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校园建设的概况及其研究

生态校园建设的概况及其研究
生态校园建设的概况及其研究

生态校园建设的概况及其研究

学号:090905033

姓名:张海滨

年级:09级

专业:环境工程与管理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孙境蔚

中文摘要:高校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如何在高校校园面积一定,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建设与人

和谐的生态校园已成为各高校正在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校的校园生态环境的概

况、面临的问题、绿地的分布情况以及交通情况的分析,为高校现在和未来的建设进行

探讨规划,从校园的布局﹑资源的合理利用、校园的绿化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原则,

最后提出普遍适用高校环境污染的防治、校园绿化景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校园生态

功能区域的划定。

关键词:高校校园生态校园协调发展建设探讨

Abstract: The college campus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venue, the relativel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continuous enrollment of the university, college campus a certain area, the

rapid increase in population,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human relations, construction and

peopleharmonious ecological campus has become the problems faced by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an overview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een and the traffic situation

analysis, to discuss planning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campus layout, and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campus greening the angle

of the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a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campus green landscape, water recycling, campus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zoning.

Keyword: College Campus, Ecological Campu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Build,Discussion

1、生态校园的概念

从环境生态学[1]的角度来看生态校园就像一个小型的生态城市: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生态校园也称绿色校园或可持续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规划、设计、营建、运行的结构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功能及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生态文化普及、个系统关系协调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可持续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与城市一样。是由人工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共同组成[2].一个符合生态学基本规律的校园应该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融入生态与

环境保护的思想。具有合理的布局结构;科学的功能区结构的规划与合理的数量分配;有足够的绿地系统,丰富的适应本地环境的物种,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环保节能的建筑系统;能够处理全部或大部分校园内产生的污染物质,并能达到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广泛使用节能产品;校园建筑、景观风格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凸显创意与美感;人文,在校园建设中结合学校历史,融入城市氛围,加大人文教育力度,塑造高雅校园环境的同时展示高尚文明的师生精神面貌。推行生态教育和系统管理,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起着龙头作用,是现有一切产业发展的智力源泉。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与城市一样,是由人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结合共同组成。校园的社会职责与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由人工和自然生态环境复合而成。大学校园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居民生态意识,从而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城市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本质上是认识问题[4],对于大学校园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当前的生态认识的一般水平上,更多的应该是积极的探索和引导,因此,对大学校园进行生态的探讨,创建生态校园,具有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

2、生态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使得作为城市一部分的高校也难幸免,废物大量排放、水电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院校合并、升格、改制,各地高校纷纷进行校园改扩建,致使校园环境建设出现了许多不协调、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新老校区历史文脉断裂、缺乏融合,新校区边缘化;校园环境缺乏整体规划,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等。以上诸多问题迫使高校重新审视传统的校园环境规划与设计,发现生态校园建设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当今校园环境建设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尊重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注重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避免污染物的排放探索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

3、生态校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使得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且有很强的导向性,高校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实现有一切产业发展的智力源泉。正因如此才引发了高校校园建设的高潮。“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环境教育的主题,“生态校园”是21世纪校园建构的主轴。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如果缺乏一个可持续性的生态校园,教育只是一个缺乏灵魂的躯壳。生态校园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容易接触到,多给学生有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的机会,再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各项知识。纵

观过去,大学校园建设在我国经历了三次高潮,校园生态环境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创建生态大学校园已成为21世纪大学的必然趋势。

大学校园规模迅速扩大,势必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立新校区和大学城,迅速改变了原有城市郊区的生态面貌,并可能形成城市[6]新教育中心,引发城市新一轮的扩张,给原有环境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大学校园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校园原有的如后勤服务、师生居住等都由社会承担。大学校园的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也逐步向社会开放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大气、河流污染及各种对人类不好的效应的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校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固然一样重要,生态校园已成为新世纪大学的理想追求。

4、生态校园建设的探讨

当前各高校对于校园建设有多种提法:“环境友好型校园”、“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和“生态校园”等。前二者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任务的号召和响应;“绿色校园”是政府主导下的“绿色大学”创建活动的组成部分,至2010 年,全国有11 省、市、自治区的60 多所高校被命名绿色大学,绿色校园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以及节能、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措施。“生态校园”理论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臧树良等(2004)和杜惟伟等(2005)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定义和总结,给出了生态校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杜惟玮还对生态校园现有建设流派及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其中臧树良认为生态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本文认为,生态校园的内涵要比环境友好型校园、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的内涵广泛,也可以说前者涵盖了后三者。生态校园必然是环境友好的、节约的、绿色的校园,绿色校园建设实践也可以说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基础。这几种提法都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其科学理论依据。而生态校园建设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将校园看做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来研究,使校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1生态校园建设的内容

