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及检验要求

浅谈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及检验要求
浅谈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及检验要求

浅谈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及检验要求

我国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执行标准也由推荐性标准改为条款强制性标准,标准中规定了基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及外形尺寸)、阳极氧化和着色型材、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材、隔热型材等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本文就从铝合金建筑型材外观质量、尺寸、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就标准及检验对GB5237-2004的一些理解。

外观质量:

表面质量分为允许缺陷和不允许缺陷。不允许的缺陷指裂纹、起皮、腐蚀和气泡。型材表面上允许有不超过一定深度的轻微的压坑、碰伤、擦伤存在,允许有不超过一定深度的由模具造成的纵向挤压痕存在。允许的轻微缺陷是指在距样品至少3米处,用正常视力目视时看不见的缺陷。虽然轻微缺陷和纵向挤压痕规定了定量深度,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只能靠检验人员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测定,总的一条原则是:“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有害缺陷存在。”这也是通常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对表面质量的一般最低要求。至于什么样的缺陷不属于“影响使用的有害缺陷”,一般理解就是由用户认可允许存在的缺陷,这应由供需双方以协议方式确认。但双方有争议时检验人员的经验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外形尺寸

铝合金建筑型材作为建筑铝合金门窗主要原材料,它的尺寸精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铝合金门窗的尺寸精度和安装质量。铝型材外形尺寸包括的内容有:横截面尺寸、型材的角度、型材的平面间隙、型材的曲面间隙、型材的弯曲度、型材的扭拧度、圆角半径、型材的长度、型材端头的切斜度、型材端头允许变形度等10项。在这10项当中,以横截面尺寸、型材的平面间隙、型材的弯曲度、型材的扭拧度等4项最为重要,应该是必检项目。其主要测量工具有:相应精度的卡尺、千分尺、R规、塞尺、钢卷尺等。

化学成分

铝合金建筑型材使用的主要是6063铝合金,这是一种强度较高、综合性能适宜、热加工后表面光洁,易于氧化着色的Al-Mg-Si系热处理可强化合金。6063合金的良好性能主要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按照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6063化学成分包括Al、Si、Fe、Cu、Mn、Mg、Cr、Zn、Ti等 9

个元素。Mg、Si是6063合金的主要强化相形成元素,Fe、Cu、Mn、Cr、Zn、Ti 等对合金形成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良好氧化膜质量的形成也极为重要。检验化学成分时,Si、Fe、Cu、Mn、Mg、Cr、Zn、Ti等元素的含量都应检验,余量为铝的含量,只检验Si、Fe、Mg3个元素和直接检验铝含量都是不合适的。

力学性能

室温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伸长率、维氏硬度HV、韦氏硬度HW等5项。GB5237.1-2004规定:1、型材取样部位的厚度小于1.2mm 时,不测定伸长率;2、硬度和拉伸试验只做其中一项,仲裁试验为拉伸试验。根据这一规定,生产厂家在生产现场可以使用硬度钳等工具测量硬度进行生产监控,但带有仲裁性质的检验只能做拉伸试验。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规定拉伸试验要求是强制性的,不仅要作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还要进行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Rp0.2的测试。Rp0.2表示试样标距部分的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0.2%时的应力。

外观检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國統加湿器产品的外观品质检验规则。 2 术语和定义 2.1 污垢 其它物质在产品的表面形成污垢,如润滑油,油漆等物质。 2.2 亮面 局部表面光泽变亮,粗度不明显的现象。 2.3 拉白 成型品脱模时,由于钩料杆的压力大于预料杆的顶出力,而使某部位所产生的白化。 2.4 段差 上下部件之间本应在同一平面或曲面之内光滑连接,但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使其产生前或后不同面。 2.5 刮伤、碰伤 产品在生产和搬运过程中未注意碰撞或被利器刮到的痕迹。 2.6 弯曲 膠件因内应力或受外力影響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7 缩水 膠件于冷却后由于收缩量不一致导致表面低下。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叫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8 间隙 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装配在一起后,边面之间形成的可见缝隙,单位为mm。 2.9 台阶 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装配在一起后,相对于某平面的凸出或者凹进的高低差,单位为mm。 2.10 色差 产品中不同零部件颜色的差异。色坐标值即识别并标识颜色的特殊的L*、a*、b*坐标值;色差值即以L*、a*、b*坐标值为基础,使用专门的色差仪测量两个色板(或实物)之间的颜色差别的数值,按国标规定用ΔE表示; 2.11 熔接痕

