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期末复习资料。。。共8页文档

可摘局部义齿期末复习资料。。。共8页文档
可摘局部义齿期末复习资料。。。共8页文档

Kennedy根据缺隙所在部位,结合可摘局部义齿氨基与基牙之间的关系对牙列缺损的分类,共分为4类。

第一类:即双侧游离端缺损,临床较多见,尤其是下颌。如此类缺损伴有另外的一个或两个中间缺损,称之为第一类的第一亚类或第二亚类。

第二类:即单侧游离端缺损。如此类缺损伴有中间缺损,根据其缺隙数目,称之为第二类的第一亚类或第二亚类等。

第三类:即前后都有余留牙齿的单侧中间缺损。如此类缺损伴有另外的同侧或对侧中间缺损,根据其缺隙数目,称之为第三类的第一亚类或第二亚类等。第四类:即前部缺牙,余留牙齿在缺隙的远中,与上述三类不同的是,此类缺损没有亚类。

部分组成。

1.按制作材料分类:(1)瓷牙;(2)复合树脂牙与塑料牙;(3)金属—塑

料结合牙:1)金属舌面牙;2)金属颌面牙

2.按颌面形态分类:(1)解剖式牙:又称有尖牙,有清晰的尖,窝,沟,

嵴等解剖形态。(2)半解剖式牙:近似正常解剖形态,牙尖斜度小。(3)非解剖式牙:其颌面没有牙尖和斜面,又称无尖牙。

隙部分的基托又称为鞍基。

襞处,边缘形态圆钝,与局部黏膜密贴,以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基托舌侧可伸展至口底与龈黏膜移行皱襞处;基托的上颌后缘的两侧可伸展到翼

上颌切迹,中间可达腭小凹后2mm处;下颌后缘可覆盖磨牙后殿的一分之三到一分之二处,在系带处,基托局部应形成切迹,不妨碍其运动。临床上基托伸展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原则上在保证义齿的固位,支持和稳定的条件下,应适当缩小,让患者舒适美观。

基托应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其强度,铸造金属基托厚度为0.5mm左右,塑料基托的厚度为2mm左右。

凹向外的弧形,以适应颊肌,舌肌的运动,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是可摘局部义齿安放在基牙上的部分,通常由金属制作,起固位,支持和稳定义齿的作用,按固位体的作用不同分为直接固位体和间接固位体。

1.连接义齿各组成部分。

2.传导并分散颌力至基牙和邻近的支持组织,以减少基牙在功能状态时所

承受的扭力和负荷。

大连接体的使用,减少了基托面积,增加了义齿的强度,减轻了异物感。

1.要有一定强度,质地坚韧,不变形,不断裂。

2.不能妨碍唇,颊,舌和各系带的运动。

3.其截面呈扁平型,板条形或半梨形。

4.不能进入软组织倒凹,以防影响义齿就位和损伤软组织。在上颌硬区,

下颌舌隆区及其他骨性突起区应做缓冲,以防压迫。

1.解剖式印模

2.功能性印模

肌功能修整只在制取印模过程中,印模材料尚未凝固前,模仿周围软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对印模进行整塑,使印模既能伸展到黏膜皱襞区,又不致延伸过度而有碍肌功能活动。

1.模型应能反映口腔软,硬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尺寸稳定精度高,表面

清晰无缺陷。

2.模型的范围大小应符合修复体制作的要求。

3.模型应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模型的基底面与颌平面大体平行,侧壁与

基底面垂直,最薄处不少于10mm,边缘宽度3-5mm

4.模型表面硬度高,能耐受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的磨损,且抗压强度较大。

5.模型表面光滑,容易脱模。

又称导线,是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于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是卡环组中与基牙邻面上通过基牙预备形成的导平面紧密贴合的金属板,与义齿就位道方向平行。