生态校园建设的内容和原则生态校园建设的内容分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生态教育和生态管理四个层次。生态景观建设以校园布局结构、道路交通规划、景观园林设计、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建筑设计与布局等为主要规划、建设内容;生态技术的应用是指以环保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资源、能源的节约、再使用和再循环为原则,注重减少校园对外界所供能源的消耗,减轻校园内部环境污染;生态教育指试图从生态规律、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相统一的角度去培养、熏陶甚至改变师生的人生观、哲学观、生态观和世

界观,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与生态意识;生态管理是指学校在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对环境友好的管理措施并逐步形成制度规范,达到促进学校物质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为目的。

4.2生态校园建设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在整个校园生态系统中[10]。人处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最高层,是顶级消费者。解决生态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所以在整个生态校园建设过程中,应从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把人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中心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整个生态校园建设、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类材料应以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以及对各类人群使用无障碍为前提。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以及系统自动调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提高,重点在于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校园的建设应重视搞好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环境、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园林绿地系统等各要素的综合平衡。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3、环境友好原则

生态校园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尽量使用环保或再生材料制成的寿命长可反复使用的产品,减少废物产生量;尽量使用物质集约度跟小或是资源丰富的材料制成的物品。在能源消耗方面应尽量使用自然能[11],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矿物质的使用。校园中产生的水、气、国体废弃物大部分在自行处理,并加以利用,如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利用屋顶、透水渗雨暗沟、透水渗雨人行道、下凹式草坪收集雨水,一方面达到浅层地下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将雨水集入蓄水池内与中水统一调度解决绿环清洁的需求。这样减少了自来水的用量,更做到了分质用水,增加了睡得充分利用率,降低废水的排量。有机固体废弃物经粉碎、发酵制成肥料使用,热直大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焚烧利用其热能等。

4、整体优化,功能高效原则

校园生态的建设坚持整体优化,功能高效原则,从系统分析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生态探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2],探讨的目标不只是校园结构部分的局部最优,而是要追求校园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最佳效益。追求整体的优化和总体关系的和谐,强调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的协调;校园内各种单项探讨都要考虑它的全面影响和综合效益,各类人工建筑也不能仅考虑本身的华美,而应顾及到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对生态与环境的干扰与破坏。此外,校园生态探讨还需与城市总体建设的目标相协调。校园生态探讨的目的是将师生聚

居的校园建设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13],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次、多途径的分级利用,废弃物利用回收率高。系统的结构、功能充分协调,系统的能量损失最

小,物质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高。

5、生态校园建设的方向和建议

5.1依据生态校园建设原则进行校园环境规划与设计

1.进行生态校园规划,使校园生态建设工作规范化和常规化。

学校决策者、规划设计者,一切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技术的采用,管理制度的设立都要给周围环境带来最低环境冲击、最少废弃物、最少资源消耗的角度来考量。2.保护校园生物多样性和校园景观多样性。

基础建设应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植被与耕作层土壤。对校园景观中的各种典型都应加以保护,保存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3.全面规化校园通用环境。

校内设施的设计使用对象包含一般使用者和残障者,规划应以无障碍校园环境为目标让所有人都能拥有自由平等的空间使用权,让每一个人都能自主地悠游于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4.完善、便捷的校园道路系统。

车行道路系统以校内教职员工,以及服务性和公务车辆(包含紧急救援车辆)为主要服务对象。规划原则为不影响人行道路系统的完整性、确保紧急救援车辆进出的易达性、避免校园空间被车辆分割,保障更好的开放空间品质。

5.2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制度为保障,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1.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实施引导绿色消费、勤俭节约风气的管理措施和采用高效低耗的技术手段。

用水用电是高校的主要能耗方式,遵循“有偿使用,定额使用”的原则,则可大大降低能耗,杜绝浪费。目前,各高校基本在学生生活用水电上实行有偿使用或者定额补贴超额自费的办法,如宿舍安装预付费磁卡电表、洗浴刷卡、饮用热水刷卡等。建议学生公寓公共盥洗室也可尝试有偿用水办法,采用磁卡水表系统。而对于行政办公、教学活动用水电,则可尝试指标定额管理,尤其是实行了院系办学经费打包制的高校。2.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实施鼓励重复使用的管理措施。

