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945历史遥感影像(一)

西安1945历史遥感影像(一)
西安1945历史遥感影像(一)

古都长安,长治久安---西安1945(一)西安,名称源于明代,古称长安。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古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建立西汉王朝,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抗战期间,中国的六大古都五座被日军占领。193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为保卫潼关及西安而战”的号召,使得西安幸免于难。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借助1945年和1967年两期珍贵的历史遥感影像对这座改写中国近代史,乃至改变中国命运的古都进行介绍。

西安-1967年解密遥感影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即七贤庄,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中段东侧,始建于1934年末,1936年初竣工。由十座外观相同,砖木结构的“工”字型庭院组成,布局精巧,结构严谨。

七贤庄(箭头方向)-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

新城大院

1369年,明朝攻占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1378年,秦王府城与西安城几乎同时完工。西安明城区约12平方公里,其中秦王府城占地1.5平方公里,成了西安明城墙城中的"城中之城"。新城大院即是当年的秦王府城所在地。

新城大院(红框区域)-1967年解密遥感影像

1921年冯玉祥督陕,命名此地为“新城”。自此以后,历任的省长、绥靖公署主任、省主席等,都驻此办公。1949年西安解放后,新城先后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地。

195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迁驻新城大院。由于归属西安市新城区辖区,故人们习惯称其为"新城大院"。

黄楼:

黄楼,位于新城大院内北侧。建于1922年,全楼为砖木结构,由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和六座俄式建筑联袂而成。因墙体、廊柱及顶部琉璃瓦为黄色而得名。

黄楼(箭头方向)-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黄楼现貌

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送到西安,住进了黄楼东厢房。1982年,作为西安事变旧址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事变指挥部

即杨虎城新城公馆,位于新城大院内西侧。建于1931年,为杨虎城将军的官邸。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代表周恩来同志曾多次来这里,共同商议救国大计。1982年,作为西安事变旧址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事变指挥部(箭头方向)-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杨虎城新城公馆现貌

自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古罗马。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之后,设在西安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为延安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军需物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都曾在此领导过革命斗争。

下期我们继续借助1945年和1967年两期珍贵的历史遥感影像对这座伟大城市进行介绍。

历史卫星影像图购买选择-1960年至今

购买卫星影像-选择北京揽宇方圆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普及与开放,各种遥感影像在城市和区域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京揽宇方圆国家遥感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帮助我们低成本获取高质量卫星影像图提供了一条捷径。 选择卫星数据源 一、卫星类型 (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Sentinel-卫星、landsat(etm)、rapideye、alos、kompsat系例卫星、planet卫星、北京二号、高景一号、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环境卫星。 (2)雷达卫星:terrasar-x、radarsat-2、alos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哨兵卫星 (3)侦查卫星:美国锁眼卫星全系例(1960-1980) (4)高光谱类卫星:高分五号、环境小卫星、ASTER卫星、EO-1卫星 二、卫星分辨率 (1)0.3米:worldview3、worldview4 (2)0.4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kompsat-3A

(3)0.5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worldview1、pleiades、高景一号 (4)0.6米:quickbird、锁眼卫星 (5)1米:ikonos、高分二号、kompsat、deimos、北京二号 (6)1.5米:spot6、spot7、锁眼卫星 (7)2.5米:spot5、alos、资源三号、高分一号(4颗)、高分六号、锁眼卫星 (8)5米:spot5、rapideye、锁眼卫星、planet卫星4米 (9)10米:spot5、spot4、spot3、spot2、spot1、Sentinel-卫星 (10)15米:landsat5(tm)、landsat(etm)、landsat8、高分一号16米 三、卫星国籍 (1)美国: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quickbird、geoeye、ikonos、landsat5(tm)、landsat(etm)、锁眼卫星、planet卫星 (2)法国:pleiades、spot1、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 (3)中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高景卫星、北京二号等 (4)德国:terrasar-x、rapideye (5)加拿大:radarsat-2 四、卫星发射年份 (1)1960-1980年:锁眼卫星(0.6米分辨率至10米) (2)1980-1990年:landsat5(tm)、spot1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遥感发展史

