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究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究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719564.html,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究

作者:李娅萨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7期

摘要:长期以来,教学坚持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学科之间缺乏有效地联系,过分注重情感忽视了综合教育。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态度开始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让课程结构更具综合性和均衡性。而小学语文课程要想实现综合性和均衡性的发展,必须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和音乐、美术、科学这三大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关键詞:小学语文;跨学科;探索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要不断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注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提升学习效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而成为课堂的有效实施者。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背景分析

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整合的教学观念去开展教学。整合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模糊了学科的特性,注重各个学科的互渗、互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和数学这两大基础学科,完全忽视了绘画、音乐、自我认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养,进而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要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让人才在各个领域得以充分的发挥,而整合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应运而生。笔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将整合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经验,以让小学生在跨学科语文教学下,自主探究、创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索研究

(一)小学语文和音乐教学的整合

音乐以声音抒发情感,文学以语言刻画世界。在小学教学中,将音乐融入进去,能够将优美的文字幻化为视觉的想象。视像一旦形成,学生的思维就能被唤醒,并将其转化为语言印刻在学生的脑海。所以,音乐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在意境中体会文章情感更加容易。第一,配乐朗诵,深化文本,例如,在学习《山行》这篇古诗的时候,配上《渔礁问答》,在音符的跳动下,安静学生们的内心,深刻体会夜晚山林的美景,在意境中达到人、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的完美融合。第二,低吟浅唱,达到共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歌词,一定要配上合适的音乐才更具韵味,例如《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07-19T10:55:16.3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作者:代福民[导读]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安排恰当的任务,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给予必要的科学指导,让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代福民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251400 【摘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安排恰当的任务,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给予必要的科学指导,让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14-01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学习之后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行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开始入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解决这些疑问,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就伴随着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围绕学生为中心这一中心理念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主导者的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中,要多提出疑问,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也要耐心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多的为什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探究式学习,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焕发学生内在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进行。 一、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创设探究学习的直观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探究式学习,可以创设更加丰富立体的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激发和情感的渲染,从而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意识,带着这种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学生就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探究的目标前进。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最终化为具体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如何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在小学生的已有认知体系中,他们对于某些事物有既定的认识,此时如果教师提出另外的观点,就可以让他们兴趣大增。如指导课外读物中的《雨后》、老师可以出示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平常在下雨天兄妹俩他们摔了跤,反而很高兴,甚至想多摔一跤,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学生听到以后发现这一说法,跟自己的原有认识,产生了矛盾,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因此,迫不及待的拿起课本,一看究竟。第二,教师可以举出相关的实例,顺势提出问题。伴随着授课的内容,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到具体内容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实例,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如《鲸》一课,讨论鲸吃东西的方式,教师可出示:鲸吃东西与众不同,我们把这种方式叫“鲸吞”,学生一听,对“鲸吞”一词,反映较大,便迫不及待地去读书解决,进而进入探究情景。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游戏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指导课外读物中的《三袋麦子》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课文开始土地爷爷给三个伙伴一袋麦子的故事,他们不同的表现,可爱的样子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但一年以后这三个伙伴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呢?讲到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进猜想:然后启发他们通过读书解决。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学习习惯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阅读观察和推理能力,要让学生在思维方面做到逻辑严密,严谨求实。学习一篇课文,带着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首先要把课文的内容读懂,读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首先可以对整篇内容进行大概的浏览,了解的基本的结构和文章的含义之后,再仔细的从头到尾细读几遍。在让学生精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式的阅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就是在这样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综合的能力获得了提高。所以,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清楚,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而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三、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是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教师平时要勤于思考养成多想一些为什么的习惯,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且在过程中,教师得善于发问的习惯也会给学生带去一定的影响,让学生也逐渐在头脑中多想到了一些为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解读并针对课文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文章内容,在文章中找出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设计,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或者疑问是从他们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提出的,有的时候,这些想法非常的有价值,甚至连教师都没有想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丰碑》这篇文章,有一段文字是描写老战士在风雪中屹立不倒的形象。在导读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应该强调描写老战士神态、外貌以及外部环境的词语并引导学生提问:天气如此寒冷,为什么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人被冻僵了表情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为什么军需处长却是“十分安详”?带着这两个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课文的细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军需处长的崇高品格。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主线,积极实践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精心整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石庙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张忠云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光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济源市思礼镇思礼学校语文课题组 课题类型: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2008-JKGHA-06 负责人:王克振 课题时间:2008年9月1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近几年来,我市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

语文跨学科教学及作业设计

浅谈语文跨学科教学及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提出,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学的运用。由此可见,现代的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开放式教学新格局,探索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结合的途径。 跨学科教学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让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可以有效地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把其他课程的内容迁移倒语文学习过程中得以运用、理解和延伸。这无疑是更好地利用了学习资源,抓住了实践机会,沟通学科间融合,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贴近社会生活,同时使语文教学内容增添时代气息,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充分展开,创造大语文教学的氛围。 一、语文教学与美术 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些学生喜欢拿笔在画面上涂涂画画,此时教师切勿把它当做一种顽劣行为,而应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蜜蜂引路》时,为了使学生理清