减少校内的一次性使用物品,鼓励纸张的双面使用和铝质、塑料等制品的反复使用。建筑材料应选用节能、环保、可再生材料。此外,洗浴废水、学生公寓盥洗废水等经过中水系统处理,可在一定围内重复用于冲厕、绿化等用水。

3.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实施鼓励废物

回收的管理措施,尽量采用使废物成为可再利用资源的技术手段。就垃圾处理来说,应该设立分类回收箱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实验室垃圾和电池等电子垃圾要定点回收。

6、结论

生态校园建设的研究在我国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如何在全国高校中建立生态校园,

其中生态校园的评价指标很重要,只有建立了标准指标才能合理的建设符合要求的生态校园。本文从建设生态校园存在的问题、概况、建设的初步研究探讨以及一些分析后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可以从生态校园的定义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规划、设计、营建、运行,最终达到生物多样性丰富、功能及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生态文化普及、个系统关系协调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

参考文献:

[1]郑聚才.浅议生态校园规划[J].山西建筑 ,2009,35(3):85—86.

[2]许锴赵海梅. 论生态校园与环境育人[J]. 科技广场,2007,2007(10):27—28.

[3]李芳. 生态理念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市:中南大学,2009:1—55.

[4]陈媛媛,朱跃铡.生态校园的建设规划概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1762—11763.

[5]朱丽娟. 营造绿色寝室创建生态校园[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12):58—59.

[6]王莹,马三津,田真. 高校校园环境与生态校园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1,04(13):72—73.

[7]肖鸿,钮齐.对高等院校校园生态环境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0,32(2):19—20.

[8]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21—25.

[9]姚锡远.对构建生态校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4(3):48—50.

[10]邹冬生,甘作为,马定谓.高等学校生态校园及其标准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06(02):95—98.

[11]董升忠,周蔓,霞李萍.高校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探讨-----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城市建设,2010(15):35—36.

[12]柴薇.生态校园规划探讨[J].绿色科技,2011,(5):44—45.

[13]郑聚才,常斌.生态校园探析[J].河南建材,2009,(1):104—05.

[14]刘媛.绿色校园的生态绿化―以重庆科技学院环境规划为例.林业勘设计,2006,(4):29—30.

[15]赵晓光、石辉主编.环境生态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5—70,147—150.

[16]洪世梅.建设生态大学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3):62—64.

[17]陈岳堂. 高志强.论高效生态校园.高等农业教育,2004,8(08):41—43.

[18]严家顺.生态校园规划于建设思考。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 (13):334—336.

[19]张庆峰.校园景观生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管理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南京大学.2006.

分子生态学期末重点(哈师大)

分子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态学: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态学问题的学科。 2.中性进化:一个选择中性(即选择等价)的等位基因在不断的突变压力作用下,通过随机漂变的相互取代过程。 3.操纵子:编码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与一个共同的调控顺序相串联,形成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功能单位。 4.负性调节:负调节蛋白(阻遏物)将基因关闭,使其不能转录的调节方式。 5.转座子:基因组中存在的能够自发地在基因组内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入另一条染色体的DNA片段。 6.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的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7.移码突变:某些化合物与DNA结合后,可使DNA分子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使该碱基对以下的读码顺序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其遗传信息。 8.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体外DNA扩增技术。 9.蛋白质组:是指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10.物种(BSC):同种生物个体间相互进行杂交并可以产生可育的后代。 11.渐渗杂交:指两物种的杂交后代与亲本反复回交,把某一亲本的性状带至另一亲本。 12.隐存种:是指一组物种,他们符合生物学对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彼此相互隔离,但是它们在形态学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有些时候完全一致。 13.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即研究动物的行为功能、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过程。 14.异双亲:(很多食肉动物、啮齿动物和大约300种鸟类中)参与抚育幼小动物的非双亲成年动物叫异双亲或帮手。 15.种群(population):居住在某特定区域单个物种的一群个体。 16.基因频率(gene frequecy):指基因组中某特定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占种群中该位点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也就是该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概率。 17.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指某基因位点特定基因型占种群中该位点全部基因型的比率,也就是该位点特定基因型在种群中出现的概率。 18.Hardy Weinberg定律:在一个随机交配的无限大种群中,如果没有选择、突变或迁移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在世代间保持恒定。一个种群符合这种状况,即达到了遗传平衡。反之,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状态,就是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种群。 19.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或称配子相不平衡(gametic phase disequilibrium),用来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点间关联的一个概念。 20.遗传漂变:当一个种群中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因此在这个种群中消失,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21.选择(selection): 指自然选择。选择对遗传平衡的作用是增加或减少个体的适合度。 22.适合度(fitness, f): 指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生存并传递其基因于下代的能力。即: 生存和生育率联合效应的最后结果。 23.基因流:基因流实质上是在亚种群间基因通过生物个体或它们的配子体进行的迁移。