1.严格按照义齿的最终设计要求进行弯制,在弯制过程中检查卡环与模型

的贴合状况时,不得磨损石膏模型。

2.弯制卡环时,用技工钳夹持,固定钢丝,另一侧的手指推弯钢丝成形。

3.卡环的弯制顺序一般是从唇(颊)侧或舌侧的卡环尖端开始,由卡环臂

至卡环体,再到小连接体。当采用整体弯制时顺序相反。

4.卡环臂应呈弧形,弹性部分应进入倒凹区的适当部分,卡环体及坚硬部

分应位于基牙非倒凹区,并与工作模型上的基牙密合,以免影响就位和稳定。

5.卡环最好一次弯制完成,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钳夹或弯折钢丝,以

防卡环折断。

6.卡环臂尖端应用锉刀或磨石调磨圆钝,防止义齿摘带时刺伤口腔组织。

7.卡环转弯处应圆滑,并避免不必要的拐角。

8.卡环各组成部分均不能影响咬合,卡环连接体(小连接体)水平部分应

离开模型0.5-1mm,以便能被基托材料完全包埋。

9.卡环,颌支托,小连接体应用焊锡或自凝塑料固定在一起,连接固位部

分应能被完全包埋在基托材料中。

颌力至该基牙的一种金属装置。

铸造卡环进入基牙倒凹的长度应为卡环臂全长末端的一分之三。

义齿的稳定是指义齿在行使功能时无翘动,下沉,摆动,旋转等现象。

注意支架与塑料结合交界处应形成小于90度的内,外台阶(终止线)以利于塑料与金属形成平缓的过渡,以避免剥离。

终止线包括内终止线,外终止线,内终止线是指网状支架下塑料基托与金

属基托的连接部分;外终止线是网状支架上方金属基托与塑料基托的连接部分,在两者之间是金属基托与金属网状支架向连接的部分。同时注意内终止线与外终止线应有适当的错位,即两者不应该在同一垂直线部分,两者之间应有一定距离,以增强其抗压力的强度。内外终止线的角度应小于90度,以增强金属与塑料的嵌合,防止由于外力,口腔温度变化及塑料吸水而产生间隙。