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并遇到阻碍物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2.12 气纹、色纹、银纹 外观件表面存在放射性条纹、斑驳以及浑浊不清的纹理状缺陷。 2.13 点状缺陷 外观件表面存在黑点、亮点、其它与本体颜色不同的点状物、类似点状物的圈状物等。 2.14 长条收缩痕 模具表面有热裂纹的伤痕时使得部件表面产生同样形状的收缩伤痕。 2.15 顶白/顶凸 由于塑料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前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2.16 毛边 塑料件边缘或分型面处产生的塑料废边。 2.17 烧焦 塑料件在最后填充区和空气聚集区出现的黑斑。 2.18 龟裂 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产品表面上有裂纹。 2.19 缺料 塑料件在某些部位存在塑料空缺的现象。 2.20 控制面板 安装产品各种开关、按钮和显示屏的区域。 3 分类 3.1 外观面分类 根据国际通用外观检验标准及习惯,通常将外观面按客户接触的频度分为A、B、C面,其重要性依次降低,具体如下(外观面的分类): A面:产品的正面、上面; B面:产品的左面、右面、背面; C面:产品的底面和拆开可拆卸部件后的可见面。

设备产品检验规范标准

源通和公司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日期 2014-11-12 生效日期 ※※封面※※ 产 品 检 验 规 范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分发明细 副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财务部□仓库□市场部□采购部□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计划物控部正本:文控中心副本编号: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修订日期制修订页次制修订摘要 A.0 1-8 第一版 页版本目录 页 次

1 2 3 4 5 6 7 8 版本 A.0 A.0 A.0A.0A.0A.0A.0A.0 1. 目的: 建立一套本公司通用之成品检验标准、以适合品管部在执行标准时有章可依;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产品检验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 范围: 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均适合本标准。 3. 权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产品外观、电性等各类检验工作。 4. 定义: 4.1 致命不合格(CR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不合格; 4.2 严重不合格(MA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不合格; 4.3 轻微不合格(MI :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不合格; 4.4 自检:由 QA 根据现有设备自行检验; 4.5 外检:由产线测试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4.6 实验室:由公司实验室做可靠性测试; 5.支持文件: 采用 GB2828.1-2012(Ⅲ级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 依下表选定其 AQL 值, 列表如下: 5.1《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QWPG-003 5.2《抽样计划作业指导书》 QWPG-004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国家标准GB/T 13017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53032Z-1101,项目代号20030435-T-424。 2.背景 《指南》于1991年发布后,曾于1995年第1次修订为V.2版,现为第2 次修订的V.3版。从V.2到目前即将发布的V.3的逾十年间,科学技术和标准都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使《指南》V.2版内容对照当前高新技术已显出很大的差距。首先,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而又不能制定可预测的长期规划时,自身必须具有一种自然和动态的演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偶然强加于企业的被动举动,这需要企业制订相应措施来应对。其次,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产值上虽然蒸蒸日上,但生产中的能耗、资源消耗、安全事故、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及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居世界相当落后的地位,这对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我国日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作用,起动了国家标准战略的研究,而企业的标准化是标准化战略的基础和落脚点。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我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的标准修订课题组,并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做了调研工作,在鲍仲平同志的直接指

导和亲自带领下,收集了大量标准和文献,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课题组的努力,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3月向本院的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做了汇报,相继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做了多次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内容简介 1.本标准的定位 a)为编制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指南》第三版采纳并融合了国际上最新管理理念和高技术水平的标准。 b)面向所有企业的中性标准 定位在实施系统集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也适用于不实施这些集成 的传统企业。既适合于制造业企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企业,也可 以为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2.技术创新 a)以企业建模标准体系(企业工程和集成标准体系)为指导ISO发布了企业建模的系列标准,包括“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 论”GERAM,其范围包括企业工程/企业集成所需的所有知识。要求把 改变过程中利用的多种学科的方法统一起来,例如工业工程、管理科学、 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法。GERAM框架的目的是要把基于产品模型和基 于业务过程设计的两种不同的企业工程方法统一起来。 b)以企业管理体系为指导 ISO已发展和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等成套的标准体系,此外还有“风险管理”、

