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凝及激光熔凝淬火讲解

激光熔凝及激光熔凝淬火讲解
激光熔凝及激光熔凝淬火讲解

激光熔凝及激光熔凝淬火

激光熔凝原理激光熔凝也称激光熔化淬火。激光熔凝是用激光束将获得工件表面加热熔化到一定深度,然后自冷使熔层凝固,获得较为细化均质的组织和所需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熔凝原理与激光非晶化基本上相一致。但激光熔凝处理时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均远小于激光非晶化。激光熔凝与激光合金化不同,它在表面熔化时一般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熔凝层与材料基体是天然的冶金结合;在激光熔凝过程中,可以排除杂质和气体,

激光熔凝原理

激光熔凝也称激光熔化淬火。激光熔凝是用激光束将获得工件表面加热熔化到一定深度,然后自冷使熔层凝固,获得较为细化均质的组织和所需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

激光熔凝原理与激光非晶化基本上相一致。但激光熔凝处理时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均远小于激光非晶化。

激光熔凝与激光合金化不同,它在表面熔化时一般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熔凝层与材料基体是天然的冶金结合;在激光熔凝过程中,可以排除杂质和气体,同时急冷重结晶获得的组织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蚀性;其表面熔层深度远大于激光非晶化。

激光熔凝是将金属材料表面在激光束照射下成为溶化状态,同时迅速凝固,产生新的表面层。根据材料表面组织变化情况,可分为合金化、重溶细化、上釉和表面复合化等。我公司的轧辊激光熔凝产品是用适当的参数的激光辐照材料表面,使其表面快速熔融、快速冷凝,获得较为细化均质的表面改性技术。它具有以下优点:

表面熔化时一般可添加超硬耐磨金属元素或化学元素,熔凝层与材料基体形成冶金结合。

在激光熔凝过程中,可以排除杂质和气体,同时急冷重结晶获得的杂质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其熔层薄、热作用区小,对表面粗糙度和工件尺寸影响不大,有时可不再进行后续磨光而直接使用。

提高溶质原子在基体中固溶度极限,晶粒及第二相质点超细化,形成亚稳相可获得无扩散的单一晶体结构甚至非晶态,从而使生成的新型合金获得传统方法得不到的优良性能。

激光(相变)淬火和激光熔凝淬火

激光(相变)淬火技术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入射到钢铁材料表面,使其温度迅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当激光移开后,由于仍处于低温的内层材料的快速导热作用,使受热表层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相变点以下,进而实现工件的表面相变硬化。激光淬火原理与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技术相同。但是其技术特点是,所使用的能量密度更高,加热速度更快,不需要淬火介质,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易于控制,易于实现自动化,因此可以在很多工业领域中逐步取代感应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等传统工艺。激光淬火可以使工件表层0.1~2.0mm 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激光熔凝淬火则是采用激光熔融金属表面,激光束移开后,熔融的金属直接从液态淬硬为固态,形成表面硬化层的工艺。由于激光熔凝淬火允许金属表面熔化,实际操作时可以使用比激光淬火更加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加慢的扫描速度,因此激光熔凝淬硬层深度比前者更深。

在激光输出功率为3.5kw时,大型轧辊表面激光熔凝淬火的最大淬硬层深度可以达到 2毫米以上。激光熔凝淬火的不足之处在于,激光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有所降低,其降低的幅度取决于激光加工的工艺参数,而激光表面淬火可以基本保持工件表面粗糙度不变。

激光淬火与熔凝处理的共同特点是,不需要改变材料的成分,主要利用轧辊材料自身的特性,发生马氏体相变来强化轧辊表面。进行激光淬火与熔凝淬火前,需要预先涂覆一层吸光涂料来增强轧辊表面对激光的吸收率。对于激光熔凝处理来说,所使用的涂料还应该起到使激光熔池流平与造渣的作用。因此,涂料的配方对于激光工艺的顺利实施以及硬面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华工激光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开发出激光淬火与熔凝淬火的系列吸光涂料,使各类材质激光淬火时淬硬层分布均匀。特别是激光熔凝淬火涂料中,添加有吸光及熔池流平的物质,熔凝淬火后淬硬层光滑、平整,只要少量加工,就可以获得平整的表面。因此,特别适合各种轧辊的激光表面强化处理。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简介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简介: (1)定义:利用聚集后的激光束快速加热钢铁材料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淬硬层的热处理工改错为激光加热表 面淬火。 (2)特点:与普通热处理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加热速度极快,工件热变形极小。由于激光功率密度高,加 热速度可达1010℃/s,因而热影响区小,工件热变形小,劳动条件好。 ②其冷却速度很高,在工件有足够质量前提下,冷速可达1023℃ /s;不需冷却介质,靠热量由表向里的传导自动淬火。 ③由于激光束扫描(加热)面积很小,可十分精确地对形状复 杂的工件(如有盲孔、小孔、小槽、薄壁零件等)进行处理或局部处理,也可根据需要在同一零件的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的处理。 ④能精确控制其加工条件,操作简单,可实现在线加工,也易 于与计算机连接,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⑤不需要加热介质,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件经激光淬火后表面 硬度高(比普通淬火硬度值高15%~~20%)、疲劳强度高(表面具有4000Mpa以上的残余压应力)。 ⑥节省能源,并且工件表面清洁,处理后不需修磨,可作为工 件精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其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改变工件表面性能,但不能改善心部

