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HR三级第五章练习题

人力资源知识HR三级第五章练习题
人力资源知识HR三级第五章练习题

(人力资源知识)HR三级第五章练习题

壹、单选题(每小题只有壹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不属于人性的内容。

A.自然属性B.生物属性

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假说。A.社会人B.经济人

c.管理人D.复杂人

3.()不符合人本管理思想。

A.完善人B.开发人

C.发展人D.约束人

4.()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

A.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B.人力资本凝结于劳动者体内

c.人力资本是有形资本D.人力资本内含壹定的经济关系

5.()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

A.教育支出B.管理费用

c.培训支出D.流动支出

6.()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A.多元性B.层次性

c.整体性D.针对性

7.()不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

A.目标制定的整体性B.目标实施的整体性

c.各个目标间不孤立D.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8.()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A.人的发展B.社会发展

c.企业发展D.组织发旋

9.()不属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A.创新能力开发体系B.创新能力激励体系c.创新能力结构体系D.创新能力配置体系10.()不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方法。A.格雷纳模式B.美国模式

c.莱维特模式D.利温模式

11.()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手段。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

C.科技手段D.经济于段

12.于管理内容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A.以事为中心B.以企业为中心

c.以人为中心D.以社会为中心

13.于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A.静态管理B.权变管理

c.动态管理D.权威管理

14.于管理方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A.科学化管理B.制度控制

c.人性化管理D.权变管理

15,于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A.战术性管理B.战略和战术相结合的

c.战略性管理D.侧重当前人事工作的16.于管理技术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A.照规章办事B.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c.以事为中心D.追求精确性和科学性17.于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A.主动开发型B.以事为中心

C.被动反应型D.以人为中心

18.于管理手段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A.以计算机为主B.以人工为主

c.以员工为中心D.手段很单壹

19.于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A.处于操作层B.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c.处于决策层D.很少参和企业决策20.企业管理的核心是()。

A.物的管理B.财务管理

c.人的管理D.物流管理

21.()不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A.定编定岗定员定额B.员工的绩效管理c.员工的引进和培养D.员工的技能开发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俩个或俩个之上的答案) 1.()属于人性的特征。

A.能动性B.社会性

C.整体性D.俩面性

E.可变性

2.目前经济管理学界中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丰要有()。A.经济人B.社会人

c.管理人D.复杂人

E.自我实现人

3.经济人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又称()。

A.唯利人B.管理人

C.社会人D.实利人

E.复杂人

4.()属于人本管理机制。

A.动力机制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D.保障机制

E.选择机制

5.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B.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C.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D.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E.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6.()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性。

A.收益形式单壹化B.动态性

C.谁投资,谁收益D.连续性

E.收益形式多样化

7.()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

A.实际支出B.心理损失

C.直接支出D.间接支出

E.时间支出

8.()能够影响私人投资收益率。

A.个体偏好及资本化能力B.资本市场平均报酬率c.货币时间价值及收益期限D.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E.国家政策

9.()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A.人才发现B.人才培养

c.人才教育D.人才调剂

E.人才发展

10.()说明了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多元性。

A.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性B.不同员工的发展需求不同c.个体发展需求的多元性D.员工的发展需求可能改变E.现有培训机构的多元化

11.()属于人的发展的特征。

A.充分发展的可能性B.全面发展的阶段性

C.发展方向的多样性D职业变动的长期性

E.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12.()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标。

A.人的发展B.有效运用人的潜能

B.企业发展D.有效开发人的潜能

E.社会发展

13.()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

A.需要激励B.目标激励

C.经常表扬D.综合激励

E.行为激励

14.()属于人力资源生理开发研究的内容。

A.温度B.湿度

c.情感D.噪声

E.辐射

15.()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A.职业开发B.组织开发

C.伦理开发D.管理开发

E.环境开发

16.()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日标。

A.改善组织内部的行为方式B.提高组织的业务能力c.提高组织内员工的满意度D.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E.提高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

17.()属于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

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

c.法律环境D.工作环境

E.国际环境

18.()属于人力资源的壹般特点。

A.时间性B主观能动性

c.消费性D.客观规律性

E.创造性

19.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A.管理的系统化B.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c.管理的规范化D.管理思想的哲学化

