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惯性现象的习题精选

惯性、惯性现象的习题精选
惯性、惯性现象的习题精选

惯性、惯性现象的习题精选

1.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2.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规律,叫物体的惯性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叫做惯性

C.物体只有从静止变为运动时,或者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这是因为()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阻力的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5.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9-2-7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地的运动情况

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7.如图9-2-8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 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

8.如果你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汽车或轮船)里做一小试验,如图9-2-9所示,让手中的物快自由下落,那么物块将会落在()

A.A处B. B处

C.C处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A

6.B

7.D

8.A

电大施工技术形考作业1答案

电大施工技术形考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回填压实,但仍不能恢复原来的体积。 2.土方边坡 为了防止土壁坍塌,保持土体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对挖方或填方的边缘均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即土方边坡。 3.土层锚杆 是埋入土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接,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 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灌浆,在坡度面上安装钢筋网,喷射厚度为8-20mm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一体的稳定性,这种深基坑的支

户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 是流砂产生的重要条件,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砂现象 是由于地下水的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土不但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 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度时的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 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其一般根据工程结构性质,使用要求

以及土的性质确定。 二、填空题 1.土方工程按照土的开挖难易 程度,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等8 类。 2.流砂的防治途径主要是减小或平衡 动水压力或改变动水压力的方 向。 3.基坑坑壁的支护型式有加固型支 护、支挡型支护以 及两种支护型式结合使用的混合型支护三种。 ‘ 4.基坑降水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 和井点降水法两种。 5.土方边坡坡度是以挖方深度 与其边坡底宽之比表示的。 6.土层锚杆由锚头、拉杆 和锚固体三部分组成。 7.土层锚杆的类型主要有:一般灌浆锚杆、 高压灌浆锚杆、预应力 锚杆及扩孔锚杆等几

建筑施工技术作业(1-4)答案ok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作业评讲(1)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2、土方边坡:为了防止土壁坍塌,保持土体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对挖方或填方的边缘均做成一定的坡度。 3、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埋入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注浆,在坡面上安装钢筋网,喷射厚度为80~200mm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为一体,强化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砂现象: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的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压实系数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二、填空 1、土的开挖难易八 2、减小或平衡改变 3、加固型支护支挡型支护 4、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 5、挖方深度H 其边坡底宽B 6、锚头拉杆锚固体 7、高压灌浆预应力扩孔 8、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 9、沟端开挖沟侧开挖 10、分层 11、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 12、推土机、铲运机、平土机、松土机、单斗挖土机 三、单选 C C C B B B A C

林初中2017届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汇编:专题20简单的四点共圆(附答案)

专题20 简单的四点共圆 破解策略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之为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四点共圆常用的判定方法有: 1.若四个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四个点共圆. 如图,若OA=OB=OC=OD,则A,B,C,D四点在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 圆上. D 【答案】(1)略;(2)AB,CD相交成90°时,MN取最大值,最大值是2. 【提示】(1)如图,连结OP,取其中点O',显然点M,N在以OP为直径的⊙O'上,连结NO'并延长,交⊙O'于点Q,连结QM,则∠QMN=90°,QN=OP=2,而∠MQN=180°-∠BOC=60°,所以可求得MN的长为定值. (2)由(1)知,四边形PMON内接于⊙O',且直径OP=2,而MN为⊙O'的一条弦,故MN为⊙O'的直径时,其长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此时∠MON=90°. 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若∠A+∠C=180°(或∠B+∠D=180°)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D 【答案】(1)略;(2)AD ;(3)AD=DE·tanα. 【提示】(1)证A,D,B,E四点共圆,从而∠AED=∠ABD=45°,所以AD=DE. (2)同(1),可得A,D,B,E四点共圆,∠AED=∠ABD=30°,所以AD DE =tan30°, 即AD= 3 DE. 3.若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DE为外角,若∠B=∠CDE,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答案】略 4.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圆. 如图,点A,D在线段BC的同侧,若∠A=∠D,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认识惯性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惯性现象很多,但惯性是一 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要通过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和有趣的实验,使学生领悟惯性的内涵, 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惯性现象的兴趣,培养其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惯性的理解。 难点:对惯性现象的解释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惯性现象的兴趣,积极参与惯性现象讨 论,并对由于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引起关注。 。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了一个阶段的物理,已渐渐习惯了物理的一些学习方法。不喜欢老师 枯燥的讲述,参杂一些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学生往往会兴趣较浓,分 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觉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四、教法选择 本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是:采用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并实施“课内分层递进,分类指导”。 教学方法是: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结合,讨论和说理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与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所学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现象(1):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车仍然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现象(2):从手中投出的铅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落在地面上。 现象(3):飞机投炸弹,不会在目标上空投放,往往会提前投掷。 针对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师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然后引出课题。