群落生态学研究新进展_裴男才

论文 34Skamarock W C, Klemo J B, Dudhia J, et al. A Description of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Version 3. Technical Note, NCAR/TN-475+STR, 2008. 125 35Hong S Y, Lim J O J. The WRF single-moment 6-class microphysics scheme (WSM6). J Korean Meteorol Soc, 2006, 42: 129–151 36Kain J. The kain-Fritsch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An update. J Appl Meteorol, 2004, 43: 170–181 37Hong S Y, Noh Y, Dudhia J. A new vertical diffusion package with an explict treatment of entrainment processes. Mon Weather Rev, 2006, 134: 2318–2341 38Collins W D, Rasch P J, Boville B A, et al. The formulation and atmospheric simulation of the Commum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 (CAM3). J Clim, 2006, 19: 2144–2161 39Chen F, Dudhia J. Coupling and advanced land surface–hydrology model with the Penn State-NCAR MM5 modeling system. Part I: Model implementation and sensitivity. Mon Weather Rev, 2001, 129: 569–585 40Kanamitsu M, Ebisuzaki W, Woollen J, et al. NCEP-DOE AMIP-II reanalysis (R-2). Bull Am Meteorol Soc, 2002, 83: 1631–1643 41Xu Y, Gao X, Shen Y, et al. A daily temperature dataset over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alidating a RCM simulation. Adv Atmos Sci, 2009, 26: 763–772 42Yuan Y, Yang H, Zhou W, et al. Influences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Int J Climatol, 2008, 28: 1849–1859 ·动 态· 群落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探索群落构建机制的生态和进化过程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一大中心任务. 在局部森林群落水平上, 运用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探讨群落构建规则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分子生态学研究组葛学军研究员等人采用植物条形码通用的3个片段(rbcL, matK和psbA-trnH), 利用植物DNA条形码和Phylomatic方法构建了鼎湖山20 hm2森林大样地183种木本植物(隶属于24目52科110属)的群落系统发育关系, 并结合大样地5种生境类型分析了该群落的构建方式. 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均发现, 山谷(valley)和低坡(low slope)生境为系统发育聚集分布格局(phylogenetically clustered), 表明近缘物种共存于这些低海拔生境, 生境过滤(environmental filtering)可能起主导作用; 而且, 两者均表明, 高坡(high slope)和山脊(ridge top)生境为系统发育扩散分布(phylogenetically over-dispersed), 说明远缘物种共存于这些高海拔生境, 竞争排 斥(competitive exclusion)可能起主导作用. 然而, 对于高 谷(high gully)生境, Phylomatic方法得到的结果为系统发育 扩散分布, 而条形码方法得到的结果为系统发育随机分布 (phylogenetically random), 表明与系统发育有关的作用可 能在这种生境类型下不起作用或者作用不明显. 生境随机 化检测结果发现, 495对物种-生境组合(5种生境类型×95 个常见物种)中有52对存在显著物种-生境关联, 表明在物 种水平上非随机生境关联可能在局部群落构建时起到重要 作用. 相关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综合性期刊 PLoS ONE上(doi: 10.1371/journal.pone.0021273). 裴男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909

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和自治区《实施意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文化育人”效果,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和民族地区特点的大学文化,使高校真正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区高校组织实施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持续深化“德育先导·以文化人”主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主流价值的引领、文明风尚的感染和理想情操的陶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项目规划 计划在“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每年在高校遴选10个优秀校园文化项目,精心培育,重点扶持,提升水平,打造精品,使其成为涵育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遴选出的每个项目支持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高校同时按不低于1:1的比例匹配资金用于遴选项目建设。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区打造50个具有青春向上气息、勤学尚美风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创造良好条件。