塑料打包机用带检验标准

塑料打包机用带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挤出单向拉伸成型的包装用的塑料打包带(以下简称打包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产品的运输包装,一般为机用带。 2引用标准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ttps://www.360docs.net/doc/4f5903924.html,好好学习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4f5903924.html,德信诚培训教材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QB/T 3811-99 塑料打包带 (GB 12023-89 塑料打包带) 3技术要求 3.1 外观 打包带外观应色泽均匀,乳白色,花纹整齐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允许有开裂、损伤、穿孔等缺陷。不允许有异味。 外观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规格尺寸 打包带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mm

尺寸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3.3 每米克重 打包带每米克重应符合: 每米克重:11 g/m ; 允许偏差:±0.5 g/m 。 每米克重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3.4 偏斜度 打包带的偏斜度每米应小于25 mm。 偏斜度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3.5 机械性能 打包带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机械性能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B] 。 4试验方法 4.1 取样 随机取样5卷,在每卷外端除去3m的地方裁样带3m,每组平行试样不少于5个。 4.2 外观 在充足光线下,距离样带0.25m~0.35m,用肉眼及嗅觉检查外观质量。 4.3 规格尺寸 在同一检查批中,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宽度,用精度为0.01mm千分卡尺测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审批稿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 什么区别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由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制定。对没有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由省、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企业内部适用。 行标是行标,国标是国标,不一样的。 按照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地方辖区范围内适用。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企业标准编制要求

“企业标准模板”使用说明 为了方便企业更好地制定企业标准,本局根据GB/T1.1、GB/T1.2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标准模板”。企业可以按照此模板的格式编制企业标准。在模板使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不能改变章节名称、顺序、字体和字号。以下为“企业标准模板”的具体使用说明。 1、封面左上角三位“XXX”为标准文献分类号,由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组成,如“A56”。 2、文本正文全部用5号宋体,大标题及一级标题用黑体,从前言开始到正文结束每页右上角用5号黑体写出标准号,涉及到表格的,表格题目用5号黑体位于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容用小5宋体,表格宽度与版面同宽,如下表。 表1 X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3、第一章“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应完整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阐明标准的适用性,或适用的领域、界限。 4、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最新标准,标准号与名称一致(不写标准的年代号),可以通过https://www.360docs.net/doc/4f5903924.html,网站进行查询。另外,凡是第二章中引用的标准,后面的正文里必须要涉及,后面引用到的标准必须要列入第二章,一一对应。排序规则如下: a.“标准”在前,“法规”在后。 b.国家标准在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后 c.国内标准在前,国际标准在后 d.行标按A → Z顺序排列。 e.所有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大排列。 5、第四章“要求”中要注意: a. 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b. 产品标准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提“要求”时不涉及其他中间生产环节的要求。 c. 执行“可检验性原则”,即提出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方法标准。 d. 指标应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e.食品类标准必须写出原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检验规则参照“QS”《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制定。 f.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类产品,必须制定出安全要求。 6、第五章“试验方法”是对第四章“要求”中特性及各种数值进行验证手段的描述,应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有一项“要求”就应有一项对应的试验方法;且应尽量使用国家、行业中现有的试验方法标准。如果企业自己编写试验方法,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a.测定特性值时需要有测定程序,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b.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数据,给出结果的计算方法; c.测试结果要有保证,给出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d.试验方法如涉及安全,给出警示内容。 7、第六章“检验规则”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出检验类别,例如:出厂检验(常规检验、交收检验、交付检验),型式检验(属于全项检验) 。每种检验类别中必须包含检验项目、组批抽样规则、检验的条件(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做)、判定规则。复检规则中包含:项目、条件、次数、结果判定,指什么项目可以复检,什么项目不可以复检,所谓“不可以复检”是指该“项目”对于该产品是致命的,一旦出现,对该产品而言是不可修复的项目。 8、第七章“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中,应注意:

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

中文名称:企业标准 外文名称:Enterprise standard 我国的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 4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基本介绍:我国的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适用范围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我国标准体系。企业标准虽然是我国标准体系中最低层次的标准,但这不是从标准的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划分的。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企业标准一般以“Q”作为企业标准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的作用已不只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而是企

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排头兵”。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钢铁企业“堆积如山”的矿渣既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又加重了环境污染,宝钢成功地将矿渣研制成具有抗腐蚀性好、抗微收缩、强度高的矿渣微粉,并将这一科研成果转化为《宝钢高炉渣微粉》企业标准,依靠标准,打开了市场大门,矿渣微粉广泛应用于磁浮工、,越江隧道等大型工程,既节约了能源,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每年还可创利润5000万元。 主要分类 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一)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三)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四)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制定原则: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3)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5)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6)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7)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企业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企业了解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知识,解决产品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

塑料打包带标准

塑料打包带国家标准 塑料打包带国家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打包带的分类、技术分类、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聚遭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单向拉伸成型的塑料打包带(以下简称打包带)。 2、引用标准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3、产品分类 3、1 打包带按使用方法分为机用打包带(J型)及手工用打包带(S型)两类。 3、2 打包带按材质、宽度和厚度的公称尺寸及类型命名。 类型(J型或S型) 公称厚度(min×10) 公称宽度(min×10) 材质(PP或PE ) 例:PP12006J表示聚丙烯宽12.0mm厚0.6mm的机用打包带 3、3 打包带的规格按宽度划分,见表达1 表达1 4、技术要求 4、1 打包带的规格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4、2打包带的每米克重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4、3 打包带外观应色泽均匀,花纹整齐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允许开裂、损伤、损伤、穿孔等缺陷。 4、4打包带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5、试验方法 5、1 取样规定 随机取样5卷,在每卷外端除去3m后,分别截取3m长的样带动根。

5、2 宽度及偏差的测定 5、2、1试样 分别在5根样带上截取出200mm长的试样机个 5、2、2仪器 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 5、2、3 方法及结果表示 每个试样测二处,共10处。记录10个测定值。取其最大偏差值为宽度偏差。精确到0.1mm。 5、3厚度测试 5、3、1 试样 用5、2条试样进行。 5、3、2 仪器 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 5、3、3 方法及结果表示 测量每个把试样中间部位的厚度(包括花纹),每个试样测2处,共10处,记录10个测定值,取其最大偏差值作为厚度偏差。 5、4 每米克重的测定 5、4、1试样 分别在5根样带上截取1m长的试样5个。 5、4、2仪器 精度为1mm的量具及精度为0.1g的天平. 5、4、3 方法 把5个试样分别放在天平上称量,计算5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g。 5外观 在正常光线下目测。 5、6 断裂拉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6、1试样 取300mm长试样5个,中间有效距离为100mm。 5、6、2试样状态调节 按GB2918标准环境进行,预处理时间为4h。 5、6、3方法 断裂拉力按GB1040规定进行,拉伸速度为100mm/min。取5个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01KN。 断裂伸长率按GB1040中第19条计算,取5个试样测试结果的自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 7偏斜度的测定 5、7、1 试样 分别在5根样带上截取1.2m长的试样5个。 5、7、2仪器、机具 透明有机玻璃板和精度为1mm的直尺。 5、7、3 方法 固定试样一端,自由平放,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压平,用直尺测量试样最大偏斜距离(如图),计算5个试样的偏斜度的算术平均值,为试样的偏斜度,精确到1 mm。 检验规则 6、1 打包带以批为单位进行验收,同一配方,同一规格的打包带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20t。 6、2 规格、外观应逐卷进行检验,按4.1条和4.3条进行判定,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则该卷为不合格品。 6、3物理机械性能和每米克重量按批进行检验,每批任意抽样5卷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按4.2条和4.3条进