性能;不能用于重负荷工件,也不适用于大型工件。 (3)原理:用于热处理的激光淬火装置主要是CO2气体激光器,它所发生的激光波长为10.6μm,此波长具有很好的大气透过率,很多物质对此波长的辐射线具有一定吸收率;它具有输出功率大(20~~100kW)、效率高(可达20%~~40%)、持续工件时间长等优点。 激光加热金属主要是通过光子同金属材料表面的电子和声子的能量交换,使处理层材料温度升高,在10-7~~10-9s之内就能使作用深度内达到局部热平衡,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的这层高温“热层”继而又作为内部金属的加热热源,并以热传导方式进行传热。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就是以高能量激光作为能源以极快速度加热工件并自冷淬火的工艺。其实质就是利用激光产生的热量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的过程,它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工艺技术。 应当注意事项的是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效果与材料表面的反射率、密度和热导率等密切相关,由于所有金属都是10.6μm波长和CO2激光的良好反射体,反射率可高达70%~80%,对于反射率高的材料,激光能量不能被充分,所以激光淬火前要对金属表面施加吸光涂层(黑化处理)以增加吸收率。常用的黑化方法,主要有磷化、氧化等,或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可大师吸收激光的涂料(如碳素墨汁、胶体石墨、粉状金属氧化物、黑色丙烯酸、氨基屏光漆等)。 (3)工艺参数及应用:钢铁材料进行激光淬火的主要工艺参数

激光熔覆技术介绍

激光熔覆是一种新型的涂层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检测与控制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支撑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制造方法不能完成的难题,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的一项高新技术。目前,激光熔覆技术已成为新材料制备、金属零部件快速直接制造、失效金属零部件绿色再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制造、模具制造等行业。 为推动激光熔覆技术的产业化,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针对激光熔覆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和会议论文、专利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及其最新的应用:包括激光熔覆设备、材料、工艺、监测与控制、质量检测、过程的模拟与仿真等研究内容。但到目前为止,激光熔覆技术还不能大面积工业化应用。分析其原因,这里有政府导向的因素、激光熔覆技术本身成熟程度的限制、社会各界对激光熔覆技术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因此,激光熔覆技术欲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应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工程应用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强度将不断的扩大。下面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几个发展的动态,以飨读者。 激光熔覆的优势 激光束的聚焦功率密度可达1010~12W/cm2,作用于材料能获得高达1012K/s的冷却速度,这种综合特性不仅为材料科学新学科的生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同时也为新型材料或新型功能表面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激光熔覆所创造的熔体在高温度梯度下远离平衡态的快速冷却条件,使凝固组织中形成大量过饱和固溶体、介稳相甚至新相,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实。它提供了制造功能梯度原位自生颗粒增强复合层全新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同时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材料是极端条件下失效零部件的修复与再制造、金属零部件的直接制造的重要基础,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可以制备铁基、镍基、钴基、铝基、钛基、镁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从功能上分类:可以制备单一或同时兼备多种功能的涂层如: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等以及特殊的功能性涂层。从构成涂层的材料体系看,从二元合金体系发展到多元体系。多元体系的合金成分设计以及多功能性是今后激光熔覆制备新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工程应用中钢铁基的金属材料占主导地位。同时,

激光淬火技术工艺介绍及应用

激光淬火技术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快速加热钢铁材料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淬硬层的过程。 激光淬火前后工件的变形几乎可以忽略,因此特别适合高精度要求的零件表面处理。激光淬硬层的深度依照零件成分、尺寸与形状以及激光工艺参数的不同,一般在0.3~2.0mm 范围之间。对大型齿轮的齿面、大型轴类零件的轴颈进行淬火,表面粗糙度基本不变,不需要后续机械加工就可以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 激光淬火现已成功地应用到冶金行业、机械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中易损件的表面强化,特别是在提高轧辊、导卫、齿轮、剪刃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在模具、齿轮等零部件表面强化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激光淬火的特点 1.淬火零件不变形、激光淬火的热循环过程快、中碳钢、大型轴类; 2.几乎不破坏表面粗糙度、采用防氧化保护薄涂层、模具钢、各种模具; 3.激光淬火不开裂、精确定量的数控淬火、冷作模具钢、模具、刃具; 4.对局部、沟、槽淬火、定位精确的数控淬火、中碳合金钢、减振器;

5.激光、淬火清洁、高效、不需要水或油等冷却介质、铸铁材料、发动机汽缸; 6.淬火硬度比常规方法高、淬火层组织细密、强韧性好、高碳合金钢、大型轧辊。 二:激光淬火工业应用实例 激光淬火技术可对各种导轨、大型齿轮、轴颈、汽缸内壁、模具、减振器、摩擦轮、轧辊、滚轮零件进行表面强化。适用材料为中、高碳钢,铸铁。 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激光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激光修复)、智能激光焊接装备、自动化生产线、核心器件(工艺软件、送粉器、加工头)和金属粉末材料的研发与制造,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咨询了解一下。

