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技巧21: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21: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21: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图表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大纲相关能力要求部分均有: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读懂、读透图表、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不少学生看图、识表读图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平时就得多加强这方面的评解和训练。

一.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例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

关系,正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析:渗透作用产生的2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例2.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杂合体连续自交后纯合体的比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卵裂时细胞的体积、细胞有丝分裂中DNA的含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自交次数无限增多时,则杂合体比例接近于0,而纯合体的比例接近于1,A项正确;卵裂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卵裂期囊胚的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但分裂产生的每个新细胞的体积是越来越小,C项正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 分子复制加倍,分裂期的前中后期中DNA的含量也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末期复制的DNA分子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NA含量恢复正常,D选项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选项错误。

答案:B

二.图表题

图表题往往是大量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汇总。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图、表的形式高度浓缩地再现出来的。

例3.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核酸是生物体性状的控制者。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病毒乙,而其衣壳由甲病毒提供,由于生物体的性状是核酸控制的,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很显然应该是病毒乙。

答案:D

例4.下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13.5 1.8 15.3

肿瘤细胞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细胞周期的理解。

解析:对表中数据分析,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细胞周期最短的是十二指肠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不同类细胞因细胞周期不同,因此分裂是不同步的;而表中的数据反映出,不同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

答案:C

例5.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试剂操作作用

A 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

B 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保持细胞形状

C 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中析出DNA丝状物

D 冷却的酒精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柠檬酸钠溶液、蒸馏水、冷却的酒精的作用。解析:柠檬酸钠溶液是抗凝剂,与鸡血混合后可防止血液凝固;第一次使用蒸馏水是让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作用是让血细胞吸水膨胀,加速血细胞破裂;第二次使用蒸馏水是将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 的2mol/L的NaCl中,作用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至0.14mol/L,此时DNA在NaCl中的溶解度最小,从而使DNA析出;冷却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最佳,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的作用是让DNA分子凝集。答案:A C

三.图表综合题:

图表曲线等试题的题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试题所考查的内容相对隐蔽,通常是反映生产、生活、科研以及实验方面的真实材料,材料的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示意图、曲线图、装置图、表格,也可以是文字、图解等。充分挖掘并诠释图、表曲线所蕴含的信息,是对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总结并加以灵

活运用的考验和提高。

例6.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气孔密度

(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

(mm2)

甲植物13.5 218 272 乙植物33.4 162 426

丙植物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__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

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命题意图:认识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了解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

小等有关,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解 析:本题以生物与环境知识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读表获取相关信息,判断植物抗

性与气孔密度、面积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相关信息正确选择行道树种,并要求考生在读图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设计新的实验,实施新的探究,包括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等。

答 案:(1)①正相关 反相关 ②甲

(2)②不同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 .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 .如果三个装置中,pH 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 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 .如果三个装置中,pH 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 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此外,只要实验预期结果描述清楚,并分析合理,均可得分。)

注:以上例题多数选自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多是对高考试题的解析。

四.图表曲线题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图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甲中神经冲动从A 传至

B ,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

D .若切断乙图中的c 点,则刺激b 点后a 点会兴奋,d 点不会兴奋

甲 乙

1 2 3 4 5 6

A B

d c b a

2. 若 表示正交,则能表示其反交的是 ( )

3.下面各图表示在适宜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4.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 ( )

试管 内容物

条件 1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清水 35℃~38℃水浴 2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5 3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4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4℃水浴;pH=9

5 5mm×5mm

毛边纸+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6 5mm×5mm 毛边纸+1mL 纤维素酶 35℃~38℃水浴;pH=5 7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7

A .1、4和5

B .2 、3和7

C .5 、6和7

D .1、 2和5 5.下图为某种生物细胞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一种多核的真核生物,多核的产生可能是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的结果 ②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③该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④该细胞正在分裂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6.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 .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是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 .图中CO 2最高的部位是5

D .2处中的O 2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O 2浓度高于4处

7.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中I 、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 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

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错误的是 ( )