2、建立惯性概念,体会惯性内涵 引出课题后,屏幕展示两种现象: (1)纸条抽出,书不动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斧头和斧头柄向下运动,斧头柄停下来了,斧头仍然向下运动,因此套紧在斧头 柄上。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将以上两结论整合从而得出惯性概念。 为了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正确理解,充分揭示和归纳惯性的内涵,我做了以下强调:惯性不是力,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3、关注惯性现象,重视知识应用 用屏幕展示两种惯性现象,并引导学生解释: (1)硬纸板被敲走,鸡蛋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落入杯中。 (2)斧头柄碰到树桩由运动变为静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因此能紧套在把柄上。 然后归纳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弄清研究对象的初状态。 (3)、弄清是什么原因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状态发生了变化。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另外,为了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且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要求学生用我事先提供的一辆小车,一方木块,设计实验验证木块具有惯性,并用惯性知识解释。 活动结束后,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列举惯性现象,另一组用惯性知识解释,轮流进行。此时教师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参与其中,并适时给予指导。 举例10分钟后,教师评论:同学们的表现很好,惯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有时 它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有时它也会阻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不便。并问:刚才的举例中,哪些是有用的惯性?哪些是不利的惯性?学生踊跃回答后,我又问“惯性有大小之分吗?”然后利用屏幕展示战斗机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质量”。 六、回顾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建筑施工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2、土方边坡: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b之比表示(图1.11),即 式中:,称为坡度系数 3、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埋入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注浆,在坡面上安装钢筋网,喷射厚度为80~200mm 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为一体,强化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砂现象: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的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压实系数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二、填空题 1、土的开挖难易 8 2、减小或平衡改变 3、加固型支护支挡型支护 4、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 5、挖方深度H 其边坡底宽B 6、锚头拉杆锚固体 7、高压灌浆预应力扩孔 8、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 9、沟端开挖沟侧开挖 10、分层 11、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 12、推土机铲运机平土机松土机单斗挖土机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B 7、A 8、C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B 3、BCDE 4、ACDE 5、ABDE 6、ABCDE 7、ABCDF 8、BC 五、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简答题 1、土方工程的特点: (1)面广量大、劳动繁重 (2)施工条件复杂 土方工程多为露天作业,施工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大,且土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变化多,也对施工影响较大。 2、土方边坡大小除土质外,还与挖方深度有关,此外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雨水、施工用水使土的含水量增加,从而使土体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所以在雨季施工时,土方边坡要留得宽一点。 3、产生流砂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 4、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抢挖法、打钢板桩法、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枯水期施工、地下连续墙法 5、土层锚杆的施工工艺:钻孔、灌浆、预应力张拉、防腐处理 6、土钉支护的施工工艺:定位、成孔、插钢筋、喷射混凝土

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课本P129请用水杯、硬纸片及硬币,做一个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纸片被弹走,硬币落入杯中。 原因:纸片受到手的弹力作用,原来静止状态被改变,所以被弹走。而硬币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仍然留在原处,在重力作用后下,落入杯中。 2、[2012福州中考]将扑克牌盖在玻璃杯上,再把1元硬 币放在牌上,用手迅速将扑克牌水平弹出,硬币会怎样请 你用学过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硬币落入杯中。硬币原是和扑克牌一起静止的,当扑克牌受到外力 弹出时,而硬币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仍然留在原处, 在重力作用后下,落入杯中。 3、课本P129:平时我们拍打身上的灰尘衣服原来和灰尘一起静止,当拍打衣服时,衣服由于外力发生运动,灰尘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状态,仍然留在原处,在重力作用后下,落了下来。 4、(一中单元考)在反映古代战争的电视连续剧中,经常 可以看到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的场面,试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马原本处于向前运动,当遇到绊马索阻挡,马腿处于静止状态,而马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被绊倒。 5、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马上 停下来,而是先做减速运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没有动力,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前运动,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少,最后停止。 6、(外国语中学单元考)小王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解释说:“在乘坐公交车时,司机紧急刹车,我和另两位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受伤,耽误了时间”.老师提醒他:“今后上车后要扶好站稳”. (1)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小王为何会受伤;(1)小王和原本的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司机紧急刹车后,腿处于静止状态,而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运动而导致受伤。 (2)小王说的“突然失去惯性”说法是错误的. (3)“扶好站稳”后,当公交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乘客由于手和

