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对保险行业扩张效应研究

负利率对保险行业扩张效应研究
负利率对保险行业扩张效应研究

负利率对保险行业扩张效应研究

【摘要】当前的经济已经呈现负利率时代,存在银行的钱的利息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低于货币贬值的速度,是由于当前的物价上涨较为严重所导致的,而通过当前的银行利息低于通货膨胀的利率,收益值就呈现负数。国外很早就已经将收益率换算成原则上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虽然很多银行现在鼓励民众存钱并给与大量的利润,但是在多年之后利润与通货膨胀相比存在银行的钱仍旧是负利润的。早在十几年前负利率数据就已经有所体现。而保险行业在负利率时代的扩张效应研究则十分关键,下文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负利率保险行业扩张效应

引言

近年来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国内保险行业近年来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外很多保险行业也进驻中国市场,首要原因是中国国内人口数量大,消费人群更广泛,我国保险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张当中,以此来满足当前国情的需要。目前保险行业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逐渐扩张会让保险行业取得更高的利润,行业的不断扩大也会为行业带来更多的话语权而且目前我国市场体制并不完善,缺乏技术性以及科学的管理以及规划。负利率的国情之下,正是为保险行业扩张提供有利的条件。

1.负利率与保险行业扩张

1.1负利率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

负利率的产生让广大民众的钱需要在更大的保障之下才能够不被贬值,保险行业刚好为民众提供这样一个安全的保障,所以负利率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环境。而想要进行行业扩张,首要问题就是让行业更加的专业化,让行业自身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保护原有客户的前提下发展更多的拓展客户,优质安全的服务是让客户选择的重要原因,为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则会让客户认清自己的钱放在哪里是最佳选择。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带来的问题,而通货膨胀又是负利率产生的主要问题,只要将民众在外界产生的贸易关系损失的钱在保险服务中得到一个补救的体现就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在当前所能够达成的技术条件之下,假使在某一区间内生产成本没有伴随产量增加而增加,那么此类经济形势就可以扩大规模。总的来说,每一种经济活动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经营模式,而在最佳的产业模式和经营模式之下,行业才能够越来越壮大,发展的越来越好。规模经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其中包含了产品规模经济状态,生产经营单位规模经济模式以及企业规模经济模式。其中产品规模经济中的重点词汇就是专业性,其本质主要是企业工作中的分工问题,以及员工对于工作的熟练程度,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无论是哪种保险产品都需要有足够多的消费者的支撑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商业价值。

1.2保险行业扩张的保障

保险行业的经营单位就是每个分支公司,而分公司又由保险公司的营销部门以及相关经营网点构成,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为生产经营单位在一个最佳的经营状态之下,企业投入与产出比是一个最佳的状态,在企业当中取决企业发展的好坏的重点是生产技术构造。配备高素质的员工以及先进的设施都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保险行业对员工的选择也越来越严格,而且保险行业的工资待遇以

及上市情况也都非常乐观,无论从员工入职而言还是企业选择人才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场景。优质的硬件设施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只有充分的运用好时代的优质产物为行业服务,无论是公司网站的运营还是在网上录入每一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运用不但方便更可以远距离的将顾客的个人信息随时随地的发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或是保险行业员工的手中。高效、便捷、为人民服务应该是保险行业每一位员工的办事宗旨,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一个服务行业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3树立行业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是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词汇,当一个企业创立出了品牌效应,消费者会自主找上门来而不是需要企业的员工去拓展去穷无尽的拓展市场,而且处于当前这样一个负利率时代,人们更愿意进行投保来保护自己的重要财产,而一个企业只要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效应那么不用去愁客户的问题。而品牌效益的树立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无论是从人员配备上还是从硬件设施上,软件要求上,公司的管理上,对待顾客问题的应变处理等问题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制定一个优质的计划是非常关键的,先制定一个大的企业发展目标,再将大目标进一步规划成一个小的目标,不断的实现小目标,最终完成一个大目标。。