粉状硫 10g K 2HPO 4 4g FeSO 4 0.5g 蔗糖 10g (NH 4)2

SO 4

0.4g H 2O 100mL MgSO 4 9.25g CaCl 2

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 .甲能够在无氮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很可能是根瘤菌

B .乙能够在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是自养微生物

C .丙需要培养基提供有机碳源,肯定是异养微生物

D .三种微生物在正常生长繁殖中可能不需要另添加生长因子

8.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意义,在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氧气浓度对植物根细胞K +

的吸收量的影响 B .乙图表示C 3和C 4植物在不同CO 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的三个重要数值的相对量

D.丁图中,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

二、非选择题

9.下列为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图丙)示意图,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 图乙a点表示的生理意义。

(2) 根据图丙回答

①“1”过程是在叶绿体的上进行的;

②连接“1”和2”的关键物质是;

③“2”过程可分成两步,第二步的发生在C4植物与C3植物体内并不相同,其中C3植物发生

在。

(3)假如图甲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B结构中,这种抗虫基因遗传的主要特点

是。

(4)假如紫茉莉枝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图甲所示,当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提

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是。

10.下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中[2]、[4]、[6]、[9]等一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填编号)。

(3)如果乙细胞属于人的效应B细胞和人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是个。

(4)临床研究发现一种叫“神经性肌肉衰弱”的疾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据此推测它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图中[ ] 上。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C 6.D 7.A 8.D

9.(1) 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2) ①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膜);②ATP和NADPH ③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3) 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4) 绿色

10.(1)生物膜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2)6和8 5、6、8

(3)主动运输8

(4)6 线粒体

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发表时间:2013-12-23T16:00:43.1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9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肖巍 [导读] 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 肖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中学256206 先来看2013年山东高考题第30题第一问: 30.(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3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30.【答案】(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类题型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例如2006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第38题8分,全国卷III第39题20分,江苏卷第35题9分,天津卷第40题12分,四川卷第39题20分,广东卷第39题17分,上海卷第37题20分;2005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第38题(32分),全国卷III第39题第7小题(8分),北京卷(文综)第38题(31分),上海卷第33题(15分),广东卷第34题(10分),江苏卷第39题(18分)等;2004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I第38题(32分),北京卷(文综)第41题第3小题(4分),江苏卷第39题(18分);2009年山东卷28题第一小题(4分)、第三小题(3分)等。在备考环节中,这种题型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那么这种类型题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下面我从试题特点、解题思路、例题解析、常备知识等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类型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图表题。图表题是指用图(柱状图、坐标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有表表结合式、图表结合式、文表结合式等形式。图表题是经济学表达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较多的是考查经济常识。它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数据、变量、比例等信息中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原因和趋势,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这种题型因其容量大、概括性强、富有条理,近几年来一直是高考的热门命题方向。 一、设问特点 设问体现了对问题考查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常见的设问形式有: 1.图表(或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或显示)了什么经济现象(经济信息)?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图表反映的问题如何认识、如何解决、有何启示等。 一般来说就这三种形式,不过有时候求新求变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基本设问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动。 二、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 1.审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2.审读图表内容: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3.读标题: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4.审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 5.读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6.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 审题主要是明确材料的中心观点,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即确定论据,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审读图表式材料。 第三步,组织答案。 1.组织答案时必须做到两个统一: 第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体现的本质。 第二,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要避免观点材料相脱节的两种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完整版)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1.“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反映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3.“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4.“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5.“影响类”主观题 “影响”类与“意义”类题的设问有一定区别,“意义类”题的设问一般是积极影响。而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影响类”题的设问应注意根据性质分析,在回答时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题目最后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完整word版)中考专题图文转换题答题技巧

了解图文转换题型 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2、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2应考方法盘点 漫画类 1、漫画的构成元素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图画:是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2、漫画题答题要点 a.细察画面,抓住矛盾。(人、物、景不遗漏;细致分析) b.分析细节,揣摩寓意。(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 c.注意提示,抓住关键。(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