激光熔覆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1.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激光熔覆技术(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是指在被涂覆机体表面上,以不同的添料方式放置选择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机体表面薄层同时熔化,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材料成冶金结合的涂层,从而显著改善机体材料表面耐磨、耐热、耐蚀、抗氧化等性能的工艺方法[1]。按涂层材料的添加方式不同,激光熔覆技术可分为预置法和同步送粉法,如图1所示。激光熔覆技术因具有应用灵活、耗能小,热输入量低、引起的热变形小,不需要后续加工或加工量小,减少公害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材料表面改性上受到高度重视[2]。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和发展。激光熔覆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与堆焊、热喷涂和等离子喷焊等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熔覆具有下述优点:(1)熔覆层晶粒细小,结构致密,因而硬度一般较高,耐磨、耐蚀等性能亦更为优异;(2)熔覆层稀释率低,由于激光作用时间短,基材的熔化量小,对熔覆层的冲淡率低(一般仅为5%-8%),因此可在熔覆层较薄的情况下获得所要求的成分与性能,节约昂贵的覆层材;(3)激光熔覆热影响区小,工件变形小,熔覆成品率高;(4)激光熔覆过程易实现自动化生产,覆层质量稳定,如在熔覆过程中熔覆厚度可实现连续调节,这在其他工艺中是难以实现的。由于激光熔覆的上述优点,它在航空、航天乃至民用产品工业领域中都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材料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图1.1 激光熔覆原理示意图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激光器。目前,激光器主要有3种:CO2激光器、YAG 固体激光器和准分子激光器。国内外常用于激光熔敷的激光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输出功率为0.5-10KW的CO2气体激光器,另一种是输出功率为500W左右的YAG固体激光器。其中工业上用来进行表面改性的多为CO2大功率激光器。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在激光熔覆设备及过程控制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如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相继成功研制出500 - 10000W大功率CO2气体激光器、100-500W固体激光器等系列激光产品,中科院则开发出集成化激光智能加工系统,清华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已研制出各种规格的同轴送粉喷嘴和自动送粉器等。在激光熔覆技术上,国内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光熔覆同轴送粉器以及利用CCD红外检测激光熔覆温度场,如天津工业大学杨洗尘教授[3];2.激光熔覆制备耐磨涂层[4];3.激光熔覆工艺参数的研究;4.激光熔覆过程中添加某重金属元素对特定合金组织的影响[5];5.扫描速度对熔覆层硬度和厚度的影响[6];6.激光熔覆制备金属基复合涂层以提高机械性能[7];7.Mg表面熔敷不同金属材料涂层的机械性能[8];国外的研究状况:国外对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其实与上世纪80年代,比我国早十年左右,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欧洲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激光熔覆过程的基础研究与理解,如葡萄牙先进技术研究所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如图2;2.激光熔覆制备金属基复合涂层以提高机械性能[9];3.激光熔覆恢复零件和工具性能[10];4.激光熔覆过程显微裂纹和残余

激光热处理的应用

本设备是集光、机、电以及制冷和材料加工技术一体的大型集成设备,能对轴类、平面类、缸齿轮类、以及空间工模具类等产品进行激光淬火、激光熔覆、激光表面合金化加工,从而达到改善表面性能、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恢复工件的外型尺寸以重复使用等目的。 主要特点: 模块化设计,高度集成,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及很高的使用寿命;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激光加工精度高,效率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动态响应速度快;造型美观,操作及维护简便。 激光热处理是一种表面热处理技术。即利用激光加热金属材料表面实现表面热处理。 激光加热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即激光的照射区域的单位面积上集中极高的功率。由 于功率密度极高,工件传导散热无法及时将热量传走,结果使得工件被激光照射区迅 速升温到奥氏体化温度实现快速加热。当激光加热结束,因为快速加热时工件基体大 体积中仍保持较低的温度,被加热区域可以通过工件本身的热传导迅速冷却,从而实 现淬火等热处理效果。激光淬火效果:激光淬火层的硬度分布曲线激光淬火层的硬度 分布激光淬火技术可对各种导轨、大型齿轮、轴颈、汽缸内壁、模具、减振器、摩 擦轮、轧辊、滚轮零件进行表面强化。适用材料为中、高碳钢,铸铁。激光淬火的应 用实例:激光淬火强化的铸铁发动机汽缸,其硬度提高HB230提高到HB680,使用寿 命提高2~3倍。 ] 概念定义:利用激光进行加热的热处理工艺称作激光热处理,它是一种高能量密度表面热处理,具有超高 加热速度,其淬火硬化层的性质和状态与普通淬火有着显著的区别。 研究范围:激光热处理的研究分为不熔化表面热处理和熔化表面热处理两大类。不熔化表面热处理主 要包括激光表面相变硬化、激光冲击热处理和激光表面退火等;熔化表面热处理主要包括激光表面熔凝、激 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非晶态等。 (一) 发展过程 70年代初~80年代初 需求动力:70年代大功率CO2激光器的出现,推动了激光热处理的发展。 主要特点: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广泛开展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即激光淬火)的研究和应用;2.开展激 光表面合金化的探索研究;3.受激光器功率的影响,激光热处理工艺的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未能迅速发展。 典型成果和产品:典型成果:激光热处理设备、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工艺的应用 80年代初~至今 需求动力: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器功率的提高,激光热处理的优点日趋明显,从而推动激光热处 理的迅速发展。激光热处理作为一种很好的节能型热处理工艺也是其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主要特点:该阶段的主要特点:1.激光热处理设备已商业化,正朝小型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 2.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处理工艺日趋成熟,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武器等工业部门; 3.激光表面合金化工 艺因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倍受各国的重视,研究工作进展较大,但仍处于基础工艺试验、组织分析和性能试 验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工业应用;4.开展了激光涂覆处理、激光表面熔凝、激光脉冲冲击强化处理 和激光渗氮处理等工艺的研究。 典型成果和产品:典型成果: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处理广泛用于军用部门和民用部门。 (二) 现有水平及发展趋势 激光热处理是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金属表面强化新工艺。激光热处理具有加热和冷却速 度快、工件变形小、可进行局部热处理、工艺灵活性大、污染小和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目前,国外应用较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 Laser Light Scattering System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BROOKHA VEN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BEIJING OFFICE)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北里甲1号中鑫嘉园东座A105室美国布鲁克海文公司公司北京技术服务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8610-62081909 传真:8610-6208189

