品、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由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的紫草宁,用于唇膏生产,已实现商用化。

胚胎移植和性别控制雌性动物经超数排卵处理和形成的胚胎,直接或经液氮冷冻复苏后移植至受体的生殖道内,可获得正常的后代。这种技术已在羊、毛兔、奶牛等经济动物上取得成功,受体可以是同种或异种动物。应用这种技术,优良母畜可加速排卵,借体怀胎,从而大大提高繁殖率。单个胚胎还可用显微外科手术分割,得到同卵双胎或一卵多胎。不同来源的胚胎嵌合则可获得嵌合体(如山羊 -绵羊嵌合体)。

性别控制对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如乳牛、乳羊、蛋用鸡的生产需要雌性群体;而公羊的产毛量则比母羊高一倍,雄性肉牛、肉羊的饲料报酬也比雌性高,公鹿还可生产鹿茸,等等。因而性别的鉴别和控制,已成为胚胎移植技术实用化的关键之一。在水产业中,鱼虾全雌或全雄群体的单性养殖和杂种优势利用,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雌鱼个体生长通常比雄鱼快5~10%,雌性对虾比雄性生长快30~50%;罗非鱼则相反,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0~60%。利用细胞核移植,受精卵处理诱导雌(雄)核发育,结合性控技术,可以培育鱼虾的全雌或全雄群体,大幅度提高产量。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的骨髓瘤细胞和经过抗原免疫的淋巴细胞,在诱导细胞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其后代因选自一个杂种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可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簇,质地均一,被称为单克隆抗体(McAb)。它与常规血清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已在农业上应用于家畜和植物病害的快速诊断,区分病毒的型、亚型和不同株系。兽医和植物病害诊断上应用的McAb已研制成功上百种,有的已制成诊断药盒销售。

酶工程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人类需要的产品。其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分离和纯化、酶或细胞的固定化,以及

固定化酶的反应器等。所谓固定化酶,系由水溶性酶通过吸附、包埋、交联、共价结合等方法固定而得,既保持了催化的功能,又具有化学固相催化剂的优点,易于同反应液分开,可反复连续使用。酶工程应用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如利用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功能,以玉米淀粉等为原料生产高果糖浆,可大大提高产品的产值。乳制品加工则需用凝乳酶和乳糖酶。农副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需要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质素酶。从木瓜中提取的木瓜蛋白酶,可用作肉类嫩化剂,在提高活性和固定化后则可用于啤酒及果汁的澄清等。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性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的选择、菌种最佳培养条件的优选、发酵反应器的设计和电子计算机程控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发酵工程除用于农产品深加工外,在农业上,还可用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促进动植物生长,防治疫病。微生物农药,是用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微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的发酵产品的统称。赤霉素已证明是杂交水稻制种中控制花期相遇的一项重要措施。玉米赤霉稀酮用于和,可获得增重效果。莫能菌素不但可以促进肉牛增重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可防治鸡、牛、的。

利用微生物发酵,在农业上还可生产出单细胞蛋白、畜用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用作饲料添加剂。作物秸秆、谷壳、木屑、糖渣、木薯等经微生物发酵可转化成高效再生能源,如酒精、甲烷(沼气)等。这种生物能源有“绿色石油”之称。

生物工程在农业上,也将起到巨大作用,到2020年左右,60%农业的品种将是基因工程重组过的。农业生物工程开始的时间是1985年,当时是一门非常新的技术。目前世界和国内工作做得比较多的是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油料作物;蔬菜;水果;木材等五大类。农业生物工程进展很快。首先要在植物抗病毒上。如植物的病毒病引起的草毒品种退化问题、马铃薯的退化、小麦黄矮病等,可以用基因工程来解决,病毒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病毒进入植物细胞后迅速繁殖,

数量达到105时,植物细胞就死掉,然后病毒再向临近植物细胞扩散。生物工程在植物中做的就是把病毒的遗传编码重组到植物体内,植物便具有了病毒的遗传物质。这时如果再用病毒感染这株植物时,病毒就会认为自己的伙伴已在植物里面,便不再对植物进行感染。这是与动物免疫形式的不同点。根据病毒的这种特点,有的菜农就往西红棉上喷施一些弱病毒,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大的收获。

其次是虫害问题。虫害是农业的大敌,历来的防治方法是使用农药,而农药又带来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问题。现在使用了一种生物防治办法——苏云金杆菌喷施农作物。这种菌体内带有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害虫感染了这种菌后,由于虫体内没有分解这种毒蛋白的酶,而被毒死。目前,正在研究将细菌体内编码这种毒蛋白的遗传物质用基因工程的办法取出来,再组到植物里面去,植物体内便产生出细菌的毒蛋白,由于害虫消化不了这种植物的叶片,从而不吃这种叶片,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而吃了几口这种叶片的虫子,不久便会死去。

