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误区篇

健康误区篇
健康误区篇

健康误区偏

第一章日常保健的误区

一、健康观念的五大误区

1.健康观人们误认为没病就是健康,其实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方面。因此健康是一个过程,人们要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该讲健康。

2.就医观人们误认为医院名气越大,设备越高级,药物越贵,医生专家头衔越多就越好。结果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不上号;中小医院却无人问津。一位专家说,同其他产品一样,医疗质量也并不是越高级越好,而是适合你的才是最好。

3.消费观人们误认为有病才消费,平时却不肯把钱花在身体健康上。据统计,美国人平均在生命的最后1年里,用去了.一生全部医疗费用的27%0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专家表示肯定要大于美国。提前为健康投资是明智的选择,医疗卫生机构也要转变观念,不仅为患者服务,也要面向所有人,提供更多的健康产品。

4.评价观人们常忽视整个治病的过程,而重视短期效果。医生不可能都做到药到病除,结果患者总认为自己病好得慢。这种片面重视结果的观念给了游医可乘之机,他们治病倒是快,但不良反应会给身体造成长期损害,像发热,一般医生会先消炎或是抗病毒,而游医却用激素,可以一下就退热。

5.责任观患者常把健康的责任全部交绐医生,自己却不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果心脑血管病人不运动,不合理饮食,抽烟,再好的医生和药物也无能为力。专家说,好医生不仅是能治好病,同时也该是人们的健康监护人和管理者,能有效地教育病人。今后保健和防治疾病,要从以医生为主导向病人主动参与转移,形成一个保健团队,包括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还有患者本人或是家人。政府应加强培训和考核,尽快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水平。

二、长寿与健康的五大认识误区

1.大运动量可以延年益寿一位外国保健专家说:从事职业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意志力,好胜心强。坏处是容易使心理受挫,引起失眠,有疲倦感,加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剧烈运动使身体消耗大量的氧,加快氧化过程,加速衰老;游泳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炎、上颌窦炎、肺炎和中耳炎;练舍宾容易引起各种骨病、静脉曲张,造成外伤或扭伤,会使激素分泌发生变化;快跑使心脏负担过重,免疫力下降;器械运动容易拉伤肌肉,影响心脏和肾病功能,造成外伤等。

2.住在海边对身体有益老年研究专家认为,住在海滨城市的好处是可以享受阳光,呼吸含碘的海洋空气,吃到丰富的水果,它能够加强神经系统和补充维生素。在海边居住对哮喘病患者特别有益。但坏处是搬家往往使人产生心理和体力上的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搬迁过来的居民印使生活在条件非常好的地区,其平均寿命也低于在生活条件差的地区的土生土长的居民。

3.护肤霜会使人永葆青春健康研究所的学者们一致认为,护肤霜在短时间内可以使皮肤变得更柔嫩光靓,然而9 0%的抗皱霜都会加速皮肤老化。借助新的测试仪,专家们对5 00种护肤品,包括一些世界名牌化妆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维生素、油脂、氨基酸含量超过药用剂量100倍,这对皮肤细胞造成极大损害。德国科学家在另一项试验中证明,1 4种世界最著名品牌的护肤品最多可使皱纹减轻10%-15%,即减缓皱纹深度只有0.0l毫米。这种效果是肉眼看不到的。

4.应当清洗肠道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饮食卫生专家认为,清肠后人可以马上感到轻松。但清洁肠道本身就对健康有害。大肠中2/3的微生物是有益的,没有它们,大肠就无法正常工作。灌肠和广告中推销的药品会将这些有益微生物清洗掉,这将引起多种疾病。

5.晚育可以使人变得年轻家庭和婚姻专家研究表明,怀孕和分娩是女性免疫力和机体紧张度的最强大激发因素,调动了女性体内所有潜力,从而使她身体健康。在任何年龄生孩子都不会使女性变得年轻。分娩总是有风险的,部分健康是要贡献给孩子的。人生30岁以后所有慢性病都会逐渐显露出来。大龄产妇的最大风险在于:3 5---40岁的妇女所生孩子有缺陷的概率几

乎比20多岁的产妇高1 3倍。抚养有病的孩子,母亲是不会显得年轻的。

三、保健莫入的十二个误区

现代人尤其注意保健与养生,可是一些人在保健养生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这除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外,还与民间误传、舆论误导、不实的广告诱导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保健与养生需要科学指导。

1.吃饱喝足有利健康古人云:“三分饥寒保平安。’’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饱食终日而又缺乏运动,则会造成热能过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一死因,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八分饱才有利于健康。值得强调的是,天天晚餐丰盛,天天吃团圆饭也是大忌,长此会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2.一日两餐能减肥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身材,每天只吃两顿饭,认为这样能减肥。恰恰相反,一日两餐的人更容量发胖,日本的相扑运动员就是一日只吃两餐的人。

