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篇一: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有时候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可能要比从他们的优点中学到的东西更多。——朗费罗

4、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

5、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英国谚语

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7、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8、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对联集锦》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明)黄宗羲

12、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13、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14、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15、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

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16、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17、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2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培根

2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25、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26、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

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27、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2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

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2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30、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31、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32、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33、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34、理想的人物不但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35、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36、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37、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38、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39、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能够创造出来。——鲁迅

40、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41、读书是我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4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43、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44、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

广阔的海洋。——凯勒

4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之。

46、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47、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48、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

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4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协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

50、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

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5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2、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能够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

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5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54、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5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很多。——卢梭

56、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5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59、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60、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61、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很多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62、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6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4、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65、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选集》

66、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67、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6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9、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理解自己。——特莱斯

70、用心念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纪伯伦

71、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72、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7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7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75、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6、岁月能够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杏林子

7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8、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7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0、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理解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8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协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8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83、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8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86、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87、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篇二:劝人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7、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培根

8、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富兰克林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6、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1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2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2、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2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24、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25、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陈独秀

2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7、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2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9、我们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30、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1、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3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4、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35、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水平。——盖亚斯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7、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3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39、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爱因斯坦

40、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很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4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43、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4、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经验,也就是学问。——陈毅安

45、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46、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邓拓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即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8、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49、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温*

50、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51、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吴梦祥。

52、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

胜的。——高尔基

53、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逐步

溶化。——雨果

5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理解各个时代的伟大

智者。——史美尔斯

55、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5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57、情况是在持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合新的情况,就得

学习。——*

58、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

所作为。——方志敏

59、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

都发射火星。——雨果

60、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

的思索的水准。——富兰克林

6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62、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

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6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

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64、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

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6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66、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能够把书读活。死书读

活人,能够把人读死。——郭沫若

67、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

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68、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贝多芬

69、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

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培根

70、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

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71、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

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7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73、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

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74、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

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

7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

76、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

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77、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78、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

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9、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

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

8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朱熹

81、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

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篇三:名人名言读书节

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4、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5、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佚名

6、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8、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11、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2、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佚名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5、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伏尔泰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7、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18、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9、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0、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朱德

2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22、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斯宾塞

23、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24、学识太广反而憨头憨脑。——罗·伯顿

25、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2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7、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28、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2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30、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水平。——盖亚斯

31、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

察洛夫

3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3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之

35、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6、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7、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

克思

39、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40、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

尔文

41、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42、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4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44、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

吾尔族)谚语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6、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亚里士多德

4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

氏春秋·诚廉》

48、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协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

想和知识。——普希金。

49、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50、我们能够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51、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52、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53、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54、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

不会否认。——米丘林

55、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

虽多无益。——胡居仁

56、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

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57、我们不但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

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郭沫若

5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

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59、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60、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61、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

任务,能够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62、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

宣传,并且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歌德

63、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理应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居里夫人

64、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

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色彩。——谈家桢

6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66、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67、战争已经变成一种神秘的科学,令人高深莫测。但是战争其实是一个极自然的东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东西。战争就是生活。——希特勒

68、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华罗庚

69、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70、创造力对于创新是必要的,公司文化应该提倡创造力,然后将其转变成创新,而这种创新将导致竞争的成功。——美国《未来学家》

71、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

72、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契诃夫

73、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74、独立思考水平,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因为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7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76、要成为德、智、体兼优的劳动者,锻炼身体极为重要。身体健康是求学和将来工作之本。运动能治百病,能使人身体健康,头脑敏捷,对学习有促动作用。——吴耕民

7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78、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能够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79、至于我,是向自然学习,是只爱真理的,哪怕仅仅真理的一个影子,也使我感到欢欣鼓舞,胜过一切给人带来荣华富贵的谬误。我宁愿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着我短绌的天资到处碰壁,也不肯在黑暗中凭着谨小慎微使自己得救或者发财。——拉美特利