第三,清除杂质。生物工程可以使植物产生抗除草剂的作用,这给农业带来很大好处,小麦、水稻、西红柿都可以成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即节省劳力,又提高产量。

第四,基因工程还可以提高水果的保鲜度,原理主要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这样可以保证弥猴桃、桃、西红柿成熟但不变软,极大地有力于运输。水果成熟时,产生许多乙烯,乙烯诱导很多基因表达,其中一点就是水果的细胞壁分解,导致水果变软。现在,通过基因工程,将导致细胞壁分解的基因破坏掉,使水果不产生乙烯,这样的西红柿成熟后,一直可挂在植株上3个月而不变软。这

样大大方便了水果的运输,到市场后,加入一点乙烯,水果很快会变软。美国的基因水果已进入市场,如西红柿。但随之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在美国,由于人们不知道转基因水果蔬菜是怎么回事,看到西红柿是硬的,就认为生物学家们改变了西红柿的遗传物质。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即将进入21 世纪的今天,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继续实现突破外,加工业已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就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就难于使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农产品的加工利用,不少国家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工程和酶技术,利用农产品生产出各种各样具特色的优质加工品,使原料升值几倍甚至数十倍。美国利用大豆生产出200 余种产品,包括营养食品、药品、食品添加剂,例如高纯度大豆卵磷脂、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多肽、降血压肽、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等等。欧洲将鸡蛋中各种成分分离,得到酪蛋白、清蛋白、卵磷脂、活性多肽等,再利用产品制备工程食品。日本利用淀粉生产出几十种变性淀粉产品,均取得高额效益。用于农产品加工的生物工程主要有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目前用于农产品加工的生物酶已有几十种。由于固定化酶工艺的进步,使酶催化反应更方便、更经济、应用更广泛。我国应在淀粉酶加工技术、蛋白质酶加工、果品酶加工以及纤维素加工中加快开发步伐,生产出在工业上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新产品,特别是生产出对人体具有功能保健的健康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使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应用。历史即将进入21 世纪,新世纪要求我国农业资源更合理更有效地得到利用。因此,在农业资源研究中,不应该再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应加强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参考文献: [ 1 ] 高福成1 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M]1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1 [ 2 ] 王东阳1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前景广阔[ N]1 科技日报,1995 - 9 - 41 [ 3 ] 赵国军1 基因工程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N]1 中国食品报,1999 - 11 - 31 [ 4 ] 郭勇1 酶工程[ M]1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1 [ 5 ] 无锡轻工业大学 1 微生物学[ M]1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01 [ 6 ] 顾方舟,等 1 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M]1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1 [ 7 ] 何千立 1 生物技术黄腐酸的研究应用[ M]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 [ 8 ] 余伯良 1 微生物饲料生产技术[ M]1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1 0 5 资源科学 22 卷第 6 期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及应用探讨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及应用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及应 用,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的能源利用情况实际出发,探讨新能源在中国 如何更有力的发展, 如何更便捷的利用,并就新能源在中国的前景及应用提出自 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能源 发展前景 新能源应用
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能源产业想要走上正 轨,初步达到盈利,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扶持;而新能源的发展也可以解决 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环境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与其配套的各项管理与技术内容不可或缺。 在国际石油市场强势震荡和国内一些城市不断拉闸限电的同时, 我国的能源 专家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专家的研究普遍表明,我国 新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我国今后将大力发展风能、 太阳能、 地热、 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到 2015 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量将达到 4300 万吨标准煤, 占当时 能源消费总量的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周凤起 说, 我国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促进法,以促进对可再生绿色能源产业的大规模开 发和利用。 我国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计显示,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在 2200 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 值。 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 2.53 亿千瓦。地热资源远景储量相当于 2000 亿吨 标准煤, 已勘探的 40 多个地热田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热储量相当于 31.6 亿吨 标准煤。 中国能源研究会的一项研究说,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 用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 用, 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我国能源、 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近期来看,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除了能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外,还 将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等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测算表明, 2015 年, 到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减少 3000 多万吨碳的 温室气体以及 200 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 50 万个就业岗位, 为 500 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解决无电问题。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课程论文) 姓名:艾孜提艾力?阿卜力克木 班级:农学091班 学号:093131112 2012-5-14