列宁与养蜂人、养蜂人与蜜蜂、蜜蜂与花丛之间的联系,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拿笔画,画出列宁找出养蜂人的线路图,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弄清列宁——路边的花丛——蜜蜂——蜂房——养蜂人这样线索,从而使学生把语言文字中具体形象思维转换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对自己的创造多了一份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二、语文教学与音乐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把阅读与欣赏音乐紧密结合。比如在新课伊始配乐朗诵,课中的音乐穿插都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毛主席七律《长征》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几个代表性画面的同时播放歌曲《长征》,雄壮有力的歌曲和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如火如荼的长征岁月,感受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对学生理解全诗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与数学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把阅读与数学结合起来。我在教学《郑和远航》,引导学生体会宝船“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 我们的教室长约8米,宽约6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8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 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活自主探索的思维 创设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成功的前提。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发现、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平时不小心被开水烫着、被火柴梗烧着时的感觉,有的说会大声惊叫,有的说会哭出来。然后,出示文章的重点段:“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慢慢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该有多大的毅力啊!是什么力量使他忍住常人所不能忍的事呢?”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如:学习《白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再说说课文是写什么的?有的学生说是写爸爸的,这时我出示了四个答案:①专门写人;②专门写物;③既写人也写物; ④表面写物实际写人。这样,就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我趁机引导学生探究,到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3.创设兴趣激发的情境 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式教学,精心的情境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选择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为此,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带着疑问去探究,更要鼓励学生就同一内容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交流。这样,学学之间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要鼓励学生更多地与同伴共同探讨,探究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二、a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式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和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将是一个崇尚创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提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电子技术教学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手段、模式和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经调查,我校现已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办公室都已拥有了计算机并连通了宽带,实现了网上资源的查阅和共享。然而,大量的信息化设各的投入建成与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差,教育观念滞后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大量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运用,被闲置在一边,成为一种摆设,教师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 学模式上,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必需的信息化能力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轨道,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信息化技能及教学水平 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力发展,我们特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超强的信息化技能,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挖掘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间的有效整合点,使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创设一种能支持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发学生积极创新思维,促 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的精神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 的教育方针,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多媒体技术渗透学科教学的优越性,最大限 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学潜力,最大限度的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因素和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科学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 四、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光碟等。“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整合”指互相渗透、重组、互补。“有效”指的是恰当、适合,能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指的是通过语文课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有机融合,寻找二者的最佳结 合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

浅谈语文课程跨学科教学

浅谈语文课程跨学科教学 一、什么是“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决策的思维方式,其核心应当是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 习惯和教学思维方式,超越纯粹的学科教学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多学科共通的教学目标与学 科教学目标并重的大教学目标,在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教学中,建立各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也促使学生的单个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基本状况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现状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确定其跨学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 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 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少数名族地区,小学教师基本上能按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跨学科教学,但是对学科知识之间的链接过于机械,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积极 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 (二)、教学者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比较闭塞,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较单一;加之受到学生家 庭经济影响,要花钱订阅课外书籍来拓展知识几乎不可能;以上情况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窄, 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不论是从学历还是接受新知识的速度,都不能与城市地区老师相比,但 是老师们并没有放弃对新教学方法的探索;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 生知识面,竭尽所能加强学科之间融合,虽然效果不尽理想,但是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科共通能力的培养,这对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的存在 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必要性:跨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是其他学 科知识呈现的必要载体;它既具有人文性,也具有工具性,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用语文来表 达的,语文更是其他学科进行学科性思维的必备工具,这说明了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在小学语文课中进行跨学科教学,能使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又充满活力,对其他学科的掌握 和了解,反过来也会促进语文教学的进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与思想品德、数学、自然、社会、体育、劳动等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学《草船借箭》,就要知道三国 时期的历史和魏国、吴国、蜀国的地理位置,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积累;学习《彩色的非洲》、《与象共舞》,要懂一些风俗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学习《放弃 射门》,要懂得一些体育知识。这样,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语文”,还要结合历史、 地理、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只有懂得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掌握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融合是完全必要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不论是学生占有的信息量还是学生整合信息的力能都不能与城市学生相提 并论,这就要求我们民族地区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从内容到手段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更新。作 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建立全新的学习方式,比如探究式、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他信息来源,获取更多、更加有用的信息资源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尤为重 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将语文学习同实际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以语文学科能力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亦增长学生的其他能力。 本地区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缺少关爱,也缺乏爱人之心;所以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 仅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李青云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所以,我认为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有更多的创新。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念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阅读主体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的体验、探究,不断领悟、发现,并在体验、探究中获得经验积累、知识建构以及精神滋育,进而获得整体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主体性2.多维性3.人文性4.交互性5.创造性。 二、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流程及操作方法 针对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所具有的主体性、多维性、人文性、交互性、创造性等特点,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探究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流程。 下面第七册《鸟的天堂》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第一步:激趣导课自学探究 激趣导课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学生的活动。上课伊始,先绘声绘色描述:“同学们,鸟的天堂是我国的一处游览胜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导游去游览一下鸟的天堂。”随即放映游览鸟的天堂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我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巴金爷爷是如何描绘这美丽而奇妙的景致的?”学生显然有了兴致,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自学课文,①回答几个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②找出描写大榕树 茂盛的段落,大声朗读,并想一想这株大榕树有什么特点;③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这些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做到自己角色的完美定位,应该是整个教学中的引导者、所需情境的创设者以及整个探究过程的协助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积极的思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思考质疑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敢于去质疑,敢于去思考,乐于去质疑,乐于去思考,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散性。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让他们自觉的去探索语文知识。而在这过程中老师扮演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以及探究过程的