【课后测试】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课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课练1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bó fù mó fàn xún jǐnɡ chǎo rǎnɡ chénɡ chǔ( ) ( ) ( ) ( ) ( ) bào fù xiōnɡ huái zhèn xīnɡ zhōnɡ huá ( ) ( ) ( ) 二、扩词。 租()闯()妇()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得意()()左()右盼()武()威 风()日()灯()酒()疑()不解 四、照样子,写词语。 得意扬扬(ABCC式) 左顾右盼(含反义词) 一条条(ABB式) 五、根据解释写词语。 1、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2、凭借某种势力在众人面前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十分得意的样子。() 4、左看看,右看看,形容临事犹豫不决。()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这是中国的土地。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1、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2、这部电影真叫人喜欢。 3、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七、给句子加标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1、那是外国租界地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周恩来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2、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3、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八、讨论并选择。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A、大伯告诉他的。 B、周恩来目睹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霸道行为,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C、周恩来从小有远大的抱负和广阔的胸怀,能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D、周恩来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故意说大话。 综合应用 九、课内阅读。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 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jué()起门méi() yà()死 lún()陷血pō() kēnɡ()qiānɡ() 二、下列句子中蓝色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 B.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C.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兴) D.书中自有颜如玉。(颜色) 三、选词填空 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__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____(A.阻碍 B.妨碍 C.妨害)交通。 2.受到群众_____(A.责问 B.质问 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3.这是多么______(A.宽广 B.宽阔 C.广阔)的心胸啊! 四、阅读下文,然后答题 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 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的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

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 1.为下面两个词分别找出它们的反义词. ①伟大②富强 2.划横线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敲门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周恩来却说”这个词语后面用了冒号加以停顿,为什么“说”的内容不用引号呢? 4.在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上,为了突出少年周恩来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伟大目标而读书,文章采用什么方法给我们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题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 答案 一、崛楣轧沦泊铿锵 二、D 三、1.C,B 2.B 3.A 四、 1.①渺小 ②贫弱 2.比喻,比喻用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3.间接引用。 4.对比。 5.用“为……而……”准确地表达了目的与行动的关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1000字完美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1000字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人承担着整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代表着整个国家新一代的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秉承着无数先辈们用身躯用鲜血所绘出的不屈红色精神。 象征着中华民族骄傲与热血的鲜花永开不败。 苍然回首,幸望百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谭嗣同这些旧时代的新青年已然意识到了闭关锁国等封建政策的危害,看透了封建王朝的软弱、无能与腐朽。在封建统治者等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和压迫下,他们依然为解放中华人民旧思想,传播新观念所奋斗所献身。他们支持与鼓励青少年努力读书学习,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结合西方知识,提倡先进的民主科学文化。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剿灭,导致发展蓬勃的变法仅持续百日便宣告失败;即使,变法失败后,他们为此献上生命,被送上了断头台;可即使到了死亡前的那一刻,他们依然爽然长啸:“有心杀戒,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血洒长街,他们用那无尽的豪气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读书人崇高的气节与那种慨然不屈的精神。他们,是为国家之兴灭与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岁月峥嵘,匆然而逝。犹记那节修身课上,同学们声声誓言彻响,阵阵铭志回荡。魏校长身着长袍,双手背后,神情庄严肃穆,踱步在那狭小而干净明亮的课堂内。一声声富含着青春活力的慷慨论述、激昂言语入耳,却都不是他心中所喜所明的那个答案。这时,一个响亮并且坚定的呐喊淹没所有的嘈杂之声,响彻整个课堂:“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言语里的坚定决心、澎湃力量与独属于少年人的活力朝气使人的心灵震颤。那个少年人不过十一二的年纪,已然剪掉了象征着清封建的长辫,换上了传统的文人长袍,他的身影并不高大,甚至还有些瘦弱,但他的这句铮铮誓言却响彻了一个时代,他的副皮囊下的烈烈铁骨支撑起了一个中华。他,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也注定会成为一个伟人——周恩来。 抗战兴起,战火纷飞。在那彩云之南,建立起了一个为当时文人学者称之圣地的地方——西南联大。那里聚集着那个时代最具盛名的文人才子,荟萃着虽生于忧患却象征着中华希望的热血青年。在那里你可以看见朱自清、闻一多先生等知名学者在课堂上的风华之貌,也可以看见杨振宁、钱学森先生等学术巨头还在青春之时的璀璨光华。即使生活艰难困苦,即使行政府衙多方阻挠,但他们以及发愤图强,只为立志用他们的知识与才华救国于危难之时。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亦明晓,唯有读书,才可拯救一个中华。 白驹过隙,岁月境迁,转眼,离那段既为最好亦是最坏的时代已然百年。青春易逝,芳华难回,少年的时光难以再来。惟愿中华少年志在四方,激情昂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会于中华民族腾飞之时。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起单元第一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jué()起门méi()yà()死 lún()陷血pō()千钟sù() 二、我能写得更好 诸生踊跃当效欺凌吵嚷惩处抱负风和日丽 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左顾右盼帝国主义衣衫褴褛 三、比一比,再组词。 闯( ) 妇( ) 范( ) 闹( ) 扫( ) 犯(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疑()不解灯()酒()左()右盼 ()武()威得意()()风()日() 五、选词填空 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___(A.训骂B.斥责C.训斥)死者的家属____(A.阻碍B.妨碍C.妨害)交通。 2、受到群众_____(A.责问B.质问C.询问)之后,警官说:

“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3、这是多么______(A.宽广B.宽阔C.广阔)的心胸啊!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芳香()爱护()干净() 调皮()精巧()原来()平时() 七、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1、中国人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 2、当时中华不振。中国人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 )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 )的妇女正在( )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 )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 ),惩处这个洋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 )。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孩子们,第14单元的主题是立志,人都有一个志向,从小立下这个志向,那么我们要为了这个志向去学习、去生活、去努力、去工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句和立志有关的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板书)(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二、检查预习 师:1.昨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 2..这篇文主要讲了(谁)小时候立志(干什么)的一件事。 3.出示生字:崛、模、纷、要、振、投、钦、佩、恩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习。 谁来教字音?生:我能读准字音请大家跟我读j-ue jue jue jue……我要提醒大家前鼻音有纷、振、钦。恩是零声母音节;要求的要是多音字,还念四声,重要的要,模范的模也是多音字,它还念mu组词模样。 谁来当识字小博士?生:我会分析字形结构(1)崛:左右结构病山字旁,……我要提醒大家,恩情的恩和思念的思是形近字,大家一定要把这两个字分清楚。 (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钦,谁有好方法记住生字? 谁是组词小能手:我会给生字一字开花请大家跟我读崛,崛起…… 我要提醒大家钦字和佩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语钦佩,意思就是非常佩服。我会用钦佩说一句话:他的举动令人钦佩。补充:纷纷是一个叠词,就是一个接一个接二连三。谁还能说一些这样的词语(缓缓、慢慢、徐徐、渐渐)我会用纷纷说一句话: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4.开火车认识词语和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课下都下功夫预习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事,那时的中国非常贫穷落后,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圈占中国的土地,在中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们占领的地盘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对待中国人甚至连狗都不如。周恩来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影片,相信同学们对周恩来有了一些了解,他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周恩来小时候的事。请同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对课文有新的了解。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抽生读第一自然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都会沐浴在阳光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庄严肃穆的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时候我们的心中油 然升起一种爱国之情,如果我问大家:“你热爱我们的祖国吗?”我 想大家一定会自豪地说:“爱”。是的,作为炎黄之孙,爱国是我 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作为跨世纪 的高中生,你是否意识到:我该如何报效我的祖国呢? 在古代,楚国诗人屈原把满腔的热忱溶于《离骚》之中,含恨而逝。宋朝爱国名将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伴随着他 走过了多少个戎马春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爱国之心。清朝禁烟 大臣林则徐在赶赴广州之前给他的老师留下了一句诗:“苟利国家 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近代,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秋瑾的诗,田汉的词,聂耳的曲。多少革命老前辈用生命和青春创 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毛主席的油灯,周的大衣,朱总司令的扁担。他们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表现在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现代,雷锋叔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梁帆同学把爱国之情表现在维。护祖国的荣誉上。国内外的华人华 侨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的建设。 大家还记得吗?在抗洪救灾中,我们学生永远是积极响应号召的 主流队伍,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炸毁了我驻南斯拉夫 大使馆的事件中,我们用笔强烈谴责了北约的暴行。在“九、二一”