微生物农业中的应用 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对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如酿酒、制醋等。近代,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 微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 易于大规模培养等优点, 已经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随之出现了被称为“白色农业”的微生物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对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近年来, 以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 1微生物饲料 能够用于微生物饲料的生产及调制的微生物, 主要有细菌、酵母菌、担子菌及部分单细胞藻类微生物等。其主要产品是: 单细胞蛋白(SC P ) , 发酵饲料, 微生物添加剂, 酶制剂, 赖氨酸等。乳酸菌广泛用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发酵剂, 它是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类正常有益菌, 在动物肠道内和饲料中, 乳酸本身既是营养物质, 又有抑制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作用。SC P 不但蛋白质含量丰富, 而且还含有脂肪、糖、核酸、维生素和无机元素, 因此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多功能食品或饲料, 在饲料生产中, 主要由微型藻类及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微生物产生。但是由于SCP 核酸含量较高, 核酸在畜体内消化后形成尿酸, 而家畜无尿酸酶, 尿酸不能分解, 随血液循环在家畜的关节处沉淀或结晶, 引起痛风症或风湿性关节炎。为此应发展脱核酸技术, 生产脱核酸SCP , 未脱核酸

高中生物农业生态工程

高中生物农业生态工程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3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C.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D.目的基因成功导入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的mRNA 2、(5分)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切成两个片段需产生两个水分子 C.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连接酶 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组织培养 3、(5分)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生产人类所需的药品 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开辟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 C.胚胎移植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雄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D.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4、(5分)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将抗病虫害基因转入农作物细胞中,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的乳汁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5、(5分)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前不久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产业,不过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目前只能在加拿大和巴拿马饲养。关于转基因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6、(5分)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去除生物体细胞中有缺陷的突变基因 B.运载体上抗性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表达进行检测 C.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不同 D.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产生了定向变异 7、(5分)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腺病毒为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肺组织中治疗囊性纤维病 B.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C.反义基因、自杀基因也可以用于基因治疗 D.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猫叫综合征 8、(5分)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技术或原理不相符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 9、(5分)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D.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和选择 10、(5分)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核糖连接 B.限制酶将DNA分子切成两个片段可产生两分子的水 C.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 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直接获得杂种细胞 11、(5分)继在上海和安徽首次发现 H7N9 禽流感病例,我国多地出现禽流感疫情,为此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H7N9 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反转录 B.步骤②需使用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C.步骤③可用显微注射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检验Q 蛋白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Q 蛋白与患禽流感康复的鸡的血清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

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讲解

课程名称:化学前沿 题目: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前言 (3) 1、生物炭的生产原料 (4) 2、生物炭的生产过程及其理化特性 (4) 3、生物炭对土壤的作用机理。 (5) 3. 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5) 3. 1. 1 生物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5) 3. 1. 2 生物炭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6) 3. 1. 3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6) 3. 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7) 3. 2. 1 生物炭对土壤pH 的影响 (7) 3. 2. 2 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8) 4、生物炭对土壤污染物环境风险的消减作用 (9) 4.1生物炭对土壤中N、P的持留 (9) 4.2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固持 (9) 5、生物炭在农业上应用的模式 (10) 5.1炭基有机肥模式 (10) 5.2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模式 (10) 5.3改良土壤的模式 (11) 5.4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模式 (12) 6、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7、发展与展望 (13) 8、参考文献。 (14)

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 摘要 生物炭(Biochar)是在限氧或隔绝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高温裂解,将小薪柴、农作物秸秆、杂草等生物质经炭化而形成的,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炭。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等运用越来越广。其农用的效益是多元化的,将生物炭农用已作为当前农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炭、性质特点、农业、改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Abstract: Biochar is an insoluble solid matter with high aromatization produced by biomass pyrolysis in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hypoxic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biochar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 soil amendment and controlle release carrier for fertilizers. In order to boost the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biochar in agriculture,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roperties of biochar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mount of microorganisms in soil,and growth and yields of crops. The fu-ture research issues were also suggested.Biochar has showed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ncreasing soil production, alleviating climate changes, and maintaining agro-ecosystem sta-bility. The prospect of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also proposed. Keywords:Biochar;Character;Agriculture;Improvement;Application status;Development prospect 前言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年产作物秸秆8×108 t以上[1],而以作物秸秆为主的广泛存在的生物质Cbiomass)是制备生物质炭(biochar)的主要原料。生物质炭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热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