遥感发展史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用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广义的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术开始的。19世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受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 随着窨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很在发展。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谱从可风炮发展中国家到红外和微波,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从图像的直接传发展到非图像的无线电传输;而图像元也从地面80m*80m,30m*30m,20*20m,10m *10m,6m*6m。 在这期间,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和提供和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能够自行设计制造像航空摄影机、全景摄影机、红外线扫描仪、多炮谱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多种用途的航空航天遥感受仪器和用于地物波谱测定的仪器。而且,进行过多次规模较大的航空遥感受试验。 近十几年来,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多种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如假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TJ-82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微机图像处理系统等。 1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1.1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类型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出现 现已发展起来的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km)和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仪器,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而且有些遥感平台还可以多角度成像,如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2)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仅从陆地卫星系列来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有4个波段(MSS),其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50nm,空间分辨率为80米,重复覆盖周期为16-18天;80年代的T M增加到7个波段,在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37nm,空间分辨率增加到30米;2000年后,出现增强型TM(ETM),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米。法国S POT4卫星多光谱波段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87nm,空间分辨率为20米,重复周期为26天;SPOT5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2.5米,重复覆盖周期提高到1-5天。1999年发射的中巴资源卫

西安古城规划分析

目录 一、西安古城介绍 二、西安古城风貌 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 四、西安风貌的保护措施 五、古城规划的原则 六、西安古城的规划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 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 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 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 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 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 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 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 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古城西安风貌 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大唐芙蓉园的盛唐 壮观的大雁塔

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 三、古城风貌保护原则 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如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人民剧院、人民大厦等。 钟楼鼓楼 三、保护历史地段,也即是历史文化街区。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天津市塘沽区1970年-2010年历史遥感影像海岸线动态监测

天津市塘沽区1970年-2010年海岸线动态监测 1 历史遥感影像 目前,全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市场被GeoEye、IKONOS、QuickBird、WorldView等主流卫星所占据,在为用户提供丰富空间信息的同时,也不断推动遥感卫星的进步与行业发展。正如大家所了解,IKONOS是第一颗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发射时间为1999年。那么在此之前乃至更老的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该如何获取呢?直到“锁眼”(KeyHole)、“资源-F”(Resurs-F)、“彗星”(Kometa)等一系列历史解密影像陆续进入中国才填补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市场的上述空白。经过几年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规划、海洋、科研、国土、环境、考古等行业用户已经充分掌握了如何利用历史解密影像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帮助。解密影像拥有较高的分辨率,丰富的时相以及波段光谱信息,这意味着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传统用户以及更多的非行业用户的需求。 目前“锁眼”(KeyHole)系列(表1)可以提供的是1960-1980年之间的KH-1-4(CORONA)、KH-5 (ARGON)、KH-6 (LANYARD)、KH-7 (GAMBIT)和KH-9 (HEXAGON)共930000张单景图片。 表1 KeyHole系列卫星影像参数

实际中用户主要使用的大多是KH-4A和KH-4B存档影像,时相集中在1966-1972之间。这个阶段Corona系列卫星共发射32次,经过长期调试已经可以把卫星轨道降到166公里的水平上,从而使分辨率达到了1.8米,回访周期1天,并可以提供立体相对。这个期间用户完全可以选择到理想的存档数据。 值得推荐的是KH-7存档影像,时相集中在1963年7月到1967年6月。分辨率最初为1.2米,到1966年提高到0.6米,拍摄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战略目标、核目标以及导弹防御和弹道导弹系统。除了将近100幅以色列的单景影像仍然处于保密状态之外,KH-7拍摄的19000幅单景影像全部得到了解密。 可以作为重要时相补充的还有KH-9存档影像,被认为是KH-1-4存档影像的替代品。KH-9获取了全球大面积分辨率6米的影像,除以色列领土外,29000幅影像已经解密。 KeyHole 系列在历史解密影像的资源整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制图精度等方面都拥有出色的表现,即便这样仍然受时相和波段的约束。而“资源-F”(Resurs-F)的出现得到了国内众多用户的高度关注,Resurs-F卫星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提起同属于Resurs系列至今仍在服役的Resurs-DK1卫星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该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资源系列解密的卫星影像包括:F1、F2和F3,解密影像自2007年开始商业化(表2)。 表2 Resurs系列卫星影像参数