3、一般命题形式 a.画面描述; b.揭示寓意; c.拟写标题; d.编拟公益广告。 4、解题指导 (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以拓展答案的深度) (2)解题方法与步骤: a、观察:对象--细节--关系 b、思维:由果推因,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 c、表达:看清要求,准确表达 5、解答此类试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描述画面时观察不准,从而不能准确地概括漫画有关内容等。 b.概括寓意、说明启示时就事论事,不能上升到道德、哲理、人性等层面阐述事理。例:画面描述

解题思路: 观察、读懂漫画是正解解题的前提。 对象:四只小狗 细节:上图中第四只小狗戴墨镜,拄拐杖,可见它是一只盲狗。第一只狗戴着望远镜,前三只都抬头看天不看地。下面杂乱的脚印到窖井前消失,盲狗绕过了窖井。 想象:长着好眼睛的狗都落到窖井里 关系:对比 答题关键:1、顺序;2、描述性语言 【答案】对象是几只小狗,画面由两幅图组成,应该用描写结合说明的表达方式。可描述为“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

解题技巧21: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图表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大纲相关能力要求部分均有: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读懂、读透图表、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不少学生看图、识表读图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平时就得多加强这方面的评解和训练。 一.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例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 关系,正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析:渗透作用产生的2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例2.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杂合体连续自交后纯合体的比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卵裂时细胞的体积、细胞有丝分裂中DNA的含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自交次数无限增多时,则杂合体比例接近于0,而纯合体的比例接近于1,A项正确;卵裂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卵裂期囊胚的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但分裂产生的每个新细胞的体积是越来越小,C项正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 分子复制加倍,分裂期的前中后期中DNA的含量也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末期复制的DNA分子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NA含量恢复正常,D选项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选项错误。 答案:B 二.图表题 图表题往往是大量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汇总。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图、表的形式高度浓缩地再现出来的。 例3.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核酸是生物体性状的控制者。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病毒乙,而其衣壳由甲病毒提供,由于生物体的性状是核酸控制的,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很显然应该是病毒乙。 答案:D 例4.下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表、建议、漫画类解题技巧

“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1)要全面理解图表的信息,不要挂一漏万。特别是标题信息、时间信息和项目信息。(2)要全面理解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方向步骤。如果回答“是什么”,要从数据的比较或变化当中进行概括,有时还需要加上“时间信息”。 (3)要多角度答题,切忌思维单一。 如果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时,或者从教材知识角度答,或者从前一个设问的角度答。 二、例题分析 请你根据上表中的调查数据,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 (1)根据调查数据,归纳说明该校学生上网所存在的问题; (2)说明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上网。 分析: 解第一问的的关键是抓住表格中的三个项目,分三点来写;然后是找出这三个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解第二问的关键是措施要针对第一问的问题。 答案: (1)存在问题: 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活动主要是和学习无关的消遣娱乐活动;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接触了不健康内容。 (2)如何正确上网: 控制上网时间;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拒绝网上的不良诱惑;等等。 “建议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1)定方向 这就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所提建议的方向,切不可偏离方向,泛泛而谈。 (2)明对象 仔细审题,弄清建议的对象是什么人或什么单位。 (3)多角度 建议应多角度,内容要完整,切忌片面和单一。 二、例题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12,是世界人均水平

的1/48,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但用水现状是,全区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工业用水利用率也不高,城市生活用水“长流水”随处可见。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向区政府提一些好建议(至少三条) 【分析】解答第(2)问,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阅读材料,结合第一问(反映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可以确定建议的方向应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举措,即“如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第二步,根据设问要求,应该明确建议的对象是“自治区政府”。 第三步,联系实际,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尽可能多角度。如: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善用水设施,适度提高水价;依法保护水资源;等等。 “漫画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1、会其意:领会漫画的画面含义,特别要借助画面的提示文字来领会。 2、归教材:在领会漫画的画面含义的基础上,要迅速找到教材的相关知识点。 3、组答案:注意设问的角度,特别是“启示”、“评析”等字眼要特别予以关注。 二、例题分析 漫画解读: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一下问题: (1)请你观察漫画,导致他们没有水喝的原因是什么? (2)对漫画的解读你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 (1)首先,要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故事的基本内容。 (2)其次,要找出这幅漫画相对应的课本知识点是“责任”、“团结”。 (3)最后,分析设问角度。第一问是“为什么”;第二问是“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原因是:缺乏责任感,应该做的事没有做;相互推卸责任,不团结,没有发挥团队精神。(2)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他人团结合作,一起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举一反三 1、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漫画中电视媒体、洗车者、中学生小麦和小余的言行。 1、(1)洗车者用大量的水洗车,这种浪费水的行为 是不对的;认为节约用水“是大人的事”也是片面 的。电视媒体介绍我国水资源状况、中学生小麦和 小余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行动,是自觉承担社会责 任的表现。(是什么) (2)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保 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解题方法: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各特殊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曲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 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典例分析 例?为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某学校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曲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0 6 12 18 24 时间0 6 12 18 24 时间