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9-11-08T10:03:08.6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作者:罗正斌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虚心苏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力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连城县供电公司福建省龙岩市 366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虚心苏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力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但是由于电气能源需求量是相当多的,电气能源紧缺也就逐渐成为阻碍电气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这种问题,必须要开发电力新能源和采用电气节能技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电器行业稳定发展,进而增加我国综合实力。 关键词:新能源;应用分析;发展前景 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在取代常规能源。新能源的安全、洁净、可再生等优点解决了常规能源的弊病,但是仍有许多不足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新能源发电技术一定会彻底取代常规能源发电,成为主流。 1新能源发电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且疆域辽阔,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也就更加巨大。常规能源的匮乏,使我国对于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如今的我国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占了很大比重,是我国电力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且还在不断发展。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目前已经领先大部分国家,装机总容量十分庞大,已经达到120000MW以上,相比于此,太阳能发电技术就还不够成熟。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2016年,全球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情况急剧增加。世界光伏发电量从4TWh增长到328TWh,翻了八十多倍;风力发电产量从104TWh增长到958TWh,也有接近十倍增幅。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国的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新能源发电量的比重逐渐增大,我国已成为世界新能源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我国在这些年间,光伏发电量从全球占比2.2%增长到占比22.9%,几乎翻了10倍。风力发电量占比也从2%增长到24.8%,这一系列数据都体现出了我国对于新能源运用的高度重视。 2新能源的应用 2.1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主要设备是太阳能电池板。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阳光充足的地区已经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其利用形式也各不相同。太阳能电池板在持续集热的集热方式下提供的电能水平较低,因此在利用太阳能进行能量转换时就可以使用这些低能量供应的设备进行供暖等,实现太阳能到电能再到热能的转换,降低实际生活中的用电量。在实际生活中,太阳能是在具备阳光条件时发电的首选,同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电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太阳能房是指利用太阳能转化来供给人们常规生活中的各种能源如热能、电能等。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室内的电能,可以使室内保持一定的电力供应,从而可以在高原地区阳光充足但温度不稳定的条件下使用。但是由于目前科技水平下,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开发程度还不够,所以太阳能房目前还未得到较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2.2开发地热能源 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气温是相当低的,所以很多居民为了有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通常都会在家里安装供暖设备。在社会日益进步的背景下,供暖设备在日益改善,相对于传统的燃煤取暖而言,当前我国很多家庭在供暖方面都重视地热资源。在我国云南省和西藏地区,地热资源是相当多的。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新现阶段我国能够运用的地热田数目已经远远超过200个,能够运用的天然热量也超过 120J/a。因此,当前地热资源是电气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开发地热资源过程中,我国还是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且通过积极开发地热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电力行业稳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2.3开发核能资源 在各种类型的新能源中,效率较高的能源是核算,但因为核能自身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所以在开发运用核能资源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核反应。现阶段,我国开发核能还是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而且并没有广泛应用核能。因此,有关研究学者需要吸收以及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开发经验,在核能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控制开发风险系数,减少放射性危险,使核能向电能转化的潜在能力得到挖掘。 2.4风电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境内地势环境多样,风力资源丰富。当前我国主要的风电基地集中在西北区域,但由于距离东部中心城市位置较远,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长途传输工作,而且风电基地相对来说规模较小,这样势必会带来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经济投入效益问题,所以要加大对规模化风电系统的研发和推广,解决系统的调峰问题。我国风电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开发技术不够成熟,资金投入程度较低,风力发电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技术部门要加大风电技术的研发工作,致力于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提高发电的效率。但由于风电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而且风电企业竞争力相对薄弱,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过多地投入到风力发电之中,影响了风电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我国政府根据风力发电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希望能够通过政府的层面推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 2.5光伏发电 随着目前对太阳能技术的深度研究,将太阳能作为新能源且应用于实际中已经十分普遍,且能源的储备量也十分庞大。现阶段,太阳能资源已经被开发,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常见。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及蓄电池等组成。该系统是通过一个转换系统实现太阳能与电能之间的连接,完成太阳能的储存,控制太阳能传输系统,实现对电网的管理。采用清洁且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发电,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光伏发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建设局规定居民建筑中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这种热水器的运行原理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之后对水进行加热,以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大大节约了电能;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目前人们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板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所得到的电能除了一部分供自家所需之外,其余部分与国家电网连接达成某种协议,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自家用电得到保障,还能够使收入增加。这种方式在中国日照时间较长的西北偏远地区十分常见且受到人们的欢迎。 3新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 在如今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于电能的要求日益增多。但由于常规能源逐渐枯竭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新能源发电已然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于新能源开发使用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对此十分重视。相比于过去的常规能源发

