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2012-4-25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殷宗泽

摘要分析了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讨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对于主要几个研究领

域中比较成熟的部分和比较活跃的部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发展土力学学科的看法.

关键词土力学;土体的变形与稳定;非饱和土;环境土工;地基加固

1925年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从而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70 多年来,这门学科蓬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代的建筑工程愈来愈多样化、复杂化、大型化. 房屋从一般楼房发展到多层、高层、超高层;交通设施由普通公路、铁路发展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土石坝的高度已由几十米发展到百米级、二百米级,乃至三百米级;桥梁、码头、机场也愈来愈大;此外还有大型的地下工程. 这些都对土力学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大大刺激了学科的迅速发展.

土力学所要回答的两大基本问题仍然是土体的变形和稳定. 不过,复杂的工程问题所要回答的不再是一维竖向变形,以及沿给定面上的抗剪强度,而是要考虑各种因素对变形和稳定的影响,譬如荷载的多维性、荷载随时间的变化、重复荷载、振动荷载,地层条件和边界形状的复杂性,土体类型和结构的复杂性,饱和程度的变化,物理状态的变化,渗流和孔隙压力的存在,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时间、温度等因素的作用等等. 这引出了土力学学科许多领域,如土体本构理论、强度理论、固结理论、流变理论、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土压力理论、边坡稳定和地基承载力理论、土动力学、环境土力学、地基加固的方法与理论等.

土力学的这些领域在21世纪都要发展,都会发展,而且各领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不可偏废. 但也要承认,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领域会相对地比较稳定,有些则可能会有突破性发展. 分清哪些领域有较大发展余地,即所谓发展前沿领域,哪些相对稳定,对于我们确定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前沿领域,须具备两个条件:(a )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在该领域的突破能推动学科的发展,并在工程中发挥重大效益;(b )当前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有突破的可能性. 有些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了,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如数学中的微积分,力学中的理论力学等. 同样,土力学中也存在相对较成熟的领域,只是由于土的复杂性以及土力学还比较年轻,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学科领域成熟到能与微积分学相比的地步. 正是由于年轻,土力学中的许多学科领域还不成熟,还有较大发展余地. 研究工作的重点自然应该放在那些相对地不太成熟的领域和课题上. 因此,分清哪些相对成熟,哪些有较大发展余地很有必要.本文拟对此作粗浅的讨论. 文中没有覆盖土力学学科的全部领域,笔者了解较少不敢妄加评论的内容没有列入.

1 土工测试

土体力学规律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依据试验,包括室内和现场试验,又可分样品试验和模型试验. 样品试验,无论试样大小,都只能代表土体中的一个点.一个点在各种状态下的性能由试验给出,再用数学方法给出土体中各点所处的状态(受力、变形、渗流),则总体规律可得. 模型试验是一个缩小了的总体,仍然要通过某种方法推广到原型总体.而现场观测是对实在总体作直接研究,也是一种 1 ∶1 的模型试验. 各种试验方法有各自的特色和相互无法代替的用处,这就决定了它们需要全面发展.

2 固结理论

可以说饱和土的固结理论已经成熟. 太沙基把土体的压密与渗透结合起来,推导了一维的固结微分方程. 它恰当地反映了土

体固结的机理. 在一维条件下,它是精确的[1 ]. 依据该微分方程,已经给出了各种实用情况下的解析解,包括边界的透水与不透水、荷载随时间线性增加、双层土地基、土层厚度

随时间变化等[2 ],还可以反映简单的非线性固结问题. 对于较复杂的边界条件、加荷条件,可用有限元或差分法求解.

.3 土坡与地基稳定性

自从弗伦纽斯提出圆弧滑动法以来,已经出现了数十种土坡稳定分析的方法,包括极限平衡的方法、极限分析方法、有限元法等. 其中摩根斯坦的方法、陈祖煜修正的方法以及杨布方法,都较完善地处理了力的平衡关系,且可考虑任意形状滑面. 孙君实从极限分析和模糊极值理论建立了稳定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与摩根斯坦的也很接近[1 ]. 不少研究表明,满足总体平衡几个条件的方法,不管作了什么样的补充假定,其计算结果都比较接近,误差不超过5%,即使简化毕肖普法误差也不大[8 ,9 ]. 可以说,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方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而且其上限、下限也已能估计出来,再作什么改进也不会有质的飞跃了.