三、项目标准 (一)项目应充分体现、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注重熏陶渗透和实践转化,形成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项目应注重积淀与传承、育人成效,体现学校优良传统,与校规、校训、校风育人相结合,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具有可持续、可复制、可延伸等特点。 (三)项目应集中体现思想教育、知识优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实践养成等功能,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展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四)项目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时代特征,凸显民族地区特色和校园文化特点,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充分反映大学生的思想、爱好、兴趣,让大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五)项目形式多样,如读书节、歌唱节、朗诵会、舞台剧、艺术节等形式,要注重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丰富内涵,厚实积淀,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层次。 (六)项目辐射、示范作用明显。项目应已有一定实践基础,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 四、项目申报 (一)各高校要根据项目要求,做好组织好申报工作,尽快将本校(院)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报送上来。 (二)本科类院校可报送2至3项,专科类院校可报送1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不仅需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指导, 更需要以生态文明为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物质文明为中心的, 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当物质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后, 人类文明出现了片面、畸形发展的态势。近二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 工业废弃物无情地排放、倾泄,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的规模和手段每一次质的飞跃, 都将伴随着这种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恶化和尖锐化表明,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繁荣”, 只能是短暂、表面的现象, 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由此可见, 绿色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遭到“大自然报复”后长期反思的产物,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 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唯一途径。

二、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绿色发展战略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内核、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首先,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表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从而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重任。“绿色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发展, 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也是最终的目标。在生态环境问题上,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和破坏者, 同时又是治理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 人类又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时候, 人类一方面不能凭借手中的技术和力量去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去深入挖掘和利用人类自身智慧, 去开拓新的资源。以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基础的时代, 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素质极大提高的时代,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 其次,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科学技术为内核, 表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才是高质量的和绿色的发展, 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要积极保护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实现“向自然索取速度”与“自然界恢复速度”的绿色平衡, 确保生态价值的增殖, 建立科学的“天人合一”

学校语音室建设项目方案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语音室 (LBD2003U-V型)建设项目方案 一、建设项目概述 1、基本思路: 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另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外语教学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的智能语言教学实训室和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建设内容 1间(50)座智能化语音实训室: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智能化操作系统的设计不再需要老师进行各种繁琐操作,让各种教学过程自动完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口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班教学及阅读教学等。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同时调动学生耳,口、眼、手四感观,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另外可以做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等课室使用,可以扩展实现录播、监控等功能; 3、建设水平与成效 按照先进、实用、科学以及教学设施共享的原则,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建设智能化语音实训教学与网络化互评式作业、自学、形成性综合评估有机结合实

验室,实训功能及技术指标均须满足师生的双向互动反馈式教学,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模式及功能;能作为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室、自主学习室、普通电脑教学室等环境使用,满足一室多用的教学应用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学校投资的价值,丰富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另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实现翻转课堂功能,灵活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由老师主导,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将相关的学习內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课堂上老师专注于学生反馈的内容。客观题由计算机评估,主观题由多名学生互评,重点、难点由教师给予解答,作业成绩自动汇入学生总成绩,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综合评估。采用互评式作业方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学习热情,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项目申报理由及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申报理由(实训教学、生产需求与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与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外语交流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部高教司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校要全面加强外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从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要改革考试制度,用新手段新方法使考试客观公正,简便高效;要大力采用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目前外语系承担着全系学生的教学任务,原有的语音实训室是第一代的模拟语音室,技术落后,教学功能单一,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篇一: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

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出新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2018最新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项目方案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建设目标 (4) 第二章、总体规划 (5) 2.1.建设原则 (5) 2.2.总体架构 (6) 2.3.分阶段实施规划 (7) 第三章、基础平台建设 (8) 3.1.统一认证管理 (8) 3.2.统一基础信息库建设 (8) 3.3.统一应用接入 (9) 3.4.统一的数据标准 (9) 3.5.支持市教育资源平台应用引入 (9) 第四章、智慧门户 (10) 4.1.校园门户平台 (10) 4.2.家校帮客户端 (11) 第五章、智慧管理 (13) 5.1.办公管理 (13) 5.2.学生管理 (16) 5.3.教师人事管理 (23) 5.4.教务管理 (24) 5.5.校产管理体系 (27) 第六章、智慧教学 (28) 6.1.校本资源库 (28) 6.2.课前导学 (31) 6.3.同步备课 (32) 6.4.互动课堂 (34) 6.5.在线检测 (34) 6.6.课后作业 (36) 6.7.智慧教研 (37)