新能源点亮生态农业

新能源点亮生态农业 新能源点亮生态农业 ——泰山区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纪实 坐拥泰山怀抱的泰山区,是泰安市市中区。总面积336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镇,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人口76万人。 近年来,泰山区立足城郊实际,依托丰富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以农业生态高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加速推进“一产四化”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泰山区被省农业厅、财政厅确定为全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以来,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政府引导,多方投入”的原则,在省庄镇、邱家店镇分别实施了以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建设内容的示范项目。 经过一年来的精心组织实施,目前,省庄镇那一叶绿茶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项目;邱家店镇东盛农业示范基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均已建设完成。累计投资967.05万元,其中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318万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98.8万元,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550.25万元。 一年来,泰山区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和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区委、区政府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的同时,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及相关项目镇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区农业局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①有机肥的腐熟;②生物固氮作用;③土壤中难溶的矿物态磷、硫的转化作用;④生物农药等。 一、人粪尿、厩肥等都是很好的有机肥,这些肥料在施用之前都必须经堆积腐熟后才可使用,否则,会因为有机肥发酵发热而烧坏作物。有机肥腐熟过程就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产热的一个过程。有机肥在堆制之初,由于富含有机养料而导致大量微生物生长,在微生物生长的同时,有机物被分解,这时产生了大量的热,导致堆积的有机肥温度上升,在高温和一些耐热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堆积肥中的一些难分解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也开始分解,并在堆肥中形成了腐殖质,之后,堆积的肥料开始降温,在这过程中继续有许多有机质被分解,新的腐殖质被形成,最后,堆积的有机肥完全腐熟,而成主要以腐殖质为主的稍加降解就能为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机肥了。 二、生物固氮,这在土壤中的许多微生物中都有这种功能。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用固氮能力强的菌种接种到植物上或施用到大田中去,即所谓的菌肥或增产菌。 寄生于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就是一种很好的固氮菌。这种细菌在土壤中自由生活并不能固氮,但当它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部结瘤后即具有从大气中固氮的能力。 把根瘤菌接种到植物根部,结瘤后,植物即能依此而固氮,从而节约了化肥,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已得到大面积应用。 我国在建国初期,即在华北地区推广应用花生根瘤菌接种剂,接着又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大豆根瘤菌剂,在长江流域使用紫云英、苜蓿和苕子等的根瘤菌剂。目前根瘤菌接种剂已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成为栽培豆科植物中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 在国外,许多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或基因技术,使一些树木或作物获得固氮机制。如在新西兰,科学家将自养固氮菌融合到松树的外生菌根原生质体中,培养200天后使松树具有固氮作用,除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外,光合细菌中的红螺菌和蓝细菌也能进行固氮。其中固氮的蓝细菌是提供氮肥来源的一类重要的生物,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水稻中试养蓝细菌,促进水稻增产获得成功。在印度,曾有广泛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完全不施化肥的情况下,使用蓝细菌后,可使每公顷土壤增加氮素约20~30公斤,稻谷增产10%~15%。近年来,在我国湖北省也大面积放养蓝细菌获得成功。 三、地球的岩石中含磷量很高,但多数磷都以难溶性的磷酸盐形式存在,这些不能为植物所利用。而土壤中含有的一些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磷细菌等可以通过产酸或直接转化磷盐存在的形式而成为植物可利用的成分。因而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可以培养这类细菌,然而把它们放养到缺磷肥的土壤中去,通过这类微生物的转化,即可使该土壤成为富含磷肥的地块而使作物高产。 四、人们为了防治病虫害,获得粮食高产而广泛使用农药,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农药的多达1300多种,其中主要是化学农药。过去化学农药在植保工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化学农药对所有生物都有毒害作用,有些化学农药在土壤中很难降解,如六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的投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研究,预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应用与革新,其已经成为21世纪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之迅速,趋势之良好,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农业技术,使得现代农业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农业中,优质、高产、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生物技术视为高新技术,这是由于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食品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有助于国家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过度环境开发利用等行为,其给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地球每小时都可能有一个物种灭绝,并且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生物技术的出现却给人类的未来送来了一丝曙光。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亦可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其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按照预先的设计,达到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目的,从而生产出所需的特定生物产品或达到某些预定的目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物技术则又是在传统生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和传统生物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农业生产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生物炭利用