建筑施工技术作业1

建筑施工技术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2、土方边坡: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b之比表示(图1.11),即 式中:,称为坡度系数 3、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埋入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注浆,在坡面上安装钢筋网,喷射厚度为80~200mm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为一体,强化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砂现象: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的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压实系数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二、填空题 1、土的开挖难易 8 2、减小或平衡改变 3、加固型支护支挡型支护 4、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 5、挖方深度H 其边坡底宽B 6、锚头拉杆锚固体 7、高压灌浆预应力扩孔 8、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 9、沟端开挖沟侧开挖 10、分层 11、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 12、推土机铲运机平土机松土机单斗挖土机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B 7、A 8、C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B 3、BCDE 4、ACDE 5、ABDE 6、ABCDE 7、ABCDF 8、BC 五、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简答题 1、土方工程的特点: (1)面广量大、劳动繁重 (2)施工条件复杂 土方工程多为露天作业,施工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大,且土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工

九年级数学四点共圆例题讲解

九年级数学四点共圆例题讲解 知识点、重点、难点 四点共圆就是圆得基本内容,它广泛应用于解与圆有关得问题.与圆有关得问题变化多,解法灵活,综合性强,题型广泛,因而历来就是数学竞赛得热点内容。 在解题中,如果图形中蕴含着某四点在同一个圆上,或根据需要作出辅助圆使四点共圆,利用圆得有关性质定理,则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掌握四点共圆得方法很重要。 判定四点共圆最基本得方法就是圆得定义:如果A、B、C、D四个点到定点O得距离相等,即OA=OB=OC =OD,那么A、B、C、D四点共圆. 由此,我们立即可以得出 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具有公共斜边,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将上述判定推广到一般情况,得: 2、如果四边形得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3、如果四边形得外角等于它得内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公共底边,且在公共底边同侧又有相等得顶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运用这些判定四点共圆得方法,立即可以推出: 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其实,在与圆有关得定理中,一些定理得逆定理也就是成立得,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些证明四点共圆得方法.这就就是: 1、相交弦定理得逆定理:若两线段AB与CD相交于E,且AE·EB=CE·ED,则A、B、C、D四点共圆。 2.割线定理得逆定理:若相交于点P得两线段PB、PD上各有一点A、C,且PA·PB =PC·PD,则A、B、 C、D四点共圆。 3、托勒密定理得逆定理:若四边形ABCD中,AB·CD+BC·DA= AC·BD,则ABCD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另外,证多点共圆往往就是以四点共圆为基础实现得一般可先证其中四点共圆,然后证其余各点均在这个圆上,或者证其中某些点个个共圆,然后判断这些圆实际就是同一个圆。 例题精讲 例1:如图,P为△ABC内一点,D、E、F分别在BC、CA、AB上。已知P、D、C、E四点共圆,P、E、A、F 四点共圆,求证:B、D、P、F四点共圆。 证明连PD、PE、PF.由于P、D、C、F四点共圆,所以∠BDP = ∠PEC.又由于A、E、P、F四点共圆,所以∠PEC =∠AFP.于就是∠BDP= ∠AFP,故B、D、P、F四点共圆。 例2:设凸四边形ABCD得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垂足为E,证明:点E关于AB、BC、CD、DA得对称点共圆。 为1 2 ,此变换把E关于AB、BC、 证明以E为相似中心作相似变换,相似比 CD、DA得对称点变为E在AB、BC、CD、DA上得射影P、Q、R、S(如图)、只需证明PQRS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由于四边形ESAP、EPBQ、EQCR及ERDS都就是圆内接四边形(每个四边形都有一组对角为直角),由E、P、B、Q共圆有∠EPQ = ∠EBQ、由E、Q、C、R共圆有∠ERQ=∠ECQ,于就是∠EPQ+∠ERQ = ∠EBQ+∠ECQ=90°、同理可得∠EPS +∠ERS =90°、从而有∠SPQ+∠QRS =180°,故PQRS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例3:梯形ABCD得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K,分别以梯形得两腰为直径各作一圆,点K位于这两个圆之外,证明:由点K向这两个圆所作得切线长度相等。 证明如图,设梯形ABCD得两腰为AB与CD,并设AC、BD与相应二圆得第二个交点分别为M、N、由于∠AMB、∠CND就是半圆上得圆周角,所以∠AM B=∠CND = 90°.从而∠BMC =∠BNC=90°,故B、M、N、C四点共圆,因此∠MNK=∠ACB.又∠ACB =∠KAD,所以∠MNK =∠KAD、于就是M、N、D、A四点共圆,因此KM·KA = KN·KD、由切割线定理得K向两已知圆所引得切线相等。 例4:如图,A、B为半圆O上得任意两点,AC、BD垂直于直径EF,BH⊥OA,求证:DH=AC、证法一在BD上取一点A',使A'D = AC,则ACDA'就是矩形。连结A'H、AB、OB、由于BD⊥EF、BH⊥OA,所以∠BDO =∠B HO=90°、于就是D、B, H、O四点共圆,所以∠HOB =∠HDB、由于∠AHB =∠AA'B = 90°,所以A、H、A'、B四点共圆。故∠DA'H=∠OAB,因此∠DHA'=∠OBA、而OA = OB,所以∠OBA=∠OAB,于就是∠DHA'=∠D A'H、所以DH=DA',故DH =