激光光散射技术和应用 近年来,光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激光光散射已经成为高分子体系和胶体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规的测试手段。现代的激光光散射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在静态光散射中,通过测定平均散射光强的角度和浓度的依赖性,可以得到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 w,均方根回旋半径R g和第二维利系数A2;在动态光散射中,利用快速数字相关器记录散射光强随时间的涨落,即时间相关函数,可得到散射光的特性弛豫时间τ,进而求得平动扩散系数D和与之对应的流体力学半径R h。在使用过程中,静态和动态光散射有机地结合可被用来研究高分子以及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许多涉及到质量和流体力学体积变化的 过程,如聚集和分散、结晶和溶解、吸附和解吸、高分子链的伸展和卷缩以及蛋白质长链的折叠,并可得到许多独特的分子量参数。 一、光散射发展简史: Tynadall effect(1820-1893) 1869年,Tyndall研究了自然光通过溶胶颗粒时的散射,注意到散射光呈淡淡的蓝 色,并且发现如果入射光是偏振的,这散射光也是偏振的。Tyndall由此提出了19 世纪气象学的两大谜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来自天空的散射光是相当偏 振的? James Clerk Maxwell (1833-1879) 解释了光是一种电磁波,并正确地计算出光的速度。 Lord Rayleigh(1842-1919) 1881年,Rayleigh应用Maxwell的电磁场理论推导出,在无吸收、无相互作用条件下,光学各向同性的小粒子的散射光强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并解释了蓝天是太阳光穿透大气层所产生的散射现象。 Abert Einstein(1879-1955) 研究了液体的光散射现象。 Chandrasekhara V.Raman (1888-1970) 1928年,印度籍科学家Raman提出了Raman 效应(也称拉曼散射),即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Peter Debye(1884-1966) 延续了 Einstein的理论,描述了分子溶解于溶剂中所产生的光散射现象,提出用Debye plot 。1944 年,Debye利用散射光强测得稀溶液中高分子的重均分子量。 Peter Debye Lord Rayleigh Tyndall effect

激光淬火

某传动设备有限公司齿轮齿根激光淬火 技术方案 齿轮齿根激光淬火技术方案 一、待处理工件情况 某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及维修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公司,其公司现有两个内齿轮经过感应加热淬火处理,但齿根部分淬火程度不够,强度不够,需进行二次激光淬火进行性能强化,齿轮如下图所示:

二、淬火要求 1、对齿轮的齿根进行淬火,淬火不影响齿根以外的其它部位; 2、淬火深度在1mm左右; 三、激光淬火可行性分析 1、采用激光熔覆手段修复工艺可行性分析: 1)激光淬火能量密度集中,淬火深度大,总热输入量小,淬火后基本不会造成待修复件基体变形; 2)激光淬火相比传统方式,同样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淬火结果,下图是我司激光淬火处理后45钢轴类件的金相图片和硬度。未淬火的基材组织主要是有珠光体+铁素体,硬度较低,而淬火后的组织主要有马氏体和参与奥氏体组成,硬度有了很大提高。 从表1可以看出未淬火的45钢硬度为HV250左右,而经过激光淬火后,硬度提高到HV760左右。足以说明激光淬火的有效性。 图3-未淬火基材的金相组织图4-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表1 45钢试样测试的硬度值

3 ) 我司拥有随行打磨机器人进行自动打磨,并与多家大型机加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 可以满足该件的表面机加处理。 2、 我公司技术条件 1) 我公司团队在铁基、钴基、镍基等材料的激光熔覆中大量技术积累,并拥有多种成 熟的激光熔覆工艺,以及进行金属材料激光淬火的技术条件; 2) 我公司从低功率1KW 到高功率10KW 激光器熔覆系统共四套可以满足不同零件尺寸 的修复需求;成套的现场修复系统包括:激光器、高精度6轴工业机器人、送粉器、水冷机、控制软件系统、其它配件备件。经初步研究评估采用4KW 熔覆设备可以满足修复。

激光表面表面处理技术及进展

激光表面表面处理技术及进展 摘要:激光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在冶金和材料加工中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激光表面处理由于其对工业和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飞速成长的重要加工技术领域。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况,指出了这项技术今后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激光;表面处理;进展 0 前言 激光的出现时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进展。第一台激光器于60年代初问世,对激光表面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早在激光器诞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但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在热处理生产中获得应用。 激光在金属热处理方面取得成功,标志此技术的应用进人了新灼阶段。随着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成功与不断完善,这一新工艺用于汽车转向器表面处理的生产线[1]。国内经过“六五”计划的联合攻关,已在汽缸套等零部件的表面热处理上获得成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随之而发展的表面涂覆(cladding),表面上釉(Glazing)及表面合金化(SurfaeeAlloing)等工艺[2]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与上述工艺相比较,激光表面热处理是当前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工艺。 1 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特点[3] 1)通过选择激光波长调节激光功率等手段,能灵活地对复杂 形状工件或工件局部部位实施非接触性急热、急冷。该技术易控制处理范围,热影响区小,工件产生的残余应力及变形很小。 2)可在大气、真空及各种气氛中处理,制约条件少,且不造成 化学污染。 3)通常,激光表面处理的改性效果比普通处理方法更显著 4)激光束能量集中,密度大,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 5)可缩短工艺流程,处理过程中工件可以运动,故特别适合组织自动化处理线。 6)激光束便于通过导光系统准确地输人与定位,亦能导向多个工作台,可大大提高激光的使用率和处理的效率。 7)激光表面处理尤其适用于大批量处理生产线,其成本比传统的表面热处理低。 2 激光表面相变应化(LTH) 不论激光束是如户J产生的,激光束仅是一加热金属的热源,金属经激光热处理后,一般不出现异常的治全变化。相变硬化是一种儿乎无尺寸变化而能达到冶金相变的加工技术。利用激光束可以选择小面积加热和对需要部位硬化。实现激光相变硬化有三个基本条件仁:第一,金属硬化

激光技术及其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及其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姓名:杨春有学号:20141060138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国防) 摘要20世纪以来,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发明。在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需要的背景下,激光技术应运而生。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快速发展。激光在现代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扩大通信容量,缓和通信频段拥挤,提高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激光通信技术现代通讯激光通信光子晶体能量衰减 引言 事实上,1916 年激光的原理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之后一直没有研制成功,原因在于科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没有现在发达,一直到1958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激光是计入20世纪,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它的亮度非常之高,大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因此激光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悠久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体会了新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导致整个一门新兴产业——激光产业——的诞生。 一激光通信的发展阶段 激光通信经历了大气通信和光波导(光纤)通信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CO2气体激光器是比较符合要求的早期通信用光源,其输出激光波长为10.6μm,在大气通行当中,信道传输的低损耗窗口要求的标准波长是10.6μm。早期的激光大气通信所用光源还包括YAG固体激光器、He-Ne气体激光器等等。其中的早期激光大气通信曾经掀起了全球性的研究浪潮,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这个阶段投入了进去,对激光大气通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但是这项研究只有少数的经济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发达国家才能够承担得起。光纤波导通信技术大约与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步展开,从而在技术上形成了激光无线通信和激光有线通信两种通信方式,这两种通信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大不相同。 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光接受发射模块的处理能力不仅速度高而且容量特别大。微电子电路的多功能的逻辑控制、具有高强度并行操作功能的电子集成器件的优越性、光本身的高速传输能力、超高规模集成技术的优越性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光接受发射模块当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现代通信技术研究中,在激光通信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就要属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了。包括制造成本很低、易