2.保险行业的扩张

2.1保险行业扩张的方式

保险公司的扩张主要是不断拓展自己公司的规模,不断发展自己的分支,并逐步扩张自己的分支网络。但是往往在企业拓展规模的同时会发生很多问题,而造成的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体重资源配备问题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资源配备需要考虑公司企业内部需要有完善的人力资源以及设施资源以及最重要的资本资源,还需要考虑法律环境以及市场份额比重以及每个地区民众们的消费习惯如何,市场资源占有比重等等因素,【1】其中一个重点分析的问题就是每个地区的群众的生活习性是不同的,要根据当地群众的生活消费习性进行保险产品的制定。还要确定该市场的长期稳定性是不是足够。根据当地民众的分配比重来确定网点的设立等,而且网点设立的场地也是非常关键的,设立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对企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保险网点附近有医院、银行而且交通便利,会吸引很多潜在的消费群体。

2.2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

保险作为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支出而言,其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视,保险作为一个降低风险的工具而言,可以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作用,社会稳定了也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最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在为构建小康社会以及维持经济协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当前货币贬值的严峻问题上,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保作用。保险行业起到了巨大的经济补偿效应,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保险涵盖的面还非常的广泛,无论是在住宅上还是在工作中或者是医疗以及意外,甚至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经被保险行业通通覆盖,在保险行业的保护之下人们才能够有一个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作为安居的重点部分。保险的出现让人们将风险产生之后不至于过于彷徨。而近些年来,自然灾害也在频繁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也是时常发生,【2】保险行业起到一个安抚人民群众心灵的重要良药,为灾后重建以及经济秩序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害而造成严重的破坏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2.3保险行业的扩张效应

保险行业属于为人民群众造福的一个阳光行业,所以其扩张是在情理之中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国之所需。保险行业当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汇,那就是资金融通。资金融通的韩意思是通过先收取保险人员的费用,保险费具有预付性的特质,而且保险公司也有很多保险产品,通过这些产品对资金的聚集,让社会的很多流动资金都流入保险公司当中,而这些大量资金对金融的最优配置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投保人发生风险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资金为其进行赔付。在整个保险有效期内,保险公司有足够的资金链来维持整个公司的运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功能为行业的稳定带来一个重要的依据。保险行业的扩张是当前社会所需,因为保险涵盖了整个人的一生,【3】无论是那一方面都会有保险业为我们保驾护航。目前由于处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将灾害事故预防作为首要的保险品种,而且加大了保金收入减少了相关事故的赔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提升防灾意识起到一定作用。社保也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社会仍然在不断转型以及体制改革,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制度,社会保险费用也在连年递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让老人们能够做到老有所依,还可以为子女们减轻了很多负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保险无论在养老还是教育方面或是医疗中都有重点体现,其扩张也需要在合理的规划之下一步一步稳步推进。

3.保险行业发展的前提

3.1负利率下的保险行业服务于社会

负利率对银行带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这会导致很多群众不会再把自己空闲的资金存入银行,因为存入银行除了会让自己的资金有一个安全的存放之外没有额外的利益产生,不仅没有额外利益还会让自己的资金缩水,贬值。所以在此时保险业则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虽然保险行业目前蓄势待发,但是其发展过程仍旧有很多的问题,首先政府需要发挥其重要职能,就是做好防范风险工作,以此来保障保险市场的稳定运行,保险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而且伴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很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所以在保险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累风险经验,拓展业务发展的方向,不断改革创新。也要提升管理,制定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范围,鼓励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能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应该积极进取,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定期开展员工大会,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个人见解,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3.2优化企业产业结构

保险行业也需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转型,只有不断的加以改进才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被抛弃。首要问题是作为保险行业,要明确的为自己的行业价值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行业职责,不断拓展有价值的业务,企业要想长稳发展需要有一个战略目标。而保险行业当中改善民生和为民众带来福利则是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目标。【4】其次就是进行企业改革创新,创新无论是在哪一个企业当中都是一个重中之重,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与学习,企业高层也要定期出国学习与交流,学习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与思想,回国之后结合国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最适合国内发展的方向进行目标制定。学习国外最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软硬件设施的应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达成,员工们可以随时进行网上学习,随时武装自己的头脑。经济的发展也会使社会中人口结