4 土体的强度和本构关系

土体的强度和本构关系是土体的基本力学性质,两者又是紧密相联系的. 讲应力应变关

系不能不涉及强度,有人从广义的角度来谈本构关系,也包含强度. 因此,这里将两者放在一起讨论.

关于土体的变形,起初人们只注意到竖向变形,即沉降.大学教材中至今也只讲沉降. 对于建筑物较小、地基条件不复杂的情况,确实只要考虑竖向变形就行了. 然而,随着建筑的多样化、大型化、复杂化,不考虑侧向变形就难以正确设计建筑物. 以土坝为例,过去坝较低,二三十米,以均质坝为主,只要边坡稳定就行. 估计一下沉降量仅仅为了知道要补充多少填土的方量. 现在是百米乃至二百米高土石坝,不再是均质的,常设有混凝土防渗墙,坝产生多大水平位移,防渗墙能否适应这样的水平位移,就成了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因此,必须要考虑二维乃至三维的变形,这就要求发展土体的本构模型理论.

9 结论

土力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已有70 年的历史.70 年对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犹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土体十分复杂,这给土力学学科的发展增加了难度,也提供了宽阔的余地. 土力学学科中已有些成熟的理论,但更多的是不完善、不成熟,大部分领域都有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预期在新的世纪土力学学科也必将出现多方面的重大突破.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作者简介:殷宗泽,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土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家欢,殷宗泽 . 土工原理与计算. 第2 版.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6.216 ~218

[2] 黄文熙. 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148 ~161

[3] 殷宗泽. 土体的沉降与固结.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39~42

[4] 陈正汉. 非饱和土固结的混合物理论——数学模型、试验研究、边值问题:[学位论文]. 西安:陕西机械学院,1991

[3] 赵成刚等.土力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29-330.

赵成刚(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100044)

1、土力学的发展状况

土力学是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由于土体的工程性质非常复杂和易变,其不确定性非常

大,迄今也未能摆脱经验的成分。太沙基1948(Terzaghi)[1]指出‘岩土工程与土木工程中的其它工程相比更加依赖于实际经验。岩土工程一般得按一些简化的经验规律进行设计,但是只有已获得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才能安全地使用这些规律。’由此可见经验的重要性。如果把土力学的发展过程比作人的一生的话,则土力学目前处于发展的幼儿阶段,距稍微成熟的青年期还尚有一段距离。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各种概念和方法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统一的理论基础;经验主义和经验公式还随处可见并居于重要的地位,这就是土力学不成熟的标志。因此,通常认为土力学是一门半科学、半艺术的学问。这就是经典土力学或太沙基时代(1925-1963)土力学的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土力学迅速地发展,土力学在由经验逐步过渡到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是否可以说土力学也和土木工程中的其它学科(例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一样已经摆脱了半理论半经验的状况呢?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摆脱这种状况。让我们考察一下土力学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况的原因[2]:

1)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各种概念和方法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统一的理论基础;

2)土是自然沉积而形成的,通常是不均匀的;仅靠少数几个空间点的土样试验结果难以全面地描述不均匀建筑场地整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3)土的三相性导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非常复杂和易变,难以准确地用数学模型描述;4)土的边界条件难以准确的给出或确定;

5)由于扰动、易变以及测试误差的存在,土性参数很粗糙,它很难准确和高质量地得到;6)受目前测试仪器和测试水平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本构模型对测试参数在多样性和质量上的要求。

7)土的抗剪强度的工程测定方法几十年没有本质的变化(指饱和土),难以对建筑场地中土的强度给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其测定的结果不确定性很大。

大师关于土力学发展与展望的综合述评

卢肇钧院士认为,土力学应当是一门兼顾基础和应用的技术科学。基础研究

以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结构、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为已任、它不着眼于

当前的应用。但在另一方面.应用研究则—般有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

某门技术,在科学的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得到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设计方法,

施工技术.规范管理等系统技术知识,以发展和提高生产力。

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推动科学。这两者互相促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应用研究也要从认识规律出发,只有认识了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去发展生产技术。所以在应用研究中间也需要有一部分“应用基础研究”。这就是土力学的发展必须兼顾基础与应用两个方面的原因.