3.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中国人的牛奶食用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许多人不食用牛奶是因为他们觉得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事实并不是这样。研究发现,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而牛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胆固醇的作用。医学研究还证实,喝牛奶还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治疗高血压。但是,喜欢喝牛奶的人也有误区,他们习惯于空腹喝牛奶。这样做有很多弊端,如空腹喝牛奶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空腹喝酸牛奶会因胃内的酸度太强,乳酸菌在胃液里很难存活,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

4.偏食腌制食物腌制食物爽口、开胃,所以许多人喜欢吃。但是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胺和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这是两种致癌物质,所以少吃为佳。

5.豆浆不用煮熟豆制品应该每天都要吃一些,这是大有益处的。但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再喝,豆浆不煮熟煮透,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被破坏,不仅豆浆难以消化,还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

6.吃水果能清洁口腔有些人饭后喜欢吃一些水果,用意是代替漱口,清洁口腔。事实上,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这些糖分及水果残渣会在口腔中发酵变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所以进食水果后,仍要刷牙或漱口。

7-不敢吃肥肉长期吃高脂肪类食物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但是,一点不吃肉也是不利于健康的。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叫做a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但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可预防,如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i、维生素E,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脑磷脂和卵磷脂,也必须通过摄人脂肪来获取。如果儿童长期吃低脂肪的饮食,会影响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

8.老母鸡补身体最好用老母鸡补身体是民间长期流行的说法,事实却是:多年的老母鸡含有过分的鸡油,其肌肉弹力纤维

减少,结缔组织老化,鸡肉粗韧,久煮难烂,不易胃肠消化吸收。饲养一年的鸡,无论煮、炖皆宜,容易煮烂变酥,肉质鲜嫩可口。

9.鱼吃得越多越好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食鱼并非多多益善。鱼的脂肪酸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长期过量食鱼,可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出血等。爱斯基摩人以食鱼为主,有人发现,尽管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症,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的重要死亡原因。

10.用沸水冲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有苦涩味,降低了滋养保健的作用,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左右,冬季可适当高一些。

11.多吃醋有好处醋能增进食欲,开胃健脾,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并能促进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在降血压、预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于是有人认为吃醋有很多好处而过量食醋,有人甚至干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过量,会灼伤食管、腐蚀黏膜、损伤脾胃,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o

12.口香糖能健齿一些广告中说口香糖能健齿,所以许多人吃了口香糖不漱口,这样一来口香糖的糖分同样会在口腔中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化剂等添加物,这些都有一定的毒性。口香糖中增塑剂的代谢产物毒性较强,在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可危害人体健康。

四、保持健康的五大误区

1.牛奶加糖喝有些人喝牛奶习惯加好几匙砂糖,这是错误的饮用方法。因为砂糖在人体内被分解后形成酸,会与牛奶中的钙中和。正确的喝牛奶方法,应是配咸饼干吃,慢慢咀嚼,慢慢饮用。

还有,很多人在炎夏喜欢大口大口地喝冰冻鲜奶,这会减少在口中混合唾液的机会,一碰到胃部的酸,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形成块状,不易消化,易引起下痢或异常的发酵。

常有人认为,牛奶和橘子等酸性食品一起饮用会因酸而凝固造成消化不良,这也是错误的看法。因为牛奶进入胃中自会因胃酸而凝固(若不凝固便无法消化)o只要凝固面积不是太大,就不会造成消化不良。

2.稀饭容易消化乍看之下,柔软的稀饭应该很好消化,其实不然。对健康者而言,有时稀饭比干饭还不好消化。因稀饭水分多,唾液或胃液等消化液被稀释了,再加上胃部胀大,会使蠕动变得迟缓。同时因为量多的缘故,也可能导致胃下垂或胃松弛。此外,稀饭无法被充分咀嚼。还有,稀饭大多又热又烫,对胃部的黏膜造成过度的刺激。

所以,若是饮酒过度引起急性胃炎,可吃一天的稀饭让胃休息一下。但经常吃稀饭则会达到相反效果。只有充分咀嚼干饭,才有益健康。

3.边看边吃影响消化由医学的观点来看,边看边吃对消化并无多大影响。反之,一边浏览报纸或看电视节目,一边细嚼慢咽的吃法,却呵使胃液充分分泌,以帮助消化,而且不知不觉中拉长了用餐的时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边看边吃’’这句话,与边听收音机边看书的“边看边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很早以前,许多餐馆都会播放背景音乐让客人边吃边欣赏。在宴会中,也可让客人边看舞蹈表演边吃饭,这也叫“边看边吃,’。