产品包装规范范本

产品包装规范 编号: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产品包装作业的运作,保证产品能满足环境试验的要求,保护产品在运输中不受破坏,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包装作业之运作,主要是针对纸箱包装件的质量标准给予合理规范。 3、内容 3.1包装准备 3.1.1 产品准备 产品应是经检验合格可以出货的产品。 3.1.2 材料准备 以本规范之要求准备相应的包装材料 3.2 包装基本要求 3.2.1 为了保护产品之塑料、金属等基本面免受破坏、划伤,产品外层应使用热缩膜或包装塑胶袋进行单独包装 3.2.2 为了缓冲产品在运输中产生的冲力,要对产品进行加强保护,填塞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缝隙、产品与内(外)包装之间的缝隙、内包装盒与外包装箱之间的缝隙。对于一些运输较远的产品,应在外包装箱与内包装盒之间铺垫防震材料。 3.2.3 在满足3.2.1要求与3.2.2要求后可按照客户包装要求进行包装 4、包装材料 4.1热缩膜 4.1.1 热缩膜的宽度为130mm和160mm两种规格,单层厚度要求0.025mm,材质为PVC 4.2 纸箱、纸盒 4.2.1 纸箱采用外购件,检查纸箱时应注意各面均应使用厚度大于6mm的双层瓦楞加强牛皮纸,外观尺寸应符合要求。 4.2.2 纸盒采用外购件,检查纸盒时应注意各面均应使用厚度大于2mm的细瓦楞

复350克灰底白板纸,外观尺寸应符合要求。 4.3 透明胶带 4.3.1 透明胶带的规格为50mm±2mm,厚度为0.03mm~0.04mm。 4.3.2 透明胶带的材料为OPP。 4.4 塑料打包带 4.4.1 打包带的材质为PP,颜色为白色。 4.4.2 打包带的规格为宽11mm~13mm,厚度0.8mm~1.0mm。 4.4.3 打包带的抗拉力至少达到130KG。 4.5 泡沫纸 4.5.1 泡沫纸单层厚度要达到5mm 5、包装流程 5.1 封塑、装盒 5.1.1 对于电源类的模块产品以及信号类产品,对每个产品使用热缩膜进行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由于摩擦而损坏产品的塑料、金属表面。对于防雷箱产品应首先使用泡沫纸将其内部空间进行填塞,以防止运输途中的震动对其内部防雷器所造成的损伤。再将防雷箱放入塑胶袋中封装,封装时各面应平整。 5.1.2 将塑封好的电源类模块产品及信号类产品装入相应的产品包装盒中,可一只盒子装入多个产品,若产品装入后于包装盒之间有较大缝隙(缝隙超过5mm)的地方,应使用泡沫纸进行填塞。 5.2 装箱、封箱 5.2.1用透明胶带将纸箱箱底的中缝处封牢,表面平整,再将包装盒依次正确放入包装纸箱内,然后将箱盖中缝用透明胶带封牢,封箱胶带切口要平整,封箱胶带要完全与纸箱粘在一起,若有不平之处要用手将其抹平。纸箱超高允许公差为+5mm/-5mm,超高多余5mm则应将多余产品重新装入新箱,如超高多余-5mm 则内包装盒与外包装箱之间缝隙应用泡沫纸填塞紧密(塑封好的防雷箱装入外包装箱时,四周应使用泡沫纸填塞)。 5.2.2 对于需远距离运输的产品,应在包装外箱内部四周使用泡沫纸进行铺垫后再放入产品包装盒,以减少剧烈震动对产品所产生的影响。 5.3 贴纸

企业标准格式

Q/***(Times New Roman 52号)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黑体1号) Q/***0001S-2010(Times New Roman 4号) 保健食品(无此项删) 产品名称(黑体2号) 注:本标准模板为范例,供参考。其中格式、字体不得变动,内容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编制。若有附录,其格式、字体同标准内容。 2010-04-10发布(黑体4号) 2010-04-20实施(黑体4号) ****业有限公司(黑体2号)发布(黑体4 号)