1.对铸模腔能产生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合金流入铸模腔。

2.不对铸件产生变形因素,且能补偿铸金凝固时收缩,确保铸件轮廓清楚,

表面光洁,无内外铸件缺陷。

3.不破坏熔模的整体形态,不因铸造收缩而使铸件受到牵拉变形,且利于

切割和研磨。

4.不使液态铸金产生涡流,紊流,倒流的现象。

5.铸道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宜短不宜长,宜弯不宜直。

6.利于熔模料融化时外流,燃烧及挥发。

7.铸道必须设置在蜡型的最厚部分,同时铸道也应位于铸圈中最热的部

分,铸模应位于较冷的部分。

1)按铸道数量分类:单一铸道和复合铸道

2)按铸道形状分类:a.圆柱形铸道 b.扇形铸道 c.螺旋式铸道

3)按铸道安插方式分类:正插法铸道,反插法铸道,垂直插法铸道,侧插法铸道

铸圈的选择熔模和模型在铸圈内距铸圈内壁至少有3-5mm,距铸圈顶端8-10mm以上,但应避开铸造热中心。

面粗糙度增加,而且严重的影响铸件的精度,造成铸件失败。

原因分析

1.合金量不足。

2.铸道的方向,直径及位置不当,熔金回流所致。

3.铸圈焙烧温度不够。

4.合金熔化温度较低,流动性差。

5.浇铸时压力或离心力不够。

6.包埋材料透气性差,铸模腔中有残留气体。

7.蜡型远端部分过薄,熔金在充盈前已发生凝固等。

预防措施

1.根据铸件大小放置足量的铸金。

2.铸道安插的位置要合理,有利于金属的顺利流入。

3.铸圈焙烧的温度需达到高熔合金的要求。

4.掌握好熔金的温度和浇铸的时间。

5.增加离心铸造机的转速,加大离心力。

6.改进包埋材料的性能,增加其透气性,或在蜡型周边增设排气道。

7.蜡型的厚度要适合,其远端的部分可适当地加厚。

1.原因

(1)调拌树脂的粉液比例不当:单体过多,在聚合过程中体积收缩增加而不均匀,常有较大气泡分布于基托表面处。单体过少,聚合

溶胀不充分,可在基托内形成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造成单体过

少的原因还有因调和后未加盖造成单体挥发,或模型分离剂涂布

不良,致单体渗入石膏内。

(2)充填树脂时间不当:树脂在聚合过程中出现体积缩小,面团期体积收缩相对较小,在此时充填,树脂光滑致密,不易产生气泡。

如面团期前充填,则基托表面易产生不规则的大气泡。

(3)充填树脂不足或充填时压力不足,可在过厚的基托表面产生不规则的大气泡或空腔。

(4)热处理时升温过快,在腭侧或基托较厚处有尚未聚合的单体形成气体,这些气体无法逸出已聚合的树脂表面和包埋的石膏,在基

托内形成小气泡即使调和比例正常情况下,这种现象也不可避

免。

(5)树脂粉质量较差,“含泡聚合体”或催化剂等的含量过多,也易出现气泡。

2.预防措施调拌树脂时严格按粉液比例调配,搅拌均匀,并加盖密封,

应在面团期时充填树脂,充填树脂量应充足,并适当加压,并在加压下热处理,控制好上升温度和时间,避免气泡产生。

1.义齿沿远中直接固位体翘动或旋转。

2.游离端缺失的牙齿,为使基托组织面稍加压于黏膜,亦可采用重衬处理。

3.基托下组织受力不均造成黏膜多处压痛。

4.义齿基托折断修理。

控制内冠轴面向颌方向聚角为2度-6度

内冠冠壁厚度一般约在0.3mm

长冠基牙是在龈缘上保留3-8mm牙冠的基牙。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总结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 第一章总论 可摘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是两种概念。可摘义齿比可摘局部义齿的范围大。 可摘局部义齿只能修复牙列缺损,亦可称为活动部分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中所有的金属部分统称为支架 可摘义齿基本制作过程:1 复制口颌组织形态的模型 2 检查模型是否达到制作要求 3 对照模型审阅义齿的设计单 4 在模型上用人工材料制作修复体 5 送交临床医生试戴 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1设计灵活多样; 2适应范围较广(能修复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 位和范围的缺损) 3制作方法简便 4价格低廉 缺点:1部件相对较多 2体积大 3异物感较强 4对美观、发音、功能有一定影响 5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 (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适合做可摘局部义齿) 游离端缺失是指基牙都在缺失近中侧,远中侧不叫游离端缺失。 1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的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的患者 2可作为拔牙创未愈合者过渡性修复,或称过渡义齿 3可在拔牙前制作,在拔牙后立即戴入的可摘局部义齿,或称即刻义齿 4因牙周病,外伤或手术造成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 5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 6口内基牙或余牙松动,为固定松动牙齿所做的可摘夹板式义齿7腭裂患者需以基托封闭裂隙者 8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牙体制备时磨除牙体组织者,或主动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

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症: 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够者 2基牙呈雏形,固位形态过差,义齿不能获得足够固位力者 3精神病患者有吞服义齿危险者 4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卫生差者 5对丙烯酸酯过敏者 6口内粘膜溃疡经久不愈者 7对义齿基托异物感无法克制者 可摘局部义齿常按其结构和支持形式分类 结构: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持形式:牙支持式义齿 粘膜支持式义齿 混合支持式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人工牙 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代替缺失的天然牙,重建咬合关系,恢复缺失牙的咬合形态和咀嚼、发音等功能的部分) 人工牙种类: 1塑料牙优点:复合树脂牙色泽和透明度较为美观,形态逼真自然, 质轻易于调改,韧性好不易折断与基托的结合强度 高,表面硬度较高,耐磨性能良好,易抛光。 缺点:普通塑料牙和雕刻成形的塑料牙硬度差,易磨损, 易污染变色。 2瓷牙优点:外形和色泽较好,不易污染变色,硬度高,耐腐蚀, 耐磨损。 缺点:脆性大,易折裂,不便于调改,调改后不易抛光, 较重。 3金属he(舌)面牙优点:金属硬度大,机械性能佳,能承担较大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首先,给大家的是可摘义齿教学与临床应用的总体思路 A 肯氏分类 B 就位道的确定,支持形式的确定 C 各个部件的设计:人工牙、固位体、连接体、基托 本思路只有3个大点,即ABC,这样能方便记忆和理解. 首先讲解的是:可摘义齿的教学部分 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向来都是修复中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科目,尤其是可摘局部义齿,更是让很多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老师在上面念的是什么天书.在这个部分,只讲解局部义齿的教学,全口义齿以后有机会再做论述. A 肯氏分类 我们来看图片: 肯氏一类,双侧游离缺失 肯氏二类,单侧游离缺失 肯氏三类,缺失前后均有基牙 肯氏四类,前部缺失