激光表面淬火的应用领域

激光表面淬火的应用领域 激光表面淬火技术原理 激光淬火,也称激光热处理、激光硬化,即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快速加热金属材料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淬硬层的一种高新技术,分为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凝硬化和激光冲击硬化三种工艺方法。 技术特点 1.激光淬火马氏体晶粒更细、位错密度更高,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 2.变形极小,甚至无变形,适合于高精度零件处理,部分场合可作为材科和零件的最后处理工序。 3.无需回火,淬火表面得到压应力,不易产生裂纹。 4.如工柔牲好,适用面广,可方便地处理大尺寸工件和沟、槽、深孔、内孔、盲孔等局部区域。 5可根据需要调整硬化层深浅。 6.硬度梯度非常小,硬度基本不随激光硬化层深变化而变化。 7.适合的材料广泛,包括各种中高碳钢、工具钢、模具钢以及铸铁材料等。 8.加工过程自动化控制,工期短,质量稳定。 9.低碳环保,无需冷却介质,无废气废水排放。 技术参数 适合材质:各类中高碳钢、铸铁 淬火硬度:一般可比感应淬火高1-5HRC 淬火深度:0.1-1.2mm 应用领域 激光淬火技术解决了许多常规热处理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已大量应用于冶金、汽车、模具、五金、轻工、机械制造等行业。适合各类型零件的热处理: 1.难以进入热处理炉的大型工件。 2.仅需对沟、槽、孔、边、刃口等局部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件。 3.常规热处理工艺难以处理到的部位。 4.对热处理变形量要求高的精密零件。 5.铸铁工件表面的热处理。 6.常规热处理工艺易产生裂纹的零件。 7.常规热处理工艺达不到硬度要求的零件。 模具钢激光淬火技术及应用 模具钢激光淬火技术,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快速加热钢铁材料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淬硬层的过程。模具钢激光淬火的功率密度高,冷却速度快,不需要水或油等冷却介质,是清洁、快速的淬火工艺。与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渗碳淬火工艺相比,激光淬火淬硬层均匀,硬度高(一般比感应淬火高1-3HRC),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

激光对射技术原理及应用分析.

激光对射技术原理及应用分析 近年来周界防范系统已经成为安防系统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安防子系统。 不仅在军工厂、军营、机场、港口、政府机关等高端领域可见其“踪影”。 同时还被广泛应用到住宅小区,并在这些领域保持着相当高的应用增长速度。 众所周知,安全防范技术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将视频监控、周界报警、入侵探测、门禁控制等独立的安防子系统集成整合,形成一个多功能、全天候、动态的综合安全管理系统。 而周界报警作为安防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十分重要,已从过去被动的报警探测,发展为今天的威慑阻挡加报警。 且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和安防市场的成熟,以及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将是它发展的必然趋势。 周界报警系统是在防护的边界利用如泄漏、激光、电子围栏等技术形成一道或可见或不可见的“防护墙”。 当有越墙行为发生时,相应防区的探测器即会发出报警信号,并送至控制中心的报警控制主机,发出声光警示的同时显示报警位置。 还可联动周界模拟电子屏,甚至联动摄像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强电照明系统等。 近年来周界防范系统已经成为安防系统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安防子系统,不仅在军工厂、军营、机场、港口、政府机关等高端领域可见其 “踪影”,同时还被广泛应用到住宅小区,并在这些领域保持着相当高的应用增长速度。

本文将对激光对射、张力式电子围栏、泄漏电缆、振动电缆四种最常用的周界防范技术进行分析,借此一窥周界防范报警系统技术的发展踪迹。 激光对射工作原理 三安古德激光对射探测器由收、发两部分组成。 激光发射器向安装在几米甚至于几百米远的接收器发射激光线,其射束有单束、双束,甚至多束。 当相应的三安古德激光射束被遮断时,接收器即发出报警信号。 接收器由光学透镜、激光光电管、放大整形电路、功率驱动器及执行机构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接收器能收到激光射束为正常状态,而当发生入侵时,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射束被遮挡,即光电管接收不到激光光。 从而输出相应的报警电信号,并经整形放大后输出开关量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可被报警控制器接收,并去联动执行机构启动其它的报警设备,如声光报警器、模拟电子地图、电视监控系统、照明系统等。系统组成 激光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探测系统、现场报警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联动系统以及电源系统六部分组成。 1、前端探测系统由激光探测器及其相关附件组成,其对周界围墙或护栏进行防护,检测周界入侵行为,并输出报警信号。 2、现场报警系统由现场报警器及联动装置组成,在探测器检测到入侵行为时,即启动现场报警设备,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威慑。