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寿险产品的需求。经济的增长使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使人们的期望寿命增长,对寿险作为储蓄工具的需求也就越强烈。另外,长寿意味着寿险价格降低。不同年龄的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此对应的财富的分布状况,是影响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与人寿保险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有稳步增长的趋势。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防止人们超长存活而无经济来源。因此,平均寿命的增长也促进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我国较高的少年儿童赡养率,对寿险构成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我国正在增加的老年赡养率,也将使我国寿险业受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人口迁移的频繁,传统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对外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家一些进步、文明观念的引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改变了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看法。保险,与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将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所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的人口越来越多,相应的教育投资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包括对保险的需求。教育是使科学转化为更广泛的技术和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这样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3.3理顺相应关系

作为一个行业而言,想要有好的发展,就要理顺周围的环境与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够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发展,目前保险业也受着很多制度的制约,还有很多困难导致很多险种是保险业无法开展下去的。所以保险公司要和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能够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双赢。“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客观依据。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发展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也在发展,人们在使某些风险损失减少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风险。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等一系列新型工业,创造出了数倍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更集中、破坏性更大的风险。在现代社会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从而使得作为风险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保险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风险和风险的管理方式是共同发展的。经济的增长促进了风险的发展,新的风险的发现及解决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所以,经济增长带动的人类实践向纵深的发展的同时,也会不断的促进保险业的发展。一国的收入水平一直是影响保险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保险需求随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提高,其原因在于:第一,保险的储蓄性决定的。短期内,由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作为互补的平均储蓄倾向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增。按照Kuznets的实证研究,长期内,平均消费倾向是恒定的,但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储蓄总量也在增加。保险具有储蓄的性质,决定了保险的需求会随着人们的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第二,保险的保障性质决定的。对于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可以运用效用理论。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可以将期望值看作一个经济项目的价值,这就是期望值原则。无论面对怎样的随机损失X,付出数额E(X)就不会感到有差异。但多数决策者并不按照这一原则,初始财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保险需求的财富弹性是指,个人财富的变动率所引起的保险需求的变动率。“如果我们假定所有国家都沿着一条共同的发展道路前进,就可以从研究中得出一条合理的结论,即保费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国民收入的一定增长会产生保费收入的更大规模的增长。

结语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认为,诸如储蓄率高、受教育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等因素,是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发展的表征,而不是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看,除非现行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发展就不会出现。每个人必须受到激励,才会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为此,需要设计某些机制,使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为了使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对现行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增长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我国的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大致呈现一致性,说明国民收入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其中有许多的因素。例如,保险产品替代品的价格、体制的因素等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保险行业会为民众造福更多。

参考文献

【1】曾智, 何雅婷, 曹国华. 负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与风险异质性研究——基于欧洲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 商业研究, 2017, 59(7):44-51.

【2】杨勃. 负利率下欧元区银行业面临多重困境[J]. 中国银行业, 2016(6):45-46. 【3】田远. 欧洲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运行框架的梳理与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13):57-67.

【4】万光彩, 叶龙生. 量化宽松后的日本利率政策效应分析:从零利率到负利率[J]. 现代经济探讨, 2017(6):124-132.

保险业调查报告.doc

保险业调查报告

保险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xx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xx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 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则可以分解为这两种成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规模效应因此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 纠错编辑摘要 目录 ? 1 概述 ? 2 企业规模分析 ? 3 案例解读 ? 4 古桥的“规模”效应 ? 5 学术文献 ? 钢铁工业的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一个经济学上研究的课题。说白了就是你的生产要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即规模效益。因为任何生产都是有成本的,一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要达到盈利,必须使得销售收入大于生产成本,而这其中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生产的越多,分摊到单个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就越少,盈利就越多。 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则可以分解为这两种成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