西安文化魅力与城市精神培育

西安文化魅力与城市精神培育 如果说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就只有一座古都,它就是魅力的中国文化古都---西安。 西安是我的家乡,一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个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魅力新型城市。如果说汉唐时代的长安代表了一种进取向上的拼搏精神和雍容风雅的盛世气度,那么晚清民国时期的西安则在承继昔日辉煌、感慨兴衰成败之余,表现出强烈的追求近代文明、渴望破茧重生的急迫愿望。由此,基于各种因缘机巧而形成的近代西安老街区,便成为那个新旧交替、急剧转型的特殊时代的一面镜子,并越来越呈现他独有的美丽色彩。 两年前我跟随父母回到了这个令我魂牵梦绕,却又未曾谋面的家乡古城西安,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经历过汉唐的恢宏肃穆,我感受着如今的繁华快捷,西安人的骨子里还是追求永恒不变的安逸闲适的生活:或者在城墙根儿听听别人甚至干脆自己吼几句秦腔;或者在自家老屋的庭院里懒懒地晒着冬日温暖的太阳;抑或在小巷深处,一边喝着茶,一边摇着扇子悠闲下着象棋。西安老街区是灵动而真实的百姓生活,它能使居住其中或者受它影响的西安人依然自然自在地按照传统的风格与精神生活,这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对文化的继承。因此,我深深感受到在保留西安传统街区的同时,也必须要守护日益脆弱的文化习俗和精神家园。 城市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城市精神就是打开这本书首先让人们看到的这个城市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文化品格和事业追求。城市精神体现着民族精神,这是城市精神的共性,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是城市精神的个性。研究城市精神要从个性入手,才能揭示城市的内在特征。西安作为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从“我有的,你没有”的角度出发给我们的城市精神定位,以展示城市与众不同的个性。如今西安是在努力培育其文化魅力,这座古城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而与历史结合建设独特的城市精神必将成就更加具有魅力的城市。 从精神层面出发,把西安城市精神概括为这样两句话:“敞汉唐胸怀,迎八方宾客”。“汉唐胸怀”实际上指的就是大度、大气的文化精粹,汉唐时期的长安人自信、自强、开放,而且以特有的大气大度创造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提到汉唐,我们推崇最多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那时奉行的政策轻徭薄赋,使老百姓过上了好生活,作为其精神内涵的古代民本思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了一定的张扬和实践。西安的高校密集、人才济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有旺盛活力。唐朝的服饰、文化等的发展,无不是吸收了各方文明。我们也要用现代文明提升今日西安,在继承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汲取一切现代文明成果。 在塑造当代西安城市精神的活动中,虽然我们不应陶醉于历史的辉煌,但并不能割断历史,应充分发挥西安历史文化丰富深厚的优势,根据时代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从对西安市当前与未来之功能准确定位切入,确定其城市精神应具备的内涵,然后加以切实的培育和塑造。尽管从历史与现状论,西安与北京作为政治之都、上海作为经济之都相比,具有更为浓郁的文化之都的特色,但从未来我国发展战略论,她又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推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既是我国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特大中心城市,也是国际新丝路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所以当代西安城市精神,应在振汉唐雄风与继承明清时期务实精神的基础上,融入海纳包容、亲和诚信、开拓进取、务实求新等内涵。树立这样的城市精神,才能接续西安的历史文脉,融入时代大潮,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古都长安,长治久安-西安1945历史遥感影像

古都长安,长治久安---西安1945(一)西安,名称源于明代,古称长安。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古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建立西汉王朝,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抗战期间,中国的六大古都五座被日军占领。193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为保卫潼关及西安而战”的号召,使得西安幸免于难。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借助1945年和1967年两期珍贵的历史遥感影像对这座改写中国近代史,乃至改变中国命运的古都进行介绍。 西安-1967年解密遥感影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即七贤庄,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中段东侧,始建于1934年末,1936年初竣工。由十座外观相同,砖木结构的“工”字型庭院组成,布局精巧,结构严谨。

七贤庄(箭头方向)-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 新城大院 1369年,明朝攻占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1378年,秦王府城与西安城几乎同时完工。西安明城区约12平方公里,其中秦王府城占地1.5平方公里,成了西安明城墙城中的"城中之城"。新城大院即是当年的秦王府城所在地。 新城大院(红框区域)-1967年解密遥感影像 1921年冯玉祥督陕,命名此地为“新城”。自此以后,历任的省长、绥靖公署主任、省主席等,都驻此办公。1949年西安解放后,新城先后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地。 195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迁驻新城大院。由于归属西安市新城区辖区,故人们习惯称其为"新城大院"。

