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

《学记》;柏拉图和《理想国》;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还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

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

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

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二是受教

育者;三是教育中介系统。

3.现代教育特征: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校教育逐步普及、二是教育的公共

性日益突出、三是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四是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对于“人的发展”的解释一般有两种见解:一种是把人的发展与

物种史联系起来,将人的发展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外一种更为常见的解释是,把人的发展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成长变化的过程,这也是本章我们所要探讨的议题。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

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含义: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

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推动社会变迁;二是促进社会流动。

2.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

与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

约着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4.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5.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

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及基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

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6.教育的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

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7.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教育对文化的发

展。

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教育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过程

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

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四、教育目的

4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4教育目的的结构:所谓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的指

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4教育目标构的四个层次: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在总目的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培养目标,实现课程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四是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实现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障。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4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基本观点: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的个

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

评价:兴起和盛行时期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进步

意义,但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需要是不正确的。

4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表人物有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和中国古代的孔子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具体观点是: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

功能来衡量。

评价: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4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现阶段教育的标的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运用教育目的有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见考试题目的问题)

五、教育制度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

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

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2.现阶段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

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现代学制主要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和界乎二者之间的分支制。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双轨制: 18、19世纪的西欧,由古代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都同时

得到了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是自上而下,包括大学、中学(中学预备班);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包括小学、职业学

校。这两个系列不衔接也不相通,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进入中学和大学

学习的机会。后来,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领域的巨大发展和

变革,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国民教育一轨才发

展了中学与另一轨的中学对接。

单轨学制:这种学制普遍运用于北美各国。但是在最初,北美各国也是采用的西欧的双轨制。到18世纪末,美国北部各州都有了在城镇设立初

等学校的法令。1830年,小学得到蓬勃发展。由于产业革命和电气化的

推动,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发展和变化,到1870年,中学也

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美国原来的双轨学制被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

和中学所淹没,从而发展起来特有的单轨学制。它包括有:小学、中学

和大学,学段可分为: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

这种学制后被世界多国采用。

分支学制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也是采用的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学制。但后来又恢复了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

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它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并不分轨,只是中学毕业后

又开始分,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进入对口的高校学习,中学毕业生可以

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4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变革:

(1)变革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5年,废除科举。

1922年,由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图,于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中等教育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级。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虽有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1949年解放后和1958年、文革期间都曾颁布相应的学制,但影响都比较小。(2)我国现行学制:1995年教育法确认的

学前教育:招收3-6、7岁的幼儿;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的儿童,学制为5-6年;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业余中学。年限为6年,初中3年,高中3年,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2-3年。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为4-5年,毕业合格授予学士学位;条件好的大学、专门学院、科研机构可以招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年限为2-3年,招收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同等学历者,完成学业者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年限3年,招收硕士学位获得者或同等学历者,完成学业授予博士学位。在职的研究生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

(3)我国现行学制改革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让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避免知识传授的层层提前) 切实普及和落实义务教育

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切实普及。到2000年,我国已经基本落实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投入不足,各段比例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待遇不高,导致队伍不稳定等。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包括两个方面:应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供学生选择;二是要扩大普通高中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以满足高等学校不断扩招的需要。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新增加高职院校的招生

扩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

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主要是硕士的招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六、课程

1.课程:课程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整套有计划

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的综合。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等等。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有影响的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等等。

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

2.课程发展史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做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的目的与目标。

学科课程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认识特点,便于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科课程是一种静态的、预先计划和确定好了的课程与教材,完全依据成人生活的需要,为遥远未来做准备,弊端在于往往忽视儿童的现实的兴趣与欲求,极易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脱节,导致强迫命令,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造成死

记硬背而遭受种种诟病,值得我们警惕和改正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并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

活动课程的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发挥他们个人的潜力、个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德修养,尤其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的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基本问题、基本方式;课程内容的概念、选择、组织;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运用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 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C )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D )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C )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C )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D )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D )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D )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b )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A )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B )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D )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A )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A )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B )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 C ) 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 A )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教育学原理 专题五必做作业