亚类是除确认缺失分类以外存在的缺隙,四类无亚类。 如76/67缺失为肯氏一类,7643/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一亚类,7643/4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二亚类。 上面的东西都比较的好理解,如果确实有人不理解那你就真的没有办法往下学下去了...... B就位道 请你先背下面的4点 1定义,是指义齿戴入的角度和方向 2模型向哪边倾斜,哪边的倒凹增大,义齿从相反的方向就位。 如模型向后倾斜(绝大部分都是向后倾斜的),基牙远中倒凹增大,义齿从前向后就位。 3均凹法,将基牙的倒凹做平均分配。 4调凹法,将基牙的倒凹适当的集中在一端。可能有人要问,倒凹是什么?先来看下面的图

通过上面的图形相信大家都清楚了什么是倒凹。在有的加工厂,则叫做倒扣、扣位等等。(以下的内容为C部分的固位体当中的知识,因为跟这里的关系密切,所以先提前在这里讲解。) 倒凹的确定依靠观测线,即观测线以下则为倒凹区。根据模型的倾斜方向,可以把观测线分为一、二、三型观测线,相对应的为I、II、III型卡环。 一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对应I型卡环。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

实验二十四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一)

实验二十四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一) 牙体预备、弯制卡环(9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一般设计原则和要求。 2、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牙体预备的方法和要求 3、熟悉弯制卡环的各种器械及使用方法。 4、掌握三臂卡环及间隙卡环的弯制方法。 【实验内容】 1、11、21、26、46缺失的初步设计,牙体预备,取印模、灌制模型 2、11、21、26缺失的支架制作(弯制法) 【实验用品】 仪器设备:全口有孔托盘一付、电机、橡皮碗、石膏调刀、石膏剪刀、石膏打磨机、三德钳,平头钳、日月钳、蜡勺、雕刻刀、酒精灯。 消耗材料:口镜、探针、镊子、小球钻、刀边轮砂石、轮状石车针、柱状石车针、夹石针、砂片、弹性印模材、石膏粉、0.9mm不锈钢丝,红蓝铅笔、蜡片、等。 【方法和步骤】 (一)口腔检查: (二)义齿的初步设计 (三)按初步设计做口腔准备 1、牙合支托沟的准备: 目的是为了使义齿的牙合支托放在基牙上,不妨碍上下颌牙齿的咬牙合接触。所以在取模前应先在基牙上制备出安放牙合支托的凹来。牙合支托的位置一般在缺隙两侧基牙牙合面的近中或远中边缘嵴上,制备时一般在牙釉质内进行。 ①制备要求: 沟的方向:一般略与基牙长轴垂直,与牙合平面平行,沟的深度:约1mm。 沟的长度:磨牙上约为近远中径的1/4~1/3:双尖牙近远中径的1/3~1/2。沟的宽度,占基牙颊舌径的1/3。

