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1.成本计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

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

② 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 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

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表现为价值在企业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因此,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在作业成本法中,也使用期间费用的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因此,传统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只能反映经营结果如何,而无法反映经营失败的原因,以及怎样做出改变在今后的竞争中反败为胜。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开展作业分析,可以寻求降低成本的可靠依据和企业优化作业组合的途径,采用日趋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降低总资源耗费。

4.理论基础上的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所产的产品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

线形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的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的成本中。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论”。这种理论认为,企业的产品成本和价值并不是孤立产生的,产品成本的形成是与各种资源的消耗密切相关的,因此,分配间接费用应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业层次,它从资源的消耗人手,以多种资源动因(即资源成本的分配标准)为标准按作业中 tD收集成本,并把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不同的作业动因(即作业成本的分配标准)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作业成本法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进行间接费用分配,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特别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固定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明细化,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写作提纲 一、作业成本控制理论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及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及一般程序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条件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作业成本法在国际上的研究及应用 2.ABC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总体状况 (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难以推行的原因 1.适合作业成本法生根发芽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2.来自企业自身的阻力 (四)在外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建议和措施 三、作业成本法的展望 四、总结

【内容摘要】作业成本法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深刻变革,传统成本制度面对新情况已经暴露出其不适应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业成本法是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崭新领域,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但是它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却相对滞后。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的一般条件、实施成本、实施的复杂程度以及适用企业等角度对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统计方式的作业成本法是目前我国企业开展作业成本应用的一种简便有效方式。 【关键词】作业作业链价值链成本动因 一、作业成本控制理论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及意义 任何理论和方法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采用,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生产经营活动电脑化,自动化的实现;以及弹性制造系统、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事实,会使企业的间接费用大大增加,并且在构成内容上大大复杂化。比如,在弹性制造系统下,用于产品设计制样,取得订单、材料采购以及生产设备调整方面的费用会大大增加;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需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本文试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 1. 简单认识 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会计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

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物流、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 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经验,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 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统计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 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在项目中,客户希望把物流成本明确到每一份提单的储存天数,这不仅需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有很详细的数据,还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太细致导致实施不下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参考方案:以满足成本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先尽可能详细,根据能否实现来对核算体系不断进行简化。 3.选择合适的实现工具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学习体会 河南瑞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张海法 在实践中我们可能碰到过这样一个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减少,甚至仅占以前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很少一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产品价格之类的正确决策。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存在不足,无法为公司提供足够的成本信息以支持公司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能较为客观、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恰恰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不足。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主要区别如下: 1. 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作业成本核算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实际上把传统成本核算的单一要素分配,根据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变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这就象我们吃饭一样,传统方法是按彼此吃的饭量(直接)来分配菜钱(间接),可是现在的菜钱越来越贵了,而饭钱的比重越来越小了,所以就有必要把菜钱算清楚一点,于是,可能某个菜就按

饭钱比例分,某个菜由某人全包,某个菜就一人分一半(无论你吃了多少饭),这样分比原来按饭量分配就准确多了。 2. 成本控制方法的区别。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根据标准成本来控制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作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发现改善的机会。这种改善是持续的,并无一个确定的终点。 3. 成本管理范围的区别。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可以对一销售、售后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对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别: 某制造厂1月份生产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机器运行小时数为1000小时,其中A产品200小时,B产品800小时(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其他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元/小时) A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元)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元/件) A单位成本:50+40+100=190(元/件) 同理,B产品单位成本310(元/件)

方案-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本文试途用通俗的 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 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 1. 简单认识 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 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 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 、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 (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 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 ,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 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 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 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 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在项目中,客户希望把物流成本明确到每一份提单的储存天数,这不仅需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有很详细的数据,还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太细致导致实施不下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参考方案:以满足成本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先尽可能详细,根据能否实现来对核算体系不断进行简化。 3.选择合适的实现工具 如果在ERP中实现,ERP需要做重新配置,客户一般缺乏对专用工具的了解,在Excel 中实现太复杂。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2010-9-19 9:30宋瑞张文芳【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和国内外发展历程的介绍,论述了作业成本法从理论到实际运用的过程,对作业成本法的今后发展和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 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2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1)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1952年其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作业会计思想。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出版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作为研究成本会计的杰出理论家,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三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会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释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示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主要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会计若要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是应该根据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才引起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库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对ABC的现实需要、运行

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

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也有了很大的调整,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平衡,降低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国家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此来保证国内经济结构的均衡合理性。成本管理作为会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若能够做好成本管理,就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撑。 2 作业成本管理概述 2.1 作业成本管理定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业成本管理已经逐渐被各行企业所接受。作业成本管理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其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成本核算的高效性,同时,也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 资源、作业、作业成本对象、动因是作业成本的管理要素。其中,作业资源及成本对象是作业成本的承担者,而作业动因则是引发企业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作业成本管理的成因:首先,作业资源,资源涉及到的内容较广,其不仅包括企业能源,同时,也包括企业所必须的设备、人才、物资等内容。在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其主要是指作业的费用支出,即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费用。 其次,作业,在企业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作业是其核心,依据