陕西地域文化

浅谈陕西地域文化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代政治中心(周) 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重庆朝天门1945历史遥感影像

山城往事,民国记忆---重庆1945 重庆,简称渝或巴,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山城”扬名。在3000余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富有鲜明个性的巴渝文化。二战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1997年恢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本期我们借助1945年7月的解密航飞影像,寻找民国时期重庆这座伟大城市的闪亮记忆和历史篇章。 较场口 较场口的来历,稍对重庆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较场口”在古代其实叫“校场”,是明清时期的练兵场,分为“大校场”和“小校场”。嘉庆年间,重庆府正式行文同意将两校场地面出租,用来弥补军饷。小校场迅速变成街市,大校场则成为杂货贩卖集散贸易市场。在清朝晚期,这里曾是重庆城的商贸繁华地带。 较场口(红圈位置)-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军飞机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重庆成为遭受日本野蛮轰炸规模最大、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为惨重的中国城市,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也因此在国际上享有“英雄之城”和“不屈之城”的盛誉。 在长达六年的轰炸中,“六·五”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死伤人数最多。为纪念1941年6月5日在大隧道惨案中的遇难者,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在较场口建立“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纪念地,并决定每年6月5日鸣放警报。

“六·五”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红圈位置)-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唯一大戏院 唯一大戏院前身为德育电影院,位于渝中区磁器街,现保利电影院位置。1937年2月加以改建并正式营业和首映,座席为1060座。1966年更名为“劳动电影院”。 唯一大戏院(红圈位置)-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西安成为古都原因

西安古都原因 封建王朝的都城市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释名》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春秋-公羊传》里对“京师”有着这样的解释“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在我国,有“六大古都”。在这“六大古都”中,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历时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西安为什么会成为那么多王朝的都城呢?我们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它的地理形势看,西安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其所在的关中平原,位于我国地理的中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终年多雨,土地肥沃。大禹曾经把天下的土壤分为九等,称雍州的土壤为上上等。关中的东面有函谷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有武关,这四关都是天险。留侯张良在劝汉高祖定都关中时,把这里称作是天下的咽喉,由此可见,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函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我们知道,在我们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要迅速致敌人于死地,必须扼住他的喉咙。对于封建王朝而言,这样的咽喉要地,肯定是作为城首选。另外,他还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其中就是对关中地形的分析。汉高祖采纳了他的措施,最终取消了定都洛阳的决定。在中国的六大古都中,从地理形式来看,西安无疑是最佳选择。周朝兴起于关中西部,最终向东发展,灭掉了商朝。这和关中的地理形式是分不开的啊。秦朝和以后的汉朝甚至是隋唐都是走着同样的道路。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条规律,西边的割据政权往往会消灭掉东方的割据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例如秦灭六国,北周和隋朝的统一。另外北方的政权往往会消灭南方的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这说明,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一个朝代的重要性。而西安在六个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汉和唐朝定都于长安,所以两个王朝在军事上处于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在对付少数民族的入侵上,是相当成功的。北宋把都城建在了四战之地的大梁,结果军事力量薄弱,在和周遍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于绝对的下风。甚至北宋和南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消灭。宋太祖在建立宋朝后,就觉得大梁处于交通要道上,无险可守,便欲迁都长安。可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他弟弟也就是后来宋太宗的强烈反对,最终做罢。明朝初立之时,明太祖也有迁都关中的想法。甚至在清末,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上书中,也建议清朝西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国民政府对这里也非常的重视,于1932年把西安改为行政院直辖市。这种想法甚至感染了新中国的创立者。由此可见,关中这块地方的重要。在六大古都中,南京一向是被认为是割据王朝的都城,而大粱则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一旦少数民族政权进入长城以内,大粱几乎是可以不攻而下。在公元11世纪初,北宋和辽的战争中和公元12世纪和金的战争中,由于当时辽和金已经拥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他们便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大粱城下。北平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都城,北面有燕山,东面是山海关,西边是太行山,也算是一个形盛之地。可是和西安比起来,还是稍逊一踌.在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时,北平太过于暴露.一旦长城防线被突破,北平便暴露于敌人的威胁之下.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中,蒙古军从大同突破长城防线,虏走了明英宗,并且直捣北京城,京师震动.同样在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率领金军,突破居庸关,兵临北京.同样也是在明末,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北京没有几天就沦陷了.同样北京在抵抗来自于海上的威胁,也存在着很大的威胁.一旦北京的门户天津沦陷,北京便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就是先从海上占领天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 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1]。 1 遥感的概念 1.1 广义的遥感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既“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化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因而,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1.2 狭义的遥感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特别是空间遥感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如卫星遥感,必须有对卫星运行参数的遥测和卫星工作状态的控制等[2]。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

