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管理》讲义

1.《商业银行管理》讲义
1.《商业银行管理》讲义

《商业银行管理》讲义

——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论

1、银行的法律定义:商业银行是指依法设立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等业务企业法人。其定义有两层含义:第一,商

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有自己的名称,有独立财产,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第二,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法人,它经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金。

2、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3、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吸收公众存款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5)发

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从事银行卡业务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3)提供保管箱服务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组织类型:

1)总分行制:又称分支银行制,是指法律上允许在银行总行之下在国内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银行制度。

2)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制或独立银行制。它是指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其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

3)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4)连锁银行制:它是变相的总分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

5、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

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实行分开经营、分开管理。

优点:1)使各金融机构集中精力开拓自己的业务领域

2)减少对客户利益的损害,防止内幕交易

3)防止出现金融垄断集团

综合经营:是指同意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业务。

优点:1)使金融资产多样化,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于稳定

2)方便客户,使客户在一家银行享受到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使银行获得长期稳定的基本顾客

3)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以达到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经营的目的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即商业银行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以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

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一个清偿力问题,它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从保证支付的意义上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

3)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由商业银行的性质所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开拓业务的内在动力。

三原则的相互关系: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但是,这三原则又是又有一定的矛盾,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银行负债业务的资金来源渠道

传统存款(活期、定期、储蓄)

“被动”负债

(存款)创新存款

负债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

短期同业拆借

市场

“主动”负债

(非存款)长期金融债券

2、存款成本是银行经营的主要成本,它由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两部分构成。对银行来说成本管理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主要体

现在利息支出上。利息支出是与存款规模正相关的,而且利率越高存款的吸引力就越大,这是银行扩张存款的基本手段。非利息支出管理主要是强调如何降低支出的问题。存款规模越大,自然就拥有了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效应,因此,银行应当设法提高非利息支出的效率,尽可能地减少浪费和闲置。

3、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临时性借款,主要用于支持银行资金周转、弥补银行暂时的头寸短缺。

同业拆借的基本特点:1)同业性与批发性2)短期性与主动性3)市场化和高效率4)交易的无担保性5)不需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4、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由官方或行业性的特种公司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承担保险义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其运作方式:管理体制,保险范围,筹资方式,存款保险和互相担保。

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总体评价:

1)保护存款人利益只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个方面

2)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一个完善的存款保护体系可以淡化某些银行所享受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促进竞争的公平性,有利于促使那些效率差的银行退出金融体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市场机制的运作效率

4)存款人对这些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并不十分关心,一些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冒更大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了使负效应降至最小限度,存款保险制度正朝着以存款的风险程度和特点为基础来构建和运作的方向发展,把“共同保险”和“差别保险”的概念纳入存款保险制度框架正是这一发展方向的表现。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现金和证券业务

1、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2、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预测:资金来源与运用法,资金结构法,概率分析法

3、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获取收益,分散风险,增强流动性,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中央银行票据),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债券)4、证券投资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利息类收益,包括债券利息、股票红利等,另一部分是资本利得收益,即证券市场价

格发生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第四章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1、贷款种类,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2、企业贷款操作的一般程序:借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借贷合同、方法贷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

3、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不同项目或不同类别联系起来没用比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判

断企业的惊讶状况、债务负担和盈利能力从而依此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1)偿债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借款和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既受企业资产结构和资金结构的影响,又受其盈利能力的制约。

2)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是只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创造利润的能力。主要考察以下指标:净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3)营运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指通过资产周转速度有关指标反映出来的借款人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运用资产的能力。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4、现金流量中的现金包括两部分:现金及短期证券投资。

5、消费者信用分析要素:

1)性格和目的:借款人的性格和借款目的是确认贷款是否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它将决定借款人是都具有偿还贷款的强烈责任感和还款能力。

2)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借款者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是一项借款者能否履行还款责任的最重要因素,银行借贷人员因而也对收主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极为重视。

3)存款情况:借款人的存款情况可以用来间接地度量借款人收入水平和收入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为贷款提供一种保障,因此,银行信贷人员需要核实借款人在各相关银行的存款情况。

4)就业与居住情况:就业与居住情况对于评估贷款也非常重要,因为就业情况直接反应了借款人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

5)承担债务的情况:借款人承担债务的情况是银行信贷人员开叉借款人偿债能力时考虑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过多的债务负担将会减弱未来贷款的偿还能力。

6)抚养人数:借款人的抚养人数表明了借款人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其抚养的人数越多,说明借款人收入中用于当期生活消费的支出越多。

6、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五级分类法

五级分类法是采用基于风险飞分类方法评价信贷资产质量,吧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成为不良贷款。

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照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们及时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7、贷款风险的处理:商业银行成语来需要按照贷款余额1%的比例计提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外,还必须提足转向损失准备金,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按100%计提。

第五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1、结算工具: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

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收据。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结算方式包括:1)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2)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3)托收承付:是收款单位根据经济合同法规定,委托其开户银行向异地的付款单位收取从属费用,付款单位根据经济合同,核对单证并验货后,向银行承认付款,由银行办理款项划转的一种结算方式。

2、代理业务特点:

1)委托人与代理行用契约方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代理的范围、内容、期限、纠纷处理等