为了展望土力学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邀请我国各方面有代表性的学者发表了他们的学术见解,并加入部分外国学者见解.

黄熙龄院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看法摘要

土力学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在自然力作用下沉积变化的规律,所谓自然力指地球形成过程中影响物质组合和运动的诸因素.二是工程中的土力学问题,它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已定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针对土体可能发生的变形以及工程对变形的敏感性、采取某些技术措施,限制土的变形使不致危及工程的安全或功能的损失.包括人的生命和安全感,就房屋工程而言.高重建筑只不过百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为解

决地基的承载力不足、箱基、筏基、地基处理、桩基相继发展,从而带来许多新的力学课题,边坡治理,围海造地等等。这些统称为基础工程.所以土力学发展与工程规模的扩大是同步进行的、是实践中逐步发展的。

从目前中国的建设情况看,土力学发展主要方面有以下不成熟的设想。

(1)发展原位测试技术、现有原位测试方法如标贯、触探只能用于中小型工程、钻孔取土愈深、土的结构破坏愈大.房屋的损坏是沉降不均引起的。如何解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地基承载力应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3) 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问题,这是房屋地基设计及基础计算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地基应力分布.地基变形计算,上部结构对沉降敏感性及调整变形能力等.必须注意到,目前采用后浇带或局部桩基的办法代价很高,后浇带的质量也令人怀疑。

(4)特殊土性质与利用处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我国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当前存在的难题是如何解决沿海深厚高孔隙未正常固结淤泥的长期大量沉降问题,在工程上表现为仓库地坪开裂、下陷,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匀下沉、城市街道路面及管道开裂等。其次是现有处理方法没有注意到沉降问题。至于处理工艺落后、检验手段缺乏的现状亦应从速研究解决。

周镜院士(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看法摘要

这门科学技术,既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又与各国的地质地理环境有关,因而在探讨进入二十一世纪本学科的发展时,不仅要注意国际土力学从基础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动向,要注意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而更重要的是应从我国的具体条件出发。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对我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这门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下

(1)土的基本性质和机理。经典的土力学是着重研究新近代水中沉积的无结构强度的粘性土和无粘性上。在室内,利用饱和的扰动土样.研究其各种应力应变和强度变化规律.

(2)复合地基和复合土体的强度和变形。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各种新的处理软弱地基方法和增强土体的方法被用于工程实践。

从我国当前岩土工程的现状来看,试验室设备缺少检验,特别是原位测试技术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原型观测中的孔隙水测头、深层沉降观测等尚缺少可靠的国产元件和设备。这项工作在工程计划、预算中都被忽视。尤其近十年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国内虽然修建大量工程,但缺少原型系统监测资料,成功和失败的工程中无法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土力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必将延缓。

(4)微机的应用

如前所述,岩土工程的设计常常很难与实际完全一致,因而提出了信息反馈的施工方法。沈珠江教授在1996年发表了“现代土力学的基本框架”论文。讨论了关于古典土力学和现代土力学的划分.以及关于本构模型.理论土力学、计算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和应用土力学等一系列发展前景的展望。

谢定义教授(西安理工大学)的看法摘要

土力学在21世纪的发展生长点可以概括为理论土力学、实验土力学与应用土力学。而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需要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1)理论土力学是土力学学科发展的龙头。它将在继续从现代数学与现代力学吸取新的活力以外,以非确定性为基础的理论将在形成更加符合土及类土材料的非确定性力学理论方面起积极作用。原位测试、原型观测与土工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的成果将为土动力学的发展日益重要地提供新的营养。

(2)实验土力学是土力学学科发展的基础。随着工程建设逐渐向高、大深、重的发展.以往基于低压力的土工试验设备和技术将逐渐受限于小天地内。

(3)应用土力学是土力学学科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岩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没有