规模效应 这个问题其实依赖于许多因素,以致于我们倾向于把企业规模当做类似“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结果”来分析,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提出来。 大致分类,决定企业规模的外在因素是: (1)企业所提供的商品的“市场类型”,粗略划分为三: 第一类是基础设施,例如朗讯(Lucent)或北电(NorTel)这样的企业,其出售的每一台设备的价格动辄是上百万美元,其技术所要求的“经济规模”几乎没有限度(与市场需求的规模相比),因此几乎总是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第二类是大众消费,由于产品很快便饱和或过时,且因市场的进入壁垒较低,初期投入的“沉降”资本较小,从而由沉降成本引起的收益递增阶段很短,这是最容易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市场类型; 第三类是新兴领域,这里的主要风险是“标准”(或客户“口味”)未能确立,企业规模一方面意味着高风险,一方面意味着参与制定标准(或“口味”)的权力,因此“规模”是企业博弈的策略之一,它只在动态意义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市场开发的阶段,大致又可划分为三:早期、迅速扩张期、晚期。这三个阶段构成产品和市场的“S”型增长曲线。企业在这一曲线的不同阶段上可以有极为不同的最佳规模。 (3)技术更新的方式,大致划分为二:首先是连续演变型的技术。对于这类技术进步而言,企业规模似乎有助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风险分摊,故大企业在平均意义上比小企业有更大的技术优势;然后是突变型技术。对于这类技术进步而言,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腾森所论,大企业往往被官僚化倾向和既得利益集团“锁入”现有技术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08经济班刘想念20084083031) [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回归分析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

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 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 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 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 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2003-04-29资料来源:全景网络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3.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全国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长速度34.4%,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伴随着保费收入以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和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增加,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总数)这两个保险市场成熟度指标不断增长。截至2002年底,中国保险深度达到3%,保险密度为237.6元,较之世界发达国家保险深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第三,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第四,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厂商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是意味着厂商的规模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息失真,滋生官僚主义,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企业越大,越不容易管理,效率反而低下。原本五个人就可以搞定的,现在是十个人,即使质量是一样的,成本翻了一番。何况,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太多了质量未必提高。 而且企业太大了,管理容易松懈,下情难以上达,对市场敏锐程度也会降低,缺少创新精神,加上船大难以掉头,容易和市场不接轨。 我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确实是应该的。因为,第一,企业规模巨大,可以采用先进的专门的机器设备与工具,可以进行精细分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这会使劳动者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在长期的操作中,积累经验,以实现对不合理操作的改革,这样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在中小企业中则不易做到:第二,现代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如财务、营销、研究与开发乃至法律事务人才。在小企业中,财力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用这些专门人才,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些人员的工资及其他费用平摊到每一件产品中时,数量很少,因此使用这些人才,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能降低成本:第三,如果大型企业把经营过程扩展到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环节,则会使生产(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行业分析小组基本结论: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险市场业务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经营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资渠道放宽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正常状态。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保险密度为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以2490元、1763元和791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3位。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2%3%之间,超过3%的有北京、上海、山西、新疆、辽宁5个地区。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2764美元,约为

我国的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大约是我国的倍。正是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表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年度保险密度(元)保险深度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 2005年1至7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亿元,产险业务收入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和%,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表2:2005年7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险种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寿险 % % 产险 % % 合计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2000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补充医疗险)为主。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

规模经济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规模经济 英文名称:economies of scale 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 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目录 定义 规模经济的特点 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的主要类型 规模经济的优势 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 实现规模经济途径 规模经济的确定方法1、会计分析计算法 2、工程法 参考规模不经济 经验学习曲线 微观经济学 范围经济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此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编辑本段规模经济的特点 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 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编辑本段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 规模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

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重点

第9卷第3期 2010年6月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Jiangnan University(N atural Sc ience Edition V o.l 9 N o .3Jun . 2010 收稿日期:2010-04-13; 修订日期:2010-05-11。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2013。 作者简介:胡喜生(1979 ,男,福建莆田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亚热带区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Em a i:l hux isheng2008@https://www.360docs.net/doc/4f3301202.html, 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胡喜生1 , 祁新华 2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摘要:考察了1997年、2002年和2007年3个年份的城市规模集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均GDP 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增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城市GDP 增长率相对较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对人均GDP 的作用逐渐增大,规模大小之间人均GDP 差距越来越大;不同城市规模人均GDP 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增长速度大于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