沟的底部应圆滑、边缘嵴转角处应园钝。 冷弯锻丝法:沟的宽度与深度与选用的钢丝相当。沟的长度约2mm。其它同于铸造法。 ②制备方法: 用刀边轮或轮状车针,按要求在基牙牙合面近缺牙区一端的边缘,做颊舌向移动,逐渐将釉质磨去,使其有合适的宽度、深度、长度。制备时,注意手的支点,放在邻近的基牙上,保护好口腔内软硬组织,制备完毕后,可用探针探测法或咬牙合蜡片记录法来检查支托沟是否合平要求。 2、间隙沟的制备 ①制备要求:宽度和深度约lmm,以能自由通过所选用的钢丝为原则。制备时可能破坏基牙的邻接点。如果咬牙合过紧,制备深度不够时,可以选磨对牙合牙尖少许。沟的底部及颊舌侧拐角处均应圆钝。‘ ②制备方法: 用刀边轮砂石或柱状车针(约1mm粗的直径),在相邻两基牙牙合外展隙处,加深加宽;做适当选磨,其宽度和深度应与所选用的钢丝相同。 3、基牙修整: 基牙有较大倒凹,影响义齿就位时,可用柱状车针进行修整。 4、咬牙合调整及修整制备的牙体: 最后将所有制备的牙体应修整光滑,并给以防龋及脱敏处理。 (四)取印模 (五)灌模与脱模 (六)弯制间隙卡环 先弯颊侧卡环臂,后弯舌侧小连接体。取0.9mm钢丝一段,根据基牙牙冠的颊面形态先弯成合适弧度,在模型上比试一下,检查是否与牙冠颊面密合;再根据牙冠高度向舌侧方向将钢丝弯成90°角,并与间隙卡沟密合;然后根据间隙沟长度,将钢丝向下向舌侧弯成一钝角,距舌侧龈缘约5mm处,将钢丝弯向缺牙区即可。注意连接体应均匀离开粘膜组织0.5mm距离。 (七)三臂卡环的弯制: l、卡环臂:先弯颊侧卡环臂、后弯舌侧对抗臂,再弯牙合支托。

口腔修复学习题-可摘义齿lv

可摘义齿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调节中,不正确的是 A.调整基牙上固位体的固位形,一般倒凹深度大于lmm,坡度大于20° B.利用制锁作用增强固位 C.调整卡环臂进入倒凹的深度和部位 D.增加直接固位体数目,一般2-4个 E.用锻丝卡增强横向固位力 2.前腭杆应位于 A.腭皱襞处 B.上腭硬区 C.腭皱襞之后,上腭硬区之前 D.上腭硬区之后 E.颤动线之前 3.牙列缺损应采用牙合堤记录上下颌关系的情况是 A.缺牙少 B.末端游离缺失 C.前牙缺失 D、个别后牙缺失 E、对颌牙牙合面严重磨耗 4.一般情况下,可摘局部义齿卡环的数目应 A.尽可能少 B.1—2个 C.2—4个 D.4—6个 E.尽可能多 5.以下不是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证的是 A.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或软组织缺损者。 B.需在修复缺失牙的同时,适当加高垂直距离者。 C.游离端缺牙者。 D.唇、腭裂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需要以基托封闭腭部裂隙者。 E.生活不能自理者。 6.金属基托厚度一般为 A.0.5mm B.1.Omm C.l.5mm D.2.Omm E.3.Omm 7.前腭杆的厚度约为 A.0.5mm B.1.0mm C.1.5mm