所以,边看边吃饭也不错,只要电视或书上的不是太让人分心的战争、爱情等内容,就不会妨碍胃液的分泌。

4.洗澡会使血压上升血压高的人,并没必要对洗澡太过恐惧。只要是稍温的水,不论是血压多高的人,经过2~3个小时,血压自会降低。不过,若洗澡水太热,尤其是胖人,一进浴池的瞬间,血压暂时会上升。所以不要一下子接触到过热的洗澡水。

同时,进入浴池前后,脱掉衣服的身体接触到寒冷的空气,血压会因冷上升,一进浴池又会下降,如此反复地使血压上升或下降,是造成高血压的主因。脑中风发作的场所,也才会常常出现在厕所与浴室。因此,高血压患者沐浴时,需注意洗澡水温度不可太热,不可超过41℃,同时需要注意使浴室温度维持在22℃以上。

5.中风是高血压“专利”中风可分为脑出血与脑软化两种。所谓的脑软化是指血管阻塞,使位于病变部位之前的脑组织坏死。脑部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消耗的氧气量却高达全身的1/5 0正因为它需要这么多的氧气,以负责身体中枢的重要工作,若输送氧气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血管阻塞的话,就会引起脑软化。

由此可知,脑软化的成因与血压无关。而且,低血压的人因输送至脑部的血液量减少,患脑软化的危险性更高。

1.吸氧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因为人体内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氧自由基(活性氧),其性质极为活跃,对机体具有损害作用。在正常人的机体内,自由基的形成和清除常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即自由基在机体内积累过多时,就会严重地损伤细胞膜,影响器官功能,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糖尿病、神经衰弱、早衰、癌症等。对正常人来说,只需吸入2 1%的氧气就足够了,如果经常吸氧,尤其是吸高浓度的氧和进高压氧舱,使体内氧分过高,则会造成氧中毒,表现为肺水肿

或昏迷等,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2.洗器官在“排毒”之风日渐盛行的今天,器官“清洗”似乎已成为一种保健时尚,洗眼、洗肠、洗肺、洗血……几乎人的所有组织或器官都可以“洗’’o这些原本作为某些疾病治疗手段的“清洗’’术,被一些人冠之为“排毒祛火”、“防病治病”的功用,堂而皇之地用作健康人的保健之术。实际上,正常人的各种器官都有自我保护功能,人为地清洗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引发某些疾病。

一是有可能破坏器官本身所具有的保护功能,会出现洗得越勤,“脏’’得越快的现象,最后甚至不得不依赖于清洗来实现器官酌某些功能,如若长期依靠洗肠来排便,时间一长,将会使肠道的排便功能减弱甚至是失去;二是会同时失去某些对机体有益的成分,如洗血在“洗’’去有害物质的同时,也会将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有益成分一并洗去;三是影响组织或器官的内环境,如洗肠会使正常的菌群遭到破坏,使肠道内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四是有可能引起某些变态反应。

3.保健输液静脉滴注(打点滴)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现在许多没病的正常人竟然也在打点滴,名之为“保健输液”或“预防输液”,为的是没病防病或为达到保健的目的。这实在是一种下策,因为预防疾病或身体保健应贯穿于平时的生活中,主要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如体育锻炼、注意营养、生活有规律、无不良嗜好等,除此之外,采取输液的方式来求得健康,实在是舍本逐末,甚至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且不说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单是输液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因为输液所用的液体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受到空气微粒或其他因素的污染,随点滴进入人体而出现脑栓塞、肺栓塞;操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针管、针头消毒不严或输液环境消毒不到位造成污染而致感染;可能出现输液反应、药液渗出静脉而引起局部肿痛等不适疰;如果速度控制不当还有可能引起心脏不适甚至是心力衰竭。

因此,当面对各种新潮的保健“新术”之时,一定要冷静对待,慎重选择,切不可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跟风,否则将会伤身害体,以致遗患无穷。

1.多躺就是休息这种说法不对。如果每天躺的时间过长,不但影响消化,减慢血液循环,长此下去会腿脚笨重迟钝,促进老化。

2.合眼就是休息合眼闭目就是休息,这种说法也欠全面。思想不规,神不守舍,私心杂念乱神,会更加疲劳。

3.娱乐就是休息适当的娱乐,可使身心舒畅。但如果娱乐不当,狂欢无度,不但不是休息,反而对身体有害。

4.多睡就是休息适度睡眠能尽快恢复生机,对身体有益。但多睡不仅降低新陈代谢,还会因卧室空气不好,导致大脑缺氧。

5.休息越多越好休息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疲劳程度而定。须知多静少动并非好事,它可以使机体功能逐渐减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七、对睡眠认识的十大误区