2)委托人没有转移财产的所有权,只是由代理行运用其在知识、既能、网点、声誉等方面的优势为委托人提供金融服务3)代理行不使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委托人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

4)代理业务是有偿服务,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信用卡的功能: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汇兑功能

4、信用卡业务的收入:利息收入、特约商户的销售回扣、年费、其他手续费和所得、非正常处理事项收费

5、担保业务包含以下产品: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贷款销售、银行保函

承诺业务包含以下产品:贷款承诺、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

6、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

1)一经承兑,承兑银行便成为汇票的主债务人,承担到期无条件付款的义务。

2)银行承兑时不能以得到相等的兑价为前提,而是通过承兑协议,取得出票人于汇票到期前交存票款的承诺,是指上是承兑银行为出票人提供银行信用的行为。

3)银行承兑后一方面成为汇票的主债务人,另一方面成为出票人的债权人,当出票人为执行协议及时足额缴存票款时,承兑银行则按有关规定有权对出票人执行扣款。

4)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不论出票人有无足额的备付金存款,承兑银行都必须无条件履行支付义务,对其垫付的部分资金按有关规定及时转入逾期贷款。

7、交易性业务的目的:交易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报纸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

金交易活动,主要针对利率汇率风险。

第六章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1、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组织机构:国际业务部、代表处、代理行、分行、附属机构

2、贸易融资方式:进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银团贷款

3、国际银团贷款的参与者:借款人、牵头行、管理行、代理行、参与行

国际银团贷款的费用构成:前端费用、承担费、代理费、杂费

4、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有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1)汇款:是债务人依据交易合同主动委托银行,用一定的汇兑工具将贸易货款或各种贸易的从属费用汇寄给债权人的商业信用支付方式。

2)托收:是指债权人按照交易合同委托银行,凭一定的金融单据和(或)商业单据,向债权人收取交易款项的商业信用支付方式。

3)信用证:是指由银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5、国际结算工具

1)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师傅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第七章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网上银行,是借助于因特网作为传输渠道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方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

业务的银行;二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业务与服务,包括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银行业务,它既涵盖传统业务活动,又设计新型产品与服务。

2、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持续性监管、市场推出监管、国际合作与协调

第八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的作用:1)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开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2)资本金是商业银行低语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3)资本金是对存款人利益的一种有力保障

4)资本金是满足监管当局监管的需要

2、《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3、资本的定义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核心资本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有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

4、风险权重的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项目,按照不同的风险程度规定了四等风险权重,即0%、20%、50%、

100%。

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以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负债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明显的:第一,它改变了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从以流动性为主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化为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重;第二,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从单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同时进行;第三,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银行可根据需要主动安排负债,扩大资产规模,提高银行的压力水平。尤其是存款保险制度的退出,更是激发了银行的积极进取精神,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3、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战略是指银行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根据对利率波动趋势的预测,相继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

的配置结构,从而实现银行净利息收入的稳定或增长。

4、持续期缺口模型: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不仅来自于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的配置情况,同时也要考

虑到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配置情况,因为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银行净值的变化。

持续期缺口管理策略及其运用:银行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指的是银行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相继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使银行控制或实现一个正的权益净值以降低投资或融资的利率风险。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策略关注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不同,持续期缺口管理策略关注的是银行净值的变动。

第十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风险的处理:

1)回避风险:对经过风险估价后存在较大风险的项目、业务或产品,银行将予以回避。

2)分散风险:坚持各种业务平衡发展,实现业务多样化以及其合理结构;对同一借款人规定限额;对大额贷款,采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的方式。

3)减少风险:通过将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坚持资产负债平衡发展达到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

4)转移风险:商业银行通过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投保、贷款转让等手段将原本需要银行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或借款人自己承担。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与审查

3、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是指商业银行对自身的稽核检查,是商业银行内部为银行服务的、对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

的一项功能。它的目的是维护资产的完整,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内部稽核的主要作用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稽核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某些错误或作弊行为,起到堵错纠弊的作用。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

1、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资本金总体情况的报表,是商业银行最主

要的财务报表之一。

2、银行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或“损益计算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银行的收入、支出和利润状况的财务报表,也是银行重要的

财务报表之一。

3、现金流量表:也称现金来源运用表,是银行主要财务报表之一。它反映一个经营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和

经营者判断银行的经营状况。

现金来源:营业所得现金、资产减少所得现金、增加负债、增发股本所得现金

现金运用:支付现金股利、支付现金增加资产、支付现金减少债务

4、商业银行风险分析指标如下:

1)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流动性缺口率

2)信用风险指标: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

3)市场风险指标:累积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利率风险敏感度

4)操作风险指标

4、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

股权收益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用以衡量银行给其股东的回报率,它近似于股东从投资的银行中所收到的净收益。

股权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总额)×100%

收益利差率:简称为利差率,这个指标反映银行作为资金借贷中介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其经营领域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激烈的竞争使平均资产收入率与平均负债成本率之间的利差收到挤压,从而缩小利差率,管理层必须寻找另外的途径来弥补收益利差的减少。

收益利差率=[(利息收入总额/生息资产总额)-(利息支出总额/付息负债总额)]×1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