但对GDP 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作用规律不明显。关键词:中国;城市集聚效应;国民生产总值中图分类号:O 22;F 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47(201003-0347-06 Em pirica l Study on U rban E cono m ic E fficiency of A gg lo m era tion i n China HU X i sheng 1 , Q I X in hua 2 (1.Co llege o f T ra ffi c ,Fu jian A gr icu lture and F o re stry U n ivers ity ,Fuzhou 350002,Ch i na ;2.C o llege o fG eograph ica l Sc iences ,Fu jian N orm al U n i v ersity ,F uzhou 350007,Ch i na A bstract : B ased on e m pirica l study on Ch inese c ity ,the pape r inv esti g ates the urban econom ic effect o f agg lo m era tion in 1997,2002and 2007.T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size of the urban had certa in l y pro m o ted the urban per cap ita GDP and the propo rtion o 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d ifferen t y ea rs ,but the urban GDP grow th w ere re la tive ly stab le .The sca le ro le o f urban for the per cap ita GDP w ere i n creasi n g from 1997to 2007.The g ro w th o f per cap ita GDP in 2002to 2007w as m o re than that in 1997to 2002i n different sca le of urban .H o w eve r ,the e ffects of the sca le on the GDP g ro w th ra te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3]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3]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3.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全国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长速度34.4%,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2019年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2019年行业经营情况 2.2020年开门红展望 3.2020年发展展望 4.投资建议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人身险行业在经历了2018年的保费调整后,2019年的保费增速已有明显回升。 其中,健康险保费增速保持在20%以上,保费占比已逐渐从2013年的10%提升至2019年的21%。我们判断人身险行业仍有至少10年的“黄金发展期”,驱动力量:1)保障需求的稳步增长,即保障覆盖面的持续扩大与保障额度的持续提升;2)储蓄型保险产品在“大资管”体系中份额的稳步提升;3)保险行业的产业链延伸——保险产品+养老服务,保险产品+医疗服务。 图1: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长 图2 :人身险行业险种结构意外险健康险 寿险 -10%0%10%20%30%40%0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30000 保费收入(左轴,亿)同比增长(右轴,%)