应用前景的任何研究都是没有活力的。理论研究虽然因其认识的过程性往往不能直接地应用于生产建设,但它却能够为土力学的应用提供思路、轮廓或方法上指示。应用的过程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必要的步骤。所以,尽快地将研究成果变成实际生产力是研究和工程的需要。

(4)计算土力学是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筋脉。它紧密联系和沟通着理论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和应用土力学,并且给它们的交叉和渗透以新的精确度和效率。计算离不开建模。建模离不开理论,理论离不开实践。

李广信教授(清华大学)的看法摘要

李广信教授认为,有关土的相互作用问题贯穿于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的各个方面.结合其他学科的最新发现来进行这一问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具体内容有以下三面:

(1) 土中微观层次的相互作用问题

土是由固、液、气三相组合而成.其相互作用决定了土的力学性质区别于具他一切材料。要想透彻地了解土的力学特征的机理.合理地反映和描述它们的关系.应当通过细观研究.利用适当的理论来解决.

(2)土的复合材料

在地基处理方面.从浅层的夯实灰土、三合土垫层发展为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使地层深处的软弱土与水泥石灰等胶结物质合成复合的材料。另—方面,由于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各种人工合成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业。从而使土工合成材料成为继钢、木、水泥之后的第四种基本建筑材料。在防渗、排水、抵抗水力破坏方面表现了卓越的性能。被称为岩土工程的革命。

(3)岩土工程中有关土的相互作用问题

桩基的承载力与变形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桩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问题。摩擦桩主要靠桩与土之间的摩阻力承担上部荷载。其他如端承桩、扩底桩、管柱桩等的承载力和变形问题也都归结于荷载通过什么形式向地基土传递的问题。随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发展。深基坑开挖工作普遍展开。在实践中表明,一方面许多的支护结构中内力远远低于设计应力、存在很多浪费;而另—方面又有相当多的基坑施工发生事故,造成很大损失。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还是对于支护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的认识还有差距。造价昂贵的土层锚杆、护坡桩、喷锚支护、板桩……是否都用到了应当用的地方.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H.G.Poulos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见解

Poulos教授是第10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第五组(土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的论文审阅和总报告人.他阅读了在1981年以前各国的几百篇论文。因此他在总报告最后的评价中的写了—段话:由于这些计算程序和土的模型比较复杂.尤其是出于计算参数不易测定。使这些理论和模型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因此.很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解决下述问题:1) 判断土模型所必需的精密程度,是否必需采用线性加工硬化的弹塑性模型.较简单的弹塑性模型是否也能够解决问题;

(2) 如何正确地选择和测定土的参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需进行大量实际的观测工作,并与理论计算对比.

计算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现状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发展很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表现在 缩小处理器芯片晶体管的尺寸上,基本方法在于改进光刻技术,即使用短波长的曝光源,然后经过掩膜曝光,把硅片上的晶体管做小,连接晶体管的导线做细,曝光源主要指紫外线但有几个限制: 1 )条宽接近或小于光的波长时,刻蚀技术会失败; 2 )电子行为的限制; 3 )量子 效应的限制等 纳米电子电子元件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但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电子元件已不能满足计算机微型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了,集成度和处理速度成为了计算机发展的双重制约而纳米电子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代表了一类新型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单纯是尺寸的减小 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硅技术越来越接近了其自身的物理 发展极限,以此,迫切要求计算机从结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的革命这一系列的技术都要产生一次质的飞跃才行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和纳米计算机应运而生 1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 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0和1可同时存取),同样数量的 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普通计算机要大得多,而且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现有的个人计算机的奔腾3的晶片快将近10亿倍 2 )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 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光的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有超高速运算速度;与只能在 低温下工作的超高速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可在正常室温下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容错性,从这个层面上,可以人脑相媲美;还有如果某一元件损坏,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 3 )分子计算机其运算过程指蛋白质分子与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 计算机的转换开关是酶,而程序在酶合成和蛋白质中表现出来 其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是人的思维的100 万倍的速度;DNA分子计算机有1立方米的DNA溶液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的存储容量;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其芯片原材料是蛋白质,所以它既可自我修复,又能直接与生物体相连接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模板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灌浆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 1 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 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 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 粘度从1.2~200×10-3Pa·s; (4) 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 毒副作用小,造价低。 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土力学发展史