把控者这样的一个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内涵 探究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形式的一种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整个教学的引导者,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要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解决问题,找出适合自己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从而让思维得到训练,让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以及自主性,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积累语文知识,也需要不断的培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很多都是关于一些词句的练习背诵等的学习,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特殊心理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问题的探索激发起学生探知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好感,并且积极主动的去获取所需的知识。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0T14:56:05.8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作者:徐小婷[导读] 影视资源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中许多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都具有教育意义。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中心小学546899 摘要:影视资源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中许多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都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将其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契机,并提出了两者有效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语文课程 所谓整合就是对一个系统内部或者需要进行整合的各系统中的要素进行重新整理、协调与组合,从而达到对各元素的整体优化并发挥出较之前更为强大的功能和效果。整合的核心在于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实现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起到“1+1>2”的作用。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将影视资源中的要素与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从而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契机 1.影视资源内容的人文性。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基本语言能力、文学能力、思想观念意识进行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具有人文性的内容,如古诗词、文学名著、寓言故事等。而影视资源中的许多内容也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尤其一些根据文学名著和寓言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如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夸父逐日》,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其本身也是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因此,影视资源的人文性使其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能够起到与小学语文课程类似的作用,从而使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 2.影视资源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小学语文课程主要以课文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在课本上配以大量的插图来丰富小学生的知觉体验,以增强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具象思维较为发达,抽象思维则相对较弱,加之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差,因此语文这种需要依靠自身理解来掌握其知识要点的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影视资源集声音、文字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表现形式更为多元,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官体验,增强其对人文内容的理解,更能够提升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影视资源能够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补充,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1.整合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影视资源虽然在许多方面都能够与小学语文课程相互契合,但由于影视资源过于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时要严格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以确保整合能够实现对教学的促进,提升整合的有效性。 (1)影视资源的选择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 (2)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将影视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程导入阶段。在充分把握好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原则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影视资源融入语文课程导入阶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称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自然界大象的影视资料,同时为学生讲解一下大象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对大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白真实的大象体重十分巨大。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体形如此庞大的大象该如何称它的重量呢?”这就给学生的课程学习留下了一个悬念,学生在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课文学习时可以将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过程与影视资料中大象的影像进行结合,从而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在大脑中进行具象还原的过程,同时感受到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以影视资料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导入方法有效实现了影视资料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将生涩的文字与影视资料的画面有机结合,使语文学习更加具象化,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3.将影视资料作为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补充,拓展学生知识面。小学生知识面和眼界的拓展,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影视资料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对人物事迹和文学名著的节选,缺少了对相关背景资料和前后故事内容的联系,这就给学生理解课程内容造成了阻碍。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节选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对其进行补充,从而完善课程内容的前后逻辑体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在《静夜思》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李白所生活的唐朝的影视资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创作该诗时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源,而是要在结合学生特点并加强指导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运用,从而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帮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小学语文的影视资源课程开发研究[J].文教资料,2017,(02):49-50。 [2]戴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的整合[J].内蒙古教育,2013,(04):75-76。

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得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浅谈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得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基于学生得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得综合应用得实践性课程。新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得领域,注重跨学科得学习与现代科技手段得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与方法得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就应该就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得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她课程得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得整合上。 纵观我国传统得小学语文教学,固有基础较为扎实得长处,但由于过分瞧重知识得传播与技能得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得人文性与综合性,忽视了学生得良好个性得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得资源,对语文综合实践