2019年,人身险行业保费的市场集中度下降。 2019年1-8月,人身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长15%。其中,中小保险公司经过17-18年调整,保费同比增长19%,外资公司保费同比增长39%,而前6家公司(国寿、平安、太保、新华、泰康、太平)保费同比增长低于10%,市占率为57%,较2018年下降2pct 。 原因:1)严监管下,经营战略趋同,均以保障险为经营重点;2)中小保险公司产品的性价比一般更高(保额/保费);3 )中小保险公司可通过互联网渠道、经代渠道销售保单,这两大渠道是新兴赛道。 -20%30% 80% 13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8前6家 外资公司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8前6家中资其他公司外资公司图3:不同保险主体的年度保费同比增速 图4:不同保险主体的保费市占率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浅谈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浅谈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定义及其主要原因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为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 可分的投入或技术因素、设置成本以及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是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交易成本的提高以及管理和组织的困难是产生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对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讨论一般是在假定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往往在同一行业中存在,但二者在什么产量水平上达到平衡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厂商是不同的。 经济学家一般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描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当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就称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就称企业的生产为规模不经济;而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我们成企业实现了不变规模报酬。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决定了LAC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 1.能够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 2.通过大量购入原材料,而使单位购人成本下降。 3.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 4.有利于新产品开发。 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相关案例 下面,我想就各大高校扩招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对规模经济的理解。我们不妨假定将面向社会的高素质大学生视为产品,将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水平看做是生产力水平,且高校办学具有一定规模。在企业(各大高校)生产力水平(培养人才的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当校方决定扩招时就意味着要增加产量,在增加产量的一定范围内,由于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扩招后,一名教师可以教更多的学生)、以及其他资源比如图书馆、教室等设施的充分利用等因素,使得边际成本远远小于平均成本,因此可以说校方实现了规模经济。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平均成本随产出不发生变化,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我们称高校实现的不变的规模报酬。随着扩招数量的继续增大,导致产量超过了限定的范围,此时由于校方面临教室不足、教辅工具不足、、教师资源紧缺、以及图书馆规模过小(由于学生数量增加所引起)等问题,使得校方必须要采取扩大建设,增加师资力量等措施来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产品(即高素质大学生),因此校方的边际成本要远远大于平均成本,这时校方的生产为规模不经济。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校方要想获得最大效益,就要通过扩招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手段,实现学校一切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这样方可取得最大效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是通过扩招的手段来实现效益最大化,显然要注意适度扩招,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使校方的成产走向规模不经济的道路。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 A和B两人是好朋友,周末两人结伴而行外出游玩。吃中饭的时候,花了80元,A抢先把钱付掉了,并且拒绝B给予他的40元分摊款。饭后两人继续游玩,忽遇一冰淇淋屋,B因为觉得A请他吃饭了有点过意不去,执意要进去买冰淇淋,A本意不想去,但是B盛情难却,B进去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点了一堆,目的很明确,要还A的人情。结果B花了120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分析(doc 49页)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分析(doc 49页)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2003-04-29资料来源:全景网络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二、行业竞争格局 截至2002年底,保险公司数量发展到54家,总资产达6494.1元,保险营销员超过100万人。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 1979年我国保险业务恢复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完全垄断市常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打破了这一格局。同年,交通银行成立保险部(太平洋保险公司前身)。这两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后,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全国范围,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展开了竞争。从90年代开始,股份制的新华、泰康、华泰及外资友邦、东京上海、皇家太阳联合等保险公司先后成立,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开始形成。截至2002年底,保险公司数量发展到54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15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20家,外资保险公司14家。另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内地的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表处,等待进入中国保险市常 1996年,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公司(简称中保集团),下设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再保险三个专业子公司, 实行分业经营。1998年底,中保集团被撤销,三个子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其中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继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 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2)交易的规模经济。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3)专业化分工效益。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 2同上,157-159页

2019年寿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年寿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一、我国寿险行业发展历史简单回顾 ---------------------------------------------------------------------------------------------- 4 二、我国寿险行业发展概况------------------------------------------------------------------------------------------------------------ 6(一)寿险业负债端快速增长,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张 ----------------------------------------------------------------------- 6(二)寿险行业发展空间仍具潜力 ---------------------------------------------------------------------------------------------------- 8(三)积累长期经营的龙头寿险公司具有天然优势-----------------------------------------------------------------------------10三、上市寿险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12(一)负债端 ---------------------------------------------------------------------------------------------------------------------------------12 1.代理人的规模快速壮大推动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 ---------------------------------------------------12 2.风险保障类产品保费收入占比提升是趋势----------------------------------------------------------------------------------15 3. 新业务聚焦期缴---------------------------------------------------------------------------------------------------------------------18 4.专注个险渠道经营 ------------------------------------------------------------------------------------------------------------------19 5.行业面临新业务价值率增速放缓或下滑-------------------------------------------------------------------------------------21 6.保单继续率维持稳定状态,退保率分化减少 ------------------------------------------------------------------------------21(二)投资端 ---------------------------------------------------------------------------------------------------------------------------------22 1.资产管理规模随负债端增长而增长 -------------------------------------------------------------------------------------------22 2.资产管理组合以固收类资产为主-----------------------------------------------------------------------------------------------24 3.总投资收益率受权益市场影响较大 -------------------------------------------------------------------------------------------25四、寿险公司价值指标与利源分析-------------------------------------------------------------------------------------------------25(一)内含价值是价值评估的主要指标 -------------------------------------------------------------------------------------------25(二)险企净利润受市场环境与短期因素影响较大---------------------------------------------------------------------------27五、风险提示 ------------------------------------------------------------------------------------------------------------------------------29