D.2.0mm E.2.5mm 8.支托具有以下作用,除了 A.支持作用 B.做间接固位体 C.防止食物嵌塞 D.固位作用 E.恢复咬合接触 9.关于金属基托的评价,错误的是 A.强度高,不易折裂 B.体积小且薄,戴用舒适 C.不易修理 D.制作复杂 E.温度传导差 10.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A.延伸卡环的卡臂在临近缺隙的基牙上位于倒凹区,起固位作用B.联合卡环有防止食物嵌塞作用 C.RPI卡环可减小基牙的扭力 D.孤立磨牙上的圈形卡环的卡臂尖向近中 E.对半卡环有两面两个牙合支托 11.关于局部义齿基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磨牙后垫处应做缓冲 B.粘膜支持式义齿的基托可适当缩小 C.塑料基托的温度传导作用好于金属基托 D.前牙缺失的义齿均须有唇侧基托 E.基托与天然牙轴面非倒凹区接触,可起卡环对抗臂作用 12.具有二型观测线的基牙 A. 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大 B. 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小 C. 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小 D. 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离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E. 近缺隙侧与远离缺隙侧均无倒凹 13.以下情况会造成义齿戴用后发音不清,除了 A.初戴不适应 B.人工牙排列偏舌侧 C.腭侧基托过厚 D.基托后缘过短 E.腭侧基托后缘不密合 14.以下选择成品托盘的标准中,错误的是 A.下颌托盘后缘盖过缺隙前最后一个牙 B.托盘与牙弓内外侧有3~4mm间隙 C.翼缘不得超过粘膜皱襞,不妨碍唇、颊和舌的活 D.上颌托盘后缘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 E.尽量与牙弓协调一致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义齿修复 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 分) (一)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的稳定与固位、Kennedy 牙列缺损的分类。 (二)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特点类型、支持形式、临床操作步骤、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三)了解牙列缺损的其他分类方法、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的制作及修理。 二、教学内容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类型及支持方式( 1.牙支持式、2.粘膜支持式、3.混合 支持式)、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 (二)牙列缺损及可摘义齿的分类,包括Kennedy 牙列缺损分类、Cummer 分类、王征寿六类分类、 Kratochvi1 分类。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诊断模型、工作模型)观测。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 支托的作用及要求(位置、大小、材 料、与基牙关系、厚度)。 2. 固位体的功能、要求、种类及各类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3. 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腭杆、板、舌杆、舌板、唇杆、颊杆)及小连接体。 4. 基托的功能、类型、制作要求伸展范围、厚度、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与粘膜的关系、形态和美学要求)。 5. 人工牙的作用、选择原则、种类。 (五)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适应恢复咀嚼功能、保护口腔硬软组织健康、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 用、舒适、美观、坚固、耐用、容易摘戴)。 2. 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组成、影响因素、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与稳定)及不稳定的原因、临床表现、转动 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临床处理。 3.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包括生物学与生物力学原则、固位设计的原则、稳定设计的原则、咬合设计的 原则、连接设计的原则、加强设计的原则、牙合学的原则、美学的原则。 4. 固定-可摘联合修复。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修复前准备、印模、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模型设计和模型预备)。(七)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铸造支架的制作、弯制法制作支架和卡环、排牙、完成)。 (八)可摘局部义齿初戴注意事项、检查和处理、戴牙须知。 九)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包括疼痛、固位不良、义齿咀嚼功能差、义齿摘戴困难、食物嵌塞、发音不清晰、咬颊粘膜、咬舌、恶心和唾液增多、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戴义齿后的美观问题。 (十)可摘局部义齿基托折裂、卡环及颌支托折断、人工牙折断或脱落或增添、义齿颌面磨耗或咬合过低的修理,重衬,余留牙拔除后增添人工牙、卡环

可摘局部义齿选择题(复习)

1.下列哪一种情况不适合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A. 游离端缺失者 B. 缺牙伴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 C. 基牙一度松动、牙槽骨吸收1/3 D. 基牙的固位形态过差者 E. 牙列缺损的过渡性修复 2.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中不包括______ A. 人工牙 B. 基托 C. 固位体 D. 桥体 E. 连接体

3.可摘局部义齿中哪个部件没有传导力的 作用? A. 卡环体 B. 卡臂尖 C. 支托 D. 基托 E. 连接体 4.可摘局部义齿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______

A. 0° B. 10° C. 20° D. 30° E. 40° 5.可摘局部义齿半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______ A. 0° B. 10° C. 20° D. 30° E. 40° 6.可摘局部义齿非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______

A. 0° B. 10° C. 20° D. 30° E. 40° 7. 可摘局部义齿选择前牙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A. 剩余牙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B. 患者有无旧义齿 C. 患者的面形 D. 患者的肤色 E. 患者的年龄 8.可摘局部义齿人工后牙颊舌向宽度小于天然牙的目的是

______ A. 提高咀嚼效率 B. 获得咬合平衡 C. 防止咬颊 D. 减小支持组织负荷 E. 增强固位 9.上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______ A. 末端人工牙远中 B. 翼上颌切迹前方 C. 翼上颌切迹 D. 翼上颌切迹后方 E. 上颌结节 10.下颌游离端缺失的患者,基托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______