第七章、智慧生活 (42) 7.1.门禁考勤 (43) 7.2.校园消费 (44) 7.3.教室申请 (44) 7.4.平安校园 (45) 第八章、智慧环境 (45) 8.1.智慧教学硬件 (46) 8.2.智能手环 (49) 8.3.一卡通 (50) 8.4.红外测温 (59) 8.5.门禁闸机 (60) 8.6.电子班牌 (62) 8.7.学科教室 (65) 8.8.班班通 (66) 8.9.数字图书馆 (69) 8.10.创客空间 (70) 8.11.校园广播/电视台 (72) 8.12.录播教室 (74) 8.13.平安校园 (76)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78)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 立足×××建设生态镇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

[最新]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中小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职责,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国计委、财政部印发《全国中小学危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希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安居区教育局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卢军 副组长:刘洪彭哲华 成员:余定福陈朝国杨健邹远富 各项目学校成立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二、项目建设实施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必须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1、立项。由学校向区教育局写立项申请——区教育局向发改委出函——发改委出具立项批复。 2、规划。学校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和拟建建筑初步设计方案(建筑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报区规划局审批,合格后办理规划许可证(副本)并出具红线图。 3、报建。规划许可证办理后,到建设局建管股报建,提供报建相关资料,填写报建表。 4、勘测设计。地震震损程度为轻度的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加固措施;震损程度较重的由具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鉴定结论后,由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属于新建的工程由学校委托勘测单位出具地勘报告、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施工图齐备后需到区消防大队进行消防审核;委托施工图审查公司进行施工图审查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然后到区建设局建管股做施工图审查合格备案。 5、招标程序: 确定代理机构:到发改委办理招标代理机构网上比选事宜、代理机构网上报名、邀请相关人员(监察局、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教育局监察股及计财股相关人员)出席代理机构随机抽取会议、随机确定两代理机构、和两代理机构分别就操作程序和费用等题进行谈判、确定代理机构,并到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备案。 招标过程:由代理机构或聘请有资质的造价机构计算工程量、财政评审确定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由学校向教育局写评审申请、教育局向财政局评审中心出函、评审中心受理后25个工作日内完成,控制价和招标清单都必须以财政评审结论为准)、制作招标(比选)公告、招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建设

建生态文明走持续发展 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所谓生态文明,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人类未来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这种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态文明与以往的工农业文明有相同的地方,即以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又和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要尊重自然,而不能竭泽而渔。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2012年末,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途径和具体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再次 ,建设生态文明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doc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题目: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XX年1月至XX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推出了包

第3章分子生态学概述

第3章 分子生态学概述 分子生态学是90年代初新兴的一门生态学学科分支,它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背景出发,对分子生态学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Burke等(1992)和 Smith等(1993)分别在《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的创刊号和第二期首卷的社论中解释了分子生态学的概念。这个概念注重动植物和微生物(包括重组生物体)的个体或群体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的一个很好的界面。它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生态学或种群生物学的方方面面,阐明自然种群和引进种群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评价重组生物体释放对环境的影响。向近敏等(1996)则将分子生态学与宏观生态学和微观生态学对应起来,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研究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与其分子环境关系的。这个概念强调有生命形式的细胞内寄生物(如分子形式的病毒等)及其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和分子与其相关细胞之间的各种活性分子,直至分子网络相互作用的生理平衡态和病理失调态的分子机制,从而提出促进生理平衡和防止病理失调的措施和方法。 由于本章作者的生物学专业背景,所以只能从一般意义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上对分子生态学作一肤浅的介绍。 Burke等(1992)的结论说明了 《Molecular Ecology》中所发表文章的范围:①分子群体生物学,包括群体和进化遗传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②分子环境遗传学,包括种群生态学及基因流、重组生物体环境释放的生态学方面和自然环境中的遗传交换;③分子适应,包括遗传分化及生理适应、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一些方法和技术等。如果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理解分子生态学的话,上述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分子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来理解。当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不仅仅限于此,正如 Smith等在 《Molecular Ecology》第二期首卷的社论中所指出的那样:分子生态学不是简单的分子技术在生态学问题中的应用,而是代表着一个新兴的学科,具有着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互交叉的强大活力。 3.1 分子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虽然分子生态学这一概念是在最近几年才正式提出的,但是类似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从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三门分支学科为分子生态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们是: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虽然生态遗传学可能是分子生态学的最直接来源,但是,为了叙述的整体性,以下论述将不会有意将这三者分隔开来。 经典生态遗传学主要是论证和测度自然系统中选择的重要性(Real 1994)。 Ford认为,Gerould 1921年对一种蝴蝶(Colias philodice)在可见的被捕食过程中一个隐性基因的选择性 本章作者:魏 伟