施工技术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回填压实,但仍不能恢 复原来的体积。 2.土方边坡 为了防止土壁坍塌,保持土体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对挖方或填 方的边缘均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即土方边坡。 3.土层锚杆 是埋入土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接,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 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 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灌浆,在坡度面上安装钢筋网, 喷射厚度为8-20mm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一体的稳定性,这种深 基坑的支户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 是流砂产生的重要条件,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砂现象 是由于地下水的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 向相反,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 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 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度时的土的含水量, 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 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其一般根据工程结构性质,使用 要求以及土的性质确定。 二、填空题 1.土方工程按照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等 8 类。 2.流砂的防治途径主要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动水 压力的方向。 3.基坑坑壁的支护型式有加固型支护、支挡型支护以 及两种支护型式结合使用的混合型支护三种。‘ 4.基坑降水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两 种。 5.土方边坡坡度是以挖方深度与其边坡底宽之

四点共圆(习题)

圆内接四边形与四点共圆 思路一:用圆的定义:到某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共圆。→若连在四边形的三边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这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产生原因:圆的定义: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基本模型: AO=BO=CO=DO ? A、B、C、D四点共圆(O为圆心) 思路二:从被证共圆的四点中选出三点作一个圆,然后证另一个点也在这个圆上,即可证明这四点共圆。→要证多点共圆,一般也可以根据题目条件先证四点共圆,再证其他点也在这个圆上。 思路三:运用有关性质和定理: ①对角互补,四点共圆: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产生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基本模型: ∠ + = 180 B)? A、B、C、D四点共圆 ∠D 180 = ∠ + ∠D A(或0 ②张角相等,四点共圆:线段同侧两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连线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四个点共圆。 产生原因: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方法指导: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若能证明其顶角(即:张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 A、B、C、D四点共圆 = CAB∠ CDB ③同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其斜边为圆的直径。 产生原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D = C? A、B、C、D四点共圆 = ∠ 90 ④外角等于内对角,四点共圆:有一个外角等于其内对角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产生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基本模型: ∠? A、B、C、D四点共圆 = ECD∠ B

惯性、惯性现象的习题精选

惯性、惯性现象的习题精选 1.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2.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规律,叫物体的惯性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叫做惯性 C.物体只有从静止变为运动时,或者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这是因为()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阻力的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5.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9-2-7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地的运动情况 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7.如图9-2-8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 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 8.如果你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汽车或轮船)里做一小试验,如图9-2-9所示,让手中的物快自由下落,那么物块将会落在()