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层次和范围,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单位作业、支持作业、产品作业等等。其中,单位作业是指能够使单位产品或服务受益的活动,作业资源在单位作业中的分配直接关系着企业产品的产量或者销量。支持作业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工作,资源在支持作业中的分配,能够改善企业的工作環境,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批改作业主要是对企业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的工作,资源在批改作业中的分配,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再次,成本对象,在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作业成本对象进行计量,计算出成本对象的利润,以此来确定企业营销的客户群体,把握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最后,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是对作业计量指标进行的解释,其可以详细的反映作业成本。其中,作业成本动因又可以分为交易性成本动因、延续性成本动因和精确性成本动因。 3 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构想 3.1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管理理念 为了保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在构建成本管理会计体系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应树立作业成本的管理理念,即以作业成本为核心,构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对作业资源及会计对象的分析,了解成本管理水平,保证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减少企业的能源浪费。[1] 3.2 企业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方法

ABC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ABC法 一、ABC的发展 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 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 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 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 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而最早从 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 >>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 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 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 所做出的贡献"。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 混用。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 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 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 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80年代初、中期,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 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普及,准时制(JIT)由日 本而起转而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 术的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ABC给于明确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珀(Robin Cooper) 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 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 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 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 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 象什么?》。库珀还与卡普兰合作在1988年九、十月号《哈佛商业评论》上发 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论文。这几篇著名的论文,对 ABC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 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ABC研究的基石。此后在英美的《管理会计》等期刊 上发表了数百篇研究ABC的文章,ABC理论已日趋完善。 除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外,学者们也撰写了许多关于ABC的著作。其中比 较有代表性的是: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兴起研究之风已经好几年了,而国内学术界和会计实务界对作业成本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其依据包括:①我国会计学界在研究成本核算模式方面有较深的理论根基,实务界在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核算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些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②许多企业基于成本管理的需要,创立责任会计系统,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考核,作业成本计算法按作业建立责任中心,能满足实务的需要。③电算化技术日渐应用于会计核算中,这为企业处理复杂繁琐的核算资料和数据,进而有效地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现实条件。[1][2] 持反对观点的认为: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并不大,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非资本密集型;大多数企业人工和材料成本仍是制造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我国的生产管理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本意识差、生产观念和理论落后、生产控制弱及生产组织、生产准备落后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1][2] 一、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条件 关于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过详细的分析讨论。概括起来,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下列特征的企业:(1)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大;(2)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3)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4)会计电算化程度高;(5)现行成本管理模式提供的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程度还不成熟。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这些障碍大多是建立在只有较少真实性的种种假设基础上的,或者是人们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够所造成的。下面对作业成本法实施条件中人们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探讨分析。 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很复杂吗? 一般认为,ABC的高成本及复杂性阻碍了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其来改善自身的成本信息。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许多企业声明不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资源(人力和财力),并且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更加普遍。[3] 实际上,我们认为,阻碍这些企业采用ABC的并不是资源匮乏,而是他们对资源匮乏的感觉。[3]作业成本法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能以各种各样的不同方法来应用,并不一定需要软件公司或咨询公司提供复杂的、一体化的系统。ABC系统和软件只是作业成本会计理念实施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作业成本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准确反映成本、作业以及产品或劳务之间因果关系的成本信息。有的时候,只需要相关经理人员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或者只需要对现有成本系统如何运用加以修改即可。

第46讲_作业成本法(1)

第四节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理解)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方法 作业成本法又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汤?约翰逊教授共同创立。这是一种基于传统成本计算制度下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 传统成本法下,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作为所有间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据,在品种少或间接成本数额不大的情形下较适用。但随着生产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大下降,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间接成本”的比重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传统成本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如果仍然按照原有单一标准分摊制造费用,则所得的成本核算结果必然失真,而这种成本信息扭曲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作业成本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结果的精度,还引导企业经营者高度关注成本动因,从而克服传统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不足,使传统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统中找到相关责任人,并施加必要的成本控制。 (二)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概念(理解) 1.资源 含义 资源是指在作业进行中被运用或使用的经济要素。所有进入企业作业系统的人力、 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它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 资源费用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商品等有形资源的耗费,也包括信息、 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无形资源的耗费,还包括人力资源耗费以及其他各种 税费支出等 分类 产量级资源包括为单个产品(或服务)所取得的原材料、零部件、人工、能源等 批别级资源包括用于生产准备、机器调试的人工等 品种级资源 包括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专用化设备、软件或人力 等 顾客级资源包括为服务特定客户所需要的专门化设备、软件和人力等 设施级资源 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及建筑物,以及所保持的不受产量、批别、产 品、服务和客户变化影响的人力资源等 2.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习题.