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成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分子生态学》课程论文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学生夏伊静 专业生态学 班级 07级 学号 20070346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年 10月 31日

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分子生态学的产生给整个生态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全新的, 它一产生就引起了广大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论述了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字: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研究进展 1、分子生态学的概念1 分子生态学由于发展时间短,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背景出发对它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Burke等在《分子生态学》杂志的发刊词中对分子生态学的定义是: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交叉,它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自然人工种群与其环境的关系以及转基因生物(或其产物释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的生态问题。Bachman在“植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分子标记”综述中定义分子生态学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和种群生物学的新兴学科,引用了156篇论文,每一篇都谈及DNA水平的工作。文中把等位酶标记作为DNA标记的参照物,讨论了DNA标记的优点。Moritz把分子生态学定义为:用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 (mtDNA)的变化来帮助指导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内,2向近敏等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研究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与其分子环境的关系。我国学者黄勇平和朱湘雄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它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也是生态学分支学科之一。张德兴则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学科,从研究角度概括而说,就是运用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系统发生学和数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学、古气候学等)去研究种群、进化、生态、行为、分类、生物地理演化、生物保护等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最典型特色是运用分子遗传标记来检测研究对象的遗传变异特征,以揭示事物所隐含的演化规律。由此可见,分子生态学研究是围绕着生态现象的分子活动规律这个中心进行的。主要研究手段是用分子标记、核酸指纹图谱等分子手段研究生物进化、遗传和物种多样性、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相应对策、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等问题。在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研究意义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用数学语言或其他语言对生态现象机理的解释,也不同于用生物学中诸如生理学、分类学等学科的语言对生态问题所作的解释。因此,分子生态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的、正在逐渐完善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研究任务 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层次与领域,它主要涉及生态现象与生态规律的发生、演化

智慧校园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校园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1 办公管理 结合校园内部各类办公业务,通过对各级部门办公要素的整合,实现对工作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整合管理。 1.1.1 公文流转 ?权限管理 提供基于角色管理的权限控制,通过模块权限、功能权限、业务范围三级权限与角色的关联,角色与帐户的关联,帐户与业务范围的关联,实现系统、严谨、易管理的权限管理。 ?流程管理 定义标准的工作流,实现固定流程和自定义可变流程,自定义流程能够提供灵活的运行绑定功能,在流转过程中实现后继流程的定义,结合系统提供的流转功能可满足各种流程运用需求。 ?公文模板 减少排版的工作量,提高公文草拟的效率。提供最常用的下行文和上行文模板,并具有模板定制功能,可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公文模板需求。模板的分类管理能够提供模板使用的权限范围管理。

?公文电子印章 系统能够提供将jpg或gif格式的印章图片通过不可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保证印章安全。公文电子印章可授权给多人使用,授权人可自行设定自己使用电子印章密码。 ?公文办理 收文办理能够实现从系统外部自动或手工的公文签收、登记、流转、处理、传阅的全过程。发文办理能够实现由单位内部自动或手工的公文拟稿、审核、流转、签发、发送的全过程。 ?收/发文分离 公文流转系统将包括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需要对收/发文办理业务进行分离,能够实现从流程、模板、常用批注、代理人、关联人等功能和收/发文模块都进行隔离,在功能上充分体现出收文办理与发文办理的不同。 ?公文发送 公文的发送能够实现公文的外部发送和内部传阅功能,外部发送又可分为平台间发送和邮件发送。内部传阅功能主要是在公文流转完成后,传送给相关人员进行浏览,传阅的目标为个人用户,此类收文无需登记、办理。 ?公文查询 公文查询将包括收文查询、发文查询和公文管理查询,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