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

实验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温水、冷水

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液体,根据估计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观察其分度值。

(2)要将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3)待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

(4)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水、秒表、温度计

实验步骤:(1)按照课本P21图1-16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仪器

(2)点燃酒精灯观察温度计实数的变化,当水温接近8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4分钟为止。

(3)将测温时间、测得的温度值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4)在图中做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从曲线中能得到什么

结论。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1)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在沸腾时,液体大量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水蒸气。

(注:沸腾是在液体的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强有关)

物体的长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实验器材:被测物体(正方体、长方体,铅笔,书等)、刻度尺

实验步骤:(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

测物体质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

用托盘天测物体

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镊子、砝码、被测物体(固体和液体)

实验步骤:

固体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带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

(3)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4)把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要写明单位。

(5)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注:粉末状固体颗粒要在托盘两边各放一质量大小相同的纸)

液体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空烧杯轻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将水倒入烧杯重复步骤(2),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

(4)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实验记录:

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探究密度时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铜块、铁块、铝块、烧杯,浓盐水、砝码、镊子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测定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3)再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2),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然后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个常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测硬币的密度

(1)需要用天平测出10枚硬币的质量m ;

(2)把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1,再把10枚硬币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水和硬币的总体积V 2 ;求10枚硬币的体积V= V 2 - V 1 ; (3)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实验记录:

测食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选择B方案的步骤进行,因为方案A所测量液体的体积小于真实值,所得结果偏大。

实验记录: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小红旗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测量正常行走时的平均速度

(1)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记号。 (2)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 (4)选手以正常的速度步行30m 的路程。 (5)将每次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t

s

v

实验目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蜡烛、平板玻璃、支架、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等;

(3)物距等于像距;

(4)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