土力学发展史 18世纪欧美国家在产业革命推动下,社会生产力有了快速发展,大型建筑、桥梁、铁路、公路的兴建,促使人们对地基土和路基土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研究。1773年法国 科学家C.A.库仑(Coulomb)发表了《极大极小准则在若干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介绍了刚滑楔理论计算挡土墙墙背粒料侧压力的计算方法;法国学者H.达西(Darcy,1855)创立了土的层流渗透定律;英国学者W.T.M.朗肯(Rankine,1857),发表了土压力塑性平衡理论;法国学者J.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1885)求导了弹性半空间(半无限体)表面竖 向集中力作用时土中应力、变形的理论解。这些古典理论对土力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土力学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瑞典K.E.彼得森(Petterson,1915)首先提出的,后由瑞典W.费兰纽斯(Fellenius)及美国D.W.泰勒(Taylor)进一步发展的土坡稳定分析的整体圆弧滑动面法;法国学者L.普朗德尔(Prandtl,1920)发表了 地基剪切破坏时的滑动面形状和极限承载力公式;1925年美籍奥地利人K.太沙基(Terzaghi)写出了第一本《土力学》专著,他是第一个重视土的工程性质和土工试验的人,他所创导出的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将土的主要力学性质,如应力-变形-强度-时间各因素相互联系起来,并有效地用于解决一系列的土工问题,从此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L.伦杜利克(Rendulic,1936)发现土的剪胀性,土的应力-应变非线性关系,土具有加工硬化与软化的性质。有关土力学论著和教材方面,象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例如前苏联学者H.M.格 尔谢万诺夫(Герсеванов,1931)出版了《土体动力学原理》专著;苏联学者H.A.崔托维奇(Цытович,1935,…)写出了《土力学》教材;K.太沙基(Terzaghi,K.and Peck,R.B.,1948)又出版了《工程实用土力学》教材;苏联学者B.B.索科洛夫斯 基(Cоколовский,1954)出版了《松散介质静力学》一书;美籍华人吴天行1966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 85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 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状况的看法和计算机应如何更好的服务人类1 - 副本

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状况的看法和计算机应如何更好的服务 人类 姓名:程璐学号:1004014012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数值应用,这一阶段使用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数字机和模拟机),硬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系统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软件尚未形成系统,应用程序编制耗费大量人力。主要应用于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向非数值应用方面发展。这一阶段使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继续用于科学计算外,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60年代后期出现小型机后,硬件逐步形成系列,接口设备和外围设备品种增多,组块式的软件设计使软件的编制趋于工程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70年代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经济更多的领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可靠性,它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家用电器采用微处理机后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娱乐之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计算机最初是为战争需要,为解决弹道曲线计算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才在美国陆军部的支持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世界大战结束,计算机才逐渐运用到其他方面。比如工业上大量的自动机械需要计算机作控制中心,医学上做药理分析等等。现在计算机已经运用于各行各业,走进万千普通人的家中。未来计算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计算机也会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未来我们将可以通过计算机做许多事。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目前又处于了一个历史飞跃时期,正由高度的工业化时代迈向初步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今后,我们将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网络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层面和精神上的变化,我们必须对因为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我想这必将成为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大课题,也可能是我们科学工作和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 一、计算机网络下的社会发展 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力量,是我们讨论计算机网络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计算机网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

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腾讯教育(微博)直播间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中国教育行业十大杰出人物,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来探讨当今社会与高校最热点的话题—大学生职业发展,也就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主持人:张总你好,万学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著名教育机构,据悉近年来你们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请您先给大家简介一下这些研究项目。张锐:主持人好,全国各地的腾讯网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腾讯教育网络直播间,研讨与解析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万学是专注于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综合与核心能力培训的中国最大规模教育集团,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这一重要课题,我们的研究中心近四年来,基于科学严谨且充分契合现实的研究框架,针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主观