Q/***0001S-2010(Times New Roman 5号) I 前言 (宋体5号,单倍行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无此项删掉) 本标准由****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委托单位:名称:。(无委托关系此项不填) 地址:。 生产单位:名称:。 地址:。

Q/***0001S-2010 产品名称(黑体3号) 1 范围(标题、顺序号黑体5号,内容宋体5号) 本标准规定了****的术语和定义(此项可无)、分类(此项可无)、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若不添加此项可无)、营养强化剂(若不添加此项可无)、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是以****为主要原料,添加****辅料,经配料****、过筛、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98 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789.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1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计数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90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1

制定企业标准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

制定企业标准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孙晖鞍山市标准计量技术情报研究所 内容提要:通过对标准问题的定义、标准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及目前企业管理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几个方面阐述了标准化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标准化工作的可执行性和必要性。又提出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确定起草企业标准、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根据企业产品实际准确表述企业标准 等三个企业制定标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企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 一、制定企业标准的意义 首先,从标准化的定义看企业标准推行的可行性。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企业标准化是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用标准化这条法规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战略史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既然标准化工作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那么作为企业,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很好地运用标准化这一有力武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疏通流通渠道,搞好节约挖潜,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标准化工作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从企业担负的职责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是从事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生产者的重要地位。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创造者,是为国家和人们创造财富的重要部门。而不同的产品生产是有着不同的过程的,即使是同种产品也可能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所以必须有适应本企业、本产品的产品要求、工艺要求、检验要求等等,这就离不开标准化工作。 通过推行标准化,产品要求,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准、储户要求、服务规范等企业标准,以达到整个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费品率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显而易见,企业标准化是与企业的职能相一致的,只有推行标准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职能,发挥企业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从企业管理的现状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紧迫性。 目前不少企业管理工作升级,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的、经验的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并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络、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但仍有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要想使这些企业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就离不开标准化工作。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向管理现代化迈进。同样,企业管理现代化更离不开标准化。因为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基础,是互换性与通用性很强的企业准则,而离开这项基础管理和准则,实现管理现代化是

压敏胶带、塑料打包带检验标准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压敏胶带、塑料打包带 检验要求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对皇明集团企业标准HM/ZY-J-JS-21.02-2006《包装材料进厂检验要求》的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HM/ZY-J-JS-21.02-2006《包装材料进厂检验要求》作废。 本标准应用部门:热水器一厂外检、热水器二厂外检、ECS外检、检测中心、采购处、技术支持部。本标准由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部产品设计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哲、赵明、王森。

压敏胶带和塑料打包带检验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用压敏胶带和塑料打包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包装用压敏胶带和塑料打包带的进货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T 4851压敏胶粘带持粘性测试方法 GB/T 4852 压敏胶带初粘性试验 QB/T 3811 塑料打包带 3 技术要求 3.1压敏胶带 3.1.1 外观 3.1.1.1胶带外观为无色透明或彩色,端面整齐卷筒紧密,印刷字无脱落。 3.1.1.2胶带不应有折皱、颗粒、暴筋、气泡、端面划痕等缺陷。 3.1.1.3胶带手感初粘性较强,胶层与基材不脱胶。 3.1.1.4胶带与纸板面纸粘附紧密、不易脱落,不应出现胶层破裂或拉丝现象。 3.1.2 规格及性能 见表1。 3.2塑料打包带 3.2.1 外观 3.2.1.1打包带应色泽均匀、花纹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应有开裂、损伤、穿孔等缺陷。 3.2.1.2打包带热封合粘接牢固,不应出现脱落、假粘合等现象,每卷内不应有接头。 3.2.2规格及性能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国家标准

附件 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试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慧远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

引言 0.1概述 1.1 本标准通过提供一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用于指导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 图1 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 1.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采用过程方法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过程一致,分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1.3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和预期,通常来说,包括: 1.4 a)企业的知识产权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存在知识产权流失和侵权风险; 1.5 b)知识产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利用现有成果; 1.6 c)知识产权投入较大,成效不突出。 1.7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体现在: 1.8 a) 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市值,提高股东满意度; 1.9 b)降低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和被侵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1.10 c)在业务过程中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 1.11 d)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1.12 本标准鼓励采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 1.13 a)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 1.14 b)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15 c)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实现 对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