有关惯性惯性现象的例题

有关惯性惯性现象的例题 【例1】我国规定,小汽车前排必须装有保险带,它是用来防止汽车的 [ ] A.高速行驶. B.快速起动. C.紧急刹车. D.上述各项都能防止. 【分析】保险带是系于前排驾驶员或乘客胸前的弹性带.当行驶汽车急刹车时,汽车迅速停止,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向前运动.保险带作用可以保护驾驶员或乘客不致过猛前冲被撞. 【解答】C. 【例2】行走的人被石块绊一下会向前跌倒,下述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人的上半身有惯性,下半身没有惯性. B.由于石块作用而改变了人的运动. C.人由于惯性保持向前,石块作用脚时,使脚运动变慢.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分析】人以一定速度前进,当脚绊到石块时,脚受力改变运动状态,突然停止.由于人有惯性,他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人的上身继续向前运动,致使向前跌倒. 【解答】C. 【说明】学生初学用物理原理分析说明问题时,往往不得要领,其实是没有形成技能,根据技能形成规律,应先做“分解动作”明确步骤,再通过顺序练习渐达熟练. 引导学生探出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①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③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3】原来匀速向前行驶的公共汽车向左急转的时候站在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哪个方向倾倒?为什么? 【解答】汽车向左急转弯的时候,站在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右倾倒.原来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车上的乘客与汽车相对静止,也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向左转弯,汽车的地板给乘客的脚一个摩擦力,使脚跟着偏离原来向前的方向,也向左转弯.但乘客的头部和身体,没有受到使它改变运动状态的力,由于本身的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乘客的头部和脚就不保持在一条竖直线上,脚在左侧,头在右侧,所以乘客感觉是向右倾倒. 【说明】这是一个运用物理概念解答和说明物理现象的问题,而且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都比较复杂.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将实际物理过程弄清楚.这包括有物理课学习过的内容,也有的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要平时注意观察,遇到有关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回忆实际发生的过程.类似的过程有,原来静止的汽车,突然启动的时候,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倒;原来行驶着的汽车,突然刹车的时候,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倒;原来行驶的汽车,向某一侧急转弯,车上的乘客会向相反的方向倾倒. 对于物体惯性的问题,下面给出的“经验”说法都是不恰当的. ①“汽车向左转变,车上的乘客就受到向右的推力,将乘客向右推倒.” 这是停留在“运动必须有力推动”的错误认识.同样的错误会认为,行驶着的汽车突然刹车,有一个力把乘客向前推倒. 怎么认识清楚没有这样的力?可以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讲一个力,一定有受力者,还必须有施力者.乘客的脚穿着鞋,鞋底与车接触,车向左了,鞋底与车之间就是“要发生运动”,摩擦力阻碍要发生的相对运动,使脚跟着向左转弯.这里的力有受力者,也有施力者. ②“……乘客由于惯性的作用……” 这个答案里,“作用”两个字使用不当,反映对惯性的理解不够清楚.惯性是物质自己的性质,讲“作用”就容易误解惯性是别的物体给出的,实际上是把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施力者给出的“作用”力混淆了. ③“……乘客由于受到惯性……” 这个答案里,用“受到”两个字,毛病跟上面的说法类似.讲“受到”惯性,还是没有明确惯性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性质. 【例4】在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上,一乘客跳起来,发现自己仍落回原处,原因是哪一个? [ ]