C D 解析此题首先要看清楚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再仔细观察曲线的走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植物在0~6小时光线弱的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这段时间里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是越来越多的。在6~18小时光线较强的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此时呼吸作用相对较弱,而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这样使温室内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植物在18~24小时光线暗的条件下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样在这一段时间里温室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故二氧化碳在温室内一天的变化是: 0~6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上升; 6~18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下降 18~24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上升。 答案:C

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一、图表题的类型 生物图示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 1.文对图的转换 图表具有系统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比如,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分子数、染色体个数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请在坐标曲线图表示: 2.图对文的转换 识图、析图、用图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图示中的符号、自变量的特定含义,快捷准确地识别图、理解图和应用图。如下图所示,用2mol/升的乙二醇和2mol/升的蔗糖液分别浸泡某植物细胞,根据题设条件和图示结果可联想到几个知识点:

3.图对图的转换 教学中常有些生物图示只从某个方面反映生命活动的特征,为了全面系统化地理解生物知识,可进行图对图的转换,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帮助记图、识图,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节内容中,介绍了碳的循环图,那么将这个图简化提炼处理,就可转化成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二、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1.抓好基础,培养识图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这是解图表题的基础和关键。课本中的插图十分重要,它不但是编者对教学重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教材中文字难于表述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富有生命力的直观教学手段,因此,要认真阅读,弄清插图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造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2.找出隐含条件,培养逆推能力 图形题中的已知条件一般包含在文字叙述、图例、图像的变化或比例中。一些比较有技巧的题都巧妙地将信息隐藏在图像中而不会太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能利用逆推法:即要解决问题必须已知哪些条件,再从图形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例如,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①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的倍。②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③该叶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 mg。

【解题攻略】政治主观题的七种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推荐)

政治主观题的七种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 观点(注:如果材料给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请运用两点论)对材料进行哲学剖析,力求对每段材料和全部材料之间的内在含义及其指示性方向有正确的把握。 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我们解决问题应有的思维过程。 ⒊运用“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答案点。 ⒋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组织答案。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 二、解题程序: ⒈阅读设问看清要求、抓关键: ⑴看清试题要求: ①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②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 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 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如果说抓题眼(即关键性词语)定意向,是盖房搭房架的话,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便是细工了。(设问词、问题短语) ⒉审读材料全文 要审好题,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要像分析语文试题一样,认真阅读材料全文(若是图表题,则需要看表头、标题,要与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要重视注释等等)。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⒊合理组织答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⑵答题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详略得当,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⑶恰当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克服以下毛病: ①事理分开:答题分原理段、材料分析段、结论段。 ②逻辑性差:东拉西扯、词句重复或用词不当。 ③不分段没有条理;或分段过多,序号杂乱。 纵观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的主观性试题,其设问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 一、体现型: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如:2000年第36题第(1)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2010高考政治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

2010高考政治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近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 一、试题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 (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3、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图表题解题方法

高中政治图表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技巧 一、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1、要求考生分析出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为一种考试目标,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等三种类型或三级水平。(注:第一级水平,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鉴别交流内容的各个要求,或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们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第三级水平,则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理、排列和结构。如,根据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排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思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今年分析说明题偏重于考查第二、三组,因为要素分析是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的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个要素的话,就无法正确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试题设问方面,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图表和文字)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二、高考的分析说明题事实上大体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一种是材料说明题(包括引文式,例如来自党和政府的文件,还有叙述材料论述题)分析题。 三、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一)“看”。看设问,浏览资料 1、首先主要看设问。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学生在答题时一定把问题看三篇,把问题当作一道作文题来审,把握