专题五作业 1.谈谈你对中小学生发展时代特点的认识。 答:一、生理成熟期提前,青春期教育任务繁重,性教育话题敏感而又急迫。 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神经系统和性发育较之过去有了巨大的变化: 1、我国中小学学生其生理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和身高有了明显的增加,性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明显提前 2、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接近成人标准,脑机能、性机能发育成熟,性意识强烈 二、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主动交流、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并且传统教育多以预设的外在目的,成人世界的要求来代替儿童的主动发展,这就造成了儿童主动发展意识薄弱、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1、具体内容如下: ①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对所学的大多数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而不愿意学习; ③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活力,学习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缺乏自制力和顽强毅力; ④心智活动能力差,在学习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畏难情绪陡增,注意力分散,学习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 2、学习动力不足表现。 3、学习动力不足成因分析 在消费社会、读图时代、重视享受的时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①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信息社会的所面临的“知识爆炸”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刺激因素和时空条件。 ②信息技术的革命,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知识、信息呈现“喷涌”状态,学生成为多种文化资源的占有者和享用者。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知识的过程中多呈现实用主义的色彩。 ③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态度多为不欢迎 三、价值观念多元,自我意识增强。 1、背景 传统社会中,社会的道德信念和标准相对单一,人们能通过基本相同的标准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在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人们的道德推理基本相同。但是在多元社会中,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推理。 2、现状 ①价值取向方面: 理想的价值取向与日常生活层次的价值取向并存。 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并存。 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极端个人主义取向并存。 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与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并存。 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强调自我意识、民主责权的价值观并存。 ②当代中小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责任教育迫在眉睫;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要积极有效引导。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一、解释概念术语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13、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5、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1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17、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8、德育: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专题一 教育与教育学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建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合理性教育理论的科学。 3.教育事件: 则是将教育事实进行有效还原后生成的关系性、情境性的实在,表征着教育的极端复杂性,往往不能用既定的教育规律来解释和说明,在教育事件中蕴藏着真实的教育问题。 二、填空 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2.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3.根据教育系统的层次,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4.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 5.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 三、简答 1.立足中西文教育的不同词源分析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答:通过对中西文教育词源的考察进行对比可见,西方对教育的理解围绕儿童的内在潜能和需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儿童身心自由与和谐发展,提倡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将其内在的东西展现出来,然后逐渐加强和丰富。而中国对教育的理解主张按照成人既定的计划,在成人的严厉监督、鞭笞与惩罚下,强制要求儿童被动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知识、智慧、美德等,表现出事先所希望表现出来的素养。教育意识影响教育行为,中西方对教育理解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相应的教育观念以及行为上的巨大分野。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孔子等教育家的思想中有启发性的教育教学,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整个中国教育传统中强制和灌输的特点。西方教育中尽管强调启发、引导和激发,但也有强制和灌输的一面。只不过,西方更注重从儿童本身引发出他们的内在潜质,而中国更注重强制和灌输。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以往常常将教育学研究任务规定为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这种理解突出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忽视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和追求。因为教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教育学原理专题五 习题五

教育学原理专题五习题五 1.谈谈你对中小学生发展时代特点的认识。 (1)生理成熟期提前。 1、我国中小学学生其生理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和身高有了明显的增加,性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明显提前 2、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接近成人标准,脑机能、性机能发育成熟,性意识强烈 (2)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低下。 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主动交流、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并且传统教育多以预设的外在目的,成人世界的要求来代替儿童的主动发展,这就造成了儿童主动发展意识薄弱、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3)价值观念多元化。 传统社会中,社会的道德信念和标准相对单一,人们能通过基本相同的标准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在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人们的道德推理基本相同。但是在多元社会中,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推理。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当代中小学生具有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义、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但多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不足。 (5)心理问题增多。 认知失衡——由认知上产生矛盾而引起的心理失衡, 情意失衡——由于内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内部的情感意志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出现低落、消沉、激怒、绝望等反常情绪表现,并在行为上出现某些相应的反常举动。 欲求失衡——由于学生欲望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要求补偿不足而现实又不予满足而引起的心理失衡的表现。 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同学,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现阶段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相互配合与合作,而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

教育学试题库带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8、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9、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10、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时期 B.奴隶社会时期 C.封建社会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 A.政治思想素养之一 B.职业道德素养之一 C.知识素养之一 D.能力素养之一13.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 A.确定教育目的 B.确定教育内容 C.确定教育方法 D.确定教育形式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课堂教学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15.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6.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是() A.了解与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17.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人类的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活动 C.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原理作业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2.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教育事件: 教育事件是教育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件,他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育实践,一件发生过的事实,向人们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二、填空 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2.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3.根据教育系统的层次,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4.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 5.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的科学化过程)。 三、简答 1.立足中西文教育的不同词源分析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答:(1)教育的中文词源分析 在中文背景下对教育进行词源考察,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主要使用“教”和“学”这两个词述说教育。 (2)教育的西文词源分析 在西文背景下对教育进行词源考察,可以看到,在西文中,英文、法文、德文中的教育一词均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而拉丁文“educare”表示“引出”的意思。 (3)教育的中西文词源对比分析 对上述考察进行对比可见,西方对教育的理解围绕儿童的内在潜能和需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儿童身心自由与和谐发展,提倡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将其内在的东西展现出来,然后逐渐加强和丰富。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以往常常将教育学研究任务规定为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这种理解突出了对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标准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新的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本院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绪论(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萌芽、创立和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学习教育研究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重点掌握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特征。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4.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认识教育(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属性,教育的特点。重点掌握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课时) 要求与说明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重点掌握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教育与政治制度

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多选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C)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A、孔子 B、柏拉图 C、培根 D、夸美纽斯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 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 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7、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A)不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A、桑代克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陶行知 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AC )。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政治因素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文化因素 9、《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文化功能 10、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 )。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11、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反映了教育的(D)。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12、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这就是教育的(C)功能。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及答案【2017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