(整理完)建筑施工技术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21121(1)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建筑施工技术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土方工程 一、填空题 1.按照土的分类,称为土的工程分类。 2.土的含水量对填土压实质量有较大影响,能够使填土获得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称为。 3.水在土中渗流时,水头差与渗透路程长度之比,称为。 4.渗透系数K是指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土中的。 5.地下水在土中渗流的速度与水头差成比,与渗流路程成比。 6.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称为。 7.基坑边坡的坡度是以1:m来表示,其中m= ,称为坡度系数。( 8.按基坑(槽)的宽度及土质不同,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形式有、、 三种。 9.轻型井点设备主要是由井点管、滤管、弯连管、及抽水设备组成。 10.轻型井点抽水设备一般多采用泵和泵抽水设备。 11.每一级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m。 12.留置直壁不加支撑的开挖深度,对坚硬的黏土不能超过m,砂土或碎石土不能超过 m。 13.铲运机工作的开行路线常采用和两种。 14.反铲挖土机的开挖方式有开挖和开挖两种,其中开挖的挖土深度和宽度较大。 15.可作为填方土料的土包括碎石类土、砂土、爆破石渣及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土。 16.当填方位于无限制的斜坡上时,应先将斜坡,然后分层填筑,以防填土滑移。 17.填方施工应尽量采用填筑,以保证压实质量。 18.填土压实的方法有、和等几种。 19.振动压实法主要运用于的压实。 20.在压实功相同的条件下,当土的含水量处于最佳范围内时,能使填土获得。 21.填土压实后必须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它是以设计规定的作为控制标准。 22.填土的压实系数是指土的与土的之比。 23.检查每层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时,取样的部位应在该层的。 24.影响基坑放坡大小的因素是、和。 25.影响填土压实的内因是和;外因是、和。 26.土方边坡塌方的原因是和。 27.轻型井点使用的开始阶段,一般应。抽水过程中,正常的出水规律是,还应检查有无。

四点共圆例题及答案

证明四点共圆的基本方法 证明四点共圆有下述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1 从被证共圆的四点中先选出三点作一圆,然后证另一点也在这个圆上,若能证明这一点,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方法2 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若能证明其顶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若能证明其两顶角为直角,即可肯定这四个点共圆,且斜边上两点连线为该圆直径。) 方法3 把被证共圆的四点连成四边形,若能证明其对角互补或能证明其一个外角等于其邻补角的内对角时,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方法4 把被证共圆的四点两两连成相交的两条线段,若能证明它们各自被交点分成的两线段之积相等,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或把被证共圆的四点两两连结并延长相交的两线段,若能证明自交点至一线段两个端点所成的两线段之积等于自交点至另一线段两端点所成的两线段之积,即可肯定这四点也共圆.(根据托勒密定理的逆定理) 方法5 证被证共圆的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从而确定它们共圆. 上述五种基本方法中的每一种的根据,就是产生四点共圆的一种原因,因此当要求证四点共圆的问题时,首先就要根据命题的条件,并结合图形的特点,在这五种基本方法中选择一种证法,给予证明. 例1 如图,E、F、G、H分别是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求证:E、F、G、H 四点共圆. 证明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 BD相交于点O,连接OE、OF、OG、OH. ∵AC和BD 互相垂直, ∴在Rt△AOB、Rt△BOC、Rt△COD、 Rt△DOA中,E、F、G、H,分别是AB、 BC、CD、DA的中点,

即E、F、G、H四点共圆. (2)若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互补(或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四点共圆. 例2 如图,在△ABC中,AD⊥BC,DE⊥AB,DF⊥AC. 求证:B、E、F、C四点共圆. 证明∵DE⊥AB,DF⊥AC, ∴∠AED+∠AFD=180°, 即A、E、D、F四点共圆, ∠AEF=∠ADF. 又∵AD⊥BC,∠ADF+∠CDF=90°, ∠CDF+∠FCD=90°, ∠ADF=∠FCD. ∴∠AEF=∠FCD, ∠BEF+∠FCB=180°, 即B、E、F、C四点共圆. (3)若两个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这条边所对的角相等,并且在公共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有公共的外接圆. 【例1】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C=12°,且∠A∶∠B=2∶3.求∠A、∠B、∠C、∠D的度数. 解∵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应用