文明古都西安的城市色彩探究

文明古都西安的城市色彩探究 摘要:《城乡规划法》颁布,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内容几乎是空白,城市色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探索将城市色彩规划有效融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理论方法,将城市色彩控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文本,发挥法律效力,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郑州、杭州、长沙等城市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将通过这些城市的规划条文及实践结合西安城市的现状进行色彩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形象色彩绿色生态和谐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生活的常用色彩等人文色彩,建筑物、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色。如知名的城市色彩有:奶酪色代表巴黎,橙黄色代表罗马。那么西安又该如何定位自己呢? 众所周知,西安市有着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2009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西安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城市定位为“盛唐风格的国际化大都市”,大规划强调人文西安、绿色生态西安、和谐西安的城市形象。正象给人穿衣服一样的给城市穿上适合他的色彩。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这个道理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满街的各色建筑、五颜六色的车辆、各种耀眼色彩的灯饰和各种大副商业海报广告很不协调的与我们的历史文化共同生长在同一个时代,又同时生长在同一个空间环境中,这怎么让人感到舒服,感到现代,又怎么感知历史呢? 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然而西安现在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精神、什么文明水准呢?学术派曾做了一个300人的问卷调查,主题为:西安建筑主色调定为灰色,你认为呢? A、这样才能体现出古城的独特魅力18%(49人) B、灰色调可能影响城市的朝气和活力25%(71人) C、颜色应分区域,繁华区域可鲜艳些57%(159) 西安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因其社会的、历史的、习俗的和自然的条件等原因,形成独特的“灰”色调,“灰调”毫无疑问成为古城西安建筑色彩的最佳选择,经过仔细的调研,我认为西安的主色调为灰色、土黄色和赭石色。 灰色西安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建筑,这些建筑中,灰色所占比重很大,如钟

历史遥感卫星锁眼卫星影像数据库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锁眼卫星影像数据 锁眼卫星影像数据背景: 美国1960年8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以来,执行了很多项侦察卫星排程,主要是用于代替高空侦察机来了解前苏联的军事实力。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大部分项目后来均被纳入1962开始的锁眼系列卫星计划,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KH-4A和KH-4B锁眼卫星,又叫科罗纳(CORONA或日冕)卫星最初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前苏联正在以多快的速度生产远端轰炸机、弹道导弹数量以及防空体系(包括截击机和地空导弹发射场等)的部署情况。1995年美国克林顿总统任期内发布了总统令,解密美国第一代照相侦察卫星拍摄的历史遥感影像,也就是锁眼卫星拍摄的1960年-1980年拍摄的全部影像进行解密。 卫星系统KH-1--4KH-4A KH-4B KH-5KH-6KH-7KH-9 存档时间1959'-1963'1963'-1969'1967'-1972'1961'-1964'1963'1963'-1967'1971'-1984' 影像类型全色全色全色全色全色全色全色 卫星高度166-463185*********变轨变轨 分辨率(米)7.5 2.7 1.8138 1.80.66 单景面积15*209-41*57917*23113.8*188482*48212*6420*38160*270 胶片宽70mm70mm70mm5in5in18in18in 放大能力1616816102118 胶片分辨率50-10012016030160200120 帧(厘米) 2.18*29.8 2.18*29.8 2.18*29.8 4.5*4.5 4.5*25 4.5*25 4.5*25 焦距(英寸)2424243666059.8 锁眼卫星影像数据覆盖: 已经解密的国内锁眼卫星影像数据,最高分辨率达到0.6m,0.6米的影像集中在主要城市,大部分地区都有1.8到2.7m之间影像数据,时相集中在1963-1972年之间。锁眼卫星由于早期大部分是返回式相机拍摄,获取的影像数据是黑白全色影像。 锁眼卫星影像数据结构: 锁眼卫星影像拍摄的黑白影像行扫描后,一景数据分为a/b/c/d四个图幅,每一个图幅为单独的TIF文件。 锁眼卫星影像数据缺点: 锁眼卫星影像数据属于全景影像摄影,为胶片扫描影像数据,扫描下来的影像没有投影没有坐标信息,存在全景畸变,这会给后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由于在那个年代,