意识与需求、天然素质与能力、外部资源状况、专项教育状况、高校就业创业促进与支持措施、优秀企业对应届大学生能力指标的真实要求和大学生职业能力科学成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具有较大广度和深度的探索。 主持人:张总,您能给大家概述一下2011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形势吗?张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011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开篇阐述。一方面,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而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招聘难”与劳动者“应聘难”问题并存。近两年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分布为:到各类非国有企业以及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整个毕业生总量的70%,到国有企业的约占10%左右,到事业单位的约占10%(其中,60%是到县以下事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和医疗卫生单位),到党政机关的约占1%,自主创业的占0.5%。在应届大学生群体就业过程中,“招聘难”和“应聘难”并存的现象尤其严重。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群体,有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但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却无法达到基本要求。其实企业对优秀的,能创造更大价值之人才的需求是永无止尽的,只要应聘者足够优秀,企业即使付出更高的待遇,也会招贤纳士。但当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能力不能达到企业招募标准时,根据我们对1770家优秀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土木工程的含义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土工工程具有专业性强、跨学科多、施工时间长、加工一次成型、投资高、价值 大的特点。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土木工程的发展贯通古今,它同社会、经济,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土木工程内涵丰富,而就其本身而言,则主要是围绕着材料、施工、理论三个方面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的。以17世纪工程结构开始有定量分析,作为近代土木工程的开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现代土 木工程的起点。 15世纪以后,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近代土木工程开始在理论上的奠基时期。17世纪中叶,伽利略开始对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使土木工程成为有理论基础的独立学科。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以蒸汽和电力为动力的机械先后进入了土木工程领域,施工工艺和工具都发生了变革。近代工业生产出新的工程材料──钢铁和水泥,土木工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继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土木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土木工程的新特征是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和交通高速化等。土木工程在材料、施工、理论三个方面也出现了新趋势,即材料轻质高强化、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材料】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1、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0/12/26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常用的增强相。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力学以及阻尼性能,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基体镁合金;颗粒增强体;性能 1.前言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长纤维、短纤维、颗粒和晶须等,其中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展。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由于镁的密度更低(1.74 g/cm3),仅为铝的2/3,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8O年代至现在,镁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近终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2熔体浸渗法 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中。由负压浸渗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分析