E.管理的标准化

20.()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壹般特点。

A.综合性B.规律性

C.实用性D.能动性

E.精确性

21()说明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弹于现代企业中的作用。A.推动企业发展的内于动力B.促进企业社会化C.能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D.促进社会科学化E.能使员工随心所欲地工作

22.()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思想。

A.采取使员工“遵守规则”的策略

B。采取使员工“自立自强”的策略

c.采取使员工“乐于成事”的策略

D.采取使员工“主动创新”的策略

E.采取使员工“积极主动”的策略

23.()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A.动态优势原理B.同素异构原理

C.互补增值原理D.激励强化原理

E.公平竞争原理

24.()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A.完整全面地见待人的因素B.因人而异

c.员工和企业共命运D.随机制宜

E.公正平等地对待人

25.()属于员工的基本特征。

A.生理性行为和生理性需要B.社会性行为和社会性需要C.道德性行为和道德性需要D.自我保护的行为以及需要E.心理性行为和心理性需要

26.()属于员工的动态特征。

A.员上学习B.员工自我保护机制

C.员工激励D.员工的成熟和发展

E.员工培圳

27.()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A.吸收、录用员工B.培养、教育员工

C.保持、发展员工D,招收、配置员工

E.评价、调整员工

28.()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测量技术。

A.工作岗位研究B.KPI技术

c.关键事件访谈D.BSC技术

E.人员素质测评

参考答案

壹、单选题

1.D2.A3.D4C5.B

6.D7.D8.A9.C10.B

11.C12.C13.C14.C15.B

16.B17.A18.A19.C20.C

21.C

二、多选题

1.ABCDE2.ABDE3.AD4.ABCDE5.ABCDE 6.BDE7.ABCE8ABCDE9.ABCDE10.ABCD 11.ACE12.BD13.ABDE14.ABDE15.ABDE 16.ABCDE17.ABDE18.ABCE19.ABCE20.AC 21.AC22.BCDE23.ABCDE24.ABCDE25.ABCE 26.BCD27.ACE28.AE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A.劳动力供给量 B.劳动力供给率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需求率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 )。 (2)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劳动者进人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A.劳动法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当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 (4)A.劳动关系 B.双务关系 C.正向关系 D.法务关系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 )。

(5)A.主体 B.内容 C.客体 D.对象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物品或者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6)A.家庭消费 B.个人消费 C.市场消费 D.社会消费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 )提供的产品不可储存,无法转售,且不可触知。 (7)A.服务市场

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2017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选择排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 B、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C、它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排列方法 D、选择排列法又称配对比较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 【答案】:D 【解析】: 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选择排列法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排列方法,采用本法时,不仅上级可以直接完成排序工作,还可将其扩展到自我考评、同级考评和下级考评等其他考评的方式之中。 D项,成对比较法也称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 2.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培训成本和( )。 A、间接培训成本 B、出差培训成本 C、外派培训成本 D、教师讲授课费成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培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参与培训的所有员工如受训者、培训师、咨询人员和项目设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培训使用的材料和设施费用,设备或教室的租金或购买费用,以及交通费用。 间接成本包括一般的办公用品、设施设备及相关费用,与培训没有直接关系的交通费用和各种支出,与培训没有直接关系的培训部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等。 3.以下各选项不属于住房公积金性质的是( )。 A、普遍性

C、强制性 D、计划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4节>住房公积金 【答案】:D 【解析】: 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主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 4.在培训方法中,( )适用于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技能和管理实务类的培训。 A、实践法 B、讲授法 C、专题法 D、研讨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性培训方法 【答案】:A 【解析】: 实践法适用于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技能和管理实务类培训。通常采用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和个别指导法。 5.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在15日内对其进行修改,并在( )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A、5 B、7 C、10 D、15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3节>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答案】:D 【解析】: 若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在15日内对其进行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6.泰勒模式在教育评估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 )评估。 A、学生 B、工人