陈述彭院士回顾中国遥感与GIS发展史

陈述彭院士回顾中国遥感与GIS发展史 发信站: BBS 大漠孤烟站 (Sun Dec 30 17:05:07 2001), 站内信件 1.方毅副总理说半年之内所有的新闻媒体为你开绿灯,要让全国人民知道 遥感有什么用 2.认识地球的三步曲 3.凭想象绘出的中国地形鸟瞰图,后来发现与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非常相似 4.第一位被授予奥. 米纳地图科学奖中东方科学家 5.中国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奠基人 6.追求科学与艺术统一的地图作品 还有很多。。。 文后有很多精彩图象。。。 地学界有一位声誉卓著的院士陈述彭。他用顽强的开拓精神,为中国地图事业创造出不凡的业绩;他编绘了中国地形鸟瞰地图集,在中国科学院创建了第一个地图研究室,第一个遥感应用研究所和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不仅研究地图科学,亦是中国第一个接触、开创遥感事业的人。如今,陈述彭院士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侠系统和英特网综合集成在一起,倡导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琢磨地球形象,探索时空图谱 陈述彭院士访谈录 1999年气温骤降的初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会议室外,细密的小雨夹着风送来一阵寒意,而室内却温暖如春。上午9点,约定的时间刚到,精神矍铄的陈述彭院士就随着一群研究人员大声说笑着走了进来,直走到记者跟前才停下脚步。尽管这位老者如今头顶上有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 欧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员”等等让人难以胜数的桂冠,尽管他 在中国科学界特别是地学界名声很大,但他身上那种深入骨髓的自信、质朴和繁忙的特质,还是从他那健康红润、散发着锐气的脸色和眼神间不经意地洒落出来。 预定的采访被一个研究会议推迟了一小时,陈述彭院士不停地对记者道歉说,会议很快就完,很快就完。