激光淬火

一、概述 激光淬火技术及应用激光淬火技术,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快速加热钢铁材料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淬硬层的过程。激光淬火的功率密度高,冷却速度快,不需要水或油等冷却介质,是清洁、快速的淬火工艺。与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渗碳淬火工艺相比,激光淬火淬硬层均匀,硬度高(一般比感应淬火高1-3HRC),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容易控制,易于实现自动化,不需要象感应淬火那样根据不同的零件尺寸设计相应的感应线圈,对大型零件的加工也无须受到渗碳淬火等化学热处理时炉膛尺寸的限制,因此在很多工业领域中正逐步取代感应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等传统工艺。尤其重要的是激光淬火前后工件的变形几乎可以忽略,因此特别适合高精度要求的零件表面处理。激光淬硬层的深度依照零件成分、尺寸与形状以及激光工艺参数的不同,一般在0.3~2.0mm范围之间。对大型齿轮的齿面、大型轴类零件的轴颈进行淬火,表面粗糙度基本不变,不需要后续机械加工就可以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激光熔凝淬火技术是利用激光束将基材表面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由于基材内部导热冷却而使熔化层表面快速冷却并凝固结晶的工艺过程。获得的熔凝淬火组织非常致密,沿深度方向的组织依次为熔化-凝固层、相变硬化层、热影响区和基材。激光熔凝层比激光淬火层的硬化深度更深、硬度要高,耐磨性也更好。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般需要后续机械加工才能恢复。为了降低激光熔凝处理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减少后续加工量,华中科技大学配制了专门的激光熔凝淬火涂料,可以大幅度降低熔凝层的表面粗糙度。现在进行激光熔凝处理的冶金行业各种材料的轧辊、导卫等工件,其表面粗糙度已经接近激光淬火的水平。激光淬火现已成功地应用到冶金行业、机械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中易损件的表面强化,特别是在提高轧辊、导卫、齿轮、剪刃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在模具、齿轮等零部件表面强化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激光淬火的特点 质量优势技术特质适用材料实际应用 1.淬火零件不变形激光淬火的热循环过程快中碳钢大型轴类 2.几乎不破坏表面粗糙度采用防氧化保护薄涂层模具钢各种模具3.激光淬火不开裂精确定量的数控淬火冷作模具钢模具、刃具 4.对局部、沟、槽淬火定位精确的数控淬火中碳合金钢减振器 5.激光淬火清洁、高效不需冷却介质铸铁材料发动机汽缸6.淬火硬度比常规方法高淬火层组织细密、强韧性好高碳合金钢大型轧辊 三、组成部分 ● 激光器

关于激光淬火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 激光表面淬火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项目可行性报告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嘉兴市浙江数控焊机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自20世纪60 年代激光问世以来,激光技术作为一门举世瞩目的高新技术,几乎在各行业都获得了重要的应用。近年来,激光表面处理技术不仅在研究和开发方面迅速发展,而且在工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表面工程一个十分活跃的新兴领域。激光表面处理既可以通过激光淬火、表面熔凝改变基体表层材料的微观结构,也可以通过激光熔覆、气相沉淀和合金化等处理方法同时改变基体表层的化学成份和微观结构。激光表面淬火比其它激光加工所需的功率密度小的多, 因此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材料加工中,激光表面淬火应用最多,它能显著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及耐腐性。然而目前激光表面淬火技术的应用还不如传统热处理技术那样广泛和成熟,但由于其具有的独特优越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石油、矿山、纺织、冶金、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激光表面淬火是利用激光在要热处理的部分扫描,使被扫描区域快速升温,而未被扫描区域保持常温。激光表面淬火的原理和普通热处理是相同的,只不过激光作为热源加热金属的时间很短,处理区域也很小。激光对金属进行热处理时,金属表面温度和热穿透深度都和激光照射时间的平方成比例。所以适当地调节激光光斑尺寸、扫描速度和激光功率,就可以对金属表面温度和热穿透深度进行控制。采用激光表面淬火的工件的变形量极小(变形量为高频淬火的1/3~1/10),表面光洁度好,无氧化皮产生。因此,可以减少后道工序(矫正或磨制)的工作量,降低工件的制造成本。激光表面淬火后可获得极细的马氏体晶粒,硬度要比常规淬火后的硬度提高15%-20%,硬化层深度可达2mm,而工件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所以经激光表面淬火处理的工件表面层硬度高,耐磨性好,心部硬度低,韧性好,疲劳强度一般可提高30%~50%。由于金属散热快,激光束扫描后,扫描区域可自行迅速冷却淬火,无需淬火液,是一种清洁卫生的热处理方法而且便于用同一激光加工系统实现同时加工。因此可直接将激光表面淬火工序安排在生产线上,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又由于激光表面淬火处理是不接触加热, 所以工件表面不会发生表面沾污。此外, 因为采用特制的透镜聚焦, 激光的焦深很长, 所以工件在激光焦点上下各50~75mm范围内所吸 收的光能是基本相同的, 这对于处理表面凸凹不平的工件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目前激光热处理在热处理行业的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还不大,但是应用前景光明。许多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1-3],都说明采用激光表面热处理技术可以解决某些其它热处理方法难以实现的技术目标。例如细长钢管内壁表面硬化,成型精密刃具刃部超高硬化,模具合缝线强化,缸体和缸套内壁表而硬化等等。采用激光表面热处理的经济效益显著优于传统热处理,例如汽车转向器壳体的激光相变硬化和锯齿激光相变硬化等。因此,激光表面热处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都处于上升阶段。 激光加工技术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特别是政府强调要振兴制造业,这就给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带来发展机遇。在国家制定中长远期发展规划时,又