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2463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 )信息是指培训的实施与需求在时间上是否相对应。 A、培训及时性 B、培训有效性 C、培训广泛性 D、培训可信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培训有效性评估的内容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培训及时性的相关知识培训及时性信息是指培训的实施与需求在时间上是否相对应。培训的实施必须有前瞻性,不能何时需要何时再培训,应当在岗位工作需要前就做好培训,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同时,培训也不能太提前,这样有可能在工作需要时再进行补充培训或强化培训,否则会因为受训人忘记培训内容而失去或者削弱培训作用,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 )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A、选择排列法 B、排序法 C、改进排列法 D、队列排序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岗位评价方法的应用 【答案】:A 【解析】: 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3.下列关于敏感性训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求学员在小组中就个人情感等进行坦率、公正的讨论 B、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行为的洞察力 C、常采用集体住宿训练、小组讨论、个别交流等活动方式 、适用于组织发展训练,不适用于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D.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参与式培训方法 【答案】:D 【解析】: 敏感性训练要求学员在小组中就参加者的个人情感、态度及行为进行坦率、公正的讨论,相互交流对各自行为的看法,并说明其引起的情绪反应。敏感性训练法适用于组织发展训练;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中青年管理人员的人格塑造训练;新进人员的集体组织训练;外派工作人员的异国文化训练。敏感性训练法常采用集体住宿训练、小组讨论、个别交流等活动方式。 4.( )的培训需求反映的是某一企业员工在整体上是否需要进行培训。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 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 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 ①信息障碍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试题(基础知识)

2009年5月人力资源三级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首先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有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B)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崇尚科学、开拓创新、服务人民 (C)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集体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岗位成才、服务社会 2、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A)守法、自律、严谨(B)忠诚、审慎、勤勉 (C)科学、民主、自由(D)自由、平等、博爱 3、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创新需要勇气,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B)创新非人人可为,只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做到创新 (C)创新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既要崇拜前人又要不断否定前人 (D)创新需要发散性思维,敢于标新立异 4、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克制自己不要沉湎于某一事物之中,以免玩物丧志 (B)越是无人监督,越要严格要求自己 (C)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D)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5、IBM公司招聘员工时,最为看重的职业道德素质是()。 (A)公道意识(B)敬业精神 (C)合作精神(D)服务意识 6、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 (C)爱岗敬业(D)开拓创新 7、诚信的基本特征是()。 (A)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B)双向性、对等性、资质性、惩罚性(C)社会性、共识性,双向性、对等性(D)单向性、前置性、智慧性、要约性8、从业人员践人“公道”规范的基本要求是()。 (A)平等待人、公私分明、坚持原则、追求真理 (B)团结同志、防微杜渐、以人为本、共同进步 (C)坚持原则、不近人情、无私无畏、敢于牺牲 (D)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童叟无欺、人人平等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下列关于职业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力资源三级知识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作用: 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内容:(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岗位工作分析的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基本原则得以实现。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的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2.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2调查阶段 3总结分析阶段 3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分类和内容(P9) 概念: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分类:(1)岗位工作说明书 (2)部门工作说明书 (3)公司工作说明书 4工作说明书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 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 5.岗位设计以及再设计的内容: 1、岗位工作扩大代与丰富化,①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纵向扩大化)②工作多样化(多样化、任务的整体性、明确任务的意义、自主权、反馈) 2、工作满负荷 3、工作环境的优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与答案

A1/A2型选择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 )为重点。 A.无私奉献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 2.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阻碍消费,因而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B.市场经济需要勤劳,但不需要节俭 C.节俭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 D.节俭有利于节省资源,但与提高生产力无关 3.下列哪一项没有违反诚实守信的要求( ) A.保守企业秘密 B.派人打进竞争对手内部,增强竞争优势 C.根据服务对象来决定是否遵守承诺 D.凡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都可以做 4. 与法律比较,道德() A.比法律产生得时间晚 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D.具有事后性 5.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 A.礼法的运用,要把求得一团和气作为重点 B.道德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团结 C.讲文明礼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以礼待人,促进和谐相处 6.员工在处理与领导关系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7.下列关于职业良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有职业良心 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 C.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尽职尽责地工作 D.—辈子不“跳槽”是职业良心的根本体现 8. 下列关于节约,正确的说法是()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打印版.doc