台湾大地震中,我们学生也是行动的先锋。在贫困山区我们捐款捐 物建起“希望工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谢谢大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每一天我们都坐在明亮教室里,安静的读书、学习,大家都是为什么而读书呢?有人说:“我为金钱而读书。”有人说:“我为名利 而读书。” 谢谢大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约一个世纪以前,有一位单瘦的学生充满自信地说了这 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人是谁啊?是啊,他就是 我们伟大的周恩来。周用毕生的心智实现了他年轻时的诺言,赢得 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敬重,成为了一代伟人啊!。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热爱你的祖国的话,那么,认真读书吧!书 籍是全人类的智慧,它可以帮助你跟上时代的步伐,你的祖国母亲 正等着你去为她增加力量。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那么,认真读书吧!因为个 人的前途只有和民族、国家的利益紧紧相联的时候,生命之花才能 开得灿烂。 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篇章滋润、教益着后人。那些先辈、英烈、伟人、学者之所以走过璀璨的人生之路,都得益于他们的广蓄博收,孜孜以读。现在连外国人都在学习我们先人的经典著作。可是我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内容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dì)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shěn)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fàn)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 (huò)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xún)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

群人,正大声吵嚷(rǎng)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g)腰,惩(chéng)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yǒng)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 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何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预热,聊聊“我的志向” 师:【板书:志】请看老师写的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板书:立志】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生1:我要当医生。 生2:我要当航天员。 ……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幻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评析: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指向写作,开宗明义。“志”字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 二,扫雷,认读生字词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焦点列强繁华租界 麻烦踊跃胸怀欺凌 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左顾右盼衣衫褴褛 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迷惑不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清晰而坚定 生:读词。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幻灯展示:四字词语】 生:读四个字词语。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打破砂锅问到底”和“清晰而坚定”。【幻灯展示:打破砂锅问到底,清晰而坚定】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把这两个词语串联起来说一句话。 生:(读后)周恩来不懂什么是租界,他打破砂锅问到底,最后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列强”“租界”,谁知道? 生:不知道。 师:请看这幅图,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幻灯:展示租界内外的实景图】这就是不振的中华啊。也正因此,才有了周恩来立志,齐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读“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人教版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 秀说课稿 、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

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实施综合性学习,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采用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 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

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习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解生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本课新词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远大志向的起因、过程,深刻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5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50字)作文 中国,神圣不容侵犯;领空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领海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领地主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作为千千万万中国人中的一员,我们更是要全国一心,上下一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题记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唯一没有被侵犯、被占领、被沦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要发奋图强,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这一份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不堪入目,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一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每天如此拼命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未来?为了将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其实还不是建设祖国!初二:张旭 篇一: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四(1)班肖挥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是生本教育体系实验教材语文篇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征文活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征文活动通知 活动目的: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增强忠诚祖国,服务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班级文化氛围,我班面向全体学生特举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征文活动。 比赛时间:2011 年 3 月 5 日 ---2011年 3月 30 日 征文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写对这句话的所思、所想、所悟,写一篇爱国励志作文,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内容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体裁不限,文章须为原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征文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切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和引导班级学生以周恩来同志为榜样,缅怀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崇高品质,弘扬周恩来同志的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奋发成才,我班决定举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征文,特制订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曹晓春组员:芮小雨董晓妍 三、活动内容与具体计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写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周恩来)这是周恩来从小就立下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课题) “中华”指什么?“崛起”是什么意思?(振兴、兴旺、兴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中华崛起”意思相反的词。 生浏览课文后,找出词语“中华不振”。 2、再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勾画出来。 (生再读课文勾画) 三、分析课文,感受“中华不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知到中华不振? (一)、伯父说的话“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1.伯父的这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中华不振。那请你们再读1——6自然段,勾画出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再同桌的同学相互读一读。 2.伯父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无奈、担心)请生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3.周恩来听了,心里会怎么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疑惑)那请你用疑惑的语气来读一读吧。 4.分角色朗读对话。