激光淬火技术

激光淬火技术 激光淬火技术,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快速加热钢铁材料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淬硬层的过程。激光淬火的功率密度高,冷却速度快,不需要水或油等冷却介质,是清洁、快速的淬火工艺。与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渗碳淬火工艺相比,激光淬火淬硬层均匀,硬度高(一般比感应淬火高1-3HRC),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容易控制,易于实现自动化,不需要象感应淬火那样根据不同的零件尺寸设计相应的感应线圈,对大型零件的加工也无须受到渗碳淬火等化学热处理时炉膛尺寸的限制,因此在很多工业领域中正逐步取代感应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等传统工艺。尤其重要的是激光淬火前后工件的变形几乎可以忽略,因此特别适合高精度要求的零件表面处理。激光淬硬层的深度依照零件成分、尺寸与形状以及激光工艺参数的不同,一般在0.3~2.0mm范围之间。对大型齿轮的齿面、大型轴类零件的轴颈进行淬火,表面粗糙度基本不变,不需要后续机械加工就可以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激光熔凝淬火技术是利用激光束将基材表面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由于基材内部导热冷却而使熔化层表面快速冷却并凝固结晶的工艺过程。获得的熔凝淬火组织非常致密,沿深度方向的组织依次为熔化-凝固层、相变硬化层、热影响区和基材。激光熔凝层比激光淬火层的硬化深度更深、硬度要高,耐磨性也更好。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般需要后续机械加工才能恢复。为了降低激光熔凝处理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减少后续加工量,华中科技大学配制了专门的激光熔凝淬火涂料,可以大幅度降低熔凝层的表面粗糙度。现在进行激光熔凝处理的冶金行业各种材料的轧辊、导卫等工件,其表面粗糙度已经接近激光淬火的水平。激光淬火现已成功地应用到冶金行业、机械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中易损件的表面强化,特别是在提高轧辊、导卫、齿轮、剪刃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在模具、齿轮等零部件表面强化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1 激光淬火的特点 质量优势技术特质适用材料实际应用 1.淬火零件不变形激光淬火的热循环过程快中碳钢大型轴类 2.几乎不破坏表面粗糙度采用防氧化保护薄涂层模具钢各种模具 3.激光淬火不开裂精确定量的数控淬火冷作模具钢模具、刃具 4.对局部、沟、槽淬火定位精确的数控淬火中碳合金钢减振器 5.激光淬火清洁、高效不需要水或油等冷却介质铸铁材料发动机汽缸

激光熔覆技术分析与展望讲解

激光熔覆技术分析与展望 作者:张庆茂激光熔覆是一种新型的涂层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检测与控制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支撑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制造方法不能完成的难题,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的一项高新技术。目前,激光熔覆技术已成为新材料制备、金属零部件快速直接制造、失效金属零部件绿色再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制造、模具制造等行业。为推动激光熔覆技术的产业化, 作者:张庆茂 激光熔覆是一种新型的涂层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检测与控制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支撑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制造方法不能完成的难题,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的一项高新技术。目前,激光熔覆技术已成为新材料制备、金属零部件快速直接制造、失效金属零部件绿色再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制造、模具制造等行业。 为推动激光熔覆技术的产业化,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针对激光熔覆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和会议论文、专利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及其最新的应用:包括激光熔覆设备、材料、工艺、监测与控制、质量检测、过程的模拟与仿真等研究内容。但到目前为止,激光熔覆技术还不能大面积工业化应用。分析其原因,这里有政府导向的因素、激光熔覆技术本身成熟程度的限制、社会各界对激光熔覆技术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因此,激光熔覆技术欲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应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工程应用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强度将不断的扩大。下面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几个发展的动态,以飨读者。 激光熔覆的优势 激光束的聚焦功率密度可达1010~12W/cm2,作用于材料能获得高达1012K/s的冷却速度,这种综合特性不仅为材料科学新学科的生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同时也为新型材料或新型功能表面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激光熔覆所创造的熔体在高温度梯度下远离平衡态的快速冷却条件,使凝固组织中形成大量过饱和固溶体、介稳相甚至新相,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实。它提供了制造功能梯度原位自生颗粒增强复合层全新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同时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材料是极端条件下失效零部件的修复与再制造、金属零部件的直接制造的重要基础,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可以制备铁基、镍基、钴基、铝基、

激光熔覆_图文讲解

一、激光熔覆的原理 激光溶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辐照,通过迅速熔化、扩展和凝固,在基材表面熔覆一层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或力学性能的材料,构成一种新的复合材料,以弥补基体所缺少的高性能。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克服彼此的不足。 可以根据工件的工况要求,熔覆各种(设计)成分的金属或非金属,制备耐热、耐蚀、耐磨、抗氧化、抗疲劳或具有光、电、磁特性的表面覆层。通过激光熔覆,可在低熔点材料上熔覆一层高熔点的合金,亦可使非相变材料 (AI 、Cu 、Ni 等)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得到强化。 在工件表面制备覆层以改善表面性能的方法很多,在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是堆焊、热喷涂和等离子喷焊等,与上述表面强化技术相比,激光熔覆具 有下述优点: (1 )熔覆层晶粒细小,结构致密,因而硬度一般较高,耐磨、耐蚀等性能 亦更为优异。 (2 )熔覆层稀释率低,由于激光作用时间短,基材的熔化量小,对熔覆层的冲淡率低(一般仅为 5%-8%),因此可在熔覆层较薄的情况下,获得所要求的 成分与性能,节约昂贵的覆层材料。 (3 )激光熔覆热影响区小,工件变形小,熔覆成品率高。 (4 )激光熔覆过程易实现自动化生产,覆层质量稳定,如在熔覆过程中熔覆厚度可实现连续调节,这在其他工艺中是难以实现的。 由于激光熔覆的上述优点,它在航空、航天乃至民用产品工业领域中都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材料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激光熔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熔覆层的开裂问题,