是从哪个方向来答题 2、其次浏览资料。 (1)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3)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提醒图表内容的关键。 (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 (二)“比”。比数据,找结论。 1、纵向比较,前后数据之间比较 2、横向比较,左右数据的比较 3、同类比较,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可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一类公有制经济,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看成另一类即非公有制经济。 4、整体比,即表与表之间的比较。 第二步比数据,学生一定要运语言来概括数据,不能用数据说明题目,也就是把数字用文字表达出来,别外除了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之后,一定要得出结论。 (三)“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数据呈现的是现象,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第二、三问一般都

2014届高中三年级政治(四川专用)专练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教师版)

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 1.(2013模拟)材料一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 1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 100.02亿元) 材料二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4分) (3)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需,刺激消费?(12分) 1.【解析】本题以图表形式,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综合考查学生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国家宏观调控等相关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和第(2)问主要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可联系图表的标题、容、注释进行概括总结。第(3)问是强调政府怎样扩大需,刺激消费。正确解答的关键是要联系表格容,结合教材知识和当前经济形势明确当前制约消费的因素有哪些,问题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有了。注意答题角度的多元化。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G省2008~2011年投资率逐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说明了G省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材料二反映了G省2008~2011年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小于生产总值的增幅,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 (2)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是导致G省消费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3)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②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扩大信贷规模。③稳定物价水平,挖掘消费潜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④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整顿和规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生产性消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等的投入。

高考政治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图表分析题作为主观试题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山东省的高考中几乎是逢考必考。图表分析题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无论是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在高考中都能发现学生对图表题的解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表达术语不规范,对图表信息把握不完整,信息分析不到位,图表之间建立不起联系,也有存在答的过多以致淹没重点。下面就针对图表题的解答做出几点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1总体认识图表 一般来讲,相对完整的图表由表头信息、图表本身内容和“注”三部分构成。图表本身内容是最突出的,也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往往容易忽视“注”尤其是表头中的有效信息。有的图表没有注,甚至有的图表的表头信息说的很简单。无论怎样,只要是存在的部分,我们就应该仔细分析,关注里面是否有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是否三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2正确利用表头信息 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是规范化解答图表题的要求。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这里也可能蕴含着问题的角度。图表题中经常出现的一问:“描述图表的变化”或“说明图表表现的经济信息”,往往这时首先用到的就是表头信息。以2009年28题第一问为例:

(1)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 变化:2005 -2008年我国税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 -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 增速下降。 这里我们都够看出答案中的有些内容就是表头信息,所以巧妙地合理地运用表头信息有利于增强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度。 3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 图表内容本身隐藏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分析好图表内容本身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从一般到个别 以柱状(含曲线)图居多,用来表示发展的量的变化。先总体上看变化的总趋势是增长还是下降,然后再对特殊的变化加以说明。(可参考上图9的第一问的答案设置) 其次找出不同主体,不同主体之间作对比

综合实践题答题技巧超全

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1)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2)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本报讯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在信中,火辣的歌词让陈女士着实惊讶。 昨日下午,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封独特的祝福信:色彩鲜艳的图案和文字装满了整页白纸,其中最火辣的就是摘自流行歌曲的表白语:“今生因你痴狂,此爱天下无双!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

曲线类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曲线类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仁寿一中 胡建 一、试题特点: 1、 从试题构成看,典型曲线类客观题题的构成一般包括:材料、函数图、问题。 2、函数、图表客观题的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和针对新情景的创新能力等能力。 二、分类: 1、变量关系图; 2、需求曲线; 3、供给曲线 4、拉弗曲线 5、库兹涅茨曲线 6、菲利普斯曲线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变量关系图 【试题特点】主要考查各变量的关系,其关系主要有两种:正相关与负相关关系。 【例题1】(2011年安徽)分析下面表格:2011年11月1日和2010年11月1日100元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 8.086865.46 632.97 8.3008 930.69 669.25 2012年11 月1日 2011年11月1日 人民币 日元欧元美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二)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的特点: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 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 轴)。 2、需求曲线的规律: (1)需求曲线向下,是指物品的需求数量与价格呈反比关系。价格提高则需求数量减少,价格降低则需求数量增加。 (2)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需求量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与Q 轴夹角)越大,需求弹性越大。 P Q 如右图,∠α大于∠β, 因此,需求线a 的斜率大于需求线b 的斜率。则需求线a 的需求弹性大,则a 可能是高档耐用品,b 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3)假定P 不变,需求增大,则需求线向右平移;需求减小,需求线向左平移。 Q (4)如果价格变化,需求也变化,则在需求曲线上运动,由A 点向B 点运动。