听了伯父的话,周恩来有什么疑问?(租界地是什么样的?……)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请生试着读一读。 (二)、你还从哪些自然段体会到中华不振? 我们先来看看第七自然段吧。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其余同学想一想,周恩来是怎样进入租界的?(生读第七自然段。 周恩来是“闯入”租界的。你们从“闯入”这个词读懂了什么?(中国人不能随便进入)(你们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了不起。)你们知道租界是怎样的地方吗?他们是怎样得到租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资料)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呢?那请大家再带着你们此时的体会和心情一起再读一读这个段吧。(齐读) (三)、是啊,在这样热闹繁华的租界,这是咱们中国人的地方却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相信同学们读了第八自然段会对租界有更深的了解。 请同学们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轻声读读这个自然段,你们能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读第8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通过字里行间看到了些什么人?(妇女、洋人、巡警、围观的中国人) 2.这是一个怎样的妇女?(板书:可怜)从哪些地方看出她很可怜?理解词语“衣衫褴褛”。 妇女被压死的可能是谁?失去了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人,此时妇女的心情如何?(悲痛) 3.你们还看到了怎样一个洋人?(板书:洋洋得意) 4.你们看到了怎样一个巡警?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中国巡警本来应该……但他却反而……)课方中哪个关联词语说出了这个是非颠倒的事实?(本来……反而……) 5.同学们假如你在场,你亲眼见到这件事情,你会怎么做?是啊,不但你们,文中的中国人也握着拳头想惩处洋人,但在外国人的租界里敢惩处吗?这就叫做敢怒不敢言。(板书)这是因为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谁能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800字_1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8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目的,有的现实,有的很崇高,而我们可敬的周恩来总理在12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也不得不说他确实做到了。 书,积累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想象力,成为了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读书是关乎着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仅仅是周总理有这样的远大志向,后来的温家宝总理也提倡学生们多读书,从读书中培养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可见每个国家都很重视读书,中国人也更不能懈怠。 书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清高的陶渊明毅然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山水,清贫穷苦的“诗圣”杜甫,贫困潦倒的曹雪芹,但他们都有独特的一面,却有着共同点—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做个读书人意义深远。牛津街头的乞丐在衣食无保的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而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若还不珍惜的话,岂不汗颜。 现在,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科学技术空间还有很多要去发展,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建设,去创造,而我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机会去创造。 读书求知是艰苦的事情,如同鱼儿在大海里遨游,雄鹰在蓝天飞翔,骏马在草原奔跑,勇士在山崖攀登,农夫在土地耕耘,需要时间,汗水,毅力。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叱咤风云了一个时代,创造了辉煌业绩,鲁迅从小认真学习,坚持读书,后来成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古往今来,许多人因读书改变了自己,他们废寝忘食,茶饭不思。他们是终生的读书人,一辈子热爱读书。他们勤奋的读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国家的核心力量,让一代又一代人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白了读书与国家间的紧密联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激励了众多年轻人对读书的重视,让国家富强,就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读书,我们也需要有周总理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扬帆起航,继续前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让浓郁的语文味崛起在课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片断与评析 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尚玲 片段一: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题目(师指屏幕课题)——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题目当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这个词语,请大家找一找。 生:(用很快的速度找到并举手) 生:是“中华不振”。 师:(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语— 生:(齐读)“中华不振”。 (点评:紧扣中华不振这一词语,为阅读教学找到了突破口,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画一画,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地方,尽量把课文读完,联系起来考虑。 生:(自由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 1 :“街道两旁行走的…黄皮肤的中国人。 生2 :“一问才知道……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生:… 师:你们找到了这些句子,很不错!能说说这些句子和中华不振有什么关系吗? (点评:一语打开学生的心窗之门。民主意识无处不在) 生 3:我划出来的是“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在左顾右盼时……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我从洋人得意扬扬的神情,看出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蛮横无理,处处欺凌中国人。这说明中华不振。 师:你真会读书!尤其抓住得意扬扬这个关键词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 生:(齐读)“中华不振”。 师:是啊,“中华不振”!(投影出示重点段)。我记得刚才是这位同学读到了这段话,请你站起来,你把这段话再读一遍,行吗? 生 2 :(朗读) 师:谁还愿意读? 生:(朗读得很有感情。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仿佛听到了些什么?甚至还看到了些什么? (点评:小小一问,激起学生圈圈涟漪。)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_心得体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收获很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讲了少年周恩来去东北学习时,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热闹的地方说:“没事,可不要到那边玩。”周恩来疑惑不解。直到有一天,周恩来和同学背着伯父去了那里,看见一个女人在哭,是因为她的家人被洋人轧死了,而无人问津。从那里回来以后,周恩来就一直在思考着: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为什么那样横行霸道?一次课上老师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都抢着回答,只有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老师让周恩来回答时,周恩来高昂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赢得了老师的称赞。 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用着先进的学习工具,如此好的学习环境,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我们要向周恩来那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好好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让我们的祖国超越以前变的更加强大! 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深深被周恩来的远大抱负所感动,更加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我十分感动:周恩来年仅十二岁就懂得应该振兴中华,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因为有了这个目标,所以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使中国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这篇文章不但令我十分感动,还让我愤愤不平,因为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每当我读到这段话时,便火三丈,恨不得钻进书里训斥一通那个巡警。亲人死了,他的家人有多么痛苦,这一点那个巡警感受不到,永远也感受不到,因为他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豺狼!恐怕他的心不是肉长的,而是铁铸的!就算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可能也会无动于衷。不过,也令我比较欣慰,因为现在如果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800字完美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800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想必早已家喻户晓,就是因为在以前的战争时代,百姓们民不聊生时,周恩来总统说出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激起了我们的斗志,使得后代们衣食无忧,无拘无束。 这句话是哪里来的呢?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有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课题是“立命”。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我们为什么读书?”问题下后,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魏校长又发话:“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他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就这样一个个问了下去,但是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站起身来,同学们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自信的站起来,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当时,周恩来才十二岁。 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用着免费发放的教材,坐着木头桌椅,上课时无比惬意,却有些人不珍惜这美好的一切。老师已经为了我们操白了头发,但是有些人还是在课堂上窃窃私语;当老师的喉咙因为我们而变得沙哑时,我们却毫不理会,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因为我们而生气时,我们却在一旁悄悄地回嘴。这些事都不可以做出。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俗话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以前,清政府腐败无能,我们已经挨过一次打了,不能再打第二次,我们要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要像钱学森爷爷,华罗庚爷爷那样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样中国才能不受外敌欺辱,虽然现在中国已经不落后了,但是也有可能以后再一次落后,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未来的路会更长更艰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第七单元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