【例题3】作业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之因素。作业动因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之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之分配基础。()【答案】×【例4】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之说法,不正确之是()。 A.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之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消耗资源之总和 B.作业成本法之成本计算可以概括为“资源-产品” C.作业成本法之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D.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来分配成本 【答案】B 【例题5】直接追溯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之过程。【答案】×【例题6】关于作业成本管理之下列说法中正确之有() A.可以消除浪费 B.可以实现持续改善 C.可以提高客户价值 D.关注之重点是如何降低产品成本【答案】ABC 【例题7】下列情况中,需要进行盈利分析之有()A销售增加之同时,利润总额在下降B生产部门之经理不相信会计部门计算之产品成本C销售部门不愿意使用会计部门报告之产品成本进行销售价格之决策D间接费用之分配率较高,而且不断地大幅增长【答案】ABCD 【例8】生产分析是以作业成本管理之成本分配观,对作业产生之原因、作业执行之情况以及作业执行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消除非增值作业,降低非增值成本、提高增值作业之效率。()【答案】× 【例9】资源耗用模型,是一种建立在作业成本管理基础上之长期经营决策模型【答案】×【例10】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生产资料如下表所示:摘要甲产品乙产品产品产量(件)生产批次(次)机器小时(小时)100 9 1200 100 1 800 本月发生制造费用44000元,其中装配费12000元(成本动因为工时),质量检验费21000元(成本动因为生产批次),设备调试费11000元(成本动因为生产批次)。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利用下表完成下列事项:(1)采用传统成本法分配制造费用(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2)采用作业成本法分配制造费用。①传统成本计算法制造费用分配表摘要甲产品乙产品合计机器小时数分配率制造费用②作业成本计算法制造费用分配表摘要制造费用金额作业量总数单位产品作业成本甲产品乙产品作业量作业成本作业量作业成本装配费用质量检验费设备调试费

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湖南郴州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层次专业 172 专科起点本科会计学 学号 W17233820 学生林奖琴 指导教师雷朝阳 起止日期 2019.8.31~2019.10.28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注:此报告,学生应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独立撰写,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两周内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但严重失真,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我国对于作业成本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 首先,本文不仅叙述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背景以及意义,而且阐述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框架。 其次,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核算需要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以及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并且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景,以及自己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建议,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相关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2) 1.2.2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3)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1.4本文的创新点 (4) 2.1理论依据 (4) 2.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5) 3.1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 (5) 3.2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6) 3.3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改善 (6)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6) 4.1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的现状 (6) 4.2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7) 4.2.1.实施作业成本法阻力较大 (7) 4.2.2.实施作业成本法前期成本较高 (7) 4.2.3.作业中心的选择及成本动因的确定较困难 (8) 4.3原因分析 (9) 4.3.1.外部原因分析 (9) 4.3.2.内部原因分析 (10) 5.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对策和措施 (11) 5.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11) 5.2提高生产的水平,增加制造费用的比重 (11)