古都文化

古都文化 中国古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古都资源的学术研究是植根于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史念海先生等同仁的坚实的学术研究之上,尽管相关问题还有待深入,但由于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在现实应用上更需要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思考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古都文化的展示与利用,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本身得以光大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古都资源的三大特性 (一)数量多:中国所特有的古都群体 中国古都资源的学术界定,在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一书中有专门的标准,其一是旧史所说的统一王朝和政权的都城;其二是旧史所说割据分裂时期诸政权的都城;其三是两大王朝交替之际称雄诸国的都城;其四是农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权的都城;其五是周边各族所建立的政权的都城。依据以上标准,古都资源可分作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地的都城。可以确定为由古都积年千年以上至十五年的都城共有53 处,分属于172 个王朝或政权,还有古都积年不足百年的都城79 处,分属于90 个政权,以及未知古都积年的都城2处,涉及4个政权。因此,在周边各族政权之外所涉及的内地都城总量为147处,涉及266 个王朝与政权;另一种是周边的都城。据文献可证确切的古都年代的都城47 处。 (二)分布广:中国所特有的古都网络 古都从地理分布而言,其单个表现为点,但是由于历史的丰厚与复杂性,中国古都呈现分布广的特点。一方面仅周边各族所建立政权的47处都城,便涉及当今10个省区38个市县,如新疆达17处;另一方面,在对古都资源进行针对性研究后所确定的重要的古都为65处,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重要古都亦分布在全国的27个省市区,其中河南8处,新疆7处,几乎除江西之外均有涉及。因此,中国古都资源分布的广泛性,是以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和中国国土的广袤为基础的。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也决定了它们最具有代表性。 (三)集约性:中国所特有的古都轴线 中国古都资源虽然具备了数量多与分布广两个特点,但是中国古都资源是有重点的。中国古都资源的核心是大古都,是最能体现中国古都文化典型性和重要性的古都,是中国古都资源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中国古都资源的集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古都中的重量级古都积年数量可以达到数以百年甚至上千年,如西安历时达1077年,北京达903年,洛阳885 年,南京455年,开封366年,安阳351年,大古都中累积建都年代最短的杭州,也有210年。而新近加入大古都行列的郑州,古都积年也达355年。古都累积积年较长的这些古都,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甚至是一定时期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二是大古都排列呈轴线型,如中国大古都位移基本上形成了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方向,并以东南轴线(南京、杭州)为补充。因此,从古都展示与利用的角度来考察,东西轴线的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序列与南北轴线的郑州、安阳、北京序列的交叉点在郑州,并可形成一个与旅游相关联的线路组合。 二、中国古都文化展示与利用应更新三大理念 (一)保护利用古都资源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的经济水平和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文化对地方社会发展的作用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对古都资源的挖掘利用上,最先加强了研究,着手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专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地方的与古都和名人相关的观点,这些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中国古都学会及其他学术组织的学术确认。而且在学术确认的基础上,地方加强了宣传的力度,不过仅此而已,这使得古都文化的链条由此而中断,实际上,古都文化的展示与利用的链条还要更长。研究与宣传的投入是值得高兴的,但如果仅此而已,则不仅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而且使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的最终效能大打折扣。 (二)保护利用古都资源不能只停留在保护上 古都资源除了无形的历史文献所反映的信息外,还有更多的物质的遗存,并成为古都记忆的永久的符号。在一个古都或大古都中,类似的符号,如古老的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历史的公用建筑等古迹的保护,是体现古都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痕迹,加大保护力度是所有工作,如保存———利用———传承的前提。但是从古都文化展示的链条看,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护上,显然是不够的。保护是古都文化存留的手段,而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将这种历史的积淀形成一种时尚、风格、文脉,形成一个古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底气,并在城市的物质形体上与城市居民的精神气

简述古都西安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简述古都西安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李颖 3130100303 园林1301 这周清明去西安古都旅游,顺便考察一下西安的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献记载多,城市建设较为频繁,我简单阐述其中的几个时期和现在的交通城市布局。 交通会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和总体布局。城市的形成必然包含交通的发展,而且一般现有过境交通,然后沿线发展成城市,再对城市的内部交通进行不断的建设完善。紧接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城市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拥挤和一系列的交通问题,速度成了交通的改进方向。交通工具的提速,也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出行范围,基本上城市和交通速度的协调结果是1小时出行范围圈,即城市扩大的同时,人们仍然能够以1小时左右的时间达到城市边缘。 一、历史的西安 秦朝: 秦朝都城最初兴建于渭水之北的咸阳,后来扩展到渭河南岸,现今西安。 从栎阳到咸阳:栎阳在现今西安阎良区武屯东北,是秦朝在西安境内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栎阳城交通便利,,北却戎狄,东通三晋,位于渭河北岸的交通枢纽,兼顾南北。 栎阳成呈长方形,东西2500m,南北1600m。三条东西干道横贯全城,东西城墙各有单个城门;三条南北向干道只有两条通向城外。南北城墙个

开辟两个城门。 但是由于栎阳在渭水以北,距离渭水还有一段距离,无法控制渭河的航运。并且距离函谷关和武关不够便利,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的重要性下降,难保都城的位置。但是咸阳正处于东出函谷,西去雍陇大道的渭河渡口之上,直接控制贯穿关中平原的主干道,与诸雄逐鹿中原更加近便,咸阳还控制了东南翻越秦岭到达荆楚的武关大道,可以和出国争夺中南的战略要地。咸阳在东向三晋与北通戎翟两方的优势也没有削弱。总之咸阳市关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所以在商鞅的第二次变法中,秦国定都咸阳。 秦昭王时,秦国由于国力强盛,开疆扩土,秦人顺理成章向南发展。渭北有咸阳宫,渭南修建了兴乐宫、甘泉宫、章台、诸庙、上林苑等,秦昭王欲通咸阳和兴乐二宫,造横桥。 秦始皇时,通过渭桥、复道、甬道、阁道吧渭南和渭北相连,于是形成了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