A. 全部 B. 2/3~1/3 C. 2/3~1/2 D. 1/2~1/3 E . 1/3~1/4 11.可摘局部义齿塑料基托的厚度一般为______ A. 0.5 mm B. 1 mm C. 1.5 mm D. 2 mm E. 2.5 mm 12.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托的厚度一般为______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A1]型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不适合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D A. 游离端缺失者 B. 缺牙伴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 C. 基牙一度松动、牙槽骨吸收1/3 D. 基牙的固位形态过差者 E. 牙列缺损的过渡性修复 2. 为什么后牙缺失也影响美观? E A、因为可以看见缺牙; B、大张口时可看见缺牙; C、患者有自卑心理; D、因为牙齿出现排列紊乱,有间隙; E、如拿留牙无对颌牙接触,使面下1/3距离偏短,鼻唇沟加深,面部皱纹增加。 3. 按照无牙合组织结构特点,下颌舌骨嵴属于 D A 主承托区 B 副承托区 C 边缘封闭区 D 缓冲区 E 后堤区 4. 全口义齿合适的磨光面可以 A A 帮助义齿固位 B 避免咬颊咬舌 C 提高咀嚼功能 D 使发音清晰 E 增加面部丰满度 5.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中不包括___D___ A. 人工牙

B. 基托 C. 固位体 D. 桥体 E. 连接体 6. 哪些不是固定义齿的组成成份? A A、基牙; B、固位体; C、连接体; D、桥体; E、栓体和栓道 7. 固定梁与简支梁受力反应有所不同在于 A A 屈矩反应; B、负重反应; C、屈应力; D、内压力; E、外张力 8. 全口义齿固位有关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颌骨的解剖形态 B 口腔粘膜的性质 C 牙槽骨致密程度 D 基托的伸展 E 咬合平衡

9. 可摘局部义齿中哪个部件没有传导力的作用?B A. 卡环体 B. 卡臂尖 C. 支托 D. 基托 E. 连接体 10. 可摘局部义齿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___D___ A. 0° B. 10° C. 20° D. 30° E. 40° 11. 可摘局部义齿半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___C___ A. 0° B. 10° C. 20° D. 30° E. 40°

第4章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第4章可摘局部义齿 修复 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是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和基托覆盖的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体 及基托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它是牙列缺损的另一种 修复方法。可摘局部义齿主要由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固位体及连接体等部件组成。卡环是可摘局部义齿的主要直接固位体,是可摘局部 义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Kennedy法对牙列缺损情况进行分类,采用六类分类法对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分类。为了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保证义齿功能的发挥,必须合理设计可摘局部义齿。而义齿的设计要遵循生物学原则、固位与稳定设计、咬合设计以及连接设计等 原则。其中重点掌握影响义齿固位与稳定的因素及调节措施。 第1节 概述 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是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和基托覆盖的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体及基托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其适应范围广,是牙列缺损的另一种修复方法。可摘局部义齿支持{he}力的方式有牙支持式,混合支持式和粘膜支持式。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区别。 知识点1 可摘局部义齿 概述 学时:15 内容概述学习方法和建议 分钟 关键词:人工牙|artificial tooth|塑料牙|resin tooth|瓷牙|porcelain tooth|解剖式牙|anatomic tooth|非解剖式牙|nonanatomic toot| 半解剖式牙(Semianatomic tooth) 一、定义 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是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和基托覆盖的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 位体及基托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它是牙列缺损的 另一种修复方法。 二、适应证 1. 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者。 2. 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或软组织缺损者。 3. 可作为拔牙创未愈合者或因处于生长发育期少年的过渡性修复及因美观要求采用的拔牙前的即刻义齿修复。 4. 基牙松动不超过二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者,必要时可作松动牙固定的夹板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5. 因先天牙萌出不足或牙牙合面重度磨耗等原因造成颌垂直距离减低,需适当加高垂直距离者。 6. 唇、腭裂需以基托封闭裂缺隙者。 7. 因基牙过度倾斜、倒凹大等,但不愿多磨牙或主动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