尤其是大工件的熔覆层,裂缝几乎难以避免,为此,研究者们除了改进设备,探索合适工艺,还在研制适合激光熔覆工艺特点的熔覆用合金粉末和其他熔覆材 料。 二、激光熔覆工艺方法 激光熔覆工艺方法有两种类型: 1、二步法(预置法) 该法是在激光熔覆处理前,先将熔覆材料置于工作表面,然后采用激光将其熔化,冷凝后形成熔覆层。预置熔覆材料的方式包括: (1 )预置涂覆层:通常是应用手工涂敷,最为经济、方便、它是用粘结剂将熔覆用粉末调成糊状置于工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激光熔覆处理。但此法生产效率低,熔覆厚度不一致,不宜用于大批量生产。 (2 )预置片:将熔覆材料的粉末加入少量粘结剂模压成片,置于工件需熔覆部位,再进行激光处理。此法粉末利用率高,且质量稳定,适宜于一些深孔零件,如小口径阀体,采用此法处理能获得高质量涂层。 2、一步法(同步法) 这是在激光束辐照工件的同时向激光作用区送熔覆材料的工艺, 它又有两种方/法。 同步送粉法:使用专用喷射送粉装置(见图)将单种或混合粉末送入熔池,控制粉末送入量和激光扫描速度即可调整熔覆层的厚度。由于松散的粉末对激光的吸收率大,热效率高,可获得比其他方法更厚的熔覆层,容易 实现自动化。国外实际生产中采用较多。 同步送丝法:此法工艺原理虽与同步送粉法相同,但熔覆材料是预先加工成丝材或使用填充丝材。此法便利且不浪费材料,更易保证熔覆层的成分均匀性,尤其是当熔覆层是复合材料时,不会因粉末比重或粒度大小的不同而影响覆层质量,且通过对丝材进行预热的精细处理可提高熔覆速率。但是丝材表面光滑,对激光的反射较强,激光利用率相时较低;此外,线材制造过程较 复杂,且品种规格少。

激光熔凝及激光熔凝淬火讲解

激光熔凝及激光熔凝淬火 激光熔凝原理激光熔凝也称激光熔化淬火。激光熔凝是用激光束将获得工件表面加热熔化到一定深度,然后自冷使熔层凝固,获得较为细化均质的组织和所需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熔凝原理与激光非晶化基本上相一致。但激光熔凝处理时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均远小于激光非晶化。激光熔凝与激光合金化不同,它在表面熔化时一般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熔凝层与材料基体是天然的冶金结合;在激光熔凝过程中,可以排除杂质和气体, 激光熔凝原理 激光熔凝也称激光熔化淬火。激光熔凝是用激光束将获得工件表面加热熔化到一定深度,然后自冷使熔层凝固,获得较为细化均质的组织和所需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 激光熔凝原理与激光非晶化基本上相一致。但激光熔凝处理时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均远小于激光非晶化。 激光熔凝与激光合金化不同,它在表面熔化时一般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熔凝层与材料基体是天然的冶金结合;在激光熔凝过程中,可以排除杂质和气体,同时急冷重结晶获得的组织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蚀性;其表面熔层深度远大于激光非晶化。 激光熔凝是将金属材料表面在激光束照射下成为溶化状态,同时迅速凝固,产生新的表面层。根据材料表面组织变化情况,可分为合金化、重溶细化、上釉和表面复合化等。我公司的轧辊激光熔凝产品是用适当的参数的激光辐照材料表面,使其表面快速熔融、快速冷凝,获得较为细化均质的表面改性技术。它具有以下优点: 表面熔化时一般可添加超硬耐磨金属元素或化学元素,熔凝层与材料基体形成冶金结合。 在激光熔凝过程中,可以排除杂质和气体,同时急冷重结晶获得的杂质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其熔层薄、热作用区小,对表面粗糙度和工件尺寸影响不大,有时可不再进行后续磨光而直接使用。 提高溶质原子在基体中固溶度极限,晶粒及第二相质点超细化,形成亚稳相可获得无扩散的单一晶体结构甚至非晶态,从而使生成的新型合金获得传统方法得不到的优良性能。 激光(相变)淬火和激光熔凝淬火

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现状

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现状 激光熔覆技术是—种涉及光、机、电、计算机、材料、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的跨学科高新技术。它由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并于1976年诞生了第一项论述高能激光熔覆的专利。激光熔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结合CAD技术兴起的快速原型加工技术,为激光熔覆技术又添了新的活力。 目前已成功开展了在不锈钢、模具钢、可锻铸铁、灰口铸铁、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及特殊合金表面钴基、镍基、铁基等自熔合金粉末及陶瓷相的激光熔覆。激光熔覆铁基合金粉末适用于要求局部耐磨而且容易变形的零件。镍基合金粉末适用于要求局部耐磨、耐热腐蚀及抗热疲劳的构件。钴基合金粉末适用于要求耐磨、耐蚀及抗热疲劳的零件。陶瓷涂层在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高,适用于要求耐磨、耐蚀、耐高温和抗氧化性的零件。在滑动磨损、冲击磨损和磨粒磨损严重的条件下,纯的镍基、钴基和铁基合金粉末已经满足不了使用工况的要求,因此在合金表面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进行了钢、钛合金及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多种陶瓷或金属陶瓷涂层的研究。 激光熔覆存在的问题 评价激光熔覆层质量的优劣,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宏观上,考察熔覆道形状、表面不平度、裂纹、气孔及稀释率等;二是微观上,考察是否形成良好的组织,能否提供所要求的性能。此外,还应测定表面熔覆层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分布,注意分析过渡层的情况是否为冶金结合,必要时要进行质量寿命检测。 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熔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熔池动力学、合金成分的设计、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控制方法、以及熔覆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等。 目前激光熔敷技术进一步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激光熔覆技术在国内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是熔覆层质量的不稳定性。激光熔覆过程中,加热和冷却的速度极快,最高速度可达1012℃/s.由于熔覆层和基体材料的温度梯度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可能在熔覆层中产生多种缺陷,主要包括气孔、裂纹、变形和表面不平度 ②光熔敷过程的检测和实施自动化控制。 ③激光熔覆层的开裂敏感性, 仍然是困扰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工程应用及产业化的障碍. 目前,虽然已经对裂纹的形成扩进行了研究,但控制方法方面还不成熟。 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展望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光熔敷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激光表面改性研究的热点。激光熔敷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与维修、汽车制造、纺织机械、航海与航天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目前激光熔覆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正处于逐步走向工业化应用的起步阶段。今后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光熔覆的基础理论研究。 (2)熔覆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3)激光熔覆设备的改进与研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