1 改良土壤 木炭的土地利用是指在土壤中加入木炭颗粒或载有菌体、肥料或与其它材料混配的功能型木炭复合材料。其目的是改良土壤,增加地力,改善植物生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及产品品质。应用领域主要是农田、林地和草坪。木炭的特点:黑色,多孔,表面发达,通常比表面积在300~400 m2·g-1,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强度和较高的生物和化学稳定性。 1.1 土壤改良 填加木炭的土壤,透气、透水、保水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日本肥粮检定协会的报告:加5%的黑炭,土壤的保水率和透水性分别提高14.6%和 88.9%,其对治理土壤板结的效果好于珍珠岩和蛭石。日本政府1986年11月将木炭纳入地力增进法,确定为土壤改良资材。 木炭对施于农田的肥料有吸持和缓释作用,此项技术近年在我国出现并得到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购置化肥的费用对农产品生产成本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在玉米种植成本中,化肥项支出占44%。多数情况下,化肥的利用率只有1/3,其余或滞留于土壤中或流失,三者比例相近。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推广的“炭粉还田防止化肥流失技术”称可减少50%的化肥流失。植物原料在原组织中的K、Na、Ca和各种微量元素,在制炭过程中转入木炭中,当炭被施入土壤中以后,随之也增加了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木炭多孔,且能富集土壤中的空气、水分、养分,适宜微生物栖息、繁衍。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作物根系发达,根部CO2增多。福建林学院曾用试验证明炭有很好的固氮作用。试验是在黄沙壤、黑沙壤中加进1%的木炭颗粒、颗粒活性炭、粉状活性炭,1a后,加炭土样中的好气性固氮菌、嫌气性固氮菌数量明显增加。木炭色黑、吸热,散于地表面1L·m-2,地温提高7℃。 木炭多孔,有蓄热作用,对气温骤变所带给作物的伤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能减少诸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有毒物质对作物的伤害;木炭对一些气体的吸附容量,按木炭容积的倍数计,H4N、H2C1、SO2、H2S、NO2、CO2、02、N、H2、CHC分别为90.0、85.0、65.0、55.0、40.0、35.0、9.3、7.5、5.0、1.8。在木炭土地利用的各方面,日本应用面广,历史较长,经验多,效果显著。在木炭纳人地力增进法前后30a间,耗用木炭已达数十万吨,主要为树皮炭、房屋解体木材烧

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气炉是发展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气炉是发展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目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发利用生物质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趋势。楚雄恒森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先进技术,开发生产并在部分农村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气炉,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面了解生物质燃气炉实际使用效果和推广应用前景,我们对恒森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使用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供各有关方面参考。 一、楚雄恒森公司开发推广生物质燃气炉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楚雄恒森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楚雄市的一家民营科技环保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公司引进国内先进技术(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通过了农业部沼气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并在原基础上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开发生产的生物质燃气炉(又称为户用制气炉、干法沼气炉),技术成熟可靠,产品性能和节能效果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位置,是目前国内对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比较先进、高效、科学的户用型炉具设备。产品适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主要燃料为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该产品立足于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种安全、简便、卫生、廉价、高效节能的新型高科技炉具,为农作物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一种先进、科学的利用方式。该产品具有节能、环保、实用等特点,无烟、无毒、无污染,实现低热值能源高品位使用。2009年底,公司共投入资金54.5万元,生产生物质燃气炉2200台,先后在楚雄市紫溪镇云庆村委会王上、王下村民小组,南华县龙川镇斗山村委会李家村民小组,永仁县永定镇方山村委会诸葛营村民小组,禄丰县黑井镇黑井村委会寇家村民小组和其他县部分村委会推广试用,共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气炉1500台,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3027.5吨。 (二)恒森公司生物质燃气炉的性能特点和优势 与传统的生物燃气炉相比,恒森公司开发的生物质燃气炉具有以下特点: 1.燃烧效率高。该公司的生物质燃气炉所用燃料是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相比传统炉灶节能70%以上,可以大大减少对煤电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依赖和破坏。经过农业部沼气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和北京京环科环境保护设备检测中心检测,热效率达35.1%。任何种类的农林废弃物或农作物秸秆混合燃料3kg左右猛火状态功率可达3-5KW,持续燃烧90-270分钟。 2.污染排放少。传统炉灶直接燃烧方式不仅热效率低下,而且大量的烟尘排放污染环境,损害农民身体健康。该公司生产的生物质燃气炉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无烟、无毒、无污染,有效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健康卫生条件。 3.燃烧剩余物可用于改良土壤。该生物质燃气炉燃烧剩余的生物质炭以固定碳的形式封存于土壤,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从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4.资源可以再生。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存在枯竭的现象,是一种非常好的煤电替代资源和天然有机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1、生物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3、简答: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举例 P5_19 第一章植物遗传育种技术——第一节植物遗传的基础知识1、遗传—— 2、变异—— 3、同源染色体—— 4、有丝分裂—— 5、减数分裂—— 6、受精—— 7、连锁遗传—— 8、质量性状—— 9、数量性状—— 10、遗传力—— 11、细胞质遗传——

12、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3、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14、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是什么? 15、遗传力在育种应用中有哪些规律?

