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都名城保护

北京古都名城保护
北京古都名城保护

北京古都名城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

一、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一)北京城市发展史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是一座文物众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北京市有包括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500余处。

下面是历史上北京各个时期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考古发现。

(二)北京悠久的社会文化史

北京还拥有悠久的社会文化史,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重要考古发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唯一保存纵贯70-1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周口店遗址自1921年试掘以来共发现27个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地点,出土了近200多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猿人个体)、数万件石器和多处灰烬层及近百种动物化石,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和最具有学术价值的遗址之一。

东方广场旧石器遗址,距今约2.5万年,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方广场。1996年,施工工地发现黑色碳迹、动物碎骨及人工打造石片,考古队对2000余平米的遗址进行了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出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址,展示中国首都北京悠久的人类文化,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李嘉诚先生共同投资兴建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式对观众开放。

门头沟区东胡林遗址,距今约1万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东胡林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华地区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两座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

代早期墓葬,不仅丰富了对东胡林人埋葬习俗的认识,也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依据。同时,在遗址的下部堆积中发现了时代更早的烧火遗迹及打制石器等,为寻找时代更早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线索。

平谷区上宅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7500年左右,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上宅遗址位于泃河北岸,现存3500平方米。北埝头遗址位于洳河南岸,面积5000平方米。上宅、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三)北京文物资源概况

目前北京市有包括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5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已划定公布历史文化保护区43片。全市注册博物馆的数量由2003年的123座上升到151座,增长22.7 %,以平均每年4-5座的速度递增,博物馆的门类也日趋齐全。

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

2005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明确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明确了“旧城改造”转变为“整体保护”。

我市相继颁布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皇城保护规划》、《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法规或规划。

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保护价值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四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三、旧城及胡同四合院保护

在旧城胡同四合院保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居住者的生活条件,恢复其历史风貌。采取“保护原貌、有机更新”、“小规模、微循环、渐进式”的方式,以及点、线、面相结合的旧城保护模式,

开展“街巷胡同整治”、“文保区试点”、“平改坡”等工作。

什刹海白米斜街、烟袋斜街、三眼井、南锣鼓巷、前门大街、琉璃厂等试点项目及北二环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7至2009年,市、区政府共投入近百亿元。城四区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总体要求,对旧城内平房、胡同进行修缮、整治。修缮工作涉及4000多个院落,约3万户居民。

四、文物的保护修缮情况

先后制定了“3.3亿文物保护计划”(2000-2002年)、“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2003-2007年)和“北京市文物保护修缮利用中长期规划”(2008-2015年)。市政府共投入保护经费10余亿元,带动社会配套经费50多亿元。

总体思路是:“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 ,成片保护,形成风貌。

(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北京市投入经费对故宫、天坛、周口店遗址、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等文物进行修缮,并对其环境景观进行保护。

(二)其他文物保护情况

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市制定计划,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修缮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文物的保护状况,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在实施修缮后,对社会开放,以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和展示作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例如历代帝王庙、明城墙遗址、元大都城墙遗址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奥运场馆建设中,文物部门在规划阶段即参与奥运场馆建设工作,奥运会场馆的选址避让了北京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对建设工程涉及的文物进行妥善保护。

与此同时,北京市在奥运场馆、南水北调等城市建设中坚持做好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为研究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三)今后的保护规划

北京市已经制定了2008年至2015年的工作规划,市政府每年将投入文物保护修缮专项经费1.5亿元,继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

我的汇报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欢迎各位到北京考察。

谢谢。

2010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