基础知识复习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 2.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3.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4.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5.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6.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7.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8.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总产量绝对减少) 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 。 10.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 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 瓦尔拉。 1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 12.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13.福利的特征: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 法定性 3.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14.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15.总供给=消费+储蓄=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16.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季节性失业 17.非正常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 18.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19.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 2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3.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24.影响货币工资的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二、劳动法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所调整地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 2.劳动法律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 3.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4.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5.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还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尝性。 6.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7.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最新】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第二部份理论知识 (第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分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26.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追求的目标是( ) A.利润最大化 B.效率最大化 C.效用最大化 D.差额最大化 27.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 A社会劳动力资源

B.劳动者的劳动力 C劳动力的所有者 D使用劳动者的企业 2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 )的性质A劳动法律 B劳动法律制度 C劳动法律事件 D劳动法律关系 29.(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30.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 ) 和战略目标三者之前的动态平衡 A企业实力 B管理水平 C经营环境 D市场环境 31.企业的进入战略不包括( ) A合资战略 B内部创业战略

C购并战略 D发展创新战略 32.消费都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A家庭消费 B个人消费 C集团消费 D社会消费 33.人格很复杂,但不包括( ) A动机 B情绪 C能力

D态度 34.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不包括( ) A团队学习 B绩效 C成员满意度 D薪酬 35.( )认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A费德勒权变模型 B情境领导理论 C路径一目标理论

D参考模型 A受教育年限延长 B边际教育成本快速增长 C技能与知识边际增长率上升 D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预期收益时间相关 37.组织从事的执业开发活动不包括( B ) A为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而设计的活动 B为了增加组织的自我洞察力而设计的活动 C促使员工更多地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活动 D为了提高组织对不同个人需要反应的灵活性而设计得活动38.( D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与策略的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习题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习题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效用最大化 1>(2012年5月单选)26、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的目标是( ) (A)利润最大化(B)差额最小化(C)效用最大化(D)差额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012年11月多选)86、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 ) (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B)结论具有客观性(C)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D)结论具有主观性(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1>(2011年5月单选)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 2>(2014年5月单选)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 3>(2013年5月多选)86、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 ) (A)女性教育水平提高(B)劳动法日益完善(C)制度劳动时间缩短 (D)人口出生率下降(E)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4>(2012年5月多选)86、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的完善和推广

(A)收入保障制度(B) 绩效考核制度(C)薪酬管理制度(D)社会保险制度(E)企业养老保险计划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2010年5月单选)26、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 (A)生产资料(B)劳动资料(C)资本收入(D)劳动收入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2012年11月单选)26、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 )有效途径 (A)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2>(2013年11月单选)27、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 (A)劳动力资源(B)劳动者的劳动力(C)使用劳动者的企业(D)劳动者的所有者个体

人力资源三级知识点总结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 红色字体作为技能题掌握!!!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P1 (一)第一、二段:广义、狭义的含义;分类;【单选、多选】 人力资源规划: 1)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规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 2)狭义: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分类:长期规划(五年以上)、中期计划(一至五年)、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 2.P1(二)内容:【单选、多选】。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3.P2二(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单选、多选】 工作岗位分析: 1)概念: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2)内容: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比较分析描述总结概括)。 (2)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形式记忆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4.P3(三)作用。【单选、多选】【要求看每一段的内容】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基本原则)。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制定出各类人

三级人力资源理论知识考点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三级人力资源理论知识考点 一、劳动法概念 劳动法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它可以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也可以指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典;还可以指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二、对劳动法须明确的几点内容: 1、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 2、劳动法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 3、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 从劳动角度讲,并不是所有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谈判是指,员工代表(通常是工会代表)和单位行政部门或者雇主之间就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进行的谈判制度,集体谈判在我国目前被称为“集体协商”。 五、劳动法中关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部分 1、偏重保护:偏重于保护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劳动者。 2、优先保护:当劳动者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3、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应平等的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最低限度的保护。 5、全面保护: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六、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 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这种配置是否合理的判断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 2、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 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是指,在用人单位内部对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劳动时间和劳动量的安排,即劳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 劳动力微观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第一,保证各个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实现参加劳动的权利, 科学地组织劳动过程,避免劳动力的闲置和浪费;第二,在休息时间、劳动安全卫生、工资、福利、职业培训等方面,不断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和提高劳动力供给水平;第三,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劳动纪律、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义务和责任。 七、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八、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是受国家强制力保护的;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事实关系。 九、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