教育学原理 专题三 作业

《教育学原理》专题三作业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_目的性。 2.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_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狭义的教育目的是_国家_对教育培养怎样人的要求,与教育方针在提出主体、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3.教育目的一般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层次:一是_国家的教育目的_;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三是_各种课程教学的目标_。 4. 一般来看,确立教育目的具有两个最基本的依据,即_社会依据_和_个体依据。 5. 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信息完备原则、_系统协调原则__、_民主参与原则_、和现实可行原则。 6.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其理论依据是_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客观现实条件是中国的国情。 二、单选 1.教育活动最终是( A )自身的主体活动。无论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多么合理或不合理,它都不过是外在的东西,受教育者的发展取决于他自身的追求和意向。 A 受教育者 B 教育者 C 国家 D 学校 2.从教育目的的主辅性来看,可分为( D )。 A 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B教育的理想目的和现实目的 C 理论性教育目的和行动性教育目的 D主导性教育目的和辅助性教育目的 3. 在( A )中,美国明确要求在20世纪结束时实现“国家六大教育目标”,彻底改变中小学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A 《2000年的美国——一种教育战略》 B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C 《美国2061计划》 D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 ( B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一般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人格本位论 三、辨析 1. 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从教育目的产生的机制来看,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既然教育目的以回

2017年考研311教育学真题解析(完整版)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7年考研311教育学真题解析(完整 版) 如今,大学里考研成风,近几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不管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占领教育体系的高端,还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缓解就业压力,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本科阶段决定参加到考研大军中来。“考研热”带来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专家提出,要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考研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们分享相关重要的真题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凯程解析】B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凯程解析】D 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凯程解析】A 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 B.理解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C.评价 D.综合 【凯程解析】D 学生去写一首七律诗,是调用了对所有七律诗的知识去完成的,所以是综合。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凯程解析】A 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 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凯程解析】A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一

)(一含答案)【教育学】题库(。C)1单选: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社会教育D C.学校教育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 。C)2单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D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A.阶段性B.阶级性 。)3单选:教育是(A.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B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D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C4《学记》D.B.。)单选:在我国, 学》C.《孟子》A.《论语》。)5单选: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老子 D .庄子 C A.孔子B.孟子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C(6单选:.斯巴达D C B A.印度.埃及.雅典 。)C单选: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7. .官吏D C.军人B.政治家A.商人 )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A8单选:古代西欧教育,.辩证学 D .算术B C.文法A.神学 。)9单选: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B .礼、乐、射、辞、书、数A.礼、乐、射、御、书、数D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单选: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C10.实科教育 D C.教会学校教育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

。D)11单选: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雅典D .古代埃及 B C.斯巴达A.古代印度 )时期。B12单选:人类出现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是在(.文明社会D C.封建社会.奴隶社会A.原始社会 B 。)单选: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D13.科举制D C B .察举制A .举孝廉.九品中正制 14单选:我国古代教育中六艺中的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D)”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孝D B.仁C.义A.忠 )教育的形态。B单选: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15.社会D C.氏族A.家庭B.学校。)单选:我国最早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在(A16.西汉 D C.周代A.夏朝B.商朝。)17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A.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B.儒家的经典着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C.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D)教育阶段。A18单选:学校产生于(.现代D .近代 C A.古代B.原始 19单选: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雅典D C .埃及.巴比伦A B .斯巴达单选: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20. )和骑士教育。C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雅典教育D C.教会教育A.斯巴达教育B.宗教教育

教育学原理专题三 习题三

教育学原理专题三习题三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_目的性_ ___。 2.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_国家和个人__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狭义的教育目的是__国家__对教育培养怎样人的要求,与教育方针在提出主体、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3.教育目的一般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层次:一是_国家的教育目的_;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_培养目标__;三是__各种课程教学的目标__。 4. 一般来看,确立教育目的具有两个最基本的依据,即__社会依据__和_个体依据__。 5. 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信息完备原则、__系统协调原则___、__民主参与原则___和现实可行原则。 6.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其理论依据是_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精神实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__-,客观现实条件是中国的国情。 二、单选 1.教育活动最终是( A )自身的主体活动。无论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多么合理或不合理,它都不过是外在的东西,受教育者的发展取决于他自身的追求和意向 A 受教育者 B 教育者 C 国家 D 学校 2.从教育目的的主辅性来看,可分为( D )。 A 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B教育的理想目的和现实目的 C 理论性教育目的和行动性教育目的 D主导性教育目的和辅助性教育目的 3. 在( A )中,美国明确要求在20世纪结束时实现“国家六大教育目标”,彻底改变中小学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A 《2000年的美国——一种教育战略》 B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C 《美国2061计划》 D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 ( B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一般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人格本位论 三、辨析 1. 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

?第六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答案: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答案:B.课程标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答案: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答案:A.学科课程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 ?B.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答案: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答案:A.基础型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D.三者都是 ?答案:D.三者都是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 ?答案:A.泰勒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答案:D.实践性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