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 1知识梳理: (1)伽利略的研究和科学想象: 如图所示,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 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初 速度)。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 短的距离就停下了(如图甲);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 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如图乙);第三次是 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如图丙)。 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 光滑小车滑行就越远.表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就越远.伽 利略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 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 (2)笛卡尔的补充 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3)牛顿的伟大贡献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科学往往是众多科学家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 (1)“一切”说明该物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指宇宙中所有的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3)时候:强调了“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瞬时对应的关系。物体在什么时候不受外力,这个物体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不变。(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知识拓展: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况、推理得出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与力的关系: (1)物体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我们知道,力的一种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谓“运动状态改变”是说,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或运动方向改变。 (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如果原来物体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是运动的).反过来想,如果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会被改变。可见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如果受到一个与它前进方向相同的力,它的速度就增大;反之,如果受到的力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它的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停下来。当然,也可能使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2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B、在斜面上沿直线匀速下滑的物体 C、抛出的石子 D、从高处掉下来的石子 解: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变化.在B中物体沿直线下滑,说明其运动方向不变,匀速下滑说明其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运动状态不变.选择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含义。解题关键是抓住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两个因素: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只要其中一个变了,运动状态就改变了.本题易错点是错选A,原因是在分析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时,往往只从表面现象中单纯地考虑速度大小是否变化,而忽视了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例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A、公共汽车靠站时,司机提前关闭发动机,让车滑行进站,可以省汽油 B、向任何方向抛出的石块,最后都会落到地面上 C、人从行驶的车上跳到地面时极易摔倒受伤 D、在匀速行驶的火车厢内的乘客竖直向上跳,最后仍落回地板上的起跳点 解:选项A,C,D所讲述的现象,都可由惯性知识即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来解释,都属于惯性现象,选项B所讲述的现象则是由于石块要受重力作用的缘故,无论向那个方向抛出,由

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和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 199知识目标 199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能解释简单惯性现象的 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现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惯性应用和预防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通过“想一想”的讨论。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学法建议 1。重视实验教学,突出

惯性现象。由于实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有些实验可以采用手拉手操作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例如,让学生用他们的钥匙和一张纸在桌子的边缘做惯性实验。一些演示实验允许学生在舞台上表演。 2。通过教学培养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作为惯性车演示实验的例子,让学生解释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并训练如何用知识解释问题。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照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哪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找出研究对象最初所处的状态。(运动还是静止) (3)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应该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也指典型示例中的一些内容) 3。下面的错误想法很容易发生,应该注意改正。 (1)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是力,也就是说,惯性力 (3)有没有力的惯性,没有力的惯性 (4)在静止时有惯性,没有运动的惯性 (1)如图9-2-1所示,把一个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纸板上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

中南大学土木施工技术作业答案

《土木施工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土方工程 一、判断题: 1.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是土方工程施工的特点之一。(√) 2.按照土方开挖难易程度分类称为土的工程分类。(√) 3.土方施工机械配套计算用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 4.土的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的地下水渗流速度。(√) 5.反铲、抓铲、拉铲挖土机均开挖停机面以下的土。(√) 6.砂土可用作各层填料。(×) 7.羊足碾对砂土和粘土均适用。(×) 8.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原则是填挖平衡。(√) 9.生产效率高是正铲挖土机正向开挖,侧向卸土的优点。(√) 10.人工打夯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00mm,每层夯3~4遍。(√) 第二章砌体工程 一、判断题 1.KM1型烧结多孔砖的尺寸为190mm×190mm×90mm 。 (√) 2.正常气温条件下水泥砂浆必须在拌成后2小时使用完毕。(×) 3.皮数杆一般应设置在墙的中间段。(×) 4.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 。 (√) 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心柱应沿房屋的全高贯通。 (√) 6.砌筑脚手架一步架的高度为1.6~1.8m 。(×) 7.施工荷载由脚手板传给大横杆,再传给小横杆和立柱。(×) 8.3~5层的住宅工程宜选用塔式起重机作垂直运输。(×) 9.门式钢管脚手架是一种里脚手架。(×) 10.砖砌体留槎应留设斜槎。 (√)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工程 一、判断题 1.组合钢模Y0507表示该模板是阴角模。(×) 2.跨度8m 的梁,拆模强度为设计强度的75%。 (√) 3.计算梁侧模刚度时不考虑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 4.直径12mm 的钢筋一般以圆盘方式供应。(×) 5.柱类构件的纵向钢筋同一连接区段内搭接接头面积不宜大于50%。 (√) 6.混凝土搅拌时间越长和易性越好。(×) 7.气温250C时,C30混凝土从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限制在120分钟内。 (√) 8.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留在弯矩较小部位。(×) 9.内部振捣器宜慢插快拔。(×) 10.混凝土试块应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