P19-20第二节植物品种概念和育种目标1、品种—— 2、物种—— 3、简答新品种有哪些特点? P20-23第三节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 P23-25第四节引种 1、引种—— 2、简答引种的基本原理。 3、简答引种的一般规律。 4、简答引种的注意事项。

P25-30 第五节选择育种 1、选择育种—— 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其要点是,连续的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改变。 3、选择育种的选择方法有和。 4、简答:系统育种一般程序是什么? 5、简答:混合选择育种程序是什么? P30-36 第六节杂交育种技术 1、杂交育种—— 2、简答:亲本选配有哪些原则? 3、简答:杂交技术环节有哪些?

P36——42 第七节杂种优势的利用 1、杂种优势—— 2、简答:杂种优势有哪些特点? 3、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杂交种种子的生产有哪些方法? 5、杂交制种的技术环节是什么? P42-47 第八节良种繁育 1、引起植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进行原种生产?

生物技术在新能源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新能源生产中的应用 钟彪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技101班,1008100165) 摘要:现在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是资源、环境、人口。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需要的能源越来越多,地球上亿年积累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等,仅能支撑300年的大规模开采就将面临枯竭。。现在我们又必须触及到一个全球类话题——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所以现在人类需要一种新型能源来延续人类的文明。 关键词:生物能,环境,能源 目前在世界上主要是采用微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的能源,生物能主要以清洁、环保、原料廉价的特点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把很多诸如秸秆、残枝枯叶、禽畜粪便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无用的东西经过发酵变成我们需要的热能、光能等。但是现在此项技术还局限于沼气、发酵乙醇的简单能源开发阶段,本文将在综述微生物能源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想,以期为微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探讨新的途径。 Biologicalte chnology in the new energy production application ZhongBiao (GuizZhou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Abstract: now the world faces three major problem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population is. Since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need energy more and more, the earth years of accumulation of fossil energy-of oil, natural gas and coal, only to support 300 years of large-scale mining will run out.. Now we also have to touch to a global class topics-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now the human need for new energy to continue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human race. Keywords: creature, environment, energy 1、生物能源的研究现状 1.1燃料酒精 燃料酒精是清洁汽油的主要代替物。美国在燃料酒精上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年美国的乙醇产量为496万吨,其中ADM公司占40%,2003年美国全国有12套装置投产使美国的燃料乙醇达到840万吨。美国和巴西早就成为发展燃料乙醇的刁帆。目前许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均以制定计划,积极发展燃料酒精工业。 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大大减少大气污染。既然乙醇用于汽车燃料显示其优越性,那么如何采用最佳途径来生产乙醇呢?其中采用最经济而实用的办法制取乙醇有两方面值得认真考虑:一是利用废弃的农业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

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自20世纪7O年代以来,微生物科学技术在中国农业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中国研制出多种微生物制剂,以防治园林和蔬菜病虫害,改善作物品质:在农业环保中,中国利用微生物处理水污染,化学农药污染,固体废弃物以及利用微生物生产沼气,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节约了能源。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变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必将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部门研究的重点。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前景概述 众所周知,微生物和农业的关系十分密切.索有“微生物大本营”之称的土壤中,微生物扮演质循环的主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废物而将其转化成为腐殖质,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许多土壤微生物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和转化各类有机物,不断为植物提供可有效利用的碳、氮、磷、钾、硫等各类营养元素.自然界还广泛存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和植物病菌的拮抗微生物,它们可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而部分替代化学农药.另外,通过微生物繁殖和发酵能生产有机酸、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各类酶制剂等多种产品,可分别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等,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地球上的农业微生物资源虽然极为丰富,人类对其利用也有久远的历史.但是,传统常规的微生物技术主要是筛选各类天然微生物菌株并加以利用,不仅效率低、周期妊、成本高,而且选出的菌株通常还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因而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基因工程技术能够迅速实现遗传物质在不同生物种之间的转移,因而已经农业微生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对野生型菌株进行遗传改良,可以提高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量、延长表达时问、产生新的优良性能.固氮菌重组后的固氮效率可以大幅提高;一些具有杀虫和防病作用的菌株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毒力效价提高,效力变得迅速和持久,防治对象范围扩大,应用更加广泛.有的土壤微生物具有降解化学工业污染物的能力,但当环境中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时往往难以发挥作用,通过改造后这一缺陷就可克服.面对人口剧增、耕地锐减、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严峻挑战,农业微生物基因基因工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将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已发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为活跃,最具创新性的前沿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不少重大的进展. 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是指非化学合成、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如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等.这一类微生物包括杀虫防病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一种生物制剂,它是通过从自然界采集患病体,进行分类筛选病原体或病菌拮抗微生物,经人工培养、收集、提取而制成的。这些病原体和拮抗物及其产物为昆虫吞食、动植物接触感染后,由于微生物自身活动产生毒素,导致昆虫新陈代谢受阻,组织器官受到破坏,有害植物病毒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微生物激素微生物激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以极低的浓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发育,使植物茎杆伸长,叶面增大,刺激果实生,或者促进作物提前抽穗开花,提早成熟,也能打破种子休眠激素作用机理是在植物体内促进或抑制酶类、糖类合成,诱导植物细胞发育,达到促进增长的效果。现在使用普遍的有五大类植物激素:赤霉索、生长索、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其中,前三种为促进型激索,后两种为抑制型激素。激素生产一般用阎体发酵或r[业发酵进行。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