的意识。 6、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 课时教案 彭琳 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租界、衣衫褴褛、耀武扬威、惩处、中华不振、铿锵有力等词。 2、通过字形理解理解崛起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铿锵有力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5、通过找出过渡句学会将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1、学会左右结构字的特点。 2、通过找出过渡句将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1、写好“嚷“字。 2、找出过渡句。 四、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收集周恩来和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简单介绍周恩来。 2、我们二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写的就是周恩来的事情。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曾说过一句至今还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华少年的话,这句话是: 生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通过朗读理解“铿锵有力”

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应当读得更有力些,生读。力道有了但还不够响亮,生读。力度够了,也足够响亮了,但是,注意我们这个课题,中华是一个词,崛起是一个词,读书是一个词,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将词语词之间的停顿读出来,生读。很好,同学们读得又有力度,又响亮,又有节奏,这样的读法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呢?“铿锵有力” 4、指导书写课题,通过字形理解“崛”。 课题我们会读了,现在我们一起将它写一写。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为和之是什么意思? “为了、的”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 注意“崛“字,左边是一个山字,右边是一个委屈的屈字。我们根据字形来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本来很委屈,经常受欺负,有一天它旁边多了一个山字,它像一座高山一样听力起来了。用这个字体现了一个变化过程,这个事物并不是原本就挺立在那里的,它原本是怎样的?受委屈的、被欺负的。中国当时就处在这种受委屈的、被欺负的情况下。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总结一下吗? “中华不振”(板书) 从中我们明白了,因为周恩来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所以说出了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那么,周恩来是怎样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前预习中我已经要求同学们,将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并自己多读几遍,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要添字漏字。) 教师巡视,纠正读书姿势。(读好的坐好,举手示意老师。) 2、检查预习和读文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 哪组坐的最好。要求:小老师拼读一遍,如果拼读的对,大家跟着拼读一遍,再读三遍。) 3、指导书写 A这些字我们会读了,那会不会写呢? 出示课件:崛、铿、锵、伯、租、振、嚷、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