保险业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2003-04-29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3.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全国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长速度34.4%,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伴随着保费收入以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和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增加,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总数)这两个保险市场成熟度指标不断增长。截至2002年底,中国保险深度达到3%,保险密度为237.6元,较之世界发达国家保险深度平均

2020年保险科技行业深度研究

2020年保险科技行业深度研究 导语 2019年保险行业的直接销售成本高达5503亿人民币,确定相当于保费收入的15%,行业利润的181%,是赔付外最大的成本项。2019年ZG财险的销售成本为779亿人民币,是承保利润的25倍。 ZG互联网保险未来10 年:从千亿到万亿 保险科技产业链实现快速的螺旋向上式的发展 如图1,在技术应用周期和监管周期的共同推动下,ZG互联网保险的规模经历了爆发式扩张到收缩又重回增长的螺旋向上式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的增加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源动力,监管则是行业发展的扰动因素,如2015 年车险费改导致互联网车险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此前互联网车险价格较线下销售渠道低15%),互联网财险保费开始下降。在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态度也经历了过度乐观到谨慎再逐步转回乐观的过程。 根据中保协,2011-19 年互联网保险的总保费实现83%的复合增速,2019 年已经达到2696 亿人民币,互联网渗透率(定义为互联网保费占行业总保费比例)为 6.3%。从保费规模角度看,ZG互联网保险大约相当于ZG第二大保险集团平安集团的三分之一。互联网保险行

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条较为复杂的产业链,商业模式各异的公司大量涌现,参与到互联网保险的各个环节(包括销售、核保、理赔、风控等)。 10 年后,预计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 2.5 万亿人民币,复合增速高达25% 我们预计互联网保费将实现中长期的快速增长。按照25%的CAGR 的中性估计(过去10 年CAGR 83%),未来10 年内,ZG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 2.5 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19 年保险行业保费的~58%。可以说,未来10 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再造半个保险市场。

保险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保险业信息化现状及购买行为调查保险公司系统建设概况 综合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可以分为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些综合业务系统,按照功能模块来说是由新合同处理系统、核保系统、收费系统、出单系统、保全系统、理赔系统、核赔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代理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可以实现诸如投保、核保、签单、交费、批改、给付、退保、复效、报案、赔付申请、核赔、赔付和客户服务等具体功能。从系统构架上来说,则大多采用基于事务通信中间件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达到实现逻辑和表示逻辑的分离,实现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服务和表示逻辑服务的分布式处理。而对于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则采用零险种、参数化技术,支持动态增删险种。 调查显示,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拥有综合业务系统。其中,采用自己开发业务系统的保险公司有平安保险公司和新华保险公司; 购买成型业务系统的有中国 人寿和泰康人寿; 而与厂商合作开发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美国科比亚的CBPS寿险综合业务系统,于xxxxxx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xxxx多家分公司实施。另外有少数分公司在最近的系统更新时使用了尚洋公司的新一代业务系统,这些地区包括青海和深圳地区。而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分公司,系统则由高伟达公司开发。 xxxxxxxx年7月,太平洋保险公司斥资5xxxx万美元建立了新系统,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力求业务再创新高。科联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建立的“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已交付使用。“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可以更新太平洋公司团体及个人人寿保险的业务程序,包括从草签保险单、收取保险费到索赔、理赔的整个过程。 另外,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分公司中推广已经本地化的美国CSC提供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该套系统耗资xx6xxxx多万元人民币,是泰康人寿近期信息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举措。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则由尚洋和中科软合作开发。此外,尚洋和中科软还分别开发了新华人寿的投资型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太平洋保险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 保险公司呼叫中心系统建设状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实施了呼叫中心系统; 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华安财产保险公司和瑞士丰泰保险公司还没有建立呼叫中心系统。 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呼叫中心“xx55xx8”由方正奥德提供,于xxxxxxxx 年开始实施并于xxxxxxxx年6月完成,它成为我国保险业第一条全国统一号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