2017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 《农业生物》(满分100分) 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 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 ) A.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 .n=21 B .2n=46 C .2n=30 D .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 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A .孟德尔 B .贝特生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 A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B .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C .同源染色体之间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装 订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为 A.相对性状 B.变异性状 C.表现性状D.差异性状 7. DNA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 C、同向交叉 D、反向交叉 8.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个子细胞 A 、1 B、2 C、4 D、8 9.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 c 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末期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前者是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 B、人的身高与体重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 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是红花豌豆,让F1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代表()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 、鸟嘌呤 D、腺嘌呤 15. 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 、42 D、46 16、杂种YyRr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新能源在陶瓷行业中的应用

新能源在陶瓷行业中的应用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各个工业领域,全面展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新兴的信息产业为中心,加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新材料,构成了这场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支柱。另外,还包括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如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等。这些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材料的开发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新材料的突破,就没有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迫使人们努力去研究开发新材料。新材料千千万万,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 普通陶瓷的抗弯强度只有儿百到上千公斤/平方厘米,而新型陶瓷材料如SIC和SisN‘,不仅常温强度已达到1500MPa以上,相当于优质合金钢的强度,而且高温强度可以保持在一千几百度的温度下而不降低。此外,陶瓷弹性模量大,极不容易变形,特别是Al:O。、SisN‘和SIC等陶瓷材料,即使在高温下,蟋变也很小。这是它较金属可贵的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它不耐高温,就是所谓塑料王一聚四氟乙烯在40。℃下就软化变形了。普通陶瓷的抗热震性较差,但有些新型元件。由于这些敏感元件大都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因此也称之为半导体电阻器。半导体敏感材料应用广泛,热敏电阻器可用于温度测量与控制、火焰报警、霜冻探测、过流保护和微波功率测量等。气敏电阻器用于可燃气体报警、煤气管道检漏、化工厂用毒气报警及交通管理检查酗酒行车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铁氧体,还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能,与金属磁性材料比较,铁氧体的主要特点是电阻率高,较金属电阻率大1千亿倍。在高频磁场中,金属磁性材料由于电阻率低,会产生涡流,从而引起相当大的电能损耗。陶瓷磁性材料的涡流损耗比较小,在电子技术中,广泛用于继电器、变压器、电感线圈、天线以及电子计算机的记忆元件等。 陶瓷材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脆性大,虽然静负荷强度高,但不耐机械冲击。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在这方面的性能就较陶瓷材料优越得多。陶瓷学家正千方百计克服这个缺点,7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主要采取了下面两个措施。 1.相变增韧:就是利用ZrO:在不同温度下的晶型转变时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变,达到增韧的目的。ZrO:相变增韧的作用机理已提出多种模型来解释,较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是所谓“应力诱导相变增韧”。这种机理认为:在复合材料中,保留亚稳的四方相ZrO:是应力诱导增韧的必要条件,在基质的束缚下,四方相ZrO:,处于亚稳状态,不发生相变。在外力作用下,裂纹尖端的张应力,减弱或抵消了压应力,解除了四方相ZrO:的束缚,发生相变,转化为单斜ZrO:,产生应变,吸收了能量,由此抑制裂纹向前扩展,一直到裂纹端部相变区内的四方相ZrO:全部相变后,裂纹再向前继续扩展。ZrO:增韧氧化物住口Al:O。部份稳定ZrO:、ZnO莫来石等)陶瓷,已取得好的效果,ZrO:增韧AI:03,K:、可达到i5Mpam十,强度高达1200MPa。 2.纤维补强陶瓷复合材料这类材料对改善脆性、提高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韧性的主要表征是断裂功,就是使断裂纹扩展每一单位面积所需要作的功。无机非金属材料断裂功只有10焦尔/米么,而金属材料可达104~1。。焦耳/米“,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脆性材料的主要标志。纤维补强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断裂功可达到金属材料的下限,效果显著,因而受到十分重视,作为结构材料,这是很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