1.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目前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但往往会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睡眠的时间长短与健康的睡眠关系并不大,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很大,质量比时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梦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3.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4.睡眠能储存和预支如果说预支的是超长时间的清醒,那么就等于透支生命。过后的睡眠补偿只能缓解过后的疲劳,而对于提前透支的精神和体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身体的损害,是不能偿还的。

5.睡眠障碍不是疾病据了解,有8死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是可

以消除的,睡眠不好不同于神经衰弱。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成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6.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 5分钟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减少30%o但午睡并非人人适合,体重超标20%,血压过低,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病症的人,往往会由于午睡引起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7.安眠药可以长吃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这是因为9 5%以上的催眠药会缩短深睡眠。专家指出,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无毒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药,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8.体育锻炼对失眠只有好处体育锻炼能作为失眠患者的辅助治疗,但是不要睡前剧烈运动,否则大脑容易兴奋而导致失眠。老年人晨练以后不要睡回笼觉。

9.打鼾者睡得香睡得甜事实上,打鼾者上呼吸道不畅,经常被憋醒,难以进入较深的睡眠期,睡眠质量不高。一些打鼾者还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

10.失眠直接危害身体事实上,失眠主要损害人的精神和心理。睡眠实验表明,即使强制剥夺睡眠,也不会损害人的身体器官。失眠对健康的危害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八、生活习惯的十五个误区

1.起床先叠被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 4 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 5 1种。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2.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人通常饮食无规律,容易感到疲倦,头晕无力,天长日久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降低,并会产生胰、胆结石。

3.饭后松裤带饭后松裤带可使腹腔内压下降,消化器官的活动与韧带的负荷量增加,从而促使肠子蠕动加剧,易发生肠扭转,使人腹胀、腹痛、呕吐,还容易患胃下垂等病。

4.饭后即睡饭后即睡会使大脑的血液流向胃部,由于血压降低,大脑的供氧量也随之减少,造成饭后极度疲倦,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还会发胖。如果血液原已有供应不足的情况,饭后倒下便睡,这种静止不动的状态,极易招致中风。

5.饱食饱食容易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减弱。经常饱食,尤其是过饱的晚餐,因热能摄入太多,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引起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在大脑中数以万倍增长。这是一种促使动脉硬化的蛋白质。脑动脉硬化的结果会导致大脑缺氧和缺乏营养,影响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经常饱食,还会诱发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寿命缩短。

6.空腹吃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腹吃糖的嗜好时间越长,对各种蛋白质吸收的损伤程度越重。由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因而长期的空腹吃糖,更会影响人体各种正常功能,使人体变得衰弱,以致缩短寿命。

7.吃太咸的食物钠在人体内滞留,容易形成或加重高血压和心脏病。

8.跷二郎腿跷二郎腿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腿长的人或孕妇,很容易得静脉血栓。

9.强忍小便强忍小便有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痛、小腹胀痛等症状。美国科学家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憋尿时,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形成人为的尿潴留。如经常憋尿,就会使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憋尿时间过长,膀胱内尿量不断增加,还会使内压逐渐升高,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膀胱颈受阻症状,造成排尿困难、不畅,或漏尿、尿失禁等毛病。在尿潴留时还易并发感染和结石,产重时还影响肾功能。

10.俯睡俯睡使脊柱弯曲,增加肌肉及韧带的压力,使人在睡觉时仍然得不到休息。此外,还会增加胸部、心脏、肺部及面部的压力,导致睡醒后面部水肿,眼睛出现血丝。

11.睡前不洗脸、不刷牙留在脸上的化妆品不洗掉,会引起粉刺和针眼之类的炎症,还能使眼睛发炎,引起皮肤变态反应。睡前刷牙比起床后刷牙更重要,这是因为遗留在口腔中和牙齿上的细菌、残留物在夜里对牙齿、牙龈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12.睡懒觉睡懒觉使大脑皮质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机体的生物节律,使人懒散,产生惰性,同时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也不利。另外,血液循环不畅,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还会影响新陈代谢。由于夜间关闭门窗睡觉,早晨室内空气混浊,恋床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13.睡眠过多睡眠过多会加重脑睡眠中枢的负担,使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且使人的各种感受功能减退和骨骼肌紧张下降。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引起一系列疾病,特别是血液循环缓慢会造成心脏病突然发作或中风。

14.洗脸过频洗脸过多会使脸部保护皮肤的皮脂膜受到经常性破坏。导致皮肤受更多的刺激而容易衰老。

15.刷牙过久刷牙可清洁口腔和牙齿,防止牙病和口腔炎症及诱发的风湿病、肾炎等,但刷牙时间过久会便牙龈损伤,不利于牙齿生长,还会导致牙周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