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分析 一、职场中的玻璃天花板现象 在职场中,总是会出现一种所谓的玻璃天花板现象。其含义第一是说女性大多停留在较低层的职业或者职务上,难以上升到较高的层次。第二个含义是说玻璃天花板是透明的,它是看不见、说不清、道不明的,但是又实际存在着。它代表的是某种非明文的规定,非政策性的一些原因。虽然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制度来限制女生提升到领导岗位,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女性获得职务提升的机会就是少于男性。没有任何一个条文明确指出对女性有怎样的限制,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就是有那么一种力量,能把女性给筛选下来。第三个含义是,玻璃天花板并非是个别女性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女性群体普遍面临的障碍。像美国、欧洲也存在着这种现象,玻璃天花板现象,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职务等级的性别差异 就现在来说,领导职务依然是男性的领域,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的职业分布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全国男性占2.18%,女性只占0.73%。女性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比较高。比如医生、教师、律师等等,女性的比例稍微高于男性。相对来说,办事人员中男性所占比例比较高。办事人员包括普通的科员,或是多少有点小权力的人物。办事人员中男性占4.56%,女性是2.63%。女性在商业服务和农林牧渔这些部门,占的比例比较多。越是在实权的部门,女性晋升到领导职位的概率越低。比如说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负责人里边,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差距是最大的。在政府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里面,女性与男性的差距也比较大,排在第二位。企业排在第三位。事业单位排在第四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负责人里面,男女差距就比较小了。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中最典型的是妇联,妇联大部分都是女性。还有一些NGO,现在新出现的NGO,也是女性跟男性比例差不了多少。就是说越是在实权部门,女性晋升到领导职位的几率越低。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女性也很少。有一个调查,对象是278家上市公司的5067名在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结果显示,其中女性只占13.58%。 (二)职务类别的性别差异 刚才说的是级别等级,我们下面讲类别。当女性能够晋升到较高的层级时,大多会有四个特点。第一,所任职的岗位相对不重要。第二,参与单位决策的机会比较少。第三,享有和行使的权利相对有限。第四,在这些岗位上或许没有办法获得晋升到更高级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经验。 在党政部门,女性通常有四多四少。第一,担任基层领导多,高层领导少。第二,担任副职多、正职少。第三,担任名誉性虚职的多,担任实职的少。什么叫名誉性虚职呢?比如企业的顾问,机关的巡视员、调研员,这类都是虚职。第四,担任非重要职务的多,担任重要职务的少。在政府机关高级职务往往是人事部门、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在国家机关,女性的岗位多为党务工作,比如说机关党委,团务工作、工会妇女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等等。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一般有这么五个组织,一个是董事会或监事会、学术委员会、党组织、职代会、工会。在董事会里边,往往是男性多于女性,监事会的男女比例接近平衡。董事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作者:陈东佐, 李静, Chen Dongzuo, Li Jing 作者单位:陈东佐,Chen Dongzuo(太原大学,建工系,山西,太原,030009), 李静,Li Jing(山西城市建设职工中专,山西,太原,030013) 刊名: 太原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4(3) 被引用次数: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远耀.殷坤龙.代云霞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强度折减法的岩坡稳定性分析[会议论文]-2008 2.谢国忠.曾庆招浅谈岩土工程的发展[期刊论文]-四川建材2006,32(6) 3.胡岱文.吴曙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会议论文]-2006 4.龚晓南.马克生.白晓红.梁仁旺.巨玉文.张小菊复合地基沉降可靠度分析[会议论文]-2002 5.李晓俊.白晓红.黄仙枝土工带加筋碎石土本构关系的三轴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04 6.陈东佐.梁仁旺水泥土桩及CFG桩复合地基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34(3) 7.阎凤翔.白晓红.梁仁旺.栗润德太原东山黄土静力与动力性质对比[会议论文]-2004 8.白晓红.黄仙枝.岂连生土工加筋带技术在建筑地基中应用[会议论文]-2006 9.王佳.白晓红.贺武斌.贾军刚湿陷性黄土的原位载荷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05 10.张平.尹建军.杨存龙.李宁.ZHANG Ping.YIN Jianjun.YANG Cunlong.LI Ning H-B准则及其在某公路隧洞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南公路工程2006,31(6) 引证文献(2条) 1.王元锋.黎来福.张虹野浅议岩土工程新发展[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33) 2.唐春海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静力共同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f15384210.html,/Periodical_tydxxb200303012.aspx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

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50年代开始,人们及各种组织机构使用计算机来管理他们的信息的速度迅速增长。早期,限于技术条件使得当时的计算机都非常庞大和非常昂贵,任何机构都不可能为雇员个人提供使用整个计算机,主机一定是共享的,它被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集中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所有用户都有连接系统的终端设备,将数据库录入到主机中处理,或者是将主机中的处理结果,通过集中控制的输出设备取出来。它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主机系统形成大部分的通信流程,构成系统的所有通信协议都是系统专有的,大型主机在系统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所有控制和管理功能都是由主机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量功能先进的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使得每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计算机,进行他所希望的作业处理,以个人计算机(PC)方式呈现的计算能力发展成为独立的平台,导致了一种新的计算结构---分布式计算模式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军事、科学研究、地区与国家经济信息分析决策、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他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连网的其它地方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来进行或企业管理,或生产制造,或数据处理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其影响,计算机的衍生产品互联网已离不了我们了。我们能认证的事实是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计算机已经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在目前,计算机已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在各种领域内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套完善的体系,规范了计算机的发展。当初的计算机行业由于还未全面发展起来,其内部各领域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各企业独立制定合乎自已发展项目要求的标准,这就导致一个行业的标准很多不统一,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这导致发展的颈瓶出现,不利于计算机在本领域取得发展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