对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对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分析与思考,加深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并对作业成本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目标成本法 引言: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的将各大服务部门的间接成本分配与其成本对象。他首先向决策者强调大量的资源消耗其实并非于某一实体产品或劳务直接相关,而是在为众多的品种产品与劳务提供间接服务;同时它也向决策者强调了成本计算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分配共同成本,而是着力于准确地计量为客户提供产品与劳务的成本,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思考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可以更好地实现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比较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实现作业成本法,在现在企业中的运用。 1.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选择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体现了经济意义。这里的成本主要指收集、整理信息的成本以及系统的复杂程度。效益是指系统能提供的信息的准确程度。系统的复杂程度主要体现在选择的成本动因的数量上。选择的成本动因数量多,成本信息相对来说就越精确,但却导致系统的高复杂程度以及高成本。ABC 提供的信息最终是要为管理层决策服务的,提供的信息太复杂,管理者就难以识别出重点和非重点,注意力被分散,效益反而下降了。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我们就要在成本动因数目和期望的信息精确度这两方面作出决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理论上来讲是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但由于现实的不完美,只能达到帕累托改善,达到“次优”) 。 (2)重要性和充分性原则 重要性就是要抓住问题本质,选择引起成本变动的最主要的成本动因;充分性是指选择的成本动因可以真实充分的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项成本库和成本对象上去。在选择成本动因时,为了避免ABC过于复杂,难以执行而流于形式,不宜把面铺得太宽,要挑选出有代表性或重要性的,但是又不能过于简陋,以至于反映的信息不充分。 (3)相关性原则 Bromwich 教授和Hong 教授提出了选择成本动因的条件:选择成本动因时,应保证如果该种成本动因的耗用数量发生了变动,则相对应的作业库中投入要素的数量也要发生变动,而且是同向的。也就是说,对于选择的成本动因,应保证其耗用量与对应的成本库成本具有同向变动性。” 动因的选择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它是成本计算准确与计量成本的一种权衡。一般而言作业活动分类越细,动因数量就越多,成本计算也就越准确,但计量成本也就越高。根据成本的相关原则,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量,有利于成本的计算,也可实现企业的相关的控制,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都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 都需要高层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以及企业员工全面参与。但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还存在很多不同点: (1) 成本管理的目标。目标成本法的目标是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的同时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谋求其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对其投入物—各种生产要素(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使其产出物的代价(即产品成本)最小。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弥补了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些缺陷。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一)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着眼于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迫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问接费用,而将它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什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时分配标准。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分配,从而使成本的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客观、真实。 (三)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分析生产这些产品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的分析不仅提供了分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木的依据,而且也为管理者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资料。 (四)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作业管理和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管理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看作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成的作业集合,在管理中以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为方向。过程管理是对作业链、价值链进行分析和管理,找出企业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症结。作业成本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它融合了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促使人们对传统成本管理的企业观和成本观进行重新思索,形成了新的企业观和成本观。 (一)断的企业观。传统成本管理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这个职业价值链是由1.研究与开发;2.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3.生产;4.营销;5.配送:6.客户服务这样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组织价值链被进一步扩展,“扩展的价值链”强调这种观点:“上游”各方(如供货商)和“下游,’(如顾客)是整个价值链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扩展的价值链”分析以“从摇篮到坟墓”方式管理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企业职能为中心,而不管那些职能是在同一部门内发生,还是在一系列的法律上非独立的组织中发生。 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多职能组合的价值链,并以多职能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是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竟争相适应的。与此不同的是,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职能,而忽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及优势

摘要:在阅读了很多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献之后,我对作业成本法这一新兴的成本归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它的提出,完善到应用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文章着重介绍作业成本法应有的远离及优势所在,借以完善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优势局限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abc)最早是由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他认为每项作业都要设置一个账户,即作业账户,作业账户是指交易事项的收入和费用账户,该交易事项的作业主管人员应履行责任,实施控制;交易事项包括材料和各种服务,但属于他人责任范围的其他事项不在该账户范围之内。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珀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给予了明确的解释。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计算产品成本的中间桥梁,通过作业动因来确认和计量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作业成本法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原则,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将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链和价值链上,再分析出各产品对相应作业的消耗情况,从而更精确地取得每个产品类别的成本。 现采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来计算某电话生产厂的产品成本分配。该电话生产厂生产普通电话和无绳电话两种类型,首先要整理出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的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资料,月平均耗用工时总额为27300小时,月平均制造费用总额为3549000元,由此得出制造费用分配率为130元/小时,普通电话月产18000部,月平均耗用工时19800小时,由此得出月平均制造费用总额2574000元,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成本为143元,加上直接材料成本40元和直接人工成本50元,得出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为233元。无绳电话月产6000部,月平均耗用工时7500小时,月平均制造费用总额975000元,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成本162.5元,加上直接材料成本60元和直接人工成本80元,得出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为302.5元。 然后采用作业成本法分解出生产电话的各个作业成本:机器焊接624800元,设备调整900000元,发放材料480000元,质量抽检720000元,生产工艺和测试程序工程814200元,售后服务60000元。普通电话月平均耗用机器焊接设备工时9000小时,月平均生产批次2次,每批产品投产前设备调整2次,每批产品完工质量抽检2次,工程成本分摊40%,无售后服务费用;无绳电话月平均耗用机器焊接设备工时4800小时,月平均生产批次4次,每批产品投产前设备调整4次,每批产品完工质量抽检4次,工程成本分摊60%,售后服务费用分摊100%。由此计算出普通电话各作业的合计成本机器焊接414000元,设备调整300000元,发放材料160000元,质量抽检240000元,工程作业325680元,已知直接材料成本7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900000元,成本合计3059680元,单位成本169.98元。无绳电话各作业的合计成本机器焊接220800元,设备调整600000元,发放材料320000元,质量抽检480000元,工程作业488520元,售后服务60000元,已知直接材料成本36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480000元,成本合计3009320元,单位成本501.55元。 比较结果可得:传统成本法下:普通电话单位成本233元,无绳电话单位成本302.5元;作业成本法下:普通电话单位成本169.98元,无绳电话单位成本501.55元。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及局限 作业成本法涉及很多关键的因素,例如:作业,作业链,价值链,资源动因,作业动因等。它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标准成本计算法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集中在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上。传统成本和标准成本法大都是以产品的产量为划分间接制造费用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