高中政治解题技巧:图表题解答技巧

高中政治解题技巧:图表题解答技巧横看纵看加注脚 就是要学生答题时看全图表中的相关信息,对于表格式的图表题要看横格中的内容:数字,标题等。标题是对整个表格内容的概括,往往对表格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仔细“看”标题很有价值。纵看是看表格中纵向相互关联的内容,对于其他图表题则指全面地看所给的信息即可。注脚不能以规范的形式放在表格中,但又是解答此类题必不可少的内容,对解答题目有补充的提示作用,切不可忽略。 比较分析是关键 “比较分析”是对材料进行整合,整合的前提是读取图表中的信息,信息对于比较分析非常重要。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数据之间的联系,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对于多个图表构成的图表题还要找到两个或多个图表信息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相关知识不可少 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呈现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已一目了然了,这时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把分析的结果上升到所学的相关理论观点上,弄清材料所能联系到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知识是什么。 弄清问啥再动笔;构建框架要记牢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答题时要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设问的方式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

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等。提问的不同答案的要求也不同,需要的知识和切入的角度也不同。弄清问题后大致建构一下,让自己有一个答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再组织语言。 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生活四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图表曲线题的解法

图表曲线题的解法

————————————————————————————————作者:————————————————————————————————日期: 2

图表曲线专题的解法 一、内容概要: “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和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是当今高考生物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在高考生物第二轮的复习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和图解题的分析与表达,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几年生物高考中命题以图表曲线形式出现有渐多的趋势,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高,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比重较大,特别是生理方面的曲线图,应引起注意。 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曲线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找到突破口。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图象、曲线的分析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或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入手;生态图表的解答要从观察各条曲线的走势、相互间的关系,或者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入手;遗传系谱图的解答要从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类型着手;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图表曲线分析往往是从影响这些生理作用的内、外因素方面去考虑;等等。但不论哪一种类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图形、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所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型的最基本要求。 二、生物图表题的概念及特点 ㈠、概念:凡是含有图、表的生物题统称为生物图表题。 ㈡、生物图表题的特点是: ?新情景:即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 ?重能力: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功能等,对能力要求高。 ?比分大:所占总分约1/3—1/2。 ?考查知识呈递进关系:即前一问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问的条件。 ?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能力的考查。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生物图表题解题策略 (1)静心通读:审题时一定要静心,烦躁不安、心不在蔫、心烦意乱是大敌,做题时最易出差错。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注意找出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如正确的还错误的?个还是对?至少还是最多?一个还是多个?多少种还是多少个?等等。 (2)明确条件:首先理清图表中呈现了哪些条件?二是思考题目中还隐含了哪些条件?即由呈现条件还可以推出哪些条件? (3)找出陷阱:陷阱是命题人故意设置的,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在读懂题和明确条件后,要进一步明确哪几个地方设置了陷阱。隐阱有很多,常见的如条件隐阱: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条件是没用的?没用的是陷阱。概念隐阱:相似相近的概念不能混淆;还有原理隐阱、过程隐阱等等。 四.典例精析: 类型一模式图、示意图: 图文转换实质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图、实验图像,其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等。 解这类题时要求能辨认出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正确理解生理过程的规律,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表述出正确答案。 例2: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__的变化。 例3:(09广东文基)71.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类型二图解和过程图: 是用箭头、字母、文字和数字等表示复杂生命运动过程或新陈代谢中有序的变化关系。三者都具 - 1 -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