化妆品包材检验标准14729

1.0本公司制定的质技部操作标准是为了达到体系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的生产的产品符合公司规定,满足客户品质要求,指导质技部如何开发、检测、改善、处理的作业指导文件。它也是一个强制性的文件。 2.0版序控制 2.1 文件编号: 2.2 文件版序: 2.3 编制人/时间: 2.4 审核人/时间: 2.5 批准人/时间: 2.6 文件发布日期: 2.7 文件实施日期: 2.8 文件管理部门: 3.0监控记录 3.1 《产品检测报告》 3.2 《原料检验报告》 3.3 《原始记录表》 3.4 《QA检验报告》、《IQC检验报告》、《QC巡查表》 3.5 《水质检验报告》 3.6 《环境卫生检测报告》 内控标准文件目录 标号标题序号文件名称 一化验室内控标准 1 化验室内控标准 二.品质部内控标准1 IQC检查标准 2 IPQC检查标准 3 QA检查标准 4 字码表 5 抽样方案 编辑审核 校对日期 一.化验室内控标准1.0取样原则: 半成品:按批次,每锅取一个样品。

成品:按批次取一个样品。 原料:每个批次去一个样品。 空气:室内取样 纯水:纯水室内出水点取样 2.0取样方法: 抽样时,必须带口罩,带手套,以免污染样品。 取样瓶,不锈钢匙须用75%的酒精消毒。 送检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容器不应有破裂,在检验前不得开启,以防再污染.若一个样品,须同时做多种分析,宜先取出部分样品做细菌检验,再将剩余样品作其它分析. 3.0产品检验 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包括理化指标检验和微生物检验。 3.1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理化指标的标准 化妆水 项目要求 感官指标外观 单层:均匀液体,不含杂质 多层:两层或多层液体 香气符合规定香型 理化指标耐热 (40±1)℃保持24h,恢复至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性状差 异 耐寒 (-5~-15)℃保持24h,恢复至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性状 差异 pH值 4.0~8.5(直测法)(α、β羟基酸类产品除外)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CFU/g) ≤1000(儿童用产品≤50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 ≤100 洗发水 项目要求 感官指标外观无异物 香气符合规定香型色泽符合规定色泽 理耐热(40±1)℃保持24h,恢复至室温后无分离现象

企业标准范本

Q/××× 标准名称 企业名称 发布 X ××

前言 前言部分应视你公司的具体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贯彻了国家标准××××,参考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本标准的检验方法采用了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年×月×日由××××负责人×××批准,并对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和实施后果负责。 本标准于××××年×月×日首次发布。

标准名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名称)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运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名称)(说明产品由什么什么原料组成、经过什么样的工艺生产、产品的属性(如:饮料、罐头)是什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示例如下:(常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8886 淀粉原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说明: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 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即有关文件。国家标准、ISO标准、IEC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3 产品分类 (食品名称)根据……的不同,分为……、……和……。【说明:不分类的产品这一条可以省略】 4 技术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内容

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内容 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各食品生产企业要进一步规范“一档二书十六项记录一报告”及“十项制度”管理: “一档”即督促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含申证全套资料、有效期内的检验设备检定证书、产品标准或有效备案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委托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备案材料、年度自查报告及审查等)。 “二书”即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承诺书》和企业内部层层签定的责任书。 “十六项记录”即: 生产环境卫生自查记录(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等进行自查); 设备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记录(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 停产和开业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进货验证记录(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验证情况等内容); 原料领用出库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领用出库等记录); 生产投料和过程控制记录(生产投料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并做好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点记录); 产品出厂检验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的每个批次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一一对应的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

产品检验比对记录(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按规定到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比对检验,进行实验室检测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同时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产品销售记录(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记录,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 产品召回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主动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记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企业人员健康管理记录(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企业人员培训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消费者投诉受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的食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投诉质量问题、企业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 风险信息反应记录(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作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建立和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一报告”即企业如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须立即报告当地质监部门和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 十项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