课程得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要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得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就是学习得最大动力。没有良好得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得热情。而教师指导得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得情境,以此激发她们得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得内容,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但在学习课文得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于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丝绸之路》《草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文中有关西部高原得美景吸引了学生,但文中介绍得内容远远不够满足学生得欲望。因此,一个以“神秘得西部”为主题得综合实践活动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西部得知识,获取了课文中没有得知识,走入了更广阔得学习天地,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在语文课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就是民族语言教育。语文课程得特质就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得能力为根本宗旨。根据语文课程得特点与孩子们得具体生活环境,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弘扬祖国文化”得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得

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并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产生了广泛影响。根据其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可将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认知加工模式、人格发展模式、社会交往模式、行为控制模式。认知加工模式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建构;人格发展模式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的潜力挖掘和人格全面发展的观念,更着重于教学中的非智力(或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社会交往模式以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调整,着眼于学生的社会性和品格发展;行为控制模式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的原理,侧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也有学者根据对知识类型的划分,认为教学模式大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技能操作教学模式、情感发展教学模式和问题教学模式。而“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模式,是1924年语文学家黎锦熙在《新著国文教学法》中首次提出的——三段六步(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呈开放姿态,模式五花八门,诸如发现式、问题式、自学式、领悟式,还有五步读法,三段训练法等等。”(12)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念都有其理论背景或来源,绝不会凭空产生,《中庸》就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名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概括得很简明、精辟,强调了学生个人能动的学习、思考、实践,很有探究式学习的味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暗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问题教学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雏形。问题教学法因注重问题研究、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于本世纪初在欧美风靡一时,并传入苏联和中国,但后来由于未能给学生以科学知识,在30年代遭到尖锐批评而衰弱。然而,当代各国对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的迫切要求,又使人们重新考虑问题教学的合理性……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代表了这种趋势,现在在美、法等国探究式教学法都很流行。在我国,80年代叶圣陶先生也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力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探究——发现”是现代多种教学模式的主题。不管是“发现法”、“过程式”、“开放式”、“问题教学法”等虽说角度不一,目标不一,适用范围各异,但都包含“探究”的因素。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体验过程,学生学习由“吸收——储蓄——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发现新问题——再探究”的过程。可见,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探究发现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萨奇曼设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特征,其主要设计如下: 选择课题。教师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是一个疑难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求答案。 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向学生说明开展探究过程应遵循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写出问题情境,呈现给每个学生。 收集相关的资料。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教师只回答“是”或“否”,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并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的“教”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从很大层面上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在语文课堂当中引入影视资源,打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填塞了生机与活力。所以,我们应当将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充分地整合在一起,将影视资源的魅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填塞欢声笑语。 一、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 (一)生活与电影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百余年的发展,电影作品不下数十万部,就算是称之为经典、优异的作品也有上千部。每一部作品都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活风貌。只有将这些作品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才能够丰盛学生的生活阅历,才能够让学生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有所了解,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用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主要是通过“活动照相机”的方式,运用画面影像,将人物的对白依附在画面之上,或者仅仅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推动情节,而并非仅仅依靠台词,因此相比文学作品,电影的普及面更广。一个不识字的人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但是他们却拥有看懂电影的能力,甚至对外国电影也能够理解。所以,这也是电影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严重窗口的原因。 (二)情感体验与影视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一些描写外国生活或者是革命题材的文章。在学习这一类内容的时候,学生很难凭借自己的阅历和生活体验来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如果教师找一些有关的影视资料给学生播放,就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和感受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而丰盛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二、利用影视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719564.html,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究 作者:李娅萨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7期 摘要:长期以来,教学坚持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学科之间缺乏有效地联系,过分注重情感忽视了综合教育。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态度开始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让课程结构更具综合性和均衡性。而小学语文课程要想实现综合性和均衡性的发展,必须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和音乐、美术、科学这三大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关键詞:小学语文;跨学科;探索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要不断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注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提升学习效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而成为课堂的有效实施者。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背景分析 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整合的教学观念去开展教学。整合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模糊了学科的特性,注重各个学科的互渗、互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和数学这两大基础学科,完全忽视了绘画、音乐、自我认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养,进而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要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让人才在各个领域得以充分的发挥,而整合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应运而生。笔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将整合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经验,以让小学生在跨学科语文教学下,自主探究、创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探索研究 (一)小学语文和音乐教学的整合 音乐以声音抒发情感,文学以语言刻画世界。在小学教学中,将音乐融入进去,能够将优美的文字幻化为视觉的想象。视像一旦形成,学生的思维就能被唤醒,并将其转化为语言印刻在学生的脑海。所以,音乐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在意境中体会文章情感更加容易。第一,配乐朗诵,深化文本,例如,在学习《山行》这篇古诗的时候,配上《渔礁问答》,在音符的跳动下,安静学生们的内心,深刻体会夜晚山林的美景,在意境中达到人、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的完美融合。第二,低吟浅唱,达到共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歌词,一定要配上合适的音乐才更具韵味,例如《七律·长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